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怎樣撰寫讀書報告

怎樣撰寫讀書報告

怎樣撰寫讀書報告

怎樣撰寫讀書報告

所謂讀書報告就是報告讀書的心得和收穫的一種應用文體。讀書報告的寫作以認真讀書為前提和基礎,只有在認真讀書、把握原著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內容之後,才能寫出好的讀書報告。

讀書報告的基本結構:

一、標題

主要有兩種形式:

1.單標題。由所讀書籍或篇目名稱+文種構成。如:“共產黨宣言讀書報告”,“鄧小平南巡談話讀書心得”。

2.雙標題。由正題和副題構成。正題揭示主題,副題起補充交代作用,由所讀書籍或篇目名稱構成。如:

“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共產黨宣言讀書報告”

二、 署名

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以題注形式標註。即在標題之下籤署作者(學生)的專業、年級、學號和姓名。這種形式與論文署名方式相同。另一種是以落款方式簽署,這與書信體的落款相同。

三、 正文

讀書報告的正文結構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概述所讀書籍或篇目的基本情況和基本內容。這部分一般又由三方面內容構成:

第一,簡介所讀書籍的出版社、出版年。如果是以教材形式出現,還應介紹主編。如果是讀其中的一篇文章,同時還要交代所在具體頁碼位置。如:

所讀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出自王令金等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精選及導讀》(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176——225頁。

第二,交代所讀書籍或篇目的寫作背景和寫作原因。

第三,簡要介紹所讀書籍或篇目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框架結構。如《共產黨宣言》共分四章,各章的中心內容主要是??。

以上三個部分內容,可能第二部分學生寫起來有一些困難,可以不涉及,但是第一和第三部分不可缺少。

讀書報告第一板塊的寫作文風是客觀敍述,不寫作者的主觀評價,即“述而不評”。這部分內容從篇幅上看,不超過全文的三分之一。

讀書報告正文的第二部分,評價所讀書籍或篇目的理論價值和意義,重點寫出作者的讀書心得、體會和收穫。這部分內容根據需要可以列小標題形式分別闡述。該部分內容從篇幅看一般應超過全文的三分之二。

這部分的寫作文風是夾敍夾議,述評結合。

應該注意:學生在評議時,表達要適當,措辭要得體,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大話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整篇讀書報告的文風以平實為主,不能運用大量的太華麗的語言進行空洞的描寫。

關於讀後感的寫法

隨着“教師讀書工程”的深入開展,“讀後感”作為讀書活動的深化與延伸,越來越頻繁的成為廣大教師的寫作形式。當前教師讀書和寫作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但是高質量的讀後感比較少見,究其原因,許多老師還不十分了解讀後感的文體特點與寫作方法。要寫好讀後感,應該瞭解和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1、什麼是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它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等等。

2、寫作讀後感的一般步驟

①在讀完有關作品後,先確定自己所要抒發的“感”點,然後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對作品的相關內容進行引述,為下文的展開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對所引用的內容進行分析、評述和充分地挖掘,引出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想和體會,亮出觀點。

②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或巧妙設喻、或正反對比,對自己的“感”點進行分析、論證,證明其正確性和合理性,為讀者所接受和認同,使自己的觀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

③注意聯繫實際,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聯繫原閲讀材料,用原材料中的內容證明自己的觀點;二是聯繫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生活實際,還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談出你的“所感所想”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④最後照應開頭,再次用原閲讀內容中的情節或語言對文章進行“點綴”,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併發出號召或者倡議。

3、寫作讀後感應注意的問題

讀後感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也不同於思想評論,更不同於作品評論(書評)。讀後感是“借題發揮”,是在讀後的基礎上闡發的感想,必須從作品的某一方面受到感觸、得到啟示,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展開的議論。這種議論是由作品引出,但重點不在作品之中而在作品之外。所以寫作時必須.在具體寫作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處理好“讀”和“感”的關係,做到“讀”“感”結合。

“讀”是基礎,“感”是延伸(結果),“感”從“讀”中來。所以首先要讀懂原作,理清文章思路,正確理解原作內容,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所要

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讀懂原作,才能真有所“感”。萬不可在對原作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隨便發表感想。

②處理好“思”和“感”的關係,做到由“思”到“感”。

“思”,即認真分析、深入思考。“思”是“感”的醖釀過程,是“感”的深化手段,有了“思”,才有可能使“感”既緊扣原作,又能聯繫現實,做到觀點明確、深刻感人。所以,寫讀後感除了“讀”以外,一定要作思考,即從原文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所歷所見的、與書中相近相似或者相反相對的人和事,闡明自已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已的感想抒發出來,並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只有“思”得深入,才能“感”得深刻,不至於天馬行空、任意發揮。

③“感”要凸顯重點,切忌面面俱到。

讀後感(或讀書隨筆)的重點應落在“感”上。“感”必須寫得集中。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它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要“感”得太多、太雜。這就要求我們對自己諸多的感想和體會加以分析提煉,從中選擇確有話可説的一點(或者幾點)來寫,儘量避免東扯西拉、泛泛而談、中心散亂的弊病。

④“感”要真實獨到,要具有超越性。

讀後感中的“感”不是矯揉造作地拼湊所謂的“感受”。一是要避免公式化的寫作,即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繫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後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二是要避免用大量的篇幅複述或引用原作原句,而忽視了對“感想”的抒發,將讀後感寫成了“內容介紹”。三是要有獨到的見解,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有價值的原作的內核挖掘、闡述出來。四是要具有超越性,即所謂源於文本、超越文本,甚至超越自我。

⑤“感”的表現手法要自然。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敍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敍述是聯繫實際、擺事實。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敍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⑥“感”的表現形式要規範。

讀後感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聯繫實際來闡發所感的,即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對原作內容和價值的理解與把握,使原作的觀點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即根據自已的研究和理解闡明較難理解的原作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價值,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另外,讀後感最好不要直接以“×××讀後感”、“讀×××有感”等形式命題,應根據自己所感的主題來命題,為了點明文章體裁,可加以“×××讀後感”、“讀×××有感”等副標題。

關於讀後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敍述,抒情三結合。

五、敍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脱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

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敍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説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

標籤: 撰寫 讀書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5qr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