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論文寫作方法有哪些通用多篇

論文寫作方法有哪些通用多篇

論文寫作方法有哪些通用多篇

論文寫作方法有哪些 篇一

正文是醫學論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致謝五部分。

一、引言

引言(前言、導言、緒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當於演説中的開場白。國內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標題。引言應當對正文起到提綱挈領和引導閲讀興趣的作用。在寫引言之前首先應明確幾個基本問題:你想通過本文説明什麼問題?它是否值得説明?本文將在什麼雜誌發表或本文的讀者是什麼人?在寫引言乃至整論文時都應注意這幾個問題。

引言在內容上應包括: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立題的理論或實踐依據是什麼?擬創新點何在?理論與(或)實踐意義是什麼?告訴讀者你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內容和目的,這其中也包括説明這項研究的理論和(或)實踐意義。

語句要簡潔、開門見山,如 重型繼發性腦室出血臨牀表現嚴重,預後差,病死率高。本文着重探討用雙側側腦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塊沖洗結合腰穿腦脊液置換的方法治療重型繼發性腦室出血 。有時我們研究的項目是別人從未開展過的,這時創新性是顯而易見的,如 左旋咪唑所至腦病患者的臨牀與 ct 表現國內陸續有報道 , 但未見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所研究的項目是前人開展過的,這時説明你的研究與別人的研究的本質區別和創新點是至關重要的,如 已有數項研究探討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但這些研究均是小規模、非雙盲對照的。本研究則採用雙盲對照的方法,樣本大、觀察時間長 。在引言中對與本文相關的研究作一簡要的回顧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開始以前就應該對與本研究相關的內容作一系統的回顧,在引言中可以將回顧的結果作簡要的概括。

引言的寫作在包括上述內容的同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① 內容切忌空泛,幅不宜過長。回顧歷史擇其要點 , 背景動態只要概括幾句即可 , 引用參考文獻不宜過多。根據以往的經驗,一 3000 ~ 5000 字的論文引言字數在 150 ~ 250 字較為恰當。

② 不必強調過去的工作成就。回顧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為了交待此次寫作的基礎和動機,而不是寫總結。評價論文的價值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慎用 首創 、首次發現 、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等提法。因為首創必須有確切的資料。對此,可以用相對較委婉的説法表達,如 就所查文獻,未見報道 等。

③ 不要重複教科書或眾所周知的內容。如在討論維生素 d 是否能預防骨質疏鬆的文章中,沒有必要再説明什麼是維生素 d ,什麼是骨質疏鬆。

④ 引言只起引導作用,可以説明研究的設計,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數據、結果和結論,少與提要和正文重複。結果是通過實驗或臨牀觀察所得,而結論是在結果的基礎上邏輯推理提升的見解。在引言中即對結論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邏輯的。

⑤ 引言一般不另列序號及標題。

二、材料與方法

材料與方法主要是説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過程,它回答 怎樣做 的問題,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現研究主題的實物依據,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題的手段。材料與方法是科技論文的基礎,是判斷論文科學性、先進性的主要依據。它可以使讀者瞭解研究的可靠性,也為別人重複此項研究提供資料。

論文寫作方法有哪些 篇二

論文寫作要點

1、選題要小,開掘要深;不要題目很大,內容卻很單薄。

2、寫作前要讀好書、翻閲大量資料、注意學術積累,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利用網絡,特別是一些專業數據庫。

3、“選題新、方法新、資料新”的三新原則。

4、“新題新做”和“小題大做

總之,一點之見即成文。

一個比喻:寫論文就如同蓋房子

1、蓋房子的程序大家是熟悉的,即要選好址、制好圖、打牢基、立起架、壘實牆、細裝修,寫論文的程序也與此十分相似。

2、好址就是要選好主題。主題的選擇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結合自己的興趣、學科特點、當前的熱點(也可反其道而行之,如:科學課原先表面呈現的熱熱鬧鬧,而有人卻提出這熱鬧背後的浮躁,提倡有序的操作、冷靜的思考)。選好主題非常重要,可以説,選對了主題就等於把論文寫成了一半,選錯了,下面的一切努力都白搭。此環節便如王國維的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就是要選擇好自己研究的目標。

3、制好圖,就是要對選好的主題進行規劃、設計寫作的大體思路,就如建房的平面設計圖。

4、打牢基,就是要緊緊圍繞主題儘可能多地收集需要的素材,使需要闡述的主題有一個牢固的基礎。

5、立起架,就是要將深思熟慮後的思路以條條槓槓的形式搭成論文的框架。這個框架可大可小,可高可低,這就看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了。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才力去構建論文的框架,千萬不要貪大求全。壘實牆,就是要將收集到的材料放到合適的位置。充實和豐富論文的內容,使其和框架溶為一體。

6、細裝修,就是要對寫好的論文進行潤色、修改,有時甚至要忍痛割愛。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自己下力氣寫好的論文,就如同自己懷胎十月後臨盆的孩子,有那一位母親會嫌棄他?修改論文既需要站在一定的高處去審視全文的立意、構架和所用的材料;也要從小處着手,仔細推敲字、詞、句、段的運用,甚至是標點符號的使用都很關鍵。通過這個環節,可以使自己的論文“熠熠生輝”。以上幾個環節便是王國維的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兩個基點:興趣和熱點

興趣是寫論文的動力,而且是內在的永不枯竭的動力。沒有興趣的寫作,就味同嚼蠟,寫出來也乾巴巴的,形如枯槁。只有情趣盎然的投入,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充滿活力和朝氣,充滿青春的氣息,才能進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第三境界!不過,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只要堅持不懈地寫下去,·旦你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在刊物發表處女作之後,你的興趣就會如決口的黃河一瀉千里了。

熱點一方面是指要與時俱進,要緊跟時代的腳步,緊隨教育改革的步伐,要瞄準當前改革的焦點;另一面是指要有新意,千萬要注意不要老生常談,不要人云亦云;要寫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觀點,要有創新。創新點在論文寫作中的地位就如同論文的生命一樣,沒有創新點就不要寫。創新點從那裏來?實踐、研究就是它的活水源頭!三個體會:及時抓拍、趁熱打鐵、慢火煎熬平時可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及時抓拍頭腦中閃現的點滴靈光,不管成熟與否。也可以隨時隨地記日誌,保存起來備用。

在學習時,有什麼好的想法,妙的做法,新的體會,及時抓拍後,還要趁熱打鐵,不要讓它時過境遷。如果當時不寫,過了一段時間後,當時的激情可能就煙消雲散了。當有想法後,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們都寫下來。然後需要的就是潤色、修改。這個過程既是一個慢火煎熬的過程:不斷地刪改、不斷地提取精華、不斷地汲取可用的素材、不斷地推敲字詞句段,直至最後定稿;同時也是一個享受的過程:當你突然冒出一個靈光時、發現一個好的論證方法時、找到需要的素材時,那種愉悦是精神上的一種極高享受。

細節:撰寫前的準備工作

複習和準備好相關文獻;再次審定實驗目的(學術思想,idea);實驗資料完整並再次審核

Introduction:

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現狀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礎;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説);對象;方法;結果。在… 模型上,觀察 … 指標, 以探討 … (目的)

M & M:

⑴ 材料的寫法和意義; 倫理。

⑵ 程序與指標。操作程序:能序貫,可操作性;方法: 多指標方法的排序;引出參照文獻簡述;改良之處;哪些詳或簡?

⑶ 統計學處理 。

Results:

⑴指標歸類描述,忌流水帳。不分析不解釋,但要體現思路

⑵ 文字、圖、表相對獨立,但避免重複

⑶ 避免統計錯誤:對照,均衡,隨即,重複。計量-計數、絕對值-相對值、專一指標—綜合指標的轉換。盲判與非盲判。技術資料直接概率法與卡方檢驗;多組資料與兩組資料;等級相關與直線相關;多因素與單因素分析;配對資料與獨立樣本資料;非正態分佈資料;例數不當;平行管,混合樣本;突出差異(絕對值, Δ值,變化%; 聯合×、÷比值,分亞組等)有效位數的保留。統計學結論與專業結論。

Discussion:

⑴ 背景材料:展開問題的提出;有關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識內容(不要離題太遠)

⑵ 本實驗結果分析:各指標的意義(與文獻值比較),結果説明什麼問題

⑶ 進一步對結果機理分析:結合文獻

⑷ 本工作的意義、結語或小結,進一步提出的新問題

其它注意點:

① 引證討論文獻知識太多(不同於學位論文),掩蓋了本工作的貢獻;② 分析不合邏輯,結論不當;③ 討論太浮淺,文獻知識不熟悉;④ 寫成工作總結,缺乏學術高度;⑤ 要正確使用縮寫詞,尤其是組別縮寫詞

參考文獻:

為什麼要引文獻:⑴ 立論依據的文獻:新,權威性文獻,不用快報或摘要;⑵ 自己工作的自引:工作連續性;⑶ 實驗結果與文獻資料比較:新,可用快報, 會議及個人諮詢資料;⑷ 方法學:經典文獻,注意引文準確,不要轉引

摘要:

問題的提出(Background);本工作目的;對象;方法(指標,分組);主要結果(數據,統計);結論與展望。

再推敲文章題目:

不切題,過大、過小

投稿:

按雜誌稿約修定(留底)、引用該雜誌文章、忌一稿兩投

致命傷:

目的不明確;重複性工作無創新;方法學問題致結果不可信。

三種寫法:

論文的寫法有很多,此處把寫作方法歸納為三類。

1、點石成金法就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會突發靈感,會發現一些新的方法、遇到感人的事例等。這時就可以結合新的理念將它們糅合起來,使它們閃爍出新理念的光彩。這種方法特別適宜寫作隨筆、札記、反思一類的'論文。而且極易發表。

2、巧串項鍊法是指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許多感人的片段、反思、札記、評析等。到期末的時候,再根據這些材料的內在聯繫,提出一個鮮明的主題,把它們首尾串接起來,便可成為一個完整的、閃爍出熠熠光輝的美麗的“項鍊”。這種方法最適合寫經驗總結類的論文。

3、主幹生枝法就是當確立一個主題後,圍繞這個主題,再衍生出一些分論點、小論點,再用這些分論點、小論點去論證主題。這樣,就會使論文的整體結構十分沉穩,思路清晰,論證嚴密。

論文寫作方法有哪些 篇三

畢業論文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也是考核論文成績的基本依據之一。關於畢業論文寫作的具體要求,在以後的有關章節中將作詳細論述,這裏先説説畢業論文寫作的一些原則要求。

一、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

撰寫畢業論文必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理論研究,特別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必須為現實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能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科學研究的任務就在於揭示事物運動的規律性,並用這種規律性的認識指導人們的實踐,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在選題和觀點上都必須注重聯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密切注視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堅持理論研究的現實性,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就必須邁開雙腳,深入實際,進行社會調查研究。這也是我們正確認識社會的基本途徑。人們只有深入到實際中去,同客觀事物廣泛接觸,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後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對這些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製作,才能從中發現有現實意義而又適合自己研究的新課題。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層出不窮,需要研究的問題遍佈社會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對現實問題有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於捕捉那些生動而具有典型性的現實材料,通過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從中引出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高畢業論文的價值。當然撰寫畢業論文可選擇的課題十分廣泛,並不只限於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研究專業基本理論,中西方比較研究等。但無論選擇什麼研究課題,都必須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從歷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於現實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從對外國的研究中,借鑑其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或為我國的對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據。

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和方法,必須認真讀書,掌握理論武器。李瑞環同志指出:“強調聯繫實際,絕不意味着否定讀書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認真地讀,反覆地讀,深鑽苦研,做到真正讀懂弄通。否則,沒有掌握理論,怎麼談得上理論聯繫實際?”認真讀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好專業課,具備專業基礎知識。這是寫好畢業論文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具備了相應水平的知識積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學術問題;同時,也只有具備了某一特定的知識結構,才能對某學科中的問題進行研究。正如黑格爾所説,在討論學術問題之前,必須“先有具備某種程度的知識”,否則,“沒有憑藉作為討論出發的根據,於是他們只能徘徊於模糊空疏以及毫無意義的情況中”。二是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成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作為偉大的認識工具,雖然並不直接提供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答案,但它對我們如何正確地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因此,大學畢業生在撰寫畢業論文時,應當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畢業論文的寫作。

二、立論要科學,觀點要創新

(一)立論要科學

畢業論文的科學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觀點和內容能夠反映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文章的基本觀點必須是從對具體材料的分析研究中產生出來,而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科學研究作用就在於揭示規律,探索真理,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開拓前進的道路。判斷一論文有無價值或價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觀點和內容的科學性如何。

文章的科學性首先來自對客觀事物的周密而詳盡的調查研究。掌握大量豐富而切合實際的材料,使之成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學性通常取決於作者在觀察、分析問題時能否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科學研究中,既不容許夾雜個人的偏見,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邊際地憑空臆想,而必須從分析出發,力爭做到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學性,還取決於作者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寫作畢業論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運用前人提出的科學理論去探索新的問題。因此,必須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論,具有廣博而堅實的知識基礎。如果對畢業論文所涉及領域中的科學成果一無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論文。

(二)觀點要創新

畢業論文的創新是其價值所在。文章的創新性,一般來説,就是要求不能簡單地重複前人的觀點,而必須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學術論文之所以要有創新性,這是由科學研究的目的決定的。從根本上説,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就是為了認識那些尚未被人們認識的領域,學術論文的寫作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説,學術論文如果毫無創造性,就不成其為科學研究,因而也不能稱之為學術論文。畢業論文雖然着眼於對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基本訓練,但創造性仍是其着力強調的一項基本要求。

當然,對學術論文特別是畢業論文創造性的具體要求應作正確的理解。它可以表現為在前人沒有探索過的新領域,前人沒有做過的新題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現為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研究,有新的發現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現為從一個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觀點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對現實生活中的新問題作出科學的説明,提出解決的方案,這自然是一種創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種新現象、新問題,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思考,這也不失為一種創造性。國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發佈的《發明獎勵條例》中指出:“在科學技術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觀世界的才是發明,……至於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成就,則是發現。”條例中對“新”作了明確規定:“新”是指前人所沒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這些規定,可作為我們衡量畢業論文創造性的重要依據。

根據《條例》所規定的原則,結合寫作實踐,衡量畢業論文的創造性,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方面來考慮:

(1)所提出的問題在本專業學科領域內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意義,並通過獨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認識和看法。

(2)雖是別人已研究過的問題,但作者採取了新的論證角度或新的實驗方法,所提出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人以啟發。

(3)能夠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問題上的混亂看法。雖然沒有更新的見解,但能夠為別人再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一些必要的條件和方法。

(4)用較新的理論、較新的方法提出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取得一定的效果。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和數據等。

(5)用相關學科的理論較好地提出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本學科中的問題。

(6)用新發現的材料(數據、事實、史實、觀察所得等)來證明已證明過的觀點。

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要求對前人已有的結論不盲從,而要善於獨立思考,敢於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敢於否定那些陳舊過時的結論,這不僅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還必須具有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精神。要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任何創新都不是憑空而來的,總是以前人的成果為基礎。因此,我們要認真地學習、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這種學習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剝,而是既要繼承,又要批判和發展。

三、論據要翔實,論證要嚴密

(一)論據要翔實

一優秀的畢業論文僅有一個好的主題和觀點是不夠的,它還必須要有充分、翔實的論據材料作為支持。旁徵博引、多方佐證,是畢業論文有別於一般性議論文的明顯特點。一般性議論文,作者要證明一個觀點,有時只需對一兩個論據進行分析就可以了,而畢業論文則必須以大量的論據材料作為自己觀點形成的基礎和確立的支柱。作者每確立一個觀點,必須考慮:用什麼材料做主證,什麼材料做旁證;對自己的觀點是否會有不同的意見或反面意見,對他人持有的異議應如何進行闡釋或反駁。畢業論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觀點、見解切切實實是屬於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就必須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説服力的理由來證實自己觀點的正確。

畢業論文的論據要充分,還須運用得當。一論文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實事例、精闢的論述、所有的實踐數據、觀察結果、調查成果等全部引用進來,而是要取其必要者,捨棄可有可無者。論據為論點服務,材料的簡單堆積不僅不能證明論點,強有力地闡述論點,反而給人以一種文章拖諮、雜亂無章、不得要領的感覺。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選擇必要的論據顯得十分重要。一般來説,要注意論據的新穎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慮其能否有力地闡述觀點。

畢業論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數據,必須正確可靠,經得起推敲和驗證,即論據的正確性。具體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須經過反覆證實。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覆核實,要去掉個人的好惡和想當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觀的真實。第二手材料要究根問底,查明原始出處,並深領其意,而不得斷章取義。引用別人的材料是為自己的論證服務,而不得作為章的點綴。在引用他人材料時,需要下一番篩選、鑑別的功夫,做到準確無誤。寫作畢業論文,應儘量多引用自己的實踐數據、調查結果等作為佐證。如果文章論證的內容,是作者自己親身實踐所得出的結果,那麼文章的價值就會增加許多倍。當然,對於掌握知識有限、實踐機會較少的大學生來講,在初次進行科學研究中難免重複別人的勞動,在畢業論文中較多地引用別人的實踐結果、數據等,在所難免。但如果全文章的內容均是間接得來的東西的組合,很少有自己親自動手得到的東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寫作畢業論文的意義。

(二)論證要嚴密

論證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和過程。論證要嚴密、富有邏輯性,這樣才能使文章具有説服力。從文章全局來説,作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符合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程序,使人們的邏輯程序和認識程序統一起來,全形成一個邏輯整體。從局部來説,對於某一問題的分析,某一現象的解釋,要體現出較為完整的概念、判斷、推理的過程。

畢業論文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的文章樣式,它訴諸理解大量運用科學的語體,通過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事物的本質或規律,從已知推測未知,各種畢業論文都是採用這種思維形式。社會科學論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實,採取歸納推理的形式,求得對未知的認識。要使論證嚴密,富有邏輯性,必須做到:

(1)概念判斷準確,這是邏輯推理的前提;

(2)要有層次、有條理的闡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

(3)要以論為綱,虛實結合,反映出從“實”到“虛”,從“事”到“理”,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

此外,撰寫畢業論文還應注意文體式樣的明確性、規範性。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科普讀物、可行性報告、宣傳提綱等都各有自己的特點,在寫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論文寫作方法有哪些 篇四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撰寫好一學術論文,必須要掌握好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本人從事研究二十餘年,從事學術刊物的主編已有近十年的經歷。從事學術研究使我有專業的眼光來看待學術問題,而作為主編則使我有機會拋棄學術研究的浮躁而冷靜地從刊物的角度來思考學術創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機會把兩種不同的眼光和視角交織在一起來談談如何撰寫好一學術論文的問題。

一、選題

選題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種説法,哲學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沒有成功與不成功之説,只要願意去做,最後必然成功。此話謬矣。沒有好的選題,即便是洋洋灑灑數萬言乃至數十萬、數百萬言,結果都是無用的廢話。這就不能視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選題之上的。那麼,什麼是成功的選題呢?簡而言之就是選題要有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是什麼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標取向。成功的選題應該是揭示研究的目標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研究的目標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從選題來看就可以知道該問題研究的狀況和可能發展的趨勢。如果選題沒有揭示研究的目標取向,而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那麼就意味着該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説前人已經做了比較詳盡的研究,在目前的狀況下已經沒有深入的可能了。這種選題就不應該去選。

二是指研究的具體範圍。成功的選題應該是範圍具體,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選題不能過大,過大的選題會使研究無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點水。另一方面是題目太小,研究就會過於沉迷於瑣碎的細節,從而使研究失去了價值和品位。特別是有的細節並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發展的趨勢,但由於研究者的視野太小,沒法從細節中發現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特別是做歷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這樣的毛病。

三是要對一個學術問題產生質疑,或者説要有爭鳴性。學術研究是無止境的,真理更是無止境的。很多學術觀點在當時是對的,或者説是真理,但時間和條件都變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會發生變化。因此,選題一定要敢於質疑,但質疑必須要有理有據,而不是隨便懷疑。在有理有據的基礎上的懷疑,這樣的選題一定是有價值的。

總之,選題是很講究技巧的。選題實際上是積累後的第一次思想井噴,沒有積累就無法進行選題。好的選題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選題是論文成功的前提。在選題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題目的表達,即怎樣把這個內容表達出來。

這裏也有幾個講究:

一是題目不宜太長,太長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題目要求精煉、簡潔,要力求達到多一個字太長、少一個字太短的水平。

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兩個,最好一個。這就必須貫徹“計劃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過兩個,論文到底研究什麼就非常難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很可能就是在解釋概念,實質性的內容就被沖淡了。

三是表達要精準,題目如果引起歧義,或者模糊不清,那麼論文在寫作是很可能出現跑題現象。

二、文獻梳理和文獻的使用

文獻是寫好論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礎。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能力。沒有文獻,就相當於造房子沒有磚塊一樣;同時,沒有文獻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樣沒有基礎。文獻是學術傳承和學術倫理的載體。尊重文獻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獻,也體現了學術發展的脈絡。因此,文獻在撰寫論文中至關重要。在撰寫論文之前,一是要對文獻進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於使用文獻。

(一)關於文獻梳理

1、梳理文獻的目的是什麼?

選題的問題意識來源於對文獻的閲讀和分析,問題意識不是憑空產生的,二是基於既有的研究而發現問題。梳理文獻的目的在於:

其一,梳理所選問題的歷史發展脈絡。任何問題都有一個發展脈絡,不瞭解學術發展的脈絡就不能對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説,這個問題是從哪裏來的,然而才能預判這個問題的未來發展方向可能是什麼。不僅要梳理這一問題國內研究是的現狀,而且還有梳理國際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現狀,從而全面把握這一問題研究的基本狀況。如果打開電腦就直奔主題,對某一具體問題洋洋灑灑地寫下去,也不去查閲相關文獻,結果可能是低水平重複的東西。這樣的論文時沒有任何價值的,即便發出來,也僅僅是作為工作量或評職稱的成果而已,並不代表它對學術有什麼貢獻。在學術論文中,開頭就直奔主題的論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論文。人貴在直,文貴在曲。論文的貴也在曲。而這種曲是通過對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現出來的。

其二,梳理文獻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學術貢獻。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這就是牛頓所説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這個巨人不是具體的一個人,而是所有對該學術問題作出了貢獻的前人。學術的傳承就是要尊重歷史,不尊重前人的學術貢獻,就難以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也難以對學術研究進行深入研究。不尊重歷史,我們同樣會陷入盲目自大的學風,以為別人都沒有達到自己的水平,從而最終也會陷入重複別人已經説過的故事,浪費學術資源。

其三,梳理文獻最根本的目的是發現前人研究中的問題,從而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學術問題大多不是一代學人就能解決的,一代學人只能解決那一代學人的認知水平之下所能解決的問題,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會因主觀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後輩學人就是要反覆不斷地閲讀、比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從中發現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這樣,自己的選題就有可能或者延續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發現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進行彌補,或者在原有的問題領域發現新的研究處女地。這才真正體現了所做選題的研究價值。

2、如何梳理文獻?

不少作者喜歡在引言中一口氣把所有相關的文獻都羅列出來,認為這就叫文獻梳理。但是,把所有相關文獻羅列出來肯定會佔據了論文的幅,會導致宣兵奪主的論文結構。文獻羅列太多,正文就要騰出幅來,結果正文想寫下去但發現幅越拉越長而不敢深入下去了。這種文獻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確的文獻梳理方法是:

其一,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獻,即在權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和權威論著,這些論文論著代表了學術發展的基本狀況。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羅列出來。

其二,選擇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論文,也就是權威學者,或者是活躍在學術界的作者的論文、論著。這些論文論著同樣也代表了學術發展的基本態勢。

其三,選擇研究的視角來梳理文獻。也會是結合你要研究的視角特別是具體的問題來梳理文獻,這樣範圍就大大縮小,也有利於作者把握文獻。

其四,不一定千一律地要在引言中進行文獻梳理,引言可以對問題的來龍去脈進行適當闡述,在正文撰寫的過程中,可以對具體的觀點進行文獻追述。這種方法要求作者對學術史特別是前人的學術觀點十分清楚,對論文的寫作已經有嫻熟的技術。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夠把握的了。

(二)如何使用文獻?

在文獻的使用上,相當多的作者以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獻。但是,論文究竟使用了什麼文獻?還有就是所用文獻是否與所引用觀點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獻上有以下幾種錯誤傾向:

1、為文獻而文獻,也即是在文獻上湊數。用一大堆文獻來嚇唬讀者,顯示作者是看閲讀了大量文獻的,但仔細看後,會發現文獻與論文的觀點關聯度不高。實際上就是假文獻。一般的審讀者可能不會認真看文獻,但作為編者,特別是主編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獻關,決不能讓作者在文獻上魚目混珠。

2、文獻與所引用的觀點屬於張冠李戴,引用的觀點本來是張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願意去查對,只是在二手文獻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該觀點,於是就以為這個觀點就是李四的。這種情況非常嚴重。

3、絕大多數是自引文獻,完全迴避其他學者的研究。這種情形體現作者的是自傲,以為這個問題沒有人超過自己,因此不願意引用他人的觀點。甚至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報紙上發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來。這種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釣譽之心。

因此,使用文獻是不能有任何投機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須老老實實。使用文獻體現了一個學者治學是否嚴謹,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獻時:

1、切忌文獻堆砌,使用文獻的價值在於體現論文的研究深度和嚴謹性,而不是通過堆砌文獻了炫耀自己的專業知識多麼廣博。如果是這樣,結果可能是適得其反。

2、切勿張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獻的源頭,如果是經典著作的文獻,就更加需要去閲讀和查對。比方説,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沒有去讀他們的著作,而是從別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過來。同時由於沒有弄清楚究竟是馬克思的觀點還是恩格斯的觀點,可能會弄錯了。這樣就成為學術笑話了。切記要查閲文獻,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國文獻有的作者不願意閲讀,而別人引用之後,自己在沒有閲讀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還想用外文形式來冒充。這在學術界是有公案的。張冠李戴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引用觀點時是一個學者,但註釋文獻時卻是另一名學者。這表明,作者根本沒有讀過背陰觀點的學者,而是從註釋文獻歸屬作者的論文中看到了這句話,同時又不願意花時間去查對,所以也是一種張冠李戴的情形。

3、切勿用網絡文獻、報紙文獻。學術的浮躁與否,學術的嚴謹與否,從文獻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文章的文獻都是網絡文獻或者是報紙文獻,這樣的論文無論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會説,網絡文獻、報紙文獻表明論文時最新的觀點。但是,網絡文獻和報紙文獻並非是學術觀點,也並非是經過嚴格論爭的學術觀點。或者説,這樣的觀點沒有學術底藴。因而,這些文獻不能支撐一學術論文。當然,網絡文獻、報紙文獻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數據必須通過網絡來發布,如一些統計機構的統計數據,調查數據等都是從網絡上發佈的。簡而言之,權威機構的網站、權威學術機構的學術網站、國際知名的研究機構網站等,這些網絡文獻完全可以用。

4、切勿想當然地使用文獻,包括弄錯出版時間、引用內容錯誤、頁碼錯誤、作者和譯者錯誤等。這些會導致論文出現嚴重的硬傷。

三、論證的邏輯

研究是一個論證的過程,論證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思維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然而,當前眾多的論文缺乏這種思維,大多數用發散性思維來寫論文的,因而論文就缺乏深度。論爭的邏輯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層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論證邏輯一定是立體的、有層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這只是一種臆想,論文的論證邏輯是立體感的,這是一個剛性的現實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論證邏輯就像博洋葱,一層一層撥到中心,最後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麼。而平面性的論證邏輯缺乏新奇感,就像攤大餅,一開始就知道大餅中是什麼內容了,所以這樣的論證不會給人遐想,也不會帶來新奇。好的論文,同樣要給讀者帶來出人意料的結果。

2、縝密性,而不是一盤散沙

論證真縝密性體現的是作者的思維能力,也體現作者對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專業基礎紮實的,其邏輯思維能力肯定要強。相反,沒有紮實的專業根基,那麼其論證肯定是碎片化的。因為,他掌握的專業知識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專業知識,只能導致碎片化的論證邏輯。有不少學者,雖然在學術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專業基礎並不紮實,所以在撰寫論文時,基本上就是用1、2、3、4……進行羅列,而缺乏縝密的邏輯推理和邏輯證明。這種狀況可能還不是幾個人,而是一代人的問題。因為,中國又一代學人是在文革中成長起來的,讀書不多,且能有經過專業的訓練,缺乏專業素養,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也的確躋身於知名學者之列,但這種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彌補。所以,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識結構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觀點,而不可能成為治學嚴謹、有深厚學術底藴的學者、思想者。

3、科學性,而不是宣傳性

學術研究無疑是一個求真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通過大量的事實或史料經過邏輯論證之後才能得出結論。正是這樣,學術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學性。然而,當今的學術研究越來越缺乏這樣的精神,做歷史研究的不願泡圖書館、檔案館,做現實研究的不願做田野調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數據,並且先預設一個價值立場,用這些材料和數據來證明這個預設的立場或觀點。殊不知,同樣的材料和數據可以證實完全相反的兩種觀點。這樣,學術研究因沒有按照學術規範而導致學術失去了科學性和真理性。反過來,預設一個觀點,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相應的材料和數據來證明這個觀點,這同樣也會導致難以找到學術的真理。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對學術的傷害,即任何人都可以從事學術研究,學術也就從根本上喪失了其尊嚴,也無所謂學術權威可言。正確的方法是在閲讀了大量文獻之後而形成新的觀點,然後再回到材料通過更多的材料來證明你的觀點的科學性。

預設觀點然後來找材料這是宣傳的基本方法。當前學術的科學性越來越被宣傳性所取代,原因在於:一是當今行政干預學術的現象非常嚴重,學術質量(評獎)、學術水平(各種學術稱號)、學術考核等都是行政領導來評價的,在這種情況下,甚至行政級別與學術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預之下,學術就越來越多地為行政服務,從而使學術成為政治的附屬品,為政治宣傳服務。二是一些學者為了儘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級別而不斷做政治宣傳的“學問”,學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閣,應景性的宣傳文章則一揮而就,但往往是正確的空話、無用的廢話。三是宣傳性的“研究”比真正意義的學術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輕鬆。看積分報紙,瀏覽幾個主流網站的文章,就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確,這類文章不愁沒有地方發表。學術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4、學理性,而不是口語化

學術論文肯定是學術性很強的,它必須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語化表達。口語強調是能讓讀者聽得懂,所以具有隨意性。而學術論文並不是要大眾聽得懂,而是要有專業背景的人才能聽得懂。如果都能聽得懂,那就不是學術論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講話了。有一種觀點在嘲笑,學者的論文時在自娛自樂,別人都看不懂,這種論文對社會根本就沒有用。我覺得這種觀點實在是膚淺可笑。學術論文都聽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專業學術論文了,學術論文肯定只有專業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學術論文傳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個民族的核心文化,這種文化是民族發展最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響是戰略性的,而不是當前的普羅大眾能不能看得懂和聽得明。當然,學術的思想肯定要進行大眾傳播,這時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語化方式來跟大眾交流。

5、嚴謹性,而不是隨意性

學術研究是一個求真的過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須在論文寫作中要有嚴謹的態度。當前學術的浮躁特別是科研管理部門要求快出成果,從而助長了學術上的各種不端行為。例如,一是隨意使用數據。學術論文在使用數據時一定要是權威性的數據,也就是權威機構發佈的數據。然而,由於當前數據發佈的機構比較多,一些作者在選取數據時太隨意,不去研究一下機構本身的權威性,結果所用的數據被學界所質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數據的來源而隨意改動數據,導致數據時去了真實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獻也是一樣,近年來,外國著作引進翻譯太多,翻譯也太隨意,甚至譯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這些翻譯著作時沒有認真挑選,手中有什麼就是用什麼,結果把錯誤的文獻內容引入自己的論文中,導致論文出現一些硬傷。此外,研究的嚴謹性還可以從使用文獻中體現出來。有的叢書文獻出版時間是不一樣的,而引者可能會想當然地就整套叢書都是同一出版時間,這也是論文的嚴重硬傷。如《鄧小平文選》(1—3卷)其出版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關於調查的可靠性在於,調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樣的方法,以及統計的方法等。

6、圍繞核心問題展開論證,而不是學術散文天馬行空

學術論文肯定有一個核心觀點,因而在論證過程中就必須是圍繞這個核心觀點展開,所有的材料的目標都是指向這個核心觀點的,而不是從核心觀點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離主題。然而,現在不少作者完全是為了湊字數,為了這個目的,論文的關鍵詞非常多,幾乎是每一小節講述一個關鍵詞,整論文很有可能是一個拼盤,而不是在一個關鍵詞或者一個核心觀點統領之下的論文。結果,幅很長,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韁的野馬,怎麼也拉不回來。這樣的文章之可以説是學術散文,而不是學術論文。

四、論文的修改與查證

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研究的一種態度。如今大多數人不願意修改,也不願意查證文獻和材料。這顯然缺乏對學術研究的認真和嚴謹性。

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

其一、對文章的總體結構在進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結構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現象,如虎頭蛇尾;或者是結構上的不相稱性(把沒有直接關係的兩個問題放在一起來討論)。

其二,對文章的邏輯進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邏輯上的不連貫性。

其三,對文句進行斟酌,看錶達是否存在問題

其四,對文獻進行查證,是否存在着文獻的錯誤

其五,對數據進行核對,看是否存在數據的錯誤

其六,對註釋進行核對,看是否存在差錯

如何對待編輯部的修改意見

其一,在正常情況下,編輯部提修改意見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經過修改後達到發表的水平。而沒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沒有人脈的情況下,編輯部不會對沒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見。

其二,編輯部看問題一般視野要寬一些,看問題的視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見,作者儘可能滿足編輯部的要求

其三,如果編輯部的修改意見確實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闡述自己的觀點,編輯部認為説的有道理的話,一般也會尊重作者。

其四,不要以為編輯部可以刁難,多次的來往只能回使論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後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時多餘的,編輯部也會反覆推敲的。

五、論文的結尾

論文的結尾既是整論文的點睛之處,也是揭示學術在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因而,結尾一定要有氣勢,氣勢磅礴的結尾,往往能夠凸顯論文的整體品質。從當前的學術論文來看,結尾主要有以下幾種問題:

其一,論文根本就沒有結尾,當論證完畢後,論文就嘎然而止。這是典型的虎頭蛇尾。

其二,沒有對前面的研究進行總結,而是離開前面的研究談體會,因而沒有體現結束語的作用。

其三,對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談,沒有集中到觀點上來,從而顯得太平淡。

其四,太簡單,有結尾與沒有結尾沒有什麼區別,這樣的結尾就沒有意義。

那麼,什麼樣的結尾才是好的結尾呢?我認為至少要體現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能夠從宏觀上對論文進行觀點性的總結。前面主要是論證,證實或者證偽,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結尾來提煉作者的觀點,使讀者更清楚作者的觀點。

二是要有大氣磅礴之勢,有行雲流水之氣。前面的論證是一個小心求證的過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筆,但在結尾部分,可以放開手腳,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來歸納和抽象論文的要義。

三是結尾除了歸納觀點外,也可以對該問題研究的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的預測,以及對該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wk85e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