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説明文描寫方法有哪些精品多篇

説明文描寫方法有哪些精品多篇

説明文描寫方法有哪些精品多篇

語言描寫 篇一

語言描寫是對人物的説話,從內容到詞彙、句法腔調、聲音等的描寫。它採取獨白和對話兩種手法。獨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語。對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之間的交談,它是語言描寫中運用最多與最普遍的一種手法。語言描寫既可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徵,又可借人物的語言來説明或推動情節的發展,以及間接地描寫其它的人、事、景物。“言為心聲”,語言描寫應努力做到使讀者“聞其聲,知其人”。那麼怎樣才能寫好呢?這裏介紹幾種方法:

⑴羅列選優法。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先後用了藤野的6次對話。而事實上,在聽藤野講課、輔導以至日常交談及最後告別時,魯迅肯定聽藤野講過很多話,即使印象較深刻的,也遠不止這麼幾句,但是作為一篇短文,既不可能也完全不必要去把人物所説過的話全部寫出來。魯迅先生運用了羅列選優法,把腦中印象深刻的話語一一羅列,隨後加以分析、選擇,將其中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的話語選出,經適當加工後寫入文內。例如,“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 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這揭示了藤野富有嚴肅的科學精神和負責的教學態度。“選優”,除了選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特徵的語言外,人物的某種口頭禪、方言俗語,有時也頗有特色,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可選入。“選優”,要以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選優”,也包含着不能讓所有的人説同樣的話,不能作者自己的語言去代替人物説話。總之,優劣的標準是:能否突出人物的個性,能否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⑵神態配合法。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寫到藤野説話時,十分注意他的語氣、神情。諸如:“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向我和藹的説道”,“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説道”,“還歎息道”等等。這樣,讀者就可瞭解説話人當時的內心活動,瞭解人物説話時的感情色彩。有些作者也能注意這一點,在作文中努力寫出説話人的神態,譬如:“他平靜地回答……”,“他一字一頓地説……”等等。像這樣以語氣、語調、神態配合對話的描寫方法,常常能準確地反映出人物的喜怒哀樂,刻劃出人物的真情實感。當然,運用神態配合法,也是有前提的,應當為突出人物個******,而不是無的放矢,濫加渲染。

⑶側面描寫法。即藉助他人的話語來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對話描寫方法。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總難免被周圍的人們評論,而他人客觀、公允的評價,是很能提示人物個性的,比人物本身的對話往往更具有説服力。因此,運用這種側面描寫的方法,可以彌補正面描寫的不足。如能使兩者配合,就更加相得益彰。

⑷前後變化法。如果我們能寫出人物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語言前後的典型變化,就能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寫出人物性格的發展。如《變色龍》中的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的事件時,他的語言先後變了六次,他忽而凶神惡煞,忽而奴顏婢膝。作者通過人物的典型語言,逐層深入地刻畫了這個“變色龍”見風使舵,趨炎附勢,諂上欺下的醜態,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

動作描寫 篇二

動作描寫,又叫行動描寫,即對人物的動作、行為、活動的描寫。這種方法對刻畫人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現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黑格爾在《美學》中強調:“能把個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現出來的是動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過動作才能見諸現實。”那麼怎樣進行動作描寫呢?

⑴回顧描摹。作文所寫的人物,既然值得我們寫,就應該是我們腦中留下過較為深刻印象的。寫作前,我們要竭力回顧他們的音容笑貌、所作所為。特別是那些令人難以忘卻的動作舉止,在某件事全過程中的一舉一動……抓住幾個主要環節,細細描摹。方誌敏在《清貧》中,有這樣一節:“兩個國方兵士,在樹林中發現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麼人的時候,他們滿肚子熱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鐲金戒指一類的東西,發個意外之財。哪知道從我上身摸到下身,從襖領捏到襪底,……一個銅板都沒搜出。他們於是激怒起來了,猜疑我是把錢藏在那裏,不肯拿出來。他們之中有一個,左手拿一個林柄彈,右手拉出榴彈中的引線,雙腳拉開一步,作出要拋擲的姿勢,用兇惡的眼光盯住我……”在這節文字中,作者回顧了“士兵”的關鍵性動作,寫出了他貪婪、兇狠的本性。我們寫人,大凡先在腦中思考、回顧、想得細些、深些、活些,筆下描摹的人物就顯得真切、現實。動作描寫一定要構想好幾個關鍵過程,要善於抓住人物具體的富有特徵的動作。如果信手亂寫,必然寫不出真實感人的人物。

⑵藉助修辭。 我國許多優秀文學作品,常藉助比喻、誇張、比擬等修辭手法來刻劃人物動作。修辭手法用得妥貼,會給人鮮明的印象。讀過《故鄉》的人,都不會忘記魯迅先生筆下楊二嫂的形象:“一個……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着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細腳伶仃的圓規。”魯迅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寫楊二嫂的動作,十分具體。楊二嫂胡説閏土把碗碟埋在灰裏之後,自以為有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着這麼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在這裏,魯迅使用誇張手法,刻劃出楊二嫂明搶暗偷,貪圖小利的本性。這些實例都顯示了修辭的力量和作用。

⑶精選動詞。寫人物動作,離不開動詞,善於寫作的同學,會從現代漢語豐富多彩的寶庫中去覓取最合適的詞語。不善寫作的同學常常感到詞語貧乏。我們要做有心人,平時注意積累,寫作時善於精選。如表示“看”這一個動作,就有遠眺、近察、俯瞰、顧後、窺探、端詳、瞻仰、參觀、瞥見、瀏覽、觀察、注視、盯住、瞄準、青睞……細細體會,每個詞語都有它不同的用處。刻劃人物動作時,特別是刻畫細膩動作和無聲動作時,要注意精選動詞,力求描寫得準確,以突出主題。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關父親爬月台去買橘子的動作描寫,動詞就用得非常準確。先寫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一個“蹣跚”,表現出父親的老態和因肥胖而行動不便,暗示後面爬鐵道更難。從月台下來,寫父親“慢慢探身下去”,“探”字用得很傳神,表現父親小心翼翼地在冒險。到鐵道那邊是更精彩的一筆,要爬上去,用一個“攀”字,顯示月台高,很不容易爬;兩隻腳的動作用一個“縮”字,那是無可奈何的笨辦法;“身體向左微傾”,顯示腿抬不起來,很費力,很艱難。這一連串的動作便是無聲的語言,打動作者的心,“淚很快地流下來”;也感動着讀者,多慈愛的老人!作者正是通過一系列準確的動作描寫來表現父親愛子這一性格特徵的。精選動詞還要注意動詞的連續性,這樣人物形象才能立體化地樹立起來,如《藥》裏劊子手把人血饅頭交給老栓時的一連串動作是這樣描寫的:“老栓還躊躇着,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裏哼着説:‘這老東西……’”有關這“黑的人”的連續性的九個動詞,通過作者巧妙自然的銜接,一個慣於做這路交易的劊子手橫蠻、兇狠、殘忍的罪惡形象躍然紙上。

此外,在動詞前後可以加上適當的限制和修飾性詞語,使動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較細緻地表達出來。如一個“跳”字所表達的動作,前後所加的修飾詞語不同,所描繪的形象就有區別。“他一咬牙,猛地跳了下去。”和“他擺動兩手像一陣急風似地住前一跳……”同是寫跳,但二者卻顯然不同。這説明,在動詞前後加上必要的限制修飾性詞語是不可忽略的。

心理描寫 篇三

心理描寫指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心理狀態、思想活動的描寫,以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徵。俗語説,最瞭解自己的,莫過於本人了。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不難;寫別人的心理活動是有難度的。那怎麼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呢?下面介紹一種“體驗揣摩法”:首先,我們寫的是熟人,因而就有可能在事後向你傾訴他當時的思想鬥爭、內心活動;其次,我們會從周圍的親朋好友中聽到對某人內心活動的議論;再次,我們常可以從事情的結局推導出某人處於事情發展過程中的思想活動;此外,我們還可以假設自己處於相同情況下,進而揣摩可能產生的思想活動。

寫人的心理活動,應注意:一、把心理活動的導源寫清,要注意前有伏筆鋪墊,後有交代呼應,不能“異軍突起”,也不能有頭無尾,應全文貫通,否則,非但不能對人物的心理性格起到襯托作用,反之還有損於形象。二、成功的心理描寫,一定要把心理過程描寫出來,可以相對集中一些,但不能與敍事相脱離,而且多數情況下,總是伴隨着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三、“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心理描寫不能模式化,而應據表情達意的需要來進行。四、要對所要寫的人物有全面、深入的瞭解,要讓心理描寫符合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特徵、思想狀況和特定環境,要讓讀者感到真實可信。

心理描寫的方法一般有:

(1)內心獨白法即人物直接傾吐自己的內心的方法。它是無聲的語言在腦海中翻滾,這往往是人物感情比較激動的時候才採用這種心理表白方式。可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也可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裝》中寫到皇帝察看騙子織布的情景時,他的內心活動就是通過內心獨白法表現出來的。“我什麼也沒看見!這可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怕的事情。”這段獨白,既寫出了皇帝的恐懼,又寫出了他的驕橫,揭露了以皇帝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愚蠢、卑鄙、虛偽的本質。

內心獨白必須符合當事人所處的情境和當事人的思想品格,不可任意拔高也不隨意貶低,不要失去真實感;另外,內心獨白畢竟是一種心理描寫的特殊方法,要寫好人物,還要配合語言,行動等的描寫。

(2)作者描述法即作者對人物心理作客觀的描繪的方法。作者一般是以第三人稱描述人物的心理。這是一種動態的寫法,即描寫人物在一定條件下或一定環境中的複雜心情。例如《生命的支柱》一文中,作者對張海迪內心世界的描繪:“玲玲的心在顫,在抖,在唱啊!就是這小小的銀針,就是這病殘的身體,真的能幫助癱瘓的人站起來了。幸福,這就是幸福啊!”從這裏,人們看到了她高尚的快樂觀、幸福觀。

(3)間接寫心法即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神態或特定景物,間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把菲利普夫婦的認錢不認人的心態描繪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在他們看到了多年渴望想見到的于勒時,那種厭惡的態度甚至到了驚恐的程度,就因為于勒在賣牡蠣,是個窮人,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闊老。這時的父親説話也結結巴巴了,嗓子也變啞了,甚至“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還低聲嘟噥着:“出大亂子了!”;而母親先是“怕起來”,吞吞吐吐地説話,氣得哆嗦,最後竟然暴怒起來,大罵于勒是個賊,是流氓,還責怪兒子給他十個銅子的小費。所有這些描寫都極為生動地揭示了這對夫婦的嫌貧愛富的心態。之所以揭示得如此淋漓盡致,就是因為通過語言行動的描繪使讀者看到了他們的靈魂。由此可見作者“間接寫心”確是心理描寫的又一種好方法。

也許有人要問,這與一般的語言行動描寫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所有的語言行動描寫都是在寫心理活動?回答是:不是所有語言行動描寫都是描寫心理活動的,它們的不同就是在於是否有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意義。

(4)夢幻描繪法即通過夢境或幻覺描繪心理活動的方法。例如《荔枝蜜》中的描寫:“這天夜裏,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又如《七根火柴》中的描寫:“他彷彿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着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1wyo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