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綜合寫作素材

綜合寫作素材

1. 投入資金

綜合寫作素材

政府切實加強對00事業的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000事業資金投入長效機制。切實突破阻礙00發展的資金瓶頸。要嚴格規章制度,保證專款專用、保證資金封閉運行、陽光運行,審計和紀檢機關要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做到資金運行到哪裏,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裏。

2. 投入人力(勞動力、人才

要加強00人才隊伍建設。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並重,建立健全人才進入機制、培養機制、流動機制、考核機制、獎懲機制和退出機制。人才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00動力在人才。堅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才盡出、人盡其用的體制環境,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抓好人才培養,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社會環境,建立一支規模大、素質高的00工作着隊伍,為。。。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3. 投入技術

加快00技術研發和創新。優化00技術創新與轉化的政策環境,加強00高技術領域創新團隊和研發基地建設,推動建立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00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體系。同時,廣泛開展同00國際科技合作,與相關國際組織和國家建立00合作機制,積極引進國外先進00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拓展00國際合作的領域和範圍。

4. 宣傳信息

信息宣傳發布—加強宣傳引導,建立信息溝通平台,政府各部門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保證信息及時快速準確地傳播,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多種傳媒手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保障人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信息收集—要通過民情信箱、民情熱線、民情懇談會、領導接待日、人民信訪等多種形式,通過網絡、電話、信件等多種手段,建立起暢通、有效、快捷的信息反饋渠道。民情反饋必須明確反饋渠道、反饋程序和保密措施,必須專人負責、跟蹤落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

5. 教育(觀念教育+知識教育)

領導幹部觀念教育—領導幹部要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宗旨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法律意識,樹立“以民為先,以人為本”的政績觀,摒棄片面注重GDP的錯誤觀念。要察民情、聽民意、居民智,要把人民羣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現實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人民羣眾的認可和滿意是黨和政府的價值所在,也是黨員幹部的價值所在。

領導幹部觀念教育—看要把00問題納入議事日程,提高對00問題重要性的認識,要嚴格責任分工,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要聽民聲、察民情、解民困、分民憂、建立完善嚴格的政績考核體系,健全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明確問責範圍,規範問責程序,強化責任追究,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糾。

6. 法律法規規章

建立健全00法律法規及有關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一步細化現有法律法規,加大對00行為的懲罰力度,建立000法律法規體系。將000審批、發佈、監控整個鏈條一管到底,使00沒有空子可鑽。要審查關口前移,從源頭解決問題,切實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

7監督

加強監督制約,完善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機制。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確保信息公開透明,加大新聞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力度,對於違法違規行為公開曝光,設立舉報信箱、舉報熱線、使違法違規行為暴露在陽光下。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監督的作用。做到行政權力運行到哪裏,監督就落實到哪裏,財政資金運用到哪裏,審計就跟進到哪裏。

三農蒼生繫心頭 價值在高處----對農民問題的反思

“足寒傷心,民寒傷國。”農民乃一國之根本,百業農為先,百姓農為本。農民面朝黃土背靠蒼天,依天而立,助天地以生衣食。農民是傳統中國的重心和根本同時也是現代中國的重心和根本。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定則社會安安”,農民之重,重於泰山。農民之重,一在於宗旨之重。“為了誰”的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發展方向的核心問題,發展的出發點 和落腳點毫無疑問是百姓的幸福,而農民的幸福更是其重點。失去了農民的幸福,我們的發展就會陷於目的的缺失和價值虛無的窘境;農民之重,二在於發展之重。農民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糧食安全是發展的根基,土地、原材料和勞動力是推動我國快速發展的引擎,農民是支撐我國發展奇蹟的根本。農民之重,三在於和諧之重。農民是弱勢羣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着力點,只有農民和諧,才有全社會的和諧。農民之重,四在於貢獻之重。新中國工業發展的血液是農民獻出來的,改革開放的祕訣只“人口紅利”也是農民貢獻出來的。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我國就是有了這千千萬萬的質樸無華的農民才支撐起了社會發展大廈,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當前,破農問題,力促社會和諧,要着力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一是做加法,就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大三農投入。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旅遊農業、籽種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延長農業 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要千方百計幫助農民外出務工,發展勞務經濟。同時,採取措施鼓勵農民獲得經營性收入和財政性收入。另一方面,國家加強對三農的投入力度,繼續做好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加強對農業水利、公路、廣播電視、情節綠色能源、村衞生所等基本生產和生活實施的支持力度,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為三農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二是做減法,就是一心一意減輕農民負擔和減少農民。一方面,繼續做好農業税、農業特產税和其他各種税費的減免工作,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和中等職業教育學雜費,加強對家庭困難學生的自主,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另一方面,城市化和小城鎮化相結合轉移農民,堅持以業興鎮、以業聚人,把小城鎮打造成農民全面發展的平台和融入現代社會的平台。

三是做乘法,就是加大力度提高農民素質和深化改革。一方面,大力提高農民素質。農民的教育是一項革命性的事業,是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關鍵之策。要培養一大批思想觀念新、文化素質高、技術業務精、經營能力強的新型農民,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另一方面,要深化農村土地使用權制度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農村金融制度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四是做除法,就是全心全意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和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一方面,積極採取措施,努力打破城鄉二元體制,穩步推進户籍制度改革,真正消除農民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另一方面,堅持保基本、廣覆蓋、分層次、可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落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區縣統籌,逐步提高農民養老金水平。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加強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堅持個人繳費、集體扶持、政府補助相結合,逐步提高統籌層次、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

老子説“禍兮,福之所倚”,農民問題從長遠看並不是中國的包袱,農民問題的解決恰恰是中國獲得改革價值的源泉。在前進的道路上,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希望寓於困難之中,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埋頭苦幹、奮發有為、不驕不躁、矢勤矢勇,必將凱歌高奏,贏得一路彩虹。

社會良心哪裏安放---由民生問題引發的思考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民生是民本的首要選擇,是社會和諧的首要基礎,是執政的首要取向。温家寶總理深刻指出:“社會公正是政府的良心,”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羅爾斯指出,弱勢羣體的幸福是社會公正之根基。我們不能須臾忘記—民生是社會良心之所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始終沒有解決的民生問題,“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社會始終如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康莊大道上,在現代文明的指引下,我們已經獲得瞭解決民生問題的可能性。

解決民生問題,增收是關鍵。解決民生問題,首要的還是要採取發展的手段,要讓普通老百姓能夠勤勞致富。就業是解決民生的之本,就業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的生計,而且關係到一個人的尊嚴。要加大力度抓好就業,通過就業組織提供就業指導和就業培訓,着力抓好農民工就業和大學生就業。要引導羣眾發展多種經營,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籽種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延長農業產業鏈,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

解決民生問題,減負是重點。要着力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各種高收費、亂收費問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進行拉網式排查,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多種媒體,發動人民羣眾監督。要重點對擇校費問題、醫療賄賂、房地產虛假信息等突出問題進行檢查,要深化改革,着力突破體制瓶頸,在嚴格市場準入的基礎上,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調控的作用,真正讓民生事業以民為本。

解決民生問題,社會保障是基礎。任何社會都有困難羣眾,社會保障是一項“託底”工程,是社會事業的基礎。社會保障是防火牆,是安全網,是穩定器,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我們要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系統,要大力推進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當前要加快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城市醫療保障,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免費工作,關注貧困生,建立希望國小,推進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

解決民生問題,深化改革是保障。民生事業,往往因其公共性而遊離於政府與市場之間,既無法全面市場化以增強其效率,政府亦無力全面接管以保證其公平,於是在徘徊中民生事業反而兼具市場與政府之弊端,一方面借市場名義而撈錢,一方面借公共名義而壟斷。因此,解決民生問題,深化改革刻不容緩。必須貫徹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分開的原則,真正發揮政府與市場之長而避其所短。

羣眾利益無小事,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要時刻敬畏肩頭的責任,要察民情、聽民意、聚民智、惜民力、惠民生。老百姓的幸福和笑臉時黨和政府的巨大榮耀,也是黨員幹部的巨大榮耀。政府的良心在民生事業中安放,社會的良心在民生疾苦中安放,讓我們行動起來,以凜然正氣、昂揚鋭氣和蓬勃朝氣投入到民生事業中去,為國家和人民的尊嚴和榮耀而不懈奮鬥。

文化增強國家軟實力芻議

文化是國家之魂、民族之根,文化能夠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潤心靈,可依充實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質量、舒緩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華文化歷盡劫波而生生不息、屢遭挑戰而香火遠播,中華文化所走過的史業已證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影響力、傳播力和示範力。但是,近代以來,在西方文化攜堅船利炮的衝擊下,中華遭遇了五千年未遇之大變局,中華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巨大沖擊,中華文化在迷惘、彷徨、焦慮、追尋和反思中邁入新世紀。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文化軟實力於國家發展至關重要。如果軟實力不行,對內將不利於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弘揚正氣、振奮精神、團結和諧、增強合力,對外則不利於傳播中國聲音,不利於樹立中國形象,不利於中國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們最終也必要制約中國硬實力的發展。在國際較量中,一個國家硬實力不行,可能一打就敗;一個國家軟實力不行,可能不打自敗。因此,增強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和長遠看,關係民族興衰,國家強弱,人民貧富。

一要安心聚魂,牢固樹立中華核心價值觀。文化軟實力就是價值觀的吸引力。中華文化以“仁“為核心,強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強調”立德、立功、立言“強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種與人為善、和諧共贏、奉獻進取的價值觀對於消弭西方工具主義思維的戾氣、重新找尋做人的意義和尊嚴具有重要價值。我們要大力弘揚和踐行中華核心價值觀。

二要經世致用,打造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加強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要以集團化建設為突破口,整合文化產業資源,壯大文化產業實力,形成以產業集團為骨幹、各類中小型企業共同發展的文化企業羣,加強對中小文化企業的財政、税收、金融支持。重視文化產業的科技創新,着力提高傳媒業、演藝業、會展業、動漫業、藝術品經營業、體育業等文化產業的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

三要脱胎換骨,深化文化事業體制改革。以理順黨政、政事、政企、事企關係為重點,轉變管理模式,轉變對文化事業的管理。政府應由直接管理為主轉向間接管理為主,從部門管理轉向行業管理,從單一行政管理轉向多手段綜合管理,從微觀經濟管理轉為宏觀管理,實現管理的模式轉變。文化事業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大公共財政和社會力量對公益事業的支持力度,改變政府和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資方式,提高投資效益,由過去生產前的不可控投入變為生產後的可控投入,由養人、養單位變為養成果、養事業。

四要潛移默化,增強中華文化滲透力、傳播力。中華文化強調共贏、合作、奉獻、和諧,這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中華文化能夠增強影響力的基礎。同時,現代社會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傳播的社會。文化傳播是文化軟實力實現的重要載體。誰掌握了先進傳播手段、誰的文化傳播能力強,誰就能掌握文化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權。我們要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積極改進傳播手段,豐富傳播形勢,擴寬傳播渠道,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不斷鞏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陣地,擴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影響力。

環境清新的空氣藍藍的天

“生命的小康“、低碳經濟成為時下的熱門詞彙不是偶然。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物質財富急劇擴大、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同時,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卻不斷惡化。曾幾何時,”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美景已經不在,仰望星空、默然肅立,從遙遠神祕的北斗七星尋找生命的航向已經成了一種奢求。人類索取的越來越多,但是生活質量卻越來越差。我們到底怎麼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人類的貪婪將把人類帶入萬劫不復之境地,這個警鐘已經數次敲響。2007年湖南省某縣飲用水遭到砷化合物的污染,造成縣城八萬多羣眾飲水困難。2007年9月,甘肅徽縣村民發生了羣體性的血鉛超標事件,900多成人和兒童的身體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2008年山西省左權縣曾經報道過當地的幼兒畸形事件。因環境污染嚴重,當地的新生兒發生腦癱、小兒麻痺症、發育畸形等疾病的概率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些事件給當事人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給事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悲痛,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人類的索取必須得到控制、人類的貪婪必須予以遏制,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使人民羣眾享受生命的小康必須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第一, 建立綠色GDP為中心的政績考核體系。第二,政府加大執行力度,關停並轉告污染、高消耗的企業。第三,採用技術手段監控。第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低碳經濟。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碧水藍天“,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改善並不矛盾,這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清新的空氣藍藍的天是高品質生活的必須,我們必須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健康生活而努力。

房價變“蝸居“為”安居“

《蝸居》一部電視連續劇,播出後在廣大觀眾中引起了熱議。為生命虛構的故事和情節能產生這麼大的現實反響?主要是由於它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無房族的困惑與無奈。近年來,房價過高的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普遍的關注。”蝸居 蟻族房奴 裸婚 這些熱詞的流行,表明高房價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而歷史和現實的很多教訓都深刻地警示我們:房價問題事關全局,如果長期居高不下,必將成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承受之重”.

民生心連心,民心繫國脈。房價問題不單是經濟問題,更是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一是“明問責“就是明確各級政府責任。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關鍵在各級政府特別是城市政府。”新國十條“明確提出,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工作實行省級人民政府負總則、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部署上來,認真落實調控政策,切實履行好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職責。要加強對地方政府工作的考核和監督檢查,建立約談、巡查和問責制度;對穩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要追究責任。

二是“抑投機“,就是堅決抑制投資性住房需求。實行更為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提高購買第二套‘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嚴格住房消費貸款管理。發揮税收政策對住房消費和房地產收益的調節作用,加快研究出台引導個人合理住房消費和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税收政策。

三是“增供給“,就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給。增加居住用地的供應,及時制訂並公佈以住房為主的房地產供地計劃,依法加快處置閒置房地產用地。完善土地出讓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讓價格非理性上漲。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

四是“促保障“,就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落實土地供應、資金投入和税費優惠政策,確保完成今年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户區改造住房的工作任務。按照政府組織、社會參與的原則,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

五是“嚴監管“,就是加強市場監管。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購地和融資的監管,嚴格查處土地閒置及炒地行為。加大交易秩序監管力度,對存在捂盤惜售、囤積房源、哄抬房價等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加大曝光和處罰力度。抓緊制定房屋租賃管理辦法,規範發展租賃市場。完善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公佈住房建設計劃和住房用地年度供應計劃。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既要針對當前,又要着眼長遠。在堅持落實好已經出台的政策的同時,應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適時出台新的調控措施,特別是要研究建立穩定房價的長效機制,打破導致房價過高的”基石“。比如完善土地和財政制度,阻斷地方政府”以地生財“的動力;建立穩定房價的長效税收制度,把住房徵税從重開發環節向重保障環節轉變,根本抑制投資投機性住房需求。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古往今來,住房始終傾注着人們許多的希冀與憧憬。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和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通過黨和政府、社會各方面堅持不懈的努力,廣大羣眾的住房問題會得到更好的解決,“住有所居”的目標將一步步變為現實。

標籤: 素材 寫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zpo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