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咬文嚼字優秀教案(整理23篇)

咬文嚼字優秀教案(整理23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3篇《咬文嚼字優秀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咬文嚼字優秀教案》相關的範文。

咬文嚼字優秀教案(整理23篇)

篇一:《咬文嚼字》優秀教案

目標要求:

1、學習本文的語言,積累一些典故。

2、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本文獨具的論證方法。

3、評價作者的觀點,借鑑吸收。

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文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

預習解決: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涎()茗()鏃()沁()藻()濫()

2、解釋下列詞語。

援例:

深惡痛絕:

錙銖必較:

索然無味:

玩索:

胸襟:

岑寂:

遊離:

意藴:

藴藉:

流弊:

下乘:

3、閲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②本文論證方法是什麼?是否能説明問題?請舉例説明。

③你對作者的説法都贊同嗎?若有不同看法,試舉例説明理由。

學習研究:

1、弄清本文的結構,概括説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綱。

一、引題(段):

二、揭示中心,初步論證(段):

咬文嚼字三、進一步論證(段):

四:總結():

2、閲讀課文第6段,回答以下問題。

①作者説自由直接意義和聯想意義,用了兩個比喻,本體和喻體之間有何相似點?作者用這兩個比喻恰當嗎?説説看。

②文中説“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藴藉。它的'妙處就在於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根據作者的分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豐富”和“有藴藉”是怎麼理解的。作者寫這個例子又是什麼目的。

③下列説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字的聯想意,由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對某字聯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確定性。

B、與科學的文字不同,文學的文字不靠直指意義而是必須用聯想的意義來表現,詩尤其如此。

C、聯想的意義在文學創作中難用,因為它是遊離的、個性化的;同樣,讀者若不瞭解其中某些關聯和意味,也是難以理解和把握的。

D、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於作者善於根據文字在歷史過程中所積累的種種關係,充分地使用文字的聯想意義以創造獨特的境界。

3、細讀課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題。

①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與第6段相比,它的論證角度有什麼不同?

②文中説,從前作詩文的人寫不同的詩文往往用一些現成的不同的“套語”“濫調”,作者對這種做法是持否定態度的,那麼,我們對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知識等到底應持什麼態度?作者沒有説,你是怎麼看的?

③“套板反應”的實質是什麼?請用3個字概括。

④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作者是

從兩個角度説明原因的,請分別用4個字概括。

篇二:《咬文嚼字》優秀教案

《咬文嚼字》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2.培養閲讀、寫作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精神。

3.學習本文的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

4.明確字詞意義有詞典義和聯想義的區別。

(解説:教學目的的確定最重要的依據有兩條:一是單元要求,二是本課編者提示。這兩者新編課本均有,萬不可忽視。)

【教學重點】

1.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①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拎出觀點。

②確定課文的中心論點。

③評價作者觀點。

2.寫法揣摩

①學習本文由實例引入,中間才牽出中心論點的寫法,以打破中學生寫議論文總愛在開頭揭旨的俗套。②學習本文透闢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學生議論文中論點+論據=論證的流弊。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自讀,理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自由舉書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確運用例證法;熟悉典故及詞語。

媒體設計

投影器一台,透明塑料紙若干張,準備讓不同學生寫出課文中心論點,一同投影,以供討論。如無此設備,也可叫不同程度的學生若干人板書。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今天,我們來一同學習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一篇談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在大家預習--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讀,以求能分析評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並借鑑一些文章的寫法,讓我們的文章也變得美起來。

二、解題

1.投影映出: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國現代著名美學家。教師口頭説明: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劉大木魁、方苞、姚鼐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學家,其文章特點在於簡潔。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吳汝綸的私塾中讀書,舊學功底很深。

2.讓學生明確本文論題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論述範圍,而其論點要在文章中求取。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層次大意的基礎上,討論中心論點。

2.具體研習,突破重點、難點。

第1段從實例入手,引入論題→第2段以靜態例(《史記》李廣射虎)與動態例(賈島苦吟)初步論證中心論點→第3段以正面例(東坡詩句等)與反面例(套板反應現象,説明咬文嚼字之難,進一步論證中心論點。→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總結。

(解説: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頗易引起爭議,這是因為:一是本文結構與一般的議論文不同,它不是從觀點出發,進行演繹論證,而是從個別到一般,然後再到個別;即從實例到論點,然後再展開證明;這樣它便不是開章明義,而是中間揭旨,中心論點在第3段才出現。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論點,有的重要論據貌似中心論點,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這樣的話,並且課後練習第四題的設計(從讀過的詩文中再舉一兩個例子説明這個論斷)也很能迷惑一些淺嘗輒止的學生。為此中心論點的辨析要作為重點,並且讓全班學生充分參與,討論與評析並重。)

3.欣賞品味。

課文的第3自然段是核心段,可作典型剖析。

第3段計有7個完整句,第①句到第⑦句可以看作一個句羣(意羣)。第①句承前文揭示中心論點,第②句岔開,稍帶一筆説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面,一句便打住。第③句又承第①句稍展開。第④句承①③説明原因。第⑤句進一步申説。第⑥句與第⑦句(含例)是從反面證明。

剖析這個核心段可以確立其在全課中的地位,進而有利於確定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再者也可以窺知作為有深厚桐城派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潔謹嚴的風格。

4.課堂訓練。

①本文標題與中心論點的關係。

明確:觀點與論題的異同(前面題解時沒觸及):①論題只是要論述的問題,論點是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②論題多用短語及非判斷句,非陳述句表達,而論點則要用判斷句或陳述句表達;③論題指示、框定觀點;論點圍繞、點擊論題。

②完成課後練習二。

明確:A.朱光潛與馬南屯阝所論述的對象不盡相同:朱文兼顧閲讀、創作兩方面,馬文單説閲讀。如果説閲讀有時只須觀其大略而捨棄細枝末節的話,那創作則決不可粗枝大葉,須知煉字即煉意,即調整思想情感,最精確地表情達意。B.不求甚解觀其大略這是粗讀,咬文嚼字錙銖必較這是細讀。有的書只須粗讀,而且有時受種種條件(如時間)限制,也只能粗讀,但粗讀並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還是要做到會意。有的書必須細讀,如文藝欣賞,只有咬文嚼字,涵泳品味,才能沉潛其中。C.讀書不求甚解的人並不一定反對咬文嚼字。多數認為未曉處且放過,不要死摳,待一段時間可以再細讀。

因而這兩種讀書方法和態度並不完全對立,讀書究竟取何法要視對象和條件而定。

(解説:這兩道題的設計很有匠心。第1題考查歸納推理(概括能力)。第2題所用的材料曾在舊高中課本第六冊選用過。摘錄馬南屯阝貌似截然相反的觀點及論據,讓學生進行比較辨析,有利於培養辯證思維的能力。選這兩題作為課堂練習旨在鞏固對本課中心論點的認識,並初步培養對讀書的正確態度方法。)

5.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通過對文章論證結構的把握、段落層次關係的分析以及典型語段的品味來揭示文章的中心論點,最後我們還通過做課後第二題,達到對作者觀點的進一步認識,並初步評價了作者的觀點。

(解説:此小結旨在使學生明確本課所有的教學活動是圍繞着分析和評價作者的觀點的教學目標進行的,專心致志,決不旁鶩。作者的觀點總的來説是正確的,但不可拘泥,也不可不看所讀對象及讀書條件等刻意套用。)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三、四題。

2.自選一個段落分析作者如何運用例證法,即怎樣運用實例充分展開證明論點的?

附:課堂板書設計(預先寫在投影塑料紙上,按授課程序逐步顯示)

(解説:板書顯現順序按①②③④⑤⑥序號,箭號在説明層次關係時再標上。)

篇三:咬文嚼字優秀教案

咬文嚼字優秀教案

目標要求:

1、學習本文的語言,積累一些典故。

2、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本文獨具的論證方法。

3、評價作者的觀點,借鑑吸收。

作者介紹:朱光潛(1897-1986)現代文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

預習解決:1、給下列字詞注音。

涎( )茗( )鏃( )沁( )藻( )濫( )

2、解釋下列詞語。

援例:

深惡痛絕:

錙銖必較:

索然無味:

玩索:

胸襟:

岑寂:

遊離:

意藴:

藴藉:

流弊:

下乘:

3、閲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②本文論證方法是什麼?是否能説明問題?請舉例説明。

③你對作者的説法都贊同嗎?若有不同看法,試舉例説明理由。

學習研究:1、弄清本文的結構,概括説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綱。

一、引題( 段):

二、揭示中心,初步論證( 段):

咬文嚼字

三、進一步論證( 段):

四:總結( ):

2、閲讀課文第6段,回答以下問題。

①作者説自由直接意義和聯想意義,用了兩個比喻,本體和喻體之間有何相似點?

作者用這兩個比喻恰當嗎?説説看。

②文中説“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

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藴藉。它的妙處就在於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根

據作者的分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豐富”和“有藴藉”是怎麼理解的。作者寫

這個例子又是什麼目的。

③下列説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字的聯想意,由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對某字聯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

具有不確定性。

B、與科學的文字不同,文學的文字不靠直指意義而是必須用聯想的'意義來表現,

詩尤其如此。

C、聯想的意義在文學創作中難用,因為它是遊離的、個性化的;同樣,讀者若不

瞭解其中某些關聯和意味,也是難以理解和把握的。

D、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於作者善於根據文字在歷史過程中所積累的種種關

系,充分地使用文 字的聯想意義以創造獨特的境界。

3、 細讀課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題。

①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與第6段相比,它的論證角度有什麼不同?

②文中説,從前作詩文的人寫不同的詩文往往用一些現成的不同的“套語”“濫

調”,作者對這種做法是持否定態度的,那麼,我們對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

知識等到底應持什麼態度?作者沒有説,你是怎麼看的?

③“套板反應”的實質是什麼?請用3個字概括。

④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作者是

從兩個角度説明原因的,請分別用4個字概括。

就作者説:

就讀者説:

⑤“惟陳言之物去”,這是一句最要緊的教訓,這裏的教訓是什麼意思?

⑥“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這裏的“作”的具體含

義是什麼?

4、 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觀點的語句並摘錄下來:

5、 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和認識:

6、作者在闡述”煉”字的道理時與郭先生的觀點有哪些不同,他認為起主要作用的

是什麼?

7、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幾點,側重於那個範疇,它的精髓在什麼方面?

8、研讀“無論是閲讀或是寫作……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髮上 面”一

段,思考解決下面的問題:

為什麼説“直指的意義易用,聯想的意義卻難用”?根據文意加以 回答:

蘇東坡由“小龍團茶”聯想到“天上小團月”是因為它們有某一共同點,這

共同點是什麼?

以下表述是否與作者原意相符:

A.“藍田日暖玉生煙”是因為藍田發生燃燒使玉石俱焚產生煙霧引起的聯想。

B.字的聯想意義因帶上主觀色彩而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變化莫測。

C.科學的文字其意義需要精確,説明科學不需要聯想甚至排斥聯想。

D.詩文中的字難以控制是因為它可以使意藴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

離。

9、既然語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導的,為什麼反過來説“你 不 肯用俗濫的語言,自

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

10、結合文意與個人體會,思考並回答“聯想”與“意境”之間有何聯繫:

閲讀訓練:1、閲讀下面的課文選段,完成①②③④兩題。

有些人根本比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實例。韓愈在月夜裏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成“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傳為千古美談,於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説得好聽一點,都説“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説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子推,足見寺裏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裏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裏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裏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説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①作者舉古今美談“推敲”故事一例的用意是説明(不超過30字)

答:□□□□□□□□□□□□□□□□□□□□□□□□□□□□□□

②作者關於賈島詩句中用“推”好還是“敲”好的基本觀點是(不超過45字)

答:□□□□□□□□□□□□□□□□□□□□□□□□□□□□□□□□□□□□□□□□□□□□□

③作者在這段文字中闡發的基本觀點是(不超過40字)

答:□□□□□□□□□□□□□□□□□□□□□□□□□□□□□□□□□□□□□□□□

④依作者的看法,賈島詩句中的推字與敲字在意境上有什麼區別?(用自己的話扼要回答,可採用條目式,不超過60字)

篇四:咬文嚼字優秀教案

本文教學目標 可確立為以下幾個層面:

1、通過對文中有關幾個實例的嘗試品味,體會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係,從而自覺養成“一字不肯放鬆”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慣。

2、不妨引導學生注意對本文語言的質疑分析,培養求實創新精神。

【教學方法】

閲讀是一項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因此必須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動手動腦活動來完成各項教學目標 。本文的教學擬採用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活動分為課前準備和課內討論兩大板塊。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元代無名氏雜劇《勸夫殺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語“咬文嚼字”既來源此。對這個成語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中雲:……;《漢語大詞典》中雲:……(見教師用書)而我們今天要學-的《咬文嚼字》,則提倡我們要咬文嚼字,那麼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樣新的意義呢?作者為什麼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簡介(見教師用書)

三、提名閲讀

四、分析課文

1、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新的含義?(第3段)

2、作者為什麼提倡咬文嚼字?並填表

明確:

例 子

分 析

道 理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關係密切

《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

用聯想義,意藴豐富

“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3、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實例並加以評説。

明確:本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先援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先行進行解説,如: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解説:“眼看”沒有“忍着”的悲憤意味。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解説:“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悦興奮的心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解説: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着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驗裏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最後在總結課內外諸多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對本文“咬文嚼字”

本文在語言上也有若干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師一一指出。(見另文)

【教後感】

本課的教學設計試圖將“活動式”教學思想體現在常規閲讀教學中,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落入常規教學的窠臼,不過由此獲得的幾點感受當可作為進一步“活動式”教學實驗的經驗。

一、閲讀課的“活動式”教學必須充分重視課前的準備活動,否則僅僅依靠課堂的當下閲讀將使討論活動流於膚淺化和形式化。

二、每節課的活動項目應儘可能單一集中,不宜寬泛分散。應使學生思維興奮點集中於一、二點,精心安排好活動程序,活動討論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體現。

篇五:咬文嚼字教案

導學新概念:

新教材説明指出:“閲讀訓練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高一),在國中的基礎上,學習現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養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和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正是依據這個要求確定的。在我國的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精品,縱橫古今,囊括中外。課本編者獨具匠心精選了許多美文精品,特別是現當代的一些學者文人的作品。如錢鍾書、餘秋雨、汪曾祺、朱光潛等。面對這些熠熠發光的篇章,分析評價、借鑑吸收顯得尤為重要。在指導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強調從某一個側面進行分析,從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方可談得上借鑑吸收。當然我們借鑑吸收的是其中的精華,借鑑吸收的是有用的東西。而《咬文嚼字》本身了具有這種特點。

教學設計:

一.導語設計:

我國古代流傳着許多古人煉字的好例子,大家能舉上幾個嗎?(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歸納:這些煉字的做法,似乎顯得有點咬文嚼字,但實際上卻調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達。朱光潛的“咬文嚼字”正闡明瞭這一點。

二.教學過程設計:

要求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仔細分析原作,可設計表格幫助學生分析。

參考表格如下:

例子 分析 説明的道理 文章主旨

品味評價:

本文除結語之外,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説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例一説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説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例三説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正面是善用聯想意義,可使意藴豐富,有美妙的藝術效果;負面,是“套板反應”,一派套語濫調,全無新奇的意味。

還可以採用複述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做出評價。

借鑑吸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教師可引導學生召開專題討論會,研討學習了朱光潛的《咬文嚼字》後你得到了什麼或應吸收借鑑哪些。如從材料方面,可以領會借鑑材料的重要,更領悟到積累材料的方法。從觀點方面,注意領會觀點和材料的完美統一。也可以研討這些觀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為了檢驗學生借鑑吸收的結果,教師還可以藉助一些練習來強化。如:

1.比較下列各組句子,哪句表現力更強些?為什麼?有的作者已有評析。除此之外,低還有什麼獨到見解?

A.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B.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A.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B.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A.僧推月下門。

B.僧敲月下門。

A.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

B.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A.這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

B.東家之子(女),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A.紅杏枝頭春意濃。

B.紅杏枝頭春意鬧。

2.作者認為王若虛對《史記》中“李廣射虎”一段的修改“實在遠不如原文”,並説“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你如何理解這句話,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對改前與改後還有什麼見解嗎?

3.要求學生從自己的習作中任找一篇,也來個“咬文嚼字”如何?

篇六: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 ? 目標設定 一、概括文中例子説明的道理 二、養成讀書、寫作時對待語言謹嚴的態度,培養一字不放鬆的習慣 課前學生預習: 一、掌握生字詞 二、閲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教學過程 一、導入 閲讀下列文段,找找存在什麼問題: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晴天,一彎新月,好似燈火輝煌的扁舟,載着美麗的幻想在飄浮。望星空,意朦朧,根根雨絲滋潤了我躁熱的心。 學生活動一:一生大聲朗讀 學生活動二:各抒己見,談談對這段文字的認識 寫作啟示:語言生動要符合生活真實,在寫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 二、討論 作者的下列例子分別説明一個什麼道理?試分別加以概括。 ?1、“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的修改。 學生活動三:讀出差別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是------,單純的判斷句,感情色彩不濃。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感情色彩濃厚,表達憎惡、蔑視的感情態度。這裏要讀出嬋娟對宋玉的蔑視、厭惡的態度,從而體現她對屈原的敬重和熱愛。 學生活動四:回憶生活中的場景,有沒有用過這兩種句式?結合場景,體會説話人的感情態度。 寫作啟示:句式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 2、《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學生活動五:讀讀兩段文字,比較各自的表達效果 相關內容遷移:唐代詩人盧倫也寫過同一題材的詩 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這裏語言更加簡潔,意味無窮。 寫作啟示:文字的一減一增,感情色彩大不一樣 ?3、“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學生活動六:重讀原詩,進入情境“推敲”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啟示:文字上的推敲,其實正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學生活動七:讀課文,理解作者所闡發的理論。 啟示:善於運用聯想意義,就能增加文章的韻味 ?5、“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學生活動八:談談你在作文中所使用的套語,説説它的危害。 三、拓展 (一)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 鐘山只隔數重山。 ? 春風又綠江南岸, ? 明月何時照我還? 初雲“到”,又改為“過”,再改為“入”,旋改為“滿”,最後定為“綠”。 學生活動九:你認為“綠”好在哪裏?討論 總結:一個“綠”字,寫出了春風一吹,江南岸為之一新的蓬勃景象。 (二)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e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請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學生活動十:學者王國維曾評“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你如何理解?各抒己見 總結:一個“鬧”字,化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寫出了春天的歡騰、春天的温暖、春天的豔麗、春天的勃勃生機。 四、作業 (一)馬南?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説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 1、陶淵明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 2、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 3、宋代陸象山説:“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是説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對朱光潛與馬南?的不同見解,應該怎樣看?請寫成一則600字左右的小文章。 (二)每人蒐集古人在煉字方面的一兩個事例,認真領略其中的妙處,並與同學相互交流,並寫成心得體會。 教後小結 一、通過閲讀,指導鑑賞和寫作。在對文中例子反覆揣摩的基礎上,仔細領略語言的微妙之處,從而在寫作中養成字斟句酌的良好習慣。 二、通過寫作教學,以察效果。

篇七:咬文嚼字教案

有關咬文嚼字教案

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為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咬文嚼字》教案。

這裏,我想搞個小調查:我們班裏大家公認的讀書最多的是誰?

學生推舉XX。

那麼,我想問你,你讀書有什麼祕訣沒有?是不是讀書讀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麼,你讀書就是像陶淵明所倡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的這種境界了。有沒有較起真來,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時候?

生:也有,

師:這是讀書,那麼,我還要搞一個小問卷調查:這次是有關寫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經教師“硃批”之後,下發到你的手裏,大家的習慣當然是首先看教師給的分數,看完分數之後呢?有沒有誰還會認真看一看教師改過的地方,想一想教師為什麼會在這地方劃出一道線,或者劃出一些圈,有沒有誰會在老師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進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説,自己的文章被老師批閲之後,還有沒有興趣或者習慣進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沒有這樣的同學?

沒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個比方,建築工人把房子蓋好以後,如果你住進去,你一般要經過一道什麼程序?

生:裝修。

師:對,裝修。裝修的目的是什麼?

生:美觀,實用。

師:如果原先的設計不太合理,還應該怎麼辦?

生:改造一下。

師:對,改造一下,讓房屋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有居住者的個性要求。

師:明白我這個比方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寫文章要咬文嚼字。

師:不單是寫文章要咬文嚼字,讀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讀文章,這裏主要是精讀文章,如果沒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讀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寫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寫的文章就可能流於膚淺,缺乏深意。大家説,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師:以後在學習語文中,是不是應該大大提倡這種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應該,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咬文嚼字》教案》。

師: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紹

師:我們這一冊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學問家朱光潛先生寫的小文章,就是關於這咬文嚼字內容的。我們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潛情況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標

師:好,我們説,這是一篇大學問家寫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讓我們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教益,給我們學習語文有什麼啟發。這就是我們這一課的學習目標。

打投影: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四、切層概括

現在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粗讀一遍文章,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文章有幾段?標出標號。

2、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師:好,粗讀一遍,回答剛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觀點性語段在最後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這個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接受這個道理比較簡單,好了,這節課目的達到了,怎麼?下課吧?

生:下課?

師:接受這個觀點容易,知道是什麼比較容易,比較難的是怎麼辦。

師:對。咱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説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説不練”哪。對,咱們還要從大學問家那裏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

師:看一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內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總共有幾個實例?

1、演員替郭沫若改台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中兩句的剖析

5、“套板反應”

五、具體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話:以上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説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問:作者是不是很“隨便”地舉出這幾個實例?

生:不是。

師:那麼,大家給這5個實例歸一下類,看有沒有層次上的分別?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關詞語的聯想意義的。

師:好。我再問一下,3個修改的例子中,有沒有越改越好,有沒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沒有怎麼改怎麼好的。

生:有。1是修改後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2是改壞了的。3是怎麼改怎麼有理的。

師:你把第1個實例中有關修改後增色的分析給大家找

篇八: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中擇用若干精當的語言實例深入淺出地將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創作和閲讀中養成隨處留心玩索的好習慣等觀點令人折服地表達出來。

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為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這裏,我想搞個小調查:我們班裏大家公認的讀書最多的是誰?

學生推舉XX。

那麼,我想問你,你讀書有什麼祕訣沒有?是不是讀書讀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麼,你讀書就是像陶淵明所倡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的這種境界了。有沒有較起真來,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時候?

生:也有,

師:這是讀書,那麼,我還要搞一個小問卷調查:這次是有關寫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經教師硃批之後,下發到你的手裏,大家的習慣當然是首先看教師給的分數,看完分數之後呢?有沒有誰還會認真看一看教師改過的地方,想一想教師為什麼會在這地方劃出一道線,或者劃出一些圈,有沒有誰會在老師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進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説,自己的文章被老師批閲之後,還有沒有興趣或者習慣進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沒有這樣的同學?

沒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個比方,建築工人把房子蓋好以後,如果你住進去,你一般要經過一道什麼程序?

生:裝修。

師:對,裝修。裝修的目的是什麼?

生:美觀,實用。

師:如果原先的設計不太合理,還應該怎麼辦?

生:改造一下。

師:對,改造一下,讓房屋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有居住者的個性要求。

師:明白我這個比方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寫文章要咬文嚼字。

師:不單是寫文章要咬文嚼字,讀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讀文章,這裏主要是精讀文章,如果沒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讀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寫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寫的文章就可能流於膚淺,缺乏深意。大家説,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師:以後在學習語文中,是不是應該大大提倡這種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應該。

師: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紹

師:我們這一冊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學問家朱光潛先生寫的小文章,就是關於這咬文嚼字內容的。我們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潛情況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標

師:好,我們説,這是一篇大學問家寫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讓我們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教益,給我們學習語文有什麼啟發。這就是我們這一課的學習目標。

打投影: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四、切層概括

現在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粗讀一遍文章,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文章有幾段?標出標號。

2、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師:好,粗讀一遍,回答剛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觀點性語段在最後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這個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接受這個道理比較簡單,好了,這節課目的達到了,怎麼?下課吧?

生:下課?

師:接受這個觀點容易,知道是什麼比較容易,比較難的是怎麼辦。

師:對。咱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説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説不練哪。對,咱們還要從大學問家那裏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

師:看一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內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總共有幾個實例?

1、演員替郭沫若改台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中兩句的剖析

5、套板反應

五、具體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話:以上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説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問:作者是不是很隨便地舉出這幾個實例?

生:不是。

師:那麼,大家給這5個實例歸一下類,看有沒有層次上的分別?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關詞語的聯想意義的。

師:好。我再問一下,3個修改的例子中,有沒有越改越好,有沒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沒有怎麼改怎麼好的。

生:有。1是修改後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2是改壞了的。3是怎麼改怎麼有理的。

師:你把第1個實例中有關修改後增色的分析給大家找出來,分析一下。

師: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

生:在理。

師:把第2個實例中作者認為修改後失色的語句讀出來。

生讀。

師:再把關於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讀出來。

生讀

師:我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修改會增色,有的修改會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麼改怎麼有理呢?那麼,評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標準是什麼呢?大家能不能從作者的分析中歸納出來呢?

生:修改字詞,不僅是修改字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時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師:對,這句話非常關鍵。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在語言文字推敲時,改好改壞的依據是思想感情,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我們找一個同學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讀一讀,我們認真體會一下。

師:讀得很好。那麼第6段和第7段講的是什麼內容?

生:講的是閲讀或者寫作的又一難處:聯想意義的把握和運用。

師:第6段是從哪個角度講的?第7段又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呢?

生:第6段是從閲讀中聯想意義的確定之難。第7段從寫作避免套語和套板反應之難來寫的。兩段正好正反對照。大家把關鍵的語句劃出來。

師:這兩段與我們前面的分析出來的咬文嚼字要與思想感情相關聯有沒有關係?

生:有。

師:把相關語句劃出來。讀一遍。

師:好。這樣,我們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們對怎樣去咬文嚼字是不是獲得了一個總的原則。

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錘鍊語言文字,其實是在錘鍊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對,這才是的關鍵。

六、運用

師:好,有了這樣一個原則,我們給大家舉幾個煉字煉意的例子,學着朱光潛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來,怎麼樣?

例1:教材花邊內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詩句的例子,找同學學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説一説用綠字的好處。

春風不是無情物,吹綠萬物萌生機。

例2:打投影:

紅杏枝頭春意濃

紅杏枝頭春意鬧

劉公勇在詞話裏稱一鬧字卓絕千古。鬧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態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並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生機盎然的季節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度盡含於一個鬧字之中。

例3:填詞

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驕傲,自豪,令人歎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麼?

知道作者是怎麼寫的嗎?

眩暈

為什麼大家道德想到的是歎為觀止之類的詞呢?説明套板反應在起作用。對,對語言的追求不無極限的。

七、佈置作業

那麼,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讓這一段精練,讓它能與你的豐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詞害意。好不好?

好。那麼,這次真的下課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篇九: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標 】

藉其深厚的人文素養、纖細的文字敏感,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擇用若干精當的語言實例深入淺出地將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創作和閲讀中養成隨處留心玩索的好習慣等觀點令人折服地表達出來。作者認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似乎改得並不很妥。他還認為韓愈之“敲”是否優於賈島之“推”也值得商榷。對此,作者説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這種獨立思考、求真求實的創新精神正是我們當今推行的素質教育的精義所在,非常值得學生借鑑學習。作者對“套板反應”很反感,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而“套板反應”正是許多學生的通病,因此應該作為教學重點。

據此,本文教學目標 可確立為以下幾個層面:

1、通過對文中有關幾個實例的嘗試品味,體會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係,從而自覺養成“一字不肯放鬆”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2、不妨引導學生注意對本文語言的質疑分析,培養求實創新精神。

【教學方法】

閲讀是一項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因此必須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動手動腦活動來完成各項教學目標 。本文的教學擬採用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活動分為課前準備和課內討論兩大板塊。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元代無名氏雜劇《勸夫殺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語“咬文嚼字”既來源此。對這個成語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中雲:……;《漢語大詞典》中雲:……(見教師用書)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咬文嚼字》,則提倡我們要咬文嚼字,那麼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樣新的意義呢?作者為什麼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簡介(見教師用書)

三、提名閲讀

四、分析課文

1、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新的含義?(第3段)

2、作者為什麼提倡咬文嚼字?並填表

明確:

例 子

分 析

道 理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關係密切

《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

用聯想義,意藴豐富

“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3、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實例並加以評説。

明確:本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先援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先行進行解説,如: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解説:“眼看”沒有“忍着”的悲憤意味。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解説:“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悦興奮的心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解説: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着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驗裏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最後在總結課內外諸多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對本文“咬文嚼字”

本文在語言上也有若干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師一一指出。(見另文)

【教後感】

本課的教學設計試圖將“活動式”教學思想體現在常規閲讀教學中,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落入常規教學的窠臼,不過由此獲得的幾點感受當可作為進一步“活動式”教學實驗的經驗。

一、閲讀課的“活動式”教學必須充分重視課前的準備活動,否則僅僅依靠課堂的當下閲讀將使討論活動流於膚淺化和形式化。

二、每節課的活動項目應儘可能單一集中,不宜寬泛分散。應使學生思維興奮點集中於一、二點,精心安排好活動程序,活動討論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體現。

篇十:《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課前交流 ?導入?:“咬文嚼字”《漢語大詞典》中列有三個義項: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學問;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 二、新課導入 ? (一)下列句子中,紅色的字詞用的恰當嗎,如不好,請修改。 1、春風又過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學生髮言後教師總結:其中“綠”字改過十幾次,先後曾改為“到”、“過”、“入”、“滿”等字,都不滿意,最後定為“綠”字。“綠”字為何精警?因為它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為鮮明的視覺形象,寫出了春風的效果,春風的精神。描繪了春過江南後的效果?D?D綠滿江南。 2.、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濃。 --宋祁 《玉樓春》 學生髮言後教師總結:一“鬧”字表現出兩個sheng字(1)“聲”,鬧字使我們聯想到杏花盛開的枝頭,蜂飛蝶舞的生動景象。(2)“生”,“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3、白日依山盡,黃河流入海。 --王之渙《登鸛雀樓 》 學生髮言後教師總結:“入海流”這一倒裝有一股強勁的力量,“流”字發音舒緩綿長,放在句末,可以想象黃河寬廣遼遠、浩蕩千里的形態;“入海”這一瞬間景象可以想見黃河驚濤駭浪、奔騰咆哮的氣勢。 (二)一次,歐陽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韁的奔馬踏死一隻狗。你認為下面哪種表述較好。 1、逸馬殺犬於道?。 2、有犬卧於通衢,逸馬蹄而斃之。 注(1)逸:馬脱韁奔跑。(2)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學生髮言後教師總結:1、視點不同,(1)以馬為主角,(2)以犬為主角。 2、“道”不及“通衢”具體,“殺”不及“蹄而斃之”準確、精彩。 過渡:做這幾個題目,我們其實是在?D?D咬文嚼字。 ? 三課文賞讀 ? [問題]:朱光潛給咬文嚼字賦予了怎樣新的含義?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前半部分,找出關鍵語句。 (咬文嚼字有時是一個壞習慣,所以這個成語的涵義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學,無論閲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何謂謹嚴?D?D謹慎、嚴密。如治學謹嚴。 也就是説作者認為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精神。 板書:觀點?D?D謹嚴 ? [問題]在閲讀和寫作中,我們為何要有這種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或者説咬文嚼字的實質是什麼?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四段) 板書:實質?D?D調整思想感情 ? 推敲思想情感 ? 我們説,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關係,文字的背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因而,文字上作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作“推敲”。我們閲讀文章時,要品味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問題]對於這個觀點,作者並沒有進行枯燥的説教,而是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舉了三個例子來加以説明,三個例子,分別從哪個角度説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係。 例子一、郭沫若改台詞?D?D句式; 例子二、王若虛改李廣射虎?D?D繁簡; 例子三、韓愈推敲?D?D煉字。 句式、繁簡、煉字三個方面的確是語言表達應該就注意的三個問題,而且這三點不是單純的語言形式問題,要和“思想情感”的表達結合起來。 ? [問題]我們就以這個觀點來從意境及字詞與整首詩的調和上來分析來看下面這首詩的'空缺中應該填哪個字? 早 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裏,昨夜?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千枝開??D?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萬枝開?既然是《早梅》,前一句又是‘深雪’,可見‘千枝’、‘萬枝’、‘百枝’都不恰當。 三枝開?因為’在古代可以是虛指嘛,古人説數目的時候,往往就是‘三’啊,‘九’啊什麼的,像‘三生有幸’,‘九死一生’等等,所以我覺得應該是‘三枝開’。 數枝開?--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幾枝開?在經過了一夜的飄雪後,大地白茫茫一片,詩人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清晨想象着,不知昨夜的風雪過後,早梅開了幾枝呢?就像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們也可説“花開知多少”? 半枝開?因為是‘早梅’嘛,所以梅花肯定不會開很多,我覺得‘半枝’能恰當地表現梅花將開未開,含苞欲放的姿態。而且‘半’這個字嘛也很有詩意,古詩裏面也有很多用‘半’字的。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鄭谷曰:“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谷將其中的“數”字改為“一”字 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實例並加以評説。? 教師先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先行進行解説,如:?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填詞?: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_____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提示: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大家填寫的詞是什麼??知道作者是怎麼寫的嗎??? 明確:為什麼大家想到的是歎為觀止之類的詞呢?説明“套板反應”在起作用。

篇十一:《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標:

一、分析評價文章的觀點。

二、如何克服套板反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漢語大詞典》上列有三個義項:

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學問;

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沒有一項意思是褒揚的。朱光潛卻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這是為什麼呢?

二、閲讀課文,將重點詞語劃出。作者對咬文嚼字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它在文中的內涵是什麼?

三、什麼是套板反應?怎樣克服套板反應?整理成一段文字。

四、討論課後第四題,並舉出例子。

五、參照《語文讀本》,討論課後第二題,並整理成一短文字。

六、作業:完成第十課基礎訓練。

篇十二:《咬文嚼字》教案

(一)明確目標

對比《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思考其觀點提出的不同角度,並讓學生對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體感知

閲讀馬南?《不求甚解》一文。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讓學生默讀《不求甚解》一文,並回答相關問題。

1.請分析《不求甚解》的結構層次。

該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開宗明義,先提出現在人們對“不求甚解”古義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闡述陶淵明的本義。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讀書”,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要“會意”;再次,具體解釋陶淵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兩層意思,一戒“自負”,二戒“固執”。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結束),進一步強調不能求只記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讀書,理解“精神實質”。

2.《不求甚解》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主旨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強調創作要反覆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強調讀書要把握精神實質,不要囿於表面現象。前者側重寫,後者側重讀。同時,即使都是讀書或都是寫作過程,精益求精,反覆修正和把握精神實質,不拘表面這兩點要求也要同時具備,兩者相輔相承,並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談學習的態度,“不求甚解”是談學習

的方法,兩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書設計

《咬文嚼字》《不求甚解》

觀點:反覆修改把握精神實質

精益求精不拘於表象

側重點:寫作讀書

角度:態度方法

關係:相輔相承,並行不悖

篇十三:《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理出作者觀點。

2、結合練習,品味佳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3、通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學難點:借鑑本文的分析方法,培養求異創新的思維方式,並運用到寫作中去。

教學設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A、導入

下面兩個句子中,哪個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徵?説明理由。

兩彎似蹙非蹙的?I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兩彎似蹙非蹙的?I煙眉,一雙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確:學生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只要自圓其説即可,教師應該給以相應的鼓勵。

總結:師提出自己的觀點――比較認同第二種描寫。

理由:1、含露者,是説黛玉的兩眼常似濕潤,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後面的“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用意相同。

2、從林黛玉一生的悲劇來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絳株草,來到人世間就是為了償還眼淚的,可以説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對她悲劇人生的準確表述。

3、“蹙”是皺眉的意思,皺眉應該是身體不適或者心裏不痛快的時候的一種表情,也正合了後面的描寫。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從何呢?

對於《紅樓夢》這部鉅著來説,這20個字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隻要我們仔細斟酌就會發現,這短短的幾個字卻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內了。如果説魯迅作品的每一頁都擠滿了研究者的腦袋,那麼《紅樓夢》中的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浸透着紅學家的心血,可見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們就看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

B、介紹作者

1、找同學介紹作者。

2、補充總結:朱光潛先生是我國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語,法語,德語,在晚年80歲的時候還自學了俄語,並且一生翻譯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學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譯的路子,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解釋三此,給學生以啟發。)

研習課文

一、讓學生查閲工具書,解釋咬文嚼字的意思。

總結:

《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三個解釋:

A.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B.形容賣弄才學

C.形容強詞奪理或狡辯。

二、原來的意義是貶義的,朱先生在文中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膽的提出了新的觀點,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答案。

總結:(1)在文學,無論閲讀或寫作,必須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舉了哪些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1)、郭沫若改字――文字與感情有關

若虛改“李廣射虎”(2)、王若虛改《史記》――文字與情感有關

韓愈“推敲”(3)、韓愈改詩――文字與意境有關

四、找朗讀好的同學讀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台詞的例子: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1、“你是個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個沒有骨氣的文人”好在何處?(讓同學們在下面大聲的讀這兩句,體會不同)

總結:

“你是什麼”只是單純的敍述語,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你這什麼”便是堅決的判斷,增強了語氣。所以是什麼發生了改變?情感才隨之而變。引導:句式。

2、對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作者是怎樣評價?

總結:

(1)“你這”式語法大半表示深惡痛絕,在讚美時並不適宜。

(2)“是”在邏輯上是聯接詞,相當於等號;“有”的性質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訴我怎樣的道理?

明確: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係,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無論閲讀或寫作,必須要咬文嚼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精神。

五、找同學讀第3段。

1、翻譯《史記》李廣射虎一段,和改動以後的兩段。

明確:原文――見到草中有大石,誤以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頭,箭頭進入石中,走近一看,原來是石頭。就又再射大石,最終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動前後有什麼變化?

明確:原文屬於細節描寫,比較生動;改動以後,優點是變得簡潔,缺點是沒有了細節描寫,只是簡單的敍述,缺乏生動的感覺。《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其中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更是開“史家之絕唱”,比如學過的《鴻門宴》對樊噲的描寫,怒髮衝冠,非常形象,彷彿就在我們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潑”和“惜墨如金”兩種用筆方法,所以什麼時候惜,什麼時候潑,大家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學讀第5段。(重點分析)

1、朱先生是怎樣“推敲”的?

僧推月下門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獨閒

僧敲月下門

隨緣剝啄驚宿鳥,月下來僧擾夢清

如果這首詩的作者不是賈島而是你,你覺得哪個字更好?

明確:學生可以説推,敲,也可以説其他的字,只要自圓其説即可。

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寫作過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達的情感就可,這種選擇沒有最好只有更適合。

小結:以上作者從句式、字數、字眼三個角度闡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總的來説他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總結:語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達結合起來,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題:下面兩種意境,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輕風拂細柳,淡月失梅花。

----蘇小妹

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蘇軾

第二課時:

導語:上次課我們已經詳細的分析了這篇課文,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往下學。

我們知道文學是感性的,它需要我們有一顆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讓我們發掘文學的契機,而想象卻可以讓我們飛翔。下面我就給大家一個字,看看通過“水”這個字你都想到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交流。

總結:在寫作中,聯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聯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樣了,那就沒有意思了,(聯繫大學聯考)。聯想走入習慣的渠道以後就會產生“套板反應”,就如第七段所寫的,找同學讀課文(從第七段開頭到“就是套板反應”)。

八、那麼大家在平時有沒有被套板反應套住的經歷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學以致用:

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___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總結:驕傲,自豪,令人歎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麼?

明確:“眩暈”

總結:眩暈,簡單的兩個字,你們想到了麼?想到的東西要向有創意,前提是要腦子裏要有東西,有東西可想,如果腦子裏空空如也,連陳詞濫調都想不起來,還提什麼創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讀書,多積累,讀書的時候遇到好的句子,又價值的東西,都記在本子裏,有空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背下來,要用的時候也可以信手拈來啊。

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

――福樓拜對莫泊桑如是説

四、朱先生主張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人並不贊同他的觀點,馬南村在不求甚解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説: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

陶淵明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於精讀,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

全班分組討論:對朱光潛和馬南村的不同見解,應該怎樣看?

總結:

1、這只是兩種不同的讀書方法而已,沒有對和錯之分。有的書有的知識必須要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而有的書則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要大概瞭解即可。在讀書的時候要有所選擇,有所篩選和區分。

2、不求甚解是在咬文嚼字的基礎上開始的,陶淵明,諸葛亮之所以可以不求甚解,是由於他們的文化水平決定的,有些知識他們可以作到一目瞭然,不必細細咀嚼就可以知道真諦,而我們的還沒有到達那樣的水平,所以,還要以咬文嚼字為主。

五、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是文藝隨筆,以漫談的方式,與讀者促膝而談。運用了舉例子,做比較等論證方法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六、質疑:

學完這篇課文,還有哪些不明白不確定的地方?

老師質疑:

1、朱先生對一個詞非常的鐘愛,讓大家找一下,並查查是什麼意思。

明確:玩索。

2、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等等。

七、總結重點字詞:

援例、斟酌、詞藻錙銖必較、藴藉付梓尺牘、陳言務去。

八、隨筆練習:

1、任選一個你非常熟悉的事物或景物,進行描寫。

要求:標新立異,避免套板反應。

題目自擬,300―500字。

2、、考點分析:擴展語句

根據特定的情景增加詞語,使文字表現出特定的內容

“早晨,太陽發出光芒,樹上的鳥兒鳴叫着,樹下的流水流向遠方。”

①要求擴展後的句子要抒發主人公歡快的心情。

②要求擴展後的句子要抒發主人公苦悶傷感的心情。

3、課堂作業,課堂小結

假如你的同學現在在日本留學。你打算給他(她)寫一封信,以寄思念之情。你會選擇用怎樣的文字來表達你的情感。請寫在作業本上。

分析:作業的開放性很大,這是對《咬文嚼字》一課最好的總結。通過這種寫作的形式,讓學生充分領略“咬文嚼字”的深刻含義。

篇十四:《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內容,理出作者觀點。

2結合練習,品味佳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3通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內容,理出作者觀點。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方法

⑴立足課本整體感知⑵跳出課本拓展延伸。

⑶品評鑑賞培養能力⑷舉一反三遷移應用。

一.導語

1.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現代漢語詞典》咬文嚼字的解釋: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

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

2.《新民晚報》某日頭版頭條登出了一條新聞,標題是:

論壇開講,“福”臨上海

報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總裁會議在上海召開的新聞。

(發問)標題中,哪個字最吸引你呢?(學生可能回答:)

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這個“福”字,因為這個“福”不僅扣住了“福布斯論壇”這個名詞,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學界人士聚集我們上海,討論經濟發展問題、為經濟把脈,這對正值經濟大發展的上海來説,可不是福分嗎?這一個“福”字用真是生動。

我們古人也講“吟安一個字,捻短數徑須。”看來“咬文嚼字”不一定總是貶義。作者使用它作題目,顯然另有一番用意,其中用意就讓我們好好去探索一番。(引入課文)

二.教學過程

1.作者介紹: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表達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觀點性語段在最後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

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

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

1、應該有謹嚴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3、“下課”

我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説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説不練”,還要從大學問家那裏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看1-5段的內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總共有幾個實例?

1、演員替郭沫若改台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

具體分析:

1、同學集體朗讀,請個別同學示範朗讀,然後比較、分析不同句子的感受,把第1個實例中有關修改後增色的分析給大家找出來,比較作者和你的答案。

2、把第2個實例中作者認為修改後失色的語句讀出來。

3、介紹關於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會選哪個?同學分小組討論然後小組代表發言

板書:郭沫若改字――是改這――感情變化

王若虛該文――增與減――意味全改

賈島作詩――推與敲――意境有別

小結:3個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為什麼?

1是修改後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

2是改壞了的。

3是怎麼改怎麼有理的。(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4、課外拓展

操刀上陣來“咬文嚼字”,老師擺出實例,學生搶答。

1.《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

提示:綠字作動詞,擬人手法生動再現春到江南景象

2.紅杏枝頭春意“鬧”

提示:劉公勇在詞話裏稱“一鬧字卓絕千古”。“鬧”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態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並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生機盎然的季節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度盡含於一個鬧字之中。

3.眼看朋輩成新鬼

提示: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眼看”沒有“忍”字的悲憤意味。

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提示:文字的好壞要看錶達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簡。

5.前村深雪裏,昨夜數(一)枝開。齊己《早梅》

提示:一字更體現出其“早”字

5.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是在重點賞析的基礎上,討論了作者在品味語言和運用語言上給予我們的啟示,並且也小試了一番身手。作者這種勇於質疑的嚴謹治學的態度,對於我們的閲讀、寫作將會有重大的指導作用。認真讀書學習,學會品味賞析,加上不斷地練習,我們的閲讀和寫作能力才會真正的提高。

6.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題。

(2)從自己的閲讀中找材料來“咬文嚼字”一番,並寫下分析內容。

篇十五:課文《咬文嚼字》教案

目標要求:

1、學習本文的語言,積累一些典故。

2、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本文獨具的論證方法。

3、評價作者的觀點,借鑑吸收。

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文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

預習解決: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涎( )茗( )鏃( )沁( )藻( )濫( )

2、解釋下列詞語。

援例:

深惡痛絕:

錙銖必較:

索然無味:

玩索:

胸襟:

岑寂:

遊離:

意藴:

藴藉:

流弊:

下乘:

3、閲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②本文論證方法是什麼?是否能説明問題?請舉例説明。

③你對作者的説法都贊同嗎?若有不同看法,試舉例説明理由。

學習研究:

1、弄清本文的結構,概括説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綱。

一、引題( 段):

二、揭示中心,初步論證( 段):

咬文嚼字 三、進一步論證( 段):

四:總結( ):

2、閲讀課文第6段,回答以下問題。

①作者説自由直接意義和聯想意義,用了兩個比喻,本體和喻體之間有何相似點?

作者用這兩個比喻恰當嗎?説説看。

②文中説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藴藉。它的妙處就在於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根據作者的分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豐富和有藴藉是怎麼理解的。作者寫這個例子又是什麼目的。

③下列説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字的聯想意,由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對某字聯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確定性。

B、與科學的文字不同,文學的文字不靠直指意義而是必須用聯想的意義來表現,詩尤其如此。

C、聯想的意義在文學創作中難用,因為它是遊離的、個性化的;同樣,讀者若不瞭解其中某些關聯和意味,也是難以理解和把握的。

D、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於作者善於根據文字在歷史過程中所積累的種種關係,充分地使用文 字的聯想意義以創造獨特的境界。

3、 細讀課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題。

①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與第6段相比,它的論證角度有什麼不同?

②文中説,從前作詩文的人寫不同的詩文往往用一些現成的不同的套語濫調,作者對這種做法是持否定態度的,那麼,我們對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知識等到底應持什麼態度?作者沒有説,你是怎麼看的?

③套板反應的實質是什麼?請用3個字概括。

④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作者是從兩個角度説明原因的,請分別用4個字概括。

就作者説:

就讀者説:

⑤惟陳言之物去,這是一句最要緊的教訓,這裏的教訓是什麼意思?

⑥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這裏的作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4、 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觀點的語句並摘錄下來:

5、 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和認識:

6、作者在闡述煉字的道理時與郭先生的觀點有哪些不同,他認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麼?

7、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幾點,側重於那個範疇,它的精髓在什麼方面?

8、研讀無論是閲讀或是寫作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髮上 面一段,思考解決下面的問題:

為什麼説直指的意義易用,聯想的意義卻難用?根據文意加以 回答:

蘇東坡由小龍團茶聯想到天上小團月是因為它們有某一共同點,這共同點是什麼?

以下表述是否與作者原意相符:

A.藍田日暖玉生煙是因為藍田發生燃燒使玉石俱焚產生煙霧引起的聯想。

B.字的聯想意義因帶上主觀色彩而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變化莫測。

C.科學的文字其意義需要精確,説明科學不需要聯想甚至排斥聯想。

D.詩文中的字難以控制是因為它可以使意藴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

9、既然語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導的,為什麼反過來説你 不 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

10、結合文意與個人體會,思考並回答聯想與意境之間有何聯繫:

閲讀訓練:

1、閲讀下面的課文選段,完成①②③④兩題。

有些人根本比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實例。韓愈在月夜裏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成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傳為千古美談,於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説得好聽一點,都説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説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子推,足見寺裏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裏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裏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裏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説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①作者舉古今美談推敲故事一例的用意是説明(不超過30字)

答:□□□□□□□□□□□□□□□□□□□□□□□□□□□□□□

②作者關於賈島詩句中用推好還是敲好的基本觀點是(不超過45字)

答:□□□□□□□□□□□□□□□□□□□□□□□□□□□□□□□□□□□□□□□□□□□□□

③作者在這段文字中闡發的基本觀點是(不超過40字)

答:□□□□□□□□□□□□□□□□□□□□□□□□□□□□□□□□□□□□□□□□

④依作者的看法,賈島詩句中的推字與敲字在意境上有什麼區別?(用自己的話扼要回答,可採用條目式,不超過60字)

篇十六:《咬文嚼字》語文教案

(一)明確目標

對比《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思考其觀點提出的不同角度,並讓學生對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體感知

閲讀馬南?《不求甚解》一文。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讓學生默讀《不求甚解》一文,並回答相關問題。

1.請分析《不求甚解》的結構層次。

該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開宗明義,先提出現在人們對“不求甚解”古義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闡述陶淵明的本義。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讀書”,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要“會意”;再次,具體解釋陶淵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兩層意思,一戒“自負”,二戒“固執”。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結束),進一步強調不能求只記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讀書,理解“精神實質”。

2.《不求甚解》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主旨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強調創作要反覆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強調讀書要把握精神實質,不要囿於表面現象。前者側重寫,後者側重讀。同時,即使都是讀書或都是寫作過程,精益求精,反覆修正和把握精神實質,不拘表面這兩點要求也要同時具備,兩者相輔相承,並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談學習的態度, “不求甚解”是談學習

的方法,兩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書設計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觀點:反覆修改 把握精神實質

精益求精 不拘於表象

側重點: 寫作 讀書

角度: 態度 方法

關係:相輔相承,並行不悖

附: 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説的.。他在《五柳先生傳》①這篇短文中寫道: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説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説的後一句話, 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説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末,無論説什麼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瞭解什麼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言權。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 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特別是完全讀懂重要的經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誰也不敢這樣自信。而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對於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這樣説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説不求甚解了。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於勸戒學者不要驕傲自負, 以為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説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篇十七:《咬文嚼字》語文教案

標籤:高三語文複習教案,高三語文公開課教案,高中語文教案, ? ? ?咬文嚼字第二課時教案,

列寧就曾經多次批評普列漢諾夫②,説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而實際上對馬克思的著作卻做了許多曲解。我們今天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也應該抱虛心的態度,切不可以為都讀得懂,其實不懂的地方還多得很哩!要想把經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並且正確地用來指導我們的工作,還必須不斷努力學習。要學習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説,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在這一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王粲的《英雄記鈔》①説,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遊學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看來諸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 瞭解問題更全面。

當然,這也不是説,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絕對不應該這樣。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宋代理學家陸象山的語錄中説:“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謂未曉處且放過,與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過是暫時的,最後仍然會了解它的意思。

經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後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經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後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閲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①[《五柳先生傳》)這是陶淵明一篇自況的短文。因宅邊有五株柳樹,作者就自號為“五柳先生”。

②[普列漢諾夫(1856--1918))俄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後成為修正主義者,孟什維克領袖之一。

③[王粲的《英雄記鈔》)王粲(177―217),東漢末文學家,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東南)人。史書無王粲作《英雄記鈔》的記載。本文所引《英雄記鈔》中語,與《三國志》裴松之注所引魚豢《魏略》中語,文字悉同。

篇十八:《咬文嚼字》教案二

《咬文嚼字》教案二

《咬文嚼字》教案二 ?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 1.學習本文的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 ? 2.明確字詞意義有詞典義和聯想義的區別。 ? 能力目標 ? 1.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 2.借鑑吸收課文的寫法。 ? 德育目標 ? 培養學生閲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 ? 教學重點 ? 瞭解文章結構,確定中心論點,評價作者的觀點。 ? 教學難點 ? 學習揣摩本文透闢例析的方法,克服寫作中習慣性流弊。 ? 教學方法 ? 1.指導學習,討論歸納,共同評析; ? 2.製作卡片,整理文章內容,進行專題討論; ? 3.練習鞏固,提高寫作。 ? 教具準備 ? 投影儀、投影膠片或多媒體設備 ? 課時安排:2課時 ?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 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掌握文章內容,理出作者觀點,結合練習題進行評價。 ? [教學過程] ? 一、導語設計 ?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一篇談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個成語,它在平時的語言運用中是什麼意思? ? 明確:指過分地斟酌字詞或死摳字眼,諷刺不必要地摳住字眼不放,不領會文章精神,或者當眾講話時炫耀自己的學識。 ? 好!同學們的回答非常正確,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詞典中是如何解釋的。 ? 投影或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 《漢語大詞典》中列有三個義項: 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 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 ? 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 ? 同學們,這三個義項,可以這麼説,沒有一個褒揚的。那麼,這個成語出自何處呢?元代無名氏寫的劇本《殺狗勸夫》的第四折,有這樣一句台詞:“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這便是它的出處。無論是出處,還是詞典的解釋,這個詞都沒有褒揚的意思,而朱光潛先生卻把它作為文章的標題,大書特書。他是如何解釋這個詞的呢?下面就請同學們細研課本,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義。 ? 二、解題 ? 投影或多媒體顯示作者情況: ?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國現代著名美學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劉大??、姚鼐為代表的一批文學家,稱為“桐城派”,其文章特點在於簡潔,朱光潛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學私塾中讀書,舊學功底很深。 ?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 本文共有八個自然段,請同學們根據文意劃分一下層次。 ? 明確:八個自然段,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除了最後一段是總結性的話語外,主體內容是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説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 ? 四、研習課文 ? 1.概括觀點,突破重點 ? 讓學生自行概括,不同意見的同學推舉代表寫在準備好的膠片上用投影顯示或直接寫在黑板上。 ? 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 “咬文嚼字,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第三段) ?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第四段) ? “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最後一段) ? 教師不必急於下結論,可組織學生討論,達到最終的明確和統一。 ? 參考分析: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頗易引起爭議,這是因為:一是本文結構與一般的議論文不同,它不是從觀點出發,進行演繹論證,而是從個別到一般,然後再到個別;即從實例到論點,然後再展開證明;這樣它便不是開章明義,而是中間揭示主題,中心論點在第三段才出現。二是本文有的分論點,有的重要論據貌似分論點,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這樣的話,並且課後練習題第四題的設計(“從讀過的詩文中再舉一兩個例子説明這個論斷”)也很能迷惑一些淺嘗輒止的學生。三是學生的習慣思維,中心論點不是標題,或在開篇,就一定在最後。因此,很有必要進行這樣的討論,最好讓全班同學都來參與評析。 分析思路:第一、二兩段從實例入手,引入論題→第三、四、五段以靜為例(《史記》李廣射虎)與動態例(賈島苦吟)初步論證中心論點→第六、七段以正面例(東坡詩句等)與反面例(“套板反應”現象),説明咬文嚼字之難,進一步論證中心論點→最後一段,水到渠成,加以總結。 ? 2.欣賞品味,延伸提高 ? 設計問題,組織討論,引導學生進行重點品味。 ? (1)文章前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説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這三個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樣? ? 明確: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例一説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由此引入論題。例二説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從靜態入手論證中心論點。例三從動態入手,説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非常精練、準確,既缺一不可,又不顯絲毫累贅。 ? (2)文章在第三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如何明確的? ? 明確:文章三、四兩段可以看成一個句羣,共有7句話,第①句承前文揭示中心論點,第②句岔開,稍帶一筆説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向,一句便打住,第③句又承第①句稍微展開,第④句承①③句説明原因,第⑤句進一步申説,第⑥句和第⑦句運用事例從反面證明。句句寫來,嚴謹縝密,無懈可擊,可見作為桐城派有深厚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潔謹嚴。 ? (3)我們提到第一個事例是引入文章論題,直至第三段才提出中心論點,論題和論點有何區別? ? 明確:論題只是要論述的問題,它多用短語和非判斷句、非陳述句來表達,只是用來框定、指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是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必須用判斷句或陳述句明確表達,論點圍繞並點擊論題。 ? (4)投影或多媒體顯示以下觀點,讓學生自由評述。 ? “無論閲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 “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 參考提示:一般人不大重視語言修養,用一種粗枝大葉的態度對待語言文字,不注重對文字的推敲,甚至白字連篇,語病百出。讀朱光潛的文章,會受到很大的觸動,原來語言文字是那麼微妙的東西,用這個字,還是用那個字,一句話這樣説,還是那樣説,竟有那麼大講究。因此“一字不肯放鬆”,養成咬文嚼字、隨處留心玩索的習慣,一個人的語言修養就有希望逐步提高。再者,就是平時很注意品味語言的人,讀了朱光潛的文章,也會感到自己的功夫還很欠缺,從文章精闢的.分析中可以領悟到怎麼品味語言才算到家。因此,課文對於人們提高語言修養也具有很大的教益。 ?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關係,語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因而,文字上作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作“推敲”。這個觀點抓住了語言的本質,抓住了推敲語言文字的本質,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閲讀時,品味語言,要品味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作時,推敲文字,要從根本上調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務求透徹,情感務求凝練,這樣才能恰切地使用語言文字。 ? 文學,也稱語言藝術,語言是文學作品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學研究、文學批判,往往對文學語言不夠重視,朱先生在文章結尾的諄諄教誨,對於作家的修養和創作,對於整個文學事業,其指導意義都是很大的,遵循這個教導,一個作家可以取得更高的藝術成就,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 以上內容並非標準答案,只是供教師參考,用於指導學生討論、分析、評價。 ? 3.組織討論練習題一、二兩題。 ? 提示:本課的練習題設計很有匠心。第一題考查概括能力,有利於把握全文內容。第二題讓學生對不同觀點進行比較辨析,利於培養辯證思維的能力,故選作課堂討論練習,這樣,既可對全文內容作一梳理,又可培養讀書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 練習題第一題的完成,要指導學生不要搞單純的摘抄,要學會先“尋章摘句”,再組織整理,作出正面表述的方法。 ? 明確: ? ①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關係,不同説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調整思想感情,思想務求透徹,情感務求凝練,文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 ②不同的字眼表現不同的意境,用什麼字要看錶現什麼意境,推敲文字,實質就是推敲思想感情。 ? ③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的聯想意義是遊離的,偏於個性的,迷離不易捉摸,難於控制的。既可使意藴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善用字的聯想意義,可以在含混中顯得意藴豐富,達到藝術的妙境。 ? ④字的聯想意義最易誤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回套板反應,襲用套話濫調,文學創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層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語言新。 練習第二題旨在通過比較,把握不同問題的不同實質,只要能比較,能夠得出看法,就可加以肯定,以下提示供參考。 ? 明確:朱光潛先生與馬南?所論述的對象不盡相同:朱光潛兼顧閲讀、創作兩方面,馬南?的觀點單指閲讀,如果説閲讀有時只須觀其大略而捨棄細枝末節的話,那創作就決不可粗枝大葉,須知煉字即煉意,即調整思想感情,最精確地表情達意。“不求甚解”“觀其大略”,這是粗讀,“咬文嚼字”“錙銖必較”這是細品。有的書只須粗讀,而且有時受種種條件(如時間)的限制,也只能粗讀。但粗讀並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還是要做到“會意”。有的書必須細讀,如文藝欣賞,只有咬文嚼字,涵泳品味,才能沉潛其中。再説,讀書不求甚解的人並不一定反對咬文嚼字,多數認為“未曉處且放過”,不要死摳,待一段時間可以再細讀,因而,這兩種讀書方法和態度並不完全對立,讀書究竟取何法要視對象和條件而定。

篇十九:語文《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寫作思路;

2.學習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培養學生學習過程中“咬文嚼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理解並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辣妹子》,體會歌詞的意味。

“辣妹子從小辣不怕;辣妹子長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提問:辣妹子什麼時候最能吃辣?

明確:嫁人後,因為嫁人後吃東西“怕不辣”,害怕吃的東西不辣,有點不吃辣就不爽的意思,語氣很強烈。這三組詞,字是一樣的,僅僅因為語序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這就要求我們在説話寫文章時仔細地斟酌地斟酌文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關於斟酌文字的,題目叫:咬文嚼字。

解題

“咬文嚼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什麼意思?

明確: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兒而不注重實質內容)

如:

從詞典中對咬文嚼字的釋義來看,咬文嚼字是一個貶義詞。那麼朱光潛先生為什麼要用一個貶義詞作為題目大談特談呢?“咬文嚼字”在文中是否有它特別的含義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課文解讀

文章的最後一段説到:“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例子例説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找一找,作者舉了哪些實例?試找出來後加以分析。

明確:郭老改字、李廣射虎、賈島吟詩、東坡寫詩、套板反應。

説明一個道理,卻舉了五個例子,這是不是簡單的例子的堆砌呢?這是從不同角度來證明的。

郭老改句(找出三組句子,進行對比朗讀,體味不同)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裏倒涎

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

(1)學生分組朗讀,體會三種句式的不同意味

(2)找到文中對這幾種句式的分析,並在書上勾畫起來。

(3)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句式表現出來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即: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用文中的話來説就是:從來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説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那麼僅僅是句式不同,情感就會不同嗎?文字的增減有沒有影響呢?)

李廣射虎

李廣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更復射,終不能復入石矣。

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

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這三段文字,學生分析這三句的不同之處。

篇二十:語文《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標:

1、探究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係,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2、分析評價文章的觀點。

教學方法:

1、探究學習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2、討論交流法,具體採用誦讀、改寫、比較多種方法。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討論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深入發掘教材文本內容,以課文為例子,探究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係,從內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設計背景:

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進入中學教材已多年,筆者已執教多次,各具特色的教研課、公開課也聽過不只一節,筆者和其他老師一樣曾經追求課堂活躍,古今中外有關咬文嚼字的事例一個接一個,老師示範性地先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然後要求學生操刀上陣來“咬文嚼字”,例如:

(1)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2)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3)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4)原文:昨夜數枝開 ?改文:昨夜一枝開

老師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在諸多實例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換了文字就同時更換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注意追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這樣的課堂,拓展延伸確確實實做得非常好,但是這樣浮光掠影,熱熱鬧鬧的課堂教學能否達到教學目的?我們發現,近年來,語文教學出現了摒棄教材文本資源的發掘,大搞熱鬧的教學活動的現象,致使語文教學內容空泛化,造成語文教學內容有效性的喪失。

筆者認為,教學內容的確立必須立足於教教材,發掘教材文本內容就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我們不能拋開教材文本而“在碗外找飯吃”,我們應強調文本的細讀特色,就《咬文嚼字 》一文來説,應以課文為例子,從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本文除結語之外,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説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正面是善用聯想意義,可使意藴豐富,有美妙的藝術效果;負面,是“套板反應”,一派套語濫調,全無新奇的意味。本節課我們重點研究郭老改字、李廣射虎、賈島吟詩三個事例,來一番“咬文嚼字”。

二、合作探究:

(一)“你是”和“你這”, 哪句表現力更強?

1、簡介劇本《屈原》嬋娟罵宋玉的相關情節:

屈原被陷害關押,作為其弟子的宋玉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興,因為這樣一來,楚國上下之文章就數他宋玉第一。為此,嬋娟極為氣憤地罵宋玉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2、反覆誦讀比較下列兩個句子,看看哪句表現力更強些?為什麼?

A.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B.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3、想一想:你最憤怒的時候是如何罵人的?

你這淫婦!

你這流氓!

你這魔鬼!

你這畜生!

你這挨千刀的!

4、明確:

不同句式表達不同意味。“你這什麼!”“倒不僅是‘堅決的判斷’,而是帶有極端憎惡的驚歎語,表現着強烈的情感。‘你是什麼’便只是不帶情感的判斷,縱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見出。”

(二)你支持誰,王若虛還是朱光潛?

1、補充《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前後文字: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篇二十一:語文《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的:

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從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瞭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學重點: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教學難點:寫作技巧(將簡單的內容表現得搖曳多姿)。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評價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為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打一個比方,建築工人把房子蓋好以後,如果你住進去,你一般要經過一道什麼程序裝修。

?裝修的目的是什麼美觀,實用。?如果原先的設計不太合理,還應該怎麼辦改造一下。讓房屋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有居住者的個性要求。?

寫文章就想裝修房子一樣需要“咬文嚼字”。?不單是寫文章要咬文嚼字,讀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讀文章,這裏主要是精讀文章,如果沒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讀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寫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寫的文章就可能流於膚淺,缺乏深意。

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解放後,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迄今無人敢代他的地位,無作品敢代替此書。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中文系,次年進入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2年畢業後,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1929年畢業,轉入倫敦大學,以論文《悲劇心理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回國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藝心理學》《詩論》,開華人美學研究的先鋒。

他早年就讀愛丁堡大學時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國時期出版業的一大景觀。他蹲在牛棚裏翻譯了百萬言的黑格爾的《美學》。

朱光潛腳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紀,與苦難中奮鬥的中國一同走過從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淺近而深奧的大書。我們對他的理解,只限於現在閲讀的《咬文嚼字》,相信通過今天的閲讀,同學們一定回收益匪淺。

三、解題: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這個成語的含義是: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買弄才學。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題目的含義則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四、初讀感知,思考回答

詞語積累:?錙銖必較?清沁肺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套板反應

推陳翻新?自鳴得意?索然無味?不即不離?點鐵成金?

尺牘?下乘?玩索?流弊?援例?冷寂?岑寂?拘禮?遊離?藴藉?(音義自查)

文學常識?謝靈運?韓愈?賈島?李商隱?賀鑄?(學生自查瞭解)

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文章有幾段?標出標號。?

2、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明確:文章共分8自然段。觀點性語段在最後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再讀思考,深入探討

接受這個觀點容易,知道是什麼比較容易,比較難的是怎麼辦。咱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説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説不練”哪。對,咱們還要從大學問家那裏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

問題1:再看1-7段的內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總共有幾個實例

(1)“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關係密切?

(2)《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3)“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4)《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 用聯想義,意藴豐富?

(5)“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套板反應”?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問題2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話:以上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説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是不是很“隨便”地舉出這幾個實例?大家給這5個實例歸一下類,看有沒有層次上的分別?

明確: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關詞語的聯想意義的。?

問題3:3個修改的例子中,有沒有越改越好,有沒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沒有怎麼改怎麼好的。?

第一個實例,“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兩句話有什麼差別?你得到什麼啟示?

?對比;正誤比較分析,使之更有説服力。例子來源於名家名篇。啟示:要注意資料的積累、梳理。本文的材料豐富,無論是記憶中的,還是資料中的,都得有資料。如文中的《紅樓夢》、《水滸》、《屈原》、《史記》等。積累知識的方式:筆記、卡片、索引等。

第二個實例,讀《史記》的原句和王若虛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麼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麼心得體會?

①原文“草中石,以為虎”並非“見草中有虎”。②原文“視之,石也”有發現錯誤而驚訝之意。③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總之,説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啟示:我們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裏,或由此及彼,這樣品味才能到位。

第三個實例,先想想“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再讀課文的分析,你從中又得出什麼感想?

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麼?

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

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

世人認為“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朱光潛不迷信,不盲從,獨抒新見。他認為哪一種境界是詩人當時所要説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就用哪一個字。啟示:品味語言要獨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為什麼有的修改會增色,有的修改會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麼改怎麼有理呢?那麼,評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標準是什麼呢?大家能不能從作者的分析中歸納出來呢

明確:修改字詞,不僅是修改字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時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問題4:那麼第6段和第7段講的是什麼內容聯想意義的把握和運用。?

第6段是從哪個角度講的?第7段又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呢?這兩段與我們前面的分析出來的咬文嚼字要與思想感情相關聯有沒有關係“咬文嚼字” 的總原則是什麼?

明確:文字聯想意義的運用有兩種情況,請各用一個成語概括。A.正面:點石成金。B.負面:陳詞濫調。

第6段是從閲讀中聯想意義的確定之難。合情合理的想象,“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兩句詩,回答問題:

①詩中人物所處的環境是(夜晚,月影朦朧,山間泉水旁)

②詩中人物所進行的活動是(品茶,賞月)

③詩中表達的是詩人(獨處清淨,安享自然,怡然自樂)的情趣。

④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

第7段從寫作避免套語和“套板反應”之難來寫的。產生“套板反應”的弊端表現在哪些方面?①作者無創作動機。②讀者無新鮮真切的情趣。

兩段正好正反對照。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錘鍊語言文字,其實是在錘鍊作者的思想感情。?

篇二十二:高中語文《咬文嚼字》教案

一、教學設計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語文》 必修五? ?第三單元第8課《咬文嚼字》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寫作思路。

(2)過程與方法:佈置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理解文中所選的詩詞及故事背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培養學生學習過程中“咬文嚼字”的習慣。

3、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學難點:理解並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

5、設計思路:這篇文章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議論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閲讀或寫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瞭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咬文嚼字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閲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並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6、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誦讀法,點撥法

7、教具準備:PPT課件(另附)

8、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PPT課件演示:P.1 課題]

2009年9月4日,温家寶總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調研時説“廣大師生應該做到:不計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為人梯,奮鬥當以身為先。自強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奮發有為,報國當以身為先。”我想這是對我們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讀一下這段話。

?[PPT課件演示:P.2? ]做學問也好,生活也罷,我們都需要有不計名利,自強不息的精神,今天我們學習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擁有這樣精神的人。

(二)認識作者 [PPT課件演示:P.3]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

明確:1、朱光潛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驕傲,引導學生要關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總理講話中所提到的不計名利,自強不息的寫照,而他的這篇隨筆正是被這樣的精神觸發,思考完成的。

(三)粗讀課文,把握論點

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咬文嚼字”什麼意思?[PPT課件演示:P.4]

明確: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2、看起來“咬文嚼字”有些貶義,那麼朱光潛為什麼會用它來作為自己的觀點,一定有他的道理,那麼,請同學在課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樣闡述自己的觀點的?(學生思考討論,總結歸納)

?明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學,無論閲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四)再讀課文,深入分析

1、為了讓大家接受這個觀點,作者選了哪些例子來證明呢[PPT課件演示:P.5]

明確:①郭沫若改字 ② 王若虛改句 ③賈島“推敲” ④蘇軾《惠》詩 ⑤“套板反應”

2、文章最後一段中説“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説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認為作者是隨便舉的例子麼?

(學生思考並討論)

明確:這些例子不僅不是隨便舉的,而且是用心選擇的。從選材的內容來看,一方面是關於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關聯想意義;從修改的效果來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3、具體分析有關文字修改的例子:

①郭沫若改字 (通過指導學生誦讀修改前後的句子來體會“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確:同樣是一種改法,卻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原因在於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 一律的修改,應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點來修改。 [PPT課件演示:P.6]

補充示例:唐代詩人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中“怯”能否替換成“切”呢?

明確:很顯然,不可以。“怯”更能表達作者逃亡時的膽怯心情,既急切的咬?

想知道家人的情況,又擔心自己給家人帶來災禍,“怯”可以非常準確的表現當時那種矛盾的心情。

總結:寫文章時要求用詞準確,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着。

[PPT課件演示:P.7]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唐·盧延讓)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

?明確: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 (法· 福樓拜)

②王若虛改句(指導學生朗讀修改前後的句子,體會修改的效果)

明確:改過之後確實更簡潔了,但卻缺少了意味。

[PPT課件演示:P.8]

補充示例:宋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第一段原來是“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最後修改為“環滁皆山也。”

這是修改的更簡潔的成功的示例。

總結:文句是否簡潔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樣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説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③賈島“推敲”[PPT課件演示:P.9]

篇二十三:高中語文《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的:

1、在理清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借鑑吸收。

2、深入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關係”的主張。

3、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文是一篇文學論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藝隨筆,重點內容要放在對文意的理解及借鑑上,因此可以把教學安排為兩部分,先對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之上啟發學生改變“套板反應”的通病,從而在今後對語言的理解運用時自覺養成謹嚴的習慣。

2、知識應用能力訓練。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1、王安石有一首詩,《泊船瓜洲》,其中有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其中“綠”字改過好幾次,先後曾改為“到”、“過”、“入”、“滿”,都不滿意,最後定為“綠”字。“綠”字有什麼好處?它給人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好像一枝畫筆,塗出了無限生機。

2、賈島詩句: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提問:這兩個人在幹什麼?用一個成語概括一下——咬文嚼字。

《現代漢語詞典》咬文嚼字的解釋: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 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叫《咬文嚼字》。作者使用它做題目,是有一番用意的,其中用意那就得讓我們好好去探索一番。(引入課文)

二.教學過程:

1、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觀點性語段在最後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

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

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1、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3、推敲

介紹關於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會選哪個?同學分小組討論然後小組代表發言

板書:

郭沫若改字——是改這——感情變化

王若虛該文——增與減——意味全改

賈島作詩——推與敲——意境有別

小結:3個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為什麼?

1是修改後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

2是改壞了的。

3是怎麼改怎麼有理的。(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4、課外拓展

1、《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

標籤: 咬文嚼字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13kkn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