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郭永懷先進事蹟多篇

郭永懷先進事蹟多篇

郭永懷先進事蹟多篇

科學家郭永懷先進事蹟事蹟材料 篇一

今天,我們還一同參觀了郭永懷先生紀念館,整個展館通過用圖片、視頻、及珍貴的文物資料,全面展示了郭永懷先生的卓越功勛和大師風範。

郭永懷先生是我們榮成人,中國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永懷先生滿懷報國熱忱,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環境,帶着妻兒回國參加建設,致力於我國核武器發展,參與了從原子彈到氫彈裝置再到核航彈、導彈核武器的建設。1968年12月5日凌晨6點左右,郭永懷先生因飛機失事去世,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他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衞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着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競完好無損。原來在飛機遇險、生命將盡的最後瞬間,郭永懷先生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一個人在生命完結的那一刻,還能想到用自己最後僅剩的軀體去保衞者國家的機密,那他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

歲月在流逝,但人們對郭永懷的緬懷將日益深切,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卓越貢獻,不會忘記他為國家富強、科學進步而無私奉獻、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新一代的我們也將永遠會記得他的矚目精神,在這位先驅的注視下,為祖國的明天開始每一天的奮鬥不息!

科學家郭永懷先進事蹟事蹟材料 篇二

郭永懷是中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和應用數學家。中國兩彈元勛。

1933年,郭永懷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學生,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半年後他和錢偉長、林家翹以優異成績和出色的論文獲得應用數學碩士學位。1941年5月他到加州理工大學師從航空大師馮·卡門,研究當時空氣動力學的難題“跨聲速流動的不連續性”。1945年他以這項重大研究成果獲得博士學位。

1946年郭永懷到康奈爾大學與西爾斯教授創辦航空研究院。在粘性流體力學和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等前沿領域取得了許多成就。

1956年郭永懷回國,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二機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國防科委空氣動力研究院籌備組副組長等職務。

1960年郭永懷參加中國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擔任二機部九院副院長。1961年任第一顆原子彈爆轟物理試驗場外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對核彈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對氫彈的結構設計、飛行彈道空氣動力學的有關試驗作出了巨大貢獻。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在參加完我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發射準備工作,返回北京時,因乘坐的民航班機失事,不幸犧牲。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授予他烈士稱號。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追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科學家郭永懷先進事蹟事蹟材料 篇三

10月16日下午,郭永懷精神研討會在我市舉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代表,郭永懷部分同事、學生及親屬,威海及我市領導霍高原、江山、呂劭偉、曲衞偉等出席研討會。市委書記江山主持會議。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分別結合自身經歷,深入交流了對郭永懷精神的認知感悟。

中國科學院院士、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郭永懷的學生胡文瑞,詳細回顧了與郭永懷交往的經歷,講述了郭永懷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以及對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和他個人的巨大影響。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永懷的助手顧淑林,深情回憶了自己在郭永懷細心愛護下的學習成長經歷。認為郭永懷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其榜樣的力量對身邊的同事產生了重大影響。

郭永懷的親屬郭輝遠表示,郭永懷以國家為重的赤子情懷一直鞭策着他和後人,在家鄉建設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為傳承郭永懷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勵自己把郭永懷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家風傳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霍高原在研討中指出,郭永懷事蹟陳列館是民族復興(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黨性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希望我市能夠繼續挖掘郭永懷事蹟、宣傳郭永懷精神,讓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懷、知曉郭永懷、學習郭永懷,更好地弘揚和傳承他的精神,激勵帶動更多的黨員羣眾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會議時指出,郭永懷精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為榮成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全市各級要利用此次研討會取得的成果,學習研究好郭永懷精神,並在實踐中不斷地提煉、豐富和拓展,把郭永懷精神提升為先進文化資源傳承下去。要宣傳弘揚好郭永懷精神,通過實地參觀、媒體宣傳、演講、徵文等形式,把郭永懷的故事講好,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正能量。要實踐運用好郭永懷精神,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弘揚無私奉獻、真抓實幹的過硬作風,不斷推動榮成工作再上新台階。

研討會上,市委副書記呂劭偉代表我市,分別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捐贈單位和胡文瑞等4位捐贈人頒發了捐贈證書。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曲衞偉分別與嘉賓為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友好合作館、中國兩彈城友好合作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館友好合作館揭牌。

科學家郭永懷先進事蹟事蹟材料 篇四

烈士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九院院長郭永懷,山東榮成人,曾就讀青島大學附中,在原子彈爆炸前,因飛機失事犧牲。當人們辯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夾克服已燒焦了大半,和警衞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時,才發現郭永懷的那隻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郭永懷,人民永遠懷念您。

郭先生在國外主要是從事理論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他選定的課題都是國際上的難題。他不畏艱險硬是堅持用解析方法把它們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結論。這些工作使他在國外學術界有很高的聲譽。為此人們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單純的理論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視新技術和實驗工作,而且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學所帶來了新技術和實驗手段。這至少包括當時世界上出現不久的激波管技術和等離子體動力學。後來我瞭解到,原來在郭先生準備回國之前,他曾經專門考察過他認為為我國科學發展所需要的新技術和新領域。

嚴格説錢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應用數學為主要工具的理論家。這裏説的理論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從事理論研究工作,但同時對於其所進行的理論研究的實際背景有深刻的瞭解,對理論研究的現實和可能的應用有明確的認識,對理論研究還需要那些實驗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認識。因此兩位先生有過人的寬廣視野和長遠戰略思考。一次郭先生當面問我,領導一個研究所的人應當是有理論見解的(好的以實驗為主的科學家同樣可有很高的理論見解),還是什麼別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當時他感到滿意。我想這是因為如果科學研究缺少高一層次的理論指導、理論研究或實驗研究便會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別人走的地步,難以有所創新。

科學家郭永懷先進事蹟事蹟材料 篇五

郭永懷是他是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兩彈一星一共23位元勛,兩彈一星早期指的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衞星】,在三個領域中,唯郭永懷先生一個人三個領域都涉及。

也是兩彈一星中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上面這些就足夠了,但是如果你對郭永懷是誰有興趣,可以接下去看,我來講講郭永懷的故事,感覺也正好有個機會。

1909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一個農家,以一個農村娃的身份,和所有當時的中國科學大師巨匠一樣,經歷了極為動盪和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

郭永懷以四里八鄉第一個公費中學生從青島大學附中一路經由南開大學預科到北京大學學習物理。天知道在那個時代,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説,需要經歷多大的努力和傳奇才能在風雨飄渺的中國和中國最高學府學習物理。

當然,和所有大師一樣,郭永懷考取了1938的美國庚子賠款留學基金。在3000多名參考者中,力學專業只招一名。考試結果,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家翹一起以5門課超過350分的相同分數同時被錄取(原本只有1個名額,後來經過葉企孫教授、饒毓泰教授的極力爭取,三人被一同錄取,葉企孫教授的故事,以前柴靜寫過)

郭永懷因此得以漂洋過海,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應用數學。1940年8月,上海,一艘駛往加拿大的“俄國皇后號”郵船上,二十幾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留下了這張彌足珍貴的合影,郭永懷和錢偉長、林家翹這三個年輕人,都進入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應用數學系,並且三人僅花了半年時間,就同時拿下了碩士學位,這樣的學生讓當時的數學系主任J. L. Synge教授讚歎了許多年:“想不到中國有這樣出色的人才,他們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優秀青年學者。” 在加拿大完成了學業後,郭永懷1941年5月,郭永懷進入加州理工大學。師從素有“航空之父”之稱的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von Karman),研習空氣動力學。在這裏,他遇到了之後影響他一生的知己師兄--錢學森。比起活躍的錢學森,郭永懷像個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錢學森最喜歡做的就是開車帶着這個小師弟去兜風。據説當時,開學開車接郭永懷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錢學森。

科學家郭永懷先進事蹟事蹟材料 篇六

今天是我的導師郭永懷先生為國犧牲46週年的日子,清早起來,心裏充滿了對他的深切懷念。

前不久,見到郭永懷先生與我們三個研究生的一張合影,我的一位好友特地從網上下載後發給了我(見附件),讓我想起了半個多世紀前與導師在一起度過的難忘的日子。想當年,郭先生剛過五旬,雖然清瘦,但充滿着活力。他那時肩挑着兩個重擔: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工作極其繁忙,每週工作六天半,還經常到大西北出差,但他的臉上從未顯露過倦意,還總是把我們年輕人的成長放在心上。

26年前,我在紀念導師郭永懷先生逝世20週年的短文《當好鋪路石子》中寫道:“郭永懷教授離開我們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豐功偉績、他的高風亮節、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聲容笑貌長留在我們心間。作為他生前最後一批學生之一,我永遠深切地懷念他,永遠真誠地奉他為人生的楷模。……他教導我們:‘我們這一代,你們及以後的二三代要成為祖國的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我將以此為座右銘,兢兢業業地當好鋪路石子,為祖國的力學事業貢獻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許這是紀念他的最後的實際行動。”我清楚地記得1962年10月4日郭永懷教授對我和李家春説這番話時的情景。

作為我國近代力學事業和國防尖端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當好“鋪路石子”。

在為在中科院力學所,他是實際上的常務副所長。從制訂規劃、確定研究方向、進行學科建設、組織學術討論、推動科學研究,到設計興建大樓、改善職工伙食,他事無鉅細,一一過問。當我坐在所圖書館的燈光明亮的書桌上的時候,有朋友告訴我,圖書館的總體佈局乃至燈光設計,他都親力親為,處處滲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斷攀登研製兩彈一星的高峯。在實驗室裏制訂方案,在戈壁灘上身體力行……。

那時,我們研究生作為“小不拉子”,對於他具體在忙些什麼不大清楚,許多事情是後來逐漸瞭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觸中卻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他對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細緻關懷。

剛進力學所大門時就聽説,郭先生很嚴厲,對學生有點“兇”,令我們幾個有點忐忑不安,而實際接觸下來,滿不是那回事兒。

他的確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記得的一次幽默是他開講“邊界層理論”課程時,先介紹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寫下“呼和”二字,説“這是‘零級近似’,你們可以叫她呼和老師”,接着寫了“敖德”,説“那是‘一級近似’,至於‘二級近似’,我也搞不清楚”,這番話引來鬨堂大笑。後來在私底下我請教過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級近似”,她告訴我一長串音節的姓氏,我至今也沒記住。

後來,我們還發現他説話態度的嚴厲程度與對話者跟他的年齡差值成反比。他的一位老學生P與他談話時就有點膽怯,郭先生批評他時有點嚴厲。最近,我的一位老學長告訴我,P先生目前已有九十多歲了,他學問不錯,不愧是郭先生耳提面命帶出來的學生。

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次談話中,郭先生沒向我們講一句大道理,只是讓我們把所有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在實踐中學知識、學方法,特別向我們推薦了兩本關於科學史和科研方法的英文著作,使我們體會到“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的道理。

見面以後的三個月,郭先生給我佈置了一項任務,以阿爾文(197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宇宙電動力學》為主要參考書,學習磁流體力學和等離子體物理學,同時把此書翻譯出來。經過一年多努力,我完成了譯作,戰戰兢兢地交了稿。事隔兩個月,郭先生把修改稿退給了我,告訴我,按照他的部分修改為標準,好好修改譯稿。我一瞧傻了眼,只見稿紙上佈滿了紅字修改。恰好,我那時聽完了師母李佩先生的英文課,並學完了所裏開設的“英漢翻譯理論和技巧”課程,按照導師的修改意見,逐字逐句進行重譯,於是,二審得以通過。導師又幫我聯繫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可惜譯著出版因“文革”開始而被耽誤,後來在科學出版社正式印行。可惜的是,郭先生未能看到此書的問世。

那時,力學所的研究生集中在一個大辦公室學習,大家你追我趕,每週一般讀書七天,從早上七點讀到晚上十點。週日早晨也不敢太晚起牀,因為週日上午郭先生經常踱着方步到我們的學習室來。有一個週日,他來了,走到我們仨跟前,滿臉笑容,遞給我們三張糕點票。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清楚,那個時候吃飯定量,普通糕點也是定量供應,每人每月半斤。郭先生是學部委員,有些許特供,因此,就把糕點票送給了我們。這大概是師母的主意。小小糕點票,裏面包含着濃濃的情意。

進所第二年,郭先生在他的研究室裏組織磁流體力學討論班,集體學習留比莫夫的專著,並討論手頭正在進行的研究工作。從中,我看到了先生的一絲不苟的嚴謹學風和寬嚴相濟的組織能力。年紀越長的越有壓力,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倒是迎來了學術上的陽光雨露。

幾十年過去了,郭先生頎長的身影似乎還在眼前。他內向、低調,極少有疾言厲色。他喜歡戴着一頂鴨舌帽。走路老低着頭,靠着建築物的`圍牆走,只要他在中關村,上班的時間總是定數。有時,我們哥兒幾個有意在那個時刻,躲在一旁悄悄欣賞這道風景線。可惜,上蒼早早地剝奪了我們這樣的權利!

緬懷,是為了激勵。如今,做學生的也垂垂老矣!只是導師關於做鋪路石子的教誨,卻一刻也不敢忘記。只有努力,努力,才可不辜負導師的培育之恩。

科學家郭永懷先進事蹟事蹟材料 篇七

9月3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兩彈”模型捐贈給榮成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當天,中物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田東風,中物院型號總指揮、科協主席譚志昕,榮成市委副書記呂劭偉,榮成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曲衞偉等參加活動。

郭永懷出生於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國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衞星領域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1968年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終年59歲。1999年,郭永懷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多年來,榮成一直十分重視郭永懷的事蹟宣傳。為更好地讓市民瞭解他的事蹟,2010年,榮成在博物館廣場東側豎立了郭永懷雕像。近年來,又與中科院力學所等單位密切聯繫,為建立郭永懷事蹟陳列館打下了基礎。

今年結合中央提出的“兩學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將展館建設提上議事日程,組織專業力量,高水平策劃、高標準建設,先後到北京、四川綿陽、梓潼與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懷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蒐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歷史文物。郭永懷事蹟陳列館位於榮成博物館一層,展覽面積2000平方米,有400多張圖片、200多件珍貴文物資料、6個視頻。根據郭永懷院士的生活工作經歷,陳列館擬劃分為八大板塊,分別是“榮成之子潛心求學”“馳名海外毅然歸國”“兩彈一星功勛卓著”“儒家情懷大師風範”“獻身科學壯烈殉國”“懷瑾佩瑜愛在天際”“高山仰止永遠懷念”以及多媒體教育廳。內容涵蓋了郭永懷的出生、外出求學、歸國、從事力學和國防科學研究,直至犧牲的完整人生軌跡。通過對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場景的復原,讓人們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懷的儒家風範和大師情懷,全面展示了郭永懷院士的卓越功勛。

當天捐贈的模型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模型。呂劭偉在捐贈活動中表示,郭永懷是為“兩彈”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偉大科學家,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榮成人民的驕傲。“兩彈”模型是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的重要展品,濃縮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精神,是對郭永懷卓越貢獻的重要展示。對面向黨員幹部、青少年、社會公眾全面深化黨性教育、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義。今後,榮成將不斷組織社會各界向郭永懷同志學習,切實發揮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的作用,傳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據介紹,郭永懷事蹟陳列館是山東省首個院士紀念館,國內展示新中國科學家風采的重要展館,也將成為對社會各界進行國防教育、紅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1pwy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