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縣人大代表事蹟材料(精選多篇)

縣人大代表事蹟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人大代表事蹟材料

縣人大代表事蹟材料(精選多篇)

窮盡一生 書寫為民情

——記xx市人大代表、原xx地委書記xx

採訪期間,記者聽説了一件事:xx自1950年把妻子迎娶進門以後,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就再也沒有時間去過妻子家。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一天,他的岳母到姚關去趕街,看到一輛汽車從街上過時聽人提到了女婿的名字,老人想上去和久未見面的女婿打個招呼,可一晃車子

就直奔鄉下去了。直到臨終前,老人都沒再見過自己的女婿……

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會“無情”和忘我到這種地步?從1955年任xx區區委書記到1988年從xx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休,30多年的時間,他都在忙些什麼?

與xx謀面是在他的家中。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舊卡基布中山裝,坐在一張棗紅色的老式木沙發上。那一刻,讓人感覺像是穿越時空,回到那久遠的年代……

“每次下鄉,他都把鋤頭帶在身邊”

xx年的一天,一個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現在xx縣某人民公社,打聽公社領導在哪裏。接待的同志一看來了個老農,而領導正準備接待縣委書記,就隨口打發説領導不在。來人一聽沒作聲,轉身就去村子裏面轉悠了。過了約定好的時間,公社領導仍然沒見到縣委書記,仔細一打聽才知道是接待員把縣委書記當成老農給打發走了。這位縣委書記就是xx

做過9年石匠、工農幹部出身的xx,當了xx地委書記,依然保持着淳樸的農民本色。他臉色黝黑,雙手老繭,和農民一起鋤田、栽秧,走家串户體察農民的困苦,給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給困難户力所能及的幫助,下鄉不給農民添負擔,從來都自掏飯錢……

“每次下鄉,他都把鋤頭帶在身邊。”給xx擔任祕書11年,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時常和農民羣眾一起下地幹活。“那時他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基層,每天天不亮,我們就出了地委大門,天黑之後才回來。地委開會都在晚上。”祝正光説,“書記一直認為,與農民羣眾一起勞動是瞭解基層、瞭解農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農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況最真實。”

xx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到x考察。總書記提前抵達,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橋公社去通知地委書記,到了公社才發現,他正在田裏頭和農民一起插秧,褲腿挽到了膝蓋上,貓着腰只顧忙碌,聽到工作人員的喊聲,他才回過神來,趕緊拔腿往回跑。“楊書記是換了衣服才去見胡耀邦總書記的,可他和農民一起插秧的事還是傳到了總書記的耳朵裏。總書記感歎説像xx這麼樸實的地委書記還真不多見。”

在他眼中,人民的事馬虎不得。x年,當時駐板橋漢莊的地委工作組接到板橋鎮宗家山村xx老人的申訴。老人去賣豬,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豬,並扯着老人來到了地委工作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組負責處理此事的人輕信了對方的話,責令楊春蘭立即將豬送還給對方,並罰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組。他得知此事後,馬上責成工作組與地委信訪辦公室的幹部進行調查核實,並要求將處理結果報告他本人。經過認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來xx所賣的豬是別人偷了轉賣給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我們處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關乎羣眾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馬虎行事,不能傷了羣眾的心。”事後,工作組專門派人當面向xx道歉,並賠還所收的罰款。

“老書記12歲失去父親,陪着母親艱難度日,從小就深深地體味到身為一個農民的諸多難處。因此他處處從農民的角度去理解農民,從農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樣‘為民’,並從農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樣‘為官’,這使他與父老鄉親始終保持着一種水乳交融的緊密聯繫。”在他身邊工作過8年的xx日報記者蘇加祥這樣解讀這位“農民式”的地委書記。

“別人不理解我,你還不理解我?我真的沒錢”

我們來到了xx縣大柳水自然村楊善洲的老家。這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較之於周圍的院落,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最先看到的是他的老伴。在丈夫為了事業和理想顧不了家60多年的歲月裏,這位叫張玉珍的老人默默地擔起了家庭的全部責任。

楊老家現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大女兒、孫子、重孫和老伴一起生活。xx年,孫子攢夠錢新建蓋了房子,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平凡而融洽。但是,在他常年顧不得回家的歲月裏,這家人曾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xx年夏天,家裏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處漏雨,全家老小實在無法在屋裏居住。xx沒辦法,專程跑去找xx,叫他無論如何想辦法拿點錢給家裏修房子。楊善洲聽了,久久無語,掏出身上僅有的30元錢交給妻子説:“你先拿這30元錢回去,買幾個瓦盆接一下漏雨,暫時艱苦一下。”她接過30元錢,含着淚水回到了老家……她告訴孩子們:你們的父親確實沒辦法,他很窮,我們以後再也不能去給他添麻煩了,家裏的日子我們先湊合着過吧。

xx年,他已經退休並回到大亮山種樹。出於xx進城給林場辦事住宿方便的考慮,全家想方設法借了5萬多元錢在施甸縣城的附近買了一塊地,勉強蓋起了一間房子。房子是蓋起來了,但這5萬元的債怎麼還?張玉珍專門找到他:能不能湊點錢還還賬?他東拼西湊拿出了9600元,“你一輩子就攢了這麼點錢?”老伴問。他擺了擺手:“別人不理解我,你還不理解我?我真的沒

錢!”看着老伴無奈的神色,她只好又一次含着淚水回到老家,把剛剛蓋起還沒來得及住的房子賣了。

他的大女兒向我們講述了另一件更讓人心酸的事。她3歲那年,一天深夜忽然高燒昏迷,奶奶和媽媽急得頂着暴雨爬山路連夜趕往施甸縣城。山路崎嶇不平,路過一個山崖的時候,奶奶因走路慌亂而失腳,身子往山崖下傾倒,母親急忙伸手去拉奶奶,不料由於失去重心,3人一起掉下了山崖,掛在了一蓬枯藤上……回憶起昔日的艱難,年近花甲的楊會菊含着淚水,輕輕地撫摸着母親的手説:“父親不容易,我媽更不容易啊!”

他的小女兒回憶説:“我8歲時,第一次見到了父親。當時因為奶奶病重,父親趕回家來送藥。母親對我説,這是你爸爸,趕快叫啊,我卻害怕地躲開了。”

他退休後,組織上安排他到昆明安度晚年,一家人欣喜萬分,以為終於可以與在外忙了幾十年的父親共享天倫之樂了,不曾料想,他卻一頭扎進了家鄉的荒山……

“不行!我沒這個權力”

一個老地委書記的妻子和家人怎麼會在農村?從大柳水村出來後,這個疑問一直在我心頭縈繞。

“是老書記自己不讓辦‘農轉非’。”熟悉情況的人解釋。xx年,他擔任x縣委書記時,組織上提出把他愛人轉為城鎮户口,他謝絕了;1978年,上級組織部門有個通知,地、師級幹部,家在農村的妻子、母親、不滿16歲的子女可以轉為城市户口。當時,他家除大女兒外,都符合進城的條件。當組織部門將他家“農轉非農業人口”的報告打上去時,他堅決要求撤銷報告。他説:“身為領導幹部,我應該帶個好頭。我相信我們的農村能建設好,我們全家都樂意和8億農民同甘共苦建設家鄉。”

自己常年不在家,政策允許範圍內的照顧也不給家人享受,楊善洲做過的類似事情數不勝數。

xx年盛夏的一天,保山地區中專生招考張榜處,有個18歲的姑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在榜上尋找了無數遍,還是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他過來拍拍自己小女兒的肩頭説:“別難過,明年再考。”“爸爸,要是明年還考不上你能給我安排個工作嗎?”女兒可憐巴巴地問。他緊鎖眉頭,嚴肅地看着女兒:“不行!我沒這個權力。”

1986年,姚關鄉的一位副鄉長在他家看到老書記的老伴和女兒們正在吃包穀飯,得知老書記家裏的糧食不夠吃只好用包穀摻在飯裏時,這位副鄉長流淚了,當即讓鄉民政給老書記家裏拉去了兩袋救濟糧。他知道後,批評了他:“好多人家連包穀飯都吃不上呢,接濟要接濟比我們更困難的家庭。”他叫家裏人將送來的糧食退了回去。這一類的故事至今仍在當地羣眾中廣為流傳。

xx鄉現在是xx市有名的小粒咖啡之鄉,全鄉的咖啡連片種植面積超過萬畝。可在30年前,這裏的咖啡樹只是零零星星。咖啡種植產業的長足發展是在楊善洲走進芒寬田間地頭,鼓勵羣眾大力發展咖啡種植之後發生的。xx年10月,xx到了潞江壩的芒寬公社。他聽説新光大隊有位叫朱自祥的社員,種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曾因種咖啡捱過批鬥,便想讓朱自祥帶頭髮展咖啡種植。他踏進xx的家園,摸着咖啡樹説:“過去,我也沒頂住‘左’的妖風……我看這咖啡樹是搖錢樹。” xx一顆懸着的心落了地。他又説:“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這一項收入就是人均300多元,再加上其他經濟收入,已提前達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這個典型應該快快推廣。”就在那一年,全國咖啡生產會議現場會在芒寬新光大隊召開。從此,咖啡種植在芒寬得以迅速發展。

“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脱離羣眾,都不能損害人民的利益,要多為老百姓辦實事。”這位84歲的老黨員説。

第二篇:縣人大代表事蹟材料

xx,女,漢族,現年xx歲,是xx鄉xx村的村名,現任xx鄉縣人大代表。一年來,在縣鄉兩級人大的正確領導下,她認真學習領會《憲法》、《組織法》、《選舉法》等有關法律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和理論水平,做到自己能懂法、守法,同時向大家宣傳法律,不斷學習使自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大代表。

一、增強代表意識,履行代表職責

她當選為縣級人大代表後,認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加強學習,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積極參加人大組織的各項活動和會議。近年來,他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人民服務奠定了堅持的基礎。今年參加了鄉人大組織的代表視察兩次,在人代會議期間,與其他代表聯合提出議案2件。

二、關心集體,發揮作用

她非常關注民生問題,把好事辦實。經常深入百姓中進行調研,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願望,仔細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與老百姓適時溝通,宣傳黨和政府的優惠政策。比如,在新農保險的宣傳中,由於部分村組比較偏遠,羣眾繳費困難,參加新農保積極性不高。但為了把這個有利於民的好事辦實,她主動幫助羣眾代繳,讓村民都能參加新農保,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

三、密切聯繫羣眾,關注村民的生產生活

xx家住在東昇社區,經常深入百姓家中對困難户、老人進行摸底,積極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羣眾利益無小事,對村民反映的問題和要求,不論事情大小,只要政策允許,她都盡心盡責地去幫助聯繫解決。

第三篇:人大代表事蹟材料

想民之所想,做“人民代表”

——記縣人大代表、xx村支部書記xx

連續三屆當選xx縣人大代表的xx現年54歲,自1996年開始擔任xx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同時他還是1998年縣黨代表,連續四屆任高昌鎮人大代表。十五年來,他以卓越的工作成績贏得了沉甸甸的榮譽:xx黨支部1997年以來連續12年被評為縣級優秀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他個人也曾被授予“二十佳優秀支部書記”、“三十佳優秀支部書記”和“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作為一名支部書記,他始終不忘服務羣眾的宗旨,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牢牢記住了他代表的是人民,他要替人民説話,為羣眾辦事,這樣才能不辜負人民的信任。面對榮譽,他常説:榮譽是人民給的,我所做的只不過是一個人大代表分內的事。數十年如一日,他用默默無聞的奉獻詮釋着一位普通人大代表的使命。xx人民在他的帶領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xx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xx擔任支部書記以來,xx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任伊始,xx貧窮落後的面貌讓xx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感到了肩上責任之重,遠遠超過他的預料。他覺得自己所面對的工作幾乎完全是一片空白地,要在探索摸索中前進。年輕的他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他深入羣

眾,瞭解羣眾生產、生活狀況。走家串户和鄉親攀談,瞭解他們所思所想,深入田間地頭瞭解羣眾,虛心聽取羣眾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大量的走訪調研,他漸漸找到了家鄉貧窮落後的癥結,也逐步明確了今後的工作思路。農村經濟要發展,關鍵要解放思想。他向幹部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普遍贊同。解放思想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經過反覆調研思考,他決定率先引進薯粉加工業,讓羣眾感受到解放思想所帶來的效益。他帶領羣眾逐步調整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經濟結構,不斷引進適合本村的新項目和管理方式。目前,xx村形成了以薯粉加工為龍頭,傳統農業經濟與特色經濟共同發展的新型農村經濟格局,羣眾的腰包鼓起來了,xx村面貌煥然一新。xx村成了遠近文明的富裕村、先進村、模範村。連續多屆任人大代表的xx在談到他的成功經驗時,總是語重心長地説,做人民的代表,心裏想着人民,任何難事都會變得容易,任何枯燥的的事都會樂趣無窮。

在任縣人大代表和村支部書記期間,xx為家鄉做了很多好事、實事。僅2014年以來,改善兩委班子辦公條件,修建高標準兩室,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宣傳計劃生育政策,修建計劃生育展室,在主要街道增設計劃生育宣傳漫畫11塊;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清理、整修村內大街小巷,硬化村內街道1500米;在村入口處修建彰顯本村文化特色的牌樓一座,展示xx友好和開放的形象;抓好信訪穩定工作,

強化政德教育。村內兩委班子團結有力,幹羣關係和諧,社會治安狀況良好,從未出現越級上訪現象。羣眾對村裏各項工作都能夠全力支持和配合,xx想民之所想,用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了人民的普遍擁護與讚譽。

他始終不忘一個人大代表神聖而光榮的使命,十幾年來,他深入羣眾瞭解情況,提出許多極具建設性的提案,為我縣民主政治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珍惜人民賦予他的“人大代表”的稱號,這既是一種榮譽,又是一種責任。他知道自己的每一個提案都是人民賦予的權力,都得代表人民的利益。今年他提出了“改善我縣治安環境”和“縣城增設公廁”兩個提案,得到了許多代表的贊同。他用執着的奉獻踐行了一個人大代表的誓言。

今天,xx仍在這個平凡而有意義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着,回憶走過的漫長曲折的路,他無怨無悔,看着xx村煥然一新的面貌,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人民選我,我為人民,xx肩負着xx村人民的囑託,肩負着全縣人民的責任,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和成績詮釋着“人民代表”的深刻內涵。

第四篇:縣人大代表事蹟材料

昔日企業家,今日致富領頭羊

縣人大代表**,系硯台鎮太安村七組人,45歲,高中文化,**年前是當地碎石和河砂上小有名氣的能人之一。**年12月當選太安村支部書記,當選後的第二年就通過流轉土地種植小蒜200畝,並帶動其他散户種植小蒜600畝,同時**年成立重慶市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下轄明軍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500噸冷凍冷

藏庫。

一、立志改變農村,着眼於大農業

作為一個企業老闆,周明軍1992年後就隨着企業開辦浪潮,從事過碎石和河砂加工、銷售工作,長期在外讓他看到了家鄉與城市的差距,從此立志要改變農村的命運,也是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鑄就了他一身不服輸的精神。**年12月當選太安村支部書記後,2014年他通過別人的介紹,目前花椒、小蒜的市場行情好,就先後到江津、長壽等地考察學習,堅定信心發展花椒、小蒜產業。在別人都不敢於吃螃蟹之時在2014年他毅然的種植了200畝小蒜和70畝花椒,至此他就和花椒、小蒜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是一個具有敢打敢拼的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着自己的理想邁進。

二、發展家鄉產業,報答父老鄉親

周明軍在外漂泊10年回到家鄉,看到家鄉還是那麼貧窮落後,通過了解政策、調查本地資源,他決定從基礎做起,從小事做起,紮紮實實地去一點點落實,一步一步推進。當時正值重慶市大力宣傳特色效益農業政策,號召全村發展農業產業,於是,周明軍決定結合村情,根據鎮惠農政策,選擇了小蒜種植和小家禽養殖之路。同時自己又從內蒙引進雪山草雞5(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000只,通過自己養殖再向其他農户推廣養殖,讓更多的農户增收。

他並不滿足現狀,在2014年先後註冊成立明軍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重慶市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並建設年加工生產能力500噸以上的硯台調味品冷凍冷藏庫中心。

自2014年以來,硯台鎮大力發展花椒產業,現已發展花椒1.015萬畝,年產量達3500噸以上,產業涉及農户4000餘户。近年來,伴隨着花椒生產發展帶動當地農民持續增收的同時,也出現了大量花椒集中上市,供過於求,產品滯銷,價格下滑現象,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種植積極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周明軍通過廣泛的調研和到重慶市江津區考察後才做出建設花椒冷凍冷藏庫,着力解決花椒銷路難題,促進花椒種植健康有序發展。

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對鮮花椒的消費需求,花椒的鮮品加工及貯藏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該花椒鮮品加工,經過精選優質鮮花椒,採用全自動生產流水線,通過滅酶殺菌、真空包裝、冷凍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劑、麻香味純正,是火鍋店、酒店及家庭的最佳調味品,頗受消費者的青睞,其開發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該冷凍冷藏庫已建設完工,並申請註冊了“奇葉”商標,下一步進行qs認證。該項目建成後,急凍庫可一次凍100噸以上,保鮮庫可一次儲500噸以上,預期年效益達3000萬元以上。

三、做致富領頭羊,引領農户增收

致富不忘家鄉人,在周明軍的帶動下,現在全村小蒜種植面積已達到1000多畝,2014年又準備新栽植1000畝花椒。種植户已發展到472户,真正達到了辦一項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父老鄉親的目標。花椒冷凍冷藏庫建成後,可帶動全鎮花椒種植户4000餘户年增收3500元以上,同時可接納在家留守婦女50人左右,農民工月收入可達1800元左右。

2014年,在全市“特色效益農業”的富民政策號召下,周明軍決心響應政策,進一步做強花椒、小蒜這兩大產業,創建硯台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打造好花椒品牌,不斷壯大規模,提升企業形象,進一步完善公司的運行機制、管理機制,並起好示範帶動作用,引領全鎮農户看到種植花椒致富的希望。

第五篇:人大代表事蹟材料

老工地的中國夢——人大代表事蹟材料

“我希望每家每户都有水喝,每塊田地都能排水能灌溉……”談及“中國夢”,**市人大代表、**縣水務局高級工程師**這樣闡述自己的夢想。他説,“中國夢”就是所有中國人夢想的總和,因此,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堅守崗位。每個人都把平凡的崗位工作都做好了,“中國夢”實現得自然就更加圓滿了

三十多年的“老工地”

**出生於1957年10月,1980年畢業於**農業學校後分配到**縣水務局,一直從事水利建設工作,並主要負責工程勘測設計和現場施工管理工作。由於三十幾年來多數時間都在工地上度過,早在多年前,他就被同事們尊稱為“老工地”了。

“老工地”的生活簡單而規律:穿一雙“翻毛皮鞋”爬山涉水,拎一把雨傘晴當枴杖陰避雨,揣一本筆記本記錄每天的工作細節,早七點起牀上工地,天黑前離開工地,不打牌,不玩遊戲,睡覺前除了看看電視外,就是喜歡研究施工圖紙和學習各類施工規範、標準。對於天天“風裏來、雨裏去,水裏站、灰裏呆”的生活,對於常駐工地的清淡與孤寂,對於多年來常在工地上煎藥服用以緩解風濕骨疼的麻煩與不便,他都未曾介意過。他説幹一行就得愛一行,自己喜歡從事水利工作,就得無怨無悔地幹到老,把每一件工程幹好。也許正是緣於這份堅守與執着,三十多年來,**從懵懂的技術員一路幹到技術精湛的高級工程師,吃過的苦頭和嘗過的艱辛無計其數,他卻從來沒有抱怨過。對此,他説:“每次見到乾淨衞生的自來水流進農家,見到土地裏齊備的排灌設施,我心裏比發了獎金還舒服。這時,所有的苦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老工地”的“水利史”

三十多年來,**特別珍惜自己的每一個工作崗位。伴隨着**縣水利改革發展的步伐,他曾經在艱苦的80年代用軟皮管裝水校對過一段段土渠的坡降,在發展的90年代扛上笨重的水平儀走遍了全縣的山山水水,在科技普及的21世紀努力嘗試着學習gps測量設備的使用。他參加過的工程項目,有幾千塊錢就能建成一件的水窖,有幾萬塊錢能建成一件的管池配套,有上百萬千萬的渠系配套和除險加固工程,也有上億元的中型水利工程。其中,其負責主要工程技術、投資上千萬元就有**縣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躍進和金樂兩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城市防洪工程、花漁洞水庫管網建設工程等十餘件。直到現在快60歲了,他還依然承擔着投資1.42億元的蘇鬥河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用同事們的話來説,他的工作歷程,其實就是一段**縣水利發展史。

一件工程建設,少則幾個月,多則四五年,任何一個環節都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和效益發揮。三十多年來,不管是什麼工程,只要一頭扎進工地,他就像已然成為那地方的“土著人”,一方面迅速和當地羣眾打成一片,問問哪有水源,聽聽缺水原因,收集點羣眾建議。另一方面,他切實強化與施工、監理、質檢等各單位的溝通協調,遇問題想辦法,遇難題勤彙報,遇扯皮忙調解,遇阻撓勇攻關,但凡好的想法,比如優化設計、節省資金方面,他拼了勁也力求實現,但凡工程質量不達標,比如施工單位偷工撿料、推諉扯皮什麼的,他拉下臉立馬搞整改。

多少年來,為抓好工程質量,他得罪過許多人。但與此同時,因為抓好了工程質量並促使工程發揮了較好效益,他也得到了單位領導、同事以及老百姓們更多的認可和好評。

“老工地”心懷“中國夢”

由於工作認真負責,**承擔的多件工程被評為各級優良工程,他本人也多次榮獲省、市、縣“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等各類表彰。1998年至今,他還先後當選**縣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委員、**市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及政協常委等等。履職期間,他提出和督促落實解決了多件關乎羣眾利益、惠及民生的水利建設提案、議案。對此,**卻説這不值一提。

説起再過三四年就要退休的事情,**眼睛裏似乎提前多了幾分難以割捨的情感。他説,在最後的幾年裏,一定要好好工作,爭取不留遺憾,給自己的工作劃個圓滿的句號,也給中國夢的更好實現注入微薄之力。

“等哪一天,每一個**人都能喝到符合飲用標準的自來水,都能因為我們有足夠的水利工程而坦然面對各種洪旱災害,能耕種能排能灌、高產穩產的豐收田的時候,**人就幸福了!這是我一直的夢想,我的中國夢。”説到這時,**臉上多了一抹燦爛的笑容,“按現在的水利發展速度,我想,我很快就能看得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3n1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