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桂林山水優秀説課稿範文(共17篇)

桂林山水優秀説課稿範文(共1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7篇《桂林山水優秀説課稿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桂林山水優秀説課稿範文》相關的範文。

桂林山水優秀説課稿範文(共17篇)

篇1:桂林山水優秀的説課稿

桂林山水優秀的説課稿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寫景的文章,全文共四個自然段,以總分總的結構,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生動得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思想感情。很顯然,這是一篇適合對國小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説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閲讀能力也也在不斷提高,能初步養成與他人閲讀感受的習慣。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會讀會認會寫瀾、瑕、翡、巒等生詞,理解並積累波瀾壯闊、無瑕、峯巒雄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把握文章大意

3.領會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是培養學生通説讀寫能力的科學,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解並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關係,閲讀的重點培養學生理解、觀察、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會利用導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用朗讀感悟情境,用聲音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第二,我會採用“讀、找、品、誦”為主要訓練方式,鼓勵學生多讀,在讀中促悟,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在學法上,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交流合作觀察體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髮展。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在上課前,我會這樣導入,先出示多張桂林山水美景的課件圖片,然後問學生,這是哪裏呢,你們覺得這裏漂亮嗎?揭示課題《桂林山水》。接着再問學生,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國的哪裏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呢等等。在這這裏,我通過出示圖片,使他們進入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這樣就能很自然的講解下一環節的教學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引起他們旺盛的求知慾,引導他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由於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我會要求學生先聽教師的配樂朗讀,用聲音渲染情境,儘量讓學生做到身臨其境。在這過程當中我要求學生完成兩個任務,學習本文的生字詞和將文章分段。接着讓學生自己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讀不通的句子,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在教室不斷點拔得過程中,我們就會明白課文以總分總的關係共分為三大段

3、細讀課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並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觀賞”又是什麼意思,這一段在全文當中有什麼作用!

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桂林的水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式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找出描寫灕江水特點的詞語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這句話,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率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提問,這句話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對四年級學生來水,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是司空見慣的,所以很快就能回來出來。

提問,課文明明是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的水呢?讓學生明白,原來這裏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使灕江的水的特點更突出啊!

為了有利於學生更容易的品讀,誦讀,我會通過教師的泛讀,學生的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灕江水的魅力

教師做總結,這段主要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灕江水的靜,清,綠描寫的如此生動形象。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要適時的運用

教學描寫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我同樣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式,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是學習對詞語的理解,通過配樂朗讀,出示課件圖片等多個方法讓學生聲情並茂、有感情朗讀,體會桂林山的奇特與魅力

最後是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我會以讀代講,讓學生找出描寫山水的詞語,結合課文中的插圖來有感情的朗讀。插圖與文章相輔相成,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更有利於將學生帶入那優美的畫卷,讓學生體會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再聯繫課後問題三,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以此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這一部分當中,我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把握文章的重點語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4、拓展練習,總結全文

在拓展練習當中,我會讓學生模仿文章的句子,用課件出示這樣的句子,公園的花真美啊,美得。。。。商場裏的物品真多啊,多得。。。等等,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再以記者採訪的形式,再次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桂林山水的感受。我趁勢做總結,同學們,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真是美麗無比啊,最後讓我們一起有感情來朗讀一下這篇課文吧,最好能夠把你喜歡的語段給背誦下來!

篇2:桂林山水説課稿

【説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敍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説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敍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説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採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的:

A、範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後,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範讀課文感染學生並激起朗讀興趣;

B、自由朗讀醖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後,通過自由朗讀醖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

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

D、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灕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括唬�,清啊(n�括唬�,綠啊(y�唬�]和三個並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灕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着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後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説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採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

(1)這小節分幾層寫?

(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4)反覆誦讀。

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學生並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後半句用述敍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覆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説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

讓學生説説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二、激情入境: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後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三、入境動情:

自由讀後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感情。

四、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全文板書:(略)

篇3:桂林山水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語文説課組 8 號,我説課的課題是《 桂林山水》,(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説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設計理念八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級年級小語第八冊第一單元的-篇講讀課文,該單元以“  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麼多姿多彩 ”為主題展開。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 (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 段意, 提煉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教學重點:桂林水、山的特點。

教學難點: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以及最後一段教學。

四、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具體做法如下:○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五、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説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教學程序:

(一) 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看多媒體課件《桂林山水》,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 精讀感悟,研析結構。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 清 綠

(3)檢查思考題②,課件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課件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3.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五)總結課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閲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

1、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

2、交流蒐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

3、家鄉美景片段描寫。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容的縮影,達到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我認為板書要力求精而美。

本課的板書設計是:

篇4:桂林山水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丁編教材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16課的內容。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對桂林山水進行描寫。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後的總體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按照方位進行描寫”的讀寫典範。

2、教學目標

(l)掌握本課生字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一處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三課時

二、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第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認識整體結構。

2、舉一反三法:課文中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以多種形式練習,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

三、説學法

通過教師創設情景,採取靈活互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自主學習,獲得新知。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回顧引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開始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大家肯定還記得第一自然段中的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觀賞這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看看桂林山水為什麼是天下第一。

(上課一開始,教師聯繫課文內容,用帶着問題的語言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幻燈片的展示,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向學生提出預習要求:

(1)桂林山水到底美是指哪些地方的美?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2、讓學生們結合課文內容,觀看《桂林山水》幻燈片,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

3、檢查預習情況,學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解答)。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精讀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⑵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

⑶檢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⑷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灕江水奇麗的美。

⑸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排比、比喻)

⑹教師投影出示句子一組舉一反三的句子訓練:

①、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②、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③、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⑺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有什麼特點?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⑻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順序、什麼方法學習的?

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讓學生。總結學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2、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尋找景物的特點及怎樣進行具體描寫。藉助幻燈片,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3、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邊讀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強調本文寫法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

2、運用課堂練習2的提綱,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學生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3、佈置作業:背誦課文;整理完成課堂練習第2、4題。

五、説板書設計

篇5:桂林山水的説課稿

讚賞-----描述

總述: 甲天下?-----觀 賞 先看圖,進入佳景;

水(靜、清、綠)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後想象,玩賞佳景。

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學法:讀——找——品——誦

篇6:桂林山水説課稿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敍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依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時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發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時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身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時的畫卷,沉溺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同學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同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敍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説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假如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採用“以讀代講”佈置教學環節的:A、範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後,老師馬上以豐滿的感情範讀課文感染同學並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醖釀感情。當同學激起朗讀興趣後,通過自由朗讀醖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同學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幹在比較中顯示出灕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 )]和三個並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幹表達出灕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身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着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同學已經掌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後同學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小朋友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説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採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4)反覆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同學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同學並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後半句用述敍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置與朗讀技巧,反覆育讀,使教師、同學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

四、説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同學説説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和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範讀課文,同學聽後談自身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後逐段指導讀,帶同學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老師引導同學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身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同學自身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同學入境,讓同學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發生共鳴,抒發自身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他人。

篇7:桂林山水説課稿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是課標版教材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語言優美,適合學生朗讀背誦,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二)、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學生實際和我對這課教材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為: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種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我計劃用兩課時上完。

第一課時:能將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生字,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習作者寫作方法,試着背誦課文。

(三)、説教法,説學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4、學法指導:

歸納總結學習寫景文章的方法“抓住詞句──欣賞美景──體會感情──朗讀表達”。並指導學生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四)、説過程,説精華(第二課時)

1.學習第一自然段。

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課件出示句子,品析句子表達的意思。

(3)教師設計一組舉一反三的句子訓練,課件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4)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比較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

(5)學習提示,指導背誦。

(6)小結學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3.“讀――找――品――誦”的方法用於第三自然段的學習,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

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教學意圖: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並讓學生用所拿到的桂林山水實景圖片各説一句話。

2.指導背誦課文。

篇8:桂林山水説課稿

總述: 甲天下

水:靜、清、綠

分述:

山:奇、秀、險

總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體現了景物的特點,直觀形象,條理清晰。】

篇9:《桂林山水》説課稿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寫景的文章,全文共四個自然段,以總分總的結構,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生動得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思想感情。很顯然,這是一篇適合對國小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説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閲讀能力也也在不斷提高,能初步養成與他人閲讀感受的習慣。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隨文學習“翡”“瑕”等生字,理解“拔地而起”“奇峯羅列”“色彩明麗”“危峯兀立”等詞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説話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是培養學生通説讀寫能力的科學,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解並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關係,閲讀的重點培養學生理解、觀察、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會利用導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用朗讀感悟情境,用聲音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第二,我會採用“讀、找、品、誦”為主要訓練方式,鼓勵學生多讀,在讀中促悟,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在學法上,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交流合作觀察體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髮展。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在上課前,我會這樣導入,先出示多張桂林山水美景的課件圖片,然後問學生,這是哪裏呢,你們覺得這裏漂亮嗎?揭示課題《桂林山水》。接着再問學生,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國的哪裏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呢等等。在這這裏,我通過出示圖片,使他們進入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這樣就能很自然的講解下一環節的教學。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引起他們旺盛的求知慾,引導他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由於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我會要求學生先聽教師的配樂朗讀,用聲音渲染情境,儘量讓學生做到身臨其境。在這過程當中我要求學生完成兩個任務,學習本文的生字詞和將文章分段。接着讓學生自己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讀不通的句子,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在教室不斷點拔得過程中,我們就會明白課文以總分總的關係共分為三大段。

3、細讀課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並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觀賞”又是什麼意思,這一段在全文當中有什麼作用!

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桂林的水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找出描寫灕江水特點的詞語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這句話,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率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提問,這句話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對四年級學生來水,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是司空見慣的,所以很快就能回來出來。

提問,課文明明是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的水呢?讓學生明白,原來這裏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使灕江的水的特點更突出啊!

為了有利於學生更容易的品讀,誦讀,我會通過教師的泛讀,學生的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灕江水的魅力。

教師做總結,這段主要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灕江水的靜,清,綠描寫的如此生動形象。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要適時的運用。

教學描寫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我同樣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式,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是學習對詞語的理解,通過配樂朗讀,出示課件圖片等多個方法讓學生聲情並茂、有感情朗讀,體會桂林山的奇特與魅力。

最後是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我會以讀代講,讓學生找出描寫山水的詞語,結合課文中的插圖來有感情的朗讀。插圖與文章相輔相成,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更有利於將學生帶入那優美的畫卷,讓學生體會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再聯繫課後問題三,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以此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這一部分當中,我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把握文章的重點語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4、拓展練習,總結全文

在拓展練習當中,我會讓學生模仿文章的句子,用課件出示這樣的句子,公園的花真美啊,美得……。商場裏的物品真多啊,多得……等等,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5、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背誦本課,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名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描寫你熟悉的一處景物。

五、説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總述:甲天下

水:靜、清、綠

分述:

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篇10:《桂林山水》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剖析

今天,我説的課文是《桂林山水》,它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色,以精美、簡潔的語言,活潑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愛好之情。

本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闡明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欣賞桂林山水的緣由。最後,用對比的方法描寫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色,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接洽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示在讀者面前。

2、教學目的

教學是為了增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嶄新的要求,在學習語文中,學生的發展的是多方面的,它包含聽説讀寫能力的發展,情緒世界的豐盛,察看領悟能力的提高以及發明、摸索精力的培育等。

因此,我在設計《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時,着重體現了以下教學目的。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我們祖國山河壯美的情緒。

(2)領悟作者過細察看、抓住特色、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本篇課文屬於圖文結合的文章。在教學中讓學生先察看圖畫,初步瞭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接着,圖文結合,進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過把大海、西湖與灕江水進行對比,瞭解灕江水靜、清、綠的特色;把泰山、香山與桂林山對比,突出桂林的奇、秀、險的特色。

(3)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3、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重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色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首先抓住一條主線

即以“桂林山水”為主線,抓住這一主線,把“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兩個內容串聯起來,引導學生去探究灕江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色。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情緒的薰陶、想象力的培育有機的融為一體。

其次,落實兩個訓練點。

1、理解含義深入的句子

這是本課訓練的重點。本課中有許多含義深入的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對這些句子的理解。我們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學生體會其藴涵的情緒。

2、有情緒地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精美,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桂林山水的愛好。在教學中,我花大力量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此外,還要培育兩種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本文的作者的思想情緒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善於引導學生探究文字,從文字中獲得感悟,發生共識。在《桂林山水》中,我讓學生圍繞主問題“桂林山水甲天下”進行探究,要求學生説説是“通過哪些讀懂的”。這樣的操作情勢,首先可以讓我的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探究,同時又讓學生説出了自己的感悟。

2、想象能力

本課藴涵着豐盛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第三自然段在描寫桂林山的形狀時,文中提到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那麼它還可能像什麼,在此部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施展想象。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育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篇11:《桂林山水》説課稿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同時,它也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對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文章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表達方法。因此,桂林的山水的景色很美,作者的語言也很美,很值得同學們去積累,去運用。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以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理解,我將本課安排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將字音讀準,將課文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言的積累,表達方法的感悟。

教學過程:

今天,我重點説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每堂課都有三個主要環節。根據教學實際我將第二課時具體安排安排為五個環節:

一、板題示標: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要求我們語文課上導入語要簡潔,最好能開門見山的引出新課,可以不再複習提問,不再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再解題,這一切都交給學生在自學中去完成。但也可以有一兩句富有激qing的語言。因此,我將這一課的導入語設計為;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桂林,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板書課題)課題的板書也很重要,一定要認真對待,不但要把字體寫工整,筆畫筆順也要正確,板書的地點還要醒目。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們在板書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板書結束還要讓大家讀一讀。接着是出示學習目標。(八字教學法,對學習目標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具有可測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容易測量,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則不易測量,所以,我們只要求教師每堂課必須出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不必出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次,教學目標要實事求是,如果不實事求是,要求理解的,卻設定為掌握、運用,要求熟讀的,卻設定為“背誦”,學生當堂達不到,那麼,教學目標就失去了意義。最後,教學目標的表述要簡潔明瞭,便於師生記住。)學習目標的出示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書面表達,但出示的時間不宜太短,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目標出示後,還要有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大家完成學習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激勵語;能完成這些目標嗎?請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訴朱老師。

二、依據自學指導自學

明確了學習的目標,我接着出示自學提示。過渡語在我們的教學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環節的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 怎樣學習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呢?我們來看一下自學提示:

學生的自學要以教師有效的指導為前提,自學提示是否有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明確:確自學的時間、內容、學習方法、達到的標準、檢測的方法及要求。

自學提示要科學、具體、具有可操作性,這樣才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才有可能達到八字教學法的效果----緊張、高效、愉快。根據這一要求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2、用橫線畫出描寫灕江水的句子,反覆朗讀,並思考: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3、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桂林山的句子,反覆朗讀,並思考: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4、作者在介紹桂林的山、水時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5分鐘之後,比誰學得好。)

三、檢查自學效果

八字教學法中提規定自學時間到時,教師一般用“舉手”統計的方法瞭解學情。如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已完成自學任務,那就可以轉入下一個環節;如果有半數學生未完成,教師就應適當延長時間。舉手統計之後就是檢測,檢測的方法,文科一般以口頭提問為主,以筆頭練習為輔,重在瞭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

根據我的理解在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而問“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

2、(過渡)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説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那麼哪位同學説説,灕江的水美在哪裏?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教師相機板書:靜、清、綠)

3、、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的

(指名朗讀描寫灕江水靜、清、綠的句子,注意指導讀好六個“啊”的變調)

指導朗讀時先讓學生明確句子的含義,並想一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句子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再試着朗讀體會。八字教學法中提到;教師在檢測時,應選擇後進生作為檢測的對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檢查朗讀時,先讓程度不太好的學生讀,讀不好再找其他學生幫忙,如果還讀不好,老師引導。

比如,學生在讀灕江的水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找了一個學生站起來讀,第一遍讀得很平淡,只是做到了將句子讀通順,清的程度沒讀出來,接着,我又找了一名程度稍好一點學生來讀,這個學生讀得很有感情,接着又讓第一個同學來讀,這個同學這次讀得也帶上了感情,但我感覺他還能讀得更好,我就出示了一幅山水倒映,水清的能看見江底的沙石的圖片,然後讓這個學生再來讀,這一次他讀得非常有感情。這樣一來後進生的問題解決了,其他學生在聽、糾正的過程中朗讀的效果也不會差到哪裏,同時這位後進生的成功也是後教的成功體現。

學生都能有感情的讀好每一個句子,我有安排了齊讀第二段。(過渡語;看着這樣靜清綠的灕江水,怪不得遊客都忘了穿在前進,岸在後移,讓我們也帶着陶醉之情一起讀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4、學生學習了灕江的水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來檢查學生對第三段的理解(過渡語;灕江的水那麼靜、那麼清、那麼綠,真是太美了,讓我們不由地讚歎: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過你可別只顧着低頭看水,而忘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

(1)誰來讀一讀描寫桂林的山的句子?(注意“啊”的音變)

(2)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誰來説説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奇、秀、險)

師:同學們,桂林山的一個特點就足以讓我們欣賞,品味,如今,它集這些特點於一體。難怪作者要這樣讚歎它,下面讓我們大家齊讀第三段,再次體會桂林的山的美(師生同讀)

篇12:桂林山水《説課稿》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1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説明了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和我對這課教材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為:

(1)會寫本課13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種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我計劃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能將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生字,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習作者寫作方法,試着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音磁帶一盒

三、説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

四、説學法

1、合作討論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教師先引導學生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

(1)這小節分幾層寫?

(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4)反覆誦讀。

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學習的,現在用這樣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2、朗讀體會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3、課件展示,直觀教學法。

給學生直觀出示各種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個直觀的感受。

五、説教學程序

(一)多媒體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先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同時配以桂林山水的美麗風景的畫面。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那畫境般的桂林,去領略他山水的美。教師用絢麗多姿的畫面、動情的歌曲和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生字或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文每一自然段分別在寫什麼?

2、檢查預習情況,讀課文。

(三)教師範讀,激發學生初步美感,形成整體表象。

然後播放錄音,創設美的情景,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這樣能讓學生儘快融入課文語境中去。

(四)圖文對照,品讀課文。

1、播放灕江水的圖片,創設課文情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要讀出美感。

2、按課文的順序概括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作者用什麼與灕江的水相比?比的目的是什麼?怎麼比的?引導學生認識對比句。學生交流彙報後,出示西湖和大海的畫面,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然後瞭解排比句,並仿照本段的排比句句式練習仿説。

4、引導學生照畫面反覆朗讀,品讀本段。感受抒情句、排比句、比喻句所體現的讚歎之情。

5、多媒體出示總結感悟本段的寫作方法。

抓住特點:靜、清、綠 (排比句)

運用對比:波瀾壯闊的大海 水平如鏡的.西湖

(五)創設情境,自學訓練:

1、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師指導。

2、觀賞“桂林的山的圖片,激發美感。

3、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歎之情。

(六)讀中想,想中讀。

教師配樂朗讀第四段,學生欣賞畫面。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闊。

(七)閲讀拓展

播放賀敬之的《桂林上水歌》配以桂林上水的錄像,總結全文。指導朗讀

篇13:桂林山水《説課稿》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1課《桂林山水》一文。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聲、色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很快入情、入境,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解文字內容,在多元化的閲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昇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緊緊圍繞桂林山水的特點,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一幅如詩如畫的桂林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也有較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深入地感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融入媒體,激活教學

語文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閲讀教學有效的整合,能夠使教學過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很好地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學到知識。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級的具體要求:觀察事物能注意抓特點,並適當展開想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藉助課件演示,採用圖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發學

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七、教學準備:

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設計思路

1、激發情感,感受美。《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藉助多媒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自然而然把學生帶入情境,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為整堂課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想不想欣賞桂林的美麗景色,領略它獨特的美?”(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為之陶醉。觀看後大家還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們來説一説。”(學生們各抒己見)“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桂林,好嗎?”對於從未到過桂林的學生,看到這樣如詩如畫的畫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之中。

2、激發想象,感悟美。優美的語言文字如果沒有視覺形象,學生領會是比較困難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其變成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形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激發他們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對文章內容的領悟會層層深入,進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重點學習桂林山水特點的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住作者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設計了以下環節:

(1)在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過程中,多媒體先後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語。並質疑“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已經夠美的了,為什麼作者要提出‘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灕江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有什麼不同之處?”繼續播放課件(出示分別具有灕江水“靜、清、綠”特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進行比較,然後組織學生討論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當學生陶醉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時,我再次加以開放:“灕江的水有多靜、多清、多綠?”結合學生彙報,多媒體出示描寫灕江水美的句子,採用自由讀、指名讀、範讀、小組賽讀、同桌對讀等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班同學共同參與評價,最後伴隨着悠揚舒緩的音樂師生共同背誦。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和有聲有色的朗讀,使學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課文的語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為了能夠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在學習桂林山這一段內容時,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了學習灕江水的方法,為了便於學生自主學習,我用課件出示了學習灕江水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過多媒體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品詞析句,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學法緊接着運用,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又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

3、昇華情感,體會美。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閲讀教學,不但使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感染力強,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也會步步加深。

當學生充滿激情的朗讀的餘音還在教室裏繚繞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並帶着對桂林山水濃濃的喜愛之情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把學生再次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讚。

篇14:《桂林山水》説課稿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通過比較,概括事物特點的方法,並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和桂林山水的特點。

2、指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後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後“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領略那裏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為什麼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欣賞圖片,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三、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

四、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錄像中的灕江水

問:灕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湧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灕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3.體會最後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五、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葱葱,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六、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麼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八、板書設計:

水 清

綠 舟行碧波上

桂林山水甲天下

奇 人在畫中游

山 秀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麼關係?

(第一段總的説人們讚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急於閲讀下文。後三段講作者盪舟灕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裏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後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裏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瞭解句與句關係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瞭解自然段之間的關係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並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並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篇15:《桂林山水》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1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按先課文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2.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會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

5.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桂林山水》。

二、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3.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看多媒體課件《桂林山水》,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 綠

(3)檢查思考題②,課件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

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課件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課件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閲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五、説板書設計

篇16:《桂林山水》的説課稿

《桂林山水》的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2.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5.教具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像帶、錄像機。

二、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閲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五、説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篇17:《桂林山水》説課稿參考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25號。

今天我説課的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的課文《桂林山水》。下面我將從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法學法的選擇和教材過程的預設四個方面作簡單的説明。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寫景的文章,全文共四個自然段,以總分總的結構,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生動得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思想感情。很顯然,這是一篇適合對國小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説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閲讀能力也也在不斷提高,能初步養成與他人閲讀感受的習慣。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會讀會認會寫瀾、瑕、翡、巒等生詞,理解並積累波瀾壯闊、無瑕、峯巒雄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把握文章大意

3;領會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是培養學生通説讀寫能力的科學,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解並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關係,閲讀的重點培養學生理解、觀察、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會利用導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用朗讀感悟情境,用聲音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第二,我會採用“讀、找、品、誦”為主要訓練方式,鼓勵學生多讀,在讀中促悟,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在學法上,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交流合作觀察體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髮展。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在上課前,我會這樣導入,先出示多張桂林山水美景的課件圖片,然後問學生,這是哪裏呢,你們覺得這裏漂亮嗎?揭示課題《桂林山水》。接着再問學生,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國的哪裏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呢等等。在這這裏,我通過出示圖片,使他們進入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這樣就能很自然的講解下一環節的教學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引起他們旺盛的求知慾,引導他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由於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我會要求學生先聽教師的配樂朗讀,用聲音渲染情境,儘量讓學生做到身臨其境。在這過程當中我要求學生完成兩個任務,學習本文的生字詞和將文章分段。接着讓學生自己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讀不通的句子,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在教室不斷點拔得過程中,我們就會明白課文以總分總的關係共分為三大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g958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