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證明書 >

交社保證明

交社保證明

目錄

交社保證明
第一篇:交社保證明第二篇:單位交社保證明第三篇:外地人在上海交社保第四篇:多交社保未必好第五篇:我們為什麼不該交社保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交社保證明

交社保證明

讓社保局開具社保金已經交到什麼時候就行。剩下的不就可以證明單位未繳時間。

您最好和原公司協商,賠償點也可以。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拿上自己的身份證可以去當地社保機構去辦理。

東莞地區:離職後,所在公司會有開一張離職證明,憑這張證明可以辦理轉移等手續。憑藉自己的身份證也是可以在社保局辦理社保卡的。

汕尾地區:離職後,所在公司沒有任何手續可給,憑本人身份證去社保局查詢繳費情況及辦理轉移手續。

各處地區的操作可能略有不同,但有一點,憑藉個人的身份證是可以辦理相關手續的。

一:問這個問題多半是因為考上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跟你説一下這個情況。

二:首先,你必須有檔案報到的程序走過,報到過,這樣你就是已就業畢業生錄用,這個錄用程序是“幹部調動”手續。這才存在工齡。算工齡時是勞動局來按照社保繳納的年月來算的。

三:如果你檔案沒去報到,即使後面你交了社保。考上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對方是先走人事局走程序,然後才到勞動局,而勞動局和人事局是不通的,所以就很可笑。對於人事局來説,你檔案沒報到,錄用你時就按照“未就業畢業生”來錄取,他不看你勞保資料的。人事局先走了這個程序,那麼到勞動局,他也只能按照你是未就業畢業生的程序來搞,那麼你的社保就不被認可。

四:簡單地説就是,檔案報到過,人事局先按照幹部調動的程序來錄用你,勞動局就去看你之前的社保,按照你繳納社保的年月來算工齡;檔案沒報到過,無論交沒交過社保,一律按照未就業畢業生來錄用,到了勞動局,你就是一個未就業過的畢業生,就不看你的社保資料,一切從零開始,工齡不算。

第二篇:單位交社保證明

單位交社保證明

一、社會保險登記證辦理

1、登記

參保單位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或成立之日起30日內,向所屬社保經(代)辦機構申請社會保險登記。

參保單位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時,應當填寫《北京市社會保險單位信息登記表》(表一),並出示以下證件和資料:

(一)企業持《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

(二)事業單位持《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副本);

(三)社會團體持《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副本);

(四)國家機關持單位行政介紹信;

(五)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頒佈的組織機構統一代碼證書;

(六)其他核准執業的有關證件、資料。

外商投資企業還須持有關部門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

外國、港澳台和外商機構在北京設立的辦事處(機構),須出示市工商行政部門簽發的《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證》或《外商投資企業辦事機構註冊證》。

國內駐京非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還須提供上級法人單位開具的辦理參加北京市社會保險統籌全權委託授權書。

對參保單位填報的《北京市社會保險單位信息登記表》(表一)、提供的證件和資料,社保經(代)辦機構應當即時受理,並自受理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併為參保單位開具《北京市社會保險繳費專户開户通知》,參保單位憑此通知到指定銀行開設繳費專户;社保經(代)辦機構依據銀行開户回執對參保單位予以登記並核發《登記證》。

2、變更

參保單位發生社會保險登記事項變更時,應當自登記變更之日起30日內,持以下證件和資料向所屬社保經(代)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變更手續。

(一)《北京市社會保險單位信息登記變更表》(表一?1);

(二)《社會保險登記證》;

(三)工商執照或有關機關批准變更證明;

(四)社保經(代)辦機構規定的其他相關資料。

參保單位社會保險登記變更材料齊全的,社保經(代)辦機構審核後給予變更。

因單位信息變更事項涉及《登記證》內容的需要重新打傭登記證》,但社會保險登記證號不予變動,原《登記證》收回。

2、註銷

參保單位發生解散、破產、撤銷、合併、被吊銷營業執照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終止社會保險繳費義務時,應當及時向所屬社保經(代)辦機構申請註銷登記。

參保單位應當自發生註銷登記事項之日起30日內,向所屬社保經(代)辦機構申請辦理註銷登記。單位申請註銷登記時,應當填寫《北京市社會保險單位信息登記變更表》(表一?1)並提供相關文件和材料,經社保經(代)辦機構審核後,為其辦理註銷社會保險登記手續,並收回《登記證》。

參保單位在辦理註銷社會保險登記前,應當結清應繳的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罰款。

二、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採集與生成

1、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採集

社保經(代)辦機構每年第一季度向參保單位下發繳費基數採集通知及《北京市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採集表》(表六)(以下簡稱“《採集表》”)或繳費基數採集軟件。參保單位依據基數採集的要求如實將參保人員本人的上年月平均工資填入《採集表》或錄入採集軟件並打傭採集表》,由參保人員簽字確認。參保單位於每年3月31日前將《採集表》和採集數據上報所屬社保經(代)辦機構。

2、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生成

社保經(代)辦機構於每年4月1日按有關規定生成當年參保人員的繳費基數,並於每年4月20日之前完成繳費基數的核對工作。

三、參保人員增減變動

社保經(代)辦機構每月5?25日辦理參保人員增加或減少的變動手續。

參保單位新增參保人員時,應填寫《北京市社會保險參保人員增加表》(表十一),並附《北京市社會保險個人信息登記表》(表二)(新參保人員還須身份證複印件)或《北京市社會保險關係轉移證明》(表二十二)或《北京市社會保險人員轉移情況表》(表二十二?1)、《北京市社會保險個人賬户轉移單(轉移單補填用)》(表二十二?2)及相關材料,社保經(代)辦機構負責辦理參保人員的增加手續。

參保單位辦理參保人員減少時,應填寫《北京市社會保險參保人員減少表》(表十二)並附相關材料,社保經(代)辦機構根據減少原因打傭北京市社會保險關係轉移證明》(表二十二)、《北京市社會保險人員轉移情況表》(表二十二?1)、《北京市養老保險個人賬户退休清算單》(表二十三?1)、《北京市社會保險一次性領取清算單》(表二十三?2)、《北京市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個人賬户清算單》(表二十三?3),並負責辦理參保人員的減少手續。

四、基金補繳

參保單位及人員辦理社會保險費補繳業務時,可選擇銀行扣款或零星繳費的收繳方式進行補繳,應填寫《北京市社會保險費補繳明細表》(表四)和《北京市社會保險費補繳彙總表》(表五)一式三份,並附補繳情況説明,其中需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的養老保險補繳還需攜帶相關審批材料。經社保經(代)辦機構業務人員複核後,錄入《北京市社會保險費補繳明(在好範 文 網搜索更多的文章)細表》(表四)生成補繳彙總信息,與參保單位填報的《北京市社會保險費補繳彙總表》(表五)核對一致後自留一份,並將另一份簽字後轉同級財務收款處理。

應該是由你最後一家工作的單位負責這個事,你新公司不幫你交社保嗎?不交社保可以要求多付點現金咯。

另外,你的原單位不可能一直幫你繳社保到滿15年吧。

按理説,由保險繳滿第15年的時候你所在的單位去幫你辦理退休金吧。

而且按照勞動法,你離職後的十五天之內,原單位應當辦理你的社保移交手續,相信你原單位遲早就發現就停繳的。

(一)申領養老保險待遇程序

用人單位在人事、勞動部門批准被保險人退休當月,攜帶經人事、勞動部門審批後的檔案資料(包括退休證、養老保險手冊、領退休費銀行存摺帳號等)到所屬業務科,填報《養老保險待遇申報表》、《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增減表》辦理在職減員、退休減員、退休增員及核發退休待遇的手續,社保局次月通過銀行把養老金直接撥付給離退休人員,離退休人員在每月15日前可到開户銀行領取養老金。

第三篇:外地人在上海交社保

我在合肥工作,公司給我交了兩年的社保,現在在上海工作,可以轉入嗎?我是城鎮户口。 答:流動就業參保人員社保轉移辦法:

流動就業參保人持身份證到原參保地社保局辦理《養老保險繳費憑證》,然後,將《養老保險繳費憑證》交給新參保地的用人單位,由單位負責人憑《養老保險繳費憑證》到社保局辦理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

幾年前我離開南京到上海工作,故自己在南京當地社保中心交納社保,現在上海也開始交納社保,請問如何轉入滬

1、到南京社保中心開具《社會保險繳費憑證》,憑個人身份證即可;

2、到上海將這張證明交給單位,單位將填寫一張轉移申請表,一併由單位交上海的社保; 3、由上海社保與南京社保進行聯繫,一般45天就可以轉到上海了。

我是安徽人,在上海工作,04年3月---09年6月,一直在合肥社保中心繳納的養老保險,全部為個人繳納,現在11年7月,上海公司開始給我繳納養老保險,我想把以前在合肥繳納的轉移到上海來,需要辦什麼手續?流程是什麼樣的?是先在上海開轉移手續,還是先回合肥辦理?

09年7月---11年6月間,沒有繳納,需要在合肥補齊,再辦轉移手續嗎?

首先,你要在上海開户並正常繳納養老保險一個月,繳納成功後,要在上海當地社保所開具接收證明,證明上海社保願意接收你在合肥的社保。然後持接收證明去合肥社保,由當地社保為你開具養老保險繳費憑證,持這個憑證就可以把合肥社保轉入上海了。

第二,你可以先在合肥補齊再辦理轉移手續,也可以不用補齊,因為養老保險最後計算的是累積年限,累積年限夠15年即可。

市勞動保障局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市政務文化新區政務環路88號)二樓市社會保險徵繳中心.政策諮詢:12333

上海居住證實施辦法

第四篇:多交社保未必好

五險一金到底多交好還是少交好

以前對五險一金不是很瞭解,總以為是交得越多越好,因為你交得多,公司相應就交得更多。但是通過仔細研讀社保政策,發現社保到底多交好還是少交好還真是説不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反而是交得越多越虧。

以無錫為例,今年社保的基數下限是1583元(如果你工資低於1583元,那麼公司扣你社保以及對外交的社保,均不得低於1583這個基數),年度上限為116529元,平攤到每月即9711元。假設你的工資為10000元,那麼按政策將以9711為基數繳納社保(但實際繳納時社保局是按照年度來測算的,只要年度不超過116529元,當月社保基數可以超過9711元。本文假設不能這麼操作)。

首先是養老保險,這個金額是最大的,個人8%,即777元,單位22%,2137元。但是請注意,單位交的一分錢都不會進入你的個人賬户!全部用於社會統籌。那麼到了你老了養老金怎麼領取呢,比較普遍的説法是,養老保險累計繳納15年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養老金金額=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户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户÷120。這就相當於,除了個人賬户不一樣外,大家領的基礎養老金都是一樣的。那麼顯然現在交得越多是越虧的,因為個人賬户其實都是你自己交的錢,你不交社保把它存銀行也是一樣的,或者這筆錢拿去理財投資豈不快哉。但是公司替你交的那部分就完全替國家做貢獻了,交的越多貢獻越多。難怪很多公司都把基本工資開得很低,而提高獎金和補助,這樣可以把省下來的那部分保險作為福利發給個人。而同時,你享受的養老保險待遇不會有什麼差別。

再説醫療保險,個人2%,194元,單位7%,680元。同樣,只有自己交的進入個人賬户,單位交的全部被統籌。醫保的報銷政策是:對於門診,先由其個人帳户資金支付,帳户資金用完後由個人自負,超過一定數額才會在第二年返還一定比例。對於住院,職工每次住院超過起付標準、在4萬元以內的符合醫療保險給付規定的住院費用,統籌基金和個人實行分段按比例辦法支付:在職職工,5000元以下(含5000元)統籌基金支付80%,個人自理20%;5001元一10000元(含10000元)統籌基金支付84%,個人自理16%,10000元以上統籌基金支付88%,個人自理12%。這個標準同樣是大家統一的,與你交得多少沒關係。與養老保險一樣,公司交的那部分醫療保險被國家給“劫富濟貧”了,與你沒有任何關係。

然後失業保險,個人1%,單位1.5%,加起來243元,這個你只有交錢的事,想要拿錢必須滿足三個條件,①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

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②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③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即使你滿足了第一和第三個條件,但第二個條件幾乎不可能達到的。因為公司主動辭退員工的,基本都要支付員工賠償金。所以更多情況下我們是讓員工主動提離職申請,當然主動離職了就沒有失業金啦。(我們hr邪惡吧哈哈)

最後是住房公積金,個人8%,單位8%,一共938,這個倒是全歸你個人,不過説到底其實本來就都是自己的錢,國家沒有投進任何福利。外地人離職時可以把賬户裏公積金取出來,但是本地人想要取出就有點困難了,除非你買房了,要麼就等到退休吧呵呵。

當然社保公積金並不是一無是處,在下列幾個方面用處很大,是其他福利無法取代的:

五險裏的生育險:

一、女職工在生育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規定的生育醫療費(不含妊娠期檢查費)和因生育引起疾病的醫療費,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按月結算,當年累計醫療費高於累計限額標準總額的按累計限額標準總額結算,低於累計限額標準總額的按實結算。全年生育醫療費和因生育引起疾病的醫療費總額低於全年限額標準總額的部分,結合年終考核,按60%結付給定點醫療機構。

二、三級醫療機構陰道分娩3600元,剖宮產5400元;二級醫療機構陰道分娩2700元,剖宮產4200元;一級醫療機構陰道分娩2500元,剖宮產3800元。

三、女職工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而發生流產的醫療費限額結算標準不分懷孕時間長短,統一調整為2200元。

四、女職工因繳納生育保險費不足規定時間而不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按其配偶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規定執行。

五、女職工生育津貼以其本人生育或流產前十二個月社會保險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依據生育或流產按規定享受產假的時間確定。即,順產三個月難產三個半月多胞胎,每多一個在順產或難產基礎上增加半個月屬晚育人員在上述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月懷孕七個月以上流產的三個月懷孕三個月以上不滿七個月流產的一個半月懷孕不滿三個月流產的一個月。

六、女職工按《規定》享受的“一次性營養補助費”,其標準由市、市(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每年公佈一次。

五險裏的工傷險:

(一)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待遇項目:

工傷醫療待遇:

1.工傷醫療費用。治療工傷、職業病所發生的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目錄或標準的全部費用。

2.康復性治療費用。

3.輔助器具安裝配置費用。

傷殘待遇: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至十級傷殘職工一次性傷殘補助24個月—6個月的本人工資。

2.傷殘津貼。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每月補助工資的90%——75%。

3.生活護理費。傷殘職工按照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分別補助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30%。

工亡待遇:

1.一次性工亡補助金。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喪葬補助金。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3.供養親屬撫卹金。工亡職工供養的親屬,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符合一定條件的享受40%—30%的撫卹金。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卹金之和不高於因公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二)用人單位負責的待遇項目:

1.住院伙食補助費。

2.轉外地治療的交通、食宿費。

3.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福利及陪護。

4.傷殘津貼。五至六級的傷殘職工,單位難以安排工作的,按月發給傷殘津貼,其標準為本人工資的70%、60%。

5.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五至十級的傷殘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係,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綜上所述,養老險醫療險越少越好,工傷生育越多越好(因為傷亡補助及生育營養補助等均是以員工工資為基數測算的。如果單位通過某種手段,假設你工資5000元,上報社保局的基數為2014元,其他3000元均以現金等其他形式暗箱操作後發放。那麼生育津貼及傷亡補助就要少拿一多半啦。),所以從兩個角度考慮,無法界定社保到底多交好還是少交好,只能根據員工個人角度考慮啦。員工認為工傷及生育險用不到,那麼就是越少越好。如果員工覺得工傷及生育對其很重要,那麼肯定越多越好了。但是從單位角度考慮按基數低繳納社保公積金的成本遠遠低於基數高的繳納。目前我們公司個險很多員工收入太多,基數均是按最高基數上報的(社保9711、公積金10800),給公司經營成本帶來很大負擔,員工也苦不堪言(自己每月交納五險一金費用甚至超過2014元)。更主要的是我們公司是六險二金,除國家規定的五險一金外,作為員工福利及留存員工手段繳納團體商業保險及年金(團險較便宜,每年每員工只要300-500元,即可享受醫院普通門診報銷2014元、住院、數萬甚至數十萬意外保障等,所以社保醫療卡對我們用處不大。年金作為留存員工的手段每月會有一筆費用進入員工虛擬賬户,想要拿到這個錢必須工作滿幾年,而且工作時限越多拿的比例越高哈哈),除生育保險外每人均希望少交社保。我們公司也在考慮五險一金的辦理包給外包公司統一處理。

第五篇:我們為什麼不該交社保

我們為什麼不該交社保

撰稿/鄭褚 .

交社保划得來嗎

從年初的佛山工人退保潮,到上海軟性延遲退休,養老保險制度幾乎從來沒有面臨過今天這樣廣泛的質疑。一方面,人們對其保障的有效性產生批評,另一方面,對這種強制入保,賬户由國家統籌管理的保障制度,其存在本身的合理性也令人爭論不休。

偏向福利的人士認為,隨着國家財政收入增長,國家財政有責任補貼和完善現有養老保險制度,讓退休者尤其是其中的低收入人士安享晚年;而持古典自由主義經濟觀點的人士則認為,養老是個人和家庭的事,個人比國家更有動力和能力管理好自己的養老金,讓政府對養老負責,只會使他們有更多借口浪費納税人的錢。

我們暫且放下這種意識形態之爭,先對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下投保人的收支進行一個粗略計算,因為,如果他讓投保人不是受惠而是受損,那麼它就不是保障而是掠奪,因此也就根本沒有完善的必要,只有改革或者善後的必要。 公民交納的養老保險由兩部分組成,由企業代繳公民收入的20%,公民直接交納收入的8%。而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保險也由兩部分組成,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户餘額。

基礎養老金月標準為:以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時的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1%,個人賬户的餘額發放男女不同,女性55歲退休計發170個月,男性60歲退休計發139個月。

説是170個月和139個月將個人賬户上的錢全部發完,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計算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養老保險只是按照1/170或者1/139個每個月支付,而不管你的個人賬户裏的錢是否發完,其原因也非常簡單:不能夠使得退休人員在某一個時點以後的退休金有大幅度的下降而造成社會問題。

我們假設某人25歲開始工作,工作35年至60歲退休,期間按照標準繳納養老保險金35年,並於75歲死亡(中國目前平均年齡69.5歲,假定本世紀中葉達到發達國家水平75歲),可領取養老金15年。為了便於計算,我們先假設社會平均工資在未來的60年不增長,社會年平均工資永遠為1。那麼該員工共繳納養老金為0.28*35=9.8 退休之後,他可以領取基礎養老金=1*35*1%=0.35

個人賬户養老金=(0.08*35)*12/170=0.197647(按170個月計算)

兩者相加,該員工每年領取0.3+0.2329412=0.54764的養老金,生前領取養老金總計0.5329412*15(退休後的生存年數)=8.2147,該員工領取和繳納養老金之比為0.83823。領回的還沒有交的多,顯然划不來。

另一個必須考慮的要素是通貨膨脹,任何社會長期來看都必然是一個通脹的過程,今天的人民幣和美元英鎊的購買力,都非三五十年前可比。

假設我們的社保制度是從1980年開始實行的,當時剛參加工作的某甲和某乙工資都為60元,某甲只按最低的標準交給養老保險四塊八毛錢,而某乙為了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在以後的十年當中都堅持每月多給社保交20元。

三十年過去了,某甲和某乙如今都到了退休的年齡,他們回頭審視自己的生活:某乙在八十年代很長一段時間(工資較大幅度提高以前),生活品質都只有某甲的三分之二,他換來的唯一好處是,在社保賬户上比某甲多2400元,這僅僅相當於目前城鎮職工一個月的平均工資。

顯然,個人賬户是個很壞的投資品,領取根據退休前一年的平均工資制訂的基本保費還比較划算,前二十年多送進個人賬户的錢被通脹嚴重稀釋,幾乎等於打了水漂。

按中國的通脹速度,很有可能前二十年交的社保費在數額上只等於最後5年交的錢。年輕時多交老了多拿沒錯,但多拿的錢遠遠比不上年輕時多交的損失。

“惠民”的錢從哪裏來?

反駁者也許會説,工資水平不可能永遠保持不變,如果我們考慮到工資逐步增長,那麼購買養老保險就是划算的。 我們再來假定公民年工資平均初始值為1,年均工資增長率為5%,工作年限為35年,計算可知: 1年工資期末值:1*1.05^(35-2)=5.2533

年工資和值:(1-5.2533*1.05)/(1-1.05)=90.3200;

2總計交納退休金90.3200*28%=25.2896

3其個人賬户餘額:90.3200*8%=7.2256;

基礎養老金為1*1.05^(35-2)*0.35=1.7511

個人賬户為7.2256*12/170=0.5100

總計領取退休金(1.7511+0.5100)15=33.9165

交納25.2896,領取33.9165,比例為1.3411,似乎只要社會保持增長,看上去確實能賺一點。不過35年的零存整取,最後獲取的收益僅為總額的1.34倍,到哪裏去找比社保更低的回報呢?

而且,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人真的吃飯沒掏錢,也一定是因為別人替他掏了。社保要讓投保人最後拿走的比存進來的多,就必須自己想辦法。

儘管有部分地區已經拿出地方財政來為養老金支出埋單,但根據養老金的架設來説,它是獨立於財政之外的,國家並無對其進行補貼的義務。因此社保資金投資股市,債券,基金,是各國普遍的選擇,中國也不例外。

不過,目前中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還不到2%,幾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連官方賬面上的2.2%的物價增長指數(2014-2014年)都沒有跑贏,養老錢實際處於貶值狀態,且就目前情勢看來,隨着社保基金規模越來越大,貶值損失也越來越大。

社保資金靠投資收益很難填補缺口,現收現付是很多國家養老金管理中共同的選擇。現收現付也就是把年輕人交納的養老保險交給領取社保的老人,這些年輕人老了以後又由下一代人來養,他比較好聽的名字是“一代人與一代人的契約”,不過這被經濟學家弗裏德曼譏為“最大的龐氏騙局”,所謂龐氏騙局就是“老鼠會”。

一旦經濟下行,現收現付就會滿足不了支出,法國民眾因為退休制度改革已經進行罷工,希臘、保加利亞和馬其頓的民眾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走上街頭,這些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或者削減養老金,或者提高退休年齡,或者提高養老保險繳納比例。

中國正處在老齡化過程中,以後適齡勞動者越來越少,退休者越來越多,養老保險的支出還將越來越大,收入也將越來越少。

據世界銀行的一項估算,從2014年到2014年,中國養老金缺口可能達到9萬億元人民幣,目前對中國養老金缺口的估算,最樂觀的也認為缺口將達到3萬億人民幣。而據全國社保基金會預測,到“十二五”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預計也才1.5萬億元。

到那個時候,政府很可能會在讓現役勞動者承擔更重的養老負擔或者延長退休年齡之間選擇。上海已經軟性延遲5年退休年限,這僅僅是個開始,究竟延遲到什麼年齡才夠,只有天知道。

人才是養老保障的主體

其實搞強制社保以前,老百姓自己仍然會“積穀防荒”。為何一提“養老保險”,就覺得非國家參與不可,公民自身無力養老?這一觀念的構成既有觀念原因,也有現實因素。

在觀念上,相信“養老是國家的事”似乎和計劃經濟養成的思維習慣有關,其實國家從來不是公民養老的主要保障,也不可能成為其主要保障。

“國家讓老年人老有所養”雖然看上去很美,但事實上很少有哪個國家的老人不靠自己家庭的投資和積蓄,而靠政府發放的養老金來維持晚年生活。大多數西方國家養老金繳納比例和領取金額都並不大,美國老人的養老金水平也僅僅是一個月三四百美元左右,約佔美國人平均工資的十分之一。

即使在美國的低收入家庭,養老金在老人月支出中也很少能佔到30%。然而,由於退休者往往都有一大筆積蓄,他們甚至相對在職工作者更加富有,在老齡化社會,這些私人養老金的投資和消費帶給經濟新的增長動力,被稱為“第二次人口紅利”。

現實因素是我國以大量下崗職工為代表的退休人員普遍貧窮,而他們是社保的主要支取羣體,甚至當前社保制度有為他們量身打造之嫌。當年的低工資其實也不成文的包含着政府要在住房,養老上提供保障和補償。然而,隨着下崗,住房/醫療改革,以及把工人從“退休工資”推向全民社保,政府等於是單方面毀約,而把履約責任交給了剛剛加入社保的投保人。

當然,改革前的模式早該停止,這種毀約並不是壞事,不過顯然應該將這一批人的養老和安置問題作為一個轉型成本,由在轉型中直接獲益的一方去承擔,這不是一個全民問題,不應該由新一代勞動者去承擔,他們實際上也負擔不起。 以目前社保資金的缺口看,退休離我們也正在越來越遠。好了,文章結尾總結一下,現在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三個結論: 1,交養老金是不划算的,除非你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根本沒有考慮過自己的養老;

2,交得越多越不划算;

3,“老有所養”看上去很美,其實靠政府不如靠自己。

(編輯:李子暘)

本站推薦相關文章:

鄭州交那些社保

社保證明

社保證明

社保證明

社保證明格式

標籤: 社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zhengming/k38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