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自查自糾報告 >

數字化校園自查報告

數字化校園自查報告

第一篇:“數字化校園”自查評估報告

數字化校園自查報告

泰州市胡莊中心國小“數字化校園”自查評估報告

我校現有學生 903人,教學班18個,專任教師62人。近年來,根據區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校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在硬件建設上,上求支持、下挖潛力;在軟件建設上,明確責任、發揮專長;在管理運用上,建章立制、注重實效。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

為了提高廣大教師對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的認識,我校專門召開了全體教師會議,全面傳達了區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的會議精神,全文學習了《泰州市中國小數字化校園評估標準》。在每週的工作例會上,不斷重申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的重要性,統一了思想,提高了廣大教師參與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為了切實加強數字化校園工作創建工作,我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包括網絡管理員)為組員的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一把手校長主要負責全面計劃和硬件建設工作,分管副校長主要負責軟件建設和管理運用工作,網絡管理員全面負責技術工作,各部門負責人全面負責本部門的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

二、科學規劃、積極投入,構建數字化校園軟硬件平台

2014年在高港區教育現代化創建活動中,在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寬帶信息點通過光纖覆蓋全校,信息點覆蓋到了所有教室、功能室和辦公室。我校現有計算機教室2個,有學生機125台,生機比達8:1;多媒體教室1個,電子白板室1個,移動多媒體10套,固定多媒體2套;各科室(校長室、教導處、教科室、總務處、會計室)、各功能室(圖書室、儀器室、檔案室)都配備了計算機,教師有專門的電子備課室,師機比達2:1.有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掃描儀、激光打印機等設備,建成了校園廣播系統,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上述硬件的投入極大地方便了教師數字化教學工作,有力的推進了數字化校園的創建工作。

在軟件建設上,2014年8月我校就建立了學校網站,學校網站內容豐富、勤於更新,在參加區2014年、2014年學校網站評比中均榮獲三等獎。在資源建設上,創建數字化校園任務下達後,我校就對校本資源的收集和整理進行了明確

的分工,並要求教師及時上傳。目前我校數字化校園平台各欄目內容已經上傳、充實,各功能也在正常使用中。

三、加強培訓,落實措施,推進數字化校園的教學應用

本次數字化校園的創建工作面廣量大,技術培訓工作顯得非常緊迫與重要。從去年暑假開始,我校就對數字化校園平台使用、校本資源收集上傳、電子白板使用、泰州教育通等工作進行集中培訓,領導帶頭參加,教師邊聽邊練,網絡管理員現場解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濃厚數字化校園創建氛圍,促進教師熟練使用數字化教學設備,提高數字化技術為教學服務的效率,我校規定了教師電教設備使用頻數,凡是公開課都必須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每學期每一位青年教師必須到多媒體教室上兩次課,每一位課堂教學獲獎者必須能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同時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多媒體教室的使用情況、電子備課情況和網絡教學情況,及時向全體教師反饋,促進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廣泛使用。

對於網絡教研,我校要求各組組長以身作則,各位教師緊密跟進,利用泰州教育通網絡教研這個平台所提供的空間、時間進行自由的、真實的、深入的、廣泛的交流,切實提高了教研的質量和效率。去年10月份我校和實驗國小利用教育局視頻會議系統成功地進行了一次網絡研討活動。另外,我校40歲以下的老師均建立了自己的個人主頁,及時和大家共享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近年來,我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不斷提高,先後有20多人次獲獎,其中田真老師的教學設計《紙》獲泰州市中國小實驗教學教學研究活動二等獎,田炳玉老師的論文《多媒體——數學課堂的催化劑》和史見平老師的論文《運用電教手段,優化課堂教學》均獲泰州市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論文評比三等獎,田培榮校長執教的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和陸明勇老師執教的綜合實踐活動《植樹造林保護環境》均獲高港區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教學評比二等獎,田真老師和劉平老師在區“信息技術與優質資源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賽課中均獲區三等獎,孔維富和史新輝老師製作的數學課件《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獲區多媒體教學軟件三等獎,田真老師在區信息技術老師基本功比賽中獲國小組二等獎,徐燕老師的《大禹治水》和智桂蘭老師的《地球上的水》在2014年高港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優質課評比中均獲得二等獎,學校也獲得優秀組織獎,智桂蘭老師在2014年高港區國小科學實驗操作技能比賽中獲二等獎。

學生也有多人次獲獎,其中單華夏、田洋、孔琪琪、李家仁、戴學玉、田宏晶等學生在區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中分別獲二、三等獎,戴學玉同學或泰州市二等獎。戴齊奇、季穎、史宇龍、朱雨晴在江蘇省“學黨史 唱讚歌 樹美德—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專題系列教育活動分別獲得徵文二等獎和三等獎。

四、分工負責,明確責任,提高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水平

數字化校園的創建與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有分工負責,落實措施,才能提高數字化校園的創建與管理工作的水平。為此學校就訂了《胡莊中心國小數字化校園創建規劃》,並在今年的學校工作計劃中作了專門部署。目前我校數字化校園創建與管理任務分工明確,人事、教務、學籍、財務、校產、圖書、檔案管理分別由學校中層幹部和功能室管理人員擔任;資源中心各欄目頁全部分工到人,負責內容添加和平時的維護工作;在學校網站管理上個欄目也作了明確分工,以保證學校網站的正常運行。

近幾年來,我校高度重視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從現有的年輕教師中選拔了學校技術教師,併成立了電教處,由史新輝老師任電教處主任,他們承擔了我校所有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工作,有效地保證了學校技術課堂教學的責量。對於對信息技術有興趣、有特長的教師學校經常安排他們參與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創建與管理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行出了人人蔘與、個個爭先的良好氛圍。在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上,學校全力支持及時安排,我校現有的專任教師都獲得了相應的信息技術合格證書,我校數字化創建與管理逐步走上規範。

在加強數字化校園人才培養的同時,為了使數字化校園工作能常抓不懈,有章可循,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努力使數字化校園工作在組織上、經費上、人員上、考核上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

當然,我校的數字化校園工作還有不少的工作要做,如在硬件設施有待新增,運用上還需要提高運用的水平和層次,沒有信息技術課題;在管理上各項制度還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加大與其它管理制度的整合力度,形成教育教學管理的合力等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按照上級領導的工作部署,多向兄弟學校學習,克服困難,力爭數字化校園創建和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

學校領導(簽字)石傑

學校(公章)

2014年11月18日

第二篇:數字化校園可行性研究報告

“數字校園”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實施方案

一、 項目概況

(一)項目名稱:

聶洲國小數字化校園。

1、 主要內容:

寬帶網絡建設、優質資源班班通建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應用服務建設。

2、 實施目標:

實現寬帶網絡班班通(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校園數字廣播系統、數字校園安全防護系統、數字化閲覽室等)、優質資源班班通(教學資源、教學活動等)、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應用服務等。

3、 實施期限:

三年(2014-----2014年)。

(二)學校概況:

我校現有教師75人,學生2452人,29個教學班。自2014年開展校園網絡建設以來,我校在校園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建設了比較完善的校園網基礎設施,學校25個教師辦公室分別設有一台電腦,並都聯網,全部實現了多媒體進教室,學生機房的電腦已經由教育局儀器站審核通過,正在籌建中。這較大地改善了教師的工作環境、學生的學習環境,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教學水平。

二、 項目實施條件分析

(一) 管理水平:

學校有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員,並組織在任教師定期參加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二) 技術保障:

學校所有教師都參加了計算機培訓,並獲得了高級計算機證書。

(三) 基礎條件:

學校25個教師辦公室分別設有一台電腦,並都聯網,全部實現了多媒體進教室,學生機房的電腦已經由教育局儀器站審核通過,正在籌建中。但是,我校信息建設的總體水平還不高,在很多方面還存在差距,這與我校今後的發展目標不適應。

(四) 財務狀況:

資金投入不足。

(五) 其他保障

我校將本着實用、安全、先進的原則重點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

三、 項目分析

(一) 創建目標和任務:

完成寬帶網絡班班通(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校園數字廣播系統、數字校園安全防護系統、數字化閲覽室等)建設、優質資源班班通(教學資源、教學活動等)建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應用服務建設。

(二) 技術方案:

數字校園平台軟件採用標準j2ee結構整個系統由java語言

開發。

用户層主要包括通校內信息、公文/公務等欄目,同時將各業務系統發佈的信息有選擇的向特定人羣展現。這部分可以根據企業不斷擴展不斷完善。

表示層它是系統中銜接數據和視圖的關鍵。基礎應用主要負責辦公的功能實現,組織完善業務數據,供管理層應用取樣分析,主要包括辦公的全部功能,如公文、協同子系統等。 應用層主要架構在基礎應用系統上,在完善的業務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查詢、採樣統計、流程分析等綜合管理應用,是企業管理的輔助信息。

服務層是基礎服務功能,如用户基本信息建立、權限配置、配置信息、日誌信息、集成系統的單點登陸,維護系統信息模型等等的基礎建設。

數據層主要負責建立系統的數據的存儲,數據加解密等。為整個綜合信息平台提供基礎數據視圖和數據字典,建立可分析、可挖掘的信息數據,同時存放數據分析結果。

四、 效益分析:

數字化校園建設,將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效率,豐富教師和學生的校園生活。

第三篇:數字化校園

新校區數字化校園建設要求

新校區的數字化校園按照建設總體規劃圖的要求進行設計,全面覆蓋,包含功能有:校園網綜合佈線系統、一卡通系統、校園視頻廣播系統、校園網絡電話通訊系統、校園安防監控系統、電子門警系統、數字化校園中心機房建設系統等。新校區數字化校園要採用先進、成熟的技術,使新校區的信息化應用水平達到省內同類高職院校中的先進水平。

考慮到學校建設是分期建設,因此在設計時要按照學校分期建設的具體情況,進行總體考慮,分期實施的原則進行。要對新校區原有的弱電系統圖紙進行深化設計,一期、二期設計要具體到位,三期、四期、五期、要預留口,設計應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進性,為將來的發展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在具體實施時,要把握“面向需求、經濟實用”為原則,不破壞學院的原有的設施和格局,對於校園內不同建築和不同用户的各個層次需求,區別對待,配置相應性能指標的設備,提高系統性價比。 具體要求:

1、設備機房設在綜合辦公樓一樓,

2、學院各入口處考慮監控、安防、通訊、網絡、廣播、門禁。另外園區各主要道路根據實際需要,設施監控、安防。

3、宿舍樓:主大門入口處要考慮監控、安防、通訊、門禁、廣播,每間宿舍要通網絡。

4、教學樓:主大門入口處要考慮監控、安防、通訊、門禁、廣播,走廊考慮監控、每間教室考慮監控、廣播。教師休息室考慮廣播。辦公室考慮網絡、通訊。

5、食堂:餐廳考慮廣播、一卡通。管理人員辦公室考慮網絡、通訊設施。浴室考慮一卡通。

6、辦公樓主大門入口處要考慮監控門禁,辦公室走廊監控、安防,每間辦公室要有通訊、網絡。會議室要考慮網絡、廣播。

7、體訓中心:個入場口要有監控、安防、廣播、門禁,各個場館要考慮監控、安防。辦公室考慮網絡、通訊。

8、綜合樓輔助樓:階梯教室考慮網絡、廣播,閲覽室設置網絡、門禁、通訊、廣播。

9、創業樓入口處考慮監控、安防,辦公室考慮電視、網絡,走廊設置監控安防。

整個建設分成網絡基礎建設、軟件應用建設、硬件系統建設三部分:

一、網絡基礎建設

1、主幹網絡

新校區的校園網絡主幹規劃採用目前成熟的萬兆技術。總體規劃採用核心、匯聚、接入三層網絡構建架構,核心設備放置在網絡中心,在各樓宇設置匯聚節點。

各樓宇設置1至2個配線間,將樓內的信息點全部集中到各配線間內,採用百/千兆接入交換機提供各信息點接入的需要,通過千/萬兆連接到相對應的匯聚中心設備上,並符合ipv6標準,集服務、應用、科研於一體。

辦公樓、學生宿舍、教學樓、實訓中心和圖書館網絡核心節點必須達到萬兆。互聯網出口可採用雙路接入。並在出口處配備硬件防火牆以及入侵防範系統。採用雲技術、虛擬化等來降低硬件成本。要有訪問控制與安全認證,要有效控制進出口安全非關鍵業務流量(迅雷、bt、emule等為代表的p2p流量),解決網絡斷斷續續、保證網絡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性能在核心層與匯聚層間主幹採用單模光纖,滿足初期千兆以太網主幹技術要求,並能儘快平滑升級到萬兆以太網主幹,並在設計中對網絡技術和帶寬要求較高的部門採用技術標準較高的六類佈線系統。

網絡中心要配備若干台服務器構成集羣,並採取先進的雲技術和虛擬服務器技術,同時配備了20t以上的存儲空間,為數字化校園的網絡服務提供了足夠的擴展能力。

建設千兆校園網絡系統,採用多網合一的多媒體綜合校園網解決方案,實現計算機局域網、視頻語音廣播網和數字監控網的數字化多網合一。

2、無線網絡作為補充,對於新校區大面積的公共露天活動區域,以及

大會議廳、報告廳由於佈線系統距離的限制以及裝修美觀的要求,無線網絡作為有線網絡的一個有效補充,在全院範圍內只要有線無法實現的盲區都可以安裝無線網絡ap基站,每一個ap基站就近接入樓道交換機,形成有線與無線共網的格局,為實現移動教學、移動講座、移動會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宿舍樓也可以考慮無線網絡。

二、軟件應用建設

建立校園公共平台,有統一的編碼和接口,校園門户網絡及各子網絡數據要有效流通,做到全院的信息共享,杜絕信息孤島。

1、校園一卡通系統

校園一卡通系統,集證件管理、檔案管理、師生考勤、食堂管理、機房管理、身份認證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它可以代替學校目前使用的所有證件,如:學生證、借書證、食堂就餐券、上機證、醫療證等各種證件,應用於校園的各類消費場所,如:食堂、娛樂廳、澡房、洗衣房、游泳池商店、電子閲覽室等;也可以應用於需要進行各類身份認證管理的場所,包括電子註冊、學籍管理、成績查詢、教學管理、圖書管理、借閲管理、門警管理等。通過一卡通的銀行轉帳系統與指定銀行進行費用轉帳、圈存,實現校園“無現金流通”,有利於簡化管理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有利於實現全校各類數據的統一性和規範性。

2、oa辦公系統,該平台運行在學院校園網絡基礎上,既要實現學院與省教育廳之間互聯互通,又要實現學院無紙化辦公,保證電子公文、信息、數據的上傳和下達。學院oa系統功能與應用應具有如下幾點:

(1)辦公與事務處理

辦公與事務處理系統實現了學院內部無紙化辦公和事務處理,主要包括公文管理、電子公文審批、公共信息查閲、會議管理、個人待辦事宜、日程安排、通訊錄、快速辦理等功能。

(2)公文與信息交換

公文與信息交換系統實現了各級單位之間公文和信息的安全電子化交

換與傳輸。該系統涵蓋了文件起草、審批、簽章、發送、接收、管理等整套公文傳輸流程,同時可以與辦公與事務處理系統的公文管理模塊進行相互的轉送。

(3)信息發佈與管理

信息發佈與管理系統可同時管理多個單位門户網站和內部辦公網站,操作人員通過ie瀏覽器把信息分類發佈到指定的門户網站或內部辦公網站,供社會公眾和辦公人員瀏覽。

(4)數據管理與分析

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是實現各類數據採集、數據查詢、圖表分析、報表打印以及各種應用系統之間集成的數據應用。可以通過標準接口與各種管理軟件結合使用,如人事管理、資產管理、學籍管理、教師教學、學生管理等。上級部門根據下級部門上報的基礎數據進行自定義分析和統計,按業務需要可實時生成各種類型的報表和圖形,為領導提供智能決策分析。

(5)檔案管理

本系統完成電子文件和其它介質檔案的編目、歸檔、借閲、查詢、統計、授權等功能,實現檔案的電子化管理。繁瑣的檔案管理變得更加省時、省力、省心。

(6)該系統還包括電子簽章、office、電子郵件、國家教育信息資源庫等,同時該平台可與其它業務系統(如人事、財務、教務教學等)進行應用整合。

(7)該系統儘量實現手機、平板等手持終端操作的功能

3、啟動教務網絡管理系統,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和在線教學服務 為了滿足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信息化、數字化的需要,教務處應採用教務網絡管理系統。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及學生可以通過b/s應用模式,快捷高效的進行信息查詢、修改、提交,從而很好的滿足了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的各類需求。其服務應包含以下幾方面:

(1)為學生提供的服務

為學生提供學生學籍、培養方案、網上選課、教學安排、考試安排、學生成績、網上評教、領取教材等服務。

(2)為教師教輔人員提供的服務

為教師教輔人員提供個人信息、教學任務、教學安排、考試安排、成績錄入、領取教材、網上教案課件管理、網上論文管理、網上試卷管理、網上調課等在線教學等服務。

(3)為管理人員提供的服務

為管理人員提供教學計劃、教學資源、選課結果、課表編排、學生學籍、學生成績、考試事務、實踐教學、教學考評、教材管理等服務。

(4)德育管理系統

包括網上心理健康教育、宿舍管理與生活指導、網上心理諮詢、網上學生信息調研、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等;其中宿舍管理與生活指導系統可以有效地查詢且記錄學生在入學後有關住宿方面的情況(如宿舍物品的領用、宿舍的衞生評比等),可為後勤管理部門提供諸多方便。

4、建成以數字圖書館為基礎的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

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是教學的信息化,這包括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和教學過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的主要辦法就是建立數字圖書館。因此學院要為圖書館配備圖書資源服務器以及影視服務器,這樣可以滿足全體師生在多媒體教室或實驗實訓室等校園網覆蓋的場所,通過網絡訪問數字圖書館的資源。

同時還要建立網絡化的圖書管理系統,為全校師生乃至校園外的學生提供全天候服務(包括檢索、預約、傳遞、瀏覽、信息服務等)。

5、統一用户認證平台

統一用户認證平台,提供統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認證、安全保障服務。通過建立一個獨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認證及用户權限管理系統,由該系統完成對整個校園網用户的身份認證和權限管理,從而改變傳統分散的用户管理模式,規範用户操作行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使各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得到提高,為在校園網內實現更高層次服務的提供可能。

6、科研管理系統(可選)

教育科研及課題管理是學校的另一箇中心,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同樣影

響到教育科研及課題管理的模式和機制,大大提高學校教科研的創新水平,在某些方面又進一步促進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學效益。

7、後勤管理系統(可選)

能及時瞭解學校的固定資產及辦公設備等方面情況。

8、成教管理系統

三、硬件系統建設

根據網絡基礎建設和軟件應用建設的需求,對硬件防火牆、交換機、路由器、數據服務器、應用服務器、web認證服務器、日誌服務器、網絡存儲系統等進行選型配置,並充分應用現代雲技術、虛擬服務器等先進技術,降低硬件成本。與之配套的如消防、備份、ups、空調等一併進行考慮規劃。

第四篇:華東師範大學數字化校園總結報告

數字化校園總結報告

【項目建設概況】

(1)整體建設目標

該子項目的整體建設目標:完成校園網三期工程和公共數據庫項目的建設,初步建成“數字化校園”構架,為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2)主要建設任務

——校園網三期工程

包括中山北路校區新建的理科大樓、田家炳樓、自然地理館三棟大樓的主幹網絡設施建設和學校核心網絡的升級。

——公共數據庫項目

公共數據庫系統是在校園內搭建一個高層次應用平台,實現校園內各種信息系統的互通互連和數據共享,並且以校園應用門户網站的形式將這些應用系統提供的服務集成在一起,根據進入系統用户的不同身份,分配不同權限,查詢相關數據,享受相應服務。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務平台,為管理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為師生提供開放的數字化生活環境。

(3)建設總投資、投資安排及完成情況

該項目共投入建設經費1,678萬,其中中央專項資金250萬元,上海市政府專項資金250萬元,學校自籌資金1,179萬元。經費主要都用於購置網絡設備、大型服務器以及應用系統的開發。

至今,經費已全部到位並使用完畢。

【具體建設目標及完成情況】

(1)校園網三期工程

——主幹節點1000m的全交換結構

經升級後的學校主幹網採用bighammer6802作為全交換的模塊化局域網交換機,支持1000m交換模塊,備板容量760g,包轉發率119m。支持虛擬網vlan達1024個,具有三層交換功能,實現各部門vlan之間路由交換。接入層採用uhammer3550系列交換機,交換容

量32g,包轉發率9.6m-13.2m,支持acl能有效防止病毒衝擊和亂設dhcp。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安全可靠的光纜千兆主幹,100m/10m交換到桌面的全交換網絡。

——可靠的移動性支持

以前校園網絡用户的ip地址只能在固定的地點使用,當用户攜帶筆記本電腦到其它地點後,由於沒有相應的ip地址,因此就不能上網瀏覽他所需要的信息,給工作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網絡中心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策略:用户只要申請帳號和密碼就可以在大樓內任何端口上網。另外,在大樓的公共區域、主要會議室都佈置了無線ap,使得大家可以通過無線方式上網,實現了真正的移動辦公。該方案首先在理科大樓試驗,在積累試驗經驗的基礎上陸續推廣到自然地理館和田家炳樓,現在全校幾乎都已經實現了這種模式。

——帶寬控制

由於用户量很大,如果有少數用户中病毒或者惡意下載,就會造成網絡擁塞進而導致大部分用户無法正常上網。為此進行了針對每個用户的帶寬控制,根據情況分為100k和1m不等,有效分配有限的帶寬,減輕出口帶寬的壓力。

(2)公共數據庫項目

——統一的門户平台

公共數據庫系統實現了統一的門户平台。

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領導、管理員,每一類用户都可以從這個門户網站進入學校的公共數據平台,並按權限享受不用的個性化服務。

統一門户平台上集成了多種應用和系統,包括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公共信息發佈系統、數據交換工具、綜合查詢工具、報表工具、個性化web桌面設計、通用服務子系統、搜索引擎等。 ——公共數據的共享

公共數據庫系統制訂了學校的數據標準,並在此基礎上對學校最重要的公共信息進行了整理,並將11類主要信息入庫。這11類公共信息包括:⑴學生庫(研究生、本專科生、留學生基本

信息表);⑵教職工庫(在職教職工、離退休職工基本信息);⑶設備庫(大型儀器設備基本信息及使用情況);⑷房產庫(校內房產信息);⑸財務庫(含科研經費、教職工工資和津貼、學生繳費信息);⑹成績庫(學生各門課成績、輔修課程成績、二專課程成績);⑺課表庫(全校課程、各專業教學計劃、開課計劃、實施計劃);⑻學籍變動庫(學生學籍變動、獎懲信息);⑼科研成果庫(論文、專著、專利、鑑定成果等信息);⑽科研項目庫(申請、在研、完成項目的信息);⑾代碼庫。

——統一的身份認證平台

用户經學校門户網站登錄公共數據平台後,從該平台進入到另一個功能或應用時,系統會根據用户的角色與權限完成對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認證(single sign on),用户無須一次次輸入用户名和密碼,來登錄與門户平台外接的(集成的)應用子系統。系統平台將依據用户的角色與權限,提供該用户相應的活動“場所”、信息資源和基於其權限的功能模塊和工具。目前已實現認證的系統包括郵件、一卡通、上網認證、bbs和就業系統等,真正實現了一站式服務。

(3)新增建設內容

——辦公自動化系統

2014年11月,華東師範大學啟用閔行新校區。如何節約辦學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是學校面臨的一大難題。另外,雖然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各職能部門都制訂了規範的流程,使工作有章可循。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仍會發生由於人為原因而改變工作流程的事情。所以學校決定利用節省的“十五”“211工程”建設經費開發辦公自動化系統,通過公文的網上運轉來克服人手短缺的困難,同時規範和簡化管理流程。

2014年1月,學校開始試行辦公自動化系統。當年3月,正式運行。到目前為止,主要實現了以下功能:所有校內公文全部上網流轉,而且採用的是單軌制,紙面形式的公文不同步保留;個人事務:包括日程安排、通訊錄等;公共信息管理:包括校內公共信息(如校情簡報等)的發佈、審核、管理;事務處理:包括請假管理、會議管

理、印章管理、信訪管理、會場管理、值班管理等;(5)工作流系統:含工作流管理和工作流辦理。對各類非公文的管理流程進行發佈和管理。

——存儲擴容、系統備份項目

公共數據庫系統啟用後,系統用户達到23,000多人,特別是在選課、評教的特殊時期,實時在線人數達到1,800多人,系統的壓力非常大。為了確保系統中數據和程序的安全,經學校“211工程”辦公室同意,增建了存儲擴容和系統備份項目。

該項目主要完成的功能有:在本地和閔行校區都配備了備份系統,確保了程序和數據的安全;在閔行校區配備恢復系統,一旦中山北路校區的系統發生問題,閔行校區可通過人工的方式恢復服務;為系統配備了更強大的數據庫服務器,以承載更多的用户和更大的應用;擴充了存儲系統,為應用系統和數據今後的發展預留了空間。

【取得的標誌性成果】

公共數據庫系統:

2014年,以“十五”“211工程”建設為契機,學校啟動了公共數據庫項目的建設。該項目是在校園內搭建一個高層應用的平台,實現校園內各種信息系統的互通互連和數據共享,並且以校園應用門户網站的形式將這些應用系統提供的服務集成在一起,根據進入系統用户的不同身份,統一分配不同權限,查詢相關數據,享受相應服務。經過三年多的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已實現的功能包括:

——公共應用和數據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存放全校統一的基礎數據和應用系統,供信息提供方發佈和維護,供信息使用方查詢和利用。

——基礎數據庫:學校11類最重要的基本數據被整理併入庫,包括學生庫、教職工庫、設備庫、房產庫、財務庫、成績庫、課表庫、學籍變動庫、科研成果庫、科研項目庫、代碼庫等。其中的數據按照統一標準(參照教育部標準)制訂,來源唯一、多方使用。

——門户:採用sun公司的jes軟件建設門户(portal,即學校內網平台),學生、教師、一般職工和管理人員等可通過一個門户

()入口進入個性化服務平台,portal會根據用户的權限和角色,為其提供個人的集成應用環境;享受學校各類信息和各種服務。

——應用系統:包括教學、科研、人事、學生、研究生、黨羣、辦公自動化、外事、後勤、設備等10大系統。

——與郵件、一卡通、上網驗證、就業等系統的統一身份認證。用户經門户登錄公共數據庫後,還可以直接進入到另一個系統或應用,無須一次次輸入用户名和密碼,系統平台將根據用户的角色與權限完成對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認證(single sign on),實現單一登錄。

系統的主要特點包括:可根據用户角色不同、權限不同提供不同類別的個性化服務;提供教學、科研、辦公、通用、個人、生活等各類信息的查詢;大用户量:系統目前已向23,000人開放,其中本科生12,300多人;教職工4,000多人;研究生7,000人。實現負載均衡和雙機熱備等。

公共數據庫項目建成後,學校各類基本信息和基礎數據已能實現共享,既節省了建設經費和維護經費,又避免了信息的不一致,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公共數據庫系統的建設方案和建設成效得到了國內眾多高校專家和同行的認可和肯定,迄今已接待了包括中國人大、西安交大、山東大學、廈門大學、上海財大等眾多高校在內的參觀訪問團40多批200多人次。確立了學校在校園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領先地位和示範作用。

華東師範大學因此獲得上海市教科網管理信息化應用示範單位,信息化辦公室獲得上海市教科網十年建設先進集體。

第五篇:温店中學數字化校園申請報告

温店中學數字化示範學校申請報告

為全面提升我校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辦學品位,我校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濱州市數字化校園建設標準》為依據,遵照適時性與超前性兼顧的原則,大力加強數字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優化教學資源、對教育活動進行數字化改造,創建信息化的教學場所。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優化教學、教研、管理和服務等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師生全面發展,正逐步實現教育的信息化、決策的科學化和管理的規範化。現根據自評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數字化示範學校申請報告。

一、基礎設施建設

1.我校已建成校園網,光纖總接入帶寬不低於100m,並接入陽信縣教育網,網絡覆蓋學校所有場所,有兩台服務器及相關的多台交換機。

2.我校建有能夠滿足信息技術開課需要的計算機網絡教室,有學生用方正微機50台,安裝有互動功能的電子教室,管理規範。教師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師機比(任課教師數與任課教師用計算機數比例)達1∶1。配備了1間數字化閲覽室(與計算機網絡教室合用),正在籌建機器人實驗室。

3.學校配備有多媒體制作設備(兩台數碼照相機、一台數碼攝像機、5台打印機(其中一台有掃描功能)),能滿足日常辦公需求。

4.我校已經建成了校園廣播網,擁有較高標準的視頻會議室,前後兩個攝像頭,可以用作錄播系統,可以製作教師精品課及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等。安裝了完善的校園監控系統,各系統基本能夠安全穩定地運行。

5.我校全面實現班班通,各班都配備有電子白板,都能接入校園網。能滿足各學科課堂多媒體教學的需要。各班級管理規範,維護及時,利用率高。學校安裝有博校數字校園平台,實現了教學、科研、管理及服務的信息化。教學管理、人事管理、學生管理、

教務管理、科研管理、資源管理、校產管理、圖書管理、後勤管理等有相應的軟件並有專人負責。學校建有架構合理、內容豐富的學校網站,各項功能正在進一步完善。並與數字化校園平台有機整合。

學校加強個性化資源建設,整合優質資源,構建了區域共享的校本資源庫(含案例、課件、試題、教學素材、正版數字圖書等),本學期有兩位老師的資源被選為向省推薦的優秀資源。

二、教學應用水平

學校信息化建設體現為硬件為軟件服務、軟件為應用服務的理念,信息技術能夠滲透教學方式、管理方式、學習方式,有效應用信息化交流互動全面推動學校工作進程,促進了教師素養的提高,實現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學校按照要求開足開好信息技術課。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學校信息化設施向學生開放。學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校本研修,以及校內外網上研討交流。每學期校本研修不少於2次,校內外網上研討交流至少1次。活動有計劃、有組織、有記錄、有成果,並形成制度。

學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學科覆蓋率達到100%。老師們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

學校在推進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成果突出。在青年教師博客大賽中,有多位教師獲獎,在全國中國小電腦製作比賽中,連續兩年獲省二等獎。

學校網站正在積極完善,並接入縣教育網,學校的“213”課堂教學模式被省教科室立項,也有多項縣級課題相繼立項或結題,廣大教師科研氣氛有所提高。老師們結合自身學科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積極製作課件或專題學習網站,積極開展網上互動活動。在2014年和今年的暑期研修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老師們積極參與市、縣(區)兩級教育資源庫開發建設及優質教育資源評比活動,本學期有兩位老師的資源被選為向省推薦的優秀資源,學校也對這些教師進行了鼓勵。學校每學期都對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教育技術培訓計劃,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措施,並納入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我校所有任課教師能利用相關教育資源和素材進行電子備課,能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上學期我校有五節電教課獲得省、市獎項。老師們能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對學生學習情況實行數字化動態管理。

三、管理應用水平

信息技術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運轉,通過切合工作實際的信息化建設,實現過程的高效,達到管理的高質,使信息技術成為學校常規工作的有力保障。

我校校長了解國家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規和發展趨勢,確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促進學校內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帶頭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和實施管理,對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前瞻規劃和領導能力。我校主要管理人員每年至少參加1次教育技術相關培訓,適應數字化管理的發展趨勢和工作要求。學校建立了完備的教師檔案,對教師的學歷、職稱、進修及考核獲獎等情況進行數字化管理。建立了完備的學生學籍檔案,對學生的畢業升學及平時表現等進行數字化管理。學校教學基本信息、教學計劃、學生成績、學科和課程、課表和課務等教務信息進行了數字化管理。

學校的信息處理、工作活動安排、文件收發、公用場地調度等實現平台管理,促進學校日常辦公事務的數字化。學校科研課題的申報、過程研究、中期評估、結題等工作實行數字化管理。學校安裝有校產管理系統,對校產編目、入庫、領用、調撥、報損、查詢、彙總等實行了數字化管理。

對資源的上傳、下載、瀏覽、查詢、科學分類、文件檔案進行歸檔、流通、權限設置、查詢等實行數字化管理。

四、保障工作措施

我校信息化建設有完善的計劃性、明確的目的性,實現制度化統籌管理,有效地將現有學校設備有機整合,使信息技術在學校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發展。

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列入學校全年工作計劃,工作目標、任務、措施和實施步驟明確。建立了以一把手校長牽頭、分管校長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參與的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並定期召開會議,商討落實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正在籌建教育技術中心,中心主任享受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待遇,統籌全校信息化工作,有明確職責規範,能正常開展工作。

我校有兩名專職信息技術管理人員,一名分管領導。 數字化校園日常維護性經費納入定額公用經費管理,保障數字化校園正常運行。“電教兩費”能夠按學生公用經費的增長而同比例增長,無擠佔、挪用“電教兩費”現象。我校將現有設備有機整合,充分發揮應用效率,為教學與管理服務。

健全了數字化校園建設設施使用、管理、維護的各項規章制度,責任到人,建有網絡安全應急預案,確保網絡安全暢通。

五、學校特色發展

學校在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側重了應用模式創新,建立了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積極開展遠程教育等,推進了學校內涵建設,提升了學校辦學品味。

當然,在創建過程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以後將花大力氣逐步改進。鑑於以上自評,特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數字化示範學校申請,望上級部門驗收審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zichazijiu/jd9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