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述職報告 >教師述職報告 >

國小心理健康教師述職報告

國小心理健康教師述職報告

目錄

國小心理健康教師述職報告
第一篇:農村國小教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二篇:淺談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第三篇:學生會心理健康部副部長述職報告第四篇:我縣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第五篇:我對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村國小教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農村國小教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塘州鄉塘州國小 潘鳳國

教育工作是塑造完善個性的工作。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心理健康善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又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今天,教育的深化與變革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素養、健全的個性心理和人格魅力、健康的心裏,才能適應今天教育的發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經濟和信息不發達,農村國小教育面廣量大。農村教師是搞好農村學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對學生影響最廣泛的教育者。因此,農村教師整體素質至關重要,而心理健康發展是整體素質的基礎和核心。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下面是分析一下影響農村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原因:

一、工作量大

在農村國小師資問題上,農村教師配備嚴重欠缺,再者農村學校教師與城市教師相比,從工作量上看,城市學校教師教單科,大多課時在十二節左右,而農村學校都在二十節以上,甚至包班現象且要教幾門課,具備“全能”功。儘管用較長的時間努力,卻少有成就感,老師的付出與獲得之間不均衡,工作上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不一致,付出的如圖未能得到所期待的效果,對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對能否勝作工作產生懷疑,工作頭緒多,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高,卻不知怎麼改進,身體不適,難以適應緊張而快節奏的工作等等,都會形成老師的心理問題。

二、農村國小教師工作環境。

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能力、身心狀況差異較大,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還有,在我國,多數農村國小生活環境特別差,有些農村地區本來就是高寒山區,交通閉塞,信息不通,就是教師用點小菜都得步行一兩個小時到鎮上買。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為了學生,為了自己職業,備課、批改再加上生活等堆堆煩雜只有埋頭支撐。教育的成敗關

繫着未來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興衰,自己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每個家庭和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因此社會各界對教師的要求太高了,農村學生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也很高,但由於缺乏家庭教育方法,只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教師的身上。但是,各方對教師的評價標準都不太一致,如教育行政部門要求教師給學生減負,而大部分家長卻要求加負。再者農村家長沒有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有些家長竟然不知自己子女讀幾年級,何談家庭教育。農村經濟缺陷在外地務工較多,留守兒童普遍,把教育子女完全由教師承擔。這樣讓教師產生巨大的壓力。

三、農村教師的經濟收入

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國教師待遇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相比而言,農村國小教師的待遇仍然較低,就單與城區及發達地區的教師收入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從而導致他們心態失去平衡,產生了自卑感、性格孤僻,甚至產生人際交往障礙。一些中年教師由於經濟收入限制,沒錢買房子,沒錢送子女上重點學校,產生了對家庭、對親人的內疚感和負罪感;一些青年教師尤其是農村國小教師的男教師因經濟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條件差等,連找對象都很困難,因而產生了焦慮、憂鬱、自卑等心理問題。

四、社會發展變化帶來的心理

知識經濟時代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社會競爭是日趨激烈,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整個社會始終處於競爭中,無數的新問題、新情況像潮水般湧現在人們面前,使人目不暇接,也迫使人們作出新的思索,去重新進行新的價值選擇,迫使人們去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以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不少人在心理上常常感到一種重負,一種壓抑,渴望着能夠盡恰值地加以自我調節,以適應如此眼花繚亂、變化萬千的社會變革,在這種激烈的社會背景下,有的人會感到茫然無所適從,對有些問題迷惘困惑,從而產生心理失衡、心理失調與不適應現象。

五、對本職工作的情感

有些教師過於偏重個前途、待遇,事業心和奉獻精神欠缺。對所從事的工作不喜歡缺乏職業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自己的職業,為此而經常感到心理不平衡;與學生接觸中缺乏積極體驗;工作中自我效能感較差,自信心不足,不成開

成堅定的老師信念;缺乏上進心和責任感,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缺乏長遠打算,得過且過。想着,把正自己的人生就是在送往迎來中單調的重複渡過。

六、人際關係問題

表現為與周圍人經常發生矛盾衝突,對領導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對同事不能和睦相處,協作共事,對學生不能關心愛護,尊重理解,經常出現唯我獨尊,自我中心、主觀、偏狹、多疑、懦弱等不良性格。主要表現性情急躁,反應過敏,容易衝動,不善控制。此外,還有少數教師有各種神經症的表現,如焦慮症、抑鬱症、疑病症和更所期綜合症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存在,都會對教師的心理與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從面間接地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

總之,導致農村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很多,提高農村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應從個人、組織、社會等各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形成有效對策。而農村國小教師要調整好自己心裏,堅定以身立教的信念。要完成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教師必須堅定以身立教的信念。當前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而對各種各樣的利益誘惑,應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守住校園一方淨土,淡泊名利,甘為人梯,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深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第二篇:淺談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淺談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現代教育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素質教育領域,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的職能不僅僅是授業解惑、教書育人,還應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然而,在目前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師距離這一要求仍有差距,師源性心理傷害的事情時有發生。

目前,關心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被人們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至今尚未引起社會的重視。由於我們對教育關注的焦點是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長期以來教師缺乏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愛護,使教師的身心處於各種無法排解的緊張狀況和矛盾之中,時刻威脅着身體的健康,加之教師自主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性和自我保健意識較差,致使部分教師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應該肯定,我國教師身心狀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許多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師心理不健康的現象。據權威統計顯示:30%--40%的教師經常性處於情緒波動之中,15%有心理問題,7%有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經構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説,有1/5的教師是在病態下走上講台,走進課堂的。由此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峻的現實問題。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學校是一個由學生和教師(包括學校領導)組成的整體,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集體活動的領導者、學生家長的代理人,而且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也就是説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人格的影響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因此,教師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也影響着的學生心理與行為,同時這對於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也有極其重大的作用。這正如所羅門教授所説:“在個體人格發展方面,教師的影響僅次於父母。一個孩子如果擁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愛,又得到一個身心健康教師的教誨,那是無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不但不能從父母那裏得到足夠的關懷與愛護,而且又受到情緒不穩定教師的無端困擾,必將造成許多心理髮展問題。”另外,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教師的心理健康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對那些情緒經常失控的教師也有嚴厲的行政制裁措施。比如美國全國教師聯合會在一份《各級學校的健康問題報告》裏就專門指出:“由於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對於兒童的決定性影響,就不應該讓他們留在學校裏面。一個有不能自制的脾氣、嚴重的憂鬱、極度的偏見、兇惡不能容人、諷刺刻毒或習慣性謾罵的教師,其對於兒童心理健康的威脅,猶如肺結核或其他危險傳染病對兒童身體健康的威脅一樣嚴重。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從實際出發,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輕教師的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使他們學會心理調適,增強應對能力,有效地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見,教師心理健康是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維護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以下是我對此問題的一點看法和認識:

一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職業角色問題。有些教師雖然在從事教師工作,卻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缺乏職業自豪感。另外,社會要求教師為人師表,教師常常不得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而職業的神聖感和實際社會地位間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師產生內心的角色衝突,導致他們工作中缺乏熱情,不積極且效率差,缺乏進取心和責任感,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得過且過的心理嚴重。

2.抑鬱。雖然新課改革已進行了幾年,但評價體系還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功利化的教育觀、高升學率的質量觀、高學歷的人才觀,依然使教師承受着巨大的升學壓力。“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像三座大山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同時近年來,教師崗位競爭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職務職稱評定、競爭聘任上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競爭失敗的教師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鬱沮喪。

3.付出與獲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中國小教師工作任務繁重,付出勞動很多,但由於文憑、職稱、收入等實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使一些教師感到困惑。雖然近年來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還遠未達到較理想的程度。很多教師與自己的同學、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遜人一等,內心很不平衡。這種職業勞動價值與職業勞動回報的矛盾,加劇了教師的心理衝突。

4.交際不適。教師的人際交往以師生交往為主,多處於校園之中,人際關係單調、狹窄,教師羣體成為孤立、封閉羣體,與社會的聯繫和參與的社會活動較少。據調查,教師在校內除工作關係外,經常與他人交往的只有6.99%,在校外與他人經常交往的只有14.69%,且在人際交往中有不適感覺,表現出固執、偏激、好為人師等不良傾向。

二、我們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認知活動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基礎。教師不合理的認知,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會導致教育行為上的偏差,進而影響學生的

心理健康。經常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認知有:1對教師職業的錯誤看法。認為教師社會地位虛高,經濟地位實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職業。2錯誤的學生觀。認為學生都難管,把學生的頑皮和違紀行為看成被家長寵壞或本性頑劣,而不是偶爾的過失或成長中的問題,不把學生看成是獨立自主的發展個體。3錯誤的人才觀。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天才,因而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而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則打心眼裏瞧不起,由此在不經意中對他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對待。以上不合理認知,是教師產生不良心態的主要思想基礎,必須引起重視並予以改正。

其次,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感情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教師只有樹立正確而穩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確認識自我,客觀評價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優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教師因為對自己更加理解,由已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如人意之處能泰然處之。這種心態對保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最後,應該從情緒控制·合理宣泄·學會放鬆幾方面去疏導自我。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消極情緒和挫折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學生身上,否則,傷害了學生,也破壞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控制消極的不良情緒,對於提高教師的影響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該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緒的方法。首先,客觀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適度;其次,要能變換角度看問題。我們的情緒體驗並不取決於事件本身,而是在事件中的感受,對於學生頑皮,成績差,應該看到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共性問題,活潑好動是他們的本性,若給以正確的啟發和引導,是可以改變的;再次,與人相處心理換位。生活中難免與他人發生矛盾,這時,試着心理換位,即把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去思考、感受,會發現各自都有道理,本不該互相敵視,這樣有利於及時化解不良情緒。教師在工作或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產生不良情緒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不良情緒積累過多,得不到適當宣泄,易造成心身緊張,甚至疾病。因此,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時間,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尋求心理上的滿足感。學會放鬆。教師職業的緊張與壓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來,極大多數教師往往是身心疲憊,放眼中國小教師的面龐,多是面容憔悴。為此,教師不僅要

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鍛鍊好自己的身體外,還要學會放鬆自己的心態。越是繁忙,越是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放鬆心態,在和同事、親人、朋友的溝通交流中,調整心態,放鬆自己;在和學生的交談中,探討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既是工作,又是調節心態。百忙抽閒,必不可少,放鬆心態的方式多種多樣,如靜坐、聽音樂、打籃球、釣魚、練書法等等。

如果我們把教師比喻是樹,心理健康是陽光,那麼在此,願在座的每位老師都能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態,讓教育之花更鮮豔!讓教育之果更豐碩!

第三篇:學生會心理健康部副部長述職報告

學生會心理健康部副部長述職報告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時光流逝,春華秋實,不知不覺中,一年已經度過,在系領導和老師們的指導下,在學生會主席的領導下,在同學們的支持與監督下,已經度過了一年時光。在這一年的時光中,我走過了改變、突破、成長的歷程,並且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作為學生會心理健康部的副部長,在過去的一年的時間中,積極組織和參與各項活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一直樹立團隊意識,這已經形成了我的工作核理;也一直樹 立服務和奉獻意識,在組織每次活動時我都努力使自己能夠構造作為一名學生幹部 的新形象,展現學生幹部的風采和工作的特色。我認識到,活動必須要有組織紀律性,要到位,這就需要提前謀劃,周密安排,並且始終保持責任意識。 我認識到,作為一名學生幹部需要我們花出時間與精力使周圍同學的生活變得 豐富、快樂。懂得了“少説空話,多做事”的重要。做工作,不是為了幹而幹,而 是我們從心底喜歡着我們的工作,愛着這一職務!這樣,不但不會覺得工作是負擔, 反而感到每每做完心中都會有一種感動。 我認識到,要善於總結,做好宣傳工作;要善於思考,注意創新工作方式;要 善於溝通,具有全局意識;要善於學習,主動借鑑外校的工作特色。工作要達到思路清晰,抓好落實, 見成效的目的。 當然,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我在工作中也出現過一些錯誤,但我敢於面對。 通過老師 、同學的批評、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來改正,我決不允許自己在同樣的地方 跌倒兩次。正是由於這種態度,我才會在奮鬥中迅速的成長和提高。

回顧一年來的經歷,我感到既充實,又欣慰。我和這裏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工作,不僅增進了瞭解,溝通了感情,建立了友誼,也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覺得有所得也有所失,今後還要從以下三方面進一步努力。一是要繼續提高認識水平。特別是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注重從總體上把握,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二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對各項工作要充分尊重現實,體現層次性,區別對待,循序漸進,注意把握規律性。三是要更加嚴於律已。對工作總體上要高標準、嚴要求,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要求新求細求精,以身作則。

一年以來,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做了很多工作,從中得到了鍛鍊和提高。這就是我一年多以來,工作上獲得的收穫。

第四篇:我縣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我縣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摘要]為了引起人們對我縣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我縣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存在社會適應不良、人際關係緊張、情緒不穩定、心理失衡、不良個性特徵等問題及表現形式,從教師職業特點、社會因素影響、學校教育管理中在觀念上、制度上、設施上產生的偏差等方面探討其原因,提出對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予以調適的主要對策:首先,教師、學校、社會協作配合,轉變觀念、加強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其次,教育行政機構應為教師(好 範文網)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優化教師管理措施,使我縣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以徹底解決,以便達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之目的。

[關鍵詞]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引言:

教師不僅在學校裏扮演着多種角色,發揮着多方面的作用,而且在學校之外也扮演着多種角色,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壓力.西方學者威笛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指出:教師行為同其他行業一樣容易患心理疾病.據美國一項調查,在一般人口中有情緒問題的人約佔1/4,而教師卻佔1/3,即每三位教師中就有一位是情緒不穩定的。通過調查得出:我縣有51%的教師存在心裏問題,其中32%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此外還存在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等現象。這一調查結果表明,我縣國小教師心理健康不容樂觀。因此,改善我縣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我縣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我縣教育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 通過調查分析我縣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形式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1. 社會適應不良主要表現在青年教師身上,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對教師角色、學校人際關係、工作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從而產生壓抑、偏激或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

2. 人際關係緊張一些教師不善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不能與學生、同事、領導融洽相處,不是與同行發生紛爭,就是與學生產生對立,甚至與領導發生衝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獨.無助、鬱悶、焦慮、自卑等不良心態。

3. 情緒不穩定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一些教師常處於情緒低落、心境不佳的狀態,不能調節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甚至恣意發泄,借題發揮,造成人際環境惡化,這種惡化反過來又刺激不良情緒的滋生與蔓延,以致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憂鬱狀態。

4. 心理失衡許多教師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不能處理好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遇到挫折易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衡,並誘發不良情緒,甚至形成灰暗情結。如嫉妒、自卑、妄想、憤懣、抑鬱等情緒和攻擊性行為等。有的還出現思維不靈活、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等心理機能的失調。

5. 不良的個性特徵某些不良的個性特徵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如心胸狹窄、意志脆弱、過於爭強好勝、個人中心、自我封閉、過於敏感等。

二. 我縣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

教師心理不健康是在外界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互動下形成的.若教師無法應對來自外界的壓力,就容易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從而導致心理不健康。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導致我縣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 教師職業特點的制約

教師的勞動具有複雜性、長期性、艱鉅性的特點。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還要面臨升學率、評優考核、繼續教育、職稱評聘等諸多挑戰,所以教師工作辛苦、生活壓力大、交際範圍窄;其次,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較高,但同時對教師工作的理解程度並不高,所以教師心理壓力比較大。這種狀況易於激發教師的不良情緒,形成不良心態。

2. 社會環境的衝擊

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金錢和競爭等觀念滲透到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之中;市場經濟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形式,勞動和收入不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人們之間的利益失衡、生活失衡、心態失衡,促使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生存狀況,教師的價值觀念自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其次,國小教師的社會地位雖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對來説,其經濟收入還處於中下水平,與社會其他職業相比,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可度和利益回報率並不很高。這種對比與差異使辛勤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國小教師極易產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感,不甘落寞又無可奈何,不滿足於現狀又無法突破,陷入矛盾、失衡的心態。

3.教師自身因素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必然有其自身的因素。如教師的角色意識模糊、對自身角色缺乏認同、沒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期望過高、對他人期望過高、看待問題過於理想化等原因,容易使教師無法接受現實和理想的矛盾,難於應對挫折,以致自暴自棄、悲觀失望、緊張焦慮。其次,教師某些不健全或不良的人格特徵也易誘發不良心理的出現。

教師的工作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僅要像其他社會羣體一樣與同事、管理者等建立良好的關係,還要和學生、學生家長形成融洽的關係。如今社會、學校、家長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儘管國家教育一再提倡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是各個教管中心仍以每學年抽考學生成績給教師排名次,給教師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再加上學生越來越難管理,有些教師——特別是年輕女教師,都是在父母過多的關愛下長大,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遇到難纏的學生氣得直哭鼻子。在處理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時很難保證面面俱到,教師們會感到激動、不安、煩惱、痛苦。

4.學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從觀念上、制度上、設施上為教師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條件,但實際上許多學校更多地注重教師的教學科研、福利待遇等,對教師的心理素質缺乏關注,對教師的負面情緒置若罔聞,對教師的心理保健和訓練缺乏經驗,使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積累日久,形成惡性循環。此外,學校教育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如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也極易誘發教師的不良情緒。

三. 維護我縣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1. 轉變觀念,達成 “教師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識

對於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社會、學校、教師本人的認識還存在許多觀念上的誤區,所以,維護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有必要首先從觀念上澄清認識,達成共識。

觀念之一:素質教育推行以來,人們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而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缺乏應有的關注。在這裏,我們顯然忽視了這麼一個邏輯關係,教師是學生的心理健康的輔導者和心理健康的 “保健醫生”,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是培養不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學生的。因此,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前提。

觀念之二:人們通常認為,只有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的青少年才會產生心理問題,各

方面發展較成熟的成年人不會有心理問題,教師更不會有,也不應該有。這顯然也是一種誤解。人的心理問題的產生是不分年齡階段的,就像生理疾病一樣,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身上。其次,對教師的角色並不意味着角色的實際行為,不應該有不等於不會有,所以教師產生心理問題是很正常的,教師心理也需要保健。

觀念之三:國小教師心理素質與其他各項職業素質相比,具有一定的內隱性、主觀性和非操作性。由於缺乏測驗的客觀標準,大多數教師並不瞭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甚至主觀地認為完全健康,因此心理素質無形中成為他們的 “身外之物”,無法從 “我”做起;其次,由於人們對於 “心理問題等於神經病”的誤解以及對 “心理問題”的神祕詮釋,人們包括教師往往不願展露自己的心理世界,用對待個人隱私的態度對待心理問題。我們完全可以用看待生理疾病的眼光和心態來看待心理世界的隱患。

觀念之四:大部分國小教師對教師思想的關心,往往侷限於政治學習、思想教育等形式,但思想政治工作不等於心理健康的教育。

2. 建立健全對教師的心理輔導,促進各種措施的實施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查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國小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

建立心理諮詢室,及時地進行心理諮詢和開展心理諮詢與治療服務已成為解決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3.鼓勵教師學會自我保健,學校優化教師管理,社會提高教師地位

自我要樂觀、客觀、自信、自強,客觀分析自己的工作環境,採取樂觀、積極的態度,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學校、家庭中的問題,讓自己活得輕鬆些,多鍛鍊身體,這樣可以分散注意,使自己從緊張中放鬆下來,因此有利於身體健康,多鼓勵教師學會自我診斷、自我調節、自我保健、參加學習活動,增強自信心,互相鼓勵、支持,有意識地參與一些心理訓練,使自己變得勇敢、堅強。

學校要優化教師管理學校管理者應注重從物質、精神兩方面去滿足不同教師的不同需要,激發教師工作的熱情,增強教師工作滿意感,對不同的教師採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因人而異,對症下藥,為教師創造多種機會,使他們多接觸、多溝通,形成和諧、友好、

互幫、互助的良好人際氛圍。

社會要提高教師地位,應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教育改革,包括請教師提供建議、參與策劃等。要求提高教師的經濟地位,應使他們多勞多得,付出與獲得成正比,並可利用新聞媒介,對教師多做正面報道,樹立教師美好形象,取得社會支持,減輕教師壓力。從而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

總之,教師本人、學校和社會必須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來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才能使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落到實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面向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給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國小教師的素質也有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質、堅實的文化基礎,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全社會只有下大力促進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提高國小教師的心理素質,才能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才能培養更多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一宇.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分析[j].

[2]劉毓等.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研究述評[j].

[3]程晨.淺談國小教師心理困惑及對策[j].

[4]張道祥.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

[5]申繼亮 辛濤著.教師素質論綱[m].

[6]陳齋著.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m].

[7]皮連生著.學與教的心理學[m].

[8]王以仁 陳愛玲 林本喬著.教師心理衞生[m].

第五篇:我對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我對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關注青少年及兒童的心理健康,業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被人們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的心理健康,至今尚未引起社會的重視。中國小教師面對的是一羣人生成長初期的青少年及兒童,在21世紀知識經濟社會裏,這一代孩子面臨着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多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身心問題,社會對他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個任務首先落到了中國小教師身上。作為中國小生眼中的權威和模仿榜樣——-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則顯得至關重要。

1.過大的工作壓力以及職業倦怠帶來的認知障礙

2.多重角色給教師帶來心理困惑

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學生的朋友心理治療者;人際關係的交往者;同時,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教師既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家長及學校的需要,又要成為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和社會的模範公民,這使教師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出心理調節,從而造成教師角色的過度負荷,表現出煩躁、沮喪、敏感、過於苛刻、追求完美等職業疾病。

3.過於完美的自我期望難以如願,使教師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4.教師的勞動報酬很難反映教師勞動價值,使教師出現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師出於自身的職業特點,對於金錢的問題都羞於啟齒,但現在市場經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教師也不迴避報酬問題。不可否認,近年來教師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黨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在保障教師的工資兑現上,這些都極大地改善了教師的生活狀況,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但是,教師的工作待遇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當前教師的報酬水平還是難以反映教師的勞動價值。教師的勞動價值很難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無法計算出一個準確而合理的數目來,但是可以對比同行業者,如民辦學校的教師工資,或者其他行業者的工資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師的工資待遇參照國家公務員,但實際操作中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部分教師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並不比公務員輕鬆,但工資待遇卻相差較大,更何況一些公務員在工資以外還有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師辭職下海或者轉崗到其他行業。另一方面,當前一些較貧困地區由於地方財政不足,教師的工資仍難以準時足額到位,部分教師選擇到東南方待遇較優厚的地方就業。這些因素都對教師工作心態的穩定,對教師的心理情緒有一定的影響。

5.教師自身的人格缺陷。

猜你喜歡: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總結

中心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問卷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保健

國小心理健康骨幹教師培訓心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uzhibaogao/jiaoshishuzhi/5lm3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