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多篇)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多篇)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多篇)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一

《西遊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主要是講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取經。

書中主要描寫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西遊記》中有許多我喜歡的片段,比如《三大白骨精》、《過火焰山》等等。記憶最深的要數《三打白骨精》,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借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説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

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兇,把孫悟空趕走了。最終還是消除誤解,師徒和好。

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我卻喜歡他們靠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戰勝一切困難,最終取得真經。《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二

天,我正在做作業眼皮有點沉。忽然金光四射,我迷迷糊糊看見孫悟空,急忙喊孫悟空可不可以和我玩。孫悟空説:“我就是為這事來的。” 説着我就一下子上了他的金斗雲。孫悟空帶着我去世界各地去玩。 我叫孫悟空翻一個跟頭,沒想到孫悟空翻的過猛了。一下子翻到了如來佛祖那裏去了。如來佛祖怒髮衝冠的問:“孫猴子,你帶了個人間小孩來着裏幹什麼?”孫悟空呆住了説不出話來。我連忙趴在孫悟空耳邊悄悄地説:“你跟佛祖説您穿着金光閃閃的袈裟,多麼威風呀!現在有好多人都崇拜你,我帶了一個最崇拜你的人來看你了。”孫悟空照葫蘆畫瓢説了,説的佛祖笑的合不攏嘴。我們趕緊跑出來了。孫悟空説:“剛才太險了,幸好佛祖笑了,我們才逃出來了。”我説:“佛祖一定會笑的。”孫悟空問:“為什麼?”我説:“哪個人不愛聽讚美的話。” 脱險後,我和孫悟空又去大海玩。看這一望無際的大海心情好多了。我又叫孫悟空帶我去海中央玩,在海中央有很多魚在海里游泳,不時還有海豚蹦出海面上玩耍。一不小心,我掉在水裏,驚慌失措,直喊孫悟空快來救我。孫悟空靈機一動,變出一個游泳圈把我套在了裏面。我才鬆了一口氣,心裏舒坦很多。我穩定了慌張的情緒,慢慢地在海里遊了起來,好大一會才不遊了。

上了岸,我請孫悟空把我送回家。孫悟空翻一個跟頭就到家了。我正想與孫悟空揮手告別,沒想到一下子掉了下來。忽然醒來,才知道是一個夢。但是,這一個夢給我帶來了快樂和刺激。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三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讀了很多課文,有《林沖棒打洪教頭》,有《三亞落日》,還有《半截蠟燭》……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一課是《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出自《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

這一課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第三次打白骨精,裏面講了白骨精變成了一位白髮老公公,來尋找妻子和女兒。白骨精剛走近唐僧,孫悟空就迎上來並説了一句:“我認得你,你是剛才的那個妖精。”然後,孫悟空沒有像之前兩次一樣抽出金箍棒就打,而是把金箍棒收到耳朵裏,又暗中叫來了眾神為他作證,因為唐僧總以為他殺的是人,不是妖。最後,孫悟空才抽出金箍棒把白骨精打死。

我喜歡這一回,是因為這一回顯現出了孫悟空的機智聰明。孫悟空在被師傅誤會兩次之後,而妖精得意洋洋再次出現時,憑着自己的聰明和智慧,請來了眾神,既讓避免了被師傅處罰,又降伏了妖精,一舉兩得。

其實,生活中也會遇到被人誤會的事,也會遇到壞人。以前,我被人誤會時就默默地生悶氣,被人欺侮就偷偷地傷心,從來未想到過主動去解決。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遇事不應該怯懦,而應該像孫悟空一樣,好壞分明,想辦法圓滿地解決。

《三打白骨精》讀後感 篇四

白骨精沒有立刻被打死,而是設法留下了一具假屍首,又兩次變化試圖接近唐僧,都被孫悟空識破,最終孫悟空將白骨精打死。但唐僧只認為孫悟空是連續打死了三個無辜的好人,在八戒的挑唆下,用緊箍咒處罰孫悟空,並最終將其驅逐,斷絕了師徒關係,孫悟空無奈回到了花果山。

在這一段小故事中,作者在人物上刻畫了白骨精的狡詐、唐僧的愚鈍、八戒的嫉妒、沙僧的冷漠,在情節上為後文唐僧的再次遭難、八戒請孫悟空迴歸埋下伏筆。

作者吳承恩想要表達什麼樣的觀點,似乎是不明確的。我們不妨對作者和他所處的時代進行一定的分析,即使不能揣摩到作者的原意,也還是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的。

《西遊記》是神話文學作品,它所講述的故事是現實生活中所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小説的作者仍然是生活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人,他的思想和觀點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現實生活的烙印。

《西遊記》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地主是統治階級,他們佔據大量土地,租佃給土地不足的農民耕種,而地主自己並不勞動,只是以地租的形式從佃農身上榨取剩餘勞動,一方面用於自己的奢侈生活,另一方面用於擴大自己的土地,以便於更大規模地剝削農民。

地主渴望吸食佃農的血汗,正如《西遊記》中的各種妖怪垂涎於唐僧肉一樣,是為了長生不老,是為了繼續維持和強化自己作為地主的身份。

然而,也有些地主會做一些“善事”,他們會出資修路、修建祠堂和學校等等,這樣的地主就常常被農民認為是“大善人”;就像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偶爾也會搖身一變,成為“大慈善家”。

但是,地主做這些“善事”的錢,歸根結底是從佃農身上榨取的;他們做這些“善事”所起到的效果,也是緩和了階級矛盾,騙取到了羣眾的信任,維護了自己的統治,保證自己可以長期地剝削下去。

正如白骨精給唐僧送來齋飯,也是為了騙取唐僧的信任,最終得到一塊兒唐僧肉。而一些未覺悟的羣眾,也就會被“大善人”們矇騙,當真把這些地主當成大善人,正如唐僧受了白骨精的騙一樣。清代的武訓,表面上是在為老百姓興辦“義學”,其實是在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嗎?

孫悟空是和唐僧不同的,他能夠看得出白骨精的真面目,能夠看穿白骨精的把戲。但是,他是怎樣做的呢?他沒有去教育和啟發未覺悟的羣眾,而是直接“包辦代替”,上前把白骨精一棍子打倒。這是孫悟空所犯的第一個錯誤。

不論這是由於性格上的急躁,還是由於對羣眾的瞧不起,後果都是顯然的:羣眾不能理解這樣的先鋒隊的所作所為。在未覺悟的羣眾看來,這樣打倒的並不是惡霸地主,而是他們眼中的“大善人”,是無辜的。

此外,還會有在“善事”當中暫時獲益的人,他們中的一部分事實上已經成為地主階級的附庸,是要替地主階級説話而在羣眾和先鋒隊之間挑撥離間的,像八戒那樣。

而地主階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打倒的,他們還會捲土重來,就像白骨精三次變化一樣,這也就產生了孫悟空的做法的一個隱藏的風險:倘若白骨精第三次也沒有死,唐僧不就會落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嗎?

這就是先鋒隊“包辦代替”的危險,這就是脱離羣眾的危險,這就是傾路線的危險。個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單打獨鬥地消滅整個統治階級。

而在受到唐僧的驅逐之後,孫悟空又是怎樣做的呢?他沒有思考自己錯在了什麼地方,也沒有暗中保護唐僧,而是自己回花果山逍遙去了,這是孫悟空所犯的第二個錯誤。

這就由“左”跳到了右。我們如今一些同志也是這樣,在羣眾那裏不被理解、受到了批評,不是去發現和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是背叛理想,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至於羣眾可能要遭受到的苦難,則是漠不關心。這是比實際工作中的錯誤更為危險的。

我們的這些分析,未必就是《西遊記》作者的原意。儘管如此,《三打白骨精》仍然能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剝削者有時會戴上慈善的面具,騙取羣眾信任,以維持統治;在這種情況下,先鋒隊要做的不是“包辦代替”,而是向羣眾揭穿這些騙人的把戲,以此來教育和啟發羣眾,因此就要求我們改掉自己的急脾氣,因為羣眾工作需要耐心,更不能瞧不起羣眾;受到羣眾的批評和不理解,要反思和改正,而不是消極對待。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五

《西遊記》是中國有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講過《西遊記》的故事,這個寒假,我開始讀《西遊記》這本書,也重新認識了愛打抱不平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憨厚老實的沙和尚,一心向佛的唐僧。他們師徒四人在前往大雷音寺的取經路上,斬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這一路上的故事啊,真是太多了,不過,我最喜歡這本書裏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這個故事。

唐僧師徒四人經過白骨夫人的地盤,白骨夫人對唐僧是垂涎三尺,她想盡了一切辦法來騙唐僧。第一次,白骨夫人趁孫悟空去摘桃,變成一個送飯的小姑娘,被悟空識破,一棒子打死了小姑娘,後來,白骨夫人接連變成老奶奶和老爺爺,都被悟空一一識破打死,唐僧肉眼凡胎識不出這個妖怪,不僅念緊箍咒,還趕走了孫悟空。

當看到唐僧被騙時,我是又急又氣,但想想生活中,對於很多事情,我們也會像唐僧一樣,只能看到表面,被表面現象所欺騙。比如,有些商品,廣告吹得是天花亂墜,有一種“此綠色物應是天上有”的感覺,可是買回來卻發現這個商品虛有其表甚至比同樣商品更差。更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在路上見到一個身着單衣的小孩子,渾身瑟瑟發抖,面前放着一個牌子和盒子,牌子寫着“餓極了,求兩元錢買饅頭”,盒子裏稀稀拉拉地放着幾塊錢,看着實在太可憐了,我把身上僅有20元午飯錢都給了她,希望她能飽吃一頓。可是傍晚時分,當我餓着肚子路過海鮮餐廳的時候,我又發現了她,她出現在了海鮮餐廳裏,這時的她,已經完全沒有了白天的窘境,早已身着豔麗的服飾,伴着爽朗的笑聲,正在享受饕餮盛宴呢!我突然明白了,正是像我這樣無私的施捨成就了她的奢侈!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壞人通常善於偽裝,就像故事中的白骨精,三次變化,全是普通的善良人,吃齋唸佛,完全一副菩薩心腸,可是肚子裏全是魑魅魍魎。我們雖然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但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明辨是非,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遇事多思考,這樣危險才能遠離我們,保護好我們自己!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六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讀了很多課文,有《林沖棒打洪教頭》,有《三亞落日》,還有《半截蠟燭》……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一課是《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出自《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

這一課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第三次打白骨精,裏面講了白骨精變成了一位白髮老公公,來尋找妻子和女兒。白骨精剛走近唐僧,孫悟空就迎上來並説了一句:“我認得你,你是剛才的那個妖精。”然後,孫悟空沒有像之前兩次一樣抽出金箍棒就打,而是把金箍棒收到耳朵裏,又暗中叫來了眾神為他作證,因為唐僧總以為他殺的是人,不是妖。最後,孫悟空才抽出金箍棒把白骨精打死。

我喜歡這一回,是因為這一回顯現出了孫悟空的機智聰明。孫悟空在被師傅誤會兩次之後,而妖精得意洋洋再次出現時,憑着自己的聰明和智慧,請來了眾神,既讓避免了被師傅處罰,又降伏了妖精,一舉兩得。

其實,生活中也會遇到被人誤會的事,也會遇到壞人。以前,我被人誤會時就默默地生悶氣,被人欺侮就偷偷地傷心,從來未想到過主動去解決。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遇事不應該怯懦,而應該像孫悟空一樣,好壞分明,想辦法圓滿地解決。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七

本文寫了師徒四人來到了一座險峻的高山之中,唐僧又累又餓,就讓悟空去找點食物來,悟空縱上雲端,手搭涼棚,睜眼觀看。往西方的路非常荒涼,一户人也沒有,找來找去,只有正南有一片鮮紅的點子,想是熟透了的山桃,便拿着僧人的食器摘桃去了。常言道:高山必有妖,峻嶺卻生精。這山上果然有一個妖精,那妖精搖身一變,變作個花容月貌的女子,左手一個青砂罐,右手一個綠瓷瓶,朝唐僧走來……然後,悟空就開始三打白骨精了,第一次妖精變作女子,第二次變作老奶奶,第三次變作老爺爺,一一被悟空識破,連打了三次,但唐僧被蒙敝,認為悟空傷了好人,將悟空趕走,差點招來殺身禍患,終被悟空救出。

古人説:“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唐僧偏聽偏信,受不明就裏的八戒挑唆,趕走了悟空,差點招來禍患。在心中有偏見的時候,特別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了,一定要多加分析,放下成見。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八

《西遊記》這本名著相信大家都略有了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西遊記》這本歷史名著的一個片段——《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天,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路過一個荒涼的山丘,由於他們已經沒有了糧食,便讓悟空去化齋,化齋期間,白骨精化作一女子從而騙取唐僧三人信任,好在悟空回來的及時,識破了白骨精。在這期間,白骨精又接連變作老太太與老爺爺,也都被悟空識破,誰知唐僧誤認為悟空是在傷害無辜而引起了誤會,悟空氣的直回花果山,可誰知,就在此時,白骨精趁機抓走了唐僧,唐僧便讓八戒去請孫悟空,最後,由於悟空心軟,便去把唐僧救了回來。

作者可真是高超,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白骨精可真是險惡啊!三番兩次想吃唐僧肉,可還是被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識破。孫悟空可謂是勇敢無畏,法力無邊。我就和他差太多了!有一次,我心血來潮想和媽媽學{}做飯,可是在放油的時候,我突然想起看到過的油鍋四濺的可怕場景,轉身一溜煙衝出廚房,就跟一隻老鼠似的。大人們都開玩笑地説:“你這頭牛怎麼和老鼠一樣,這麼膽小!”

讀了這個故事,我決定要像孫悟空學習,做一個勇敢無畏,堅持不懈的人!

《三打白骨精》讀後感 篇九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説家吳承恩所著,它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的小説。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看的是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原名叫“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他機智,聰明,活潑,目標堅定,勇往直前,自從孫悟空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他就毫無怨言地隨唐僧踏上了取經之路,儘管這是按照觀音菩薩的囑託來做的,但在此後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孫悟空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也從未動搖過保護師傅西天取經的信念。

在這章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宛子山波月洞內,一個千年屍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孫悟空外出巡山的機會,先後變成上山送齋的村姑與朝山進香的老嫗,花言巧語使唐僧和八戒上了當,可兩次均被孫悟空識破並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第三次化為一個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軟、善惡不分的弱點,三施攻心計,孫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執迷不悟,即使老丈為妖怪所化也不準孫悟空去打,還念緊箍咒來懲戒孫悟空。孫悟空為了取經,忍住痛苦,終將老丈打下深澗。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孫悟空懇求師父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孫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孫悟空走後,白骨精將波月洞化成天王廟,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請孫悟空來救師父。孫悟空雖被貶回山,仍不忘取經大業和師父的安危,準備下山。見八戒來求援,立即趕往波月洞。途中,孫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變成老妖模樣來到洞內,伺機搭救師父。在筵前,孫悟空為用事實教育唐僧,設計誘使白骨精重又變化成村姑、老嫗和老丈的模樣,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來面目,痛悔自己不該亂髮善心,不分人妖,逐走孫悟空。這時,孫悟空現出本相,經過激戰,消滅了白骨精及眾妖魔。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真理不會因為表面現象的不同而改變,只要自己的判斷符合真理的標準是對的,就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

讀《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十

本領高強、機智勇敢的孫悟空,膽小愚善、心地善良的唐僧他們組成了“打怪升級”組合。但是讓唐僧戴上愚善的面紗的,難道只是一味向善的品格?

唐僧雖然沒有火眼金睛,識破不了白骨精,但是他的徒弟孫悟空有啊!孫悟空認出了白骨精,也告誡了唐僧。問題出在了哪裏?“哪有那麼多妖精!你無心向善,有意作惡!”由此可見,唐僧並不信任孫悟空,也不瞭解孫悟空,更不理解孫悟空,這才導致他善惡不分的。

唐僧其實是有些家長的一個縮影,孫悟空就像被管教的孩子。孩子機靈能幹,家長怕孩子驕傲自滿、誤入歧途,所以在分不清的時候,不管孩子這件事上是否有錯,必定會進行一番“説教”,像唐僧念緊箍咒,使孫悟空頭痛難忍。那我想説:“分不清就是分不清!這隻能説明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做法。”此時念“緊箍咒”,可能會激化矛盾,於事無補,更別添油加醋、誇大其詞,這樣怨氣也會像看放大鏡一樣一下子大幾倍的。

那怎麼辦?溝通呀!若唐僧之前通過溝通了解孫悟空,也不會趕他走;若唐僧和孫悟空藉此機會傾心相談,互相理解對方這麼做的原因,還能促進團結、知其所長。“知己知彼,將心比心”,我們要學會溝通,才能識人心,百“戰”百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1oy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