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大清相國》讀後感

《大清相國》讀後感

《大清相國》讀後感1

《大清相國》讀後感

《大清相國》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説,以康熙時期的政治鬥爭為背景,塑造了清朝名臣陳廷敬為代表的羣臣形象,反映了官場中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為的艱難選擇,再現了那一時期的官場風雲。由於王岐山的推薦使這部小説一時間名聲鵲起,但我讀這本書並不是因為別人的推薦,而是無意間發現的。

康熙年間名臣輩出,那時候的官場關係複雜,幾乎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但陳廷敬為官卻善始善終。究其原因,可總結為以下幾句話: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是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這是書評中的幾句話,是對陳廷敬為官善始善終的回答,也是對陳廷敬的評價。而我覺得陳廷敬之所以能夠善始善終與他的五字箴言有莫大的關係。下面就具體談談陳廷敬為官的五字箴言——“等、忍、穩、狠、隱”。

(一)“等”字訣

“等”字訣並不是陳廷敬自己悟出來的,而是另一名大臣——衞向書告誡他的。等,就是慢慢熬,耐着性子等,經過時間的慢慢打磨,將經歷變成經驗,才能有所得、有所為。“少年得志自是可喜,但隱憂亦在此,需得時時警醒。盯着你的人多了,少不得招來嫉妒,反是禍害。”陳廷敬少年得志,但宦海無涯,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果成名太早,成為眾矢之的,必將會死於官場之爭,不得善終。官場上沒有一番歷練是很難成大氣的,所謂歷練就是經事見事。我認為作為選調生到基層鍛鍊也就是到基層經事見事,在基層得到歷練,然後將來才能夠成大器,而有些人卻將這必要的等待與磨練看作是混日子。《大清相國》火速提拔的重臣也有很多,但他們大都死於官場政鬥,沒有一個人像陳廷敬一樣是壽終正寢的,其中典型的人物就是徐乾學,進入官場比陳廷敬晚,但提拔的速度卻比陳廷敬快很多,最後是在與陳廷敬的鬥爭之中敗下陣來。當然,這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貪官有關,但在那個人治的封建年代,他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貪,更大的原因是他沒有經歷過陳廷敬那樣的磨練,沒有等待的耐心,早早的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一個人的成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的磨練,最新的《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中對與幹部的選拔任用都會有年齡與任職的時間限制,我想可能也與這一點有關吧。做好“等”字訣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忍”字訣

陳廷敬為官的幾十年裏一直在“忍”,忍是為了有一個機會將奸佞小人一舉擊破。在這幾十年裏陳廷敬也經歷了起伏,有被貶官,也有被提拔,小説中提到陳廷敬被貶官應該有三四次,這幾次被貶多多少少與他沒有“忍”住有關。經歷過幾次的起伏之後陳廷敬才真正明白,當你沒有能力一舉成功的時候,就一定得忍着,看不慣的事情要忍着,受到冤枉也要忍着,只有忍住了,才能有機會。“世人常説任勞任怨,任勞是不怕的,要緊的是能夠任怨”。這句話是“忍”字訣的精髓,不幸的是我是那種不懂得任勞任怨的人。在現實世界中,會有很多我看不慣的事情,當看到別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就想去抱不平;當自己被冤枉的時候,就想要去反抗;當看到不良現象時,就想去作鬥爭。但我也認識到這只是我的書生意氣,在沒有能的時候去抱不平,去反抗,去鬥爭只能是平添傷害而已。“當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撐你的抱負的時候就應該靜下心來多讀書”,我想我可以做的應該就是多多鍛鍊,增長才幹,用自己的能力去支撐起自己的抱負。前段時間看過一段題為《年輕人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什麼》的演講,演講人提出“當老一代的人走過來,拍拍你的肩膀告訴你:年輕人,你還不懂。你就要勇敢的告訴他:我和你不一樣,我不是來適應社會的,我是來改變這個社會的”。聽了這段演講我也熱血沸騰,我也想做一名鬥士,但是真正的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我想,連演講者自己都未必做得到。這並不是説要向不良現象低頭,而是選擇另一種方式去鬥爭,有一種更加合理的方式。陳廷敬看不慣明珠的專權獨斷,看不慣索額圖的貪贓枉法,看不慣徐乾學的狼子野心,看不慣高士奇的阿諛奉承,但他把這一切都忍了下來,最後才等到機會將他們一一除掉。如果陳廷敬像鬥士一樣和他們作鬥爭,最後的結果會是怎樣,可能他早早的就死於非命了吧。現實中可能不至於丟掉性命,但碰壁是難免的,還是學乖點,學會“忍”吧。

(三)“穩”字訣

“交人要穩,辦事要穩,看風向尤其要穩。官場裏最為難測的是風向,萬不可稍聞風聲就更換門庭。官場中人免不了各有門庭,可投入門庭就難免榮損與共,禍福難料。陳廷敬不投任何門庭,這也是穩中要義。”陳廷敬為官三十多年一直沒有拉幫結派,不像明珠、索額圖都有自己的幫派,相互勾結包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珠垮台之後,索額圖趁機打擊明黨。索額圖賦閒時,明珠也一直壓制索派。陳廷敬不拉幫結派也不投在任何門庭之下,但同時又受到各個門庭幫派的猜忌,明珠認為他是索額圖一派,索額圖也把他當成明珠一黨,受到的是兩方勢力的共同排擠和壓制,這大概也是陳廷敬隱忍近三十年成為“相國”的原因吧。與陳廷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士奇,雖然只是四品小官,不能與一品大員相提並論,但高士奇去可以在南書房行走,參與奏摺的草擬。高士奇雖然自稱是索額圖的奴才,但是在索額圖賦閒時,卻和明珠走的很近,等明珠下台後又重歸到索額圖門下,最後和徐乾學一起想要參倒索額圖,可謂是一個左右搖擺的小人。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像這種小人只能是身敗名裂。現實的社會上可能沒有小説裏寫的這樣的露骨,黨派之爭大概也只存在於歷史之中,作為社會人都會有自己交際的圈子,誰和誰關係好,誰和誰關係不好,卻是不可避免的。陳廷敬理解的“穩”是不拉幫結派,不投任何門庭,而我理解的“穩”卻是慎重交友。雖然都是在機關政府部門工作的同事,但是在能力、素質、追求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作為新人,我應該向那些能力強、素質高、有追求的同事學習,而不是那些,沒有追求,每天只是混日子的人學習。

(四)“狠”字訣

狠,是被逼出的,就是在必要的時候,不心慈面軟,敢於趕盡殺絕。陳廷敬先是試探到康熙對明珠的不滿,巧妙的煽動康熙對明珠的火氣,從而搬倒明珠。又借康熙南巡時發現地方的問題和幾個政治對手之間的矛盾,策動他們互相連環彈劾,看他們互相撕咬的狗血噴頭,醜態百出,陳廷敬卻瀟灑的沒事人一般躲在一邊看熱鬧,還裝好人在中間協調,結果陳廷敬的三個政治敵人,當然也是大貪官和大陰謀家索額圖,徐乾學,高士奇,一下全部被打倒,康熙還讚揚陳廷敬“寬厚老成,幾近完人”,任用陳廷敬做首輔大臣。狠,是對像明珠、索額圖、徐乾學、高士奇這樣的小人、奸臣,像這種奸佞小人就要一次打倒不能給他們翻身的機會,倘若再不下狠手,將會國無寧日,自己日後也不會有好果子吃,這就是陳廷敬的“狠”字訣。習大大執政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其中之一就是一個“狠”字。他在各種大會上屢次強調,“我們要堅定決心,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鬆。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羣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他強調,要“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自十八大以來,打虎拍蠅,頻頻出手,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特別是對貪腐高官的查處引人注目,大致在兩年時間內,有將近60只老虎落馬,被打蒼蠅更是不計其數,形成了對腐敗分子的高壓態勢,促進了“不敢腐”氛圍的營造;反腐倡廉的機制體制不斷優化,“八項規定”等制度持續發力,促進了“不能腐”氛圍的建立。羣眾路線教育成效明顯,促進了“不想腐”氛圍的形成。習大大的狠和陳廷敬的狠雖有不同,卻是殊途同歸啊。以後我也要學習習大大和陳廷敬對待奸佞和邪惡的“狠”的精神,關鍵時候絕不婦人之仁。

(五)“隱”字訣

“隱”字訣是將陳廷敬在一舉扳倒索額圖、徐乾學和高士奇,成為首輔大臣之後決定急流勇退,辭官歸隱。陳廷敬歸隱是在當過幾年首輔大臣之後。在這幾年裏,陳廷敬可謂是獨攬大權,國家大事無不是他先草擬在交由康熙審閲。也許覺得自己深得康熙的信任,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想要實現抱負,陳廷敬在這幾年裏也多次與康熙相違背,很有些血性,仗義執言。看着小説這樣寫,我心裏有種隱約的擔心,因為當年明珠、索額圖都是大權在握的人物,最後被扳倒也都是在權力的頂峯。我擔心陳廷敬稍有不慎也會步他們的後塵。而當康熙斥責陳廷敬“老糊塗了”,我真是為他捏了一把汗,我不想讓一個一生清正廉潔的好官也不得善終。最後,陳廷敬還是挺過來了,而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康熙還信任他的時候急流勇退。急流勇退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我想陳廷敬如果沒有選擇“隱”而是繼續與康熙“對着幹”,我想他大概不會善終吧。想想自古急流勇退的例子有很多,反面教材也是不勝枚舉。關於“隱”字訣就不過多贅述,“隱”的道理不難理解,關鍵是要想做到可沒有那麼簡單。

介紹完了陳廷敬為官的五字箴言,算是自己讀過《大清相國》的讀後感吧,相信讀過這本書的讀者都會對這五字箴言有自己的理解,也會對其他的內容有自己的感悟,我也還有好多體會想説,可又不知從何説起,就像是進入一座寶庫,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寶物一一拿出。還是以後再説吧,就像在這裏提到過其他例子一樣,《大清相國》也會成為一個例子出現在其他地方。

《大清相國》讀後感2

長篇歷史小説《大清相國》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羣相,反映一個特定歷史境遇中官場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為的艱難選擇,再現三百多年前的官場風雲。

康熙王朝名臣輩出,千古傳誦。然而宦海風高,沉浮難料。明珠罷相削權,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之後鬱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榮卻 被斥退回藉。滿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終,陳廷敬卻馳騁官場五十多年,歷任工、吏、户、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乞歸之後仍被召回,最後老死相位。

陳廷敬原名陳敬,二十一歲中進士,因同科進士中有兩個陳敬,順治皇帝給他賜名廷敬,從此聲名鵲起士林。他從晉身官場之日起,就同後來權傾天下的明珠、索額圖恩怨難斷,又遭遇徐乾學、高士奇等康熙心腹的明爭暗鬥。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陳廷敬如履薄冰半輩子,慢慢悟透官場祕訣,終於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讀後感悟:

第一體會:

書中,朝上哪一個人在何崗位,可能都有一位大人在背後佈局,派系矛盾表面平靜止水,深層波濤洶湧。很多工作能力選人不是第一位的,只要能稱職即可,剩下由其政治作用所決定,他可能是打手、排頭兵為自己的派系衝鋒陷陣(得到了大人的恩惠),也可能牆頭草、八面玲瓏,不出頭而查探其他人的意圖。

恩惠是一把雙刃劍,有些東西總是要還的,到最後結果難料。

第二體會

陳廷敬得善終,是由於他善於捕獲分析信息,對周邊干係人進行了明確分析,採取了正確的對策。皇上是需求方,陳是項目經理,他知道需求方的要求,一是社稷,二是自己的威信不動搖,三是親近的人問題不太大。絕對的做項目,只從社稷出發,必定無法滿足皇上的最終需求,反而引得殺身之禍。

第三體會

質疑,各地報上的政績,其中存在不合邏輯之處,只是看上層是否願意不過問的接受。其實國人感恩的心,捐款捐物給國家的精神境界沒這麼高,自發啥的不是有利益驅動就是壓迫得來(自發的救助救援另當別論),頭腦要清楚,不要被下面的報喜材料給矇蔽了。

《大清相國》讀後感3


省社會主義學院黨外幹部班佈置了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同志曾推薦的《大清相國》這本書的閲讀,通過仔細閲讀,感觸良深。《大清相國》是作家王躍文所著的長篇歷史小説,講述了一代名相陳延敬行走官場五十餘年生涯,體現了他揭時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滿了濟世救民的理想主義情懷。王躍文評價《大清相國》中的主人公時説,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

眾觀其一生,他有許多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地方。首先他有崇高的理想。在封建時代,堅持以江山社稷為重,以百姓為重,以輔國安邦為已任。深得了康熙信任,成就了一代名相,為開創康乾盛世立下功勞,實現了其政治抱負。當前正是我們歷史發展最好的機遇期,是我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的關鍵時刻,我們今天的領導幹部,就是要有責任心,就是要肩負歷史責任,更要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

其次,他為官清廉,這在他所處貪腐成風的時代也是難能可貴。他對貪官敢於碰硬,敢於改革,完善制度。對待百姓卻有菩薩心腸。本事再大,做事再多,一旦踏上為官不廉的邪路,那將是一條不歸之路。我們新寧縣原主要領導做事有魄力,為新寧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心存貪慾,忘記了權力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不是謀取私利的。正如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中陳巖石所説,要心中有羣眾,要堅守公平正義。官逼民反,如果我們不整治貪污腐敗,如果我們不刮骨療毒,羣眾就會造反,我們就會亡黨亡國。

第三,他為政勤勉。不辭勞苦。他順治十五年中進士,擔任過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工部、户部、刑部、吏部尚書等多個職位,無論在哪個職位上,都能撥亂反正,開創工作新局面。今天我們常提作風建設,就是要紮實工作,努力作為。再有能力,不去做,把羣眾的事踢皮球,任由矛盾激化,不敢擔當,不作為,都會影響發展。習總書記説“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第四,他有能力,能擔當。他整治吏治,很注重策略,他整治金融,不乏鐵碗,他在學習中、在實踐中豐富了自己的辦事才能。我們各級領導幹部必須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開拓創新,不斷進取。今天我們在社會主義學院學習,也是一種能力的提升,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在一個人治的封建社會裏,陳廷敬尚且能夠清正廉明,一心為朝廷;如今在一個講法治的社會主義時代,我們身為黨外領導幹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是教誨,守住做人的底線、幹事的底線、為官的底線,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廉潔奉公、勤政為民,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不懶政、不怠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大清相國》的讀書體會4

近日,看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該書其中有很多很多具體現實的借鑑意義,我作為一名一直紮根在基層的領導幹部,更是從中體會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情感。作為出賣國家利益、出賣人民利益而來換取自己職務的升遷、滿足自己的貪慾,最後都是要受到黨紀國法懲罰的。下面我將通讀此書的一點體會談談,與大家共勉。

其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陳廷敬押着王繼文要離開雲南的時候,那麼多的羣眾擁上街頭,哭着喊着不讓王繼文離開,並這樣對陳廷敬説道:“你就是欽差嗎?你憑什麼要抓走我們的父母官?王大人可是雲南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好官哪!”可以説,這種場景是多麼感人的一幕啊,為官者誰不希望在離任時是這種場景!如果不明就裏,只看表面,王繼文就是傳頌千古的好官,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王繼文糊弄了皇帝,糊弄了羣眾,可見只看眼前的場景往往是不真實的,對於官員的評價真是要向陳廷敬學習,從細處入手,從深處挖掘,才能真正找到這個地方官員為政的好壞。從這個史實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不是陳廷敬明察秋毫,康熙就被王繼文給糊弄了,可見,選人用人,關鍵還在考察幹部。如果考察失真,不僅僅損害的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會形成連鎖反應,最終,損害的還是國家和羣眾。而政績的體現,也正像陳廷敬所説的:“國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愛護百姓。如果只顧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近日提出的:“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何謂功成不必在我?就是要轉變官員一心抓“政績工程”、唯GDP論英雄急功近利的態勢,避免“吃眼前飯、斷子孫路”的短期短視行為。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效率與公平孰先孰後的問題就提上了日程。教育文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安居工程,這些事關羣眾利益的大事,隨着社會的發展,矛盾日益突出,必須抓緊抓好,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不僅要經濟總量,更要人均收入,不僅要普及教育,更要精品教育,不僅要看得起病,更要看得好病,不僅要老有所居,更要老有所樂;就是要籌劃藍圖謀長遠打算,而不是謀在一時、謀取私利,要讓每名領導幹部在籌劃藍圖時真正做到“功不在我,利在千秋”,要加強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監管,對於污染環境和安全不到位的企業,查處一個處罰一個,絕不姑息;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真正維護好羣眾的利益,真正把工作做到實處,做到羣眾心坎上去。所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在工作中要把“功成不必在我”作為為政之基、謀事之本、做事之源,既要立足當前,又要着眼長遠,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不唯GDP論英雄,多看長遠,多打基礎。而在幹部考察任用中,更應該從細微處着手,不能僅聽羣眾説好就好,不能僅看“表面文章”,更要從平時基礎工作上、從長遠打算上、從“內部文章”上多方面入手細緻考察,才能真正把那些注重打基礎、謀長遠、堅持原則不謀私利的好乾部選拔出來。另外對於幹部考察組也要落實責任制,責任到人,層層套上“緊箍咒”,確保考察知人善用、不走樣,不失真,才能確保選人用人不出紕漏,才能選出像陳廷敬這樣的清官、好官、能官、德官。

“兩學一做”活動剛剛開始,這既是基礎,也是關鍵,更要通過此次活動活動,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結合起來,真正讓基層黨員領導幹部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使政績觀體現在平時基礎工作上,體現在長遠謀劃上,體現在內部文章上,體現在為民服務上,體現在真抓實幹上。只有這樣,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夠被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會夢想成真。

標籤: 讀後感 相國 大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9no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