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蠟燭讀後感(精品多篇)

蠟燭讀後感(精品多篇)

蠟燭讀後感(精品多篇)

《蠟燭》讀後感 篇一

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半截蠟燭》,讀完後一陣強烈的愛國精神在我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印象,揮之不去。文章講的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德國侵略法國時參加傳遞情報的工作。伯諾德夫人把情報藏在了蠟燭心裏,可蠟燭被德國軍官點燃了,為保護情報,伯諾德夫人要用燈替換可惜阻止了,大兒子慌稱柴火。也被阻止了,最後小女兒騙軍官樓上太黑想拿一盞燈,軍官答應了女兒拿着蠟燭上樓,在走上最後一階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我感歎了,一個家庭主婦帶着三個幼小的孩子參與抗戰,這是多麼濃厚的愛國情誼呀,年紀輕輕的孩子在敵人面前能從容地保護情報,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誼呀!我不由想起了古代愛國詩人陸游,陸游寫了這麼一首詩叫《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大詩人陸游心中最放不下的不是金錢,不是地位,也不是大詩人的名號,而是他的祖國,在西去前還不忘記把這種愛國情傳給他的子子孫孫,還不忘讓孩子代他關心祖國,我從心底裏佩服他,佩服他對祖國最深的敬愛。每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愛國情,像伯諾德夫人和孩子們一樣,有着對祖國無可代替的熱愛,伯諾德夫人告訴我一個真理,愛國誰都可以,只是看他有沒有這份勇氣。指導老師:王老師指導評語:小作者讀文章有感,按照五步驟將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全文條理清晰,結構把握得也很好!

蠟燭讀後感 篇二

《半截蠟燭》一文講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她和她的兒女參加了傳遞情報的工作。他們一家三口想了一個辦法保住了祕密情報,保護了他們的國家。讀完了《半截蠟燭》一文,我若有所思,受益匪淺。面對困難的來臨,伯諾德夫人一家表現出來的卻是從容、鎮定、沉着,沒有一點兒緊張。特別是大兒子傑克和小女兒傑奎琳,他們只是小孩子,面對敵軍,絲毫沒有害怕的感覺,卻是想方設法地把蠟燭吹熄。我明白了,害怕危險的心理,往往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在一天晚上,幾個德國軍官把那“半截蠟燭”點燃了。伯諾德夫人先以小蠟燭太暗,點燃油燈亮點的藉口把蠟燭吹熄了。可蠟燭又被點燃了,大兒子傑克靈機一動,想了一個辦法,去生火,想拿走蠟燭,可被拒絕了。可他還是從容地搬回木柴,生了火。最後小女兒傑奎琳説很困,想睡覺,可是樓上太黑,會摔倒,想拿燈照明。面對如此可愛的小女孩,德軍就把那半截蠟燭給了她。

他們三個人都是為國家而努力,不讓重要情報暴露,想盡各種辦法。也讚揚了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之情,重而我感到要好好讀書,成為國家的棟樑。同學們記住這句話吧!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

蠟燭讀後感 篇三

在我讀過的愛國文篇中,《半截蠟燭》給我的感受最大。

文章主要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全家三口都參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於是,伯諾德便把情報藏在了半截蠟燭中。敵軍正好來搜查,便發生了可怕的事情,但是在一家三口的努力下,終於戰勝了敵人。這主要是靠他們的機智與從容。

這個故事一開始就讓人感到緊張,並且對伯諾德夫人一家擔心,但是大家的擔心是多餘的,伯諾德夫人雖然沒能騙過敵軍,但是在兩個孩子的機智下逃過劫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遇到困難時顯得非常鎮定,這就要告訴我們在遇到危險與困難的時候,不要緊張,否則就會不知所措。只有鎮定才可以平靜心情想出好的辦法去戰勝它。我們不僅要學習這一點,還要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他們為了祖國統一把自己的生命當作了抵押,這種精神不是更值得學習嗎?

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更富強!

蠟燭讀後感 篇四

我在學習機裏聽一則故事《紅蠟燭和美人魚》。

胡事是講述有一條美人它要做媽媽了,它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冰冷又黑暗的海底。它聽説人類最善良,所以它決定將孩子交給人類來撫養。有一天,美人魚肚子很痛,就游到岸上,把孩子生了下來,親了親孩子就游回了海里。小美人魚被鎮上賣紅蠟燭為生的一對老夫婦撿到了,並細心的撫養長大。

小美人魚為了報答老夫婦的養育之恩,在老夫婦的紅蠟燭上畫了很多畫,他們的蠟燭的就賣的很快,紅蠟燭不僅使老夫婦發了財而且保佑了買紅蠟燭的漁民出海平安。後來,老夫婦沒能抵擋住金錢的誘惑把美人魚賣給了殘忍的商人,而當天晚上,海上就出現了狂風暴浪,無數的船隻都覆滅在那無邊無際的大海里,包括商人的那船隊。

並且,從那以後,誰要是在廟裏點上了紅蠟燭不管再晴的天也會變成狂風暴雨。慢慢的,那個小村便消失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人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蠟燭讀後感 篇五

有幸再次親臨薛翠娣老師執教現場,聆聽她精彩幹練的語文教學。這次薛老師為老師們示範執教課標版第十冊的《半截蠟燭》,可謂用心良苦,她為每位聽課老師印發了教材,在上課之前用了將近一節課的時間耐心細緻地為老師們解讀了教材,然後馬上開始上課,為了全程呈現課堂,連續上課近兩個小時,真可謂是馬不停蹄,鞠躬盡瘁!令所有聽課老師感動、振奮,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深刻的思考。

一、對教材解讀細緻深透

薛老師每次上完課都不顧疲憊,循循善誘地和老師們交流自己對教材的解讀,而且她多次表示最好是在上課之前和老師們交流對教材的解讀,這次她終於能如願在課前與聽課老師交流對教材的解讀,也讓我終於明白了她為什麼這麼強調對教材的解讀。

薛老師對教材的解讀非常認真,從課題開始,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解讀,一句話一句話地解讀,一個詞一個詞地解讀,重點詞語作更為詳細的解讀,甚至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文字背後的寫作意圖、人物精神都在她的解讀下清晰起來,深刻起來,我們彷彿隨着一位大學教授深深地走入了文本,盡情地享受着語文的精神滋養。在這樣細緻深透的解讀下,課文內容變得豐富起來,豐厚起來,對課文的理解變得深刻起來,簡單的課文變得滋味濃濃。

聯繫我們平時的備課,大多通讀幾遍課文,瞭解大意,熟悉課文的教學要求,再參照教參理出上課的思路,能有多少靜心的品讀,更談不上對課文的獨特理解了,怪不得薛老師一再強調對教材解讀的重要性啊!沒有對教材細緻深入的解讀,怎麼可能做到吃透教材,更談不上合理的教學設計了。薛老師對教材鑽研的工夫在她近一節課耐心的解讀下,讓我們豁然開朗,語文老師要想上好課,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充實有效,自己必須在課前對教材做充分的解讀,要靜下心來,耐下心來,對教材的寫作背景、一字一詞一句、甚至是一個標點細細琢磨,仔細推敲。只有自己走入了文本,親近了文本,努力走進“複雜”中,弄清“真相”,然後進行資料的清理,選擇教法的梳理,和最終教案的整理,由此,走出來的你,課才能上的有效,甚至高效。

二、教法設計絕妙精當

在聽完薛老師對教材細緻深透的解讀後,我有一個擔憂:解讀到這麼多的內容,怎麼才能在課堂上落實,怎樣讓學生也能像老師這樣走入文本,體會文本呢?也就是薛老師會用怎樣的教法來落實她對課文的解讀呢?聽了薛老師的課,又馬上給我啟發:只要自己真正解讀透了文本,就一定會產生精妙的教學設計。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憂,是因為我只是聽了薛老師的解讀,還沒有化為自己對文本的解讀。薛老師的每一步教學設計都讓我拍案叫絕,又讓我聯想到她對文本的解讀,正是在深入的解讀中才有了這一個個合理而又精妙的教學設計。

1、扣題猜想,激發興趣:

這是一篇以物命題來寫事的文章,事先薛老師要求不發下文章給學生看,開課即寫題目,請學生看了題目,猜猜看可能是寫什麼內容的?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紛紛猜測文章的內容,勾起了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並且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可謂是一舉多得。導入抓住了課文命題的特點,並且充分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這完全來自於她對課題的細心解讀。

2、直入重點,讀文感悟:

在薛老師的課堂上有兩次檢測,一次是對預習的檢測,她的預習是放在課堂上的,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她只反饋大家都預習了什麼,在檢測的時候就只檢測一點:課文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事,結果怎樣?她抓住了敍事性課文的主要要素,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大體脈絡。還有一次是對課文第5自然段的朗讀檢測,在學生自主體會朗讀之後,只檢測最後一句話“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因為這一句話最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並且老師隨即扣住“提”“盯”兩字加以適當的動作提示,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了當時情況的危急,也為後面小女兒的成功做了一個情境的鋪墊。這兩次檢測,可謂直入重點,精妙精當。

再看薛老師對課文第二自然段“伯諾德夫人用絕妙的方法收藏了一份絕密的情報”的處理,當時的解讀很豐富,但是如何讓學生自主地讀文體會呢?薛老師直入重點,抓住“絕密”和“絕妙”二個詞,讓學生自己讀文體會,從哪些地方看出“絕密”和“絕妙”?一下子就把第二自然段拎了出來,給人百毛皆順的感覺,不禁讓我們暗暗叫妙。再如對課文第5自然段的處理,也是直接抓住讀文感受,用一個詞來表達,劃出相關詞句,就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了,而且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讀文感受。第6自然段也是如此,小女兒為什麼能成功的?自己讀文仔細研究,直入主旨,讓學生自主讀文體會,學生不知不覺就走入了文本。這些看似簡單卻讓我們直喊精妙的設計,都是來自於薛老師對文本深入獨特的解讀啊!

我想説,薛老師的課再次説明了教師對教材解讀的重要性,功到自然成,只有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才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才能上出輕鬆、簡約而又語文味濃濃的課來!

蠟燭讀後感 篇六

今天,我讀了《蠟燭》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

文中圍繞着一次停電,主人公用蠟燭照明寫作業這個故事,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是這個故事背後確有一種高尚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蠟燭願意犧牲以自己,來換取主人的光明,真是不易呀!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無所欲為,兩者何以論比。

點燃自己,用光芒照亮別人,蠟燭一生就是這樣度過的,它的一生雖很短暫,但非常有意義。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辛勤的老師、令人敬佩的警察、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他們都具有蠟燭的奉獻精神。

前蘇聯偉大的作家高爾基説過:“給”要比“拿”愉快。蠟燭不正是這樣嗎?它給人們光明並不向人們央求什麼,而是無私的向人們奉獻。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嗎?

的確,蠟燭微弱的光亮遠遠不及電燈的光亮強,但它總能在危及的時候挺身而出,它難道不是讓人讚美的“大英雄”嗎?

蠟燭讀後感 篇七

愛國是什麼?在肖邦眼裏,是孜孜不倦地創作,在文天祥眼裏,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的大義凜然,在林則徐眼裏,是“欲為聖明除弊事”的赤膽忠誠;在伯諾德夫人一家眼裏,則是那飽含着愛國深情的半截蠟燭……

《半截蠟燭》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伯諾德夫人一家與德軍機智周旋,保住了祕密情報的故事。讀完它,我不禁感慨萬千:既因德軍的醜惡而氣憤,也為母子三人的機智而喝彩。誰能想到,一位弱女子竟能面對危險笑容以待、冷靜處理;誰能想到,一個小男孩竟能面對蠻橫的敵人從容鎮定地應對;誰能想到,一個膽小的女孩竟能機智的面對殘暴而毫不畏懼。這便是一顆顆赤誠的愛國心,一個個不渝的愛國情啊!

儘管,那半截蠟燭至死不渝的光輝依舊照耀着我們,但現在依然有許多人瞧不起自己的祖國,總是一昧崇拜與羨慕國外的“洋產品”而忽略本國的“土產品”,總是把本國的短處與他國的長處比。就拿我們的祖國來説,古中國綿延五千年歷史,積載了豐厚的文化底藴;新中國建國不到七十年,早已成為了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卻依然有人牢騷紛紛。面對如此多的流言,我不禁想問問,是誰給了你如此幸福公平的待遇?心中突然覺的中國過的很不容易:國力要和美國比,福利要和北歐比,機械要和德國比,環境要和加拿大比,華為要和蘋果比,聯想要和IBM比,一個國家要和全世界的高端比。當你羨慕國外的俊男美女,卻忘卻了中國也有鄒忌,潘安和“四大美女”;對着西餐廳的快餐直流口水,卻忘卻了中國有八大菜系和成千上萬種風味小吃;花大把的錢買國外的有機奶粉,卻忘卻了母乳的健康;工資全交給國外進口品牌店,卻忘卻了兒時自己曾經為一件母親縫製的新棉襖而感動不已的情懷。雖然區區小事不足以定論愛國,從小事上就能看出你對祖國的情感不足。

作為一名國小生,我認為,只要做好身邊每一件小事,也是一種愛國。比如,在生活中多關心國家大事;在學習上努力奮鬥,力求更好;嚴肅地對待每一次升旗儀式,尊重我們的國旗;維護環境衞生,講究社會公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這些小事做起,相信我們也總有一天能為祖國貢獻一份力。

中國十三億人口,人才輩出,羣星璀璨,我為我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就像司湯達説的一樣:“為祖先的熱血,流到我這裏還沒有流乾!”像文中的主人一樣愛國吧,我們的力量再渺小,也能為祖國貢獻自己,使祖國更強大。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oyk5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