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讀後感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讀後感

近日淺讀錢穆先生所著《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感悟如下。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讀後感

整體而言,本書系統論述了自漢朝至清朝的政治、人事、經濟和軍事制度,語言平實,內容精闢。本書對於漢唐政治論述最為精彩,對於明清的論述卻有失客觀。尤其是對於清朝幾乎全盤否定,“私貨”較多,這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所致。

關於經濟制度,關鍵就是土地與賦税。客觀來講,自漢以後,中國土地公有化的嘗試大體都失敗了,土地兼併基本不可逆轉。當代的中國,原則還是保持了土地公有制,政策空間大、政策工具多,但是近20年來基本處於裹足不前、“遮遮掩掩”的狀態,相關制度尚不如明朝“魚鱗圖”先進。針對房地產問題,大體上還是採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政命令與市場管控措施,沒有采用變革制度的改革手段解決,即不敢改,更不想改。

而賦税制度的難點在於如何向富人收税,通過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起到“節制資本”,甚至“引導資本”的作用。客觀來講,歷朝歷代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向富人收税”的問題,甚至還出現“政府租税愈輕、地主愈便宜”,農民給地主交租愈多的情況(當下廣東也有此趨勢)。個人認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點有二:一是需要有強勢政府,消除“皇權不下縣”,保持政府對“毛細血管”的控制;二是有系統精確的“冊籍制度”,因為很多朝代税改的起因都是“冊籍混亂”導致政府收不上税,可以推廣使用區塊鏈技術徹底解決“人為造假”“年久失真”等難點問題。

關於人事制度,關鍵是解決官員怎麼來、怎麼上的問題。從最初的貴族世襲、到舉孝廉、到九品中正制、再到唐以後的科舉制,整體趨勢是擴大人選範圍、競爭性選拔、標準化考試。這也給我們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提供了思路,比如建立更大範圍的人才市場、破除人才流動的制度性壁壘、鞏固並深化競爭上崗制度、將組織遴選與量化考核向結合等。當然,本書對於八股文制度的抨擊有失偏頗。八股文本質上是一種標準化考試,僅靠“八股取士”與孟董提的“逢提必競”一樣,都是一項制度走向絕對化、極端化的表現,但制度本身並無問題。

關於政治制度,關鍵是如何處理君權與相權。明清兩朝雖無名義上的宰相,但後期的張居正、李鴻章等人已近乎“宰相”。這一項內容相對敏感,不做展開。

另外,本書有很多金句,簡要摘錄如下:

“惟其一切制度都不會永久好下去,才使我們在政治上要繼續努力,永久改進。”

“節制資本、平均地權,大體是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政策”

“但究竟此制僅為一時的救弊措施。如同某藥治某病,病癒即不宜再服。否則藥以治病,亦以起病。”(評九品中正制)

“一個制度出了毛病,再訂一個制度來防制它。於是有些卻變成了病上加病。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5okly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