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篇一

讀完這本書,我大概瞭解了:從1840年鴉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餘年時間裏,在中國的土地上,經歷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壓迫和反壓迫的歷史事件,它們如實地記載了外國列強和本國封建統治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實地記載了革命和進步力量與反動勢力的殊死較量;如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民族民主革命並取得最終勝利的輝煌歷史。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鴉片戰爭為標誌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些條約給中國人帶來了野蠻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勿忘過去,面向未來!用我們的勤勉與奮鬥去開創一個全新的未來!

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羣眾自發的。

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於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併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國永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900字 篇二

《中國近代史》是由蔣廷黻先生編寫的一部講述中國近代歷的重要事件及其背景的書。這本書是蔣廷黻先生對中國近代社會的思考,1840年——1925年這段時間,也讓我對神州大地上的人民有了更多的瞭解。

當時的中國政府由於自古以來的小農經濟以及過於膨脹的君主專 制,不明白他們所面對英國、法國並非是蠻夷之國,西方國家帶着紳士風度並不是到中國來朝拜進貢,而是來進行貿易。那時的中國,繼續做着天朝上國的美夢,根本不知道工業革命將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變化,而此後引發的鴉片戰爭僅僅是因為皇帝對待馬嘎爾尼十分無禮。中國直到鴉片戰爭失敗及剿夷派崩潰後,才有人意識到改革是強國之路。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林則徐這個人物,他是典型的中國士大夫的代表人物。鴉片戰爭的失敗跟林則徐本人是有着很大關係的。在虎門銷煙時,林則徐看起來是一個十分有決斷,有思想,一心為國保衞人民且百戰百勝,戰無不勝的人。其實他也真的覺悟到了是時候去西方取經了,但是他為什麼沒有把他的想法大膽公開出來?如果從他那時起,覺悟了的士大夫都去表達自己,那中國的現代化可能會早二十年。他為什麼不這樣做?因為在他心中,他的名譽比拯救世界更重要。這也是中國士大夫的通病。我認為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士大夫本來就是膽小懦弱,不敢説出實話,另一方面是皇帝和官 場的大背景十分固化,且皇帝時常用人不當,使士大夫們不敢言也不敢怒。所以我認為現在的統治者應當多聽取八方的意見,讓真正有抱負的明珠慧眼幫助中國一直進步。

其實只要當時政府回過頭去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閉關自守是多麼大的錯誤。遠在唐朝時,日本就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快速引進中國文字,服飾,建築甚至是管理制度,它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後進行很徹底的進行改革,於是它就越來越強大。不説日本,當時玄奘西行,引進了佛教,使其在中國發展。佛教的引進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選擇,還促進了國家的管理。這説明引進外國的優秀文化是一個促進國家發展的好辦法。倘若當時的中國有足夠高的智慧,大膽引進西方文明,將戰爭化險為夷,那麼中國不僅會與西方強國並駕齊驅,而且一定會在國際上重塑中國文明的輝煌。歷史不會改變,但我們可以吸取歷史的教訓。學習歷史,吸取教訓,是走向成功的捷徑。在做決定時,想一想曾經走過的彎路,或許,它就會輕鬆許多了。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篇三

即便是從未度過近代史的中國人都清楚,中國近代的百年是屈辱的百年,是戰火與鬥爭的百年。但同樣我們也都知道,在那百年的黑暗裏,卻也還有着點點星火在泯滅與重生中堅守,燎原中華。

而這也正是我閲讀《中國近代史》最受感動的地方。

談中國的近代史往往是從廣東省虎門鎮開始的,一位前清的欽差大使將收繳上來的兩百多萬斤鴉—片在這裏焚燒成灰煙,匯入汪洋。自此中國開始陷入西方列強的侵略中,而那位焚燒鴉—片的老人也因此成了朝廷的“罪人”,開始了他長達五年的流放生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理會朝廷上的譏諷,“知其不可而為之”,回憶着老人早已消逝的背影,我腦海裏剩下的不再是侷限於史書上的文字,而是封建制度崩潰下,一個儒家士大夫對於自身信仰最後的堅守。

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悲哀的,無人堅守信仰的國家是危急的。曾左因信仰而洋務,康梁因信仰而變法,即便洋務運動失敗了,戊戌變法也失敗了,但他們卻憑藉着自身的不懈堅守啟迪了千千萬萬的學生與工人,用器物制度之失敗換取中華大地上那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解放了民族之思想。並從俄國的十月革命中尋得更為偉大的信仰——共產主義,領導我國人民在三十年後的十月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為中國近代史畫上圓滿的句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然而堅守信仰終究是困難的。為了民族之革命,中華之振興,孫中山先生耗費畢生之心血,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信仰被袁世凱冠冕堂皇地竊奪,眼睜睜地無奈軍閥無休無止地混戰。但先生仍舊堅守着,也堅信自身之信仰必將成為現實,他在、於失敗中再次發動二次革命,領導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學習蘇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改組自己親手建立地國民黨,促使北伐,最終病死北京。無論是政客還是文人,像汪精衞,周作人那般為了一己之富貴,一命之殘活而果斷拋棄自身之信仰,自身民族之人,不知有多少。但當我們回望歷史,卻可以發現無論背叛信仰之人有多少,堅守信仰的同志也不會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歷史以其自身之穩健宣告着堅守信仰的勝利。

有人説生命之虛實在於信仰之虛實。空虛的信仰既容易背叛,也很少影響甚微。因而我們更需要擁有更為充實的信仰,也唯有充實的信仰才會促使我們內心不顧一切地堅守。生命的價值是需要一份充實的信仰去完全的,雖不一定要促使民族之進步,國家之富強,卻必須要無愧本心,無害人民,而這本身便是有益民族與國家的。生命是一條看不清的路,不去恐懼路途之兇險,不去糾結一時之盛衰,把信仰作為一個人生的載體,去堅守,從而以整個人生的長度去證明一個生命之深淺。

這,便是堅守信仰的力量。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1000字 篇四

法國曆史學家托克維爾説:“當過去不再昭示未來,心靈便在黑暗中行走。”本學期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無知和淺薄,才知道歷史的發展史多麼的曲折和不易。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多姿多才的絢爛文化,周邊國家的景仰朝拜,讓我們中國人在謙和的外表下有着一顆深深自傲的心。我們是多麼的聰明和強大啊!從羊脂白的陶瓷到精緻的唐三彩,從華美的絲綢到碧綠沁心的茶葉。中國的畫卷是那樣的多彩和絢爛,是那樣的華麗和閃耀,然而,從1840年開始,中國的畫卷開始變的灰白,伴隨着鴉片的縷縷白煙,變成了帶着沉重的灰暗,帶着傷痛的蒼白。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範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鉅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脱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鬥爭。

好在,灰暗沒有壓倒反抗,我總能在黑暗中尋找到希望的色彩和光明。太平天國將士的紅頭巾,抵禦了多少多來的侵略者;愛國人士的公車上書,白紙黑字滿是愛國壯志;長征路上,雪山草地記住了紅軍軍裝的顏色。國人愛國的心讓黑暗中有前進的方向,戰士英勇的反抗讓黑暗中充滿光明。

經歷了屈辱,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現在,我們的祖國走出了陰霾,我們的人民,正在把傷口輕輕的掩埋;我們日益的強大,但絕不狹隘,我們盡力的丟掉過去,但絕不忘記歷史;我們的民族,有着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但絕不去奴役;我們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懷,但也絕不會一味的容忍。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瞭解歷史,以歷史為鑑。但不能拘泥於歷史,要與時俱進,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引下,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7oeq1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