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多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多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多篇

羅貫中的長篇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靈武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司馬炎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從黃巾之亂開始,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再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國統一歸晉的故事。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供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1

我推薦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三國演義》,另一種則正準備讀。”《三國演義》得到這樣的推薦是當之無愧的。這本書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小説家,代表作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等。這本書是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它的發行量近億萬冊,這部長篇小説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遠深。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間發生的政治,軍事鬥爭的故事。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為了理想和抱負開始了沙場征戰,並最終建立了蜀國,與曹操掌權的魏國及孫權主政的吳國並稱三國。後來,魏,蜀,吳三國征戰不斷,最終被西晉統一。《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大人物,大英雄,這些人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截取故事中的兩段文字與大家分享:“他們來到東嶺關,守將孔秀不肯放行,關羽一刀就把孔秀殺了。洛陽太守韓福又阻攔關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嘴拔掉箭,策馬加鞭一下就把韓福給斬了。”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關羽不避艱難險阻一心想找到劉備的忠義精神,令我特別敬佩。

當我把書合上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一定要將這本書推薦給同學們,讓更多的朋友走進三國演義的故事中,認識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怎麼樣?聽完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有了馬上讀書的衝動?那就別猶豫了,趕快行動吧。相信大家讀完故事後會發自內心地説:“這是一副波瀾壯闊,金戈鐵馬,壕氣縱橫,逐鹿中原的畫卷。”

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歷了什麼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蹟、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就像血液是熱的,更是充滿色彩的。

這本書記載的是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羣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沒有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秣兵厲馬,個個雄心勃勃,都想成為最終的霸主。特別是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個人。都有無數的兵馬,多才的軍師,兇悍的猛將打來打去,一場仗打了八十多年後,終於決出了勝負,勝者不是魏、蜀、吳,而是新的勢力晉,這個搞笑的結局為三國畫上了“!”,或是個“?”。

這本三國所有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被稱為“卧龍先生”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

我要學習他的“忠”字,他是認定了劉備,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這讓我很敬佩,想起當日本人向我們的國家進攻時,我們中國人可是出了不少漢奸,諸葛亮就像是當時跟着共產黨的將軍,不是小人,不會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己的朋友和戰友,在那麼險惡的時期裏,他能那樣的忠義,真是不簡單!

最後,我想説:以史為鑑,以史為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身處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去探索。

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3

寒假中,我閲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讀過書後,我對書中的人物,劉關張、曹操、孫權、呂布等身上發生的事情進行了思考,並得出了一個道理:德才兼備方為聖。

書中的呂布,武藝天下第一,關羽雖然很厲害,但比不過呂布。然而後世的人們卻把關羽封“武聖”,而不是呂布。這是為什麼呢?從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因為呂布有才無德。他雖然武藝天下第一,但德行不夠,先後拜了丁原、董卓兩個人為義父,卻這兩個人都死於呂布之手。其中董卓雖然兇狠殘暴,確有取死之道,但呂布並非為了公道大義而殺的,是為了美女而殺董卓。丁原書中沒有提到有什麼惡行,反而是個忠於漢朝的大官。呂布因為接受了董卓的財寶良駒,殺了丁原,令人不齒。呂布雖然有陳宮當軍師,卻剛愎自用。他落難時,劉備收留了他,他卻趁機奪取了徐州。呂布做人出爾反爾,不講信義。人們都厭惡他、害怕他。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身死白門樓的下場。

而反觀關羽,武藝高強,義氣當先。他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中的二哥。這一拜,他終身追隨大哥,這一拜他任勞任怨,這一拜直到兵敗麥城他都雖死無憾。他温酒斬華雄,他勇鬥呂布身不敗,他誅顏良、殺文丑,他武藝高強,是聞名於世的勇將。當劉備兵敗,曹操欣賞他,千方百計要收服他時,因為堅信劉備還活着,為了以後和劉備重聚,為了照顧劉備的家小。他約法三章後,暫時投靠了曹操。曹操對關羽三日一宴,賞賜金銀財寶、美女寶馬。關羽卻代替劉備照顧嫂子,讓曹操送來的美女服侍嫂子。自身堅守禮儀,不入嫂子所居房屋。當離開曹操時,金銀財寶分文不取,美女僕人全部留下,只帶了從前在劉備軍中就一直跟着他的隨從,過五關、斬六將,只為追尋結拜大哥-劉備。當很好地詮釋了做人的“義”和“禮”。所以後世人們封他當“武聖”。

由此可見,有“武”無“義”,雖能不“聖”。“武”、“義”兼備,縱然不是武藝天下第一,也能當“武聖”,百世流芳。

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4

烈日炎炎的盛夏假期,我翻開我國曆史的篇章——《三國演義》,津津有味地閲讀完之後,令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和《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齊名為“四大名著”。從“桃園結義”到“司馬懿統一三國”中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生動有趣,讓我看了還想再看下一篇,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能説是主人公之一,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就忠心耿耿為劉備效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自撐起蜀國。儘管面對孫權,曹操那些“豺狼虎豹”也無所畏懼,膽大心細,在萬人之中顯示自己的才華,在劉備那兒也立下赫赫戰功,如:火燒赤壁,華容道,三氣周瑜,七擒孟獲……諸葛亮有句名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諸葛亮的計策中,除了空城計,其它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聽到曹操這個名字,大家眾所周知,他被人們認為是“超級大反派”。每當別人聽到劉備打了敗仗都心不甘情不願,但聽到曹操大了敗仗都拍案叫絕。曹操是“反派”?我不這麼認為:1.曹操成為奸雄那是被逼的,黃巾亂起,董卓進京,他怎能坐視不管。2.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了討伐袁紹。3.曹操不陰險狡猾,曹操是因為出計而被視為狡猾,那諸葛亮豈不是更狡猾?4.曹操對百姓很好,大家都知道劉備打了敗仗會帶百姓逃亡,曹操其實也是如此呦!曹操本是大漢忠臣,但朝代出了問題,皇帝無能,所以終結了漢朝。但我們也要把曹操列入“英雄榜”。

當然,三國還有其他有名的英雄豪傑:智勇雙全的周瑜、大義凜然的關羽,力拔山兮的呂布……我也好想斗轉星移回到過去,和劉關張“四英站呂布”,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和孔明公瑾火燒赤壁……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不僅人物詳細,而且故事精彩,讓我的記憶裏又多了一份知識,收貨滿滿。

三國演義讀後感八年級5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9v76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