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多篇)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多篇)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多篇)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1

初讀這首《斷章》時,只覺得它很美,再次細讀時才恍然大悟,它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總以為別人是高揚的白雲,而你卻是一隻不起眼的雀鳥;不要總以為別人是山頂上的一棵參天大樹,而你卻是山腳下的一撮不起眼的黃土……不要總以為別人總是比你好、比你出色,其實你同別人一樣,有着讓人羨慕的地方!

有人説,人的一生最不容易認識的人是自己。所以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因為不能夠認識自己,而最後走上墮落的人們,他們以為自己已成為社會的負擔,活着僅是一種罪過。卻不知他們是這個世界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他們點綴了這個世界;卻不知在親人的心中,他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永遠是獨特的一個!父母的生活因為兒女而更加精彩,更加絢麗!

其實不管你有多麼多麼的平凡,都不用自卑自棄,妄自菲薄,你應該充滿自信地對自己説:“嘿,世界因為有我而更加精彩,別人都在欣賞着我呢,因為我有特色!我永遠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讓我們一起努力地認識自己,去探尋自己豐富多彩的另一面吧!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2

秋天的傍晚,與卞之琳在“橋上”相遇,楓葉打在肩頭,心的河流淙淙而過。最是那凝眸的一刻,像一朵花落窗前,無人察覺的温柔,你看見了我,我讀懂了你。

我們,都是橋上的風景,也許靠近,也許分離;也許陌生,也許熟悉。世間所存在的,似乎都是不經意間卻又無處不在風景。明月,在遙遠的距離之中,照在你我的眼裏,卻又近在咫尺。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恰好我經過時看見了你,而那樓上之窗裏的眼睛所看到的,也許正是我們這道風景。

生活中,其實時常有這樣的畫面,但也只能在詩人的句子裏浮現。因為,喧囂的工作學習環境使我們少有機會靜下來去欣賞這些不經意的美。我們也許注視着,或被注視着,但那麼多的風景中,總有一幅是屬於你的賞心悦目。我們彼此散發出微光,欣賞別人的美,同時,也遇見那個別樣的自己。

《斷章》原本是一首很長的詩,但詩人卞之琳嫌他太長,太囉嗦。因為,很多時候,美經不起長久的凝視,美也經不起太多言語的推敲,於是就把《斷章》修改成只有四句的短詩。內心的風景,大美而無言。

《斷章》無語淺笑,簡單地走進我們的心裏,字裏行間卻參透深刻的哲理。正因為如此,它在無意、無主、無語、無解的情境中,長久地駐定,連時光都像是靜止的,所有的注視,都成了永恆的風景,歷史長河在其“橋”下生生不息。

你我,天涯相伴,煙火相隨,心懷一種美意,身處一隅美景。無論此身彼身,此岸彼岸,你望她一眼,她對你回眸一笑,生命便會突然復甦。

身而為人,在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之中,如同沙漠裏面的一粒細沙,是何其的渺小,面對生活,太過於清醒,難免迷失自己。於是,我們必須學會斷章,簡單生活,這是一種智慧的體現,“斷章”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斷章”我們看到的美景,“斷章“充滿憧憬的未來,“斷章”那個尚未羽翼豐滿的自己。所謂斷章,不是斷章取義,逃避現實,而是管中窺豹,懂得以樸素之心生活,並追求遙遠的夢。

生活既簡單又複雜,世間世事無常,當我們感到困惑、迷茫時,不要把簡單的事複雜化,不防停下你的腳步,去聽聽花開的聲音,看看藍天上的白雲,感受一下自然的風采,再把你所見、所聽、所感,“斷章”下來,深深埋在心底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你想不通的事情,在那一瞬間,豁然開朗。

秋漸行漸深。我願做那橋邊楓葉,飄在你經過的地方,成為你眼中的風景。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3

初讀《斷章》,只覺得它明白如話,竟然沒有讓我遐想。可是讀第二遍,我就揹着明白如話的詩吸引住了,感覺詩在開頭就流淌出一股清泉: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詩歌的意象如此簡單,只有人、橋、風景。但是細細想來,這樣的情景是多麼令人嚮往:月光下,虹橋上,佳人憑欄而立,靜靜地看着被月光濡濕的小巷與屋檐。夜色瀰漫,不遠處的樓上,又有人站在窗前欣賞夜幕下的佳人。人、橋、風景,就這樣不着痕跡地聯繫在一起,構成一幅絕美的月夜圖。此時是人就像站在幕後的解説者,又緩緩吟出下一節: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一節就更加新奇了,“明月”用來裝飾窗子,可見明月的美麗了;而“你”裝飾的竟然是“別人的夢”,就更讓人回味無窮了。究竟是怎樣的明月,怎樣的佳人在這靜謐的夜晚,把夢裝點得如此多彩?循着詩人的意味細細品去,你就會豁然開朗:美也是相互依賴的。

記得在山頂看日出的時候,我的感覺就和詩中很相似。當橙紅色的旭日從雲海中剛剛露出來的時候,金輝頓時射了過來,就像東方有一匹匹金色的綢緞鋪到眼前。這時候,最讓我震撼的不是壯觀的日出,而是周圍遊客們一張張興奮的臉。他們那種對日出的喜悦,對自然美的追求,是我平時體會不到的。他們因日出而震撼,我因他們的興奮而震撼,這種相互依賴的美,不是和詩中有異曲同工之妙麼?

我想,美就是相互依賴而成的。夏天裏的荷花,就是最好的證明。當荷葉從一泓清水中冒出時,給人的印象並不是很美。只有荷花在荷葉的懷抱中悠然綻放時,美才在淺粉和墨綠中的交互融合中體現——荷花因荷葉而顯得淡雅,荷葉因荷花而顯得嫵媚。它們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就“翠減紅衰愁殺人”了。

其實,何止是花呢?世間萬物,都因為以來而顯出美麗。就連我們自己,也可能是別人眼中美的風景。我們在遵循萬物的聯繫的同時,也可以奉獻出美麗。或許是一聲温暖的問候,或許是一個文明的舉止,我們就可以成為相互依賴的美中最美麗的一環,成為別人欣賞的風景。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相互依賴的美,存在於相互的聯繫中。你和我的沒,匯聚在一起,也是永恆的美麗。

作者就像一株靜立的樹,站在橋頭看着不息的人流,變幻的風景。看着這裏出演着一幕幕再也平凡不過的瑣事。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4

寫論文累了,習慣性地拿起詩集。於是,卞之琳的《斷章》映入眼簾:“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卻裝飾了別人的夢。”

此詩頗有味道。

人生果真如此——

“你”被眼前的“風景”迷住了,也正是在你陶醉於“風景”的時刻,卻不知“你”已被樓上的人當作了“風景”來欣賞了。多麼美妙的畫面,多麼神奇的緣分!

是的,“你”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因為,畢竟茫茫人海無邊,哪能輕易地就成為別人的“風景”呢?要麼,現實的污垢使人遮蔽了雙眼,無法識別這人間美景,要麼,雖然有人發現了這奇妙之景,可惜,他已沒有機會再賞析這美景了......

所以,我痴痴地想:假如我是“你”該有多好——既可以閲盡人間美景,又被其他看風景的人視為美景!

我是“你”嗎?不是,所以,我只能祝福“你”。

這種表達還不夠。

明月是皎潔的,也是無私的。因為,她在“你”不經意間就已經悄然裝飾了“你”的窗子,於是,“你”體驗到了聖潔的美、清澈的美。可是,也許“你”還不不知道,“你”比明月還要皎潔,還要無私,因為,明月只是裝飾了你的窗子,而你,卻裝飾了“別人”的夢!這樣看來,還有比“你”更幸運、更幸福的人,就是那個“別人”。

我雖然不是“你”,卻是那個“別人”。

所以,我,最幸福了!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5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風景很美,你入了迷,嘴角掛着淺笑。淺笑漾開,在你心中漾出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現實世界在你心中的美的映像,它與現世平行。因此,裝飾窗子的明月,並非天上之明月,而是心窗所框住的明月。

你看風景的專注神情很美很優雅,映入樓上人的眼簾,他被你那一剎那的美所折服,心中亦有情絲被喚醒也許是對愛情的朦朧憧憬,也許是記憶中的某個女子與他重合,也許是其它的種種温情。他沉浸於自己用情絲構建的世界中,這個世界滲入了她的夢,夢中有輕霧,象徵着低迴纏綿的美感在氤氲。

然而你並不是什麼十分驚豔的女子,卻引起了他的感動,明月也不一定是最美的那一輪,卻嵌了你的心窗,你們各自心中有意境,卻無意踏入了別人的夢,毫不自知。讀者們俯瞰着這一切,也會心一笑,心中生出美感,也搭建了自己的美的世界。只不過,這又是平行世界,互不交織,每個人守着自己的那個,也許你讀詩的樣子很美,又裝飾了別人的夢呢!

我們都需要美,於是尋找意象,營造胸中意境,意象本身不必特別,是我們對於美的嚮往重塑了他們。

同時我們也欣賞這種嚮往美的姿態,這種姿態閃耀着人性純淨與聖潔的光輝。而深藏於胸中的詩興,將本應平行的人的內心世界勾連,生出迴環往復之美,這就像你身處鏡宮,鏡子互相倒映,一鏡一世界,鏡像平行、重複,通向深邃、無窮。

鏡可造“境”,像雖為虛,情卻為真。

豐富的心靈觸着每一寸草木,都成了黃金。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6

文中的作者不會被一些世俗觀念所束縛,斤斤計較於是非有無,一時的得失哀樂,而應該透悟人與世界,獲得內在自由與超越。

而我呢?唉……

四周死一般沉寂,沒有鳥叫,沒有蟲鳴,夜遊的動物似乎也都藏了起來。我獨自一人走在路上,“孤賞”夜幕裏的傷感。現在我似乎有些明白為什麼有人用“慘淡”來形容夜色了,我的心也如慘淡一般。從小到大,我經歷過不少的成功,勝利與喜悦似乎也從來沒有離開我,可這突如其來的慘敗讓我措手不及,我就像被人從山頂一下推入了谷底。我害怕同學們的嘲笑,老師逼迫的眼神,更害怕父母的責罵。

寒風打過,不禁打了個冷顫。獨自徘徊在小路上,想壓抑心中的苦悶,不想這深沉蕭瑟的夜裏讓我添了幾分寂寞,幾許惆悵,幾許悲涼,用迷茫的眼神掃視着夜,夜用驚奇的目光窺視着我的心靈。

我無神地看着周圍,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着黑夜的迷茫。“還有希望嗎”?我在心底問着自己。前途茫茫,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放棄,我不甘心;堅持,我已經看不到希望。我該怎麼辦呢?黑夜。

突然,一片樹葉落到我的身上,我抑起頭,只見樹上的葉子歪歪斜斜的往下落,凝視着向下飄動的枯葉,我內心的塵埃彷彿也被某種東西擦去了,我彎下腰拾起了一片落葉,將它放在手中仔細的端詳着,從清晰的葉脈中還能看出昔日的輝煌。這看似平凡的落葉,它觸動了我的心。使我想起《斷章》中詩人不被世俗觀念所束縛,不畏一時得失哀樂而透悟人與世界獲得內在的自由與超越。

我明白了,我們何必為一時的成功或失敗而耿耿於懷,去耽誤大好的時光呢?滾滾紅塵,塵起塵落;滔滔大海,潮湧潮躍,大千世界,草榮草枯,這都是自然的法則。今天的失敗還有明天,只要我們努力就有希望。

花有重開之日,葉有再生之時,人自然還會有成功之日。

等哪天我要放飛――放飛多年來收集在水晶瓶裏所有的夢想。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7

《斷章》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卞之琳的代表作。他本是一首長詩,但詩人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整首詩中只有這四行才是他最滿意的,於是便把這四句抽出來變成一首新詩,取名《斷章》。

《斷章》雖只有四句,但每一句都描繪出來一副生動的畫面令人神往,激發人的無限想象。詩的前兩句描述的是一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短短兩句樸素的詩句。像淡淡的水墨畫一樣把那種若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勾勒了出來,彷彿我們自己也身臨其境在橋上看風景。而風景一詞意味深長,既可以指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美景,也能泛指人生人生中一些美好的事物。“看”既是你在看也是別人在看。你看的`是風景而在不知不覺中卻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這是因為你在“橋上”我在“樓上”。所以説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結果也會有所差異。這個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身上,使原本恬淡的畫面頓時有了新的韻味。詩的後兩句是“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很開心,但同樣“你”也可能出現在別人的夢裏表現的是一種相互依存,知恩圖報的現象。與上文中的橋上人看風景,樓上人看你相呼應,是橋上人對樓上人的回報,從而反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聯繫。

《斷章》的語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第一節和第二節之間聯繫緊密過渡自然。因為“橋上人”在看“風景”,而“樓上人”在看“橋上人”,所以下節才説“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由於時間的推移表現出橋上人和樓上人各自都得到了滿足,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帶着淡淡惆悵的深情,在甜美的夢境中展現了出來。全詩四句,每一句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結構,但每一句都有所聯繫。以人人都能看懂的言語寫出人人都能悟,卻悟不盡的理,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本詩構成音樂美、形式美、語言美三者為一體,對仗整齊。語調清新歡快,節奏從容。並且,本詩寫了橋、樓、月光等意象貫穿全文,使全詩表現得更有活力。

《斷章》寫出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淡中見奇,深藴哲理。它是如此精緻和睿智,顯示着雋永的,無止境的審美內涵,令人禁不住為這般悠然的良辰美景感歎。的確,生活就是如此,我們從出生到死亡,其中便會經歷無數的風景,或許你會成為別人的風景,或許別人會成為你的風景。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要積極向上,努力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因為你不知道你會何時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在失意挫折面前我們都無須畏懼,相信殘缺的詩句也可以成為最美的篇章!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8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句意境唯美的經典詩句為我們很多人熟知,但有些人可能並不知道這首詩的詩名。《斷章》的作者是卞之琳,他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這篇文字簡短卻意藴萬千而朦朧的著名短詩給人空靈的感覺,引人遐想萬千。

全詩僅四句,非常淺顯易懂,意味深長,耐人尋味。這首詩才用了中國現代派詩歌風格和西方象徵主義詩歌的表現手法,採用的幾個意象展現出了唯美的情景,同時還夾雜着淡淡傷感,讀起來讓人莫名的感傷。自古明月用來象徵孤寂,月光的皎潔更是烘托出一種灰濛濛的色調,具有非常強的象徵意味,告訴我們生活的哲理和寄託我們聊以慰藉的心靈。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首詩被賦予哲學含義——相對性。你在看風景的同時,你卻成為別人風景中的風景,成為了點綴。後兩句同樣表達了這樣一種相對關係,月光裝飾你的窗,你卻可以點綴別人的夢,詩句表達了深深的生活哲理。不經意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別人眼中的點綴,點綴別人夢。所謂千人千面,不同的人不同境遇下讀這首詩應該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吧。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9

讀完《斷章》有種奇異的感覺恍恍惚惚地縈繞在我身旁,卻難以言傳。是淡淡的清幽?還是若離的傷感?或是漫無目地的閒情?不是,都不是。我突然感到內心從未有過的平靜,於是陷入無際的沉思

我突然覺得,我就是那個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人。看眼前的風雲變幻,看眼前的悲歡離合,置身於眼前的一切,時而興奮無比,手舞足蹈,時而淚流滿面頓足傷神。時時刻刻在為眼皮底下的塵世高興着,傷心着,追尋着。

我在為什麼而高興?為什麼而傷心?我又在追尋什麼呢?在童年的時候,這些答案很清楚,很明瞭:高興是因為愛老師表揚或有好吃的東西好玩的玩具;傷心是因為受批評受欺負;追尋着有好夥伴可以一起分糖吃,多麼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啊!可現在呢?我覺得找不到什麼可以讓我高興,可身邊的朋友卻都以為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於是我就對他們笑,可有誰清楚,我早在我的笑容裏丟失了自己。

讀了這首詩使我不禁對生活充滿了好奇,是否我正在裝飾別人的風景呢?是否有個人站在高處看着我成為他的風景呢?如果是那樣,如果我的悲歡離合也可以點綴別人的生活,即使我不知道點綴了誰的生活,但至少我知道在我背後也有一道可以讓我幸福的風景。雖然我不知道這道風景是怎樣的,雖然我很好奇,但我不回頭,也不探尋,因為我不想破壞那個人眼中的風景。

卞之琳斷章讀後感10

《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斷章》是卞之琳作於1995年,作者將剎那的感覺升騰為深邃的思想,第一次讀這首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體會,但再次細細品讀時,你會覺得這首詩短短的四句話,卻勝於長篇大論,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值得細細品味,慢慢推敲,你會發現,有一種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你,觸動着你的心靈。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的眼前是否閃過一個鏡頭:你站在橋上凝望着遠處秀美的風景,而同樣在不遠處的樓上看風景的人也將你納入他的窗外的風景之中,陶醉在風景之中的你不知道你也成了別人的風景。作者正是用這樣一個具體的意象,道出了抽象的哲理。

其實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有類似的位置,比如你和我,我和他,他與你之間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也被別人影響着,也同樣影響着別人,就像那看風景的人會成為風景,誰又知道那位在樓上看風景的人會不會成為另一個看風景的人眼中的風景呢?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當你望着窗邊皎潔的明月含着甜甜的笑進入夢鄉時,你不會知道,也許有一個陌生人也在夢中夢到了你,你裝飾了他的夢。這兩句詩看似和上一節不相承接,各自成章,但他們表達了同樣的道理,人與人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一直覺得卞之琳的《斷章》寫得很好,含蓄的子句中滲透着深刻的哲理,正因為如此,其中藴含的深邃意境深深打動了我。

我覺的斷章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的態度,試問世間的人,世間事無窮盡,變幻莫測,有什麼事是能夠真真卻卻明明白白地剖析清楚呢?所謂“剪不斷,理還亂”,所以用斷章這種不求甚解,做好當下的態度面對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智慧。

斷章也可以這樣理解,斷章出最重要的事,最美好的時刻。讓你要培養一種良好的心態,有些事已經發生,斷章最美好的部分,把它深埋記憶,有些事正在發生,斷章最當下的部分,腳踏實地,坦然面對,有些事將要發生,斷章最積極的部分,把它當成指引前的燈塔。

最後,我想説的是,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從起點走向終點的生命道路上,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風景,或許你會成為別人的風景,或許別人會成為你的風景,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要悲觀,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就好比説,卞之琳先生在書桌前下筆寫出這首斷章時,是否當時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風景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747p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