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別盯着杯子讀後感

別盯着杯子讀後感

第一篇:別盯着杯子 讀後感

別盯着杯子讀後感

別盯着杯子

一次,我們幾位同學去拜訪大學時的老師,老師問我們生活得怎麼樣。一句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説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不順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時間,大家彷彿都成了上帝的棄兒。

老師笑而不語,從房間裏拿出許多杯子,擺在茶几上。這些杯子各色各樣,有瓷的,有玻璃的,有熟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粗陋低廉??

老師説:“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我們説的已經口乾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

等我們杯子裏都倒滿水時,老師講話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説:“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挑選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緻的杯子,而像這些熟料杯就沒有人選中它們。”我們並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手裏拿着的是一隻好看的杯子。

老師説:“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並不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嚐水的苦甜,不是自尋煩惱嗎?”

這其實是一篇已被我走馬觀花過好多次的文章,從未細讀過。因為未曾用心去感受,所以一直沒能理解。但是,最近不知怎麼的,讀着讀着,竟有了許多新的感悟。

有一段話給我觸動極大:“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並不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嚐水的苦甜,不是自尋煩惱嗎?”

這段話讓我不由聯想到自己。不錯啊!我們作為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如果我們把過多的精力都放在“杯子”上,也就是:整日考慮穿什麼衣服漂亮啊,斟酌用什麼文具會讓同學羨慕呀,尋思什麼東西好吃,那我們還哪有心思放在我們的“水”——也就是學習上呢?通過文章,我已經明白,那一切不過只是盛起生活之水的杯子而已,而“水”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試想,對於貝多芬而言,上帝是多麼不公平,失戀,逼得他幾乎自殺;貧困,使他差點兒行乞;耳聾,令他這樣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竟永遠無法聽到聲音……但是,他並沒有退縮,因為於他而言,只有音樂才是他心靈的載體,只有音樂才是他生活之水;其它的一切,無非是盛起水的杯子罷了。也正因為他不依賴杯子的好壞,一心琢磨着如何使“水”如何格外甘甜,才能給世人留下那麼多激動人心的偉大樂章。我們傾聽那動聽的音樂時,分明聽到的就是他心靈深處“水”在流動的聲音。

我也曾迷失過方向,我也曾迷茫、徘徊,那全是因為“杯子”作祟。現在,我終於“滲透”了。我想:我也該拋下那些華而不實的杯子,轉而專注地去品嚐生活之“水”的甘甜了吧! 曾經我也自尋煩惱了好一陣子,無論我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我們要的是生活,是生活中的那份快樂,快樂是生活的本質。

當別人正忙着工作攥錢然後再去踏青,郊遊,爬山。我已經在做了,已經在擁有我的快樂了,擁有別人想要的快樂了。

我們都知道、杯子只不過是盛水的器皿,並且,我們口渴的時候是喝杯子中的水,而不是去使勁啃杯子,那麼請問你老盯着杯子,先杯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讓你滿意有意義嗎?毫無意義。我們去別人家做客用紙杯或塑料杯,在家用瓷杯或晶瑩剔透的白玻璃杯。用這兩種杯味道一樣吧?我想起了筆,我看中了花筆,媽媽選了素筆,我買了花筆和素筆,很快花筆沒油了,而素筆卻堅持了好長時間,這不就是“筆不可貌相”嗎?要喝水,就別看杯子,一隻埋怨,好水都被你喝苦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會讓你原意喝紙杯中的水,並且,好像加了一點苦瓜汁的水,都會被你的心變成甘泉水。

而這個故事,表面的意思其實這是一件事物的兩面性,只注重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事物的實質,使人感覺有點愛慕虛榮,然而,只注重事物的實質,而忽略了起外表的話好象生活變的從此枯燥無味了!房子能住就行,飯能包就行,日子能湊合着過就行,我們的生活是為了什麼呢?

杯子只是一個工具,在好也只能用來盛水,而我們的生活也同樣是如此。不要因為外表的美麗而迷失了你的眼睛。即使一個人的外表再華麗,那又能説明什麼?

生活中我們不能只盯着杯子看,而是要利用它去盛水,把握潛在的機會 ,好好的利用,給自己甚至是給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並不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嚐水的苦甜,不是自尋煩惱嗎?”

杯子只是一種用水的途徑,不同的杯子就好比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貧困,即使平凡,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詩豪劉禹錫執政不悦遭貶,身居一間破陋的屋室,卻依然不感寂寞,雖然沒有了高官俸祿,但換來了遠離世俗的灑脱,在陋室中依然過得快樂。貧賤富貴有什麼?我們要做好的只有對生活的態度,我們需要的只是發自內心的感受,杯子的外觀並不能改變水的質量。

“我為什麼要作曲?——在我內心的東西必須將它釋放出來,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貧困、失戀、失聰,對於一個音樂家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貝多芬沒有退縮,仍然在努力寫作,那音樂當做心靈之水的杯子。音樂家有音樂作杯子,只要努力,誰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杯子來裝載命運!

我們也有自己的杯子,即使再大的苦難也不能奪走我們的命運載體,只要它本身不骯髒,沒有漏洞,誰也不能污染我們生命之水的可貴,心靈之水的純潔。杯子的華麗不能掩蓋污水的惡臭,水的好壞只在於使用者的感覺。

別盯着杯子,喝下去的,只有水。

第二篇:別光盯着杯子

別光盯着杯子

一次,我們幾位同學去訪大學生時的老師,老師問我們生活是怎麼樣。一句話勾出子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説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不順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時間,大家彷彿都成了上帝的棄兒。

老師笑而不語,從房間裏拿出許許多多的杯子,擺在茶几上。這些杯子裏面各式各樣,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簡陋低廉——老師説:“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我們説得已經口乾舌燥了,便紛紛拿了手裏的杯子倒水喝。等我們手裏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説話了,他指着茶几剩下的杯子説:“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挑選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緻的杯子,而像這引起養料杯就沒有人看中它。”我們並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手裏拿的是不好看的杯子。老師説:“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用好的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 1

具。杯子的好壞,並不能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嚐水的苦甜,這不是自尋煩惱嗎?”2

第三篇:別盯着別人,看你自己

你看不到方向的時候,就低頭做事。

領導家孩子來實習,大一的學生,堅持沒幾天就不感興趣了,每天跟着領導一起遲到早(敬請期待本站推出更好文章:)退。有個實習生不幹了,抱怨説:“憑什麼,他可以遲到早退,我不行?這不公平。”説了好幾天都沒人搭理他,中午吃飯他又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他們部門負責人站起來説:“你去你爸的公司實習,你也可以跟你爸一起來,一起走。可惜你沒在你爸的公司實習。”

北京有句老話説“也不看看,你是什麼變的”,大概的意思是沒有自知之明,攀比自己達不到的事情。在這個大傢什麼都比的環境下,很容易造成這種攀比。我實習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的,還有幾個人,有兩個女孩無論穿戴、吃的、用的,都比我們好。有個姑娘一直跟她們學,後來發行的大姐就勸她説:“人家用什麼,你就用什麼。人家錢不夠,張張嘴家裏就給打幾萬先花着。你父母攢一年,攢不夠人家一個包的錢。別學這個,攢點兒錢,找個好人家嫁了。”我們以為我們跟別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可惜不是。我們以為人生是場比賽,可惜不是。我們以為什麼都是公平的,可惜不是。改變你所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學會區分這兩者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智慧。

凡事自己心裏要有個準譜,人家在qq羣裏閒聊,人家有清閒工作,每天就忙3個小時,月薪上萬。人家休學辭職去旅行,人家每月有雜誌約稿吃喝不愁。人家炒股,父母贊助好幾萬賠光接着給。人家有的你不一定有,把你有的東西經營好了,有了人家有的東西,再跟別人學。

別盯着別人,看你自己,別人有什麼都是別人的,只有你有了,那才是你自己的。與其羨慕別人是富二代,不如自己努力賺錢讓你的孩子做富二代。與其覺得別人的成功是偶然的,不如試試是不是真的有偶然的成功。與其壓抑自己混日子,不如試試自己能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忘了誰説的:一定要邁出第一步,不要站着不動。多年以前一位前輩跟我説,你看不到方向的時候,就低頭做事。如果你停止不前,等你找到方向,你會發現你已經跟不上了,你還得重新找方向。

你要是總為你改變不了的不公平抱怨、想不開,攀比那些超出能力範圍的東西,那你只能跟人家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讓自己陷入困境。魔雲獸説:“攀比如果能帶來奮進的動力,那很好。但大部分時候,它帶來的只是財務透支、強烈的不平衡感以及無力的抱怨,並極有可能把生活拖向深淵而舉步維艱。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所遇的機會,所有的能力都不盡相同,不可同日而語。”環境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變得公平,如果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社會,至少我們每個人可從改變自己開始。

第四篇:碎了杯子,別碎了心

碎了杯子,別碎了心!

———淺談教師的教育機智

(一)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今天做《趕走杯子裏的水》的實驗,我請了一個小女孩上台來做實驗。

或許是置身於眾目睽睽之中的緣故,小女孩神態顯得有點緊張,拿玻璃杯的

手微微發抖,結果玻璃杯掉在水泥地面上。

“啪”,那個晶瑩的玻璃杯,肢離破碎。

“刷”,所有的目光倏地聚焦在小女孩的身上。

整個教室先是寧靜,靜得彷彿都能聽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老師和同學

們都斂聲屏氣。

接着是譁然,許多學生叫起來了:“賠!要賠!”説實話,這部分學生

並沒有錯,甚至可以説是極富有集體榮譽感,説明損害公物要賠償的觀點已

深入人心。

但是,站在女孩身邊的我,清楚的看見,淚水在女孩的眼眶裏打轉。於

是,我接過學生的話茬,説:“賠?當然要賠!不過應該由老師賠——因為

剛才我讓她做實驗的!”

説完,我拿起另外一個杯子,微笑着對她説:“現在,老師再次邀請你

為大家演示實驗——”然後轉身對大家説:“事先申明,如果這個杯子打碎,

還是老師賠!”

聞聽此言,大家安靜下來了。

自信回到女孩的臉上。

實驗很成功,也很精彩。

我率先鼓掌,頓時教室響起熱烈的掌聲。

學生無心打破玻璃杯,自責已經讓她心情不安,如果再加以批評,那麼

這個學生探究的天性也許就這樣被壓抑,被泯滅,這節課她就無法繼續安心

上課,甚至會影響她今後的研究和學習。這位老師的機智,和她的沉着冷靜,

寬容,讓我很佩服。她想到的不是怎麼批評和懲罰學生,而是怎麼讓學生從

失敗的陰影裏走出來,怎麼讓學生重拾信心,這就是老師應有的教育機智。

(《教育大辭典》對教學機智定義為:一種善於根據情況變化,創造性地進

行教育的才能。)

(二)

為什麼在現代課堂中要強調教育機智呢?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不論教育者是怎樣地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

有教育機智,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

現代心理學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個十分複雜的動態過程,受教師、學生、環境諸因素的影響,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因此,課堂教學充滿着各種變化和突發事件。教師要自如地駕馭課堂這個複雜多變的動態系統,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掌握教學機智。

新課程標準強調:課堂學習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這種開發性的課堂好比戰場,瞬息萬變。學生的思維變化的不確定性,課程的生成性和開放性,學生對課程的多元化反應以及個別差異等價值取向,使得課堂教學中不可控因素增多。現代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課前準備和課堂的現場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學習,更多地表現為針對某一個教學環節的一種或幾種教學預案,更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更強調順着學生的思維走。教師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夠靈活果斷的採用恰當有效的策略與措施,才能有效地推進教學發展的進程。

教學機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機應變、靈活創造的能力,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素質之一,它也是教師管理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獨特的能力駕馭課堂,用教學心理對待偶發事件,把握教育契機,都是教學機智發揮的作用。

(三)

教師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教育機智呢?

一、教師對教育工作、對學生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有比較豐富的知識和良好的品德修養,這是教師是否能恰當地處理問題的前提條件。

二、平時要注意觀察,掌握情況。只有情況熟悉,才能在新 的,意外的事情面前,迅速地作出準確的判斷並採取正確的措施。

三、遇事不慌,要冷靜分析,並在選擇解決問題的措施時,要估價自己行動的環境和行為的後果,儘量做到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特別是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究批評的方式方 法,注意批評的內容,口吻和場合,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四、要加強對自己性情的陶冶。培養訓練自己生龍活虎的、精力旺盛的,輕鬆而敏捷的性格特點,學會遇事能夠鎮靜、安祥,既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又能滿腔熱忱地工作。

(四)

教師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運用教育機智呢?怎樣的方法才能最大的發揮教師的教育機智呢?

1、趁熱加工法。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當偶發事件發生時,教師應抓住時機,馬上給予處理,趁熱打鐵,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例如:一位姓繆的教師給一個班級上第一次課。他先做自我介紹:“同學們,我姓繆,正要板書“繆”字,教室裏傳出一聲模仿貓叫的“喵——”聲,於是引起鬨堂大笑。面對這一惡作劇,老師沒有發怒,他神情自若地説:“同學們先別忙着誇我“妙”,從今天起,咱們一起學習,一段時間後,你們再來評價我“妙不妙。”

同學們頓時安靜了下來,擔心“暴風驟雨來臨”的驚恐消失了。再如一位教師在上課時,突然發現學生的注意力從他身上轉移了。原來,在操場外的茫茫大雪中,一隻大灰貓正在躡手躡腳地逼進一隻兔子。這位教師於是宣佈大家別吱聲,好好觀看一會這個場面,然後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獵奇心態,也保證了課堂教學秩序,擴充了課堂的教學信息,達到了語文教學的目的。

但“熱處理”也會帶來不良影響,它往往會佔用一部分教學時間,甚至需要更原來的計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另外,教師要注意頭腦冷腦,避免處理不當,留下後遺症而降低教師的感信。

2、冷卻處理法

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對一些偶發事件給予暫時凍結,仍按照原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活動,等到課後的其它時間再做處理的方法。例如某班學生做完課間操回到教室,剛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發出“哎喲”、“哎喲”的痛苦叫聲,老師發現原來有人在班幹部的座墊下放上了圖釘。是尋找肇事者,還是照常上課,老師選擇了後者。他讓學生取出圖釘,就開始上課。到了下午,他留下班幹部討論“圖釘子事件”的原因,讓班幹部意識到自己工作上的缺點,並召開了“凳子上意識到自己工作上的缺點,並召開了“凳子子上的釘子從何而來”的主題班會,使肇事者深受感動和教育,主動承認了錯誤。

還例如,在教師講某一個知識點,啟發學生,激發思維,熱烈討論時,兩位同桌發生了口角,並且互不相讓,相互抬起來。同學們都將眼光投向了老師,似乎都在等待教師公允地裁決。這位老師停頓了,理智地微笑着走到兩位同學的桌前,輕聲説:“你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有理想。不過,對不起,為了寶貴的40分鐘,時間不允許我解決你們兩個的分歧。如有必要讓教師幫助解決,下課之後再説,行嗎?請合作。“話音剛落,兩位學生説:“老師真對不起,我們錯了。”

冷處理能使教師有比較的時間考慮教育方案,冷靜地處理偶發事件。同時,又不妨礙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教師對不復雜的偶發事件,馬上解決。需冷處理的不要久拖和懸而不辦,避免影響學生求知慾的滿足和教師水平危機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一時回答不了的問題,不要拖延答覆。

3、以靜寓動法。

面對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教師只有沉着冷靜,才有可能計上心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例如,一位教師 興致勃勃地走進教室,突然發現黑板上畫了一幅自己的畫像,引起課堂一陣騷動。但是,他竭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平靜而真誠地説:“畫得我好啊,確實像我。希望這位同學以後發揮特長,為班上黑板報畫好刊頭,搞好美術設計,大家説好嗎?這位同學如

果持之以恆地堅持練習,那大學聯考可以報美院,前途無量啊!”同學們一陣應和之後穩定了情緒,教師開始了自己的講課,下課鈴響時,教師惋惜台上書本,輕聲説:“時間不夠了”。敏感的學生馬上聽出了教師的“話外有話”和“彌補之音,懂得了課堂上出亂了會影響大家的學習。從此以後,那位同學再也沒有在課堂上出亂子。

4、虛心寬容法

虛心寬容是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重要條件,也是處理課堂發事件的心理基礎。虛心意味着教師有寬廣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懷,而寬容意味着教師對學生的一種理解和信任。寬容在處理偶發事件中的作用是極容有藝術性。寬容不是軟弱無能,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更不是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的默認、縱容和包庇。寬容要使學生能在心靈深處反省,寬容要使學生能在心靈深處反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仁厚和用心良苦。只有這樣,虛心寬容才能夠取得最顯著的教育效果。有些偶發事件,往往會使教師感覺到自己的尊嚴受到挑戰,感情和威信受到損害。因而有的教師,使得偶發事件更加惡化。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心與理,促使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例如,一位教師走上講台,發現講桌上一張電腦打的紙條上寫道:“老師,你上語文課東扯葫蘆西扯瓢,昂着頭侃興十足,聊勁威猛,會考與此沾邊嗎?成績考差了,你又高昂着頭,鐵青着臉,像個活閆王,你知道“仰頭老婆低頭漢”的諺語嗎?請你自愛!落款是“為你最討厭的、等待你處罰的學生。”這位老師不是馬上要查處打印字條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讀了紙條上的內容,並檢討了自己教學方法的缺點不足和工作方法的簡單粗暴,並感謝這位同學給自己敲了警鐘。接着教師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布置了《我們的班主任》一篇作文,讓學生提高,寫真話。學生都對老師的民主、平等、虛心、寬容感到由衷的欽佩,從而形成了和諧的師生關係。

5、堵、導變通法

在教材內容講授方面,偶發性問題俯拾皆是,處理這類偶發事件,採用堵、導變通法是行之有效的,堵和導是相輔相承的。既要注重導的藝術,又要堵漏塞流,強化堵的機智,提高課堂效益。堵即控制,將學生思維的涓涓細流納正確的渠道和有效的思維流程,如不及時無聲堵住散亂複雜的流向,就容易偏離教學主題,教師也進退難容,課堂受課效率就大大降低。請聽《南轅北轍》的教學片斷:

師: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如是方向錯了,條件越好越達不到目的。 學生甲:這個故事不合理,只要這人長走不止就能到達目的地。麥哲倫環球航行不是成功了嗎?

師:(點頭讚許)請你再説具體些?

學生甲:自然課老師説地球是圓的,故事中的人一直向北走,兩年多後就到楚國了。

師: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學生甲:趕馬平均日行一百里,地球一圈8萬里,正好兩年零兩個月就能走完。

師:你真會動腦筋,那麼地球上有許多高山、江河怎麼能通過呢,有什麼辦法?

學生甲:不,用飛機

如上片斷教師只顧發散求異,看似啟發學生心智,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其實未能及時實施“堵”的決策,使教學思維流向改道,違背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課堂時間過半,貌似熱鬧,實為無用,未能完成教學任務,使思維訓練陷入盲目性和隨意性,誤入歧途。

教師發現學生的思維變換方向,有情於教學目標,要適時誘導,使學生的思維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如:《小交通員》一課中“立安在家裏,像孩子一樣,處處跟着媽媽(我)。”有一位學生舉手發問:“老師,媽媽去小便,立安邊跟着嗎?”

師:(面帶笑容):你怎麼會想到提這個問題的?

生甲:你影子一樣處處跟着她,是講可寸步不離跟着媽好,那麼,媽媽去小便,立安不跟着嗎?

師:大家想一想,立安為什麼要像影子一樣跟着媽媽?

生乙:主要跟着媽媽是看媽媽怎樣幹革命,學習幹革命。

生丙:立安跟着媽媽是想幫媽媽乾點工作,減輕媽媽負擔。

生丁:立安跟着媽媽是是給媽媽站崗放哨,保護媽媽的安全。

師:(轉向學生甲):現在你看媽媽去小便,主要要不要跟着。

學生甲:不要。

這個教學片斷,説明教師堵住了學生思維的旁散,迴避後鋒,順路歸引,把學生的思路拉回到理解課文內容上。試想:如果無邊地對跟不跟媽小便的問題展開討論就顯得庸俗不堪和沒有實在意義了。

教師發揮堵的機制,藉助於有聲的語言,把握無聲的思維潛流,斷流時導,浸溢時堵,堵導並用,靈活變通,使學生的思維始終伴隨着教師講授的旋律,彈奏出探索的交響曲。

6、巧妙暗示法

在課堂教學中,當偶發事件發生時,教師並不中斷教學活動,而是用含蓄間接的方法悄悄地告訴當事人,消除影響教學的不利因素,使教學工作按部就班地進行。比如:一次不少教師聽一位教師的觀摩課,發現上得過程中有一學生走了出去,過一會兒又一個學生也出去了,少頃兩個人先後回來了,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中斷教學活動,這是怎麼回事呢?聽課教師鬧不明白,下課詢問這位作課教師。他説:“我在上課時發現一個學生臉上既焦

急又痛苦,坐立不安,知道他可能要大小便,便踱到他身邊示意讓他出去。過了一會兒他遲遲不回來,我便猜想他大便未帶手紙,便悄悄地告訴第三個學生拿手紙去廁所,他們就回來了。下課後一問,果然第一個學生拉肚子了。聽課教師這才恍然大悟,無不表示欽佩。所以,教師採用巧妙暗示的方法解決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既不影響教學程序,又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和身心健康。比如教師通過目光、臨近控制、提問等暗示方法來阻止學生的講話、小動作等,就不失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

在課堂教學中,由學生引起的偶發事件占課堂偶發事件的絕大部分,教師的一般處理方法都是視其性質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以消除不利於教學的因素。誠然,批評教育不失為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它能有效地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然而,偶發事件做為容貌發的事端,其背後隱蔽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對那些品德不良引起的偶發事件,教師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嚴肅地進行批評教育。對那些因調皮、搗亂、無知等引起的偶發事件則無需採取十分嚴厲的態度,不必擴大事態,上綱上線。對於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誤或外界干擾引起的偶發事件,要善於出奇制勝,超乎常規地加以解決。教師如果依賴自己的身份去壓制學生,往往會產生反感情緒和頂撞行為,不但能平息事態,反而會激化矛盾。這就需要教師去運用教育機智及時的處理,防止矛盾的產生,也防止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教育工作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條件不可能毫無差異地重複出現,因此,教育工作絕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教育是心靈的撞擊、情感的交融、良知的引導、思想的薰陶和靈魂的淨化。我們要恪守職業道德,依法執教,熱愛學生,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與時俱進,鋭意進取,牢記江澤民同志“政治堅定,思想過硬,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教導,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尤其是一名具有教育機智,能迅速、完美的處理事情的好教師!

第五篇:《盯着結果找方法》讀後感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盯着結果找方法》讀後感

盯着結果才能找對方法做對事,找方法才能把事做好出結果。

表態的結果:成為最受歡迎的骨幹

表態首先要表達積極的、向上的、肯定的態度,任何企業的老闆都需要有這樣態度的員工。

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對手時,恐懼是在所難免的,但只要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懼,它就會煙消雲散。別忘了,在恐懼對手的同時,説不定對手在畏懼你,在這樣的情形下,誰勇於面對,誰就是王者。俗話説,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雙方都是恐懼的,就好比當獵人遇到老虎,獵人心裏是恐懼的,但是老虎更怕帶槍的獵人。可見,有一些恐懼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負責的結果:收穫信任的紅利

責任心是創造結果的原動力,負責到底,直到擁有確定的結果。

有些員工無論是在執行某項任務時,還是負責某個項目時,總是半途而廢。在負責期間稍有差錯或困難,就會遇難就避。並且總是抱着“我不管,反正還有別人管” 、“團隊是大家的,憑什麼就我一個人負責,我也該歇歇了”的心理。長此以往,不但會失去上級領導的信任,甚至自己對自己也沒了信心。所以,負責更需要一種堅持,直到擁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再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否有必要繼續跟進。

無論結果好壞都要負起責任;承擔責任無須恐懼,突破障礙才能尋求新契機: 很多員工對於承擔責任這件事都感到十分恐懼,怕同事戴有色眼睛看自己,怕領導的責備。其實,只要能突破這道障礙,你就會發現嶄新的機會。與其總是被動地拋開責任,讓別人對自己負責,不如自己掌舵,對自己當下的處境及未來的發展負起全部的責任。

負起責任,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同時贏得尊嚴。

執行的結果:一切問題到此為止

唯有行動力才能讓你所有的問題到此為止。執行也用得着“馬太效應”,沒錯,你在執行過程中的行動就是一種“馬太效應”。什麼是馬太效應,即“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如果你在企

第1頁共3頁

業裏的人緣很好,你的關係網只會越來越大,同他人的關係只會越來越好。而一個行動力強的人,其執行力也只會越來越強。你的行動力也會因此而旺盛起來,運氣也會隨之變好。因為你時刻都在行動,而成功正式取決於行動。

高效的結果:提高核心競爭力

非洲草原,落日西沉,獅子想的是怎樣在明天跑得更快,超越羚羊,羚羊想的也是同樣的問題。即使是動物,也要遵循大自然“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法則,利用速度的優勢獲取生存的機會,有何況是現代社會中的人呢?

在單位中,處理問題的速度,決定了你行動力是否高效。辦事速度快,提交結果早的人,隨人不一定就是成功的員工,但是,辦事拖拉,提交結果總是最後一名的人,一定會成為團隊的拖累,領導眼中的麻煩,無法引起任何認同,從而逐漸被淘汰。而前者如果能保證足夠的結果質量,就能夠在辦公室競爭中脱穎而出,成為公司的骨幹力量,員工中的精英分子。

簡化的結果:所有工作事半功倍

要得到好的結果,必須要有良好的過程,在職場奮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去記憶大量的信息,無論是工作的背景資料,還是領導一再強調的要求,抑或工作進程中不斷髮生的各種新情況。然而,是不是記得越多,工作起來就越輕鬆呢?事實上,凡是具備豐富工作經驗的人,都不會支持這種説法。

其實,要想獲得理想的結果,一方面需要你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求你學會掌握規律——把握信息的規律、劃分工作的規律。

備忘錄上記得慢慢的人,並不一定是最優秀的員工。而明白了什麼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你的工作才會顯得事半功倍,得心應手。反之,事無鉅細,無不掛念,並不會帶來更好的成效,很可能會把本來就寶貴的精力浪費,模糊了自己專注的視線,以至於無法找到最有效的那條成功道路。

創造的結果:結果大於期望值

每個優秀的員工,都以將要實現的結果,作為指導自己的工作方法。

“什麼才是優秀的方法?”曾有人這樣問過我。我的回答是,正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一樣,世界上也不會存在可以解決不同問題一模一樣的方法。但按照目標結果的指導,進行方法上的創新,使得實現結果的過程能夠變得越來越簡單,這樣的方法及時優秀的方法,也這樣運用的員工,就是優秀的員工。

員工應當具備基本的創新意識,自以為方法已經成熟、觀念已經形成的員工,註定會固步自封,無法提高。相反,員工如果能夠始終保持“空杯心態” ,攝取更多的工作方法,產生更多的良好結果,方才可以實現工作眼界的開闊、自我能力的提高。

挑戰的結果:出色做好高難度任務

潛力是無窮的,只要你敢於挖掘;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是,人的大腦細胞數量在嬰幼兒時期,就已經足夠一生的使用。同時,絕大數人一輩子開飯的大腦,不到百分之五,也就是説,每個人都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潛力並沒有發揮出來。

面對這樣的數據,你應該鼓起信心和勇氣。我們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嚮往成功,敢於挖掘,就一定能充分地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朝向往的目標勇往直前。

發掘潛力應該緊盯結果,從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方面彌補不足。比如,缺乏獨特的技能,你可以抽時間學;缺乏專注的注意力,你可以從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培養;缺乏耐力,你可以從每一個工作環節中注意做到盡善盡美開始……

不能發掘自己潛力的人是悲哀的,她們始終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永遠用平庸甚至失敗的結果來應付別人,用“這事情太難”來安慰自己。

挑剔的結果:優先成為一流員工

只要你相信,你才能做到;信念是成功的支柱,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那麼,哪怕外界有再多的獎勵刺激或者是再多的批評壓力,恐怕對於結果也沒有更多的影響,依舊是不高不低,讓人難堪的中庸。

因此,保持內心的強大動力是理所應當的,你應當一直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因為世界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身處其中的你也必然經歷着每天的學習和進步,能夠因此而收穫各種各樣的經驗和方法。這些寶貴的能力和經驗財富一旦運用到工作上,必定會打造出令人讚賞的完美結果,而絕不僅僅是説得過去的“及格分數”。

夢想的實現來自於堅持,來自於不斷地自我超越,來自於對結果的信任。保持心中燃燒的那一團“挑剔”的火焰,你才能最終成就大事。

標籤: 讀後感 杯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ej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