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反思感悟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反思感悟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反思感悟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反思感悟範文1

作者的文風和文筆十分柔和,沒有什麼很犀利的描寫,全文的敍述讀起來很舒服,剛讀起來沒有太大的情感波動,但是看完卻回味無窮。全文采用了第一人稱,但讀起來沒什麼代入感,反而像是聽主角講述他自己的故事,像文中阿米爾給哈桑講的故事一樣。文中的環境描寫,動作和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的十分具體充實,反而在情節,劇情方面,敍述的事情就幾個,阿米爾和哈桑的童年生活,阿米爾及父親後來去美國的日子,以及多年以後阿米爾重返阿富汗的救贖之路。這三個部分詳細描寫。

作者講述故事的方式很舒服,他筆下的阿富汗看上去很真實,我們現在知道的阿富汗像是一個地獄的國度。但是作者寫出了它曾經美好的樣子。阿米爾和哈桑的童年和我們沒有什麼區別,反而因為彼此陪伴,顯得比現在的孩子還更加幸福一點。哈桑是個從頭到尾從裏到外無可挑剔的孩子,不管是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都是個純淨乾淨得彷彿天使一樣的人。作者從主角的視角敍述,實際上我們也不知道哈桑是不是真的就是個天使,因為阿米爾視角的哈桑實在是個集世間所有美好的品性於一體的人,在這樣的人身邊生活,我覺得壓力還蠻大的,其實上阿米爾性格中的很多部分都是一個人類身上很正常有的感情,比如阿米爾小時候很自私,又很膽小,沒什麼男子漢氣概,做事最先想到自己,這些思想都還算是正常的。但是他身邊有個哈桑,和這個近乎完美的人類生活的時候,阿米爾身上的人類很正常的缺點就被放得很大,以至於我看的時候也會先罵一罵阿米爾。看完覺得實際上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很清楚自己身上的罪孽,很有自知之明,最後轉變之後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正視了自己的錯並畢生為自己做過的事贖罪。這是一般人都很難做到的事。而最後他被阿賽夫打得半死的時卻發自真心的笑着,覺得自己內心真正舒坦了。那一刻我敬他是個漢子...他多年困擾在內心的罪實際上也是他自己加上去的,也是哈桑給他的。一個沒有對所謂正的價值觀的人是感受不到自己犯過的錯,也沒有勇氣承擔責任。

但阿米爾很幸運,他身邊有很多善良的人,他父親,拉辛漢,阿里等等,這些人在影響着他,監督着他,愛着他,所以阿米爾能為自己的罪困擾那邊多年,揹負了內心譴責那麼多年,等到他最終解脱的時候,他才成為了一個完整也偉大的人類。追風箏的人,風箏實際上指的是人類最美好的那些情感∶善良,無私,愛意,責任,友誼。作者描寫哈桑追尋着風箏,但我們看到的一直在追尋風箏的人實際上是阿米爾,他一追就是幾十年,大半人生。在這本書許許多多感動人心的文字話語之前,我看完覺得最觸動我的卻是兩個畫面。第一個是哈桑和阿米爾坐上樹枝,阿米爾看到哈桑雙手張開,風箏就直徑投入他的懷抱的那個畫面。一個是最終阿米爾帶着索拉博放風箏,追着風箏奔跑的那個畫面。作者描寫哈桑是追風箏的高手,不用怎麼追,風箏總能落入他手裏,而阿米爾卻只能去追尋,最後一段一連兩個“我追”。體現出了實際上的追風箏的人確實是阿米爾。這兩個畫面重疊在一起,實際上也告訴了我們兩個人性格。差異大卻最後殊途同歸。擁有和被風箏愛着的人,和用自己一生追尋着風箏的人同樣偉大。那句被兩個人銘記在心中一生的話語∶為你,千千萬萬遍。訴説着這兩個人超越了普通情感之上更為深刻的感情。並震撼了我們千千萬萬的人。

總的來説,《追風箏的人》感動我還有很多地方,很多畫面,比如哈桑的彈弓,多年之後他兒子同樣擲起了彈弓拯救了他最重要的那個人,而阿米爾最後也拯救了他最重要的人的兒子。阿米爾的父親寧死也不願做違背自己道義的事,卻也為着多年前犯下的錯贖罪餘生,成為了更為優秀的人。這些細節描寫的生動,彷彿你就直接看着他們的故事。所以我看完第一反應是震撼,為他們的故事,也為那些顯得尤為真實的角色。

阿富汗至今也不平靜,戰爭摧殘下的它就是個人間地獄,但是作者給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阿富汗,在這之間有人會站起來為了結束這一切而奔走,有人會為了曾經逝去的一切而更加珍惜眼前。《追風箏的人》帶給許多人就是這樣的力量。由人心中的殘留的愛引導出來的希望的故事。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反思感悟範文2

早就聽人介紹過熱銷書《追風箏的人》,在忙裏偷閒的翻看幾頁後,竟被書中情節深深吸引,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細膩的勾勒出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文中多次出現的風箏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

"為你,千千萬萬遍"書中反覆出現了這個句子,阿里對父親的忠誠是這句話的詮釋,阿里是父親的僕人,也是一同成大的夥伴,情同兄弟,阿里的兒子——阿桑,一個兔脣哈扎拉男孩,是與我——阿米爾少爺一同長大的夥伴,我們一起遊戲,哈桑願為我做一切一切,哈桑與我的童年故事豐富而有趣,哈桑對我的忠誠表達就是"為你,千千萬萬遍",哪怕是我做錯事,替我承擔責罵,還是在危險時挺身而出。

哈桑為父親打理了生活中的一切,因種族的摩擦,戰爭的洗禮,哈桑為了固有的信念——照管主人的房子,被塔利班分子開槍打死,此時的我卻已與父親逃離戰爭,遠在美國。雖然以前的歲月已成為永遠的泡影,但在美國的打拼卻教育了我真實的認識社會,我的生活如畫卷般綿延往復,日子在温暖中流逝,但哈桑卻是我記憶中永遠抹不去的傷痛,因為父親對他的疼愛使我嫉妒,我在矛盾中與哈桑交往,但當哈桑為我追到藍色風箏,贏得風箏大賽時卻遭到小夥伴的侮辱與欺負,而我卻沒敢站出來制止,以致於扭頭跑開。自責、愧疚糾纏着我,於是我設計哈桑偷盜的現場,趕走了他們,以至於哈桑臨走也沒説出真相。哈桑來走了我那段恥辱痛苦的回憶,但那僅僅是暫時,因為那回憶像毒蛇一樣每每在夢境中舔舐着我。哈桑成為我最想忘記又遺忘不了的人。我善良的良知、細膩的情感、軟弱的天性是我總徘徊於內疚與自責中,在自我折磨中反省,在自我壓抑中企圖遺忘。

一個偶然的機會,父親的朋友拉辛汗告訴了我事情的真相,我竟與哈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而哈桑與妻子死後,他們的孩子——我的侄子索拉博還在飽受戰火、飢餓、死亡的威脅,我在焦慮、恐慌、無助、憤怒中逐漸成熟,開始承擔自己的使命,終於我冒着生命危險接出索拉博,在我的細心地呵護中索拉博逐漸接納了我,我在關懷索拉博中得到了心靈的救贖,我願為索拉博在公園中繼續追逐風箏。人性、人情之美在故事中綿延伸展,宛如一杯綠茶,清香綿長而醇正,故事中哈桑的幾近固執的忠誠讓人感動,我細膩的情緒變化勾勒出一個膽小、軟弱的孩子成長的歷程。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閲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眾取寵。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反思感悟範文3

到春暖花開時節,公園廣場就成了放飛風箏的樂園,抬頭看天空,栩栩如生的風箏在天空爭奇鬥豔不停地飛舞着,環繞四周,人們在陽光下盡情歡笑,有大人有孩子,有三五成羣的好朋友,他們似乎分工很明確,地面上有放風箏的人,有追風箏的人,也有撿風箏的人。突然想起《追風箏的人》這本書,腦海裏浮現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這本小説通過主人公阿米爾和僕人哈桑的友誼貫穿全文,在一場風箏比賽之後,發生了一件極其悲慘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深感痛苦,逼走了兒時的玩伴哈桑,成年後的阿米爾無法原諒當年對哈桑的背叛,進行了一場贖罪。

這本書對於我來説感觸比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1.真正的救贖,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是可以被埋葬的。然而我終於明白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的。這本書故事結尾部分,可以説是又暖又感動,阿米爾接納了不完美的自己並且為童年時犯的錯進行了贖罪,阿米爾帶着索拉博放風箏,他追着風箏,在一羣尖叫的孩子中奔跑,為你,千千萬萬遍,他把哈桑對他的愛傳遞到了索拉博身上。

追風箏的人,追的不僅是風箏,更是美好的人性和自在的心靈。

羅曼·羅蘭曾經説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內心的缺口,過着不完美的缺口生活。但當我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確找到一種不完美中的完美,願我們都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努力生活。

2.有一種友情,無關於任何,只是為你,千千萬萬遍

魯迅先生曾説:“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敲打。”

而哈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踐行着“友誼”的內涵。

書中記憶很深刻的一句話。阿米爾問哈桑:“如果我讓你吃泥巴,你會吃嗎?”

他回答:“如果你要求,我會的。不過我懷疑,你是否會讓我這麼做。你會嗎?阿米爾少爺?

對於哈桑來説,他把阿米爾當作自己的好朋友,有困難會第一時間站住來,挺身而出,鼓勵無條件支持阿米爾。甚至會願意付出生命代價,對於阿米爾來説,哈桑對他來説只是一個僕人,一個兒時的玩伴。

朋友就是這樣,他們需求你的東西總是很少很少,而給你內心填補的東西往往是任何人都難以替代的。

友情,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反思感悟範文4

《追風箏的人》是朋友在BLOG上推薦的,她説看了欲罷不能,激起她瞭解阿富汗的衝動,於是她又看了這個阿富汗作家的第二本寫阿富汗的書《燦爛千陽》。

第一本我已經讀完,第二本讀到一半,有點讀不下去了。作者的語言太貼近生活,兩本書很相似。

其實讀完第一本,我感受頗多,兩個阿富汗小孩一起長大,其間經歷了太多我們想象不到的事情,這些故事激發我思考"朋友的真正含義".書中真摯、細膩的語言十分生活化,讓我讀起來很流利;但故事卻很是沉重,讀完讓人憂鬱,也許作者就是想讓讀者瞭解阿富汗人性中抑鬱產生的原因。

書中男主人公對兒時夥伴的感情,從愧疚,自責,到了解真相後冒着生命危險面對過去自己懦弱的一面,主人公的心路歷程與故事的情節一起跌宕起伏。

第二本書還沒讀完,感覺兩本書的情節很相像,只不過是刻畫了兩個女性的成長經歷,也不知道是譯者的原因還是作者刻意的結果,書中一些場景的描寫都十分的相像。弄得人經常把兩本書的內容混了一起。

總之,兩本書讓我瞭解了阿富汗這個陌生的國度,瞭解了那兒人們的生活習性,經歷的災難和他們頑強的求生精神。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反思感悟範文5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裏,自己始終在窺視着那荒蕪的小徑。"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已經讀過三遍了,每一遍都會被深深的感動。我始終在追尋,到底觸動我的是什麼?那柔軟細膩的筆觸,那毫無矯揉造作的描寫,那關於童年的跳動,那罪惡的定格,那救贖的可貴……

"為你,千千萬萬遍"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的塔布爾,就像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這裏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和最醜惡的東西,友誼、忠誠、信任,背叛、歧視、自私……

童年,是孩子們的天堂。阿米爾和哈桑,在一個富裕家庭長大的兩個親密無間的主僕,一起爬樹、一起搞惡作劇、一起看電影、一起放風箏,一起在樹上刻下"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我喜歡所有的這一切的描寫,那麼親切、自然、童趣,那微妙的幸福悄悄的在心中蔓延着,蔓延着……

阿米爾和哈桑,"無論如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朋友","因為歷史不會輕易改變,宗教也是。最終,我是普什圖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這些沒有什麼能改變得了。沒有。"這些"不能改變的歷史",給了阿米爾背叛的勇氣和藉口,並最終揹負着這個罪惡。在那場追風箏的比賽中,那那條小巷之中,在那打開父親心門鑰匙的藍風箏與對友情的背叛中,我們再也看不到阿米爾眼中的澄清與歡愉。

對阿米爾來説,美國是個埋葬往事的地方。但,往事終究會自行爬上來,你會發現,原來它從未離開過你。

一條救贖之路,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951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