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立論讀後感(共2篇)

立論讀後感(共2篇)

第1篇:立論讀後感

立論讀後感(共2篇)

立論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論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崇信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不倚,做事不過頭。孔子認為這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到誰的時代的發展中庸卻"變味"了,明哲保身圓滑世故的中庸,被人們視為,真正的"大智慧"。不容置喙,直以"哈哈"而過。但是圓滑世故,用什麼來立身於世呢?

《立論》正是魯迅先生有感於人以"哈哈"處世,圓滑世故而作。《立論》的開始,是一個夢,夢本荒誕不經,卻描述得如此正常。接着,魯迅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世俗,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世俗呢?"説謊的得好報,説必然的遭打",如何能做到"既不謊人,也不遭打呢?"便以"哈哈"而過。這"哈哈"真可謂是大智慧了,既不説謊,又不得罪人。結尾是一串"哈哈"的聲音,魯迅先生以這種方式諷刺這種虛偽、明哲保身、圓滑世故的處世方式。這種"哈哈主義"其實就是不敢直面,不敢正視的怯懦的處世態度,是幾千年的."老好人哲學",是封建社會統治下國民文化形成的劣根性。魯迅先生還説,與此等圓滑世故者交談,對於他人之言論只以"哈哈"而過,似讚揚,又不似讚揚,似批評,又不似批評,並感歎道"同他交談,如在無人之境"。

在那個黯淡無光的時代,人民受到壓迫,麻木不仁,魯迅先生以極其毒辣的眼光看穿藴藏在這之下,深植在國民文化中的劣根。然而,在國家富強,社會安定的今天,這些就不存在了嗎?當然沒有,這些劣根依然深植在大眾的心中,以"哈哈"處世的人仍舊不在少數。就如我的表哥,曾經,我與他談論為人處事,我認為應該以真心換真情,表哥卻嗤之以鼻。嘲笑我愚蠢幼稚,"做事要老練,做人要圓潤"他把這句話拋過來。我心中十分不忿,想要辯駁,但卻無話可説。這話語不像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應該説出來的。是因為他早已看透了世事?還是早已經歷了一些事情了?而且難道只有他是這樣的?在這個社會上,怕是有千千萬萬個像表哥這樣即將踏入社會或踏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原先也抱有着一腔熱血,有着自己的堅守與底線。但在,社會生活的壓迫下,低下了頭,學會了明哲保身、圓滑世故。這個壓迫是人們聽不得不好聽的話,即使是真話。即使是再虛偽的假話,只要好聽,也比真話更討人喜歡。而人們更聽不得別人説他不好的話,否則便打壓、排擠。人就是如此,曾經的中國是這樣,如今的中國依舊是這樣。或許圓滑世故的人是沒有錯,錯的是這個世俗。

可是,我總覺得圓滑世故的人是沒有稜角的。稜角,是一個人的初心與堅守的底線。即使世俗如此,也不該將自己的稜角磨去,否則你以何立身與於世。或許圓滑世故的人本是有的,可是擋不住生活的壓迫,變成這樣的人。當他們摸到別人的稜角時,絕不置喙,只以"哈哈"而過。有稜角的人也摸不到他們的稜角,他們像球一樣,沒有稜角可以立身,也沒有稜角可以留下痕印,唯有不停的圓滑遊走,被他人的稜角撞來撞去,可絕受不到一點傷害。但這不累嗎?沒有稜角,無可立身,有意義嗎?沒有稜角,不能留下人生的痕跡,有意義嗎?人活着,還是要有一點東西,才算活着的。

最後,我希望在生活向你伸出魔爪時,要抹平你的稜角時,你有勇氣,更有能力守住你的稜角。因為圓滑世故者,無以立身,守心立則者,於世長存。

第2篇:

猜測立論

----反方:發掘人才不需要考試

旅遊1101 謝謝主席,各位評委,對方辯友:

大家晚上好。

很榮幸能夠代表我方對對方立論進行冒昧揣測,對方辯友可能會從一下幾個方面論證其觀點。

一、對方辯友可能曲解“需要”的含義,否定《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需要”一詞的的解釋:需要即必須有,而僅僅把需要理解成“應該有”,理解為是一種極具價值的選擇;

二、對方辯友可能把今天的辯題引入利弊之爭,通過論證考試的利大於弊來提倡考試的價值從而論證對方“需要考試”的觀點,而沒有注意到今天的辯題應該是一個事實判斷命題。

三、對方辯友可能將今天我們雙方所討論的“考試”的範圍無限擴大,使它不僅包括人一生中所經歷的一切考試,而且把一切考核考察等都説成是考試,給大家營造一種人生無處不考試的氛圍,並且完全拋開今天雙方討論的前提是“發掘人才”,要求我方來論證考試存在的不合理性。

關於對方還有什麼新思路,讓我們在接下來的理論環節中拭目以待吧。 謝謝。

標籤: 讀後感 立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9jj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