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冷山讀後感(共2篇)

冷山讀後感(共2篇)

第1篇:冷山讀後感

冷山讀後感(共2篇)

冷山讀後感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冷山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美國小説——《冷山》,《冷山》是美國作家查爾斯·弗雷澤根據家族中流傳的真實故事,歷時七年撰寫的一本文學經典,曾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有人説它是美國南北戰爭版的《奧德賽》,也有人説它是與《飄》比肩的文學經典。

《冷山》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背景下,因為戰爭的到來而被迫分離的一對愛侶,男主人公英曼是一名南方軍中的普通士兵,在戰爭末期,在戰場上因受傷幾近死亡,當他在戰場上經歷了好友的陣亡,見識到戰爭中哀鴻遍野的殘酷場面,傷痕累累的他最終選擇以一個逃兵的身份,毅然決然地踏上回歸家鄉冷山,尋找女主人公艾達的路程。毫無疑問,這條歸家之路是艱辛負重的,英曼不僅要躲避搜捕他的民兵,還要面對許多直擊人心的考驗,一路上的挫折與誘惑,都無時不刻在對英曼叫囂着路程的艱難和歸家的無望。而小説的另一條主線,講述的是女主人公艾達,被戰亂留下,獨自身處冷山間一處莊園,在經歷與愛人別離,家人離開後,被迫學會直面生存所需的技能,學會如何與粗糲尖鋭的生活對抗掙扎,並與山區女孩露比在戰亂期間的冷山相互取暖,一面等待着愛人的歸來,一面艱難而快樂的生活着的故事。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好的戰爭片是讓人畏懼戰爭的。在那個時代,一羣人的遇害是一個數字。它是我們的古來征戰幾人回,是戰馬空鞍歸故營的悲慼,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淒涼。而在《冷山》中,它是思念着愛人的`士兵在戰場上努力生存的掙扎;是被戰爭被迫分離的,留在家鄉的老弱、婦孺們的艱難生活與期盼親人歸來的希冀。每一個個小人物的生活細節描寫,無不將戰爭下的傷痛赤裸裸的展露在我們面前。戰爭中的流浪與鄉愁,孤獨與依存,生活與生死,都在作者的細節描寫中,淋漓盡致的讓人感受到時代的悲憫。整本書都帶有弗雷澤式特有的温柔,無論是對人或者景的描寫,都是純粹、乾淨的。然而這個温柔卻也像刀子一樣在字裏行間落到讀者心上。但是無論什麼時候,愛都是亂世中最大的救贖。它是英曼歸家路上的陪伴,是艾達艱難生存的支撐。它是困難中讓人掙扎的力量,也是黑暗中信仰的光芒。在小説中的戰爭時代也好,還是對與疫情抗爭的當下。世間的大愛與心中的小愛都是衝破迷霧,照亮前方的光明,不論時代經歷怎樣的黑暗,最終都會像小説中所寫的那樣:痛苦終究會消失的,因為在我們心中,痛苦不會像幸福一樣長久駐留。

第2篇:

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看完已是凌晨了。一如觀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所言:感動,震撼.....其實不怎麼愛看電影,因為在短短的一到兩個多小時裏,要想把一個故事講得清楚,動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一部好電影?這個答案我還在尋找,只是目前為止在我看過的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霸王別姬》,《活着》,《金陵十三釵》,現在可以再加一部《冷山》。他們無一不是將片中人物置於宏大的歷史背景中,或表現個人命運與時代大潮流的休慼相關,或在冰冷的歷史現實中展現小人物的愛恨情仇。他們始終不曾改變的是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對歷史的嚴肅反思。

在《冷山》裏,回憶與現實交錯,畫面在殘酷血腥的戰場與風和日麗的農場之間自如轉換。遼闊哀傷的女聲演唱背景音樂,準確的表達出了經歷戰爭洗禮之後的人世滄桑,為影片增色不少。

初識,美麗典雅的艾達與英俊強幹的英曼,恰如所有動人愛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那樣讓人賞心悦目。然而在還沒來得及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時,戰爭便爆發。看完整部影片,幾乎都可以知曉這算一個有關於承諾和堅守的故事。起初很不理解,在為數不多的幾次見面中,可以説根本就沒發生什麼,愛情就這樣悄然而生。細思量,或許就有這樣的一類人,他們並不需要靠時間的堆砌來完成感情的積累,只是幾面,幾個眼神,便能篤定的選擇相愛,實在很神奇。英曼為了從戰場回到艾達身邊,歷經艱險。每當他在痛苦絕望的時候,翻出艾達的舊照片,都會為他的深情和執着感動。為了這樣的一場愛情,無法計較英曼和艾達誰付出和失去的比較多。曾經端莊優雅的艾達在戰亂動盪

環境中,變得堅強能幹,在以為英曼不會回來的情況下,仍然不停歇的給他寫信。戰爭將人性中潛藏的各種特質激發出來。我看到了醜陋的,令人噁心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對於善良美好的感懷。

儘管影片的結局,不算完滿,但是卻更加的意味深遠。英曼的死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沒有預期的驚歎效果,只有這樣的不完美才能讓人永遠的刻骨銘心。

標籤: 讀後感 冷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ro7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