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抱愧山西》讀後感----抱愧秋雨 抱愧山西

《抱愧山西》讀後感----抱愧秋雨 抱愧山西

抱愧秋雨  抱愧山西<?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抱愧山西》讀後感----抱愧秋雨  抱愧山西

                       ----《抱愧山西》讀後感

再讀餘秋雨所著的《抱愧山西》,猶如他對山西的慚愧之情,我對他老人家也懷有一種愧疚之感。不曾記得第一次讀《抱愧山西》是什麼時候了,讀完也在驚歎我們山西原來也曾如此輝煌過。也許是心不夠誠,也許是情不夠切,驚歎之餘並未細細品味,餘秋雨同志著此篇文章大抵是想重現晉商長達數世紀的輝煌年代,以此證明他此前的愚蠢,表達他對山西的誤解以及慚愧之情。我是在讀第二遍之後才有如此體會,第一遍讀完居然以為是《抱槐山西》,抹殺了秋雨同志對山西的慚愧之情,“愧”與“槐”,字形差別不大,意義卻相去甚遠。

之所以把“愧”看成“槐”,估計心裏認為“槐”代表了山西,畢竟我們都是大槐樹的子孫麼。瞧瞧,這話説的多麼順口,多麼冠冕堂皇!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我當然有資格這樣説。可是,另一個問題來了,餘秋雨同志尚且能為自己的無知而抱愧山西,我們這些地道的山西人呢?我們這些號稱大槐樹的子孫呢?可曾為自己的無知而慚愧,可曾為長達數世紀的晉商時代而激動,可曾想方設法去了解研究晉商的興衰史?

讀罷《抱愧山西》,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儘管我知道這僅僅是晉商龐大商業帝國的小小一隅。“地瘠薄,氣剛勁,人多織耕少” ,“民多而田少,竭豐年之谷,不足供兩月”。客觀環境是如此的惡劣,可是世代居住於此的山西人不是一味地抱怨,不是落草為寇打家劫舍,不是自甘潦倒、忍飢挨餓,於是成千上萬的男人們別離妻子兒女,背井離鄉被“走西口”,“把迷惘的目光投向家鄉之外的遼闊天空,試圖用一個男子漢的強韌筋骨走出另外一條擺脱貧困的大道”。

從最初的“走西口”被動求生,到初窺商機有了**城,再發展到全國各地金融錢幣“匯通有無”,這是一條充滿無奈和酸楚的的道路,一條由千千萬萬背井離鄉的山西人摸爬滾打走出來的路。鼎盛的晉商時代背後,又有多少人為此付出沉重代價,想到這裏,我的腦海裏甚至浮現這樣一副畫面:荒無人煙的小路上隨處可見森森白骨,而家鄉的村頭大槐樹下,老婆帶着孩子對着夕陽期盼着,為了一個個從夕陽中走出來的人歡喜雀躍着,而又重複地失望着……

我們已無法重現當初的悲慘景象,我們也無法想象晉商商業帝國無比恢弘的氣勢,我們也不用為晉商時代的終結而鬱鬱寡歡。因為一個事物或時代的存在必有它的合理性,同樣,滅亡也必有內部外部各種各樣的因素。有時候我就在想,歷史已不可重現,而我們現在的山西人又可以做些什麼?我們的先輩做生意靠的是團結,靠的是眼光,靠的是智慧,而現在的“晉商”們呢?大都是吃老本的買賣,挖的是不可再生的煤炭,換來的是本屬於後代的錢財。我們只不過是把後幾世的資源提前享用,只不過是把資源換來的金錢集中起來供現代的晉商---煤老闆們揮霍罷了。

晉商時代的終結客觀來説是歷史造成的,而現代煤老闆們的下場似乎是一眼就能看得見的,為了私人蠅頭小利而放棄千秋萬代的基業,後果是不用想象的,也是不堪想象的。幸運的是,我們的政府還是無比英明的,瘋狂的開採後已經開始採取某些限制措施,下大力氣去整治、去恢復,雖然接下來我們要花的力氣可能會很大很大,但最重要的一步已經邁出來了,美好的明天也將不遠了!

我心裏那富可敵國、氣勢恢宏的晉商帝國能否再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9jw6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