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徵文(多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徵文(多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徵文(多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徵文1

俗話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雖勇冠天下,可他有勇無謀,還盡幹一些賣主求榮的事。想那時,國賊董卓只用了一匹赤兔馬,就收得呂布前來歸降,而呂布竟殺死了自己的義父丁原。這正如張飛所罵:“三姓家奴”!

想當初,呂布其實是可以和劉備一起成就一番事業的。可是他驕傲自大,根本聽不進軍師陳宮的良言勸告,反而一再相信那些小人的讒言,最終被曹操活捉,身首異處。

再看諸葛亮,他才華橫溢、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有勇有謀的他最終幫助劉備成就帝業,他自己也當上了一國的丞相。

《三國演義》中,周瑜不停地為難諸葛亮,有一次讓他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羽箭,而諸葛亮憑着智慧,在三天內就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諸葛亮還上演了一出“空城記”,成功擊退強敵,憑的同樣是膽略和智慧,這正是呂布所欠缺的。

更重要的是,在劉備白帝城黯然去世後,諸葛亮並沒有像魏國的司馬氏那樣越位登頂,而是遵循先帝託孤遺囑,一心一意輔佐阿斗,先後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儘管最後未能如願,但他的一腔赤膽忠心,與日月同輝,永遠為世人所景仰。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不能像呂布那樣自以為是、目空一切,意志軟弱、見異思遷。要多學學諸葛亮,胸懷遠大理想,凡事都能動腦子,有勇有謀,做好每件事,走好人生每一步。

三國演義讀後感徵文2

許久之前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直到現在,每當想起三國中的蕩氣迴腸,熱血激情,總令人內心有説出的感慨。

從開始的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三分天下到最後的天下歸晉。演繹出了一幕幕血與淚的故事。

其中,我最為敬佩的人是曹操,但是書中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的人,雖然如此但他個方面的才能依舊是那麼顯著,他在亂事之中統一了北方,擊敗了少數民族,同時魏也是三國中最為強大的。曹操是三國的君主中最有才華的,他善於招攬人才,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

劉備能夠成為一方霸主靠的是仁義的名聲,與當時依舊對漢室忠誠的人才。孫權他卻只能夠守基業,並不能夠像他哥哥孫策一樣,有能力去打江山。

三國裏面包含了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奸詐等等,包含了善與惡。關羽是那正義的化身,他勇猛機智,敢於和任何惡勢力鬥爭,是令曹操感到畏懼的她。

諸葛亮在書中看來似乎是智慧的化身,他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名流千古。阿斗是蜀國的後主,他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説是一個爛泥敷不上牆的人,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君主之下,諸葛亮仍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的情意。

一本三國夾雜了千種味道,令人回味無窮。同時也體現出了各種情懷。

三國演義讀後感徵文3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三國演義》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顧茅廬”這一章節,本章主要講了劉備逃跑中遇見了水境先生,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要想奪得天下,一定要有賢才相助於是他把諸葛的消息告訴了劉備,劉備得知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是不可多得的奇才,於是便想請諸營亮出山。劉備三人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可他沒有在家,第二次去諸葛亮還沒在家,每次劉備只是留下一些禮物便走了。轉眼冬天過去,劉備依然把請諸葛亮的事放在心上,劉備又準備去拜訪諸葛亮但他正在休息劉備三人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他見劉備如此誠懇很是感動,便隨劉備出了山,在戰爭中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打了無數的勝仗。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用心去做用誠懇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就可以得到他人的信任。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的歷史故事,讀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這部歷史故事成為了我國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國演義讀後感徵文4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長篇章回小説,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了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劉備,因為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仁義寬厚,知人善用,這些優點,主要體現在書中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我還喜歡劉備身邊的關羽,他武藝超羣,大智大勇,義薄雲天,忠義不移一身正氣,是忠義的化身。千里走單騎,華容道釋義曹操,充分體現出了他的人格。我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胸懷大志,智慧過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他輝煌的一生,智慧絕倫展示的淋漓盡致,成為幾千年來智慧的化身。書中的人物,我喜歡的很多,但也有我痛恨之人。呂布卑鄙小人,他貪財好色,不會用人,不通人情,目光短淺,不得人心,反覆無常,兩次殺父,為人們不恥,被後人唾罵。

以史為鑑,以史為例,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名理,我要繼續在三國演義中探索,尋求更多的人生真諦!

三國演義讀後感徵文5

茫茫夜空,有多少流星劃過;花開花落,英雄們的迴響似乎仍未停息。回顧歷史,那滾滾東逝的江水又把我帶到了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這是大戰前夕的夜晚。茫茫大江,風平浪靜;月上東山,皎如白日;江水東去,如橫素練;萬檣林立,如箭在弦。再東視柴桑,西觀夏口,南望樊山,北覷烏林,江天空闊,怎不令人靈感生髮。想到頃刻之間,揮手即可掃平江南,一統華夏,這叫佇立江頭的那個久有雄心大志的曹操如何不激情萬分?於是橫槊,於是賦詩,這個浪漫的英雄高唱着人生幾何,全然忘卻了身後的大戰,已然成為了一個詩人。

每每讀到這兒,我總會聯想到“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而曹操,不僅有李白飄逸的性格,更令我欣賞的是他那高傲的心,即便是大戰前夕,依舊拿得起,放的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至後來歷經劫難之時,仍就仰天長笑。如此境界,真不愧他豪邁的一生。

自桃園結義到温酒斬華雄,再到三英戰呂布,關羽在一場場戰爭中成為了一代名將。然而,此時此刻,被擒的關羽站在土山上,面對無法挽回的敗局,面對兄弟之情、君臣之義、託付之責——他追求並恪守的信條,他提出了“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的一個不似降者之約,卻似勝者之規的驚人約定。這就是關羽,一個從皮到骨都充斥着“義”的壯士,一個在他投降時從內心到外貌都不像降者,在他失敗時從內心到外貌都不像敗者的人。他不拘泥於權利,更不為地位王權所吸引,他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忠義”二字而已。知關羽者曹操,未與關羽相處,曹操僅知其武藝,當與關羽相處之後,才深知關羽的忠義之心!對於關羽,後人的崇拜,歷代君王的加冕,雖説動機不一,但標準卻是一致的,取其忠心義膽,“英風突兀山河壯,正義憑陵日月高。”

在這英雄輩出的年代,他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二。大智慧如諸葛亮、一身是膽的趙子龍、仁義的劉備、羽扇綸巾的周瑜、老當益壯的黃忠,乃至二袁、劉表、孫堅等輩,都在亂世中尋找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演繹出一段段不朽的傳奇。

這就是《三國演義》,一部最成功的戰爭英雄史詩,它給予了英雄們一個最好的舞台,在那裏上演着他們的《英雄交響曲》和〈命運交響曲〉。直至今日,雖然浪花淘盡英雄,他們都已不復存在,但他們產生的影響卻遠未停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知引發了多少未捷英雄的熱淚,“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又讓多少企盼天遂人願的人長歌永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不知藴涵了後人對英雄們多少的景仰與遺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o4p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