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長江之子鄭守仁》讀後感3篇

《長江之子鄭守仁》讀後感3篇

《長江之子鄭守仁》讀後感1

《長江之子鄭守仁》讀後感3篇

沒有讀到這本書的時候,鄭守仁這個名字對我來説還很陌生。但是説起三峽大壩,卻是廣為人知。曾經被人稱為“三峽之子”、“當代大禹”的他,就是我們水利行業的標杆。

一部反映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委原總工程師、“最美奮鬥者”鄭守仁奉獻水利、築夢江河輝煌人生的報告文學,讓我們瞭解了他的經歷和事蹟。

1974—1981年,鄭守仁主持了烏江渡、葛洲壩工程導截流設計,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

1994年,鄭守仁全面負責三峽工程設計工作,三次成功解決截流長江世界難題,成功解決超大水深和軟淤沙、龍口合龍單寬能量世界第一等重大難題,為國家節省了鉅額投資、提前了工程工期,取得巨大經濟效益及和社會效益。他帶領科研技術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深入實際,力克技術難關,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為建設我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做出了傑出貢獻。

懷着敬仰之心,讀完了這本書,對這位持之以恆、匠心獨具的總工程師;一位朝夕不倦、執着睿智的工程院士;一位兢兢業業、全心投入的水利楷模人的事蹟深深感動着。56載水利工地為家,9000多個日夜守護三峽、兩次患癌仍堅守工地、昏迷前夕仍奔走在水利工地.....敬佩、感動之餘也在思考向鄭老學習什麼?在《長江之子鄭守仁》的後記中,作者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無疑,寫作的過程,既是筆者對鄭守仁院士的瞭解與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反省與洗滌心靈、淨化思想的過程,特別是收穫了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那麼,這份沉甸甸的精神到底是什麼呢?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確實感受到有一種氣場強大的“守仁精神”,往往在我心生畏難、意志不振、精神疲憊的時候冒出來,激勵着我抖擻精神、克服困難,爬坡而上、筆耕不輟。但這種精神到底是什麼,其時還處於若隱若現的狀態,好像既能説清楚又説不清楚。書稿完成之後,我對“守仁精神”進行了一番深入思考和梳理,並試着總結為“兩種精神、兩種情懷、兩種風範”。

兩種精神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畏艱苦、勇承重載的擔當精神;兩種情懷即獻身水利、一心為公的家國情懷,心懷仁愛、扶危濟困的悲憫情懷;兩種風範即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的公僕風範,甘當人梯、提攜後昆的大師風範。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這兩種精神、兩種情懷、兩種風範,不正是我們作為黨員幹部應該具備的品質嗎?作為水利事業的後勤工作者,我要以他為榜樣,立足本職,腳踏實地,踐行“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的做人準則和工作要求。學習他責任意識強,成為有擔當、敢擔責、善作為的好乾部。

《長江之子鄭守仁》讀後感2

我懷着滿心的虔誠和敬意,認真拜讀了《長江之子鄭守仁》這本關於鄭院士的報告文學書,合上書本,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不僅深刻感受到了鄭守仁院士這位將生命融入千秋一壩的長江之子水利精神,更為這位“最美奮鬥者”,國之重器的巨匠的奉獻國家、服務人民、求真務實、矢志創新、胸懷科學,敢於創新,淡泊克儉、甘為人梯的政治本色、職業操守、卓越成就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和感動。

鄭院士從事水利工作以來,把為黨和人民守護好長江母親河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一生堅守水利工程一線、從陸水到烏江、從清江到長江,從烏江渡、葛洲壩二期工程、隔河巖工程、三峽工程到南水北調工程,從事水利事業55年,為了水利工程建設,以工地為家,紮根水利工地;為了國運重器,他以勤奮躬行、認真負責、尊重科學,攻克了一系列重點技術難題;為了技術質量,他以鐵肩擔當,把工程質量看得高於一切,嚴格把關,一絲不苟,為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長江治理保護作出了突出貢獻。大愛無疆,大愛無言,他是最美奮鬥者,是當之無愧的國之脊樑。

鄭院士心懷大愛、淡泊名利,視之為過眼雲煙,甘於清貧,對自己近乎苛刻地節儉,卻將各類獎金、稿費158萬元全都捐獻於公益事業。他從不居功爭名,一心為公,不謀私利,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用實際行動鮮明詮釋了“忠誠、乾淨、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激勵着每一位水利人。

鄭守仁“最美奮鬥者”英雄已逝,精神長存,作為一名水利後生的我,被鄭老前輩一生光輝事蹟和崇高精神驚歎的同時,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更加沉重,時刻牢記“守初心、擔使命,勇擔當、敢作為”的精神,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飽滿的工作熱情立足崗位,腳踏實地,恪盡職守,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把職業當做事業、全身心地投入,懷着責任心和使命感盡職盡責、盡善盡美,為水利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長江之子鄭守仁》讀後感3

君不見,長江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三峽自古多壯麗,鎖鑰洪流藴寶藏!長江三峽是一個絢麗神奇的地方,是一個給人無限遐想的地方,也是令我們無比尊敬的鄭守仁院士築夢與奉獻一生的地方。

在看到《長江之子鄭守仁》這本關於鄭院士的長篇報告文學書時,我懷着虔誠之心,決定好好拜讀,以便深入瞭解與學習這位將生命融入千秋一壩的長江之子的水利精神。

鄭老的江河情、水利夢在其小時候便已種下,那個時候的鄭老家鄉淮北潁上潤河集一帶經常鬧水災,大水來時,田地被淹,房屋盡毀,浮屍水面,慘不忍睹。鄭老便想學水利來幫助家鄉改變水患頻發的狀況,這份夢想的建立不侷限於個人的成長與未來,而是基於一份對家鄉的情感與責任。

從華東水利學院畢業之後,鄭老分配到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工作,先後負責烏江渡水利樞紐和葛洲壩水利樞紐導截流設計、隔河巖水利樞紐現場全過程設計。作為三峽工程設計總工程師,1994年起,他主持三峽工程單項技術設計、招標設計、施工圖設計。他37年長駐施工現場,以工地為家,帶領設計、科研等技術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深入實際,力克水利工程各種技術難關,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為建設我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作出了突出貢獻。

對夢想的追逐,讓鄭老付出了畢生的精力,逐夢的過程是艱辛與堅持,是探索與實踐,是創新與科學,是未知與膽識,是忠誠與奉獻。正是這份逐夢的精神才鑄造了一道道堅如磐石的攔河大壩,才勾勒出了一幅幅水安水美的中國畫。

新一代水利人,你的夢想是什麼呢?合書閉目,我思索着自己的夢想,在思索中,我的夢想漸漸清晰——希望在自己從事的專業領域裏小有成績。

那麼,我為自己那份平凡的都不能叫做夢想的目標做了什麼呢?在逐夢的路上又是如何前行的呢?你工作中有沒有這些場景:下班了,今天有點疲憊,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吧;以前的項目都是採用這個方案,肯定沒錯,就用這個方案了;圖紙這麼清楚,沒必要去工地現場看了;今年都出差半年了,煩死了……這些都是在我們工作中展現出來的慵懶、消極、退縮、煩躁的負能量,缺乏擔當、奉獻、創新、求知的寶貴逐夢精神。

新一代水利人,你為自己的夢想堅持了什麼呢?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待揚鞭自奮蹄。鄭老在2019年6月接受採訪時説,他之所以還堅守在三峽壩區,一來是可以就近觀測三峽投入運行後,大壩、船閘及電站廠房等建築物的運行性態;二來方便研究工程發揮效益的同時對長江帶來的各種變化和影響;三來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把三峽工程的技術資料整理好、總結好。2019年,80歲的鄭老沒有“退休”,為我國水利事業繼續發揮着餘熱。

他這份逐夢的執著與堅持,感染和激勵着我們新一代水利人,接過接力棒,繼續前輩們未竟的事業。在烏東德水電站、金沙水電站、井岡山水電站、滇中引水及卡洛特水電站等工地一線,活躍着一羣年青長江設計人的身影,一座座大壩、一台台水輪發電機組將在我們的手中建成、發電,造福人類社會。

如今,雖然鄭老離開了我們,但他偉大的水利精神將與世長存。他將一位長江之子的赤誠,揮灑於大江大河;他的生命已與水利融為一體,他的精神激盪在長江之上,指引着新時代的長江水利人。

當努力工作感覺疲憊而心浮氣躁之時,當追逐夢想遇到困難而生退卻之意時,你可以翻閲身邊的這本書—《長江之子鄭守仁》,它會對你所遇到的困惑撥開迷霧!它會激勵你堅定不移地追逐自己的夢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okd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