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中學生湘行散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中學生湘行散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中學生湘行散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一

讀《湘》你會發現,你情感會隨着沈一樣流淌,到最後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於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温暖的愛。因為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説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麼。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着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裏,命運裏,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於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裏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每次讀時總有所感悟,卻不知道是什麼。聯繫現實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富士康的“跳樓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個園區的千千萬萬來自基層的羣體,而這其中也應當包含一個我。

每次在緊張忙碌的車間,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總是看到每張年輕面孔後面單調、機械、無趣的工作,以及還並不可觀的收入,再想遠一點,是一個個極易敲碎的夢想。我吧,又或許多少比他們強一點,在這個異地他鄉耕織自己的夢想。

我想,先前我也錯了,正如沈所説的,我們並不是可憐的生,也不是無所謂的生,無論是在自然上,還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擔負有各自的一份責任的。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二

讀罷《湘行散記》,我不僅感受到沈從文先生和妻子張兆和熾熱的感情,還了解了湘西淳樸的民風,領悟了湘西獨特的風土人情,更感受到了湘西那秀麗的山水、別緻的風景孕育出的沈從文先生細膩通達的內心。

湘西被羣山包圍,人們的生活自然多了幾分與世隔絕的古韻。在這裏,有錯落的吊腳樓,有哭嫁的新媳婦,有愛説“野話”孔武有力的水手,還有縈繞的情歌與號子……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要為了生計勞苦奔波,但他們的質樸令沈從文先生不禁感歎出:“他們生活的單純,使我永遠有點憂鬱。”

我相信,湘西人“生活的單純”,一定是依託於他們背後的山水。就拿水來説吧,平靜時“水則透明如無物,小船用兩個人拉着,便在這種清水裏向上滑行”;洶湧時“水吼得嚇人,浪打船邊艙板很重”;湍急時“可同一股火樣子,太熱情了一點,好像只想把人攫走。且好像完全憑自己意見做去”……這隨性質樸的河水,滋養了包括沈從文先生在內的千千萬萬湘西人。於是先生髮自內心這樣讚美故鄉的河:“它同都市相隔絕,一切極樸野,一切不普通化,生活形式、生活態度皆有點原人意味。”這讓我想起了先生墓碑上“亦慈亦讓,赤子其人”的銘文,先生包裹在慈悲與謙讓中的一顆赤誠之心,應該就是在這清秀山水中滋養出來的,這也正是“智者樂水”的真實寫照。

對故鄉河流的眷戀,令沈從文先生對河街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河街不是普通的街,而是雨後漲水能被淹沒的街的總稱。這一頗具湘西特色的景象,深深鐫刻在沈從文的心中,以至於他在描寫河街時用了《河街想象》這個題目。他筆下的河街簡單而美好:有悄悄説話、用烘籠烤手的婦人,有賣紙錢的鋪子,有插着白旗的小衙門,還有從窗口喊船的人……河街上縈繞着的歌聲,“簡直是詩”。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的故鄉常德,這是靠近湘西的小城,曾經也有河街的盛景,可是歷史的原貌只能留存於祖輩們的記憶裏了,戰火的洗禮、城市的變遷,讓古老的河街化為了時間的塵埃。幸運的是,故鄉的河街已被再建,每每徜徉於那仿古的建築羣中,吹着愜意的河風時,我心中就會飄過沈從文先生文字裏的“極好的歌聲”,這是鄉土的歌謠,也是歷史的迴響。

“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麼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麼愛着,十分温暖的愛着。”這樣的文字就像是純美的童謠,流淌過我的內心,給我帶來安寧和温暖。

先生説“真的歷史是一條河,使我觸着平時我們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類的哀樂”,那就讓我們乘上他文字的小船,在歷史的歲月中感悟那流淌千年地純美和愛。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三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散文集代表作之一,版本不只有湘行散記,共有三個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和《新湘行記》。沈從文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山水風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靈現的,宛若現代的桃花源。

從他的文章中讀出了古鎮的文化底藴。古老家族習俗還有所遺留。在這裏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在這裏你還能品嚐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在這裏你還能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在這裏你還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在這裏有純淨的天空清澈的泉水;在這裏有清新的晨霧和晶瑩的露珠;在這裏有熱情的鄉里人家有活潑精靈的孩子比齊陶淵明的虛擬的世外桃源,多了幾分開放,幾分真實,他們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們純樸真誠熱情,景物靈動俊秀輕靈,宛若走入畫中,但又是那麼真實。

鎮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一串又長又陡的青石板石梯一直從山腳竄到山頂,淹沒到密密麻麻的樹叢中。石梯兩邊是大大小小的庭院,現在還有一些木石結構的吊腳樓依稀可見。

站在高處看山腳,又是另外一番景緻。因為是深秋,河水很細,從高處看更像是青悠悠的玉帶了,玉帶乖巧地從一座木橋下穿過,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清一色的黑瓦,同一色的原木色房板。河牀邊樹木叢生,雖然掉了葉子,可是枝條依舊風姿綽越。不難讓人想到春天,碧綠的枝條撫着柔波盪漾的河水的樣子。

到黃昏時分,各家各户的瓦檐上開始升騰起淡淡的輕煙。這是山裏人用拾來的柴火開始做晚飯了。樅樹枝的香氣和着米飯的香味慢慢在山坡上散開來,在河邊玩耍的小孩不用大人吆喝,聞到香味就紛紛蹦上石梯跑回各自家門。

被現代文明化了的小鎮人家傳出了流行的旋律,給小鎮的夜晚增添了新鮮與活力。

《湘行散記》中的人物、景觀、生活無一例外的展現出現代小鎮的風采,自然樸素的的生活方式,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閒適清幽的生活環境,就是一幅田園畫的真實版,也就是沈從文筆下的現代版《桃花源記》。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四

沉浸在如鏡般的湘江上,心中泛起點點漣漪……

只有以心讀過《湘行散記》,才能徹底走進作者的內心。作者沈從文原本是一位軍人,隨着軍隊輾轉各地後,嚐盡了人世間的苦,也閲盡了人世間的黑暗。在他心生厭惡後,便踏上了文學創作一途。

作者沈從文雖然後來幾乎都待在北京,但在他筆下最純美、澄明的,卻僅有自己的故鄉。或許,在他的記憶中,也只有自己的故鄉之地——湘西,是最美好的吧。也或許如其人所説:“當過兵的人,活着回來,就回到了故鄉。這也許也是當時人們的悲哀吧。

《湘行散記》這一本書,如一面明鏡,揭露了當時社會水手,妓女等底層人民的低賤,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一文不值,這一切似乎都在訴説那些人的悲哀,但當你看到最後,你一定可以明白沈從文的。——他是在讚揚這些人的美好品質。那些水手每天的工資僅有1毛5,在世人眼中他們或許是卑微的,低賤的,但通過《湘行散記》,我卻看到了他們的另一面。有些人,是重情重義的,例如水手牛保,他對着一個妓女,卻生出了真實的情感,甚至離別時,也是依依不捨。

而這些水手,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勇敢無畏。這些水手,雖然地位卑微,但他們卻作為水手的尊嚴看得比性命更為重要,就算是三九寒天,只要船卡住了,他們就會光膀子跳入河中拖船;就算是驚濤駭浪,只要船長一聲令下,他們也會二話不説跳入冷徹人心的江中。而這兒,可正不是一種崇高的大無畏的精神嗎?

再看看那些妓女們,在看《湘行散記》之前,我認為她們是不知羞恥,甚至認為她們的命是不值一提的,但現在,我的觀點不同了,因為在沈從文筆中,她們的生命是非常頑強的,你認為她是為了錢財嗎?不,並不是,她們是為了讓自己的親骨肉可以衣食無憂的長大,才會放棄她們寶貴的貞操的,因為,她們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

《湘行散記》這一本書訴訟了人道的黑暗,卻也映射了人道的偉大與堅強,這是本可歌可訟的史詩!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五

我看過電影《湘西剿匪記》中的湘西,也看過沈從文《邊城》裏的湘西,更知道朱鎔基《七律——重訪湘西有感》中的湘西。湘西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三省市接壤,湘西也是沈從文的家鄉,也真因為如此,讓沈從文的散文有種江南水鄉的細膩。昨日我借朋友的《湘行散記》,看看這本作者家鄉的散文,湘西真的很美。

今天我就獻醜,從沈從文的《湘行散記》來談談作者筆下的湘西和這個著名的作者沈從文。如果你有寫過情書的經歷,應該知道這句“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很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如果你有和命運掙扎的經歷,應該知道這句“睜大了眼,什麼事都分明,但自己又何嘗能支使命運”。一本《湘行散記》寫出了真正的沈從文。

唯美的江南,多是水造就的,湘西也不例外。這本《湘行散記》多的也是水,無論是寫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還是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都是必須有水的,再加上一點小雨或者雪,那就更是美得離譜了。“我平日裏想到瀘溪縣時,回憶中就浸透了搖船人催櫓歌聲,且被印象中一點兒小雨,彷彿把心也弄濕了。”回憶中的湘西,這麼的靜美和諧。

也許從一開始我們在國小學過朱自清的《春》,對朱自清都很欣賞和了解,沈從文對朱自清有“其為人也,温美如玉,外潤而內貞”的稱讚。但是想到朱自清的話,下一個就應該想到沈從文了吧!民國時期的散文,一個北方、一個南方,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家。真因為有朱自清,我們也知道了沈從文的江南之美。婉轉的櫓歌聲中,盪漾着生命勃發的生機,沈從文憑藉一顆誠心,一支筆,用最乾淨的文字塑造了純美的湘西世界。

《湘行散記》最初的母本是因沈母親病危,沈從文匆匆趕回湘西。行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另外次本書還收錄《廢郵存底》、《雲南看雲》和《偶感懷人》。無論寫什麼,沈從文的散文風景都那麼有人情味,風俗人情都很愜意。

澄澈純淨的沅水之間,一片明朗樸野的湘西風光,閃耀着桃源般耀眼的餘暉,這就是美麗的湘西風光。我是不是應該去湘西看看,這麼美得地方,但是我又很瞭解湘西,從《湘行散記》中我就已經去了湘西、瞭解了湘西,還有去的必要嗎?風景猶在,故人不存,我確實應該去看看湘西,為了心中的沈從文,也為了《湘行散記》中的湘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qgq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