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通用多篇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通用多篇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通用多篇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 篇1

霾濃重的黃昏,它就是那撫慰人的星辰,它的目光吸引着,安撫着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國,大多數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而且他還是歐洲全部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致使他從小都缺乏母愛和父愛。這種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砥礪着他作家的人生,使得作家在以後的生活和寫作上獲得動力和深邃的思想。正是他幼年的慘痛遭遇,正是這種痛苦給了他創作的素材,也正是這種經歷奠定了他作品的藝術風格。托爾斯泰的遑遑鉅著《戰爭與和平》,這是以他現實中的生活經歷為母體加工而成的藝術品。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但成績平平而且也不願學,最終還是退了學。名人傳托爾斯泰讀後感托爾斯泰在成年以後回憶自己的童年並評價自己的《童年時代》時,卻不以為然,他十分嚴厲的指出了自己的錯誤和缺陷,對此大多數讀者不能理解。

總結了這一時期托爾斯泰的思想不斷變遷和發展,這是他人生中的轉折期,同樣也是過渡期。在這一過渡期,天才的托爾斯泰在摸索,在懷疑自己,他似乎很激動,“沒有很強的激情,沒有主宰意志”,如同《記數人日記》中的涅赫留波夫親王。但在這一時期,他卻創造出了他此前從未創作過的最精粹的作品——《夫婦間的幸福》。我們不得不由衷驚歎愛情這偉大的力量!

不久,托爾斯泰到達人生創作的頂峯時期,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作品中,他已經將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自己的人生處境全部寫進了作品中。他已完全將自己融入了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中去,過度的思考讓他十分迷茫最終他竟然不得不求助於上帝,讓上帝來幫助他化解自己的痛苦和煩惱。但是,托爾斯泰並不是這麼意志不堅定的人,他是會戰勝自己,最終戰勝自己迷茫的思想的。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 篇2

懷着崇敬的心情,我讀完了《托爾斯泰傳》,感悟頗深。俄羅斯藝術奇葩列夫.托爾斯泰用自己傳奇與矛盾的一生,向我們展示着他苦心孤詣創立的“愛”的宗教,評判事物的標準“道德”,即愛心、善良和真誠。他對美好的憧憬,他用近乎完美的現實主義來觀察他所看到的人,用他的大愛之心去探索和思考人生。跟隨着他一生的跌宕起伏,感動我的不僅僅是他高尚的靈魂,對自己一生所追求境界的執着是卻是我自愧不如的。

從《童年時代》、《少年時代》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托爾斯泰將自已的一生融入到這些故事中。書中人物的不同命運與思想的轉折,無一不折射出他的身影。童年時期,他擁有純潔和仁慈的心靈,永遠能從別人身上發現優秀之處,這是一種多麼温柔的情懷!青年時間,如同大多數人一樣,思想有些混亂,他長相醜陋,愛形而上學的談話,甚至墮落到去賭博、欠債,沉醉在“體面人”的生活之中。然而,他心中根深蒂固的真誠拯救了自己,作品中“涅赫留多夫”成為了他的化身,不同的命運,不同的結局,從關於青春、關於高加索的頌歌《歌薩克》中,我們看到了他心靈的平靜。在戰爭中,他通過自己的真切體驗,讚美和剖析所有奮鬥的勇士,犧牲的烈士;他在聖彼得堡文人圈子中格格不入,他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審視着這個文學團體,他甚至對屠格涅夫也懷着一種憎惡和輕蔑……之後,在自己思想的不斷淨化和成熟過程中,不管現實和心中的真理多麼背道而馳,他依然懷着這顆堅定的心,勇於將自己的醜陋展現給

大家,自我懺悔,自我批評;在婚姻的庇護下,他獲得了暫時的和平和寧靜,他開始深入生活,關注現實,走進民眾,創作出了巔峯之作。莫斯科慘狀對他的觸動頗深,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他也會犯錯,他根本不理解文藝復興運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多麼重要,體會不到人類為了生存、發展,需要以怎樣的毅力去奮鬥、去拼搏,但是他依然心懷真誠善良,看待這個世界;晚年的他是悲慘的,被迫離家出走,最終得到永久的安息。

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是無可爭議的,他用自己坎坷和多難的一生書寫着對真誠和善良的堅定信念,這種執着的精神和這顆愛心是值的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發揚的。“它仍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光亮仍足以吸引並撫慰我們青年的靈魂”,是的,這種精神將成為一顆啟明星,照亮和引導我前進的道路。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 篇3

《名人傳》這部激情四溢、充滿感染力的傳記體小説,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作,全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而其中,《托爾斯泰傳》不僅是篇幅最重的一部,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和精華所在,這與作者和托爾斯泰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在《托爾斯泰傳》中,作者將自己對托爾斯泰的愛和自己找到的人生答案都渲染到了極致,書中充滿了激動的情緒和戰鬥的激情。而從主體上講,三部作品是相通的,那就是:英雄主義的戰鬥精神。作者是在用三位精神上的“英雄”來鼓舞每一個人前進和為人生理想而奮鬥,用堅強的意志在痛苦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快樂。

《托爾斯泰傳》的第一章,被作者稱為“最近消失的光明”,也是作者敍述托爾斯泰整個的“人生戰鬥史”的一個引言。

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散文一般的結構完成了這“完整交響曲”的最後一章:時而低沉地追憶他的一生經歷,時而飽滿地宣誓他的壯志凌雲,時而理性地分析他和其他人物的迥異,時而清冷地描繪他的痛苦迷惘……

整個《托爾斯泰傳》是一部托爾斯泰一生不懈地追求真理和愛的戰鬥史,他敢於堅持心中的真理,哪怕為此受到孤立。他的人格高尚,敢於用批判的眼光對待周邊的一切。

但是,他同米開朗琪羅一樣,也有弱點。他的思想似乎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對現代科學的發展一無所知,這導致了他的思維停滯在俄羅斯的鄉村生活,從他的文章中也大有體現。他將物種起源、光譜分析、鐳的本質等重要的研究,統統稱為“無聊”,他將莎士比亞貶得一文不值,對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無動於衷。有人甚至認為,托爾斯泰是與這個社會脱節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打動着我們,他在彌留之際的話語震撼着我們,他還是個英雄,是“咱們的兄弟”,畢竟——人無完人。

我在閲讀的過程之中,明顯地感受到了一種激情,一種對托爾斯泰崇高人格和靈魂的讚美之情,同時這種激情包含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毫不掩飾的、深刻偉大的愛。這種激情筆端下的文字深深地感染着我們每一個人。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 篇4

這本《托爾斯泰傳》與其他任何一本傳記都不同,它是一本心靈的專記。我原本是想讀一本真正的傳記,對於書中那些深奧的句子,我曾經想把它投入陰暗的箱子裏,永不去翻開它。可我終於還是把它讀完了。言歸正傳,正如書中説的,像聖經中的約伯一樣,托爾斯泰在事業巔峯時,在“徹底的幸福”時,突然的開始了他的思想史。

他,開始了對虛無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人類的思考。托爾斯泰就這樣那樣深的命題開始了那樣深的思考,並且他也幾乎戰勝了虛無、死亡,理解了生命、人類。托爾斯泰在閃動的燈光下寫下w.i.l。(如果我活着),就這樣,一天一天,他不再懼怕死亡。因為他明白,死亡就是逃向上帝,飛翔永恆。托爾斯泰在會客廳中,在書桌前,在運動場上,戰勝了虛無。他從沒有讓任何肌肉停止工作,不管是手部用於寫作的肌肉,還是身體上用作運動的肌肉,甚至是嘴邊用來交談的肌肉。他從沒有虛無過,因為他天天都在思考,永不停止。因為托爾斯泰那透徹的觀察力,生命都親和於他。

六十歲是,他還經常起碼追獵兔子,沒有人比這位擁有透徹的觀察力的獵人跟了解生命的了。他能猜出一隻獵犬接近野鴨時的本能,也能描述一匹良種馬在起跑時的想法。在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能寫出一位婦女在懷孕時的真實感受,也能寫出伊萬?伊里奇快死時的恐懼。還能寫出一個少年第一次起馬的感覺。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與精神的.惡魔搏鬥的勇士,與思想的聖人交友的智者。作者用美麗的文字讓我延前啊出現了這樣一個托爾斯泰他是一個強壯、精神抖擻的老人。他經常運動,並保持了一顆接受新鮮事物的心。

他面孔輪廓粗獷,如同任何一個下地幹活的農民,任何一個鄉村貴族,任何一個軍官,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揭穿一切謊言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鬍子,他的面容就是一個普通的俄國漢子。托爾斯泰作為一個藝術家卻是一絲不苟的。他會因為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 篇5

從法國作家羅曼61羅蘭的《名人傳》中,我瞭解到了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蹟。他關注民間疾苦,摯愛文學,善於觀察總結,精益求精著書立説的品德深深地打動了我。

他出身顯赫,長於貴族之家,從小錦衣玉食,但是卻不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殘酷剝削平民。成年後,他曾經到村子裏把食物分給農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樹林分給農民管理,並取消了對農奴的體罰。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裏,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完全對立的階級。他能夠為農民的利益考慮,就説明他痛恨腐朽的貴族生活,要和他的家族劃清界限。

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發生戰事時,他挺身而出,毅然參軍入伍。在1854年,英法對俄宣戰,克里米亞戰爭全面爆發。托爾斯泰來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前線。戰鬥中,他不顧個人安危,衝鋒陷陣,由於表現突出,被授予獎章。按説應該得到更高的獎賞,但是他並不看重這些,這説明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君子。人家沒有想着升職,也沒有想着豐厚的物質獎勵。他的心裏一定是這樣想的:保家衞國是我的責任,能夠為國效力我感到無上榮光。他更看重的是戰爭中結識的朋友,大家在炮火紛飛中生死與共,患難之交情誼自當深厚。這説明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他在文學創作中嚴謹認真,精益求精。《安娜61卡列尼娜》的構思開始於1870年,小説的初步創作不過僅用了50天時間,但是托爾斯泰不滿意,花費數十倍時間不斷修正,經歷了12次大的改動,4年後才正式出版。這時,小説廢棄稿高達一米多!事實勝於雄辯,從托爾斯泰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文學巨匠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絲不苟著書立説的品格。他這人不驕傲,沒有孤芳自賞覺得自己水平很高,不需要太過認真,而是嚴於律己,一遍遍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他尊重自己的每一處表達,尊重每一位讀者。“玉不琢不成器”,不反覆雕琢,就無法把最完美的著作流傳後世。可見,寫作是多麼耗費心血,多麼艱苦卓絕的一件事,不但要用心斟字酌句,還要注意細節,不斷完善。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部書都凝結了作者無數汗水和智慧。

托爾斯泰不愧是名聞中外的文學大師,他的一生是奮鬥不息的一生,境界崇高的一生!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00字 篇6

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並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在有暇之餘,我翻開了《列夫·托爾斯泰傳》,從而來體會一下托爾斯泰的人生成長的艱辛歷程。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採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温宛的醜婦人,生着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着《戰爭與和平》。

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鬱,在他的城邑中過着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成為了“俄國的一面鏡子”

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lk8z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