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

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

第一篇: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

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

安康五月活動幸運的獲得了《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認真的看過以後很受觸動。

親子關係是每個人人生裏第一份關係,它和人生裏所有其他關係都不能同一而論。在孩子的心靈裏,父母是絕對愛自己保護自己的人,也是可以絕對信任絕對愛的人,所以對孩子一定不要説“你真沒有用”,這個話就像烙印一樣,在他的心靈裏牢牢的印上,很傷孩子的心,也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在現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小孩不好過,家長更為難”有些家長不得不拼命的工作,犧牲了好多與孩子共處的時光,使孩子天天和電視,電腦,和遊戲機為伴,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情緒處理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提高,所以無論你工作有多忙,都要抽出些時間多多的陪陪孩子,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生活,最重要的是關心孩子心理的成長。

李老師總結了11條必須堅定的信念,現在仔細的思考過真是很有道理,讓我們大家一起堅信:

1,孩子一生下來,便愛、信任及聽從父母。

2,孩子在壞的行為都不是針對父母的。

3,家長對孩子付出的愛是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以替代的。

4,孩子在努力的做好,就算當她弄得最糟的時候也是一樣的

5,每一個孩子都具備使他擁有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

6,家長只不過是幫助他把這份能力有效的釋放出來。

7,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只是他沒有在家中在乎的事情上表現出來。

8,任何行為都不等於整個人。

9,家長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結果的最大決定因素

10,總有更好的辦法,關鍵在於家長肯不肯去找。

11,所有親子關係的改善,必先來自家長的一些改變。

一分用心+一分技巧=一片和諧,在處理親子關係時除了用心還要有技巧,老一套的方法有很多已經不太適應現在的時代了,我們可以少用一些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口吻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也有自己的想法見解和主張,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升級版較12年前的老書增添了很多的內容,看後受益匪淺是一本值得擁有的好書。

第二篇:親子關係全面技巧。李中瑩

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 專輯 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 專輯

關鍵詞: 親子關係

很多人的一生,都倍受孩提時代的影響。孩子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們去關注,讓我們用正確的愛,對待我們的孩子。

nlp親子教育的基礎信念

1、孩子一生下來,便愛、信任及聽從父母。

2、孩子再壞的行為都不是針對父母的。

3、家長對孩子付出的愛是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的。

4、孩子在不斷地努力學好,就算當他弄得最糟的時候也一樣。

5、每一個孩子都具備使他擁有一個成功快樂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長只不過是幫他 把這份能力釋放出來。

6、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雖然他沒在乎家長在乎的事。

7、任何行為都不等於整個人。

8、總有更好的方法,只在於家長肯不肯去找。

9、家長是每個孩子成長結果的最大決定因素。

10、所有親子關係的改善,必先來自家長的一些改變。

請家長謹記:

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長必須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談、行為和情緒表現有所不同。自己不準備改變,而只想去改變孩子的家長是不會成功。

家長對於身份的正確態度

在面對孩子時,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身份:

(1)家長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長只是平常人。所以,家長需要承認自己: · 會勝,也會敗。

· 有心情好的時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 比一些人聰明,也比一些人蠢。

·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強,在另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 不能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

· 不能永遠沒有錯。

(2)家長與孩子有相同的需要。因為家長與孩子都是人,所以:

· 家長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樣。

· 家長希望得到公平對待;孩子也是一樣。

· 家長希望別人對他們和藹、友善;孩子也是一樣。

· 家長希望做得好的時候有人讚賞;孩子也是一樣。

· 家長希望在做得不好時,有人諒解和鼓勵;孩子也是一樣。

· 當感到悲痛、煩惱、頹喪的時候,家長希望友人給予支持、安慰;孩子也是一樣。

(3)家長永遠是孩子的家長,永遠給孩子愛和支持。所以:

· 孩子成功,家長分享喜悦。

· 孩子快樂,家長覺得開心。

· 孩子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家長不斷地予以鼓勵和嘉許。

· 每次孩子倒下再爬起來,家長都給予支持。

(4)家長用説話和行為來實現上面的道理,因此所説的與所做的一致:

· 在孩子面前,家長無須永遠正確、成功、愉快。

· 家長不害怕對孩子承認錯誤。

· 面對孩子,家長無須隱藏內心的情緒。

· 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此變得脆弱。

家長用自然、輕鬆的方式表現出他/她就是這樣,便已足夠去走過他們的人生旅途,孩子自然也會以真誠、自信和積極的態度去創造他們的人生。

親子關係的十個基本要訣

(一)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絕對一致,所以孩子看法與你的不同,沒有什麼奇怪。

◎孩子一定會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的優點長處,孩子不會全部擁有。

◎每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則都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與你一樣的性格。

◎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自己獨特的地方。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處,他才會接受你對他的看法。

◎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也會有一樣的結果。所以你的經驗是孩子的參考,但並不一定保證是正確或可行的法則。

(二)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改變自己,孩子才會有可能做出相應的改變。

◎一個人不能“教導”另外一個人。所以,沒有“教”,只有“學'。因此,“教”孩子重要,使孩子“學”到了才更重要。

◎一個人不能要求別人放棄自己的一套信念去接受另外一套。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明白的他一套,從他的角度看,才最有機會接受你的意見。

(三)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迴應

◎自己説什麼不重要,對方聽到什麼才是重要。老是強調自己説的怎麼正確沒有用,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對他來説是什麼意思才重要。

◎用孩子聽得明白,能夠接受的語言對他説話會有最大的效果。

◎説話有沒有效果由講者控制,由聽者決定。孩子的反應告訴你説的話沒有效果,你可以改變説話的文字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改變説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聽的效果。沒有效果的説法,越説孩子會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孩子是跟隨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學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

◎家長處理一件事的行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會跟着做。

◎孩子看到家長面對一個情況時產生的反應,便會認定那是正確的。並且在自己面對同樣的事情時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言語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體和腦子裏產生有學習效果的行為或情緒反應。所以教導式的訓導效果不大。

◎家長的指令,若用孩子不懂的語言模式發出,會使孩子難以跟隨。要先想一想孩子會不會不明白,修正了才開口。

(五)所有行為必有其正面動機

◎每個人都要為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有其正面的意義,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説出來。

◎家長需要把孩子的行為和動機分開。孩子行為的本質有錯或效果不好,我們應加以否定,但孩子總是不斷地企圖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我們必須肯定他這樣的動機。

◎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加以肯定,在引導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這是最容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徑。

◎情緒和動機都沒有錯,只是所選用的做法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情緒給孩子力量或方向,動機維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幫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長的責任。

(六)有更好的方法,每個人都會追隨

◎人拒絕改變是因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孩子必須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會接受,因而改變。

◎讓一個人認識到另一個方法能使他得到更多,而付出的代價更少,這個人自然採用那個方法。孩子就像每一個人,不斷地在這點上努力。

◎提供更好的方法是幫助,即是給對方更多的選擇;指定必須用某個方法,卻是企圖操縱對方。所有人都歡迎幫助,抗拒操縱。你的孩子也歡迎你的幫助,但會抗拒你的操縱。

(七)凡事總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至今未成功、,只是説至今用過的方法尚未得到預期的效果。對孩子必須堅持效果,而不是堅持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會有機會找到它和使事情改變。

◎對一件事我們知道的辦法越多,我們做起來的把握就越大;對孩子也一樣,你的選擇越多,你的孩子達到你想要的結果的機率就越大。

(八)成長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

◎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個。

◎孩子從發生的事情中學習,使他懂得處理將來遇到的同樣事情。

◎孩子要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個是最好的。

◎孩子的生活中充滿好奇,正是為了學習如何掌握得更多。

(九)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

◎任何替代孩子成長的企圖,最終都會在孩子的身上做成負面效應。孩子學不到,會依賴和缺乏自信。

◎家長代孩子做孩子該做的事情,不會得到孩子的尊敬。愛依賴的孩子會對父母抱怨及挑剔。

◎鼓勵和引導孩子做自己的事,是最有效幫助孩子成長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夠成長的有能力和可以照顧自己。

◎孩子的自發性、積極態度、自律,都與這點有關,因為這些都需要從“自己做自己事”中培養出來

(十) “愛”不可以作為籌碼

◎家長對孩子的愛應凌駕一切事情,這份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源泉。因此孩子必須對這份愛沒有任何的懷疑。

◎這份愛若在家長的語言中表現出帶有條件的話,孩子會對親子關係的崇高度有所懷疑。因為這份愛,正是親子關係的基礎和支柱。

◎這份愛若因為孩子做的某些事失去的話,孩子會漸漸變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這份親子關係。因此,不要什麼事都把它拿出來做條件。 ◎家長若對孩子開出條件,把這份愛作為籌碼,孩子他日也會把對家長的愛最為籌碼。今天的社會中,很多親子關係完全破碎,便是這個原因。

第三篇:李中瑩談親子教育

李中瑩談親子教育

怎樣培養孩子,把孩子培養成健康活潑是每個家長都在考慮的問題,最近香港nlp高級執行師、情緒管理專家李中瑩在接受記者時的一番話也許對各位有所啟發哦。

1、有的家長總是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如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食品與玩具),感覺對自己的孩子“怎麼愛他也不夠”,希望給孩子一個完美的世界。李中瑩老師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呢?

家長的職責是培養孩子的能力,如果你給他事事安排如意,這樣做反而妨礙了他的成長,成長必然是有痛苦的。比如小孩子學走路、出牙,都會經歷一點痛苦,這是成長的代價。

我發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父母愛的方式是錯誤的,至少有以下三種錯誤的方式:一是妨礙孩子的成長;二是控制孩子的成長,三是代替孩子成長。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在親子關係中,有二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最大,後遺症最大:第一句是“我這樣做是對的。”,第二句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2、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無條件的愛。有真愛的家長或者真正懂得表達愛的父母會時時不忘投向孩子肯定的目光,而且沒有任何輔加條件。一個小孩子正是在這種肯定的目光中,才漸漸地發展出自信心,然後才能發展出自尊,再漸漸地發展出自愛。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5000次以上的肯定。

事實上,不少父母並不知道如何肯定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也是一種親子教育技巧,要多多練習: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情緒,或肯定孩子的動機;肯定孩子可以肯定的部分,或者從他的角度來作出肯定。

給孩子講道理,大一點的孩子會產生無力感,年齡較小的孩子則聽不明白。先肯定或接受孩子,孩子才會接受你,你的機會就會更多,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親子關係中還有一個部分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髮展要和他的生理髮育一致。如果一個人的心理髮展與生理髮育不同步,就很容易產生各種衝突與心理困擾。

所以,父母的責任是要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概念,建立起自信、自尊與自愛,培養他規劃好自己人生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擁有成功而又快樂的人生!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3、對於比較頑皮的孩子,父母怎麼做才比較有效?

如果孩子本身並沒有存在什麼問題的話,不少好動、頑皮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重複同一個動作,對於我們的大腦而言,只是運用了其中一小部分神經網絡而己。而頑皮、好動的孩子往往動作很豐富,每一次動作都不一樣,這樣,他就會在他的大腦中構建更多更豐富的神經網絡。因此,這樣的孩子往往更聰明、更能幹。

父母可以怎麼做呢?不妨安排一個親子時間,與他一起做“頑皮的孩子”,給他充分的頑皮的自由,與他一起玩個痛快,當然,你也要設立一定的“規矩”,比如玩好了,一定要自己收拾玩具。

4、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父母該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呢?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焦點是:讓孩子與他的“感覺”在一起。

有不少父母或祖父母輩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不允許孩子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不許哭,否則拐賣孩子的人來抓你了。”這樣,孩子的情緒不但沒有被接納,反而增添了恐懼。

“男孩子怎麼可以哭呢?”聽了這樣的話,孩子心裏會產生愧疚感。“不要哭,警察來了!”這會使孩子產生犯罪感。

你知道嗎?一個小小孩的自信往往是被我們這些不懂得如何來愛孩子的父母所摧毀的。

處理孩子的情緒困擾大致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接受。接受受情緒困擾的孩子。

第二步:分享。讓孩子説出自己的感受,並用語言描述孩子的感受,取得他的認同並使他產生信任。

第三步:處理事情,商量對策。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比如在幼兒園被小朋友咬了一口,原因是什麼?事情發生的經過是什麼樣的?如果孩子年齡太小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父母可以先從老師那裏瞭解事情的始未,用語言描述一番,寶

寶可以用點頭或搖頭來表示。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與他一起商量對策,先想出三種以上的處理方案,然後選擇其中可操作性最強的那一種去執行。

這個過程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的機會,學習如何處理生活中的衝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覺,學習如何從另一角度來看問題。

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的是多説感受,不要直接講“對與錯”;要先接受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先談事情的經過。這樣處理才有效。在親子教育中,年輕父母不能照搬書本上的教條,一種方法無效,馬上要調整,換新的方法與策略再試,要追求效果最大化。

第四篇:《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

《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

在朋友的推薦下,近期閲讀了李中瑩教授著《親子關係全面技巧》這本書。再過一個月,自己就多了一個角色,想要做一個合格的母親,要提前做功課。這本書給我的幫助很大。它告訴了我們,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長必須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談、行為和情緒表現方面有所不同;自己不準備改變,而只想去改變孩子的家長是不會成功的。

愛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本能,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職責,但恰當的愛,科學合理的教育,並非本能可以辦到。千百年來,做父母一直是靠本能,靠自己的直覺,做好做壞沒有人評判。但是今天,父母的職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父母的義務,不僅僅是給孩子生命,滿足孩子的温飽就足亦,將孩子培養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幫助孩子在智力、情商、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才能稱之為合格的父母。書中提到的親子關係的十個基本要訣給我觸動最深:

1.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與你一樣的性格那樣會對他的發展造成束縛。時代不同,每個人的童年經歷也不同,孩子將要走過的童年生活也會大相徑庭。從小教會孩子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他才會尊重我們獨特的地方。只有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處,他才會接受別人對他的看法。

2.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

每個家長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動自己。一個人不能“教導”另外一個人。所以,沒有教只有學。因此,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學到了才是重要的。

3. 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迴應;

用孩子聽的明白、能夠完全接受的語言對他説話有最大的效果。孩子的反應告訴你説了的話有沒有效果,而你可以改變説話的語言和方式去控制效果。改變説話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聽的效果。沒有效果的説法,越説孩子會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4. 孩子的學習來自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

孩子看到家長面對一個情況時產生的情緒反應,便會認為那是正確的,並且在自己面對同樣情況時做出同樣的情緒反應。言語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體和腦子裏產生有學習效果的行為模式或情緒反應。所以教條式的訓導效果不大。家長處理一件事的行為方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跟着做。

5.所有行為必有其正面動機;

孩子的潛意識有很多程式,家長需要把孩子的行為和動機分開。我們可以不接受一個人的行為,但接受背後的動機。孩子行為的本質有錯或者效果不好,我們應該予以否定,但孩子總是不斷的企圖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我們必須肯定他這樣的動機。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加以肯定,再引導孩子去尋找更有效的做法,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徑。

6. 有更好的方法,每個人定會追隨;

孩子不懂得解釋,其實他拒絕改變是因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必須讓孩子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會接受和改變。所有人都歡迎幫助,抗拒操縱。你的孩子歡迎你的幫助,但會抗拒你的操縱。

7. 凡事總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孩子不懂得解釋,其實他拒絕改變是因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必須讓孩子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會接受和改變。所有人都歡迎幫助,抗拒操縱。你的孩子歡迎你的幫助,但會抗拒你的操縱。

8. 成長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孩子所做的或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對他的將來有所影響,孩子從發生的事情中學習,從而懂得處理將來有所影響。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個。孩子要不斷常識才能知道哪個是最好的。孩子的生活中充滿好奇,正是為了學習如何掌握的更多。

9. 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鼓勵和引導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情,是最有效幫助孩子成長的辦法。這樣孩子才能夠成長的有能力和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孩子的自發性、積極態度、自律,都與這點有關,因為這些都需要從“自己做自己事情”中培養出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不到該學的東西,長大後的人生道路上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去完成。

10. 愛不可以作為籌碼;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超越一切的事物,應該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會失去的東西。因此,家長不應該隨便的用他作為要挾或交換的籌碼。如果因為孩子做的某些不符合成人規則的事失去這份愛的話,孩子漸漸會變的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這份親子關係。家長若對孩子開出條件,把這份愛作為籌碼,孩子他日也會把對孩子的愛作為籌碼。 李中瑩老師的《親子關係全面技巧》中,就説了這麼意味深長的一句話:"孩子的成長,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家長再成長"。的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從老一輩那繼承來的,從別人或書本上學來的育兒經驗付諸實施,看到子女在自己的調教下茁壯成長,這本身就是家長自己的一種經驗積累,一種昇華,一種成長。

第五篇: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

這是香港李中瑩老師寫的一本能夠解決家庭問題的書,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我很認同書中的觀念,只有家長認識到問題並且願意改變,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幫助。

這本書挺好的,讓我受益很多。其中,感受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自我價值決定一生成就。

自我價值是培養出來的,自我價值就是自信、自愛、自尊。

二、處理孩子情緒的傳統做法和eq型做法。

這一點雖然在很多育兒書中都很重視,但是本書總結的簡單明瞭,尤其是傳統型的做法讓人一看就知道自己的問題。而且給出的eq法處理也簡單明白。

其實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本身就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家長願意改變,勇於學習,才能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讀後感《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讀後感》。 這方面有一本《傾聽孩子》的書介紹得很詳細,可以看看。

三、接觸了“內感官“的概念。明確上學的新價值,幫助孩子運用內感官去學習。

四、對家庭eq的關注。指出培養eq從家長做起,消除家長壓力。

另外,其它一些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都很好,比如給孩子一個黃金時間、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等方面都有一些很具體的建議。對我們實際操作起來有很好的幫助。

總之,這是本好書,值得一讀。而且讀完它,我有種衝動,想要去學習李老師的家庭培訓課程,幫助更多家庭生活裏的心理健康有所提升,讓人們有更多的成功快樂。能做這樣既能幫助別人自己又感興趣的工作才有樂趣,有意義!

感謝李中瑩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m3895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