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麥克白讀後感(彙總45篇)

麥克白讀後感(彙總4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5篇《麥克白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麥克白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麥克白讀後感(彙總45篇)

篇一: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作了無數的輝煌,在16世紀並未獲得殊榮,直至19世紀英國掀起浪漫主義狂瀾時,他才被提升至天才的地步。而在莎士比亞傳奇般的一生中,有幾個作品是廣為人知的,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麥克白》。

《麥克白》與《李爾王》都是典型的政治悲劇,前者是自己使得自己喪心病狂;後者是使整個王國崩潰與個人的輕浮之中。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麥克白》的。

《麥克白》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們的耳目欺騙;奸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偽的笑容。”麥克白的一番話讓我感到很詫異,前文還是征戰沙場所向披靡的爵士,現在就成了奸詐的反賊,這麼大的轉變,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因素的。

凡是都有不可預測的一面,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出現在了面前,麥克白始終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在權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在文中,有一個不可預測的外因,即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魂和巫婆。後來叱吒風雲的麥克白正是聽取了他們的預言。且不説麥克白對預言的反應,巫婆與幽靈究竟居心何在?她們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作者莎士比亞在這裏並未直接點明。我個人認為,巫婆和幽靈可能並非懷揣着善意,因為,一個人在不清楚前途是明是暗的時候,往往會更勇敢地走下去,無知者無畏嘛,而真正知道了自己未來的命運,反倒會適得其反,或樂極生悲或心灰意冷,至於對他人的影響,就只能從聽取者的內心的角度來決定了。這些巫婆即使能預知未來,即使能通曉命運,但也無法預知人心。

出現了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為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地度晚年。

如此説來,我們的麥克白反倒成為了波濤洶湧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他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但是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麥克白因為沒有主見而失去了生命。

説來説去,都離不開“慾望”,麥克白因為慾望失去了理智,他的夫人因為對權力的渴求操縱着麥克白粉墨登場,歷史上的慈禧太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戴了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為了自己的慾望而犧牲他人。

每個人生來就有七情六慾,慾望是一把利刃,既不能拔刀自傷也不能被借刀殺人。――後記

篇二: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它講述了將軍麥克白因聽信女巫讒言,認為自己可以當國王,便弒王篡位,將善良的鄧肯殺害。又因為猜忌殘忍殺害朋友、朝臣,成為一代暴君,最終被正義力量打敗的故事。我覺得它的悲哀不言而喻:善良的麥克白被女巫蠱惑,在野心的驅使下由勇敢變為了冷酷無情,並殘忍殺害許多無辜生命,不思悔改。最後這個選擇相信預言的人最終也死於預言中的結局。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正確認識“野心”這個看不見摸不着卻可左右你一生的神祕力量。起初麥克白“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有巨大野心”但“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隨聯屬的奸惡”,他“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在女巫的誘惑和妻子的慫恿下,麥克白痛下殺手,接連犯罪。雖然在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刻,巨大的財富、權力滿足了他的野心,但自己犯下的.種種罪惡使得他在人生旅途中迷失了本真,變得猜疑、冷酷、坐卧不安,最終被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致死。野心其實是應該有的,但在於你如何實現它。

犯下滔天大罪或是腳踏實地堅持奮鬥,在瞭解了這個故事後,你便會有正確堅定的選擇。而野心這個神祕的力量同時需要你合理地操控它,因為它是你走向成功的動力,也可能是將你推入泥沼的巨大力量。當今那些貪污受賄的官員難道是不懂這個道理麼?確實明知故犯罷了。或許這個道理太過於簡單,我想只有細細品讀麥克白的一生後,才會有深刻印象和理解。

篇三:麥克白讀後感

這次讀的《麥克白》,之前對它一無所知,麥克白是一個將軍,他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在回到蘇格蘭的路上你遇上了三個女巫,女巫預言他會加官進爵並最終成為國王。

不巧的是女巫的預言正在被驗證,因為國王確實給他封了女巫所説的爵位。於是麥克白開始相信他能夠成為國王,一旦相信他就和他夫人開始謀劃如何登上王位,刺殺國王成為必不可免儘管他們飽受良心的煎熬,但他們仍然痛下毒手將國王至於死地。有時相信自己很難,相信別人似乎更容易,儘管別人是用欺騙或其他陰暗的不為我們所知的手段取得我們的信任,如果知道真相,我們會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寧可相信別人,不願相信自己。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被別人的意見或眼光所左右,而不去堅持自己的心的呼喚,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愚蠢?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相信自己,而不只是説説而已。

關鍵是麥克白第二次去見女巫,他想讓女巫確認他能否穩坐王位並將其傳宗接代。

他得到的答案是除非一個遙遠的樹林能夠移到王宮附近,除非一個人不是婦人所生,否則沒有人能夠打敗他。樹林怎會移動?誰能不是婦人所生?這似乎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麥克白相信沒人能夠打敗他。但是,永遠都不能不考慮但是,一切皆有可能,為了隱蔽軍代,每人手拿樹枝前進,從遠處看就是整個樹林在移動。一個被麥克白殺害妻兒的將軍是剖腹產出生的,不是所謂的婦人自己生產的。好吧,除了死剩下的還會是什麼呢,麥克白和他夫人都結束了生命。麥克白婦人是受精神折磨而死的。所以,不要隨便以什麼什麼不可能作為條件,推斷出似乎是真理實際是謬論的結論,因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請相信上天的安排絕對能超乎人的想象。

篇四:《麥克白》讀後感

“如果人生是一場喜劇,就要有滋有味地把它演完,不要失去喜劇的情志和樂趣,如果人生是一場悲劇,也要有聲有色地把它演好,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快味與壯麗。”―――題記

“閃電雷鳴急雨中,何日我等再相逢,待到硝煙烽火靜,沙場成敗見雌雄,殘陽猶掛在西空,欲會者:麥克白。”三女巫的開場詞總會給人一種夢幻卻詭異的感覺,就像《麥克白》這部作品,淋漓盡致的演繹了喧譁與躁動,欺騙與謀殺。在故事的開頭,主人公麥克白是一位有着豐功偉績的愛國良將,在一場勝仗後,受到了三女巫預言的慫恿,由於慾望與權力的促使,麥克白殺死了正直的國王,殺死了曾經的戰友,殺死了許多無辜的人的性命,最終遭到惡果。人情與人性同時交織在這部作品裏。在麥克白的命運悲劇中,讓麥克白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不僅是他自身的意志不堅和性情問題,還有命運的作弄,就像希臘神話中赫卡忒所説“命運讓種種虛偽的幻影擾亂他的本性”。

對於麥克白性格的刻畫,莎翁不惜筆墨,大量運用旁白,心理活動,側面描寫,戲劇衝突,展現麥克白的內心風暴。(可以舉一個例子,在角色馬爾康被賜予親王的稱號時,麥克白是這樣説的:“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進我黑暗幽深的慾望!”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麥克白內心的第一次風暴,在於他對於他人權力的提升而感到的不安與妒忌)《麥克白》有着雙重悲劇,分別在於命運的悲劇與性格的悲劇,這與莎翁作品的人本主義色彩是相吻合的。

這部作品也給了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很推薦各位去看。

篇五:《麥克白》讀後感

讀了《麥克白》之後,我的心情沉重下來。

麥克白功名顯赫,本來獲得許多榮譽,本來能安度一聲,只因為三個女巫的預言,便使得自己落得了悽慘的結局。真是因為他遇見了三個女巫嗎?不,女巫的預言只是一根導火線,真正的原因是他內心的慾望。

女巫説他會成為未來的國王,他便不擇手段地想要成為國王。內心的慾望之火,卻被女巫一句話點燃了。於是,慾望之火愈燒愈烈,最終,玩火自焚,他被自己的慾望殺死了。

麥克白之死,告訴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自身的慾望能成為自己積極向上的動力,也能成為懸在頭頂的一把刀。有的人想要升職,想要高官厚祿,便努力奮鬥,最終達到自身的所想;有的人想要金錢,便鋌而走險,去偷、去搶,最終走上一條不歸路。慾望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通過正當的努力和奮鬥來實現,也能通過罪惡的手段予以放任。誰都會有一絲貪婪,都會有一絲邪念。對於這種不好的慾望,我們必須立刻拔除,否則,養虎為患,終為虎害。

我又想起了一件事例:《三國》中關羽之死的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少了劉備義子——劉封的支援。孟達勸劉封不去支援,因為關羽罵過他。劉封便按兵不動,結果還不是被劉備斬了?劉封何嘗不知他不去支援的惡果?只是孟達一句話,心中的邪念便迅速成長,使他向邪惡妥協。孟達不正如女巫,劉封不正如麥克白嗎 ?

不要讓慾望佔據你的心靈!它能為你提供動力,也能把你推入無底深淵!每個人都會有慾望,但不要讓它佔據你的心靈!不然,麥克白和劉封的舊轍,又將被人重蹈!

不要讓慾望佔據你的心靈!

篇六: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的着名悲劇《麥克白》講述的是主人公麥克白從忠臣到暴君的轉變以及他墮落與毀滅的故事。

人們常説,麥克白是一個十足的惡人――弒君、篡位、兇殘、暴虐、嗜殺……幾乎一無是處。但是如果你們翻開《麥克白》的劇本細細閲讀一下,會發現真相其實不然,麥克白最初的時候是一名驍勇善戰且赤膽忠心的蘇格蘭大將,曾幾乎憑一己之力平定了一場叛亂。

麥克白是蘇格蘭王室,國王鄧肯的表弟。身為王室貴族,麥克白自然不免有一些覬覦王位的念頭。但是,這只是一個潛伏於內心深處的一點點野心,或許連麥克白自己都不知道。

每個潛藏的野心都會因某種外在的因素而一觸而發。真正觸發麥克白這種念頭的,則是那次在荒原他和另一員大將班柯與三個女巫的邂逅。三個女巫對麥克白説:“萬福,麥克白!祝福你,葛萊密斯爵士!萬福,麥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萬福,麥克白,未來的君王!”她們又對班柯説:“祝福!祝福!祝福!比麥克白低微,可是你的地位在他之上。不像麥克白那樣幸運,可是比他更有福。你雖然不是君王,你的子孫將要君臨一國。”本來麥克白不相信鬼神,對這些話語只會付諸一笑,可是,偏偏一場巧合激發了麥克白的野心。麥克白剛剛轉身,便看見一個大臣騎馬飛馳而來,告訴他考特爵士通敵叛國,已經被鄧肯王斬殺。大臣告訴他,國王因他戰功赫赫而將考特爵士轉封給了他,而且國王晚上將去他家住宿。麥克白很高興,與此同時他也覺得似乎那些女巫的預言真的不是空穴來風,自己真的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君王。一個潛藏的野心浮上了表面,麥克白也從此走出了他從忠臣到暴君的第一步。

可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不一定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達成它,需要一個人,一個足夠邪惡的人來教導他。本來麥克白或許會就此罷休,可是偏偏他的夫人就是一個邪惡的女人,心中充滿了惡念。她聽麥克白敍述了他的奇遇,以及鄧肯王要來家中住宿,一個邪念頓時湧上心頭:她想讓麥克白在鄧肯熟睡之際將其刺殺,以便讓麥克白迅速登上王位。麥克白畢竟還良心未泯,不願意弒君篡位。但是,麥克白的意志是脆弱的,經不住夫人接二連三的激將。有一次,她甚至説麥克白是一個懦夫,這是勇猛的麥克白最不能忍受的。在夫人的慫恿下,麥克白在深夜進入了鄧肯王的卧室,刺殺了鄧肯王,並嫁禍於國王的兩個衞兵。第二天,麥克白又以謀反的罪名殺死了兩個無辜的衞兵,銷燬了一切證據。鄧肯死後,鄧肯的兩個兒子馬爾康和道納本逃亡國外,被人懷疑弒父潛逃;而麥克白因位高權重,又是王室貴族,被大臣們擁立為新的君王。麥克白登上了王位,如願以償。儘管如此,這次弒君行為也讓麥克白從此失去了安寧,就像《麥克白》中所説的那樣:“葛萊密斯已經殺害了睡眠,所以考特將再也得不到睡眠,麥克白將再也得不到睡眠!”麥克白的內心也從此被內疚所捆綁,他曾看着自己沾滿鮮血的雙手,説:“這是什麼手!嘿!它們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裏所有的水,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紅呢。”

但是,以不義得來的王位必須以罪惡加以鞏固。麥克白登上王位後,想起了女巫們對班柯所説的話語,他覺得十分驚恐懼,便派刺客去暗殺班柯和他的兒子弗裏恩斯。班柯雖然死了,但弗裏恩斯卻逃去了,這也從此成為麥克白的一塊心病。麥克白為了確保自己統治的穩定,又去拜訪了那三個女巫。這次女巫派鬼魂對他預言,説麥克白要留心費埔爵士麥克德夫,還説麥克白可以將所有人類的力量付諸一笑,沒有婦人所生的人能傷害麥克白,並且麥克白永遠不會被擊敗,除非勃南的森林有朝一日向麥克白的首都鄧西嫩移動。麥克白很高興,但為了確保自己的絕對安全,他又派刺客襲擊了麥克德夫的城堡,把麥克德夫的妻兒殺得一乾二淨,但麥克德夫已經逃往了英格蘭。這一輪的殺戮過後,麥克白成為了一個十足的暴君。

惡人是終究要受到懲罰的。麥克白雖然殺了這麼多的人,但仍然得不到安寧,還眾叛親離。麥克白覺得,他的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所有的爵士都背叛了麥克白,前往英格蘭去投奔潛藏在那兒的鄧肯長子馬爾康。馬爾康在英格蘭的支持下,舉兵進攻麥克白。與此同時,惡貫滿盈的麥克白夫人也因負疚過多而精神崩潰,患了夢遊症,在夜間自殺了。馬爾康所率領的軍隊來到了勃南森林附近,馬爾康命令士兵們一人折一根樹枝做掩護,向鄧西嫩進軍。麥克白在鄧西嫩的城頭上眺望敵軍,看到一大片“樹林”正從勃南森林向鄧西嫩移動。鬼魂的預言應驗了,“勃南森林”真的正在向鄧西嫩移動。麥克白有些膽怯,但想到鬼魂曾説沒有婦人所生的人能擊敗他,麥克白再次拾起了勇氣。他出城迎戰,再次重現了當年作為忠臣時那橫掃千軍的威風。但由於他的士兵不斷倒戈,麥克白退入了城內。在王宮內,麥克白與麥克德夫狹路相逢。麥克德夫要為家人報仇,要和麥克白決鬥。麥克白很藐視麥克德夫,説女巫預言沒有婦人所生的人能擊敗他。麥克德夫説,讓你的女巫告訴你,麥克德夫是不足月就從母腹中剖出來的,不是婦人所生的。麥克白醒悟了,明白了女巫的邪惡和模稜兩可,但事已至此,他仍要和麥克德夫血戰到底。最終,麥克白被麥克德夫斬殺,一代暴君終於落得個梟首示眾的下場。

麥克白的命運是悲劇性的,他原是一個忠臣,女巫的蠱惑,夫人的慫恿,激發了他的野心,讓他變得邪惡,最終篡奪了王位。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他又大開殺戒,成為了一個千夫所指的暴君。麥克白就這樣一步步地墮落,變得越來越陰邪,直到最後被正義之師所討伐。莎士比亞的這部悲劇揭示了人心的罪惡:一個看似心無邪念的人也可能會因種種外在因素而一步步墮落,直到自取滅亡,自我毀滅,就像麥克白一樣。

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讀後感麥克白讀後感英文麥克白英文讀後感

篇七: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的故事大家一定熟知,我就不詳講了。

麥克白先是一位曾經屢建奇勛的英雄,可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殘酷的暴君是因為三個女巫和妻子的慫恿讓他產生虛榮貪心的想法,讓他殺死表兄(國王),由於蠱惑,讓他從一個善良的,想幹出一番雄偉事業的人成為一個陰險,野心勃勃,無惡不作的壞人,他的野心驅使他做出罪惡的事,必然是罪惡,迷信和死亡,實在是悲劇啊!

這讓我聯想到方舟子被襲,襲擊者肖傳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麥克白,原本有自己的事業不好好做,偏偏被報復心將自己的良心腐蝕,也是悲哀啊!

其實,做人就踏踏實實的做,不要被一些事情蠱惑或是慫恿,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多的蠱惑和慫恿也不能驅使你做出可悲的事!

篇八:麥克白讀後感

人的內心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複雜的世界,麥克白這一形象的意義在於揭示了社會生活的醜惡面。

麥克白並非天生的惡人,他有過從善的願望,權力鬥爭與權力慾促使他第一次殺人時,他有過猶豫,犯罪後更有過追悔、自責,良心時時敦促他罷手,但權力鬥爭又使他欲罷不能,他在一次次的矛盾痛苦中一次又一次的殺人,在罪惡的深淵中越陷越深。

因此人們在觀看這一悲劇時,固然痛恨麥克白的兇殘,為他的罪行所震驚、恐懼,同時也會感到他的可憐與可悲。這樣劇本就促使人們去思考“人何以會變成野獸”?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立場,正是從這一點出發,而指向了社會政治。

社會由人心這面鏡子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也由於善惡在人心這一方寸土地的劇烈搏鬥,由於毀滅了自己的尖鋭矛盾,而顯得更為驚心動魄,耐人尋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學史家稱《麥克白》是悲劇中心理描寫的傑作。

篇九: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雖然還沒讀完,但是已經感受到整本書中透露出來的對權力的慾望和人性的殘忍了,尤其是麥克白夫人。

麥克白作為保家衞國的大將軍屢次立功,所以被國王封為公爵。一出場就有三個女巫好像是旁白一樣説了麥克白的未來,會成為考特公爵,會成為國王,而麥克白的隨從班柯雖然不像麥克白那麼幸運但是比麥克白更有福氣,他雖然不是國王但是他的子孫會君臨一國。不知道是不是女巫的話影響了麥克白,所以讓麥克白想讓自己的權力更上一等,當時讀在這裏的時候我還想他會怎麼樣成為國王,以一種怎樣的方式,萬萬沒想到第二場就已經動了念頭要直接殺掉國王。

再説麥克白自己雖然有對權力的慾望但是並不想真的殺國王,或者説他是猶豫不決的人,或者説他還有一絲的善良不想弒君。在背後推動他的是他的夫人,其實麥克白夫人好像也一直在給自己打氣。麥克白夫人説:來,注視着人類惡念的魔鬼們!接觸我的女性的柔弱,用最兇惡的殘忍自頂至踵貫注在我的全身;凝結我的血液,不要讓憐憫鑽進我的心頭,不要讓天性中的惻隱搖動我的狠毒的決意!來,你們這些殺人的助手,你們無形的軀體散漫在空間,到處找尋為非作惡的機會,進入我婦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汁當做膽汁吧!來,陰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獄中的濃煙罩住你自己,讓我的鋭利的刀瞧不見它自己的切開的傷口,讓青天不能從黑暗的重裘裏探出頭來,高喊“住手,住手!”

等國王一來他們家夫妻兩人就開始琢磨要動手殺掉國王,在麥克白的猶豫和糾結中,麥克白夫人一直是背後的推手推動着麥克白去做弒君之人,他告訴麥克白要做一個敢作敢當的男子漢,現在有了機會就不要失去。然後兩人就在酒中下了藥,在睡夢中殺死了國王,還把這一切推到國王的兩個侍衞身上。

篇十:麥克白讀後感

大二的假期把莎士比亞的悲劇喜劇都看了一遍,但現在大體的情節都忘光光了,真的慚愧啊,於是我拿起kindle下載了莎士比亞經典作品,現在再認真看看,看完寫讀後感,不然五年後我又忘記自己讀過什麼了。好在,莎翁的作品在kindle上是免費的。我還花了4.99塊錢買了他的十四行詩,朱生豪先生把他們翻譯得很美,我曾經抄錄過一些,現在都不知道扔去哪裏啦。

麥克白打了勝仗立了功,在歸途中遇到三個女巫,這三個女巫語言他會當上國王,但是他只能當一代,而同行班柯的世代子孫都是國王。麥克白回來與夫人講了這件事情,於是趁國王在麥克白家做客的時候,殺死了鄧肯國王,從而取而代之。一步錯,步步錯,接下來,他畏懼女巫的預言,殺了班柯,殺了麥克特夫的妻兒。最後,麥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自殺了,麥克白毫無悲傷之情,最後自己也被麥克特夫殺了。

麥克白剛愎自用,有野心無計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麥克白夫人。她是幫兇,她是弒君的間接兇手,是麥克白動手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他的丈夫無法提供她渴望的東西,於是會做丈夫的軍師,指揮丈夫的行動。錢老的《圍城》中有一段很經典的話,方鴻漸説他不會娶蘇小姐,一旦娶了她,他就成了達成蘇小姐願望的人,在這樣的女人身邊,根本停不下來。

那麼麥克白夫人和下木夫人有什麼不一樣呢?他們的丈夫類型不一樣,下木先生是城府很深的人,有勇有謀,並且下木夫婦內心強大,殺人坑人毫無懼色,這樣的人能獲得所謂的成功,並且非常可怕。

我們都是平凡的女子,好好工作,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就好。

篇十一:麥克白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莎士比亞寫的《麥克白》,這本書的主人公是麥克白,講了麥克白殺了一些敵人,正在人們慶祝勝利時,敵人又開展了一次鬥爭,最後取得了勝利,後來麥克白又遇見了三個巫女,三個女巫對麥克白説出了三句話,其中一句話就是麥克白能當上國王。麥克白和妻子聯合起來去把國王殺了。雖然麥克白當上了國王,但是女巫説過班柯的子孫可以當上國王,麥克白想成心害死班柯,最後,麥克白把班柯殺了,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人人開始紛紛逃離自己的國家。

麥克白是個心底仇恨的人,最後被殺死砍了頭。所以,我們不要像麥克白一樣,而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篇十二:麥克白讀後感

這本書是由莎士比亞所著,是他所寫的四大悲劇之一。

其實,本書的結尾是講人們推翻暴君的統治,重獲自由,可是它之所以能稱為悲劇是因為麥克白自身的悲劇。

原來麥克白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將軍,在打完勝仗回國領獎時,在路上碰見了三個女巫。每個女巫都做了自己的預言,第一個女巫説:“你能當國王。”第二個女巫説:“你旁邊的那個侍從的後代能當上國王。”最後一個女巫説:“不是由母親生出來的人能打敗你。”麥克白聽後覺得很吃驚,於是回家把路上發生的事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聽了麥克白説的話以後,慫恿他去刺殺國王。於是在妻子的引導、權力的引誘下,他殺了國王,並且逃脱了。

麥克白當上了國王,第一個預言實現了。接着,他又想起了第二個預言,於是他把那個隨從殺了,可是卻不小心讓他的兒子跑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麥克白有時彷彿看見了國王和隨從復活了,在跟人説話,經常神經質地自問自答,受着兩新的折磨。

過了幾年後,麥克白的隨從的兒子長大了,而且在另外一個國家當國王,他想起了麥克白的殺父之仇,於是出兵打仗。此時麥克白的國家已被麥克白管理得一團糟,自然不是別人的對手,就在麥克白奄奄一息的時候,這是隻有第三個預言支撐着他。隨從的兒子創了進來,麥克白告訴他不可能殺了他,因為第三個預言,隨從的兒子告訴他,他是剖腹產生的,麥克白的精神支柱倒了,隨從的兒子當了國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為一時利益衝昏頭腦,做出傻事,到時候再挽回也來不及了,也別和壞人在一起,就是麥克白的妻子逼他走向了絕路。雖然結局是好的,可是麥克白的悲劇給我們都提個醒,不要用不正當的方法獲得某樣東西,要不然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篇十三: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是一位蘇格蘭將軍,在得勝歸來的途中,他與班柯將軍遇見了三個奇怪的女巫。第一個女巫向麥克白致敬,稱他作“葛萊密斯爵士”。第二個稱麥克白為“考特爵士”。第三個對麥克白説“萬歲,未來的王。”然後,她們轉過身對班柯宣佈説:“你雖做不成國王,可是他的子子孫孫要成為蘇格蘭的國王。”説完這話,她們不顧麥克白一連聲的追問,化作一溜煙消失了。這時,兩位將軍才意識到她們是女巫。麥克白雖然是英雄,但他的心中有慾望,這種慾望被女巫的預言一觸即發。但他的本性十分膽小懦弱,所以還不成氣候。可他的妻子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想與自己的丈夫日日夜夜永遠掌握君臨萬民的無上權威。於是,她慫恿丈夫利用國王鄧肯到麥克白家裏拜訪的這個機會把國王殺掉。

麥克白成為國王后,變得十分殘暴。而原國王鄧肯之子獲得英格蘭國王的幫助,最終打敗麥克白,麥克白夫婦最終也命喪黃泉。

讀完了《麥克白》,心中的各種感觸都湧上了我的心頭。本來,麥克白是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然而巫師的預言、夫人的慫恿、自己的野心,使他不擇手段當上了蘇格蘭的國王,開始了他的暴政生涯。

人的貪慾,總會讓人走上不歸的道路。

篇十四: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講述的是原本是護國英雄的麥克白,在慾望的膨脹下謀殺了國王鄧肯,並在排除異己期間眾叛親離最終被殺的故事。

筆者姑且以常用於小説的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分析法來看這個劇本。首先就情節而言,《麥克白》的故事情節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類似的情節僅在中國歷史上就曾不止一次地真實發生過。其次就環境而言,由於劇本本身的文體限制,對環境的描寫也並非值得誇讚。至於故事中的人物,便是值得讀者讚賞和深思之處了。

關於麥克白的人物形象,劇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段給出了不同的評價。這些不同時期的不同評價有利於讓我們認識到一個隨着時間變化的麥克白。

<一>

在劇本的開始,麥克白剛剛取得平叛戰爭的勝利,在凱旋時遇到了巫女三姐妹,她們用含混的言辭預言麥克白即將成為國王,這便激起了麥克白對王位的渴望。

隨後,麥克白覲見國王並得到了國王的嘉獎。國王稱讚他説:“一切的報酬都不能抵償你的偉大勛績。”而國王所能給予的最高的酬勞,則莫過於王位本身了。國王的話無疑促成了麥克白篡位的行為。

第一段對麥克白的評價,是麥克白寫信告知其夫人巫女的言語和國王的賞賜之後,麥克白夫人所説的話:

“……可是我卻為你的天性憂慮:它充滿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採取最近的捷徑;你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你不是沒有野心,可是你卻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連屬的奸惡;你的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卻又要作非分的攫奪……”

麥克白夫人對麥克白的評價,其實並不只是適用於麥克白,還適用於大多數普通人。單純地擁有非分的慾望是很常見的,誰又有膽量説自己的一生從未有過非分之想呢?只不過大多數人都能夠用理智去抑制它罷了。正如麥克白夫人所説的那樣,“慾望很大卻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

那麼麥克白是否真如其夫人所説的有着這種“令人憂慮的天性”呢?確實如此。在決定刺殺之前,他經歷了長久的掙扎。他本沒有任何篡位的理由,這個非分之想是由巫女挑起的,來得十分突然而莫名其妙;但他有許多譴責篡位行為的罪名,這些罪名與歷史上真實的篡位失敗者都大同小異。正如他自己所説的:

“沒有一種力量可以鞭策我實現自己的意圖,可是我的躍躍欲試的野心,卻不顧一切地驅着我去冒顛躓的危險。”

因此,在《麥克白》的開始,麥克白還只是一個普通人,普通地有着非分之想,並在理智的抑制下普通地猶豫不決。

然而最終在夫人的唆使下,麥克白還是下定決心實施篡位的行為。其夫人説服他的理由則是:“你不敢讓你在行為和勇氣上跟你的慾望一致嗎?……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這個理由明顯偷換了概念,麥克白不願篡位並不是沒有勇氣,而是不願意違背內心的道德準則。

無論如何,麥克白還是在被一時鼓起的勇氣之下,擺脱了理智的控制,實施了篡位的行為。

<二>

國王的死被發現之後,麥克白的形象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之所以是“國王的死被發現之後”,是因為麥克白在弒王之後,內心仍然充滿着自憎和懊悔:“我不敢回想剛才所幹的事,更沒有膽量再去看它一眼。”隨後的對犯罪現場的處理,其實是麥克白夫人完成的,因為麥克白不敢再回到那裏。

當國王的死被發現之後,麥克白再度回到犯罪現場,所説的話雖然有假惺惺之嫌,但也十分值得玩味:

“要是我在這件變故發生以前一小時死去,我就可以説是活過了一段幸福的時間;因為從這一刻起,人生已經失去它的嚴肅的意義,一切都不過是兒戲;榮名和美德已經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經喝完,剩下來的只是一些無味的渣滓,當作酒窖裏的珍寶。”

在得知麥克白之後的行為之後再看這段話,便可以明白其中的真正意義。國王死後,其二子出逃,麥克白於是繼承了王位。為了鞏固王位,排除異己是理所當然要做的事情,即使在真實的歷史上也屢見不鮮。而麥克白的屠刀所向,便是他曾經的朋友,但是他再也沒有像之前那樣猶豫不決、囿於良心的譴責,反而不擇手段起來。正如他所説的:美德已經死了,不是人們口中稱頌的美德,而是他內心尊奉的美德。

在這個階段,麥克白逐漸徹底地遵從自己的慾望行事,而不再在乎行為是否符合良知了。

有趣的是,莎翁在此時讓一位傳説中的冥界女神赫卡忒登場,來進一步地刺激麥克白的慾望,讓他的理智終於再也無法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赫卡忒如是説:

“他(麥克白)像所有的世人一樣,只知道自己的利益……讓種種虛妄的幻影迷亂他的本性;他將要藐視命運,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棄一切的疑慮,執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

這段話很好地描繪了麥克白此時的形象,但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到這段話中的一個細節:“他像所有的世人一樣”。這當然不是説現實中的所有的世人都像此時的麥克白一樣“剛愎自用、殘忍狂暴”,並非劇中的每一句話都能直接照搬到現實。這應該是所有放縱慾望的人的真實寫照,因此在此我們既可以説麥克白是特別的,因為如此放縱慾望而理智不知所蹤的人在現實世界中實在太少;我們又可以説麥克白是普通的,因為在放縱慾望而理智不知所蹤的人之中,麥克白實在算不上特別。

<三>

在此之後,麥克白的人物形象幾乎沒有再發生過重大的變化,但是故事的情節仍然在發展。反叛的勢力逐漸壯大,甚至麥克白自己的軍隊也紛紛倒戈,而此時曾經激發他的慾望的麥克白夫人也在疑慮之中死去。麥克白在得知其死訊後,説出了整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段話之一:

“她反正要死的,遲早總會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一天。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躡步前進,直到最後一秒鐘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

這段話中的一些句子,已經被太多的人引為格言,被解釋為各種各樣的意思。哪怕是就劇本的故事背景來解讀,也曾被解讀為多種意思。而筆者也在此解讀出一個意思來。

每當身邊有人死去,我們總是會替他回顧他的人生,尋找一些值得我們緬懷或者唾罵的事情,順便得出其是否死得其所的結論。麥克白應該也是這樣做的。

在劇中並沒有關於麥克白夫人過去的任何描寫,我們姑且認為她過去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或許有過功勞,但不值一提;或許有過過失,但無可厚非。她的人生唯一能引人注目的地方,或許只有她挑唆麥克白遵從自己的慾望這一行為,而這則也是在她的慾望膨脹時實施的。換言之,終其一生,她唯一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她慾望膨脹的時刻。

那麼麥克白呢?他曾經是一位平叛英雄,建立過被稱讚為最偉大的功勛;又因為慾望膨脹篡奪了王位,犯下了被唾罵為最惡毒的罪行。人們會如何評判他呢?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現在他已經感覺到他的暗殺的罪惡緊粘在他的手上;每分鐘都有一次叛變,譴責他的不忠不義;受他命令的人,都不過奉命行事,並不是出於對他的忠誠;現在他已經感覺到他的尊號罩在他的身上,就像一個矮小的偷兒穿了一件巨人的衣服一樣束手絆腳。”

人們會牢記他慾望膨脹時犯下的罪惡,而不會因他曾經的功勞而減輕對他的譴責。

可是如果他當初抑制住了自己的慾望,又會發生什麼呢?或許他會安心地做着他的考特伯爵,在歷史上數不勝數的爵士中再添加一個,僅此而已。不過是平定了一場叛亂罷了,難道只有麥克白能夠做到嗎?他憑什麼因此而得到長久的銘記呢?

於是我們就可以解釋他所説的那段話的含義了。

所謂“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應該是指如果他抑制住了慾望的情況,雖然建立過偉大的功勛,在“登場片刻指手劃腳”,然後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成為歷史上無數個建立偉大功勛的人們的一員。

而所謂“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則是他現在的處境。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剛愎自用、殘忍狂暴”、“藐視命運,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棄一切的疑慮,執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這樣的事蹟,不正是一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的故事”嗎?然而他為了慾望付出的這一切又得到了什麼回報呢?從他篡位的那一天起,“人生已經失去它的嚴肅的意義,一切都不過是兒戲;榮名和美德已經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經喝完,剩下來的只是一些無味的渣滓,當作酒窖裏的珍寶。”

任何一個經歷過戰爭的將領,都不會不知道自己的軍隊倒戈意味着什麼,麥克白當然也知道。而此時的麥克白也正是處於絕望之中: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已經沒有軍隊可供施展,所能夠依仗的只有女巫和赫卡忒那些模糊的預言,而那些預言又一次次地欺騙了他,用“虛妄的幻影迷亂了他的本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出對人生的如此感歎,實在是合情合理。

處於絕望中的麥克白,只能徒勞無功地負隅頑抗,最終如預言一般死去。

<四>

根據以上的分析,對於《麥克白》本身,我們可以看出作品緊緊圍繞着慾望的主題。然而如果我們僅僅把這部作品看作是單純的主張抑制慾望的教條式作品,那未免過於小看莎翁的藝術水平了。我們不妨再看看《麥克白》中關於其他人的慾望的描寫。

第一段是酒宴之後的門房所説的話:

“多喝酒,對於淫慾也可以説是個兩面派:成全它,又破壞它;捧它的場,又拖它的後腿;鼓勵它,又打擊它;替它撐腰,又讓它站不住腳;結果呢,兩面派把它哄睡了,叫它做了一場荒唐的春夢,就溜之大吉了。”

這裏的“淫慾”當然指的是慾望,而“兩面派”指的是什麼呢?我們姑且用“理智”來作為它所指示的對象吧。慾望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縱慾也是快樂的重要源泉,我們需要主張的不是不縱慾,而是要理智地縱慾。對於慾望,要用理智去“成全它,又破壞它”。

然而這個道理又似乎是老生常談,似乎也正因如此,這段話在《麥克白》中其實並不重要。我們不妨再看看另一段佔據了大量篇幅的對話:被麥克白追殺的貴族麥克德夫去投奔出逃在外原儲君馬爾康,想勸説他借兵征討麥克白,然而馬爾康卻先是回絕了,理由是即使殺死現在的暴君麥克白,國家也只會在一個新的暴君――馬爾康自己的統治之下。

麥克德夫的回答也同樣耐人尋味。當馬爾康説他的淫佚沒有止境的時候,麥克德夫卻説“誰也不能禁止您滿足您的分內的慾望;您可以一方面盡情歡樂,一方面在外表上裝出莊重的神氣,世人的耳目是很容易遮掩過去的”;當馬爾康説他還有不顧廉恥的貪婪的時候,麥克德夫則説“只要有其他的美德,這些缺點都不算什麼”。

沒有止境的淫佚、不顧廉恥的貪婪,這些慾望的放縱原來是可以通過偽裝或者其他美德來掩蓋過去的嗎?這樣的縱慾是可以被原諒的,那麼麥克白為什麼就是不可饒恕的呢?僅僅是因為他的慾望是無上的權力與地位嗎?

再者説,麥克白難道沒有成為國王的資格嗎?他是國王的表親,為王國立下過汗馬功勞;而馬爾康除了是國王的嫡子之外還有什麼是可以作為成為國王的資本呢?當然在那個社會背景下這個資本已經足夠了。

在這樣的視角下,《麥克白》記載的故事,似乎是一個翻版的王莽的故事。當然我們不能忘記這部作品始終圍繞着的慾望的主題。如此看來,“《麥克白》講述的是麥克白在慾望膨脹下走向滅亡的悲劇”的普遍説法,似乎就值得商榷了。

然而此時筆者不能再寫下去了。僅僅是到了上一段的思考,筆者就必然早已使那些能夠專業地解讀這部作品的人忍俊不禁了,筆者又何必繼續用膚淺的思考的去博得人們的嘲笑,把無知所帶來的恥辱當作一種榮耀呢?這篇文章也就到此為止吧。

篇十五:麥克白讀後感

我們都知道《麥克白》這個故事,一個關於權力、慾望與命運的故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但當我真正讀到這部劇本之後,才明白那是怎樣一個深淵。

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創作於1606年。15世紀初的英國仍處於斯圖亞特王朝統治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提倡君權神授。當宗教與皇權被聯繫到一起時,虔誠的教徒便會無條件地信任並服從他的君主。既然君主是天神派來治理人間,他的意志可以全權代表自己所信仰的上帝,那麼君主的決策又怎麼可能發生任何微小的偏差呢?這是上位者利用宗教“淨化人心”的效果,穩固皇權的重要手段。那麼既然君主的皇權是命中註定的,他能夠登上皇位,受人敬仰,是上天安排好的,非自己能力所左右,同樣作為人類的平民百姓,他們的命運也一定是註定的,即使人們認為自己是憑智慧與理智做出決定的,其實周圍的環境與所供的選擇,影響判斷的因素都是安排好的,導致的結果也不可能改變。

這樣命定説的思想在《麥克白》這部戲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三個麥克白路遇的女巫就是未來的揭示者,她們所預言的會一一被實現。她們預言麥克白會榮登皇位,麥克白便弒君奪位;她們預言麥克白的皇位不會被顛覆,除非勃南的樹林向鄧西嫩進軍,果真推翻了他的統治;任何女人生的都無法傷到麥克白,他最後死在了一位剖腹產而生的將軍手中。令人感到恐懼的發展,所能體現的不是巧合,而是命運。

而三女巫從另一種意義上也是命運的引導者。在遇到得勝歸來的麥克白後,她們先稱麥克白為葛萊密斯爵士,這是他已有的頭銜;其次稱他為考特爵士,此乃他擊潰敵軍和叛徒後將要獲得的賞賜;最後才稱他為王。當一個人突然被預言為國王時,震驚的同時,更多的是不可置信,但如果在此之前先以已有的和即將要得到的榮譽作為鋪墊,這般,即使再忠誠的臣子內心也會生出疑慮,而嫌隙是背叛的第一步。歷史上多如牛毛的離間計的例子是最好的例證。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慾望,正直的人將其壓制,關閉在人性深處,可即使藏匿的再深夜是存在的,它就像盤踞在人性深處的一條蛇,一旦誘餌足夠吸引,它就吐着信子滑了出來,將理智絞得窒息,主宰整個軀體,麥克白曾經也是忠誠的將軍,為國作戰,奮勇殺敵,但得知自己將繼承皇位後,他的野心就星火燎原了。可對於弒君篡位一事麥克白還是怯懦的,也由此有了麥克白夫人的慫恿與謀劃。我認為麥克白夫人是麥克白慾望的具象化,她不斷地在催促,迫使麥克白犯下大逆不道的錯誤,一步錯步步錯,麥克白在她的引誘下走上了殺戮和毀滅的深淵。

預言也在麥克白的心中埋下隱患,最終導致了麥克白的失敗與死亡。三女巫預言到麥克白將登上皇位,但他的子孫卻不會繼承,反而班柯――另一位爵士會是世代帝王的父親。一旦篡位成功,曾經的利益共同體就成了心腹大患,時刻害怕得之不易的皇位被他人運用相同的手段奪回,為斬草除根,穩固權力,他開始了不停的殺戮,權力與鮮血一旦堆積成山,越多便慣性越大,不容易剎車,終會因過重,速度過大而撞的粉身碎骨。所以從麥克白手沾鮮血起,他就註定會因激起民憤而遭反抗與推翻。

由此可見,麥克白的命運是早被預言註定的。但是女巫的預言預測到了麥克白的未來,還是因為遇見女巫得知命運才會因此作出相應的舉動呢?或許遇見女巫就是麥克白命運的一部分。莎士比亞的這部名著也向我們反映了當時代對於命中註定思想的信仰。

篇十六: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代表悲劇作品之一,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就如同寧靜化為了聒噪,活力化作了死寂,日月星辰永遠熠熠生輝,然而整個世界卻在美麗與醜陋的兩極循環往復。向來喜歡看喜劇的我無意間看到了這個悲劇,讀完有無限感慨。我翻開了《麥克白》。

在這個故事中麥克白的性格出現過三次重大的轉變,第一個轉變是他在立功歸來聽信三個女巫的預言,第一個預言是麥克白將會當上考特爵士,並當上國王,但是後來會被班柯代替,並且班柯會成為更強大的國王。在一次戰勝回國以後,國王真的將考特爵士給了他。後來第二個預言也成真,在麥克白的妻子的慫恿下,麥克白潛入皇宮,幾刀下去就殺了國王,麥克白成為了國王。

第二個轉變是在麥克白大開殺戒中發生的。登上王位的麥克白極度恐懼於弒君的醜聞會敗露,他不得以將罪行加在了前國王的侍衞以及他的兩個兒子身上。他又恐懼於女巫預言中關於班柯的部分會實現,於是派人刺殺了班柯。

第三個轉變是在麥克白再遇女巫以及最終走向滅亡中實現的。女巫預言麥克白將是不可戰勝的,他再次相信了,但是這將是不可能的事實。然而最後前國王的兒子帶領軍隊衝過來殺死了麥克白。

讀完這個悲劇故事我感到莎士比亞的天才般的才華,我認為《麥克白》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他是借古喻今,鍼砭時弊,向人們展示個人慾望的無限膨脹和畸形發展必然導致罪惡、導致毀滅。

篇十七: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是人性與慾望的演繹,是一部揭露和鞭撻野心的悲劇。

主要講述了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入侵立功歸來,路上遇到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説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説他將進爵為王,但他並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衞,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裏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削首的下場。

《麥克白》的成功之處有三:

其一,麥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劇性,心理描寫真實而細膩。

在莎士比亞的筆下,麥克白由一個高貴前途無量的英雄人物,在野心與權力的誘惑下變成了一個舉國聲討的歷史罪人,展現出了麥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劇性。女巫的預言、妻子的慫恿、野心的驅使使麥克白走上了弒君的邪途,坐上王位後,權勢的貪戀使其人性徹底泯滅,不僅殺害了侍衞,就連班柯和麥克德夫的家人也慘遭毒手。可見麥克白的悲劇是由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共同作用下造成的。

劇本中作者通過大膽而文藝的言語表達深刻的展現了人物的心理。“堅固結實的大地啊,不要聽見我的腳步聲音是向什麼地方去的,我怕路上的磚石會泄露了我的行蹤,把黑夜中一派陰森可怕的氣氛破壞了。”文中的這一句就深刻形象的寫出了麥克白內心的掙扎與恐懼。

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裏,作者不時讓他筆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內心,麥克白夫婦弒君前後的心理變化顯得層次分明,這就更加增大了悲劇的深度。

其二,藝術風格別具一格,悲喜的有機結合。

《麥克白》是在不損害悲劇基調的原則下把悲喜結合起來,在情節發展的進程中,讓莊嚴的中有輕鬆,從而達到以喜襯悲、以喜促悲的效果,並使主題藴意得以昇華。

例如“看門人”那一場中就有鮮明的體現。“誰在那兒?哼!一定是什麼英國的裁縫,他身前給人做條法國褲還要偷材料,所以到了這裏來。進來吧,裁縫;你可以在這燒你的烙鐵。”這一門房的話出現在麥克白弒君之後,在這樣恐怖黑暗的時刻,不明就裏的門房説出這話無疑給這緊張陰森的氣氛增加了一些緩和輕鬆之氣,使悲劇增添了一些喜劇色彩,使其氣氛不致於過分凝重,緩和讀者的情緒。

其三,充分運用意象,深刻揭露主題。

《麥克白》中的“黑暗”、“鮮血”、“不合身的衣衫”等意象,它們具體形象,含藴深遠,最大限度的表達了作者的意念和思緒。但劇中的意象大多以對立組合的形式出現,比如“嬰兒”與“母親”、“血”與“水”、“黑暗”與“光明”等。

“黑暗”與“光明”的衝突有力地反映了那個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尖鋭的社會矛盾,激烈的階級衝突和鬥爭。劇中的麥克白夫婦為代表的“黑暗”和正義的“光明”的衝突,就象徵着封建制度與新興資產階級的衝突。反映出當時中世紀以宗教神學為代表的矇昧主義思想走向沒落,資產階級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世界觀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義在社會文化思潮中開始佔據統治地位。該劇大膽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殘酷黑暗及對人性的禁錮,強烈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希望建立新型的社會關係和倫理思想的要求。

作品是當時社會的寫照,這説得一點也不錯,通過這部作品我就深刻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動盪,黑暗的籠罩,光明的渴望。

看完這本劇,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人的可以有慾望,但卻不能膨脹。一個人的野心會矇蔽人性的雙眼,終將導致一個人的滅亡。

篇十八:麥克白讀後感

讀完莎士比亞的《麥克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麥克白片面聽信女巫的所謂預言,利益薰心,殘忍地將國王殺死,到頭來他自己也走上了斷頭台。

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莎士比亞在劇中説麥克白遇見三個女巫,女巫預言他會當上國王。麥克白開始還有些猶豫,但他看到比他強大的人都意外的死去,加上他的利慾薰心,盲目地聽從妻子讒言,謀殺了國王,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國王,成為暴君。麥克白到後來成為了波濤洶湧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當他獲得權力之後,胡作非為,失去民心,百姓把他看成“夏桀、商紂、楊廣”之類的昏君。

麥克白喪心病狂的舉動如其説是不得已,倒不如説是多年利慾薰心而所為。不可否認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為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地度晚年。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利益薰心是一把害人、害己的雙刃劍。要避免犯這樣的錯誤,必須學會加強自身修養。

篇十九: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作了無數的輝煌,在16世紀並未獲得殊榮,直至19世紀英國掀起浪漫主義狂瀾時,他才被提升至天才的地步。而在莎士比亞傳奇般的一生中,有幾個作品是廣為人知的,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麥克白》。

《麥克白》與《李爾王》都是典型的政治悲劇,前者是自己使得自己喪心病狂;後者是使整個王國崩潰與個人的輕浮之中。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麥克白》的。

《麥克白》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們的耳目欺騙;x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偽的笑容。”麥克白的一番話讓我感到很詫異,前天還是征戰沙場所向披靡的爵士,現在就成了x詐的反賊,這麼大的轉變,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因素的。

凡事都有不可預測的一面,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出現在了面前,麥克白始終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想法,在權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在文中,有一個不可預測的外因,即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魂和巫婆。後來叱吒風雲的麥克白正是聽取了他們的預言。且不説麥克白對預言的反應,巫婆與幽靈究竟居心何在?她們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作者莎士比亞在這裏並未直接點明。我個人認為,巫婆和幽靈可能並非懷揣着善意,因為,一個人在不清楚前途是明是暗的時候,往往會更勇敢地走下去,無知者無畏嘛,而真正知道了自己未來的命運,反倒會適得其反,或樂極生悲或心灰意冷,至於對他人的影響,就只能從聽取者的內心的角度來決定了。這些巫婆即使能預知未來,即使能通曉命運,但也無法預知人心。

出現了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為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得度晚年。

如此説來,我們的麥克白反倒成為了波濤洶湧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他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但是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麥克白因為沒有主見而失去了生命。

説來説去,都離不開“想法”,麥克白因為自己的想法失去了理智,他的夫人因為對權力的渴求操縱着麥克白的粉墨登場,歷的慈禧太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戴了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為了自己的想法而犧牲他人。

篇二十:麥克白讀後感

那個時代的杯具的縮影――讀《麥克白》有感

莎士比亞著名杯具《麥克白》向我們展現了命運、野心、慾望以及迷信對一個人的影響。麥克白從一個令人尊敬的愛國勇士逐漸淪落為殘暴嗜殺,毫無人性,被人唾罵的暴君,最終走向滅亡。

《麥克白》能夠説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杯具,可是讀完後我卻沒有一點同情的感覺,反而認為麥克白夫婦罪有應得。是什麼造成麥克白死於非命卻無人同情呢應當是他的野心和慾望沒有得到應有的控制,最終為了用不正當手段謀取成果喪失人性。

麥克白曾是一位愛國將領,為保衞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可謂是一位勇士。有野心不是錯,任何一位勇士都有野心,關鍵在於控制。因為女巫的煽動,麥克白野心膨脹,謀殺了好國王鄧肯,登上王位。他曾為謀殺國王良心不安,可是帶上王冠後,對戰友班珂和麥克德夫的家人毫不心慈手軟,只為保住他用不正當手段得到的一切,在罪惡中越陷越深。他不曾後悔,他説:“我已深陷於血泊中之,要是不再涉血前進,那麼回頭的路也同樣使人厭倦。”因為他的殘暴昏庸,國家衰落,人民痛苦,而命運最終給了他應得的結局。

導致麥克白杯具的原因除了他的野心和慾望,其夫人和女巫也起了重要作用。麥克白夫人性格剛強,行動果敢,卻利慾薰心,陰狠毒辣。她被深深的罪惡感折磨着,甚至夢遊中不斷的洗手,最終精神負擔超出心理承受極限,默默死去。當麥克白還在猶豫要不要殺國王時,她給他最終的激將:“你不敢讓你的行為和勇氣跟你的慾望一致嗎你寧願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為生命的裝飾品和名譽,不惜讓你在自我眼中成為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在‘我想要’後面嗎”這讓麥克白不再猶豫,他的最終一點人性也消失了,渾身充滿邪惡的勇氣。當麥克白夫人站在死去的鄧肯身邊,向麥克白伸出一雙血手時,她的小手註定洗不乾淨了,她的靈魂沾滿罪惡的鮮血。作為幫兇和陰謀的策劃者,她是麥克白人性泯滅的推動者。因為麥克白過分迷信,女巫的預言點燃了麥克白的慾火,沒有她們的煽動,麥克白可能當上考特爵士後順理成章繼承王位,安度晚年。

莎翁塑造了麥克白這個人物,用前後鮮明的比較揭露了社會的陰暗面,在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下,不止麥克白,即位的馬爾康又能怎樣會不會和麥克白同樣下場這都不必須。麥克白黑暗的人格構成也是受到社會的影響,他死後,還會有多少麥克白出現呢

麥克白的杯具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杯具,這是那個時代的杯具。

篇二十一: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的經典杯具《麥克白》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鉅作。它巧妙地向讀者展現了命運、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麥克白以前是一個英勇、有野心的人,在凱旋而歸後,因巫師的預言和國王過分的讚譽使他改變了,他從一個忠實的臣子變成了一個弒君的逆賊,他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使自我登上王位。他當上國王后開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後殺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們的家人,最終使他走向滅亡。

《麥克白》是一部經典的杯具,但讀完之後並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也許許多人都會覺得麥克白的滅亡是罪有應得,可是這種罪有應得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命運、人性以及這個國家的悲哀。

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首先,是他的野心。一個勇士擁有野心沒有錯,那些歷史上的偉大君王,人人都是野心勃勃。可是,麥克白的野心並沒有使他真正得到他想要的,而是使他走向失敗的因素之一。麥克白的野心之所以燃燒,主要是正因巫師的預言。巫師預言道他將會成為ThaneofCawdor,然後將成為蘇格蘭的國王。正因巫師的預言應驗了,所以麥克白才會認為他將成為蘇格蘭的國王。所以,他才會殺鄧肯,以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巫師的預言在那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麥克白內心深處最陰暗的野心燃燒了起來。也正是正因他野心的燃燒,才使得他人性泯滅。麥克白起初並不期望刺殺鄧肯,正因他明白鄧肯是一個好國王。可是,在他妻子的煽動和激將下,麥克白最終還是做出了這罪惡的舉動。所以,麥克白妻子的煽動性也是至關重要的。

既然講到了麥克白的行刺行為,就不得不提麥克白夫人的重要性。麥克白起初還是有良知的,可是他妻子卻激將他,説:“難道你把自我沉浸在裏面的那種期望,只是醉後的妄想嗎它此刻從一場睡夢中醒來,正因追悔自我的孟浪,而嚇得臉色這樣蒼白嗎從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感情看作同樣靠不住的東西。你不敢讓你在行為和勇氣上跟你的慾望一致嗎你寧願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為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我眼中成為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這些話對於麥克白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正因沒有哪個男生能夠忍受被別人説成是懦夫的恥辱。

麥克白良心的泯滅是和他的妻子分不開的,所以這讓我們不得不聯想到那句話:一個成功的男生,背後總有一個能幹的女生。麥克白夫人的確是一個能幹的女生,她的能幹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時把她的丈夫推近了無底的深淵。

要是麥克白正因刺殺了鄧肯而感到良心不安,那麼他刺殺班柯還有麥克德夫的家人就沒有罪惡感。麥克白刺殺班柯是正因他感受到了班柯對他的威脅,使他務必殺了他。麥克白殺害麥克德夫的家人,同樣也是正因感受到威脅,可是幸運的是,麥克德夫逃走了。如果説當上國王前的麥克白還有一些良知,那麼當上國王后的麥克白就連人性都泯滅了。麥克白為了保住他的王位而大開殺戒,使得蘇格蘭的許多貴族離開這個國家。麥克白的不安還是來源於他的迷信,他過分信賴巫師,認為巫師説的話都是對的,這使他自我也走上絕路。

雖然《麥克白》堪稱杯具,可是整部戲劇中並沒有悲的色彩。也許許多人認為麥克白和他的夫人最終的結局是罪有應得,可是麥克白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莎翁是在用麥克白這個人物代表那個時代的悲哀。雖然麥克白是暴君,可是繼任的馬爾康也許會比麥克白更糟糕。莎翁向我們展現的不僅僅僅是人性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篇二十二:麥克白讀後感

一般公認的莎士比亞四大杯具是:《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和《哈姆雷特》。作為莎士比亞最傑出的乃至文藝復興時期最突出的四部杯具,這一向被認為是杯具的圭臬。

在讀莎士比亞時,我常會產生疑竇:在那樣鋪陳華麗的文體與句子下,我很難堅信我是在閲讀杯具。也許是對於杯具的認識不一樣,我認為的杯具,總是如索福克勒斯那樣的具有崇高而嚴肅的特徵的文體。莎士比亞華麗得近於煊赫的文體對於杯具本身的影響,我心中無數。從這個角度而言,我之所以對《麥克白》更為看重,也許是正因其更為“純粹”的具有杯具性。

《麥克白》中杯具的產生,雖依靠於麥克白本人的野心與其妻子惡毒的慫恿,但更多卻體現了天命的因素。這種杯具被確認為宿命的方式,帶着更濃郁的古希臘杯具色彩。

古希臘的杯具,一般造成其原因是並非個人的主觀錯誤或客觀狀況的干擾,而是天命的不公。如《俄狄浦斯王》,他完全受控於殘酷的命運,無論如何掙扎,最終還是陷入了命運的泥淖。於是乎,主角的偉大與命運的殘忍構成鮮明的比較。這種更廣義的無奈與無力,是杯具擁有了直指命運的崇高性。而麥克白的野心,也來自於仙女的慫恿。而仙女們也僅此開了狡黠近於惡毒的玩笑,其實這也就是戲劇性的天命。

麥克白最終還是死去了。他的死亡具有着的社會好處,是傳達了莎士比亞厭惡將軍擁權殺王這樣的犯上之舉的思維。但這樣的主題比於麥克白具有希臘精神的純潔高尚杯具思想,顯然比較淺薄。我重複讀《麥克白》,為這個邪惡的主人公而悲哀,一如希臘杯具中那些純粹的杯具主角。他們的毀滅,並非由於他們的不傑出,而僅僅是,那些將他們玩於股掌之上的命運。

篇二十三: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的經典杯具《麥克白》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鉅作。它巧妙地向讀者展現了命運、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麥克白以往是一個英勇、有野心的人,在凱旋而歸後,因巫師的預言和國王過分的讚譽使他改變了,他從一個忠實的臣子變成了一個弒君的逆賊,他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使自我登上王位。他當上國王后開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後殺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們的家人,最終使他走向滅亡。

《麥克白》是一部經典的杯具,但讀完之後並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也許許多人都會覺得麥克白的滅亡是罪有應得,可是這種罪有應得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命運、人性以及這個國家的悲哀。

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首先,是他的野心。麥克白的野心之所以燃燒,主要是因為巫師的預言,所以麥克白才會認為他將成為蘇格蘭的國王。所以,他才會殺鄧肯,以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巫師的預言在那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麥克白內心深處最陰暗的野心燃燒了起來。也正是因為他野心的燃燒,才使得他人性泯滅。麥克白在妻子的煽動和激將下,麥克白最終還是做出了這罪惡的舉動,殺掉了鄧肯這個好國王。所以,麥克白妻子的煽動性也是至關重要的。

麥克白良心的泯滅是和他的妻子分不開的,所以這讓我們不得不聯想到那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能幹的女人。麥克白夫人的確是一個能幹的女人,她的能幹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時把她的丈夫推近了無底的深淵。

要是麥克白因為刺殺了鄧肯而感到良心不安,那麼他刺殺班柯還有麥克德夫的家人就沒有罪惡感。麥克白刺殺班柯是因為他感受到了班柯對他的威脅,使他必須殺了他。麥克白殺害麥克德夫的家人,同樣也是因為感受到威脅,可是幸運的是,麥克德夫逃走了。如果説當上國王前的麥克白還有一些良知,那麼當上國王后的麥克白就連人性都泯滅了。麥克白為了保住他的王位而大開殺戒,使得蘇格蘭的許多貴族離開這個國家。麥克白的不安還是來源於他的迷信,他過分信賴巫師,認為巫師説的話都是對的,這使他自我也走上絕路。

雖然《麥克白》堪稱杯具,可是整部戲劇中並沒有悲的色彩。也許許多人認為麥克白和他的夫人最終的結局是罪有應得,可是麥克白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莎翁是在用麥克白這個人物代表那個時代的悲哀。雖然麥克白是暴君,可是繼任的馬爾康也許會比麥克白更糟糕。莎翁向我們展現的不僅僅是人性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篇二十四: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杯具之一,是人性與慾望的演繹,是一部揭露和鞭撻野心的杯具。主要講述了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入侵立功歸來,路上遇到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説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説他將進爵為王,但他並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

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衞,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裏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景下,麥克白應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削首的下場。《麥克白》的成功之處有三:其一,麥克白形象的特殊杯具性,心理描述真實而細膩。在莎士比亞的筆下,麥克白由一個高貴前途無量的英雄人物,在野心與權力的誘惑下變成了一個舉國聲討的歷史罪人,展現出了麥克白形象的特殊杯具性。女巫的預言、妻子的慫恿、野心的驅使使麥克白走上了弒君的邪途,坐上王位後,權勢的貪戀使其人性徹底泯滅,不僅僅殺害了侍衞,就連班柯和麥克德夫的家人也慘遭毒手。可見麥克白的杯具是由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劇本中作者經過大膽而文藝的言語表達深刻的展現了人物的心理。

“堅固結實的大地啊,不要聽見我的腳步聲音是向什麼地方去的,我怕路上的磚石會泄露了我的行蹤,把黑夜中一派陰森可怕的氣氛破壞了。”文中的這一句就深刻形象的寫出了麥克白內心的掙扎與恐懼。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裏,作者不時讓他筆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內心,麥克白夫婦弒君前後的心理變化顯得層次分明,這就更加增大了杯具的深度。其二,藝術風格別具一格,悲喜的有機結合。《麥克白》是在不損害杯具基調的原則下把悲喜結合起來,在情節發展的進程中,讓莊嚴的中有簡便,從而到達以喜襯悲、以喜促悲的效果,並使主題藴意得以昇華。例如“看門人”那一場中就有鮮明的體現。“誰在那兒哼!必須是什麼英國的裁縫,他身前給人做條法國褲還要偷材料,所以到了那裏來。進來吧,裁縫;你能夠在這燒你的烙鐵。。。。。。。”這一門房的話出此刻麥克白弒君之後,在這樣恐怖黑暗的時刻,不明就裏的門房説出這話無疑給這緊張陰森的氣氛增加了一些緩和簡便之氣,使杯具增添了一些喜劇色彩,使其氣氛不致於過分凝重,緩和讀者的情緒。其三,充分運用意象,深刻揭露主題。《麥克白》中的“黑暗”、“鮮血”、“不合身的衣衫”等意象,它們具體形象,含藴深遠,最大限度的表達了作者的意念和思緒。但劇中的

意象大多以對立組合的形式出現,比如“嬰兒”與“母親”、“血”與“水”、“黑暗”與“光明”等。“黑暗”與“光明”的衝突有力地反映了那個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尖鋭的社會矛盾,激烈的階級衝突和鬥爭。劇中的麥克白夫婦為代表的“黑暗”和正義的“光明”的衝突,就象徵着封建制度與新興資產階級的衝突。反映出當時中世紀以宗教神學為代表的矇昧主義思想走向沒落,資產階級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世界觀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義在社會文化思潮中開始佔據統治地位。

該劇大膽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殘酷黑暗及對人性的禁錮,強烈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期望建立新型的社會關係和倫理思想的要求。

作品是當時社會的寫照,這説得一點也不錯,經過這部作品我就深刻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動盪,黑暗的籠罩,光明的渴望。看完這本劇,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人的能夠有慾望,但卻不能膨脹。一個人的野心會矇蔽人性的雙眼,終將導致一個人的滅亡。

篇二十五: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戲劇家、詩人,被稱為“時代的靈魂”。他一生共寫了三十七部詩劇,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四大杯具——《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而《麥克白》是最短也是最悲慘的一部,講述了一位戰爭英雄在妻子的挑唆下淪為懊悔無及的罪人的故事。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筆下“最深刻和最成熟的邪惡形象”,他的性格具有雙重性和複雜性,他的靈魂原本有善與美的一面,然而在野心和慾望的不斷吞噬下,他善良的本性漸漸泯滅,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斷滋長的邪惡念頭。他一面作惡,一面恐懼、悔恨,可是野心和慾望佔了上風,最終“正不壓邪”,導致了麥克白杯具的命運。

《麥克白》情節較為簡單,作者卻不惜濃墨重彩,在據本中使用很多的獨白來刻畫麥克白的心理活動,從而把筆鋒從殘忍的謀殺轉到“誅心”上來,經過對麥克白日夜飽受良心的譴責,身陷痛苦而不能自拔,直至精神失常這一過程的描述,揭露了人性的醜惡和陰暗,發人深省。莎士比亞善於運用意象烘托劇情。這出杯具的主導意象是血和黑暗。麥克白在暗殺國王后冷酷而狂妄地説:“大洋裏所有的水,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整個劇本充沛着主人公內心的恐懼和痛苦,籠罩着黑暗和邪惡。然而光明終歸要衝破黑暗,善終歸要戰勝惡。正義的力量浩浩蕩蕩,最終推翻了暴君的統治。這個故事雖然情節悲慘,但結局卻較作者其他杯具更讓人看到正義和期望。

莎士比亞運用高超的描述手法,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墮落為殺人惡魔的過程。麥克白自我造成了自我的杯具。每一幕獨白即是他內心的鬥爭,是善與惡的鬥爭,是良心與野心的鬥爭,是理智與慾望的鬥爭。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應對誘惑,我們良心的天平也會左右搖擺,內心相矛盾的兩個“自我”也會鬥爭,我們應當堅持善良的本性,做一個從善的人。

篇二十六:麥克白讀後感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走錯路,鑄成大錯,誤入歧途,就後悔莫及,只能自食其果。在很多情景下,一個人的失足,並非天生是壞蛋,天性要作惡,而是他意志不夠堅強,在誘惑面前經不起考驗,最終失足墮落了淪為有罪的人。

杯具《麥克白》約寫於1606年,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述的佳作。該劇中主要寓意了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的潛在禍患;野心和利慾的存在,足以將一個本為良好的人腐蝕為墮落的魔鬼。當然,在野心的膨脹和驅使中,也有外圍因素的影響與蠱惑。可是,最終的惡之暴戾會受到懲罰的。

它講述的是中世紀英國一名將軍麥克白,在一次征戰回國途中,碰到女巫。女巫預言他將成為國王,同時也預言了另一個將軍班戈的子孫將世代為王,而這三女巫只是因為受到一個村婦的氣而把這些祕密對他們説了罷了,是帶有一種泄氣、泄愁的因素。可是,當麥克白的考特爵士被預言成真後,麥克白他那還只是矇昧的野心一下子被喚醒了開始膨脹,一個潛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曖昧不明的祕密被突然挑明瞭,他被眼前浮起的可怕的幻象嚇得毛骨悚然、心驚肉跳,從此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其實他的人性還是在的,當他要向國王行刺時,內心也在進行着一場可怕的爭鬥,他即期望永遠保住最高榮譽,又十分渴望着封建王國的最高權勢。之後,在其夫人的鼓動和教唆下,他殺死國王,取得王權。國王的兒子被迫跑到海外。為了穩固王位傳續子孫,麥克白找來刺客殺死了大將班戈,本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但班戈的孩子也逃到了國外。麥克白自登上王位後,暴虐無道,濫殺無辜,引發反抗和戰爭,最終可悲而死。

如果在麥克白的野心被喚醒、內心失去平衡之時,麥克白夫人能夠抓住這關鍵時刻,能夠響應他良心上痛苦的呼聲,幫忙他恢復內心的平衡,喚回失去的理智,他就能夠守住人生的正道,安全地度過人生中的這一場危機;那麼他們就得救了,他們仍將是受舉國上下尊敬的一對好夫妻享受着榮華美譽,可是這位夫人她沒有什麼良心上、道德上的顧忌,甚至用“懦夫”這一使男人承受不了的詞去嘲弄、刺激他,用她火辣辣的舌頭尖去煽動他,直到被煽旺的野心燃燒起來。他們雖然是同謀,可是那女人的氣質與他的丈夫完全不一樣“……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兇惡的殘忍自頂至踵貫注在我的全身;凝結我的血液,不要讓悔恨經過我的心頭,不要讓天性中的惻隱搖動我的狠毒的決意!來,你們這些殺人的助手,你們無形的軀體散滿在空間,到處找尋為非所惡的機會,進入我的婦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當作膽汁吧!來!陰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獄中的濃煙罩住你自我,讓我的鋭利的刀瞧不見它自我切下的傷口,讓青天不能從黑暗的重衾裏探出頭來,高喊着‘住手,住手!’”

麥克白是有野心,可那還是埋在心底的一個私密,還處於半眠狀態,就算他碰上了能知過去未來的女巫也沒有甘心墮落,也曾懷恐懼的心境竭力抵拒過那強烈的誘惑,他既不是天生的壞人,也不是註定要做民族的罪人。可是他的身邊還有這麼一個女人,女巫沒有做完的事,留給她來完成,這麼理應外和、前拉後推,他最終為了他的政治野心而拋棄一切、犧牲一切,跳進了罪惡的深淵。

麥克白夫人本是女人,可她有一顆比女巫、比蛇蠍更毒的心,為了自我能夠享有更高的地位、權利,為了女巫的話,她失去了女人善良的本性,教唆、幫忙自我的丈夫弒君並嫁禍給無辜的人,事後若無其事地伸出一又血手,幾乎帶着得意的口氣,開導那也是一雙血手的丈夫“只消一點兒水就能夠把我們洗刷得乾乾淨淨,一點兒也不費事!”

他們不曾想過殺了這個國王,後面還會有更多想殺他們和他們想殺的人,他們為了自我的王位,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而殺了班戈,可是他的兒子活着逃跑了,而國王的兩個兒子也同樣活着並逃到了海外。麥克白夫人承受不了人性無情的扭曲和擠壓,最終使她垮了下來,精神負擔已超過她心理承受本事,只落得成為一個精神分裂症、一個夢遊者,在睡夢中還不斷洗手,她那雙小手就算用上所有的香料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香起來了,最終死於分裂症。而麥克白為了鞏固地位最終成了人人唾棄的暴君,被子兩位王子和班戈的兒子回來復仇而死了。

那兩位王子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會認為他們逃跑而讓人覺得他們懦弱、膽小怕事,可是不能説他們是聰明的、勇敢的,在明明白自我鬥可是別人的時候又何必逞一時之強而葬送自我呢不正是因為他們逃到海外而最終報了仇同時也奪回了自我的國家嗎其實更多的時候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滅亡並不是毀於外人之人,而是毀在了內部人的爭鬥、內部人的手中。

其實他們遭受到這樣的結果也都是一個“欲”字和不滿足現狀而引起的,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夠滿足於現狀,看到別人好的生活、好的東西不眼紅。人生是在不斷擁有慾望和努力滿足慾望的過程中行進的。嬰兒聲聲呼喚的奶水是慾望,孩子期冀已久的玩具是慾望,人們辛勤勞作的果實是慾望,強盜殺人越貨是慾望,罪犯刀下的亡魂也是慾望……慾望就是我們活着的目的。

有“欲”本是好事,我們正因為有了“欲”才會努力、才會付出自我的勞動來換取這一個“欲”的滿足後那星星點點的喜悦,這喜悦便是幸福,幸福是我們生活的動力,追逐幸福便是我們活着的理由。沒有“欲”的人生,便不再是人生,只是活着,不論歡樂與痛苦,它不再是一個過程,只是一種狀態。

篇二十七:麥克白讀後感

無法戰勝的“心魔”——讀《麥克白》有感

《麥克白》能夠被看作是與《裘利斯、凱撒》對稱的姊妹篇。那一篇展示的是人的英雄主義的犧牲精神,這一篇突出的則是人對自身的原始慾望的發揮與承擔。從所到達的精神層次來看,兩篇都處在最高的層次,描述的都是那種人類本身的大杯具,而主角,都是人性的代表人物。

大將軍麥克白的內心有一片原始的荒野,血色的,邪惡的森林裏活躍着慾望的女巫們。這些魔鬼不但挑逗麥克白,她們還能夠預測未來,因為她們就是麥克白的深層意識(或無意識)。平日裏,她們潛伏在那一片黑暗地帶,僅有遇到大的變故和機遇,她們才會浮到表面來同麥克白晤面。很顯然,麥克白的內心是聽從女巫們的暗示的,但他的理解總是落後於那種暗示,這是因為深層的意識有無數的層次,人所能理解的,永遠只是表面上的那一層,於是人總在“犯錯誤”,並在“錯誤”中繼續自我的認識。

世俗慾望的最高象徵就是王位。機遇使得麥克白有可能覬覦這個王位,並奪取它。然而麥克白是一個禮貌人,懂得禮貌社會的種種規則,並具有禮貌人的理性。但那種蒼白的理性,在同沸騰的原始慾望交鋒之時,顯得多麼萎靡無力啊。理所當然的,麥克白遵循慾望的召喚開始了破釜沉舟的陰沉的事業。能夠看到,原始之力在他身上一點都顯示不出陽剛之美來,反而呈現出一片黑暗、隱喻和沮喪,每一次突進都是絕望的衝撞。這就是我們禮貌人的形象。麥克白從一開始就憑本能感到了這樁事業的本質,他早過了想入非非的年齡了。

“假如它是吉兆,為什麼那句話會在我腦中引起可怖的印象,是我毛髮森然,是我的心全然失去常態,噗噗的跳個不住呢想象中的恐怖遠過於實際中的恐怖、、、、、、”

這也是禮貌同野蠻的交鋒。最為可怕的不是殺人,而是麥克白總在反省,他的反省相當於暗地裏上演恐怖劇。正是他的反省使它變得膽怯,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以致沒有哪位強悍的妻子的幫忙就沒法順利的實現自我的慾望。自從禮貌將桎梏加在人的身上,人就再也不可能徹底掙脱這幅桎梏了,所以不論麥克白的衝動有多大,力量有多麼雄強,他也只能是一個清醒的殺人犯,即使是像他妻子那樣雌獸性的女人,內心也承擔着比他更為可怕的重壓(這導致了她的早死)。麥克白是執着與慾望的典型,在人類社會中,一個人想要忠實於內在的慾望,他就會具有同麥克白相似的精神歷程,這種歷程只能是陰雲密佈、令人窒息的,偶爾的陽光一線也只是預示着更可怕的暴風雨。麥克白的極端例子證明人有本事承擔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最大的發揮自身的潛力。結果當然不是野蠻戰勝禮貌,而是在永恆的統一體中對立、廝殺到底。

麥克白在犯罪之前內心有過激烈的鬥爭,阻礙他動手的並不是那種所謂的“良心”,而是懼怕。他懼怕罪行暴露,懼怕受到懲罰。他是一個活得最真實的人,從腦子裏初起殺人念頭那一刻,他就什麼都想到了。他想到了事情的敗露,也想到了自我悽慘的結局。即便如此,他仍然要抓住機會奮力一拼,以領略那種最高的快感。他在剛剛起殺心時這樣想:

“事情要來儘管來吧,到頭來最難堪的日子也會對付的過去的。”

這樣的話有種悲壯的意味。一般人在讀這樣的劇本時往往只看見麥克白的“惡”,因而將他看做屬於少數的惡人。但莎士比亞的目的,並不是要寫一個例外的惡人,他要寫的是每個人、整個人類。麥克白的典型就是人的典型,當心中的渴望控制了人的時候,人常常面臨着麥克白似的選擇,莎士比亞只可是是將這種選擇極端化了而已,目的當然是促進人的自我意識。毫無疑問,主人公麥克白具有這樣的超乎常人的自我意識。他行動的每一步都伴隨着那種自我反省,他明白心中沸騰的那種異常的慾望使他只能如此行動,也明白他將要為此付出什麼,他清醒的正視這一切。僅有那種心存僥倖的犯罪才是盲目的,麥克白顯然是相反的類型。一方面他竭盡全力去從事那最為險惡的暴行,另一方面他在內心清醒的承擔着深重的罪惡感。

“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的黑暗幽深的慾望。眼睛啊,別忘這雙手吧;可是我仍要下手,不管幹下的事會嚇得眼睛不敢看。”

自省使選擇變得驚心動魄了。他也曾想過後退、收心,但當他回頭時,才發現後路已經堵死了;他的心告訴他這種事一旦開了頭就只能勇往直前了,人就是因為怕死才要犯罪的,與其讓慾望在垂死中延宕,倒不如活一回再死。麥克白就這樣在陰鬱中選擇了這種不能後退的事業,將自我步步緊逼的往斷頭台上趕。當他這樣做的時候,一切傷感和留戀的情緒都要斬斷,因為最高的快感無時不一樣死亡的威脅連在一齊。

“我的決心已定,我要用全身的力量,去幹這件驚人的舉動。”

即使是下了決心,由於也沒有離開過他。在執行謀殺的過程中,恐懼像冰冷的屍衾一樣纏着他,讓她透可是起來。他不想死,也不想喪失安逸的生活,他心驚肉跳的踩在死亡的門檻上,支撐他的唯有內部沸騰的野性——“在緊張的行動中間,言語可是是一口冷氣”。野性就這樣將禮貌踩在了腳下,麥克白的心狂跳着完成了作案。那是人類從猿到人積累了幾萬年的能量的爆發,而這種反常的爆發必將受從禮貌出發的理性的更為嚴厲的鎮壓。所以麥克白事後全身癱軟,完全跨掉了,只好將掃尾工作推給了妻子。雖然他在殺人之後發誓要從此忘記自我,做一名野獸,但那可是是一句話罷了。從此以後,在那些漫長失眠的夜晚,他只好不斷地應對國王的血臉,在恐懼中煎熬。這也是他早就料到了的處境。麥克白的這一血腥之舉也是對他自身理性的一次測試,理性並不完全屬於禮貌,他也經過曲折的渠道屬於獸性,這種扭曲的奇怪的理性由於有了新鮮活力的注入而具備了無限的張力,它同慾望的相持也就具有了永恆性。於是,理性的嚴厲的制裁征服不了慾望,退縮只是暫時的,是為了積蓄能量更加兇殘的犯罪。麥克白奪去了王位,伴隨短暫的快感的,是無窮無盡的恐怖。殺戮一旦開了頭,就必須堅持下去,否則便面臨死亡。麥克白從此只能在昏沉的地域裏

狂奔,正如他夫人所説的:

“費盡了一切,結果還是一無所得,我們的目的雖然到達,卻一點不感覺滿足,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是自我置身在充滿疑慮的歡愉裏,那麼還不如那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麥克白也發出同樣的抱怨:

“為什麼我們要在憂慮中進餐,在每夜是我們驚恐地噩夢的虐弄中睡眠呢”抱怨歸抱怨,這種處境畢竟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從一開始他就準備好了要承擔的,所以他又説:

“以不義開始的事情,必須用罪惡是他鞏固。”

人不但做噩夢,還能夠在大白天裏見鬼。被麥克白派人殺害的好友班珂,就這樣血淋淋的出此刻他的酒宴上,坐在他的位子上。這是比噩夢還要可怕得多的事情。麥克白無處可逃,只能應對,他幾乎嚇破了膽。同幽靈應對,這是人的自我審判的最極端的形式,這種審判能夠將意志薄弱者打倒在地,徹底制服。可是麥克白並不是意志薄弱的人,他是一個特異的傢伙,即使兩足已“深陷入血泊之中”,他也要“涉血前進”,只因為“回頭的路也是同樣是人厭倦的”。行動到哪一步,意識也就相隨到哪一步,與殺戮伴隨的,是無盡頭的昏沉的噩夢,是鬼魂的擺不脱的糾纏。麥克白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方式,當然只能豁出去聽到最終了。野心勃勃的麥克白,在這一樁陰謀的事業中,並不是如他夫人所説的那樣“一無所得”,而是相反,他想要得到的都得到了,只可是這得到的東西也許並不完全向他實現想象的那樣。這是因為人總是隻能到達意識的表層,看不透那無底洞一般的本質。無論麥克白的處境多麼悲慘,有一點是永遠不會變的,這就是魔鬼們所説的:

“他將要藐視命運,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棄一切的疑慮,執着他的不可能的期望、、、、、、、”

麥克白每次在荒野中想女巫們打探自我的命運,其實都是對於自身靈魂的叩問。靈魂回答了他的所有問題,只可是她聽不懂。或者説他其實聽懂了,也遵照靈魂的指示行動了,只是那結果和謎底,要到最終才會顯現出來。比如勃難的森林會向鄧西嫩高山移動,比如他將死於一個不是婦人產下的人之手,都是麥克白命運的寓言,而他這個“藐視命運”的人,從來也不曾打算退縮反而被激起一種挑戰似的好奇心,一心只想看到謎底。藝術大師在此處描述的,其實是他的藝術本身了,這是出自天才之手的作品的共同特徵。這種叩問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開始了,藝術家則將其當做終身的事業。女巫和幽靈們慫恿麥克白將慾望發揮到底,“像獅子一樣驕傲而無畏。”她們説出的,使他心底的願望。當然他永遠也成不了驕傲的獅子了,禮貌的桎梏已成了他身上掙不脱的皮膚,他註定了只能一邊做噩夢、“見鬼”,一邊犯罪,也註定了只能是一個陰沉的罪犯。哪怕王位到了手,面臨的也只是深淵。

麥克白很快就失去了一切,他的妻子承受不了罪惡感的重壓,先他而去。他得知她的死訊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暫的燭光!人生可是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憐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他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

生命的虛無的底藴顯露了出來,但屬於麥克白的生命的意義在哪裏呢當然是在他的抗爭的行動中,在他的肇事之中。所以他接下去又説:

“吹吧,狂風!來吧,毀滅!就是死,我們也要捐命沙場。”

“他們已經縛住我的手腳;我不能逃走,可是我必須向熊一樣掙扎到底。”

這才是他的本性,在骨子裏頭,他比他的妻子更有韌性。哪怕夜夜喪失睡眠,哪怕大白天裏見鬼都壓不倒他。他有力量承擔遠比外部謀殺更為殘酷的內心的廝殺,一向承擔到生命盡頭,直到看見謎底的那一刻。他的形象,是幾百年前我們祖先中的精神巨人的形象,這個形象外表陰沉,不夠強悍、果決,內裏卻燃燒着不息的火。

麥克白夫人代表了麥克白性格中最狂放、最堅硬的那個部分,他很像一隻不訓的雌獸。對於禮貌人來説,他有點難以理喻。她給人的印象是陰狠、滿心貪慾、直截了當。凡事他都一語道破本質,不想麥克白那樣猶豫不決,用言語來掩飾自我的獸行。他最善於將麥克白説不出的事説穿説透,説的令人毛骨悚然。當這樁事業還只是麥克白心中一個不明確的預感時,他那前瞻的目光就看到了今後的發展,他的嗜血的心無比的亢奮,他的血液已經“感覺到未來的波動了”。他直率的將這個未來告訴他親愛的丈夫,鼓起他的勇氣,去獲取最高的榮譽。然而即使這樣一個女人,仍然生活在禮貌的束縛之中,他身上的人性並不比獸性衰弱,這就使得她所承受的痛苦比麥克白更為尖鋭,就像一把利齒的鋸在她的神經上來回的拉。

“你不敢讓你在行為和勇氣上跟你的慾望一致嗎你寧願像一隻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為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我眼中成為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

麥克白夫人就像麥克白的主心骨,不斷地用激將法鞭策着麥克白挑起他的野性,使他能夠將不可能的事實變成現實。這位奇特的女人,能夠將懷中嬰兒柔嫩的嘴裏摘下乳頭,將她的腦袋砸碎,真不明白他是什麼材料做成的。但即使是這樣一個獸性大發的女人,仍然受到禮貌緊緊的鉗制,一樁又一樁的罪惡最終在他的靈魂裏遭到了復仇,這種復仇將它變成了一個夢遊人。在黑沉沉的夜裏,凡做過了的,都要受到對等的懲罰,靈魂的法庭絕不放過任何一樁罪。心的自相殘殺導致最終的破碎,剛強的女人走完了她短暫的一生。他死於靈魂深處的審判,表面上看來不明不白,實際上是他早就選擇了的方式。它同麥克白具有同樣程度的自我意識,當然也就遭受同樣程度的內心折磨:“想象中的恐怖遠過於實際上的恐怖。”所以這個劇的後面還有一個局在上演,那屬於黑夜的永遠見不得人的杯具,他在麥克白和他夫人的夢中——那靈魂深處的國王裏演出——其震撼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人所能見到的這個杯具。莎士比亞要寫的是他,他已經用其妙的潛台詞將他寫出來了。當醫生和女僕偷看到麥克白夫人的黑夜演出時,麥克白夫人正在看不見的儈子手手中掙扎。不但醫生救不了她,教士同樣救不了她,由他自我發動的這場內部廝殺必須以他的犧牲告終。麥克白同醫

生談論妻子的病也就是談論自我的病,這種病僅有一副藥能夠治——已經開始了的戰爭,除了打到底還能怎樣呢難道還能回到那種“令人厭倦”的,雖生猶死的平靜中去嗎麥克白夫人不僅僅引導者麥克白,要他鼓起勇氣來順從自我的慾望,最終還用自我的死來為他做出了自我審判的榜樣。就這樣,麥克白在愛妻的激勵下,堅定了要“捐命沙場”的決心,將他們共同策劃的事業進行到底。

篇二十八:麥克白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麥克白》。

寫《麥克白》的這位作者及其偉大,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無聞。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敍事長詩。

他的劇本至今還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許多國家會上演他的劇本紀念他。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他就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藝術大師——莎士比亞。

麥克白屬於莎士比亞的四大杯具之一,四大杯具分別説明了人性的弱點:哈姆雷特因為猶豫不決,最終釀成杯具;李爾王只聽信花言巧語,最終悲慘收場;奧賽羅被嫉妒衝昏了頭腦,殺害了自我的老婆。而麥克白則是因為野心過於強大而最終滅亡。

雖然《麥克白》是四大杯具中最短的杯具,但同時也是最緊湊最黑暗的,它資料精彩,我沉迷於其中。

麥克白是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有勇有謀,為國王平叛立功歸來,路遇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説他將進爵為王,他的朋友班柯將軍的後代也會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女巫的話讓他覺得自我是天選之子,他在麥克白夫人的慫恿下謀殺了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很多人。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裏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死,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景下,麥克白最終滅亡。

那麥克白殺死國王走上毀滅的道路到底是誰的錯呢有人説麥克白自我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他意志不堅定,是他的老婆害了他。他之後殘害他認為會威脅他王位的人其實是出於不自信和恐懼。還有人説他是自我本來就野心勃勃,女巫的話和老婆的慫恿都是藉口,就是麥克白自我殘害的國王。還有人説就是因為女巫的讒言,麥克白才最終走上了毀滅自我的道路。

我認為是麥克白夫人逼迫麥克白,才使麥克白殺掉了國王。女人就是很麻煩。就像我媽,總是嘮叨我,讓我學這個學那個,總覺得我應當更好,有時候她也逼迫我,她問我想不想學某個東西,但如果我説不想,她就會生氣,真不明白她為什麼還要問我。但還好的是,我媽不像麥克白夫人那樣硬逼着麥克白,有時候她吵吵我,也只可是是嚇嚇我。有時我媽會覺得很累,也就不逼迫我了。並且我媽從來都是調整自我的心態,不像麥克白夫人那樣,自我逼迫別人,自我還承受不了,還崩潰了,死掉了。所以我媽雖然有時可怕,但我媽是個堅強的女人。

篇二十九:《麥克白》讀後感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走錯路,鑄成大錯,誤入歧途,就後悔莫及,只能自食其果。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的失足,並非天生是壞蛋,天性要作惡,而是他意志不夠堅強,在誘惑面前經不起考驗,終於失足墮落了淪為有罪的人。

悲劇《麥克白》約寫於1606年,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該劇中主要寓意了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的潛在禍患;野心和利慾的存在,足以將一個本為良好的人腐蝕為墮落的魔鬼。當然,在野心的膨脹和驅使中,也有外圍因素的影響與蠱惑。不過,最終的惡之暴戾會受到懲罰的。

它講述的是中世紀英國一名將軍麥克白,在一次征戰回國途中,碰到女巫。女巫預言他將成為國王,同時也預言了另一個將軍班戈的子孫將世代為王,而這三女巫只是因為受到一個村婦的氣而把這些祕密對他們説了罷了,是帶有一種泄氣、泄愁的因素。可是,當麥克白的考特爵士被預言成真後,麥克白他那還只是矇昧的野心一下子被喚醒了開始膨脹,一個潛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曖昧不明的祕密被突然挑明瞭,他被眼前浮起的可怕的幻象嚇得毛骨悚然、心驚肉跳,從此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其實他的人性還是在的,當他要向國王行刺時,內心也在進行着一場可怕的爭鬥,他即希望永遠保住最高榮譽,又非常渴望着封建王國的最高權勢。後來,在其夫人的鼓動和教唆下,他殺死國王,取得王權。國王的兒子被迫跑到海外。為了穩固王位傳續子孫,麥克白找來刺客殺死了大將班戈,本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但班戈的孩子也逃到了國外。麥克白自登上王位後,暴虐無道,濫殺無辜,引發反抗和戰爭,最終可悲而死。

如果在麥克白的野心被喚醒、內心失去平衡之時,麥克白夫人能夠抓住這關鍵時刻,能夠響應他良心上痛苦的呼聲,幫助他恢復內心的平衡,喚回失去的理智,他就可以守住人生的正道,安全地度過人生中的這一場危機;那麼他們就得救了,他們仍將是受舉國上下尊敬的一對好夫妻享受着榮華美譽,可是這位夫人她沒有什麼良心上、道德上的顧忌,甚至用“懦夫”這一使男人承受不了的詞去嘲弄、刺激他,用她火辣辣的舌頭尖去煽動他,直到被煽旺的野心燃燒起來。他們雖然是同謀,可是那女人的氣質與他的丈夫完全不一樣“……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兇惡的殘忍自頂至踵貫注在我的全身;凝結我的血液,不要讓悔恨通過我的心頭,不要讓天性中的惻隱搖動我的狠毒的決意!來,你們這些殺人的助手,你們無形的軀體散滿在空間,到處找尋為非所惡的機會,進入我的婦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當作膽汁吧!來!陰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獄中的濃煙罩住你自己,讓我的鋭利的刀瞧不見它自己切下的傷口,讓青天不能從黑暗的重衾裏探出頭來,高喊着‘住手,住手!’”

麥克白是有野心,可那還是埋在心底的一個私密,還處於半眠狀態,就算他碰上了能知過去未來的女巫也沒有甘心墮落,也曾懷恐懼的心情竭力抵拒過那強烈的誘惑,他既不是天生的壞人,也不是註定要做民族的罪人。可是他的身邊還有這麼一個女人,女巫沒有做完的事,留給她來完成,這麼理應外和、前拉後推,他終於為了他的政治野心而拋棄一切、犧牲一切,跳進了罪惡的深淵。

麥克白夫人本是女人,可她有一顆比女巫、比蛇蠍更毒的心,為了自己能夠享有更高的地位、權利,為了女巫的話,她失去了女人善良的本性,教唆、幫助自己的丈夫弒君並嫁禍給無辜的人,事後若無其事地伸出一又血手,幾乎帶着得意的口氣,開導那也是一雙血手的丈夫“只消一點兒水就可以把我們洗刷得乾乾淨淨,一點兒也不費事!”

他們不曾想過殺了這個國王,後面還會有更多想殺他們和他們想殺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王位,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而殺了班戈,可是他的兒子活着逃跑了,而國王的兩個兒子也同樣活着並逃到了海外。麥克白夫人承受不了人性無情的扭曲和擠壓,終於使她垮了下來,精神負擔已超過她心理承受能力,只落得成為一個精神分裂症、一個夢遊者,在睡夢中還不斷洗手,她那雙小手就算用上所有的香料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香起來了,最終死於分裂症。而麥克白為了鞏固地位最終成了人人唾棄的暴君,被子兩位王子和班戈的兒子回來復仇而死了。

那兩位王子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會認為他們逃跑而讓人覺得他們懦弱、膽小怕事,可是不能説他們是聰明的、勇敢的,在明知道自己鬥不過別人的時候又何必逞一時之強而葬送自己呢?不正是因為他們逃到海外而最終報了仇同時也奪回了自己的國家嗎?其實更多的時候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滅亡並不是毀於外人之人,而是毀在了內部人的爭鬥、內部人的手中。

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區都存在一個個麥克白,他們拜倒在權利、地位、慾望的蠱惑下,獻上最純潔的心靈,跌入慾望的萬惡深淵。無數的慾望得到滿足後,所帶來的快感只能使人們沉淪,使人們不惜踐踏道德的底線,並最終陷入,陷入了虛幻快感的假象裏。

篇三十:《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的妻子很瞭解她的丈夫:它充滿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採取最近的捷徑;你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你不是沒有野心,可是你卻缺少和那種野心相聯屬的奸惡;你的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卻又要作非分的攫奪;

我們樹立下血的榜樣,教會別人殺人,結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殺;

把毒藥投入酒杯裏的人,結果也會自己飲?G而死,這就是一絲不爽的報應。

你寧願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為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為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有野心但無膽識的懦夫)

奸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偽的笑臉。

上帝祝福您,也祝福那些把惡事化成善事、把仇敵化為朋友的人們!

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滿着疑慮的歡娛裏,那麼還不如那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

篇三十一:《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作了無數的輝煌,在16世紀並未獲得殊榮,直至19世紀英國掀起浪漫主義狂瀾時,他才被提升至天才的地步。

而在莎士比亞傳奇般的一生中,有幾個作品是廣為人知的,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麥克白》。

《麥克白》與《李爾王》都是典型的政治悲劇,前者是自己使得自己喪心病狂;後者是使整個王國崩潰與個人的輕浮之中。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麥克白》的。

《麥克白》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們的耳目欺騙;奸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偽的笑容。

”麥克白的一番話讓我感到很詫異,前文還是征戰沙場所向披靡的爵士,現在就成了奸詐的反賊,這麼大的轉變,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因素的。

凡是都有不可預測的一面,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出現在了面前,麥克白始終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在權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在文中,有一個不可預測的外因,即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魂和巫婆。

後來叱吒風雲的麥克白正是聽取了他們的預言。

且不説麥克白對預言的反應,巫婆與幽靈究竟居心何在?她們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作者莎士比亞在這裏並未直接點明。

我個人認為,巫婆和幽靈可能並非懷揣着善意,因為,一個人在不清楚前途是明是暗的時候,往往會更勇敢地走下去,無知者無畏嘛,而真正知道了自己未來的命運,反倒會適得其反,或樂極生悲或心灰意冷,至於對他人的影響,就只能從聽取者的內心的角度來決定了。

這些巫婆即使能預知未來,即使能通曉命運,但也無法預知人心。

出現了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

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為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地度晚年。

如此説來,我們的麥克白反倒成為了波濤洶湧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

他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但是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麥克白因為沒有主見而失去了生命。

説來説去,都離不開“慾望”,麥克白因為慾望失去了理智,他的夫人因為對權力的渴求操縱着麥克白。粉墨登場,歷史上的慈禧太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戴了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為了自己的慾望而犧牲他人。

每個人生來就有七情六慾,慾望是一把利刃,既不能拔刀自傷也不能被借刀殺人。

――後記

篇三十二: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中佔有獨特地位。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的主人公都是代表真、善、美的高尚人物,《麥克白》所寫的卻是一個野心家、陰謀家。

麥克白是蘇格蘭一員立過赫赫戰功的大將,野心驅使他覬覦王位,他和夫人合謀把來家作客的確國王鄧肯殺死,又嫁禍於其侍衞,篡奪了王位。即位後他整日寢食不安,驚恐疑慮,深怕別人知道他弒君之罪,於是不斷殺戳臣下,迫害他們的家屬,實行血腥挑戰。最後鄧肯的長子馬爾康率領蘇格蘭將士回來,戰場上麥克白還想垂死掙扎,但這個人早已喪失了當年大將的英雄氣概,因眾判親離而被殺。

莎士比亞為什麼把這樣一個反面人物作為悲劇的主人公呢?原來他塑造麥克白這一形象是具有深刻意義的,體現了莎士比亞的政治理想和人文主義思想。

篇三十三:《麥克白》讀後感

自19世紀起,《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即被公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人侵立功歸來,路遇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説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説他將進爵為王,但他並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衞,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裏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裊首的下場。

《麥克白》(1605)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全劇瀰漫着一種陰鷙可怕的氣氛。莎士比亞通過對曾經屢建奇勛的英雄麥克白變成一個殘忍暴君的過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對良知的侵蝕作用。由於女巫的蠱惑和夫人的影響,不乏善良本性的麥克白想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蜕變成野心,而野心實現又導致了一連串新的犯罪,結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裏,作者不時讓他筆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內心,麥克白夫婦弒君前後的心理變化顯得層次分明,這就更加增大了悲劇的深度。

篇三十四:《麥克白》讀後感

讀完這本《麥克白》,我的腦海裏思緒萬千,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情來表白。

麥克白,一個老皇帝得的弟弟,他出兵打仗,立下了大功,取下敵人的頭示眾,因此獲得了獎賞,在回去的路上聽信了三個巫婆的話,刺殺了哥哥,自己當上了皇帝。但他有一個下屬,他當時也被其中一個巫婆説到,因為那巫婆説他兒子能當上皇帝,便以吃飯為幌子,殺死了他,但他兒子卻逃了。

兩個小皇子知道了真相,逃過了追殺,並出了國,尋求了幫助,。而麥克白又找到了那個巫師幫他語言。後來兩個王子和麥克白的屬下的兒子打敗了麥克白,並割下他的頭示眾。

像麥克白這種人,殺了那麼多的人,手上沾滿了那麼多的鮮血,卻不知悔改,再去殺人,哪怕千刀萬剮也死不足惜。

他沒有一點人情味,連自己的哥哥都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

在現在的這種生活裏,也有一些人為了一己私慾而去殺人,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真是可恥。

希望不會再有這種人危害社會了,讓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明天。

篇三十五: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先是一位曾經屢建奇勛的英雄,可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殘酷的暴君是因為三個女巫和妻子的慫恿讓他產生虛榮貪心的想法,讓他殺死表兄(國王),由於蠱惑,讓他從一個善良的,想幹出一番雄偉事業的人成為一個陰險,野心勃勃,無惡不作的壞人,他的野心驅使他做出罪惡的事,必然是罪惡,迷信和死亡,實在是悲劇啊!這讓我聯想到方舟子被襲,襲擊者肖傳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麥克白,原本有自己的事業不好好做,偏偏被報復心將自己的良心腐蝕,也是悲哀啊!

其實,做人就踏踏實實的做,不要被一些事情蠱惑或是慫恿,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多的蠱惑和慫恿也不能驅使你做出可悲的事!

篇三十六:麥克白讀後感

通讀本書後,大致可概括出以下劇情以此梳理故事發展的脈絡:蘇格蘭國王鄧肯手下的兩位將領麥克白和班柯剛剛從戰場上凱旋而歸,途中遇到三位女巫預言,麥克白將成為考多爾爵士和蘇格蘭國王,該預言的第一部分很快應驗,麥克白夫人受此鼓舞,並趁夫麥克白野心正盛之際,説服他謀殺了來他們城堡來做客的鄧肯,後來麥克白登上皇位後為確保自己的地位而殺害了班柯,併為了自己的利益迫害了很多無辜的人,最後在戰場上失敗。馬爾康加冕為蘇格蘭國王。

由此,我想就麥克白人性中的兩面,麥克自夫人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其心中深深的慾望與獲得權力等物質財富後能否得到真正的滿足來談談我的看法,做如下闡述。

關於麥克白人性中的兩面,麥克白無疑是一往無前的,英勇的一位戰士,並且心中也是懷有善意的,女巫的欲言勾起了麥克白的慾望但與此同時們也可以看到理性對麥克白的節制,這些都體現了麥克白心中的雙重性格,但當國王鄧肯冊封自己的兒子馬爾康為儲君後,麥克白內心開始更加不平”星星啊!收起你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黑暗幽深的慾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麥克白處在慾望與理性的鬥爭中,並且鬥爭的結果是理性將被慾望壓制,直到最後謀殺鄧肯的一刻,麥克白心中仍有鬥爭,是在墜落入黑暗中的最後一點自我剋制與善意尚存,但在麥克白夫人一步步誘導他,將他拉入深淵。他最終還是選擇臣服於慾望,人性的問題自古以來便引來無數人思考與探究,至今仍沒有確定的説法,有人認為麥克白只是服從於人性中原始的慾望,沒有什麼不對,這樣為自己所狂熱的東西而不所一切的做法在某些讀者眼中甚至是美好的,但我認為這種想法過於偏執且已經走入了歧途,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是能否思考,但若我們將這種思考巧用於自己有利可圖的事情上,毫不考慮這是否違背道德,那麼我想如此便無法稱之為,至少無法稱之為善人,但是我始終認為人性雖然複雜,但其中必含善意且大概率上可以戰勝惡念。

麥克白夫人和麥克白一樣都是野心家和冒險家,不過麥克白夫人則更加獨斷專行,且充滿控制慾,並抹滅了麥克白心中僅存的一點善念並推他與她一同走向深淵。

但最終得到權力以後,獲得那至高無上的地位之後,兩人並未獲得真正的快樂,而是每天生活在愧疚和恐懼之中,麥克白夫人在麥克白登基後,她説過這樣一段話:“算盡了一切,結果還是一無所得,我們的目的雖然達到,卻一點不感到滿足與幸福。”

所以人總是自相矛盾的且難以做出規律性解釋的。

篇三十七:《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的妻子很瞭解她的丈夫:它充滿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採取最近的捷徑;你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你不是沒有野心,可是你卻缺少和那種野心相聯屬的奸惡;你的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卻又要作非分的攫奪;

我們樹立下血的榜樣,教會別人殺人,結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殺;

把毒藥投入酒杯裏的人,結果也會自己飲?G而死,這就是一絲不爽的報應。

你寧願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為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為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

奸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偽的笑臉。

上帝祝福您,也祝福那些把惡事化成善事、把仇敵化為朋友的人們!

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滿着疑慮的歡娛裏,那麼還不如那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

篇三十八:麥克白讀後感

現在都能清晰地記得高中老師在講《哈姆雷特》時,有意識地帶到過同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麥克白》,當時對它充滿了好奇。這次在課上看到由《麥克白》劇本改編的電影更是欣喜萬分,我用手機搜索了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在參照原劇本的情況下,享受這場視覺盛宴。

《麥克白》講的是一位曾經屢立戰功的蘇格蘭英雄麥克白,在他夫人的慫恿下,不乏善良本性的他從想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變成了想謀權篡位的野心,正是在邪惡野心的驅使下,弒君篡位,殘害無辜,最終走向滅亡道路的故事。我想,很多人看到結局都會覺得麥克白的滅亡是罪有應得的,但是我覺得這種罪有應得不該由麥克白一個人獨自去承擔,劇本《麥克白》的結局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國家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剛出場的麥克白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並不是後來人們眼中禽獸不如的逆賊,他是一個氣勢非凡的勇士,他鎮壓叛亂、抵禦外敵、戰績顯赫、功勛卓著,他的不驕不躁在我看來更是難能可貴,不愧於受全國人民的稱頌和國王的封賞。然而,莎士比亞透過麥克白夫人的口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有野心的麥克白:他“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隨聯屬的奸惡”,他的“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奪”。我想麥克白夫人是很瞭解她丈夫的,所以在她的唆使下,麥克白漸漸暴露了他原本的野心,繼而做出了許多罪惡的舉動。我突然想到那句話: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然有一個能幹的女人。麥克白夫人當然是一個能幹的女人,她有野心,敢想且敢做,正因為她的能幹,她的丈夫登上了王位,但因為她的野心,也將她的丈夫推進了道德淪喪的深淵。

當我們將視線僅僅放在麥克白的身上,發現他真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在麥克白的性格中其實有一大部分的正面因素,從他下決心謀殺時他的身心和舉止所表現出的反常與緊張可以看出他內心對於道德的崇尚,他深知作為臣子和主人的職責,他十分重視人民給他的無上榮譽,他其實並不那麼願意輕易地違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另一方面,麥克白性格中的消極方面從他淪為暴君的過程中展露無遺。他在篡奪王位後依然野心勃勃,而且因此挑起了他更大的權勢欲。他認為,只有除去班柯父子才能消除恐懼。因此,即使殘餘良心的譴責時有閃現,真正造成他的精神苦痛的,仍然是永無止境的慾望、無休無止的畏懼與難以排遣的憤慨。正是這種精神狀態,註定麥克白將從血腥走向血腥。

我將麥克白殺鄧肯的情景與殺班柯父子的情景進行了對比,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兩次謀殺時麥克白的心理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謀殺國王鄧肯時,麥克白一直很遲疑,想要和夫人“商量商量”,他覺得“王上鄧肯秉性仁慈,處理國政,從來沒有過失,要是把他殺死了? ?”;他甚至恐慌失敗的下場。然而這些遲疑的想法都被他夫人的厲言刺激所化解。而麥克白刺殺班柯是因為他感受到了班柯對他的威脅,使他必須殺了他。應該看到,麥克白謀殺班柯父子的手段更為狡猾,神情也大為輕鬆了。而且,借刀殺人的周密部署完全是麥克白自己的主意,他不僅不需要麥克白夫人的慫恿和刺激,甚至也不需要麥克白夫人的參與。至此,麥克白已經完全墮落為一個嗜血成性的暴君。如果説當上國王前的麥克白還有一些良知,那麼當上國王后的麥克白就連人性都泯滅了。

“由於理解而同情,通過這種同情我們能夠體會他的感情,並能理解這些感情, 而不是一種憐憫或讚許的同情”。應該説,這一見解是比較切合我對麥克白結局的看法。

篇三十九:麥克白讀後感

在我看來這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傑出的一部悲劇。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麥克白夫婦,尤其是麥克白夫人。在這部劇中,人的慾望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成為一切罪惡的根源。麥克白的悲劇不是命運的原因,就算沒有三個女巫的預言,我想還是有別的誘因會讓他做出一系列髮指的行為。因為深埋在他心底的欲|望,一定很早就有。魔由心生,是心裏強大的欲|望魔力戰勝了道德,人倫,最終把他推上了不歸之路。

與其説Macbeth受了三個女巫的引誘,不如説是三個女巫的預言與他內心的想法剛好相吻合,成為了整個事件的導火索,如果沒有那個預言,事件同樣會以另一種方式進行,由另一個導火索引發。人的欲|望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確實像一個黑洞,吸引着你一直往裏走,等你懊悔,回頭時,才發現已無力挽回,對於macbeth夫婦都是這樣,不過他們的結局,讀完之後,一方面為他們罪有應得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可憐他們用最後那僅存的王位來不斷安撫自己早已冰冷了的內心。突然想到了“命運”這個詞,我相信命運,但不是迷信。命運要用事實來説話,而不是預知猜測。其實,做人就踏踏實實的做,不要被一些事情蠱惑或是慫恿,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多的蠱惑和慫恿也不能驅使你做出可悲的事!

篇四十:麥克白讀後感

《麥克白》寫的是一位叫麥克白的功名顯赫的爵士,為了能登上王位,殺死了國王和好朋友,最後被人殺死的故事。

麥克白功名顯赫,本來獲得許多榮譽,本來能安度一聲,只因為三個女巫的預言,便使得自己落得了悽慘的結局。真是因為他遇見了三個女巫嗎?不,女巫的預言只是一根導火線,真正的原因是他內心的慾望。

女巫説他會成為未來的國王,他便不擇手段地想要成為國王。內心的慾望之火,卻被女巫一句話點燃了。於是,慾望之火愈燒愈烈,最終,玩火自焚,他被自己的慾望殺死了。

麥克白之死,告訴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自身的慾望能成為自己積極向上的動力,也能成為懸在頭頂的一把刀。有的人想要升職,想要高官厚祿,便努力奮鬥,最終達到自身的所想;有的人想要金錢,便鋌而走險,去偷、去搶,最終走上一條不歸路。慾望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通過正當的努力和奮鬥來實現,也能通過罪惡的手段予以放任。誰都會有一絲貪婪,都會有一絲邪念。對於這種不好的慾望,我們必須立刻拔除,否則,養虎為患,終為虎害。

我又想起了一件事例:《三國》中關羽之死的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少了劉備義子——劉封的支援。孟達勸劉封不去支援,因為關羽罵過他。劉封便按兵不動,結果還不是被劉備斬了?劉封何嘗不知他不去支援的惡果?只是孟達一句話,心中的邪念便迅速成長,使他向邪惡妥協。孟達不正如女巫,劉封不正如麥克白嗎?

不要讓慾望佔據你的心靈!它能為你提供動力,也能把你推入無底深淵!每個人都會有慾望,但不要讓它佔據你的心靈!不然,麥克白和劉封的舊轍,又將被人重蹈!

篇四十一:麥克白讀後感

原來麥克白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將軍,在打完勝仗回國領獎時,在路上碰見了三個女巫。每個女巫都做了自己的預言,第一個女巫説:“你能當國王。”第二個女巫説:“你旁邊的那個侍從的後代能當上國王。”最後一個女巫説:“不是由母親生出來的人能打敗你。”麥克白聽後覺得很吃驚,於是回家把路上發生的事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聽了麥克白説的話以後,慫恿他去刺殺國王。於是在妻子的引導、權力的引誘下,他殺了國王,並且逃脱了。

麥克白當上了國王,第一個預言實現了。接着,他又想起了第二個預言,於是他把那個隨從殺了,可是卻不小心讓他的兒子跑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麥克白有時彷彿看見了國王和隨從復活了,在跟人説話,經常神經質地自問自答,受着兩新的折磨。

過了幾年後,麥克白的隨從的兒子長大了,而且在另外一個國家當國王,他想起了麥克白的殺父之仇,於是出兵打仗。此時麥克白的國家已被麥克白管理得一團糟,自然不是別人的對手,就在麥克白奄奄一息的時候,這是隻有第三個預言支撐着他。隨從的兒子創了進來,麥克白告訴他不可能殺了他,因為第三個預言,隨從的兒子告訴他,他是剖腹產生的,麥克白的精神支柱倒了,隨從的兒子當了國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為一時利益衝昏頭腦,做出傻事,到時候再挽回也來不及了,也別和壞人在一起,就是麥克白的妻子逼他走向了絕路。雖然結局是好的,可是麥克白的悲劇給我們都提個醒,不要用不正當的方法獲得某樣東西,要不然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篇四十二: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的經典杯具《麥克白》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鉅作。它巧妙地向讀者展現了命運、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麥克白以前是一個英勇、有野心的人,在凱旋而歸後,因巫師的預言和國王過分的讚譽使他改變了,他從一個忠實的臣子變成了一個弒君的逆賊,他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登上王位。他當上國王后開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後殺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們的家人,最終使他走向滅亡。

《麥克白》是一部經典的杯具,但讀完之後並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也許許多人都會覺得麥克白的滅亡是罪有應得,但是這種罪有應得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命運、人性以及這個國家的悲哀。

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首先,是他的野心。一個勇士擁有野心沒有錯,那些歷史上的偉大君王,人人都是野心勃勃。但是,麥克白的野心並沒有使他真正得到他想要的,而是使他走向失敗的因素之一。麥克白的野心之因此燃燒,主要是正因巫師的預言。巫師預言道他將會成為ThaneofCawdor,然後將成為蘇格蘭的國王。正因巫師的預言應驗了,因此麥克白才會認為他將成為蘇格蘭的國王。因此,他才會殺鄧肯,以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巫師的預言在那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麥克白內心深處最陰暗的野心燃燒了起來。也正是正因他野心的燃燒,才使得他人性泯滅。麥克白起初並不期望刺殺鄧肯,正因他知道鄧肯是一個好國王。但是,在他妻子的煽動和激將下,麥克白最終還是做出了這罪惡的舉動。因此,麥克白妻子的煽動性也是至關重要的。

篇四十三:《麥克白》讀後感

在我看來這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傑出最-陰-鬱最血腥的一部悲劇。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麥克白夫婦,尤其是麥克白夫人。在這部劇中,人的慾望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成為一切罪惡的根源。麥克白的悲劇不是命運的原因,就算沒有三個女巫的預言,我想還是有別的誘因會讓他做出一系列髮指的行為。因為深埋在他心底的慾望,一定很早就有。魔由心生,是心裏強大的慾望魔力戰勝了道德,人倫,最終把他推上了不歸之路。

與其説Macbeth受了三個女巫的引誘,不如説是三個女巫的預言與他內心的想法剛好相吻合,成為了整個事件的導火索,如果沒有那個預言,事件同樣會以另一種方式進行,由另一個導火索引發。人的慾望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確實像一個黑洞,吸引着你一直往裏走,等你懊悔,回頭時,才發現已無力挽回,對於macbeth夫婦都是這樣,不過他們的結局,讀完之後,一方面為他們罪有應得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可憐他們用最後那僅存的王位來不斷安撫自己早已冰冷了的內心。突然想到了“命運”這個詞,我相信命運,但不是迷信。命運要用事實來説話,而不是預知猜測。

野心驅使着匕首在黑暗中揮動,

高貴的品德卻將它阻攔。

若不是因為婦人的慫恿,

你怎會在淒厲寒風中獨自神傷。

可惜,要責備的並不是可憐的婦人,

她只是你的影子和附庸,

她受你的蠱惑而蠱惑你

驅使你的是你自己勃勃的野心。

她用毒汁浸泡良知當做武器獻給你,

而你卻用軟弱當做匕首刺向她。

他的死,你是禍首。

她的死,你仍是元兇。

當你不敢用血腥來鎮壓愧疚,

軟弱和罪惡會變得比兇殘更加兇殘,比-陰-險更加-陰-險。

他們不僅消磨你的精神,

而且最後吸乾你的生命。

我不禁要問這世界究竟怎麼了,

犯罪的君子要自己懲罰自己,

而雙倍的兇殘配上雙倍的卑劣竟成了功名的利器。

《麥克白》

篇四十四:《麥克白》讀後感

在我看來這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傑出的一部悲劇。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麥克白夫婦,尤其是麥克白夫人。在這部劇中,人的慾望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成為一切罪惡的根源。麥克白的悲劇不是命運的原因,就算沒有三個女巫的預言,我想還是有別的誘因會讓他做出一系列髮指的行為。因為深埋在他心底的欲|望,一定很早就有。魔由心生,是心裏強大的欲|望魔力戰勝了道德,人倫,最終把他推上了不歸之路。

與其説Macbeth受了三個女巫的引誘,不如説是三個女巫的預言與他內心的想法剛好相吻合,成為了整個事件的導火索,如果沒有那個預言,事件同樣會以另一種方式進行,由另一個導火索引發。人的欲|望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確實像一個黑洞,吸引着你一直往裏走,等你懊悔,回頭時,才發現已無力挽回,對於macbeth夫婦都是這樣,不過他們的結局,讀完之後,一方面為他們罪有應得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可憐他們用最後那僅存的王位來不斷安撫自己早已冰冷了的內心。突然想到了“命運”這個詞,我相信命運,但不是迷信。命運要用事實來説話,而不是預知猜測。 野心驅使着匕首在黑暗中揮動, 高貴的品德卻將它阻攔。 若不是因為婦人的慫恿, 你怎會在淒厲寒風中獨自神傷。 可惜,要責備的並不是可憐的婦人, 她只是你的影子和附庸, 她受你的蠱惑而蠱惑你 驅使你的是你自己勃勃的野心。 她用毒汁浸泡良知當做武器獻給你, 而你卻用軟弱當做匕首刺向她。 他的死,你是禍首。 她的死,你仍是元兇。 當你不敢用血腥來鎮壓愧疚, 軟弱和罪惡會變得比兇殘更加兇殘,比-陰-險更加-陰-險。 他們不僅消磨你的精神, 而且最後吸乾你的生命。 我不禁要問這世界究竟怎麼了, 犯罪的君子要自己懲罰自己, 而雙倍的兇殘配上雙倍的卑劣竟成了功名的利器。

篇四十五: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的着名悲劇麥克白講述了主人公麥克白從忠誠到暴君及其墮落和毀滅的變化。

人們經常説麥克白是一個成熟的邪惡男人— —弒君,篡位,謀殺,暴政,謀殺… …幾乎沒有。但是,如果你閲讀“麥克白”的劇本並仔細閲讀,你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麥克白最初是一位勇敢而忠誠的蘇格蘭將軍,幾乎是他自己解決了叛亂。

麥克白是蘇格蘭王室,是鄧肯國王的堂兄。作為皇室貴族,麥克白自然對王位有一些想法。然而,這只是潛伏在心靈深處的一點野心,也許甚至麥克白自己也不知道。

每一個隱藏的野心都是由一些外在因素引發的。真正引發邁克懷特思想的是他和其他將軍班克以及曠野中的三個女巫。三個女巫對麥克白説:“萬福,麥克白!”祝福你,格雷厄姆爵士!萬福,麥克白!保佑你,庫爾特爵士!萬福,麥克白,未來之王! ”他們對班克説:“祝福!”祝福!祝福!它低於麥克白,但你的位置高於他。沒有麥克白那麼幸運,但比他更幸運。雖然你不是國王,但你的孩子和孫子將成為王國。 ”最初,麥克白並不相信鬼魂和神靈,只是對這些話語微笑,但巧合激發了麥克白的野心。當麥克白轉身時,他看到一位牧師騎着馬告訴他庫爾特爵士被敵人叛死並被鄧肯國王殺死。部長告訴他國王因為他的偉大成就將他轉移給了他,國王晚上會去他家。麥克白非常高興,與此同時他也覺得女巫的預言真的不是風中的洞,他真的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王者。一個隱藏的野心浮出水面,麥克白也走出了他從忠誠到暴君的第一步。

但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並不一定知道他應該如何實現它。他需要一個人,一個邪惡的人來教他。最初,麥克白可能會在這裏停留,但他的妻子是一個邪惡的女人,她的心裏充滿了邪惡的思想。她聽了麥克白關於他的冒險經歷,而鄧肯國王則要留在家裏。一個罪惡的想法突然浮現在腦海中:她希望麥克白在鄧肯睡着的時候暗殺他,以便麥克白迅速登上寶座。畢竟,麥克白仍然有良知,不願意嫁給他。然而,麥克白的意志是脆弱的,無法承受妻子的熱情。有一次,她甚至説麥克白是一個懦夫,這對於勇敢的麥克白來説是最難以忍受的。在他妻子威嚴的情況下,麥克白深夜進入鄧肯國王的卧室,暗殺了鄧肯國王並指責國王的兩名守衞。第二天,麥克白以叛亂罪名殺死了兩名無辜的守衞並摧毀了所有證據。在鄧肯去世後,鄧肯的兩個兒子馬爾科姆和唐納本逃到國外,被懷疑不在叔叔面前;而麥克白因其高大的權力而成為皇室貴族,並被部長們稱為新國王。麥克白登上了王位並實現了他的願望。儘管如此,這一次,君君的行為也導致麥克白失去了和平,正如麥克白所説的那樣:“甘氨酸已經殺死了睡眠,所以宮廷再也無法入睡。麥克白永遠不會再入睡! ”從那時起,麥克白的內心也被內疚所束縛,他曾經看着他那血跡斑斑的手,説:“這隻手是什麼!嘿!他們必須挖我的眼睛。海洋中的所有水都可以沖走血液在我的手上?不,我擔心我手上的鮮血會把藍色的水染成鮮紅色。“

然而,不義的寶座必須與罪惡相結合。在麥克白到達之後寶座,他記得那些女巫對Banco説的話。他感到害怕,並派了一名刺客暗殺Banco和他的兒子Friens。雖然Banco去世了,但Friens逃脱了,後來成了Macbeth的心臟病。為了確保穩定在他的統治下,麥克白拜訪了三個女巫。這一次,女巫向他發了一個幽靈,説麥克白會注意菲捨爾麥克杜菲爵士,麥克白可以把所有人的力量都微笑。沒有人出生女人可能會傷害麥克白,而麥克白除非伯南的森林被擊敗,否則它永遠不會被擊敗有一天病了,轉移到麥克白的首都,Dunsin。麥克白非常高興,但為了確保他的絕對安全他派了一名刺客攻擊麥克達夫的城堡,殺死了麥克達夫的妻子和孩子,但麥克達夫已逃往英格蘭。在這一輪殺戮之後,麥克白成了一個完整的暴君。

惡人畢竟會受到懲罰。儘管麥克白殺死了這麼多人,但他仍然無法獲得和平並且是叛逆的。麥克白認為他的生活只是行走的陰影。一個可憐的和尚在舞台上做手勢,一會兒,靜靜地靜靜地撤退。這是一個傻瓜講的故事,充滿了嘿嘿和動盪,卻找不到一點意義。所有的爵士樂都背叛了麥克白,並前往英格蘭去了鄧肯的長子鄧肯的命運。在英格蘭的支持下,馬爾科姆襲擊了麥克白。與此同時,充滿悲傷的麥克白夫人因過度內疚,夢遊和夜間自殺而精神崩潰。由馬爾科姆率領的軍隊來到渤南森林附近,馬爾科姆命令士兵摺疊一棵樹覆蓋並向鄧燮恩進軍。麥克白看着Dunsinen市的敵人,看到一個巨大的“樹林”從波恩森林移動到Dunsin。幽靈的預言得以實現,“伯南森林”真正遷移到了鄧森。麥克白有點膽怯,但認為鬼已經説過,女人所生的女人都不能打敗他,麥克白再次鼓起勇氣。他出去與城市作戰,再一次重新創造了作為忠誠的部長席捲軍隊的威望。但隨着他的士兵繼續背棄,麥克白退休了。在宮殿裏,麥克白遇見麥克德莫特。麥克達夫將為他的家人報仇並與麥克白戰鬥。麥克白鄙視麥克杜夫,説女巫預言女人所生的女人不能打敗他。麥克達夫説,讓你的女巫告訴你,麥克道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從母親的子宮中被切除,而不是從女人身上。麥克白醒來並理解女巫的邪惡和曖昧,但這是事情的結束,他仍然要與麥克杜夫作鬥爭。最後,麥克白被麥克達夫殺死,一代暴君終於得到了一個斬首秀。

麥克白的命運是悲慘的。他原本是一個忠誠的牧師,女巫的誘惑,女士的嫉妒,激發了他的野心,使他變得邪惡,並最終篡奪了王位。為了鞏固他的寶座,他再次打開了大門,成了一個由一千人命名的暴君。麥克白一步一步地墮落,變得越來越險惡,直到他最終被正義老師蹂躪。莎士比亞的這場悲劇揭示了人類內心的罪惡:一個似乎沒有天真的人也可以被各種外在因素逐漸退化,直到自我毀滅和自我毀滅,就像麥克白一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mjlow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