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人間食糧》讀後感(共2篇)

《人間食糧》讀後感(共2篇)

第1篇:《人間食糧》讀後感

《人間食糧》讀後感(共2篇)

《人間食糧》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間食糧》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越發覺得,感悟永遠不在閲讀的當下,而在人生的經歷中。千萬個人眼裏的哈姆雷特,是千萬個人眼中的自己。就如米蘭昆德拉在《慶祝無意義》中所説的那樣——“大家都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建立的一座座天文館上遠距離交談”。所以,任何的讀後感都狹隘而片面。都只在閲讀中找尋共鳴點,例如這本書。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紀德遊蕩世界時的散文隨筆。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最原生態的自由!這裏的“原生態”,並不是説要遠離社會,而是要關注自由超過一切,甚至包括自己。所以,為了獲得心靈的自由,紀德告別了所有熟悉的東西,忘掉了頭腦中的一切。他一路接受新事物的洗禮,用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去找尋自身獨具、別處皆無的東西。可以説,離開是新生的前提,也是找回自由的前提。

《人間食糧》裏,紀德用散漫的記敍,寫下他對人生的感悟。對納塔奈爾的傾訴,是對年輕的`自己抑或是年輕的大眾的陳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字裏行間找尋共通的困惑,而所謂的答案永遠不是唯一。我們在經歷中建構着自己的現在與未來。

不要被過去過多的牽絆手腳,認為現在這一瞬完全是過去的投射。看過比得到更重要,事物本身比你的理解更重要。你對着曾經的事物聊發感慨,你覺得你掌握了人生。然而,歲月流逝再回首,你會嘲笑那一刻的幼稚。人生的感悟總是不斷積累的,過多糾結於曾經只會舉足不前。

感受過困惑、痛苦,也有過快樂、解脱,然後把這一切都納入己身,才能餵養出一顆豐饒的心,一顆自由的心!

第2篇:

我讀《人間食糧》

但願這裏的幸福,勝似荒冢的繁花。

——題記

常德外國語學校 雷志剛

當我沉浸在紀德所構造的美麗的語言王國中時,總是不由得想起木心先生。正是他在《文學回憶錄》中的一段話,讓我有了想要拜讀紀德作品的慾望。

?安德烈〃紀德的書,我推薦給大家,很好讀的。良師益友。他繼承了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中間人。我現在還記得紀德的好處。當時我在羅曼〃羅蘭家裏轉不出來,聽到窗口有人敲,是紀德,説:‘Come on,Come on!’把我叫出去了,我永遠心懷感激。? 我不知道如何去中肯地評價木心先生——若中國也有桂冠詩人,他是我心中當之無愧的人選。言語之俏皮往往令人發笑,諷刺戲謔又如骨中之刺。讀罷他的《文學回憶錄》,只覺得自己選讀書籍口味刁鑽了不少。但他欣然承認了對紀德的愛,他説,紀德的一句名言,在十七八歲時讓他心驚肉跳,從此終生受用——?擔當人性中的最大可能?。大概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推薦,讓我走上了仰慕紀德的道路。

紀德生於巴黎,是獨生子,父親是法律學教授,為人平易隨和,讀書興趣廣泛,在兒子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愛好文學的種子:母親本家是魯昂的名門望族,十分富有,紀德一生衣食無憂,在庫沃維爾有莊園,在巴黎有豪華的住宅,都是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紀德早年體弱多病,異常敏感好奇。不幸的是他十一歲時,性情快活、富有寬容和啟迪精神的父親過早辭世,只留下凝重古板、生活簡樸並崇尚道德的母親,家庭教育失去平衡。此後母親一直對他嚴加管教,清教徒式的家庭教育,釀成了他叛逆不羈的性格。在接觸到尼采主義後,他全面揚棄了傳統道德觀念,宣揚前所未有的自由思想。

《人間食糧》是紀德著名的散文集。他創造了 納塔納埃爾 梅納爾克 阿爾西德 等等一系列人物角色,其中,他以同儕的口吻,也是以長者的身份,對納塔納埃爾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教誨?。在前言中,紀德這樣寫道?這本書看完就丟掉吧,然後就出行——但願它引發你出行的渴望,無論離開什麼地方,離開你的城市、你的家庭、你的居室,乃至你的思想。千萬別攜帶我的這本書。我若是梅納爾克,就會拉起你的右手,領你走一程,不過,你的左手卻毫無察覺。一旦遠離城市,我就立即放開你的手,並且對你説:忘掉我吧。?他只是那個引導者,將你脱離世俗桎梏的泥沼,卻不會牽着你走過日後的一步步。所以木心先生才説,是紀德將他領出了困境嗎?

《人間食糧》,被稱為不安的一代人的聖經,作者青春激情的宣泄,是追求快樂的宣言書。不妨看看這些句子吧——?納塔納埃爾,我的愛消耗在許多美妙的事物上;我不斷為之燃燒,那些事物才光彩奪目。我樂此不疲,認為一切熱衷都是愛的耗散,一種甜美的耗散?;?每個生靈都能赤身裸體,每種激情都能豐滿充實。我的種種激情像宗教一樣敞開。你能理解這一點吧:任何感覺都是一種無限的存在?;?我向每件事物大膽地伸出手,自以為有權得到我所渴望的對象?。他不斷地告誡着納塔納埃爾,不要同情,要愛——同情心在他眼中,不過是一種通常的感情,然而不斷猛烈消耗着的愛,才意味着愉悦與幸福。若想要我們的靈魂較之其他人更光彩奪目,那就燃燒地更熾烈些吧。幸福只存在於眼下,為何要畏首畏尾,而不盡力地潑灑、揮霍自己的青春呢??納塔納埃爾,我要教你熱情奔放?,這句話,他是對所有人説的。?從這天起,我的生命的每一瞬間都有新鮮感,都是一種難以臨摹的饋贈。?這種美妙的新生,大概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然而要獲得這種?萬象層見迭出?的境界,就必須與過去種種告別,走出家門,拒絕怯懦,去旅行吧。參見種種新鮮的世界,反而能見到本真的自己,觸摸心中愛的真諦。

紀德在散文中就記錄了他的一系列旅行。在拉羅克,在阿爾及爾,在林叩斯,比斯克拉,圖古爾特,巴黎……在馬車上,在渡海過程中,在開滿玫瑰的花園裏……他無時無刻不在深嗅着空氣中的馨香,注視着大自然的調色板——廣闊碧綠的原野,晶瑩的泉水,皎白的月光,秋季裏五彩繽紛的落葉……不得不説,紀德的景物描寫筆觸細膩,彷彿鋪開了一幅有形的畫卷。我最愛他關於梅納爾克的這段描寫?我憎恨厭倦的情緒,深知那是無聊所致。我主張人要追求事物的多樣性。我居無定所,有時睡在田間,有時睡在田野。我看見晨曦在一行行麥子之間浮動,鳥雀在山毛櫸林中醒來。清晨,我用草上的露珠洗臉,再由朝陽曬乾夜露打濕的衣服。有一天,我看見農夫高唱着歌兒,趕着牛拉的沉重大車,將豐收的糧食運回家。?他筆下的鄉村生活,透露出如此靜謐、祥和的氣息,讓人不禁覺得辜負這種牧歌,是一種罪孽。 翻看紀德這本《人間食糧》時,我正出於一種身不由己的苦悶狀態。儘管把書一頁頁讀過,最後還是沒能下定以夢為馬,明日天涯的出走決心,但真的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外界種種壓力帶來的心裏煩悶。至少明晰,世界上有那麼一個人,曾自由地生活着。他向我證明了,生命是除了衣食住行的物質外,還有另一種形式。

木心先生解釋紀德那句?人應該時時刻刻要有死的懇切?時説,為人之道第一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所以,除了災難、病痛,時時刻刻要快樂。恐怕也有些浮生若夢,及時行樂之義吧。葉賽寧的遺言,生不算是新鮮,死也不算是奇蹟。但若沒有必死的決心,依然在這世上苟且度日,倒不妨放寬心,為何不能縱情歡笑?今朝有酒,何不今朝即醉?

不妨用紀德的這句話作為結題吧。要行動,就不必考慮這行為是好是壞。要愛,就不必顧忌這愛是善是惡。

標籤: 讀後感 食糧 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mnv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