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許願地球儀》讀後感(共2篇)

《許願地球儀》讀後感(共2篇)

第1篇:《許願地球儀》讀後感

《許願地球儀》讀後感(共2篇)

《許願地球儀》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許願地球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放下這本令我讀的津津有味的書,我的心中十分激動。

《許願地球儀》這本書講了主人公蘿蓓塔有一個願——幫助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好友夏洛特恢復健康。機緣巧合,她們得到了一個神奇的地球儀,能滿足擁有者的任何願望。代價是要從五個不同的地方取來當地的水和土。在漫長的尋找路途中,她認識了獨臂男孩埃裏克,最終成功地找到了許願所需的物品。但還沒來得及許願,夏洛特就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這顆心臟是埃裏克的,他因車禍意外去世,將他的“生命”捐給了夏洛特。

蘿蓓塔與夏洛特的友情讓我感動,蘿蓓塔拿到許願地球儀後最想滿足的願望是先幫助朋友。另一個讓我感動的是埃裏克和他的媽媽,埃裏克生前曾説過:“生命的偉大在於它的延續性,在於它的.温暖”。他願意在他去世後捐獻自己的器官。

“朋友”一詞指的是互相包容,思想在任何情況下都統一。一個人沒有朋友是無法在這世界上長久地“活”下去的,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少一個朋友少一堵牆。

在我的生活中,朋友之間互相關心,鬧矛盾時,我們互相體諒,學習上,我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書中還詮釋了“死”的含義,解釋了對死的恐懼,並寫出了主人公對死的認知,從憤怒到平靜,從不公平到平等。作者告訴我們:珍惜生,但不必畏懼死。生命無論長短,都應該是有一場價值的旅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是一場同時間的追求,是兩個孩子的勇敢追求。同時這是一本讓你讀懂死亡與愛、勇氣與希望、友誼與成長的教育力作,值得你去閲讀……

第2篇:

淺談死亡

——讀《許願樹》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本暑假就已經買到的《許願樹》,知道寒假才被打開她精美的書頁。

《許願樹》寫自美國作家約翰·肖爾斯,講述了每每傷感便要吃抗酸藥止痛的父親伊恩,和他的女兒,臉頰有着雀斑的瑪蒂,為了媽媽凱特去世前的夙願,周遊亞洲的故事。伊恩和瑪蒂每到一個國家,便會打開凱特一張張緘存了期許的紙卷,瑪蒂也會把自己的畫作,掛在最高的那棵許願樹上。他們遊歷了日本、尼泊爾、泰國、印度、中國香港和越南。但在最後一個紙卷中,凱特卻希望伊恩和瑪蒂去一個新的國家,徹底忘了她,解脱於她去世的陰影中。

也許是因為情商的原因吧,對於這類小説,我並不能理解的很深,但《許願樹》給我最深的東西,是一個思考:死亡到底有多麼可怕?

瑪蒂才是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孩子的自愈能力總是強的驚人,他們無憂無慮,生活在自己單純的世界裏。伊恩也已經是一個大男人了,有了家室,有了閲歷,也有了那份成熟的責任感。但到了文末,瑪蒂仍不願回到美國,伊恩也時不時的服用抗酸藥。

這裏我想很有必要分析凱特的去世。凱特是伊恩深愛着的妻子,他們相識在日本,相愛在日本,曾經相親相愛地遊歷了亞洲。在凱特死後,連同記憶和愛都被伊恩藏在心底,以及亞洲這片土地中。然而當初深刻的甜蜜與歡樂,也變成了酸楚與悲慟。對於瑪蒂而言,媽媽

的去世象徵這家庭的破碎與殘缺,當他們回到美國後,伊恩上班工作,就沒有人來悉心照料瑪蒂,逗她笑,陪她玩遊戲,幫她理頭髮。而當她看見夥伴牽着爸媽的手時,在她心中的是孤獨、自卑和無助。

死亡往往並不止意味着個人的逝去,更意味着家庭的缺損和記憶的難以釋懷。家庭不僅是身軀的棲息地,也是心靈的港灣,碼頭壞了,心靈之船也難以修復。而記憶更令人難以放下。愛的越深,失去時就會越難以邁出陰霾。精神上的悲痛也許才是死亡真正帶來的可怕。

那麼,我們怎樣面對死亡?是想封面所寫“所有一切都會以另一種形式歸來”,讓時間來抹平,還是想凱特所希望的那樣,踏上一條全新的旅途?亦或是深深地記住過去的美好與幸福?也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我們決不能在死亡面前,顯得軟弱與卑微!

至少我認為,知道每個人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愛過,歡笑過,等到那一天,便不再遺憾。把那些難忘的箴存在心底。擦乾淚,帶着他的希望,繼續走在未來的路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o34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