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在人間讀後感【精彩多篇】

在人間讀後感【精彩多篇】

在人間讀後感【精彩多篇】

在人間讀後感 篇一

在暑假裏,我有幸看了高爾基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自傳體三部曲之一——《在人間》。

《在人間》這本書講述了阿廖沙少年時代出外謀生的苦難歷程。阿廖沙剛滿十一歲,就離開撫養他長大的外祖母,外出獨立謀生。他當過皮鞋店和聖像作坊裏的學徒,輪船上的洗碗工,還在當繪圖師的表舅家裏當過幫工。我覺得十多歲的孩子正是花季的年齡,理應揹着書包上學讀書,可是少年阿廖沙卻不得不從事與他的年齡極不相稱的繁重的體力活兒。這對於今天正邁向新世紀的少年兒童來説,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可是在一個世紀以前,這卻是活生生的現實。我真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做到了超出我們常人所能做到的事情,而支撐着他的一切卻是堅持。阿廖沙正是經受了不平凡的生活洗禮,才磨練成了“大寫”的人。

《在人間》讓我看到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聰明善良的外祖母,愛好讀書的船上廚師斯穆雷,能幹潑辣的洗衣婦娜塔莉婭,冰清玉潔的“瑪戈王后”等。書中不但寫了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還展現了小市民的自私、保守、貪婪和庸俗。繪圖師一家就是一個典範,他們長年過着飽食終日、百無聊賴的生活,爭吵不休,彼此揭短,幸災樂禍。探聽和談論別人的隱私是他們生活中的唯一樂趣。讓阿廖沙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他並沒有被他們感染,而是用堅持保留了一片雪地,他愛上了讀書,走上求學之路。堅持着,堅持着,堅持使阿廖沙雖然過得苦不堪言但從沒想過放棄,堅持使他厭惡身邊的醜陋和粗俗仍努力嚮往美好生活。堅持使他改變了一切。在生活中,難道遇到一些小事我們不能像阿廖沙一樣堅持自己的想法嗎?但古時候的人,比我們更明白堅持的真正意義。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惱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堅持能成就一個人。

堅持,讓沙石煎熬住大海的蹂躪,終於化作璀璨的珍珠;堅持,讓天空忍受住雨水傾盆的陰霾,終於看見那一道彩虹;堅持,讓泉水忘記流進山谷崎嶇的歷程,終於匯入蔚藍無垠的大海。

高爾基《在人間》讀後感 篇二

只有忍受一次次從峭崖上摔下的痛苦,才會成為飛翔天際的雄鷹;只有接受海浪一次次的撞擊,才會成為渾然光滑的河石;只有接受一次次風雨的打擊,才會成為高歌飛翔的雨燕。人亦如此。

常言道: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鬥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這是我讀完《在人間》這本書之後的感受。《在人間》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講述了高爾基從十一歲開始在社會上謀生到他進入大學前的經歷。高爾基在十一歲時外祖父破產,年幼的他不得不外出羣求生路。在摩登皮鞋店裏,高爾基被他人蔑視,瞧不起,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但是,就是在這樣骯髒的環境中成長的高爾基,仍然堅強的接受了並忍受了這一切。想想看,高爾基曾多少次在寒冷的夜晚,孤獨的坐在台階上,仰望星空,對着月亮質問:為什麼我會如此悲慘,為什麼我年紀如此小就要被迫承受這一切?為什麼?!在經過了無數個這樣的夜晚的輾轉反側後,高爾基終於確定了自己的人生路線,於是他決定,開始奮鬥。在經歷了無數的磨難,無數次對於人生的思考後,高爾基進行了常人無法做到的努力。

他想盡各種辦法,用盡各種手段讀書,用力地吸取書中的養分。他想:我的命運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我要傾盡全力征服我的命運,改變這一切,我要從這個沼澤中解脱出去!在那個沒有文化,如沼澤般的環境中,高爾基從未放棄過希望。因為他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

高爾基博覽羣書,又走遍整個國家,看遍了人民的生活狀態後,決心用文學喚醒那些支持暴政的人們。在1892年九月高爾基發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接着高爾基便投身於革命事業,進行革命宣傳,發表了數篇著作,創造了一個個文學奇蹟。

高爾基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看看現在,那些在抱怨自己命不好的人,為何不像高爾基一樣,從現在開始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在人間讀後感 篇三

我已經很久沒提筆了,昨天本是我的生日,很想寫點什麼,可一直沒有想寫的東西。雖然我的生日就這麼平淡的,不為人知的過去了,但在我心裏,不斷的勉勵自己,對於美好人生的嚮往和對將來幸生活福的追求不能停止,雖然這是一種心靈的追求,沒有任何物質的表示,但在我心裏,也是滿滿的禮物,一份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

今天一早心血來潮,讀了一本《天使在人間》的小説,它是一部奧黛麗赫本的兒子描述他母親的小説,屬人物傳記篇。對於奧黛麗赫本,我本知之甚少,只是聽到很多身邊的人對她的熱烈喜愛。而我僅僅是對《羅馬假日》裏那個清純可愛的小女人,一個擁有美麗迷人的容貌所喜歡。讀完此篇,我更想説,她是這樣的女人:一個歐州美麗迷人的天使,一個温柔優雅的女人,一個輝煌和坎坷同在的女人,一個善良和對愛執着的女人,一個終得幸福的女人。

瞭解奧黛麗赫本的人都知道她有兩次坎坷的婚姻經歷,但對於我,更吸引我的是她的好友格里高利派克對她的純真友情。派克是《羅馬假日》的男主角,那個銀幕上的情侶,深深在烙印在世界上喜歡它的觀眾心裏。而生活中,是派克在暗中幫助他,支持他,很大程度上,是派克帶給她一個輝煌的開始。所以在1954年3月,赫本因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赫本站在領獎台上激動得語不成句,但她卻沒有忘記告訴世界:這是派克送給我的禮物!派克也有自己的婚姻,但派克對奧黛麗的友情,是那種最真摯最純潔的。1954年9月梅厄和赫本在瑞士結婚。遠在美國的派克參加了他們的婚禮,他送給赫本的結婚禮物是一枚蝴蝶胸針。這枚胸針赫本非常喜歡,一直珍藏在她的身邊直到去世。

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的家中去世。人們萬萬沒有想到,已經77歲高齡的派克在妻子的陪同下,也千里迢迢地趕來參加了赫本的葬禮。要知道,1991年退休之後,派克就極少出門。

葬禮上,已是白髮蒼蒼的派克老淚縱橫,他哽咽地説:能在那個美麗的羅馬之夏,作為赫本的第一個銀幕情侶握着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無比的幸運。他低下頭,在赫本的棺木上輕輕印下一吻,深情地説道:你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在場的人無不唏噓落淚。

赫本走了,派克送她的那枚蝴蝶胸針依然完好無損地珍藏在她的首飾盒裏。20xx年4月24日,蘇富比拍賣行舉行了赫本生前衣物、首飾慈善義賣活動。那天,派克親自前去買回了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針。當他乾枯的手握住胸針時,他觸及了赫本那美麗的心跳,他覺得自己這一生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20xx年6月12日凌晨4點,派克在他的比弗利山莊的寓所裏,閉上了眼睛。

讀到這裏,心情無限感慨,人生中難得有這樣的朋友,無論走到哪裏,都心存惦記值得尊敬的朋友。從這一點上説奧黛麗赫本是幸運的,因為她擁有了一個真情真義的好友直至終生。

在奧黛麗赫本對於愛情深情投入,卻又讓她無比失望的時候,她電話給派別,傷心地説道:在這個圈子裏,婚姻真難維持啊!請你相信我,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的。我本來想白頭偕老,但太難了,太難了!。對於愛情,她的理念是白頭偕老,是那種對愛情忠誠的無比嚮往,是一種可以相互扶持和理解的愛情伴侶。

兩段未能讓她如願地走到終結的婚姻生活,並沒有磨滅她對於生活的熱情和對愛情的渴望,終於,迎來了她人生中的第三個男人,一個她自稱:靈魂伴侶的男人,一個和她一起度過了平靜和美的晚年生活直至終老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會老去,沒有一個人不需要伴侶,但在這個浮華的世界裏,也許有的人一生都難以擁有真正的感情,而最難得的就是那種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扶持,風雨同舟,相互尊重的人生伴侶。因為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生活,一種平凡而又不失温馨的人生。奧黛麗赫本的晚年,將自己的愛無限的奉獻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用自己的善良來關愛世界,也贏得了她想追求的愛情生活。可以説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r3p18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