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閔新聞培訓心得多篇

閔新聞培訓心得多篇

閔新聞培訓心得多篇

閔新聞培訓心得篇1

11月30日,我很榮幸參加了都勻供電局在麻江局舉辦的"都勻電網新聞寫作培訓班",在省網公司張軍焰老師有針對性的培訓講解中,使我的新聞寫作思路更加寬廣而清新,讓我收穫頗豐。

學習時間雖然並不長,僅僅是一整天,但在新聞寫作講解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緊張,所以我都很珍惜每一分鐘,認認真真地聽課,一心把張老師講解的內容記下來,張老師針對他以往寫作新聞消息的實際情況,把我們新通訊員的寫作毛病全部都講得很透徹,講得一針見血。以前我認為的新聞可以“誇張一點沒什麼、虛構一點不影響新聞事實等之類不好想法”已經被消除了。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對新聞消息寫作更有信心,為我以後新聞寫作的發揮奠定基礎。

培訓採取了講解大量新聞寫作的形式和實例進行,針對性強,使學到了許多新聞寫作的知識,感慨萬分,收穫如下:

一、新聞消息寫作講解的新知識,改變了我的寫作思維。張老師針對性講解讓我知道新聞講究的真實性,不真實就失去了新聞的實際意義,所以要把握好新聞的真實性。必須瞭解國家、南網公司、省公司、都勻局及本單位的政策和工作部署,瞭解各部門的生產流程及技能知識,必須多讀、多想、多寫。新聞消息往往來源於採訪,採訪必須做到全面性,瞭解整個事件的來朧去脈;採訪儘可能細,這樣寫出的新聞才能夠吸引人;採訪儘可能深,往往能發現新聞就是在採訪深的時候發現,並把採訪的事件結合上級單位的政策及工作部署進行全面分析。還知道新聞消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的結構,標題要將整個事件值得的新聞用簡潔、精煉詞句寫出來;導語則用最短而又最有新聞價值的事開門見山地闡述出來。

二、新聞採訪有利於找新聞細節。進人杏山供電所營業廳,由於是第一次採訪,還沒來得及想到去採訪,還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別人就開始採訪了,我不知道該從何着手採訪,看見其他人員都在認真的採訪,想起曾經有人説過,新聞是用搶來的,我就人羣中找個斜縫鑽了進去,但是不知該問什麼,只聽其他人問這問那的,聽了一會兒,我就打起精神問線損的情況,“7%,”所長終於回我話了,“那去年同期線損是多少呢?”我好像有了找到了採訪的思路,“去年是7.5%,”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很不容易啊!“那你們是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使線損下降的?”所長回想了一下,“就是制定線損管理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加強線路管理,定期開展線路巡視,及時對線路進行砍青,確保緊急缺陷不‘過夜’;在巡視線路時附加監察‘偷電户’,杜絕用户用‘免費電’……”我採訪到了自己需要的新聞素材,立即進行腹稿的整理和安排。

三、這次培訓班的新聞寫作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採訪回來後,我們大家立即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寫作,我將在麻江貴定局杏山供電所營業廳採訪得到的新聞素材經過認真整理、分析,回憶張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新聞寫作技巧、標題應有突出特點、具有吸引力、導語應簡煉明瞭等特點的知識,我提筆寫出了標題為《杏山供電所綜合線損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的新聞稿件,還作為張老師進行點評的稿件之一。

通過這次新聞寫作培訓班,我今後一定努力學習,瞭解和掌握電力企業的生產流程及技能知識,多讀、多想、多寫,為企業的'宣傳報道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閔新聞培訓心得篇2

新聞的結構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篇新聞的高下優劣、成敗得失,新聞寫作的結構技巧有講究。為此,寫文章需要謀篇佈局,這就像蓋房子講究結構一樣,新聞寫作也是講究結構技巧和新意的。新聞的結構由標題、導語、主體、結尾、背景等幾部分組成。這幾個部分在一個統一的系統中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一篇文章從定題、蒐集資料、構思到動筆寫是需要一段醖釀過程的。

標題要能夠吸引眼球

標題,又稱題目,它是作者給文章的命名,好的標題,能對文章的內容畫龍點睛,增添色彩,引起讀者的注意和閲讀興趣。禹州廣播電台的一期新聞中報道了《誰傷害了“我”》的消息,這裏面説的是:潁河大橋上的兩截漢白玉護欄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了,過往行人憤憤不平,紛紛譴責肆意搞破壞的那些人。

這個標題讓人很好奇,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觀眾會饒有興趣地往下看。

又如《中國青年報》有個《踢了七年的“皮球”進了門》的新聞標題。該標題將“問題”喻作皮球,説的是某城市的小區未設垃圾投放點造成的環境污染長期存在的問題,7年來,因小區周圍長期沒人清理,該小區共向上級部門打了7次報告,每次都在“研究研究”聲中擱淺。後來,由於黨風和領導工作作風的好轉,這個“老大難”問題終於解決了。該例中巧用比喻作標題,使非物狀的事實通過一“踢”一“進”變得更加形象、生動。

導語的作用

新聞結構作為一個完整的信息整體,其結構的各個部分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一般來説,有什麼樣的主體,就有什麼樣的導語。

導語在新聞寫作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好的導語,就像是誘餌,可以幫助讀者抓住新聞事實的要點,引起讀者的注意,吸引其閲讀全文。美國現代新聞學家麥爾文·曼切爾在《新聞報道與寫作》一書中強調:“寫作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寫好導語了。”禹州廣播電台新聞中的消息《“畜餅乾”端上了牛兒的餐桌》,導語是這樣寫的:“在文殊鎮,把農作物秸稈進行青貯氨化後經過壓縮,就加工成了營養成分很高的‘畜餅乾’,進入冬季,這些‘畜餅乾’更成了家畜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這個導語就比較新穎,運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反映了現代新農村的變化,連牛兒都在同樣享受着新農村帶來的幸福,讓觀眾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同時,如果在新聞導語中恰當地引用一些古詩名句,不僅意境深遠,而且文采飛揚,還可以大大增強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20xx年禹州廣播電台播發了一篇《我市旅遊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消息,導語就頗具文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大鴻寨風光,已經撩開面紗,深深地吸引着眾多的省內外旅遊者。”這則消息借詩句增強了導語的美感。精練的詩句於敍事中傳情達意,和消息內容形成互補,有血有肉。形式上,詩句與其他詞句組合自然,既實用又渲染了一種“文”的氣息,顯示了語言的美感。

由此可見,導語在新聞寫作中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

主體和結尾

導語設計好了以後,和它一起孕育成熟的是新聞的主體,社會文化論文《新聞寫作的結構技巧有講究》。主體承接導語,由導語引出,是導語中事實的展開部分。

新聞主體要用足夠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將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思想加以豐富和展示。導語提出什麼問題,文章主體就要回答什麼問題,這樣才能緊扣中心,突出重點。

禹州廣播電台20xx年報道了《點亮最後的黑暗》這條消息,導語是這樣寫的:“20xx年6月30日上午,隨着一聲‘合閘送電’,禹州市鳩山鄉魏井村村民張秀蘭家新安裝的電燈亮了起來,她家終於可以不再燒松香、點蠟燭照明瞭,一盞25瓦的白熾燈把15平方米的窯洞照得亮亮堂堂。”導語中提到了張秀蘭家新安裝了電燈,告別了黑暗,那麼接下來,新聞的主體就告訴觀眾到底是誰為張秀蘭帶來了“光明”。

主體是這樣寫的:“20xx年6月30日,禹州市電力部門歷經兩個月的艱苦奮戰,禹州市‘户户通電’工程全面告捷。

……通電,讓無電農民過上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這些祖祖輩輩籠罩在昏暗油燈下、盼電盼了幾十年的4026户農民兄弟終於如願以償,享受到了電燈、電視等現代文明生活方式。”這篇報道整體內容緊扣題旨,選材精當,主體和導語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並在導語中埋下伏筆,吸引大家通過主體來解開心中的疑問。由此可見,如果一篇新聞缺乏豐富的主體,新聞所表現的主題就會枯燥乾巴,失去誘人的風姿與神韻。有了主體,新聞的內容就豐富了,主題也就更加突出了。

因此,要把新聞的主體寫好,關鍵是處理好導語與新聞事實之間,以及一件新聞事實與另一件新聞事實之間的過渡,用好能體現新聞主題的引語,學會在適當的地方提供必要的背景,對新聞中的意義進行必要的解釋。

俗話説得好:“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因此,新聞的收尾也是很講究技巧的。

由於新聞對結尾不像其他文體那樣要求嚴格,也就是説,結尾在有的結構形式的新聞中,顯得並不特別重要。可是,對於有些結構形式的新聞,結尾同樣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在新聞改革中,倒捲簾結構形式被衝破,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結尾在新聞整體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禹州廣播電台20xx年3月13日的《禹州新聞》中,我們報道了《快樂的畫畫老人》這則新聞。這則新聞的主體是講述老當益壯的袁x老人,一生執著於畫畫,62歲了仍十分享受繪畫帶給自己的快樂,依然沒有放下畫筆的意思。

結尾是這樣處理的:“在創作中,袁x老人不僅將個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而且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就是這樣的不懈追求和生活目標,袁x才沒有蹉跎了他大好的年輕時光。所以真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給自己一個座標,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給自己一個短期和長足的考慮,這樣就會覺得日子有奔頭了。”結尾點出了袁x老人創作的執著和對生活的態度,使新聞作品更富於嚴密的邏輯性,給聽眾以完整、豐滿的印象。

同時還能給人以啟迪,催人奮進,點亮人生的座標。這樣一來,這個結尾就會顯得比較生動且有意義。自然,那種乾巴巴、一碗白開水似的結尾,是不能起到這種作用的。新聞要有好的結尾,要求記者必須掌握技巧,並在寫作中注意最後的衝刺,使收尾起到總括全文、錦上添花的作用。

背景的烘托作用

背景是新聞在報道生活事實時所使用的相關材料。它是指與新聞事實有聯繫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徵、科學知識等。在新聞中使用背景材料,使內容成為立體化的東西,抓住事物的今與昔、前與後、正與反的種種材料加以映襯,就可以使新聞的意義鮮明起來、主題深化起來。

禹州廣播電台《禹州新聞》中播出的《一根枴杖點亮精彩人生》,説的是當地48歲的殘疾人任萬祥身殘志堅,回報社會,無償幫助周圍其他殘疾人和貧困生的感人故事。

在這篇新聞中,運用的背景是:“18歲那年任萬祥在幫鄰居掛玉米時發生意外,導致胸椎嚴重受傷。經過40多天的救治,醫生給出結論,其下肢癱瘓,這輩子不可能再用雙腳走路。後來憑着他堅強的毅力,終於能夠站起來並自己行走的艱難歷程。”向大家介紹完背景後,接着講述了任萬祥靠自己的雙手致富並助人為樂的感人事蹟。這樣一來,這則新聞的意義就更加鮮明瞭,主題也更加深化了。

閔新聞培訓心得篇3

我有幸參加了第七師20xx年新聞骨幹通訊員培訓,作為一名基層政工員,一個門外漢,由於涉入政工員隊伍時間短,經驗不足,早就對新聞培訓學習有着迫切的要求,所以很珍惜這次機會。該次培訓課程安排的既全面又豐富,使我對新聞寫作有了新的認識。

在短短四天的緊張學習中,我認真的聆聽了當代兵團雜誌社社長張光輝,奎屯日報社編輯部主任馬新蘭,兵團日報社主任記者殷雪靜等老師的精彩講課,他們分別從人物故事、寫作民生新聞的採訪與寫作、如何打造新聞攝影精品力作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其中張光輝老師在培訓中指出採訪的重要性“七分採三分寫”,在採訪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細節,在塑造典型人物時要注重人物的時代性、政策性等。老師還將自己多年的寫作經歷和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我們,使我深深感動。在培訓中我更是對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有了更多的認識,並就如何寫好新聞得到許多啟發,

通過培訓對於我的入門工作有了很好的幫助,對如何做好新聞工作有了新的啟發,要用一顆敏感的心和敏鋭的雙眼去感受,去觀察生活,留心單位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才能發掘出更有意義的新聞素材,才能寫出更好,更有價值的作品,同時寫新聞必須要先研究新聞,多讀報紙,多研究報紙,從中學習寫新聞的技巧,不斷積累知識,總結經驗,使新聞寫作從量變到質變,才能達到新聞寫作水平提升的效果,特別是對要投稿的報紙更要下大功夫。

這次培訓是一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我這次培訓中學習到許多專業知識,也從各位老師那裏學習到好的經驗,對新聞寫作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激發了自己想要寫好新聞的信心和決心。儘管如此,要寫出好作品,關鍵還要看自身今後的努力,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我們身邊還有那麼多可歌的動人事蹟,在我們周圍有那麼多的先進經驗等待着我們去發現、去寫作、去報到道!今後我還需要向前輩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讓自己能迅速進入到政工員的角色,當好一名稱職的政工員。

閔新聞培訓心得篇4

文書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為聯繫事項,記載事情,履行職責而形成和使用的具有一定體式的文字材料。我在文祕工作崗位雖然也是幹了十來年了,工作自己感到也還算是過得去,各種文書,起草的、審改的、也還算不少,也知道有一定的差距。但問題的癥結始終未能找到和改進。通過三天緊張的學習,特別是王學新部長,理論結合實際的講述,使我受益匪淺,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他的豐富經驗和敏鋭的思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必將會對我今後的工作給予更大的幫助,主要體會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完善自我,充電加氧 回過頭來看自己以往的工作,起草的各種文書,或審改的文書,雖然具備某一特性,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模式,但感染力差,自己也感到很乏味,追其原因,就是學習面、知識面太窄,沒有把握它的基本特性,各種文書都有它的基本特性。

王部長歸納的公文的7個基本特徵:

1、鮮明的目的性;

2、極強的政策性;

3、嚴格的規範性;

4、有效的法定性;

5、不變的真實性;

6、界定的時效性;

7、各種的指導性。

必將對自己的工作有極大的幫助,也使自己感到,只有不斷學習,掌握更多本領,豐富和拓寬知識面,才能把工作幹好。

二、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豐富知識,當好領導參謀 總結也好,工作安排也罷,都是企業月月出現的最多的公文,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能把當月的工作總結的有條理,有重點和亮點;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能使工作佈置有連續性、指導性;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能具備超前意識,更不能把領導決策連貫始終,貫徹下去。所以,學習是一切事物的源泉,只有不斷加強學習,不斷豐富知識,才能具備超前意識,才能在公文起草、整理、歸納中,主旨明確,論理充分,只有不斷豐富知識,才能在公文中體現領導的前瞻性、決策性、指導性,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時效性,才能不斷地給領導當好參謀。

三、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是這個時代的必然要求,學習的目的是不斷豐富自己在工作中有新的思想內容、方法等,更好的服務工作。創新又反過來給學習帶來更多的學習內容和內涵,只有創新,才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別具一格;只有創新,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鼓動力、感染力、號召力;只有創新,才能在公文中體現別具一格、獨具匠心,極具個性的鮮明特徵,使人有新鮮感,被感動、被召喚、被凝聚,使之同心協力,幹好工作,為企業的發展共同努力,而創新就必須不斷的學習,只有學習,才能夠創新。

閔新聞培訓心得篇5

11月24日,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服務指導中心舉辦了一次《上海社區教育》通訊員新聞採編基礎業務培訓,由《文匯報》編輯吳谷平、潘益大老師和《人民日報》高級編輯張蔚飛老師給我們授課,吳谷平、潘益大兩位老師分別從新聞和評論兩方面由淺入深的講解了信息員寫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緊湊生動,讓人聽的津津有味。本次參加的培訓人員是各個區縣社區學校的老師,大多都不是專業的信息員,通過一天的培訓讓我們學到了許多信息寫作方面的專業知識。

吳谷平老師的從新聞的定義開始授課,讓我們每一位通信員重新認識了什麼是新聞。老師強調寫新聞一定要抓住五要素“五w一h”,即人、事、時間、地點、為什麼、怎麼樣。並詳細介紹了消息的特徵、分類及寫作要求,告訴我們,信息員要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以實用性取勝、以可操作性見長。

潘益大老師新聞評論寫作的講課,使我對此有了很大的興趣。由於新聞知識的缺乏我們平時寫的新聞大多以消息的形式出現,通過此次培訓後,我應該大膽的多練習其他寫作形式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一句:要有發現問題的眼睛。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們通訊員的任務不光只會寫新聞,還要學會自己審查自己的新聞,他採用文報中錯誤的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告訴我們寫作中要注意語言、時間、數據的準確性。

張蔚飛老師給我們講授了新聞攝影的方法———抓拍,當今是讀圖時代、各大報紙都圖文兼備,因此照片的編輯已經是報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張老師通過典型的圖文案例,分別跟我們講授了什麼樣的照片是有價值的,什麼樣的照片是無能為力的,什麼樣的新聞適合用照片,通過融洽的氛圍激發了我們學習新聞報道的興趣。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新聞攝影要抓好的照片,只要多留心,細心觀察,轉換角度,在平凡中找到與眾不同的地方,就能捕捉到亮點、熱點。

生活中的事件和故事,需靠應用寫作技術來描述,通過培訓,使我對新聞寫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寫出好的新聞靠歪扭、想象是行不通的,即便寫,寫出來的新聞也是沒有時代特色的,也是不貼近生活的。正如吳谷平老師説的,通訊員要有使命感和責任心,要抓住新聞的要素:事實、最新的、有意義的、面向公眾的、報道,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

對我們年輕的通訊員而言,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更應該關注身邊的事,勤於學善於學,空暇之時多看新聞寫作書籍、新聞法律法規,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從而做好社區教育通訊員這項工作。

閔新聞培訓心得篇6

從事教育宣傳事業以來,本人先後六次參加縣、市、省新聞寫作培訓,每次培訓,我都嚐到了學習的甜頭,所以,每次培訓學習我都十分珍惜,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領會深刻。我深深懂得,每一次機會都來之不易,都凝聚着組織者和老師們的心血和汗水。本次培訓學習,教育局信息中心安排了領導講話、專家講座、經驗交流、通訊員互動、結業考試、合影留念,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別開生面,儘管只有三天時間,儘管酷熱難當,我仍然感到受益匪淺。因此,培訓一結束我就懷着激動的心情寫出這篇小文,一是要感謝三天裏各位領導專家的諄諄教導和不吝賜教;二是要感謝英山縣教育局給我們提供了“充電、打氣”的平台;三是要藉此機會,與參加培訓的全體學員分享一下個人的學習體會。

一、執着追求、鍥而不捨是寫好新聞的前提條件。

記得xx副主任講課時和大家提到自己的新聞寫作歷程,總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如春風拂面、沁人心脾。他從新聞的標題、導語、正文、結尾等重點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並通過自己近二十年的新聞寫作經歷,把成功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使我們受益匪淺。讓人驚歎的是那些標題大氣、內容真實、角度新穎、報道深刻的新聞作品無一不是出自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雷主任之手;讓人敬佩的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無論個人位置高低,無論從事什麼職業,他都一如既往地堅持為英山的兩個文明建設鼓與呼,從不間斷。是啊!好的新聞作品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發現的,沒有積極向上、心懷感恩的寬廣胸懷是寫不出感人至深亦或令人深思的新聞。篇篇浸透血和汗,字字句句總關情,雷主任正是憑着對新聞的熱愛和執着,才寫出數以千計的真實、大氣、精彩的新聞作品。真的是生活不缺少美和感動,缺少的是發現這些美的眼睛,只要我們對生活能以陽光般心態來過好每一天,對待身邊每個人,留心身邊每件事,我們就能寫出優秀的新聞作品。

二、多留心、勤採訪、細琢磨是寫好新聞的最大訣竅。

作為一名老通訊員,三天的培訓學習讓我改變了許多陳舊的觀念,提高了對新聞寫作的認識。無論是領導、專家們在課堂上的諄諄教導還是課下的細心指導,對我都是一種激勵和鼓舞。忘不了《湖北教育》編輯部肖昌斌主任的旁徵博引和生動講座;忘不了教育局陳瓊副局長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忘不了新聞愛好者童署明老師的現身説法;忘不了優秀通訊員佘大山等老師的模範事蹟;更忘不了信息中心畢朝暉、黃歡、胡連江等領導對我們通訊員的`熱情關懷和鼓舞。這一切的一切的無不説明了新聞寫作的魅力。是的,生活處處有新聞,細細琢磨出精品。這不僅是從事新聞寫作的最大訣竅,更是我們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至理名言:在實踐中積累,在積累中提高,在提高中出精品。

三、多讀書報、關注熱點、自我加壓是做好新聞工作的源泉。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雖然掌握了新聞寫作的部分知識,但寫出好作品,關鍵要看我們以後的努力。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對新聞寫作又有了新的認識,要寫好新聞閉門造車是萬萬不行的,即使偶爾能發一兩篇作品,但時間長了思想和知識就會落後,寫出的東西沒有時代特色,不貼近生活,也就談不上什麼質量,就會被逐步淘汰。寫新聞,必須要研究新聞,那就要通過多讀書報,多研究報刊,特別是對要投稿的報刊更要下大功夫。過去我寫東西有一個毛病,構思不好不動筆,寫完了不想改。通過培訓學習我認識到,寫東西並不需要完全構思好了再動筆,只要腦子裏有一個創意、有一個素材就要馬上動筆,這樣就會發現,只要一動筆,原先模糊的思路,就會變得清晰,甚至可以變得更開闊;初稿完成後不下功夫修改也是不行的,要逐字逐句的不斷的修改,特別是標題,更要反覆推敲。可以説改一遍一個樣,等什麼時候覺得比較滿意了再上投,命中率也就會高許多。當然,新聞寫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費掉我們很多的業餘時間,但當自己的一件件作品變成鉛字的時候,當收到哪怕是一元稿費的時候,那種欣喜之情可想而知。本次培訓不僅提高了我的新聞寫作技巧,更激發了寫好新聞的信心和決心。

各位通訊員朋友,教育局對新聞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我們寫作愛好者來説是件大喜事,教育宣傳為我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廣闊舞台。當前,正趕上教育改革發展的春天來臨,我們身邊有那麼多可歌可頌的模範人物值得弘揚,我們周圍有那麼多先進經驗和優良作風值得推廣,是我們自我加壓、奮筆疾書的時候了。

標籤: 多篇 培訓 新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jl3g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