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愛與孤獨》讀後感

《愛與孤獨》讀後感

《愛與孤獨》讀後感

《愛與孤獨》讀後感 篇1

《愛與孤獨》從哲學的角度,讓人明白生活就是如此平淡,讓人擺正心態,平和的看待。

如裏面有一段關於孩子的話:

華滋華斯説:“孩子是大人的父親。”我這樣來論證這個命題——

孩子長於天賦、好奇心、直覺,大人長於閲歷、知識、理性,因為天賦是閲歷的父親,好奇心是知識的父親,直覺是理性的父親,所以孩子是大人的父親。

其實,孩子也可以是我們的老師。因為孩子孩子的天賦、好奇心、直覺。因為孩子的純淨、天真,如明鏡。當我們沒有兑現諾言時,孩子會提醒我們,因為我們最早給他灌輸誠信,先入為主。我們做不到,他會迷茫,所以他給我們做鏡子。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孩子會用他們的行動來安撫我們。當我們的講授有疑問時,孩子會給我們指出,不是讓我們無地自容,而是因為他的世界是對的。

孩子是我們的老師。他們的好奇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反思和快樂。

珍惜他們,拉着他們的手,和他們做朋友,我們的世界會更精彩。

《愛與孤獨》讀後感 篇2

那天,看着滿書櫃的`書,每一本書的名字卻都如此的吸引人。一排排,一目目,一本本,卻被最後一行的《愛與孤獨》吸引了眼球,便鬼使神差的拿起了這本書。這書名與我好像,儘管身邊有如此多的人都愛着我,但是還是感到無盡頭的孤獨,似乎從來就是隻身一人。

放假後的第一天,我便拿起了這本書。儘管最討厭密密麻麻的文字,卻還是想了解作者的愛與孤獨。從剛開始的章節中,我似乎就看到了作者的孤獨。小小年紀被送進嚴厲的私塾,整天與古文為伴,卻無法寫出一篇讓父親滿意的文章。因為她最愛的是寫信,就連老師也誇獎他的信寫的不錯。

但是作者也有得到愛:老長工阿榮伯,四叔,母親,等等。他們都是對這位小女孩無私奉獻着自己愛的人。最讓我驚異的是,作者小小年紀竟跟着二叔學抽煙,偷拿父親櫥櫃裏的書。對這位二叔我既無壞印象也沒有什麼好印象,畢竟他利用過作者去要煙,讓作者抽上了煙,但卻也時常鼓勵着作者,講述着自己不為人知的祕密。他們倆在我的腦海中竟像兩個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哥們兒。

後來,不知是否是因為實在是無法忍受如此密密麻麻的文字圍繞腦邊。放下了《愛與孤獨》。卻在再一次拿起它時,似乎變得不一樣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母親。她的愛是如此的純淨,如此的美好,默默影響着作者。作者也深深愛着這位不識字,沒讀過書但卻是在作者心中博古通今的母親。讀了關於母親的章節,我也同作者一般,深深的愛上了“雨”那首詩:天空傷心,所以落淚了。我看見媽媽的眼淚如雨般落下來,媽媽,您是天空嗎?母親們總是十分多愁善感,文中的母親看着一封家人的信似乎就能淚如雨下。就如我的母親,在我一次次叛逆的行為中總是傷心的嗚咽,淚水掛滿臉頰,總是讓我的罪惡感發揮到極致。

作者也從被愛到愛別人。丈夫,母親,孩子,老師,好友……作者喜歡寫信,與幾位摯友總是不斷的來回寫信交流各自的生活與趣事;作者為了紀念老師起了琦君這個筆名;與丈夫以愛來驅逐孤獨的晚境;為了兒子處處着想,寫信訴説着相思之苦……

琦君在《愛與孤獨》裏寫道:“孤獨使心靈純化”,真實的愛如同一顆珍珠的形成“砂子侵入牡蠣的體內,牡蠣為了排除這粒障礙物,辛苦地蠕動身子,而障礙物並不能排除,牡蠣體內反而分泌一種液體,將砂子包裹起來,液體凝固以後,就成了圓潤的珍珠。”純淨的而又美好無私的愛只有在經歷過各種孤獨與苦難後,才能達到極致。

我們的人生中是有許多的孤獨時刻,就如作者那般,四十年的寫作生活讓自己忘卻孤獨感。只是在孤獨之間,卻深深夾雜着愛。愛與孤獨做伴,愛在孤獨中昇華,孤獨在愛中永生。用你的一生學會如何去愛。

《愛與孤獨》讀後感 篇3

這篇文章是我高3時在語文資料上看的,感觸很大。

高中起,我就是一個人的生活着,表面上和同學們很好,可是內心卻始終是孤僻着,不為啥,就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但發現有人想靠近時,我會毫不猶豫的避開或視而不見。後來有人問我,‘你不孤單嗎?’我看了他一眼,很想説,一個人有啥不好,何況我不提倡早戀。有人説我不懂愛,對,我不懂戀愛,當我想到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時,我什麼也不想了。我喜歡自由。

我朋友曾經跟我説過,她很害怕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她説她怕找不到朋友,怕和別人合不來,怕沒有娛樂的地方,怕悶。然後我問她,‘你是不是很怕孤獨’。她想了會兒説的確,她很怕。我不知該怎麼跟她説,不是每一個人的適應能力都一樣,我跟她説試着習慣下孤獨,她説她永遠習慣不了。是呀,每個人的思想思維盡不相同,你改變不了她的想法,只是用自己的經驗來開闊她的見識。如若跟她説其實孤獨很美,該學會享受。這顯然無濟於事。

有人説除去孤獨的最好辦法就是找到愛。其實説真的,我對那個字有些反感,之前尤其強烈,只是想到人世間又真的不能卻少愛,無奈下。看着街道上一對對緊擁的情侶,幸福的一家大小,販賣的老人,閃爍的霓虹燈下的喧譁我似乎看到愛的存在,因為有種叫幸福的東西在流動。但我卻只想欣賞,並不在乎是否擁有。美的東西一旦擁有了,它就會失去以往的光澤,不再美好。愛也一樣,擁有了,習慣了,其他一切似乎都顯得微不足道了。這是可怕的,你能叫一個有愛的人嘗試孤獨並習慣它麼。除了你愛的東西,其他的你會很快接受並且習慣麼

如願站在愛的身邊孤獨的欣賞它。這樣,才能看清它的價值,即使是看着它的背影,我也幸福的笑了。

《愛與孤獨》讀後感 篇4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這是周老先生在《愛與孤獨》中寫到的。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裏,我們是愛者,同時也是被愛者,我們獨自感受着親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摯、愛情的浪漫,也許對於我們這些閲歷不太豐富的大學生來説愛像一縷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温暖;愛像一泓出現在沙漠裏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像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我們無法把孤獨想象成愛的一部分。

讀了《愛與孤獨》後,我感觸頗深。孤獨是人的宿命,一切人間的愛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獨。周老先生從生命、愛情、婚姻、女性等方面談起,對我們情感世界加以剖析,讓我們重新領悟了過往的人生,同時,對我們今後的未來是一個很好的借鑑。使我在情感的世界中又成長和成熟了不少。

我們人是複雜的感情動物,每一天都有各種情感圍繞在身旁。世上有多少人每時每刻為自己喊着“我要幸福”的口號,可是,卻很少有人成功。幸福就像一個摔碎的玻璃球,我們這些尋求幸福的人就是在不斷的拾起地上的碎片,不過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無法拾起所有的碎片來組成那個原有的玻璃球。人們總是喜歡把幸福和婚姻、愛情聯繫在一起,因為他們相信:幸福的愛情是一種能不斷地激起幻想,又不斷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事實。我認為一個人只要曾經擁有和活在當下,就是幸福的,我們不必為了結果而忽略過程。要學會珍惜和回憶,因為浩渺的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

人類永遠活在未完成中,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方面,我們總是期待下一次成績的提高,事業的更上一層樓,我們不會滿足於現實,總是認為這一切並不完美;在現實生活中,最浪漫的愛情似乎都沒有圓滿的結局,一切真正的愛情都是未完成的。就像人生一樣,當遇到分岔路時,總是想象着先走一條,把另一條留給下次,可是再也不會有下次了,因為走上的這一條路又會分股,如此下去,沒有可能回頭來走那條未定的路了。這就是人生,我相信,只要此時此刻我們做出了自己認定的選擇,就不會有太多的後悔和遺憾留下。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於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前者可能就是人們追求愛情和婚姻的理由,茫茫人海中,兩個有情人相遇即是一種緣分,當一個生命被另一個生命所領悟、所理解,此時的兩個人不再孤獨,他們從所謂的孤兒中解放出來,去完成更大的使命。他們用一切愛的手段去保護這來之不易的相遇與結合,但由於兩人之間的關係太緊密,失去了原有“距離產生美”的欣賞,因為溝通的限度,他們之間產生了隔膜。因此,他們的婚姻讓雙方感到窒息,最終導致關係的破裂。這可能就是後者所謂的一個生命不會屬於任何另一個人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孤獨從此在愛中愈演愈烈。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

人們常説:知識是財富。當我們學富五車,功成名就那天,我們可以驕傲地説我們是富有的。但是,芸芸眾生有幾個是出類拔萃的英雄?難道其他人都貧困潦倒嗎?我想不是的,年輕就是財富,靈魂深處的愛也會使人富有。愛是奉獻,但愛的奉獻不是單純的付出,同時也必是有收穫的。當一個孤獨的人尋找另一個孤獨的人時,便有了愛的慾望。雖然愛情不能消除孤獨,但卻使愛成了永無止境的尋求;當一個受挫者受到另一人的安撫時,便有了友誼的純真;當年少的你得到無微不至的母愛和寬宏偉大的父愛時,便有了親情的温暖。愛豐富了人生,愛的體驗豐富了心靈。愛是我們生活的源泉和動力,無論愛的經歷是否順利,對於我們的靈魂和內心都是寶貴的收入和財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r7rg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