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告白》讀後感——話説校園欺凌

《告白》讀後感——話説校園欺凌

《告白》讀後感

《告白》讀後感——話説校園欺凌

看了湊佳苗的《告白》,我感觸良多。

在一所平凡的中學裏,1年B組即將迎來春假。不知天高地厚的學生們肆意吵鬧,殊不知一場風暴即將降臨。教師森口悠子全然無視這片混亂,靜靜地向學生們做最後的告白。

這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着四歲的可愛的女兒,然而女兒卻最終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警察已認定這是一起意外,但森口知道,女兒是死於班上兩個學生之手,她在班上不動聲色地指責着犯人A和B,並宣佈要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復仇。

這是書中第一個讓我不寒而慄的場景:悠子以平靜的語氣對台下學生講述女兒被殺害的過程,而底下的學生們只稍試停頓,又繼續嬉鬧。

彷彿只是死了一隻螞蟻那麼簡單,對他們並不造成任何影響,那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不難讓人理解為何會有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只要不是欺負到自己頭上,他們沒有任何感覺。沒有感覺,怎麼可能感同身受?沒有感覺,有時連冷眼旁觀都覺多餘。

但許多父母都會説一樣的話:“他們只是孩子……” 

是,他們只是孩子,小孩子純粹,他們善得純粹,自然也惡得純粹。成年人的惡,大多是有動機的,而小孩子的惡,通常就是單純想使壞而已,不為什麼,就是好玩。

欺負別人的理由很簡單:他是個侏儒、她長得又胖又醜、他在老師面前的樣子真噁心、她喜歡打小報告、他爸媽離婚了、她穿的裙子太顯眼、他成績比我好、她看起來真笨、他跑步又慢又可笑、她一天到晚總生病……我看這個人不順眼,就要欺負他,受害者的憤怒、恐懼、忍耐、流淚、疼痛、尖叫、抵抗,甚至死活,在這些加害者眼裏,他們不在乎,而且不害怕。

所以校園欺凌最讓人絕望的就是,這些年少的加害者們並不視其為惡——這才是真正的惡。這樣的惡人,身在惡中不知惡,還為此發出無謂的笑聲,就像老舍曾説:“我想寫一出最悲的悲劇,裏面充滿了無恥的笑聲。”

  所以在學校這塊區域內,會逐漸產生一種集體的冷酷,那種集體的冷酷,開始由內而外不斷幅射。故作強大的軟弱者,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被欺負到底的人,則以扭曲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我已經在A和B喝下去的牛奶裏注射了攜帶HIV病毒的血液”森口老師站在講台上平靜地説。

犯人A是天才少年修哉。他殺害老師女兒的理由很簡單:他需要得到離開他的母親的注意,他需要得到大家的關注。這個聰明過人的少年,由於從小得不到母親的關愛,於是決定幹這樣一件大事——殺人。

但是,惡就是惡,悠子老師一句話就戳穿了他的謊言:“你作惡不是為了得到母愛,不過是出於自私的目的。”

的確,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什麼藉口。他們是潛意識的受害者:得不到重視,感受不到愛,進而變成加害者。但這不代表就可以肆意傷害別人,從別人身上奪去自己沒有的東西,難道説因為一個人可憐,就有理由、有權利去傷害無辜的他人?

我想,法律的作用,應該是制裁,而不是因為加害者的可憐去選擇寬恕。

犯人B是膽小懦弱的直樹,也是全書中非常可悲的人物。他在班級裏的存在感低,總是被人看不起,所以當修哉把他當朋友時他受寵若驚。但是,這不過是修哉的虛情假意,修哉只是想把他培養成自己的幫兇而已,所以他成為殺死了老師四歲的女兒的真正凶手,僅僅是為了自己破碎的自尊心。他心裏不停的對A説,看啊,我雖然懦弱愚笨,雖然你都看不起我,可我做了你沒做到的事情,我才是那個殺了人的人。

當直樹在課上得知自己或許已經感染了HIV病毒後,便開始在家休學,精神就已經瀕臨崩潰邊緣。

直樹有一個溺愛他的母親,她能面對老師的家訪表現的美麗端莊,可以和外人佯裝無事,帶着女人的抱怨嗔怒,閒談喝茶。背過身來,要面對的卻是歇斯底里的兒子,瀕臨破碎的家庭,在得知自己精心栽培的兒子竟然是殺人犯蓄意謀殺四歲的女孩的事後,欲兩母子同歸於盡,但最終在爭執中死於自己兒子直樹的手中。

直樹母子的悲劇讓人們思考這場殘酷的校園欺凌的實質。

你永遠也不知道被你傷害的人會做出什麼樣的事,別人或許又會傷害更多的人,或許又轉過來傷害你,只有自己受傷了才會知道有多疼吧。

最初的被害者的母親,森口老師,逐漸化為了旁觀者。最初的觀眾也即是班級同學轉身變為施暴者,而少年A和少年B,卻被迫成為了被欺負的對象,受盡凌辱,痛苦不堪。

他們各自陷入焦躁與恐懼中無法脱身,欺負他們的人左右着他們的情緒,他們的情緒又控制了自身的行為,於是,渡邊和直樹各自殺死身邊最親近的人。森口老師和班級同學,隔着一層又一層,成為了殺死直樹母親和北原美月的間接兇手,這就像一個不斷循環中的食物鏈,一旦落入最底層,便只有被吞噬的命運等待着自己。

全書最後,修哉企圖炸燬學校,和所有人同歸於盡。然而他的一舉一動都已被悠子老師看穿,炸彈早已被悠子老師移到了修哉朝思暮想的母親的辦公室,巨響過後,悠子對癱倒在地的修哉説,“今天就是你開始重生的第一步”,然後,她又説:“開玩笑。”

一個讓人酣暢淋漓的結尾。

雖然事實是沒有人喝下帶HIV病毒的牛奶,下毒只是讓渡邊和直樹陷入恐懼的幌子,但這是悠子的報復,她找到了一種足夠有效的報復的方式。

很多人説悠子老師的報復殘酷,不符合教育者的形象。但當最後她笑着對修哉説“開玩笑”的時候,我們只看到了一個失去唯一的女兒的絕望的母親。

這本書的主線看似平淡,內裏卻細細密密地交錯,每一個告白者,都有讓人瞠目的祕密,這些告白者集合在一起,就變成了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縱觀全書,似乎每個告白者都是一個悲劇,悠子老師喪失愛女並走上了通過傷害別人復仇的道路,少年A蓄意殺人只是為了引起母親的注意,卻在最後傷害了他的母親,少年B在HIV病毒的驚嚇中惶恐度日並且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

在這場龐大的校園陰謀之中,其實很難區分一個人的純粹的善惡,在通向無底的黑暗的深淵的路上,每一個人似乎都在推波助瀾。

日劇《Legal High》其中有一集特別篇,是關於校園欺凌的案件,面對着被欺凌的學生和試圖掩蓋真相的校方,古美門律師是這麼説的:   

“敕使河原律師對和彥説,對於被欺負這件事要勇於面對。到底這是不是“勇於面對”就能解決的呢?説起來,“欺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加害者是學生、老師,還是學校?   

但這些都不是本質,欺凌的本質,是更恐怖的東西。

那不只存在於教室裏,也存在於辦公室、公司、家庭裏,存在於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我們平時不得不察言觀色、隨波逐流。多數派自然地被認為是正義,意見相悖的就會被排擠。

欺凌的本質,是氛圍。”  

“或許不止是老師,不,作為加害者的學生們,也是被這個怪物吞噬的犧牲品。”

校園中還有很多忍受着暴力的孩子,成人世界裏的大多數忍受着周邊的寒冷詭異的氛圍,我們註定不能完全消除欺凌,它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邊。

但沒有人希望世界變得如此糟,可是如果糟糕已成世界常態,我們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説:我只看到太陽,哪來的陰暗?

我們能做的,應當是無所畏懼地睜大眼睛凝視陰暗,或許,就能看得到久違的陽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ro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