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關於《國富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關於《國富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關於《國富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國富論》讀後感 篇一

實話實説,初讀《國富論》是由於它的聲望,有人説,它是經濟學領域的不朽鉅著,有人説,它對人類幸福所作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的貢獻的總和。帶着這些讚譽聲,我翻開了這本書。

《國富論》於1776年在英國出版,他的作者是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建者―亞當·斯密。對經濟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一個引領時代經濟發展的巨人,他的自由經濟思想,一直沿用至今。讀好一本書,必須先了解它問世的時代背景。在18世紀的西方,由於世界地理大發現,發現了新大陸,工業革命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在這些新背景下,就需要有新的制度來維繫。

《國富論》由此產生。總的來説,貫穿整本書的思想就是自由主義,圍繞自由他談了自由經濟,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他在《國富論》中建立了以自由競爭為基石的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它解決了財富來源的問題,斯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增加國民財富為主線,以資本主義社會3個階級的收入理論為核心,總結出國民財富增長的兩種途徑,一是分工和勞動生產卒的提高,二是增加勞動者數量和資本積累。斯密的《國度論》系統的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範疇,共分為五個篇章,它不僅僅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著作,還在思想學,社會學上發揮重要作用。

有位名人説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不近相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方式不一,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觀點。接下來,我就這本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談談我的觀點。首先,我對斯密提出的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表示贊同。

自然權利是自然秩序賦予我們的權利,而自然自由作為一種經濟自由,則是自然權利的一部分,為人們所享有。自然,是《國富論》中倡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也是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亞當·斯密將自由理解為完全自由,這是不對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裏的自由也應該理解為相對自由,這也是今天在中國倡導發展的經濟理念,當然,這是後話了。

其次,與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還有平等觀念。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始終把公平,平等,平等對待作為理想。他解釋道:“兩個性格極不相同的兩個人,一個是哲學家,一個是醫生,他們的差異,不是起因於天性,而是起因於習慣,風俗與教育。”他關於平等觀的思想是超越了幾個世紀,與當代所倡導的平等自由相呼應,我想這大概就是偉人的獨特之處,他們永遠快於時代的步伐,他們永遠指引着前進的方向。

國富論讀後感 篇二

《國富論》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各個不同側面詳細而嚴謹地論證瞭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繁榮。 他採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國富論》中,亞當·斯密把人的自利心與公利心做了和諧的統一,讓我們知道了自利與公利並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有利於整體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幹涉商業和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税和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 事實上他對這些政策的影響今天人們仍能感覺出來。自由貿易體制的出現於成長確實讓經濟發展得到了飛躍。 社會自然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着人們做出有利於社會與個人的最佳選擇, 沒有任何政府與個人會代替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這隻“看不見的 手”的作用,必會帶來混亂。這隻“看不見的手”是什麼呢?斯密雖然沒有直接表 達,但是全書已經告訴我們,那隻“看不見的手”正是人類的利己之心。 受專業知識水平的限制,對於《國富論》的理解有限,但是我相信亞當·斯密的理論對於今天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現代人有必要結合當前實 際去分析其在現代經濟發展中與時俱進的意義。

而且,《國富論》研究的對象是人與人交換時的經濟行為,認為經濟行為的出發點是利己心,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這是人性的自然現象。

茅於軾先生曾舉《鏡花園》里君子國裏的故事加以説明人的利己行為,小説第十一回裏描寫了君子國裏一名隸卒買物的情況:隸卒···手中拿着貨物道:“老兄如此高 貨,卻討恁般低價,教小弟買去,如何能安!務求將價加增,方好遵教。若再過謙,那是有意不肯賞光交易了。” 賣貨人答道:“既承照顧,敢不仰體!但適才妄討大價,己覺厚顏,不意老兄反説貨高價賤,豈不更教小弟慚愧?況貨並非‘言無二價’,其中頗有虛頭。俗雲‘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今老兄不但不減,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請到別家交易,小弟實難遵命。” 只聽隸卒又説道:“老兄以高貨討賤價,反説小弟克己,豈不失了‘忠 恕之道’?凡事總要彼此無欺,方為公道。試問哪個腹中無盤算,小弟又安能受 人之愚哩。 ”談了許久, 賣貨人執意不增。 隸卒賭氣, 照數討價, 拿了一半貨物。 剛要舉步,賣貨人哪裏肯依,只説“價多貨少”攔住不放。路旁路過兩老翁,作 好作歹,從公評定,令隸卒照價拿了八折貨物,這才交易而去。

國富論讀後感600字 篇三

《國富論》的首次出版標誌着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幹涉商業和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税和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並延續至今。今年寒假,我拜讀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確實深受啟發,明白了為什麼它的出現標誌着經濟學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我認為,亞當斯密在書中也表達着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在勞動中,要確定兩個不同的勞動量的比例,往往很困難。兩種不同工作所費去的時間,往往不是決定這比例的唯一因素,它們的不同困難程度和精巧程度,也須加以考慮。一個鐘頭的困難工作,比一個鐘頭的容易工作,也許包含有更多勞動量;需要十年學習的工作做一小時,比普通業務做一月所含勞動量也可能較多。但是,困難程度和精巧程度的準確尺度不容易找到。誠然,在交換不同勞動的不同生產物時,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上述困難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進行這種交換時,不是按任何準確尺度來作調整,而是通過市場上議價來作大體上兩不相虧的調整。這雖不很準確,但對日常買賣也就夠了。

亞當斯密淵博的知識和對事物細緻入微的觀察絕對能讓任何人折服。它涉及到勞動價值理論、分工理論、貨幣及價格的解釋,以及利潤、工資、地租、資本、税收、貿易等等的分析。再看書中提到的行業,從英格蘭的製造業、到蘇格蘭的牧業,到印度的種植業,到北美的金銀礦業,還有海上運輸業、造船業、農業、建築業,林林種種。

《國富論》讀後感 篇四

人們常説,1776年有兩件大事發生,一是美國獨立,二是《國富論》誕生。領導美國獨立運動的喬治華盛頓成了“美國之父”,發表《國富論》的亞當斯密成了“經濟學之父”。今天我們要説的,就是斯密和他的國富論的故事。

亞當斯密出生於蘇格蘭的法夫鎮,父親是一位律師,在斯密還小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成了寡婦,因此斯密很小就與母親關係密切,像牛頓,康德,尼采等偉大人物一樣,斯密終身未娶,有人猜測斯密可能有戀母癖。斯密很小便表現出自言自語和愛思考的傾向,對於思想家來説,出神思考是他們的秉性。斯密就是這樣一個愛思考的單身漢。

《國富論》是一個綜合體,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大書。這本書的內容,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這本書的核心就是道德情操論中提出的利己主義觀點,斯密有句名言:“請給我我所要的東西吧,同時,你也可以獲得你所要的東西。”,正是因為人在經濟交往中追求各人利益,才導致了社會利益的產生,斯密在《國富論》中認為,人是自利的。儘管人類隨時隨地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協助,但僅靠他人的恩惠是不行的,他只能利用他人的利己心。因此,“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户、酒家或麪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也就是説,自利並不可怕。作為一個自發的合作體系,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會引導自私的個體在不知不覺間服務於社會利益。

斯密然後論述了他的分工理論,斯密曾親自參觀過釦針工場,在那裏,他觀察到:一個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勞動者,無論如何努力,一天也生產不了20枚釦針。但有了分工之後,經過前後18道工序,每人每天就可以生產48000枚釦針。在斯密眼中,分工理論是一個神奇的魔杖,分工魔杖”的神奇就在於,分工使得勞動簡單化、專門化,從而為機械的發明和使用創造了條件,斯密還沿着這個思路提到,可以存在某一個行業的人專門從事發明創造,這樣就可以大大增進科學的內容。現代社會手機,電腦等高科技含量東西的出現,無疑是對斯密理論的`驗證。

在分工理論的基礎上,斯密提出了市場限制分工理論,這在當時是一種創見,交換的範圍,或者説市場的範圍,會制約分工的程度,分工是由市場交換所產生的,所以分工的範圍必然總是受到交換能力範圍的限制。換言之,受到市場範圍的限制。當市場很小時,沒有人能得到任何鼓勵去專門從事一種職業,分工相應就會減少,

有了分工之後,商品的價值應如何衡量呢?斯密區分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想象兩個東西,水和和鑽石,“水”有很強的“使用價值”,但很多時候卻分文不值;而“鑽石”幾乎沒有“使用價值”,卻常常費用高昂。斯密提出,自己用來衡量商品價值的是交換價值,而用來衡量的尺度就是勞動,等量的勞動,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對於勞動者都有着同等的價值。所以,勞動是商品的真實價格,貨幣只是商品的名義價格。

最後,國富論的重中之重,就是其中藴含的自然秩序的思想,自然秩序是法國重農主義者提出並被斯密繼承的,他們認為人類社會和物質世界一樣,存在着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即“自然秩序”。人類面對這種秩序,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干預,據説,魁奈的門徒麥爾西埃·德·拉·利維埃,曾被葉卡特琳娜女皇招去,諮詢有關俄國制定一部新憲法的事。在詳細論述了這項任務的最大困難和有關責任後,他扼要地提出意見説,女王要達到憲法的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切事情自然發展。女皇一聽到這話,就把他打發走了。重農學派希望把立法的活動減低到最低限度,並認為“任何立法機構所能做的最有益的工作是廢除無用的法規”。如果人類需要什麼法規的話,那也只是大自然的不成文的法規,是自然的秩序,是自然界也是人類社會看不見的手,分工、競爭和自由,這就是斯密貢獻給人類的偉大財富。這些觀念造就了自由市場制度,斯密對“自由競爭”的看法,似乎顯得過分樂觀。他也沒能親眼目睹經濟危機、失業、污染以及放縱的自由市場帶來的一系列嚴重而深刻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更多地應該是後繼們應該探討的。《國富論》包含的智慧,無論如何都依然有着難以忽略的巨大價值。

關於《國富論》讀後感 篇五

實話實説,初讀《國富論》是由於它的聲望,有人説,它是經濟學領域的不朽鉅著,有人説,它對人類幸福所作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的貢獻的總和。帶着這些讚譽聲,我翻開了這本書。

《國富論》於1776年在英國出版,他的作者是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建者―亞當·斯密。對經濟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一個引領時代經濟發展的巨人,他的自由經濟思想,一直沿用至今。讀好一本書,必須先了解它問世的時代背景。在18世紀的西方,由於世界地理大發現,發現了新大陸,工業革命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在這些新背景下,就需要有新的制度來維繫。

《國富論》由此產生。總的來説,貫穿整本書的思想就是自由主義,圍繞自由他談了自由經濟,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他在《國富論》中建立了以自由競爭為基石的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它解決了財富來源的問題,斯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增加國民財富為主線,以資本主義社會3個階級的收入理論為核心,總結出國民財富增長的兩種途徑,一是分工和勞動生產卒的提高,二是增加勞動者數量和資本積累。斯密的《國度論》系統的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範疇,共分為五個篇章,它不僅僅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著作,還在思想學,社會學上發揮重要作用。

有位名人説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不近相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方式不一,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觀點。接下來,我就這本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談談我的觀點。首先,我對斯密提出的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表示贊同。

自然權利是自然秩序賦予我們的權利,而自然自由作為一種經濟自由,則是自然權利的一部分,為人們所享有。自然,是《國富論》中倡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也是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亞當·斯密將自由理解為完全自由,這是不對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裏的自由也應該理解為相對自由,這也是今天在中國倡導發展的經濟理念,當然,這是後話了。

《國富論》讀後感 篇六

寒假期間,拜讀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亞當斯密作為18世紀的經濟學家,他的《國富論》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徵。無論他説的是從誰的角度出發,對於現在的我看來,瞭解到了當時的很多經濟因素和狀況,使我也可以從歷史背景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矛盾。

只看了第一章的論分工,深受震撼!200多年前就對社會協作的規律及其意義有着深刻的洞悉,使我對西方國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其原因是值得我們思考的。17世紀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結束了人類長期以來傳統農業社會,步入了現代社會。其之前普遍是靠人的雙手及簡單的工具勞作,生產力非常極其低下,整個社會發展及生活節奏非常緩慢,而人的思想相對也是呆滯不前。第一次工業革命典型的代表就是蒸汽機,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不少先進工具。如火車,輪船,蒸汽抽水機等大幅度提高生產率,大批的工廠開始出現。至此世界的發展節奏明顯加快,而人的思想也大踏步的進步,那個年代也出現了諸如牛頓這樣的很多偉大人物。亞當—斯密提出的影響深遠的思想就在這大背景下產生了,他的觀點深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可謂生逢其時。

首先講到的是分工,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分工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我們可能不擅長某一方面,但我們可以用我們擅長的某一方面來換取別人擅長的那一方面的服務。這就是絕對優勢理論。分工可以極大地增進勞動生產力,正因為人們有不同的擅長,而又有錯綜複雜的各樣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換。交換提高了社會有效需求和社會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產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説,最有力的解釋就是“製作釦針”的例子: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打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安裝圓頭,塗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人員在操作。這樣,釦針的製造分為十八種操作。做出來的數量遠遠高於每個人單獨做完全部工序的數量。最後的精煉總結:分工就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但是在現代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浪潮下,這種思想是否還能適應如今的個性化需求尚待觀察。

再接下來就是對貨幣和商品價格的探討。經濟學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邊際效用,因為正是這個邊際效用決定了商品的價格。不少有關經濟的著作都會提到“饅頭是最後一個才吃飽的”,在饅頭並不缺乏的情況下,就是這最後一個饅頭的價值決定了它的價格。價值中包含的是勞動,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它體現的就是商品的真實價格,產品一經生產,其真實價格就會一定,變化的只是我們現在的貨幣衡量。

《國富論》探討的最終目的是增加國家財富和社會福利。增加國家財富就必須要走一條路,那就是增加實際的就業量和生產用機器設備,就是增加實體經濟中的勞動者和勞動工具,這就需要資產投入,資產的投入和運營就是資產的積累和使用的過程。這對指導現在的國民經濟任然有效。

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技術可以提高生產力,思想也可以提高生產力。很有可能其影響力遠遠勝過技術,思想和技術應該是相互的,思想的進步都可以推動技術,反過來技術的發展也可以推動思想的進步。整篇文章通讀下來,使我不由得對作者獨特的見解和高深的學問敬佩不已,正是因為有了許多像亞當斯密這樣的偉人,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國富論讀後感600字 篇七

亞當斯密應該説非常重視國家的收入這一個內容,在國富論中,用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來闡述上述所列的三個問題,作為兩百多年前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年)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也是世界大航海後的全球經濟快速發展期,那個時候的英國為日不落帝國,所佔領的殖民地有北美洲、印度等地,而當時中國正處於乾隆中晚期,那時候的世界經濟,如果用GDP對比,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而英國得益於於工業革命的技術創新進步,社會生產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時英國源於對國際貿易的主導,其經濟得以高速發展,可以説亞當斯密寫作時,是一個社會繁榮進步,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正是居於這樣的社會背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對於國家的作用、支出、收入都有比較客觀公允的評價,也正因於此,240年後看國富論,依然會感覺其對國家的描述,入木三分。

在國富論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句話,當人民對政府的公正失去信任時,這個國家的商業和製造業也必然不會得到長遠發展。”(國富論第五章論國家的收入節選)。放到現在,2019年,感覺依然十分適用。

作為經濟學界的聖經,國富論可以説很完整的講述了國家如何做,能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雖然作者有一定的地域偏見及時代背景,但經濟基礎和經濟理論是不變的,從國富論的角度出發,2019年的中國也需要深度思考國家該怎樣做?國家如何管理支出及收入?國家如何保障社會的穩定和公正?

如果一國國民沒法感受到國家朝更公正、更穩定、更安全的方向發展,該國的經濟也必定不可能實現良好的發展。

以上為國富論第五章閲讀後的部分觀點。如有不對,請批評指正。

《國富論》讀後感 篇八

為了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切實提高理論高度與深度,為人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利用寒假時間閲讀了《國富論》,產生了一些思想感悟。

《國富論》,顧名思義,就是要研究什麼是財富和如何增加財富的,即如何富國裕民的。它從國富論的源泉——勞動,説到增進勞動生產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再探究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構成的成分——工資、地租和利潤。以後的經濟學家把斯密的思想簡單地概括為三點:第一,追求財富增加是每個人和社會的目標;第二,利己是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即人是經濟人;第三,市場上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把個人利己的行為引導向有利於整個社會,即經濟中的自由放任。這是現代人對斯密的理解,也是由古典經濟學發展而來的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價值論的概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給我一些感觸,這個理論曾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也出現過,可見他們兩個人的遠見,在資本主義社會仍具有時代先進性,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意識到的,其實,這個理論,最早的提出者還是亞當—斯密,他是站在資本主義的角度,提出了利潤是從何而來,就是從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中來,説簡單了就是剝削勞動力,只有這樣,資本家才能不斷的積累原始資本,擴大生產規模,進行再生產,這樣循環往復,使得那些資本家越來越富有,同樣,一個國家富有的資本家多了,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就開始飛速發展,提高國民收入,整個國家就會積累大量財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國家的資本多了,也就可以稱霸世界了。

而馬克思的價值論,是站在工人的角度提出的,提出資本家取得利潤的實質上就是剝削勞動力,壓榨工人的剩餘價值,使工人們的剩餘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加班加點,使得資本家的腰包鼓了起來,而使工人們的利益越來越少,權利越來越小,馬克思價值論的提出,主要就是為了讓所有那些被資本家們壓榨剝削的工人們,一致起來罷工反抗,改善這種不平等待遇,用無產階級政權推翻這種資產階級的惡習,讓那些遭遇不平等待遇的工人們,重新獲得應有的自由、權利和利益。

對於資本家過分剝削工人的無恥行為,歷年來,都有人曾披露過,有記者採訪過,有領導考察過,也有作家描述過。一方面,我很憎恨那些資本家,為了讓自己積累更多的資本,就想方設法壓榨工人,本來每個工人每天工作八個小時,結果資本家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就讓工人們工作十八個小時,工作時間延長了,但是工資依舊不變,這種超負荷勞動,換了誰都受不了,但是,工人們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累死累活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感謝資本家,開辦工廠,給許多無業遊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不至於流落街頭,餓死在荒山遍野。總的來説,資本家的出現,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既有利又有弊,我們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考慮負面因素。我個人認為,資本家在追求自己利潤的同時,也要考慮工人的感受,總不能壓榨壓榨,再壓榨。

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是一定時代的產物。從經濟理論發展的歷史看,經濟自由主義的含義和實質總是具有時代特徵的。我們從斯密的生存時代背景可見一斑。斯密於1740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斯內爾獎學金,轉赴牛津大學學習,據他後來回憶,他一跨入英格蘭邊界時就被富饒肥沃的土地和發達的農業所驚呆。同時,他甚至對食堂飯桌上擺着的大塊牛肉出神,此時讓經濟自由進步和發展的想法就在他的心裏萌芽了。可以説,斯密提出經濟自由主義的原因離不開當時那個社會處於新舊交替的大變革時代。他身處的年代恰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更替期,斯密自由開放的個性促使他有了支持經濟自由開放的主張。他見證了時代的巨大變革,這使他堅信經濟自由主義才能更好地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達到“富國裕民”的目標。在他于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時主張自由放任政策,同時對於瓦特製造蒸汽機大力支持等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自由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但實際上,從來就不存在絕對的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而是二者之間的一箇中間點。而且這一點也絕非固定的一個最優點,二是隨時代和具體經濟條件的變化而向不同的方向偏移。當現實經濟生活偏向一端時,時代總是在呼喚一個偉大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思想家站在稍靠近另一端的方向予以牽引。在那個年代,可以説斯密就是那位偉大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思想家,提出了對經濟發展自由放任的主張,事實證明在之後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很巨大的作用。

斯密對經濟自由主義的堅持,並不是無條件的。這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在不同情況下存在各種不同的限定條件。例如,當涉及國家安全以及某些產業是個人無力或不願經營時,政府幹預就有其必要性。此外,保證社會正義、維持市場秩序的法律制度,是經濟自由的基本前提。其二,斯密認為經濟自由主義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而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在《國富論》中,他指定了政府的三種職能,即保護國家、維護公正與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見,斯密在極力宣揚其經濟自由思想的同時,並沒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領域裏政府所具有特殊作用。作為經濟學大師,他肯定意識到了那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經濟運行時是有一定盲目性的,市場絕不是萬能的。尤其是他認為在出現有損於自然經濟秩序時,應由政府出面干涉或經營。雖然這侵犯了人民天然的自由和權利,但如果少數人的自由危害了社會安全,就要受而且應受一切政府法律的制裁,無論政府是最民主的政府或是最專制的政府,都應該設立防火牆來抵禦這種損害。在他看來,政府職能在於確保整個經濟的自由發展而不必拘泥,這樣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就避免了流入極端。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適應時代要求,為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歷史作用。更為重要是,斯密在個人私慾和經濟發展之間找到了一個極其重要而又有吸引力的粘合點,為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使他的理論不僅被當時的新興資產階級所熱烈歡迎,還為後世開創了一個經濟自由主義的傳統,影響不止一兩代人。

整篇文章通讀下來,使我不由得對作者獨特的見解和高深的學問敬佩不已,正是因為有了許多像斯密這樣的偉人,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作為大學生黨員,我們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斷髮揚創新經濟思想,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國富論讀後感1200字 篇九

對於經濟學的學生而言,亞當斯密的名字並不陌生,這位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被稱為現代經濟學的鼻祖,這部書已經建立了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在這部書裏,對於勞動分工、貨幣、價格、税收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詳盡的論述。讀完這本書就有一個感覺,現代經濟學在他那裏已經完全建立起了,而現代這麼多的經濟學家,不過是把他的工作細化,抽象。

亞當斯密對於當時的社會情況,對於歷史資料的熟悉,簡直是令人驚訝,每一處都有翔實的資料來印證他的理論,處處都可見他對社會的事實的精闢的分析。這是我讀大多數的大學者的著作的一個感覺,就是他們的學問都作的非常的細,都是從事實着手,從這一點而言,我知道原來大學問都是從這些細微處得來的。

而對於亞當斯密的學識,我認為是經濟學的哲學。我常常在思考,對於物質而言,任何生物都是由基礎元素構成,當人類慢慢演化出高級的思索能力時,這時候人類雖然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顯得弱小,但是已經初步顯示出強大的生存智慧,若問這時候的人類部落有哲學嗎?我認為是有的,但是隻是簡單的社會關係和供求關係,或者説是生存哲學;時間繼續演變,生產力上升,社會上出現剩餘產品,無疑直接導致階級的產生,這時候的哲學繼續複雜,不同的階級關係,統治階級的統治都使得社會關係進一步複雜;時間進一步演進到今日,各個國家國情不同,社會結構不同,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也不同,因此哲學的範疇更為寬廣更為深邃複雜。而在以上哲學的發展中,人則是一個不可少的主體,哲學的寬度與深度隨着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以及人類社會的族羣發展不斷髮展,我認為二者不可或缺,因此我認為哲學歸根到底是研究人以及研究人對於主客觀世界認識的學科,哲學之所以充滿了智慧是因為其貫穿古中今外,研究人的變化與發展,就像經濟學家所説,研究經濟學不能使你脱離被幫扶救濟的隊伍,但是他能讓你知道你為什麼站在這個隊伍裏。研究哲學亦是如此,研究哲學可以使你洞悉人類發展的奧祕與規律,可以使你明查社會運轉之準則,是為哲學之奧祕。

《國富論》是一部偉大的著作,亞當斯密把人的自利心與公利心做了和諧的統一,讓我們知道了自利與公利並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有利於整體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自然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着人們做出有利於社會與個人的最佳選擇,沒有任何政府與個人會代替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必會帶來混亂。這隻“看不見的手”是什麼呢?斯密雖然沒有直接表達,但是全書已經告訴我們,那隻“看不見的手”正是人類的利己之心。

因此我認為,經濟學不僅僅是一門社會科學,也是一門具有大智慧的社會哲學。有人曾經這樣説過:人生好比一朵花。是它的種子決定了這是一樹飄揚的繁櫻還是一朵牆角暗芳的夜來香。沒錯,種子即是一切可能性的開端。讀過《國富論》後,這樣的感覺便更為強烈,我想正是由於亞當斯密在心中埋下了有關哲學和經濟的種子,才能在擁有如此偉大輝煌的作品,才最終使自己的有關哲學和經濟的種子在最後開出流芳百世的精神之花,大師之大,這一點的確值得我們不斷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z48p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