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老殘遊記讀書筆記

老殘遊記讀書筆記

第一篇:老殘遊記 讀書報告

老殘遊記讀書筆記

《老殘遊記》讀後感

法政學院 09法一 鄒琬怡 09102014350

《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老殘遊記》、《孽海花》是晚清社會譴責小説的代表作。其中的《老殘遊記》,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每部書的側重點各不一樣,而《老殘遊記》則更以對自然風光的描寫而見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感染力。

通讀全文,我們會發現在文學藝術價值上,《老殘遊記》的語言清新流暢、富有韻味。魯迅説它“敍景狀物,時有可觀”。 胡適先生説《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作者寫景的特點是自然、逼真,有鮮明的層次和色彩。可以作為優美的散文來讀。

早在高中時候,這本書中明湖居聽書”一課讓每一個同學對文學著作中寫景寫人的手法有了新的認識,其中黑妞白妞的唱功如“鋼絲”般拋入天際、迴環曲折的描寫,相信曾經的語文課代表們定然記憶猶深。 這一節中關於濟南這座泉城深入人心的描寫更勾起了我對大名湖風光的嚮往之情。比如在描繪濟南府的時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楊”來寫,僅僅八字,就寫出了濟南的水多,樹多的特點。我曾兩次去過濟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別清澈,連護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搖的水草,綠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擺動。而大明湖中隨處可見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無時無刻不活潑地冒着泡泡。

《老殘遊記》在語言方面也是讓人愛的。作者劉鄂治金石學,精通甲骨文,這樣的愛好必會影響他對於文學的品味,所以他使用語言尚古拙、尚純厚,不喜富麗詞藻,不喜俗語套話。書中描寫大明湖風光、桃花山景緻、黃河冰凌,用語都是別出機杼,他的音樂造詣也極高,所以才能生髮出像王小玉説書那麼經典的音樂描寫。劉鄂崇尚西學,頗有科學精神,所以他順路佈道的科學知識散見於書中。比如相傳“金線泉”水中有條金線,老殘親臨現場觀賞,經士子指點看到“金線”後,悟出這是兩邊泉力不勻的道理。又如桃花山中的虎威,因四面皆山,故氣常聚,一聲虎嘯,四山皆應。虎若離山,就要受人狎侮的。還順帶引出一通議論:朝廷裏做官之人受了甚麼氣,只是回家來對着老婆孩子發飆,在外邊決不敢發半句硬話,也是不敢離了那個官。

雖然小説中的白描手法豔驚四座,但是作者不僅僅只是想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文學功底,而是通過自己手中的筆向後人揭示了晚清的社會狀況、人生百態,使作品本身的中心思想有了質的飛躍。

小説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作者在小説的自敍裏説:“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説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説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遊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餬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羣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着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

最讓讀者驚喜的是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改以往中國曆來的清官情結,《老殘遊記》卻首揭清官之惡。《老殘遊記》作為清末四大著名譴責小説之一,

裏面塑造了兩個“清官”形象。玉賢是個不要錢的“清官”,辦案十分盡力,手段也十分毒辣。先頭還辦了幾個強盜,後來給強盜摸着他的脾氣,反倒被強盜利用,做了強盜的兵器。(五回)“玉太尊所辦的人,大約十分中有九分半是良民,半分是這些小盜。若論那些大盜,無論頭目人物,就是他們的羽翼,也不作興有一個被玉太尊捉着的。”(七回)即使玉大人知道某人是冤枉的,也不能放了他,要“斬草除根”,以防他們不甘心,將來誤了玉大人的前程。剛弼也是個“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但他辦案全憑主觀武斷,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刻畫了玉賢、剛弼這兩個不要錢的“清官”醜惡嘴臉,揭露了他們剛愎自用、視民如賊、慘無人道的酷吏本質。作者在自敍裏説:“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作者説“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 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

另外,在《老殘遊記》裏面使我感觸比較深的是璵姑、黃龍子與申子平的談論,他們不僅説到佛經,還説到阿修羅。黃龍説,有一位尊者,比上帝和阿修羅還要了得的,阿修羅與上帝是平等之國,而勢力尊者在他們之上。這裏邊還談及儒家的“無極”和“太極”,還有日心説。由此可見,作者不僅非常瞭解中西方文化,上知天文,還對上帝和阿修羅的關係作出獨特的理解,我很喜歡那個説法,很獨特,新穎,而且很貼切。勢力尊者,還隱喻勢力的力量和對人的吸引力,隱射出人們為了追求更高的勢力,可以不擇手段,由此出現腐敗,黑暗的官場,出現了許多另類“清官”。

在續集裏面作者描寫一段陰間的場景,從阿修羅這樣的西方文化轉到了陰陽間的中國文化,這應該是作者在思想上的一大改變吧。我並不喜歡用陰陽界來描寫故事,因為我並不相信和世上有鬼。不過在這裏面,我認為作者只是用它作為背景來寫自己的觀點。裏面説到(八回)人身性上分善惡兩根,都是歷一劫增長几倍的。若善根發動,一世裏立住了腳,下一世便長几倍,歷世既多,以致成就了聖賢仙佛。惡根亦然,歷一世長几倍。由此説出善惡的重大區別,對於惡人一定要重重懲罰,否則會害很多人。這是一種新鮮的善惡論,也體現了作者的創新。裏面應該還包含了作者渴望那些貪官污吏得到重重的懲罰,渴望善良的本性。除了上面這些,作者還塑造了璵姑與逸雲這兩個轉型時代的特別女性。璵姑是一個與以往的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大為不同的女性,劉鶚是把璵姑作為他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有很高的文學水平,居家待客,細心有禮,鼓瑟、吹角。須提到的是,璵姑身上所表現出的這些多方面的卓異的才華實際上也是劉鶚所具備的。與璵姑的盡美盡智相比,泰山尼姑逸雲就要生活化,也要普通的多了。逸雲這位女性的經歷是極有意味的,她的愛情結局不同於我們在以往愛情小説中看到的悲劇模式。逸雲的選擇是一種離經叛道的選擇。

在全書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書中種種隱喻及對時事的評論。隱喻主要在第一回,老殘夢裏的那隻船,船喻中國,八帆喻八旗,掌帆者喻朝廷高級統治者,水手喻下層管理,“英雄”喻革命派,老殘等人認為就船的唯一方法就是送去精準的外國羅盤卻被污為漢奸,這也與作者本人為學習西方而做的努力被時人斥為漢奸的情形相吻合。評論則集中在柏樹峪裏子平與璵姑黃龍子的談話中,作者借山中隱者之口從卦象、三教等角度談及對現實的認識理解,表明其深受太谷學派影響。暫且不論其隱喻的色彩指向性、評論的科學客觀性,這些隱喻評論本身就已讓人大開眼界,更何況它們還有利於對清末士人思想狀況的研究瞭解。

《老殘遊記》從八年級開始看,到今天已經看了不下五遍,幾乎每次放假都是從這本書開始看。

早幾年,覺得序沒有什麼意思,內容更加吸引我,尤其是在濟南的那幾段描寫,我覺得很恬靜,是那種在冬日陽光下穿着棉襖的温暖閒適。後來,遇到更多的事情,慢慢地才開始讀懂序,其實整本書就是序言最能闡發作者的意圖。讀懂了序,我才明白什麼叫做人生。現在,我還是每年都看,但更多關注的不是內容,是序。

當然作者之後又寫了續集,如今存餘九篇,其內容更涉及上天入地的神遊,按作者本人所説,“此如夢五十年間,可驚,可喜,可歌,可泣之事,既不能忘;而此五十年間之夢,亦未嘗不有可驚,可喜,可歌,可泣之事,亦同此而不忘也”。遊本無界。《老殘遊記》及《老殘遊記續集》的最後一行字都是“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每個讀者都相信老殘的遊歷遠未結束,也永不會結束,天上地下,人間冥地,夢裏夢外,隨遊隨記。只要有心,處處都是故事。

第二篇:老殘遊記讀書報告讀後感

老殘遊記

“敍景狀物,時有可觀”這是魯迅先生對老殘遊記的評價。

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清江蘇丹徒(今江蘇省丹徒縣)人,自幼聰穎,五歲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生於文宗咸豐7年(西元1857),卒於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53。

晚清時期,清朝帝國陷入遭逢內憂外患的困境當中,外有列強環伺,內則政治腐敗。 劉鶚會撰寫《老殘遊記》一書,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在義和團亂後沒幾年,京曹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藥雨為友,一日,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藥雨,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大為震怒,嚴辦泄密之人,且株連甚廣,沈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家財盡失,無以為生,只依賴賣文餬口.劉鶚知其人孤介,不願受人資助,因此動筆寫小説送他,以增加其稿費收入.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但他生當亂世,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遊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託.他曾在書中自敍: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殘遊記》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老殘遊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説之一。全書共20回。從第一回的“土不制水歷年成患 風能鼓浪到處可危”到第二十回的“浪子金銀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它 批判晚清社會的腐敗,其視角更為獨特,着重揭露所謂“清官”之罪惡和所謂“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政治的統治支柱,可謂切中要害。它的描寫藝術從它一問世就受到人們的稱讚。無論是景色描寫,還是形象描刻畫,無論是心理活動,還是氣氛渲染,劉鶚的文筆都舉重若輕,清新樸素,情境逼真,氣韻生動。

作者在小説的自敍裏説:“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説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説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遊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餬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羣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着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在這塊風光如畫、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發生着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獄。小説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説“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説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14多人,九分半是良民。於朝棟一家,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強盜,父子三人就斷送在站籠裏。董家口一個雜貨鋪的掌櫃的年輕兒子,由於酒後隨口批評了玉賢幾句,就被他抓進站籠站死。東平府書鋪裏的人,一針見血地説出了玉賢的真相,“無論你有理沒理,只要他心裏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玉賢的邏輯是:“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説的好,?斬草要除根?。”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説,“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鉅額賄賂,

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主觀臆斷,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小説還揭露了貌似賢良的昏官。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蒐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很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才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採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在小説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着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姑和黃龍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學説,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譭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説“幾乎送了國家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説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裏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面。小説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政治的象徵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以船主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當時上層的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並未曾錯”,只是因為是走“太平洋”的,只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遇了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比喻當時的革命派,污衊他們都是些“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宣揚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則是指那些不顧封建王朝大局、恣意為非作惡的統治階級爪牙。 類似這樣的環節還有“這都是人家好兒女,父母養他的時候,不知費了幾多的精神,歷了無窮的辛苦,淘氣碰破了塊皮,還要撫摩的;不但撫摩,心裏還要許多不受用。倘被別家孩子打了兩下,恨得甚麼似的。那種痛愛憐借,自不待言。誰知撫養成人,或因年成飢謹,或因其父吃鴉片煙,或好賭錢,或被打官司拖累,逼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就糊裏糊 塗將女兒賣到這門户人家,被鴇兒殘酷,有不可以言語形容的境界。

女孩翠環被家長賣給老鴇,備受委屈,劉鶚在這裏悲憫世人眼中地位卑賤的妓女,惋惜那些遭受天災人禍的為人父母者,他沒有對妓女露出鄙夷的眼神,也沒有痛罵賣兒賣女的父母,他甚至還寫那些賣了兒女的父母當初是如何的疼愛幼子,想起現在社會對不幸淪為妓女的一味的歧視,想起我也曾如此看待她們,汗顏。一百多年 過去了,我看不到社會在這個問題上絲毫的進步,更多人只是在預防疾病、特別是不治之症的時候才記起他們,教育工作者都在做什麼呢?當代的作家們都在做什麼呢?又有多少不幸的人在其他不幸的職業上忍受着歧視?人是如此的容易油然而生優越感。” “我十二三歲時什麼都不懂,卻也沒有男女相。到了十四五歲,初開知識,就知道喜歡男人了;卻是喜歡的美男子。怎樣叫美男子呢?像那天津捏的泥人子,或者戲子唱小旦的,覺得他實在是好。到了十六七歲,就覺得這一種人真是泥捏的絹糊的,外面好看,內裏一點兒沒有;必須有點斯文氣,或者有點英武氣,才算個人,這就 是同任三爺要好的時候了。再到十六八歲,就變做專愛才子英雄,看那報館裏做論的人,下筆千言,天下事沒有一件不知道的,真是才子!又看那出洋學生,或者看人兩國打仗要去觀戰,或者自己請赴前敵,或者借個題目自己投海而死,或者一洋槍把人打死,再一洋槍把自己打死,真是英雄!後來細細察看,知道那發議論的, 大都知一不知二,為私不為公,不能算個才子。那些借題目自盡的,一半是發了瘋痰病,一半是受人家愚弄,更不能算個英雄。只有像曾文正,用人也用得好,用兵也用得好,料事也料得好,做文章也做得好,方能算得才子;像曾忠襄自練一軍,救兄於祁門,後來所向無故,團守雨花台,畢竟克復南京而後己,是個真英雄!再 到十八

九歲又變了,覺得曾氏弟兄的才子英雄,還有不足處,必須像諸葛武侯才算才子,關公、趙雲才算得英雄;再後覺得管仲、樂毅方是英雄,莊周、列禦寇方是才子;再推到極處,除非孔聖人、李老君、釋迦牟尼才算得大才子、大英雄呢!推到這裏,世間就沒有我中意的人了。”

總而言之,老殘遊記是一本借老殘的遊歷見聞,對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攻擊,揭發了所謂“不要錢”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做大官”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客觀上幫助人民認識到對整個官僚集團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這裏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較進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觀卻是落後的,甚而是反動的。他堅決擁護封建統治,對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本質缺乏認識,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鬥爭,這在書中也有明顯的表現。

第三篇:老殘遊記讀後感

《老殘遊記》讀後感

中國社會進入到晚清時期,封建制度的各種弊端暴露無遺,老殘遊記讀後感。

作者劉鶚,原名夢鵬,又名孟鵬。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殘遊記》備受世人讚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説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説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老殘遊記》是社會譴責小説,以暴露的陰暗面和種種弊端為主要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晚清的社會譴責小説的代表作有4部。《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老殘遊記》《孽海花》。其中每部書的側重點各不一樣,而《老殘遊記》則更以對自然風光的描寫而見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感染力。

《老殘遊記》的語言清新流暢、富有韻味。魯迅説它“敍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寫景的特點是自然、逼真,有鮮明的層次和色彩。可以作為優美的散文來讀。

我覺得書中對大明湖的風光,黃河冰雪以及對音樂的描繪等藝術成就尤高,看起來讓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繪濟南府的時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楊”來寫,僅僅八字,就寫出了濟南的水多,樹多的特點。我曾兩次去過濟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別清澈,連護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搖的水草,綠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擺動。而大明湖中隨處可見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無時無刻不活潑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敍裏説:“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説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羣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讀後感《老殘遊記讀後感》。小説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説“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 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

這裏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較進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觀卻是落後的,甚而是反動的。他堅決擁護封建統治,對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本質缺乏認識,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鬥爭,這在書中也有明顯的表現。因之,《老殘遊記》是一部瑕瑜互見的書。而讀書是不能用現在的思維和政治觀點來評判古人的,古人的觀點和現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讀書時,不要過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觀點,不能因為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不一樣而否定這是一本好書。

今天看老殘遊記,讀到老殘拿了藥水去救人,看看頭上的題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過去幾頁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殘續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這是本好書,淡淡的科技色彩雜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説來,清新異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後我國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種改革方式,我國的知識分子可能不會像今天這樣子,大部分是“有知識無文化”,而成為老殘這樣的人。老殘是一個熱愛科技的人,而且不辭辛苦,願意身體力行。

作者自稱“燕北閒人”,狀物描景很有點樸拙淡雅的情景。他寫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緻。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還是蠻好的,比如寫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還評價説“撂在地上摔三截兒”(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時候,用“音細若發,直幹雲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輕,能夠飄上天或者衝上天)。比如雪夜宿璵姑家,聽璵姑演説佛道儒三家的異同,又聽璵姑黃龍子等的“交響樂”一段,讓人如入天堂,寫璵姑頗有林下風範,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臨走的時候,黃龍子又玄不唧唧的説了一些預言,挺無聊的。寫翠花翠環的一段,也特別有意思,瞭解一些社會人情世態。這三段,算是正好寫了三個社會等級的女子。璵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謀生的;翠環一等,則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種。

作者對黃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離之苦,通過翠環的口,寫得如此細緻,讓我這個從沒有經歷過什麼苦的人為之唏噓。

這本書我之所以去看,是因為高中的時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還是誰,説他國中時候看得課外書中最喜歡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較信任他們的話。這一次去看,卻發現原來我去年看過的,至少看過前五回。可見我去年看書都沒有留下什麼印象。真是可惡!

第四篇:老殘遊記讀後感

《老殘遊記》讀後感

洪都百鍊生的《老殘遊記》在晚清譴責小説中,是最為人所稱道的佳作之一。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説史略》中曾評價此書:“借鐵英號老殘之遊行,而歷記其言論聞見,敍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信仰,並見於內,而攻擊官吏之處亦多。”作為一部藝術作品來看,無論對語言的運用上、對生活的觀察上、對細節的描繪上,都看得出作者不願因襲、追求創新的精神。這與晚清同類小説相比,成就是比較卓越的。但客觀來説,其基本政治觀念卻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他堅決擁護封建統治,對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本質缺乏意識,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鬥爭。因之,《老殘遊記》是一部瑕瑜互見的作品。

作者劉鶚,生於咸豐七年(1857),卒於宣統元年(1909),原名孟鵬,字雲摶,後更名為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江蘇六合人。劉氏少時即不喜時藝,而精於術數,尤長於治河,這在小説中的黃河水患治理情節中也有所體現。劉鶚寫《老殘遊記》,初意是想以稿費幫助友人連夢青,更深一層的理由是,劉處於新舊思潮激盪的轉型期,寫其遊歷,以抒其鬱悶之情。

《老殘遊記》的主人公老殘,是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搖串鈴浪跡江湖,不入仕途,但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羣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俠肝義膽,盡其所能的解救人民疾苦。通過這一正面形象,作者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反映的“清官”暴政現象,尤其是對玉賢、剛弼兩個所謂的“清官”濫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惡行徑的描寫,形象生動的得出“清官比貪官更可惡”的慘痛結論。把當時社會消極黑暗的一面栓釋得淋漓盡致,即表面上所謂事事為民生的官員,其實只是虛偽造作之徒。

我認為《老殘遊記》並非是一部單純描寫山水之遊的遊記而已。近代李歐焚曾指出,《老殘遊記》至少有三個層次:即老殘的山水之遊、社會之遊、心靈之遊,亦因為這三種層次——山水、人物、思想——的交流,顯示出《老殘遊記》的重大意義。

想要更深入貼切的瞭解作者的思想,還必須結合當時中國社會的大背景來思考。小説在第一回“危船一夢”的寓言中,融入了指代性極強的現實意義。胡適曾指出:以帆船象徵中國,四個轉舵的是軍機大臣,六枝舊桅是新設的兩部,二十三四丈是二十三四個行省與藩屬,東邊那三丈是東三省,東邊一丈便是山東。

而船上的紛亂情形,比喻戊戌政變,高談闊論之士,暗喻當時的志士。

亂世之中,老百姓朝夕難保,再加上清官酷吏的欺壓剝削,更是苦不堪言。小説中描寫的海上風浪,很明顯是在比喻西洋勢力的侵入,在風雨中飄搖的小船,深刻有力的表現出當時中國的處境。然而當作者的化身老殘乘小船送去解救之法時,卻遭到盲目排外船員的鄙視和排擠,這在客觀生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劉鶚空有滿腔抱負和才華卻無處施展、無奈悲愴不受人理解的鬱郁不得志之情。

書中更加精彩的一段情節是八至十二回申子平登山遇黃龍子的事蹟,乍看之下與老殘的情節脱離開來,然而也正是這幾個回目,使得全書富有哲理的意味。這段故事的存在,也就是魯迅先生所説的:“作者信仰,並見於內。”作者在這裏塑造了一位具有林下之風、不為世俗舊禮教束縛的超塵脱俗之人——璵姑。她痛論三教同軌,大膽批評宋儒理學,尤詆清儒:“宋儒固多不是,然尚有是處,若今之學宋儒者,直鄉愿而已。”由此帶出一個黃龍子,從《易經》一直談到“北拳南革”,污衊義和團和革命黨,説他們“破敗了天理國法人情”。中間還夾雜着勝姑、扈姑、璵姑等的迷人古樂場面。山中的虎嘯狼嗷,冰墮崖裂的聲音,把環境空氣渲染得驚險幽邃,迷離醉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矛盾的政治觀,透露了作者反動的政治思想本質。

反觀我們當下的社會生活,雖然整體和諧,但是還是有很多類似於當時社會的腐敗現象。然而這篇小説想要宣揚的,就正如老殘自己的獨白所説:“舉世皆兵,又舉世皆睡。真正無下手處,搖串鈴先醒其睡。無論何等病症,非先醒無治法。具菩薩婆心,得異人口訣,鈴而曰串。則盼望同志相助,心苦情切。”四處奔走,無非是想喚醒猶酣夢於往昔光輝歷史的老大帝國。

第五篇:讀老殘遊記

讀老殘遊記

(2014-06-24 23:35:57)

那天,買了幾本舊書,其中有《老殘遊記》。從前看這書,每次看到第六回頂染猩紅那段,説到曹州太守玉賢冤殺無辜的事,就看不下去了,一部酷吏史讓人拍案。這次堅持看過,結果柳暗花明,意味深長。此書確實是“敍景狀物,時有可觀”。

老殘遊記裏寫濟南,象輕描淡寫的勾了一幅畫,掛在那裏。讓人漫步其中,回味濟南府舊時風情,很親切。

明湖居聽白妞説書那段,真傳神之筆家喻户曉。而我,更喜歡其中幽默的感覺,常常忍俊不禁。説的是,老殘看到了牆上紙條:“説鼓書 二十四日明湖居”。又聽挑擔的對話:明天白妞説書,生意不必做了。還有人説:前次白妞説書是你告的假,這次該我了。老殘詫異:為甚一紙招貼,舉國若狂如此。

回到高升店中,問起茶房得知,“一面鼓,兩片梨花簡,聽了白妞梨花大鼓,無不神魂顛倒!一點鐘開唱,十點去便沒座位”。老殘不甚相信。

第二天早晨,老殘逛了一圈九點就來到明湖居,人已滿滿,無處落腳。袖中取二百錢,弄了個板凳在人縫中坐下。看那台上,小桌上放一面鼓,鼓上有兩個鐵片,知道那就是梨花簡了,邊上一把三絃。諾大戲台,空空如也,不覺好笑。哈哈。

到了十一點,轎子漸多,定了座的官員陸續而來。作揖招呼,高談闊論,嘁嘁喳喳。終於,到了十二點半,台上簾子裏出來一個男人,藍布長衫,一臉疙瘩,甚為醜陋,“但覺得那人氣味到還沉靜”。取過那三絃,隨便彈一兩小調,人們不甚留意。只是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裏彈似的”。台下叫好不絕於耳。

三絃曲罷稍停,出來一個姑娘,鴨蛋臉兒,梳了抓髻,一身粗布衣裳,倒十分潔淨。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裏丁當敲起,與那弦子呼應。“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清脆宛轉,如鶯出谷。轉腔換調,百變不窮”。

“此想必是白妞了罷?” no,這是黑妞,她唱罷下台去了。這時滿園子裏談的談,笑的笑。賣瓜子、落花生、山裏紅、核桃仁的,高聲叫賣,皆是人聲。

最後,白妞出場了。中人以上之姿,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她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兩片頑鐵,在她手裏,似有五音十二律。輕點鼓捶,抬頭一盼,如秋水寒星?於是她輕啟朱脣,唱了起來。清晰,靚麗,婉轉,無以復加。

白妞唱完後,台下正座上,有一少年説道:“當年讀書,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説。空中設想,餘音怎會繞樑?又怎會三日不絕呢?聽了小玉先生説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眾人説道:“夢湘先生所論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慼慼焉’!”

遊罷濟南府,老殘從洛口乘船到奔曹州去了。此後目睹諸多腥風血雨,話題一轉,開始譴責時弊。話題或又一轉,也有尋仙問道,也充滿尋常生活氣息,很妙。

書中第一回有老殘在登州一夢的情節,表達了作者劉鄂對清末時局的觀點。劉鄂是個好人,這本書前面是1957年的出版説明,使用了眾所周知的所謂階級觀點,未能給作者悲劇性人生以正確的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4w6m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