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 篇一

《額爾古納河右岸》記述了一個長達百年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由一個九十歲的女人自述的,故事描寫了我國東北少數民族鄂温克人當中的一支的百年滄桑:中俄邊界、與馴鹿相依為生、風葬、鹿鈴、白樺樹、獸皮、薩滿的跳神,這個故事與其説是一個故事,不如説是百年的歷史

百年裏,這個部落歷經無數風風雨雨:天災、瘟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文革……

他們是頑強的,他們沒有敗給災禍,最後卻敗給了某種要求轉化文明的力量。最終,他們放棄了遊牧,選擇了定居,還在堅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的僅剩兩人:安草兒和“我”,幾經風雨的頑強民族終於衰落得不堪入目。

他們的住處叫“希楞柱”,既簡便又浪漫,頂端留有的一個排放煙氣的小孔裏可以看到星星。這是多麼美妙的住處啊!每晚都有星星陪伴入夢,豈不比那些密不透風的磚瓦房強上萬倍!這種浪漫,也許我們永遠也體驗不到,因為我們有“先進”的文明,但我們沒有那顆純真的心。

他們很勇敢,男人們從集訓營回來,顧不上洗去滿身疲憊,就去尋找在白災中走失的馴鹿,他們沒有畏懼嚴寒,然而寒冷還是帶走了女人的第一任丈夫——健壯的拉吉達的生命。雖然他們並不是每一個都那樣勇敢,但每一個都一定很勤勞,他們各司其職,把整個部落打理得井井有條。

他們信奉嘜魯神和薩滿。薩滿輕盈的舞步帶走了疾病,災禍,但也彷彿遵循自然的某種交換定律:薩滿每救起一個生命,就要失去另一個生命,這個生命有時是陪伴人們的馴鹿,有時是薩滿身邊最親密的人。黑夜來臨,薩滿披掛神衣神帽,敲起神鼓,跳起輕盈的舞,他們用自己的神力保佑自己氏族的人們和馴鹿。

遲子建的這本《額爾古納河右岸》打動人心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書中人們純淨如雲彩的對愛情的理解。不需要太多束縛,不需要過多言語的渲染,甚至不需要猶豫。當年有兩個人追求女主人公的母親,而當問道她喜歡誰時,她卻在一笑間回答説都喜歡,沒什麼可糾結的。

在作品裏,生命的消逝就是轉瞬間的事,。林克被閃電奪走生命,拉吉達死於嚴寒,瓦羅加在與熊搏鬥中死去……不斷有人誕生,不斷有人死亡,重複着喜悦與悲傷,如喝水吃飯般簡單的死亡讓你恐懼,然而當你看到那些很小就死了的孩子或者馴鹿仔,被裝在白口袋裏,扔在向陽的山坡上,痛楚就會轉化成温暖,你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一樣東西——“靠老寶”。這東西是個容器,它裏面會裝着肉乾,水之類的有時可以救命的東西。它可以用來幫助迷山的人們,即使不是同一個部落的人,他們也不會去追究誰動了裏面的東西。他們所需防範的只有黑熊,這種不帶任何功利性的贈與在今天極為罕見。

讀完《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我有這很深的感觸。這並不是一部史詩鉅著,但書的字裏行間卻無處不透露着真摯的情感,書中語言也並不華麗,質樸簡潔,可依舊能打動人心,一本書勾勒出一個民族的百年興衰,一直到最後只剩下兩個人。這部書裏,我們體會了死亡與新生,但這個部落也許再也不會有了新生。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 篇二

這是一部小説,一部優美的小説,一部描述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令人落淚的長篇小説——《額爾古納河右岸》。

著名女作家遲子建,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温克民族最後一位酋長女人的自述,向我們娓娓道來這個民族的故事。似一壁飽得天地之靈氣、令人驚歎卻難得其解的神奇巖畫;又似一卷時而安恬、時而激越,向世人訴説人生摯愛與心靈悲苦的民族史詩。

這部小説分為四個章節,也就是四個時間:清晨,正午,黃昏,半個月亮。酋長女人和她的孫子安草兒作為這個民族僅剩的留在山上的人,在一天裏,白天到晚上,酋長女人開始回憶她的一生,從出生開始,到現在,家鄉僅剩兩個人了。在文章的最後一章講到了一天的故事説完後,酋長女人和安草兒準備睡覺時,木庫蓮帶着幾隻馴鹿回來了,那幾只馴鹿就像那皎白的月亮,彷彿帶來了美好的消息和希望。

小説語言精妙,人物眾多,但性格迥異。作者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羣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他們有大愛、有大痛;他們愛着這個民族裏的其他人,也努力去保護使這個弱小的民族不要消失;有在神靈面前的虔誠,有在族人面前的關愛和不虛偽,也有在命運前的殊死抗爭。經過歲月的瘢痕,由一個嬰兒長成了最後一個酋長女人,年屆九旬,這裏面愛與恨的故事,有着獨特民風的生死傳奇,顯示出了弱小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歲月過往,給記憶留下了瘢痕,改變了人物,改變了生活,唯獨不變的是這個民族頑強,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們看老了。”留下的只是歲月的累累瘢痕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 篇三

現代的文明與古老的文明不斷衝擊着,許多古老文明也因此逐漸消失。或許他們是落後,是野蠻的,可那其中的美卻值得我們仔細體會。

《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反映了鄂温克人一百年的風雨生活,激盪人心。帶着固有觀念的我總以為這些逐水草而居、菇毛飲血的原始狩獵部落,只會打獵、喝酒、吃肉,圍着篝火跳舞。沒想到,他們的愛那麼純粹、那麼單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簡單至極,簡單地生活,安靜地老去。他們的美,像清風明月、石上清泉,透明不帶有一點雜質,美得讓人心動。

書中的愛情也給了我震撼與感動。書中林克與其兄尼都薩滿為爭奪達瑪拉而進行的射箭比賽,將原始愛情的純潔表達得淋漓盡致。伊萬的那句想走的人是追不回來的,將對娜傑什卡的濃情蜜意無奈地化為一種大無私的愛情,還有瓦羅加為保護放映員與馬糞包而遭熊擊致死。這些或堅貞,或感動,或無奈,或幸福,或驚天動地,或默默無聞的愛情,將鄂温克人的百年滄桑展現在我們面前,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對待愛情的偉大藍本。這些無比純粹的愛情,正是我們缺少的,也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純粹,所以美得動人,美得讓人心醉。

這裏的人們生於自然而死於自然,就連他們的死亡也變得極其富有詩意。我出生在寒冬,我的姐姐死於風寒,我的父親林克死於雷電,姐姐列娜、第一任丈夫拉吉達在風雪中永遠地睡眠,侄女在鮮紅色百合花前閉上了雙眼,侄子在榛果樹上像鳥兒一樣落下,外孫女伊蓮娜像魚兒一樣順着貝爾茨河漂向遠方它整個故事中,幾乎所有的誕生或是拯救,都會伴隨着生命的逝去。這或許就是人與自然最美的生存狀態吧。薩滿妮浩的那幾個孩子,以及故事中我的姐姐列娜,都在不同意義上詮釋了最原始的生態平衡或是能量守恆的含義,亦即任何一件事的得到或是達到,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有時甚至是生命。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出現的意義,即便意外逝去,也有可能是在完成某種使命。那麼,它的逝去也就變得賦有深奧的意義,某種程度上甚至有了些許詩意。因此,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被尊敬的。

鄂温克族人有很多的神,比如火神、樹神、風神等等,彷彿自然界中的種種都是他們的神。因此,他們懂得感恩,感恩從自然界的這些神靈中獲取的食物、果實等日常所需。正是源於對自然的這種敬畏感,鄂温克族人從不對任何大山裏森林中的物種趕盡殺絕。在他們心中,人和自然本身就是一體的。這也許就是鄂温克人對自然的一種美好想象。生於自然,依賴自然,敬畏自然,最後死於自然,應該是鄂温克民族最生動的寫照。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尊敬自然,愛護自然。如此,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希望這個文明的故事,能夠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頌。總有一天,我們的文明能夠真正領會到它們的美,領略來自古老文明的山水光色和人情冷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9dyn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