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

第一篇: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

語言就彷彿一座橋樑,教育科學就是通過這座橋樑變成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的。”“教師的語言,是感化學生心靈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藝術,首先是靈犀相通的説話藝術。”教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從其説話藝術上體現出來的。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真地揣摩自己的語言,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的語言。語言有有聲和無聲之分,我要説的是有聲語言,即教師將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從無聲化為有聲的語言進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準。

教師的語言要科學、準確。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這句話如果説成“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 月有29天”就不科學了。還有諸如“26這個數字”這樣的話也不科學,因為在阿拉伯數字中只有0——9這10個數字,26是一個數而不是一個數字。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不能犯科學性的錯誤。

第二,數學教師的語言要精。

能用一句話説的,就不用兩句話去説。必要時,當學生有積極主動地學習行為和發言慾望時,你甚至可以不説話,要學會“不為”,先做一個旁觀者,在旁邊觀察,伺機引導。“此時無聲勝有聲”,教育過程中應該多留給學生一些寧靜與沉思的時間。一個好老師,不應該是一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口若懸河,鋒芒畢露的形象,而應該是一個懂得適當地“藏巧”,會激發學生潛能的智者,應該學會等待。教育是一門藝術,在適當的時候教師可以表現得低調一點,弱勢一點,因為這樣做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機會,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時間。

第三,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傳情。

教師的語言應該象催化劑一樣,深入學生的性格特徵和情感、知識基礎之中,與其匯合,發生反應,從而啟發學生的心智,振奮學生的神經,促其深入思考,這樣的語言對學生才有吸引力,才能開啟學生思維。

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盡相同。當學生的回答有失偏頗的時候,以往大多數老師便以“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這些單一的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並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而現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善於運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糾正、鼓勵學生的回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

第四,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麼就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你的語言親切,飽含思想與感情,與學生的智慧和心靈進行活生生的交流,學生就會信服你,跟隨你,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互動。

師生之間需要一種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對話。“對話”不是“對答”。“對話”的實質是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心理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是在學習過程中,師生腦海裏固有的知識、經歷、觀念、信息與文本的碰撞,是師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昇華,它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維、新思想的特質。對話的質量表現為:或者增長見聞,或者增強技能,或者提高認識,或者昇華精神。

總之,作為教師應該樹立一種信念:用一生的時間去打造自己,錘鍊教育教學語言,立志成為一個講究審美與教育藝術的教育家。

第二篇:中學教師讀書筆記範文

《走近教育大師》為我搭設了一個平台,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作為這次教師主題讀書活動的必讀書目之一,正如編者所言,該書讓讀者一冊在手,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論,這個數字應該説不小了,但對於人類xx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所以,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家長聯名上書,道老師的好、説老師的壞,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可以説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量與質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 作為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説現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並不是真的為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時代,落後於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着職業生命的結束。——拿什麼去教學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各種工作上的衝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我思索,佛教認為視名利為空者得道也,對嗎?誰知道?不知道為什麼,今天這句話老在腦海裏沉浮。反覆玩味,目光流轉,在猜測,這是怎樣一種的情感呢?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價也可以承受。

處於今天的社會中,立於自己的世界裏,我以為“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別?求為何求?我們應體現道的價值,體現求的價值,然後死亦無憾。

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為友,走進書本與經典對話,走近這些教育的痴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第三篇:中學教師讀書筆記

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一種具體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事關成敗的重要環節。恰當地 藉助這種手段,通過這個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知知識,掌握知識,發展思維,開發智力,進而形成技能 、技巧,並能使學生在道德、情操、審美意識等方面得到發展。因此,恰當而有效地選擇運用教學方法,是每 個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而語文學科的獨特性和豐富廣闊性,尤其對語文教學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來 ,圍繞着語文教學的效果這一主題,教師們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湧現了許多教績斐然 的教改名家。如遼寧的魏書生、北京的寧鴻彬、上海的錢夢龍和於漪、湖南的楊初春等,他們在教學方法的選 擇和運用上體現着不同的個性和風格,有力地推動了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然而,我們 發現:在學習這些經驗的同時,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現象,而且有時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指令劃一,這種現象是令人憂慮的。

教無定法,方法是人想出來的,而不同個性的人,自然會對教學方法的選用產生不同的見解。我國著名的 教育家葉聖陶、呂淑湘先生對此都有論述。葉先生在他的《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曾這樣寫到:“教亦多術矣, 運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貴能驗諸身。”這就是説,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具體 情況選擇應用,到底誰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效果最好,這要經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去進行驗證。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內容極為豐富,任務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學性和知識性(包括文化知識 、科學知識和生活知識),因此,語文教學既要注意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注意到培養髮展學生的感 知、思維及分析、比較、概括等各種能力和技巧,這是語文教學過程的目的所在;同時,教學過程是老師、學 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環境中協同運動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最終結果是要在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只有當教學 手段即方法和教學目的達到有機的和諧統一時,才可能產生滿意的教學效果。如果我們不考慮教學目的、教材 內容、教師自身素質與風格以及學生的感知能力、知識規律對教學方法的制約等實際情況,盲目崇拜某種教學 方法,亦步亦趨,其結果必定違反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滿意呢?所以我們必須在考察分析各 種因素對教學方法的制約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我們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齊劃一,不能機械仿效,更不 能無目的隨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究竟怎樣去選擇適宜我們自己並能達到和實現我們預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呢?我認為,首先得從教師和學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從教師自身出發,反覆檢查省悟

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對我們應該有很大的啟發。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對象是學生 ,教學就是要通過教師把握教材,選擇教法,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 教師的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個性愛好、習慣興趣等各個方面都不甚了了,怎麼能選擇出一套真正適合於自己的 教學方法呢?又怎能使學生通過老師的傳授指點獲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齡不同,個性不同,受過的訓練不同,教學經驗、教學態度以及教師自身的個性素養及風格的不同,都會影響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對教法的選用。即使對同一個教材,不同的教師也會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一個有30年教齡的老教師和一個剛剛出道的年青教師,一個性格開朗的教師和一個性格內向的教師,一個男教師和一個女教師,他們在對教學環境的理解,對學生的研究掌握,對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對各種事情的處理辦 法等各個方面,都會存在着很大差異。正象是對待一年四季,人們的感覺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節的同一天 ,人們的感受亦不一樣。如夏天,在文學家的眼裏是一個炎熱奔騰的季節,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徵;而在另一些 人眼中則是可詛咒的“煉獄”。對待鮮花亦是如此,有人從它的馨香中感覺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從它的 絢爛中感到了鮮豔奪目的驚異;更有人從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綽約如處子”般的韻致。如此等等,這些都是人 們在感知上的區別和個性所在。因此,我們必須在執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發現自我,界定自我,尋找自 己的個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觀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性質及內容去進行教法上的深層和廣闊的思考 選擇。倘若我們憑主觀臆想辦事,不管自身情況如何,強行運用某種對自己並不適合的教學方法,或者盲目模 仿某種教學方法的框架,“東施效顰”,那勢必會落得個“邯鄲學步”的結果。當然,我們並不是説別人的成 功經驗不可以借鑑,成功的經驗,我們應該借鑑,只要是遵循教學原則、服務於教學目的、有利於提高教學質 量的教學方法,我們都認為是好的,應該借鑑之,並根據我們的教學實際去消化,借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學 。當然,我們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學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當成個性和風格。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準備階 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確選擇。

二、“知彼”——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找出特點

學生是實施教學的對象,因此,學生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便是教學中的“彼”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教學方法效果的驗證都是要通過學生才能夠反映出來的。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説 過:“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這裏的人的天性及其 發展和規律即指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無論準備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學生 對教材的承受能力為主要根據,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上的創造力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這些, 就必須先對學生實際狀況進行了解和掌握。

學生情況包括其知識基礎、思維感知基礎、個性愛好、生活學習習慣、家庭情況、班級環境情況(包括班 級的大小、優差生分佈、紀律情況、學習氣氛、團結情況和情感趨向等),前任教師的教學情況(括前任教師 的施教方法及習慣,學習的適應程度和接受情況等),還有學生對外界影響的反映情況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 瞭解和必須瞭解的。一個合格或優秀的教師,應是在此基礎上選擇教法,形成自己的個性教學特色的。因為不 同年齡段、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優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們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異的。他 們的個性、愛好、興趣、習慣、思維、感知、技能以及受影響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現着色彩紛呈的景象。我們要 瞭解這些情況,要從中找出共性和個性的東西,尋找出他們共有的感知規律,以便為我們選擇適宜靈活的教學 方法做好準備。

我們注意到這樣一些現象:許多在教學上取得輝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麼地方作示範課時,雖然他們 對所面對的學生的具體情況是陌生的,但是,他們在上課時,開始總要對學生進行些適當的調查瞭解,然後再 開始他們的課堂教學活動,這實際上是在為我們樹立榜樣。只有瞭解了學生情況,才能適宜地選擇教學突破口 ,靈活運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大家們如魏書生、寧鴻彬、錢夢龍等人的個性教學特色 的成功經驗實際上給我們揭示這樣一個道理:面對學生,研究學生,依靠學生因情而動地選擇教學方法是教育 教學的一個客觀規律,尤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徵。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取得滿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學生、貼近學生, 選擇恰切適宜的教學方法。這樣做可以使自己的教學有的放矢。時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此而動,又使學生 的知識學習得到了應得的訓練和強化。那麼,怎樣去了解學生呢?首先是課下了解。經常保持和同學們的接觸 ,通過閒談、聊天、討論等形式,努力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本人個性習慣、學習基礎 、興趣愛好、思維能力等各種方面,這樣就對他們有了比較完整和深入的瞭解,尋找出其共性的特點。其次是 課上了解,這是課下了解的深入,是瞭解他們特殊情況的最好環境,也是籍以選擇教學方法,使教學和學生學 習同步和諧進行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同學們的神情舉止,討論發言,迅速判斷他們的心理需要, 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法,引導他們的注意力與自己的教學同調,這就使共性和個性有了結合的機會 ,也就使教師教學具有了針對性。再次,課後瞭解。每一節課結束後,找幾個同學瞭解一下同學們對教學的反 應及聽課要求。這既是一節課的總結,又為下一節課的教學提供了借鑑。這些活動的持續進行,可以使自己的 教學具有針對性,又能調動同學們對語文課的興趣。因此,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決定和體現着語文教師的 教學方法的生命力!

綜上所述,對教學法的選擇,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 陳規,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僅憑一時的熱情衝動,而應該經深思熟慮、反覆摸索之後,慎重選擇出既符合 學生實際,又體現自己教學個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不管怎樣,教學效果,是任何教學方法所永遠孜孜以求的永恆的目標。

第四篇:中學教師讀書筆記

《人生》讀後感

語文科組湯豔茶

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徹夜不眠地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書中主人公的命運緊緊地扣着我的心絃。那股強忍的精神力量始終震撼心靈。路遙遺留下來的作品不算多,但都是精品。近期重讀路遙的這部中篇小説《人生》,仍然被文字背後的力量所感動。

故事發生於上世紀80年代陝北高原的改革時期。故事的主要脈絡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的一個人生的變化歷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的主要矛盾,矛盾的背後體現了高加林人生的悲劇。

高加林是路遙着力塑造的有血有肉的複雜人物。在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敢於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同時又體現了淳樸的農民所具有的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高加林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儘管受到欺負也忍氣吞聲。值得可貴的是高加林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眼前的一切。但是客觀的現實與美好的理想總是背道而馳,這種巨大的反差正是這部小説的亮點。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回到村裏後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前途一片燦爛,既跳出了“農門”,又贏得了一份受別人尊敬的工作。

但是好景不長,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把他的位置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有句話説得好,當上帝關閉一扇門的時候,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當高加林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高加林在人生的第一個拐彎處迎來了一份純潔的愛情。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一心向高加林靠攏。她為高加林學刷牙,學寫字。她的愛是淳樸的,熱烈的,無私的。也許,這份感情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高加林在劉巧珍的眼中是完美的。但是劉巧珍對於高加林來説,只是在高加林人生失意時找到的一份精神上寄託而已。所以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當高加林有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時,他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這同時也意味着高加林放棄了劉巧珍。

五彩繽紛的城市生活是高加林所向往的,他異常地興奮。這時高加林重新遇到了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黃亞萍是位現代女性,開朗活潑,任性專橫,她也喜歡上了樸實的高加林。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高加林沉醉了。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高加林的人生似乎翻開了新的一頁。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最後被人告發了,他又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一閃而逝的煙花,人生的軌跡又回到了原點。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非常的精闢。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道路上那關鍵的幾步,可以影響我們人生的某一個時期,甚至可以影響一生的歷程。也許正是人生的這種不確定性,吸引着我們向前去。

第五篇:中學教師讀書筆記

、指導思想

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並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後進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後進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並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培化計劃要落到實處,發掘並培養一批尖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從培養能力入手,訓練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形成較紮實基礎,並能協助老師進行輔差活動,提高整個班級的素養和成績。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5人,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及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目的明確,上課認真,各科作業能按時按量完成,質量較好。其中一部分擔任班幹部,能起到較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態度欠端正,書寫較潦草,作業有時不能及時完成,因此本學期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外,我準備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通過培優輔差的方式使優秀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後進生得到較大進步。

三、培優輔差目標

培優主要是繼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介紹或推薦適量課外閲讀,讓優生擴大閲讀面,攝取更多課外知識,多給他們一定的指導,幫助其在寫作中能靈活運用,提高寫作層次,同時安排一定難度的練習任務要求他們完成,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輔差的內容是教會學生敢於做題,會做題,安排比較基礎的內容讓他們掌握,作文至少能寫得出。逐步提高後進生的寫作水平,可先佈置他們摘抄、仿寫後獨立完成,保證每個後進有話可説,有文可寫。訓練後進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堂上創造情境,讓後進生嘗試説、敢於説、進而爭取善於説。

四、培優輔差對象

培優對象:黃梅鴻、孫川宇、覃嬿芳、台超羣、李蘋

輔差對象:顏淼月、樊曉菲、張家森、袁川、孔振男、吳澤進、楊敬明、王金、唐澳

五、具體措施

1、認真備好每一次培優輔差教案,努力做好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

2、加強交流,瞭解後進生、優等生的家庭、學習的具體情況,儘量排除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3、搞好家訪工作,及時瞭解學生家庭情況,交流、聽取建議意見。

4、溝通思想,切實解決後進生在學習上的困難。

5、堅持輔差工作,每週不少於一次(可利用中午或放學時間)。

6.採用一優生帶一後進生的一幫一行動。

7.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後進生加以學習。

8.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後進生。

9.對後進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並安排課外作品閲讀,不斷 提高做題和寫作能力。

10.採用激勵機制,對後進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11.充分了解後進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gg3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