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我的精神家園讀書筆記

我的精神家園讀書筆記

第一篇:《我的精神家園》讀書筆記

我的精神家園讀書筆記

《我的精神家園》讀書筆記

作者:王小波

一、 提到的相關書籍

王道乾譯的《情人》、奧維德《變形記》、朱生豪譯的莎翁戲劇、《十日談》、安徒生《光榮的荊棘路》、圖尼埃爾《少女與死》、王小波《黃金時代》《未來世界》、迪倫馬特《法官和他的劊子手》、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看不見的城市》、比爾·蓋茨《未來之路》、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喬治·奧威爾《1984》、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石屋藏嬌》、《哈克貝利·芬歷險記》、尤瑟納爾《東方奇觀》、莎士比亞《馴悍記》、海明威《鍾為誰鳴》、林白《一個人的戰爭》、《烏托邦》

二、 讀書筆錄

1. 有人問一位登山家為什麼要去登山——誰都知道登山這件事既危險,又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他回答道:“因為那座山峯在那裏。”

2. 如果硬要我用一句話直截了當地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我相信自己有文學才能,我應該做這件事。但是這句話正如一個嫌疑犯説自己沒殺人一樣不可信。所以信不信由你。

3. 《情人》片段“我覺得現在的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4. 文字是用來讀,用來聽,而不是用來看的。

5. 美國一位老太太告訴我説,不讀莎士比亞,不背彌爾頓,就根本不配寫英文。

6. 千萬丈的大廈總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愛好無可替代。

7. 人有才能不叫藝術家,知道珍視自己的才能才叫藝術家呢。

8. 學理科的不承認有牢不可破的囚籠,更不信有擺不脱的噩夢;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無能。

9. 照我看,任何一個文明都該容許反諷的存在,這是一種解毒劑,可以防止人把事情幹到沒滋沒味的程度。

10.所謂文學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這是一種特殊的混沌,大家帶着各種醜惡的心態生活在其中。

11.海明威在《鍾為誰鳴》裏説過:所有的人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12.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實際上,人只要爭得了論是非的權力,他就已經不戰而勝了。

13.人不能總這樣一本正經,偶爾看看別人扯淡,也是一種調劑。

14.國人總不肯承認自己傻過,彷彿這樣就能使自己顯得聰明;除此之外,還要以審美的態度看待自己過去的醜態。

15.文化有兩方面的內容:一種是各種書本的知識,另一種是各種曖昧的共識,以及各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精妙氛圍,一切盡在不言中。

16.羅素先生曾言,人人理應平等,但實際做不到,其中最特殊的就是知識的領域。

17.對電視觀眾來説,幸運的是,不是每天都是節日和大的紀念日,在這些日子裏可以指望看點好節目。對電視台的編導來説,不幸的也是,不是每天都是節日和紀念日,那一天他們必須給觀眾找點節目。

18.門前空地雖是你自己的,但在別人的視線之中。你覺得自己是個什麼人,就怎麼弄好了。

19.青年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勇氣,和他們的遠大前程。

20.真古蹟使人留戀之處,在於它歷經滄桑直至如今,在它身邊生活,你才會覺得歷史至今還活着。

21.讓別人看到自己住的地方是一種魅力的自然景觀,這也是一種做人的態度。

22.中國人只重寫成文字的歷史,不重保存環境中的歷史。

23.做成一件事,需要比呼籲更大的勇氣和努力。要是你有這些勇氣和精力,不妨動手去做。要是沒這份勇氣和精力,不如閉上嘴,省點唾沫,是廁所的牆壁保持清潔。當然,我還想到了,不管要做什麼,都必須首先離開屁股下的馬桶圈。這很重要。要是沒想到這一點,就會誤掉班機。

24.洋鬼子想問題:一個人住在某處,對周圍的一切既有權利,也有義務。而在中國,大家所到之處,既無權利,也無義務;所有的公利公德,全靠政府去管,但政府不可能處處管到,所以到處亂糟糟。

25.假如一個人在生活條件和人際關係上都能感到做人的尊嚴,他就按一個有尊嚴人的標準來行事,像個君子。假如相反,他難免按無尊嚴人的方式行事,做出些小人的行徑。

26.生活方式像一個去這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27.夢想雖不見得都是偉大事業的起點,但每種偉大的事業必定源於一種夢想。

28.偉大一族不是空想家,不是隻會從眾起鬨的狂熱分子,更不是連事情還沒弄清就熱血沸騰的青年。他們相信,任何美好的夢想都有可能成真——換言之,不能成真的夢想本身就是不美好的。假如事情沒有做成,那是做得不得法;假如做成了,卻不美好,倒像是一場噩夢,那是因為從開始就夢想的不對頭。不管結局怎樣,這條路總是存在的——必須準備夢想,準備為夢想工作。這種想法對不對,現在我沒有把握。我有把握的只是:確實有這樣的一族。

29.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羅素

30.生活對我來説,不是算草紙,可以説撕就撕。

31.人的成就、過失、美德和陋習,都不該用他的特殊來解釋。

32.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對名人感興趣的東西感興趣,並且在那上面做出成就,而不是僅僅對名人感興趣。

33.人從工作中可以得到樂趣,這是一種巨大的好處。

34.總而言之,幹什麼都是好的,但要幹出個樣子來。這才是人的價值和尊嚴所在。人在工作時,不但要用到手、腿和腰,還要用腦子和自己的心胸。

35.羅蘇先生曾説,對人來説,不加檢點的生活,確實不值得一過。

三、 觀後感

開始

第二篇:我的精神家園

文學院漢教三班

222014308011193

週一涵

我的精神家園

最近,我的精神,或者説心情,都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 累。

最近,頭髮乾枯分叉,一直掉一直掉。在寢室洗澡時我總是冷冷地看着手中一把一把的頭髮,黑黑的,濕漉漉的,彷彿跟自己毫無關係。長時間的吹拉燙染已經讓它的健康嚴重受損,縱然是一點點的高温與熱風也足以讓它潰不成軍。

每個早上都想懶牀,每個晚上都很煩躁,不想睡覺。覺得自己抑鬱太久,快要長出苔斑。疲倦。不安。難過。悲觀。陰暗。潮濕。害怕陽光。我跳進了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心靈陷阱裏,無法自拔。

這就是累,不是那種跑完八百米後身體上淋漓盡致的疲憊,而是隱隱的,淺淺的,若有若無的存在你身體的每一寸縫隙,讓你無所適從——大或小。好或壞。生或死。温暖或寒冷。信任或背叛。未來的或逝去的。握在手裏的或丟棄的。可我,我總偏愛後者。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總是在回憶。回憶大一時剛剛來到西大的欣喜與茫然,回憶大二時初識人生真理的成就與悵然。

的確,在西大經歷了太多,愛情的分分合合,友情的吵吵鬧鬧,親情甜甜淡淡,越來越覺得大學生活就是堆積木,成功了幸福了就越

來越高,只是某一天,高到某一境界,突然崩塌,那種摧拉枯朽的力量,我真的有點承受不來。

拉扯時光的軸,舊時光瞬間褶皺,充滿稜角,飽和泛黃,我兩年的大學時光終於也磨成了一張薄薄的,舊舊的,皺皺的,泛黃的照片,定格在我的記憶中,飄落在西大許許多多的角落。

這許許多多的角落,我都把它們深埋在西大的操場裏。因為每當我“累”的時候,我就會一個人去操場上靜靜地坐着。一運,二運,三運,四運,只要能進去的,都可以。我已經數不清,在西大操場上熬過多少個不快樂的心情,也數不清我在這裏留下多少個腳印——或深或淺的腳印,或快或慢的腳印,再也無法印刻的腳印——就像我再也無法複製的舊時光。

有時候,時間的蒼白感只是一瞬間的事。

還好,西大有這麼多明亮遼闊的操場陪着我度過我的大學時光。

雨天。飄雨的操場,略顯青澀,沒有多少人來看望它,冷冷清清的,她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小媳婦,眼睛裏堆滿了淚水卻不敢有一句怨言。這個時候,我會一個人撐着一把傘,沿着塑膠跑道和她一起散步,陪她一起感受下雨的温度。這樣走着走着,我心中的“累”也會隨着雨停而停。

晴天。放晴的操場,是一隻貓,一隻神情安詳的老貓,要不然它怎麼能這麼享受地陪我一起坐在這裏的草坪上,靜靜地曬着太陽,感受陽光灑滿我們全身再慢慢蒸發的熱度。

還陪着我靜靜地看操場上的同學們,有的是來踢球的,球在他們腳下是那麼地聽話,傳球,射門,自然流暢;有的是情侶,相互依偎着低低呢喃;有的是來跑步的,戴着耳機,大汗淋淋,神情卻顯示出她樂此不彼;還有的三五個坐在一起,大聲地説話,大聲地討論,偶爾還會爆發出一陣陣清脆響亮的笑聲,聽見她們的笑聲,我有時也會跟着笑,心中的烏雲也隨着消散。我一直覺得放晴的西大操場是一個熱鬧的畫面,流動着,喧囂着,甚至誇張着,而我喜歡置身於這種熱鬧中,並想象自己站在這個熱鬧的畫面之外,感受人生中不一樣的“安靜”。每當這種時候,我的思緒也可以盡情飛揚,生活中好的壞的都可以在這裏重演一遍,內心再體味一遍,許多道理也就這樣懂得了。

這次也一樣,我去二運尋找着,尋找我煩躁不安的答案。 漫步後,我找到了。

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已大三了。大三幾多愁與善感,幾多浮躁與沉重、幾多淺薄與深沉,大三演繹的是大學之大,我們也要渡到象牙塔的彼岸了。曾經的,滿腔凌雲壯志,豪情滿懷,以為自己定能叱吒風雲,獨撐一片天。而今的,歲月風霜雨雪把夢想拍擊得遍體鱗傷,才悟得自己的平凡與渺小。不得不重新審視一下自我,認真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大三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並時時像佛經裏的“六字真言一樣”掛在嘴邊唸叨提醒自己,但興趣的寵壞,無法收攏的思想,使生活中所有的操作都成單線型,在它們的反反覆覆中,

錯過了旁景,也錯過了回頭。

究竟是自己誤了時光還是時光誤了自己。我在這個邏輯中徘徊的不前。一場遲來的深思,終究還是晚了些。不過,這些事想明白就好。大學的生活依然在繼續,大學的苦惱依然會上演,我依然有很多問題要思考。

只是想不通的時候我依然可以去走走,一步、兩步、三步、四步,在內心裏散滿自己成長的腳印;

只是想不通的時候我依然可以去走走,一運、二運、三運、四運,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第三篇:我的精神家園

我的精神家園

王小波在《一隻獨立獨行的豬》中寫到他插隊時遇見的一直脾氣怪異的豬,它從不在圈裏安靜的吃食或和其他豬們打鬧,最後甚至跑出生產隊,變成一隻野豬。

我確實那樣欣賞它。反抗了人類施加的束縛,它選擇生活在廢棄的稻穀地理,白天它可以放肆地去大野食,晚上在地理看星星。

如此愜意,如果我懂豬的思想,我定會從它滿意的哼聲裏,瞭解它對自己精神家園的熱愛。

我的精神家園,也誕生在一片自然裏。

在我還餛飩無知時,鄭淵潔的《紅沙發音樂城》為我的精神家園塑造第一塊基石。那是一個藏在沙發後的小人國的音樂世界。從此,我的世界有了色彩斑斕的童話和不絕如縷的音樂。

曹文軒的草房子為我的精神家園構造了結實的框架。我讓我的靈魂飛過千山萬水,在那水草豐美的油麻地和桑桑,禿鶴相遇,紙月為我歌唱,朱二麻子橫肉的臉上滿是笑意······

餘秋雨的《文化苦旅》為我的精神家園安上門窗。我看到車水馬龍的洛陽,去往風沙漫天的敦煌,恍惚間,都江堰還繼續着千年的流淌·······

我的精神家園是由書籍構成的,書籍是我精神家園的磚瓦和房樑。

我的精神家園是我失意時痛哭流涕的依靠,得意時諄諄勸誡的警示;是外出時無所不知的同路者,是歸家時燈下温柔述説的枕邊人。

這是我像燕子一樣一點一滴用唾液和稻草築起來的世界。

卻不得不道一聲“可惜”!因為我正與它漸行漸遠。

我如今的家園裏,沒有了王小波,史鐵生。只有語文和數學迎接我。我從“秦孝公據西漢之固擁雍州之地。”的讀書聲醒來,在“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的背書聲中昏昏欲睡,此時此刻,我多想回到精神家園。

我的精神家園,應該在王小波筆下的泥水洛陽,飛雪長安裏。李靖在公共浴室和波斯人抽着大麻煙,紅拂在洛陽城的大街上閒逛,虯髯客偶爾打一雙草鞋,練習着天下無敵的劍術·······

這是我精神的空間,這是我精神的家園,這是我一生堅守之所在。

第四篇:我的精神家園

宜章七中——我的精神家園

谷正華

宜章七中,建校百年,歷來是路東片學子們嚮往的地方。 一九六四年,那年我剛滿十歲,就從南塘門那個偏僻的小山村來到了赤石完全國小校讀四年級。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校長被罷官,學校停課,我因此而輟學。次年六月,復課鬧革命,我又和同學們重返校園。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我完成了國中、高中學業。那時,國家已經廢除了大學聯考制度,城鎮的中學畢業生都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們農村的子弟中學畢業後都回鄉務農。 屈指一數,我在宜章七中求學八年,她是我成長的搖籃,更是我的精神家園。我在《宜章七中校志》徵文中撰聯曰:“九子嶺攬勝,盡閲楚南粵北風物,九九豔陽景如畫;三望坪育才,精研古今中外文理,三三熔爐鐵成鋼。”回顧那段歷程,學校、老師、同學之間的那些人和那些事總是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美麗的校園是莘莘學子求學的樂園。校址三望坪“三望山水奇秀,文峯峙其前,三台列其後,清流岡阜,映帶環繞於兩傍,是蓋扶輿磅礴之氣所鍾也”。這裏流傳着“美女梳粧”、“勾嶁募道”、“三望呂洞濱”、“清軍三盤營”民間故事,為人樂道。 當我第一次沿着柏樹林蔭隱的寬敞校園大道步入別緻的校門,一座雄偉的大樓聳立在眼前,拾級而上進入校舍,豁然開朗。大樓是典型的歐式建築,內外迴廊,四合組成一個好大的 1

院落。一樓前後四個教室,左右兩廂六個教室,其中間兩間單房錯落在教室與教室之間,起着隔音的作用。通道左曲右回,四通八達,設計頗具匠心。二樓全部是學生宿舍,木板閣樓,木欄柵。那時的學生寢室都是大連鋪,每個班一個大寢室,分男生區和女生區,整個樓層能容納上千學生。我們班的宿舍是正堂,天花板是拱形木骨架、木板材結構,上面繪製的是春秋時期儒家七十賢人彩繪和文字。它是整個大樓的經典之作。真後悔當時不記事,沒有把它拍下照片留作紀念。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浩劫中這些文物被學校的紅衞兵當作四舊破壞了。大樓的左邊有一個“園蔬亭”,小橋流水,花卉爭妍,許多的花卉當時我都叫不出名稱。她是師生們課外活動的好去處。大樓的右邊是一排平房,青磚白瓦,是教職員工的生活區。再往右間開一條南北走向的大道,相間是一座朝西凹形平房,那是中學部——宜章七中的前身宜章縣第三中學教學區。校園的後山是雄偉壯麗的九子嶺的主峯,約五十米高處,青石嵯峨,凹凸有致,幾眼山泉,四季不沽,到了春天,泉水流瀑激石,水花飛濺,一瀉百米,落入池塘中,真有銀河落九天的美景。當到了開飯的時候,師生們三五成羣聚集在泉水處用餐,飯後飲上一碗泉水,美滋滋的好愜心。

校園中那百餘棵酸棗林是我們前幾屆的校友們種植的,我看着它們長大成材。鬥換星移,四季輪迴,它周而復始地迎送了一屆又一屆的學子的來去,它是學校興替的見證者。在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那些年月裏,這遍蒼鬱的棗林還是赤石公社“萬人

大會”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湘江風雷”、“五湘農怒”、左派、右派、保皇派,你方唱罷他登場各盡其能事。它記錄了許多喜怒哀樂的故事,其中的滋味有甜、苦、辣,而更多的則合着這個“酸”字。當然這只是校園中的小插曲,絲毫也玷污不了校園這塊淨土。在這裏,我暢遊“三望勝景”,初探“天文地理”。

學校強大的師資陣容為學子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八年裏,我和莘莘學子們一樣受過如沐春風、如品香茗、似飲甘露般的老師們那種“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生洗禮。師生情深似海。歐陽達、歐陽卓、李昌奎、王邦建、謝作才等……他們是啟迪我的心智的幾位恩師。是他們造就了我剛直不阿的秉性和風骨。歐陽達老師是我四年級至六年級的班主任,兼任語文課程。他授課時洪亮的嗓音、優美的肢體語言,雋秀的板書總能吸引同學們,我們班裏的語文成績在年級總是名列前矛,同學們和學生家長都很尊敬他。可以説,歐陽達老師是對我影響很大的老師之一。還有圖書室管理員歐陽卓先生也為我的學習提供了很多方便。那時到圖書室借閲書籍的同學不多,我每次到圖書室去,他都熱情地接待,便為我提供圖書目錄,推薦名著給我閲讀。高小期間,我就讀完了巴金名著“家”、“春”、“秋”。 可惜在那場史無前列的文化大革命中,歐陽達、歐陽卓兩位恩師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首當其衝,遭受到殘酷鬥爭和無情打擊。我的心靈也受到了創傷。

李昌奎老師是校醫兼英語教師,他是我的恩人。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此谷正華非彼谷正華也!”那時,我先天不足後天

也不足、體弱多病、慢性腸胃炎、營養不良把我折磨得只有半條命。課餘時間,我總是泡在醫務室裏,經常弄翻草藥櫃,是他為我鍼灸,熬草藥精心調理,我的病情才得到了緩解,我才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

王邦建和謝作才老師都是湖南師大的高材生,畢業時正值文革,他倆被分配到偏陬僻壤的宜章縣第三中學。這也許是緣分,高中時他倆先後是我高中的語文老師。他倆也很器重我這個弟子,常把我的作文當作範文,在年級和班級作文課上宣讀,給予我莫大的鞭策與鼓勵。這也激發了我對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培養了我好讀書的習慣。現在,我在機關從事文職工作也還得心應手,得益於那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參加工作後,曾與謝作才老師在宜章縣政府大院共事多年,師生相敬如賓。歐陽卓、歐陽達、李昌奎、謝作才老師都已先後去世。王邦建老師現為中華詩詞學會理事、詩詞研修班導師、湖南詩詞協會副會長、世界漢詩協會名譽會長。他與世界二十多個國家與地區有着文化交流活動。我們之間關係一直密切,書信中,王邦建老師還對我以“賢棣”相稱。今年,我到郴州去拜謁他,還得了他一匾“諸緣和詣”的墨寶,足見我們的師生情誼非同一般。

在宜章七中學習的日子裏,我的同學數百,過善從密者莫過於餘遠東、鍾華、谷華光和歐陽貴。

我是小個子,高中畢業還不足一米五,餘遠東同學是大塊頭,課餘飯後我總是爬在他的肩上坐“馬都都”,自然他併成了我的保護神,學校沒有一個人敢欺負我。鍾華、谷華光都是年

級語文成績好、綜合素質好的學生,我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他倆是根子正、苗子紅的,畢業後在人民解放軍部隊的溶爐裏得到了洗禮,都入了黨提了幹。我因社會關係不好而命運多舛,一九七六年初,被誣為“現行反革命”在赤石公社坐了二十天牛棚,強迫勞動改造,我成了文化革命後期“極左思潮”的犧牲品。一九七七年,國家恢復大學聯考制度,鍾華、谷華光和我先後考上學校,我們是高一、高二、高三排一百五十餘名同學中憑真功夫考上學校的三個人。雖然考取的學校不很理想,但也引以為豪的,在赤石片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歐陽貴是我外婆家那個村的,他嫂子又是我村的鄰居,假日我們都來回串門。我舅舅家雖然是地主階級,但舅舅是大隊的赤腳醫生,在鄉里也很受羣眾擁戴,他家的小日子比我家好過,在生活上也就少不了給我家一些接濟,假日裏我常跟歐陽貴一起到舅舅家去帶一些米菜到學校去彌補不足。如是,我們併成為了好同學、好朋友。現在,我這幾位同學都是高職人員和處級領導幹部。在當今商品大潮中,眾多貪官紛紛落馬,而他們且都已平安着陸,足見其本色。我為他們感到慶幸。

走上社會後,我常到宜章七中去,把精神家園當作停泊的港灣。我離校已經整整三十八年了,學子走了一批又一批,校長換了一任又一任,從歐陽貢、谷崇德到歐陽慶、鄧小代、歐小全、王明燈、歐平凡,每一任校長都是我的知己抑或是摯友。歐陽貢、谷崇德均已離世。在與後五位校長的交往中,我們都是在探討新時期的辦學方略。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校園建設布

局方面,我向歐陽慶校長提出意見,縣教育局沒能採納,我們國家政體中的長官意志是一個很大的弊端,我等只是杞人憂天。這些年來,學校建設耗資巨大,卻不盡人意,既破壞了原始生態和文物古蹟,又沒有凸顯現代建築風格和學校標誌性的建築物,確是學校和鄉里的一大憾事。而今,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也發人深省,我很崇尚校友谷表信“名人、名師、名校”;“學校、地方、社會”兩點三維思考的辦學思想,就這個問題,學校的領導、教師,地方的行政官員,在外工作、創業的校友們以及鄉里的父老鄉親都應該對這一課題進行深層次,高起點的研討。以此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現任校長歐平凡正帶領學校一班人攻堅克難、修身治教、共度時艱,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我們感到欣慰。

宜章七中人,大家努力吧!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

(作者系宜章七中一九七一屆高三排畢業生,現為郴州市詩詞協會會員、宜章縣作家協會會員、《宜章縣誌》續志副主編)

郵箱:

第五篇:我的精神家園書評

《我的精神家園》書評

《我的精神家園》是王小波雜文作品的精選,這些作品內容深刻而幽默、思維獨特,帶給讀者精神上極大的樂趣。只有讀了這種作品,人才能知道什麼是尊嚴,什麼是人生中寶貴的的東西,那不是學校課本里告訴你的扯淡這個那個主義,也不是暢銷作家告訴你的愛情,而是你的,建立在你自己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精神家園。那比許多事情都要重要,也許,只有讀這種好書,才能讓我們擺脱腐朽的教育,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

《我的精神家園》帶給我們太多的人生啟發。

書中話題大多涉及文化狀態與知識分子命運。有人曾這樣説過:“《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充滿睿智的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是使人憂傷的幽默。”讀完全書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識分子的不幸”這一部分內容。我從中得到了這樣一個感悟: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書中寫道:“什麼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是的,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會環境更有利於一個人實現理想和目標。同時,我認為雖然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但並不起絕對作用。我堅信個人的努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追求,才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價值。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1

王小波説,人應該記住自己做過的聰明事,更該記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這是提醒人們應該具備時時反醒的精神吧,我這樣理解。 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知識分子,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誤。這就需要我們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時時刻刻自省,不斷改正錯誤。

在現實社會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往往會摔跟斗。但是,命運就在我們的手中。作為知識分子的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不斷地學習和追求,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從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其次,《我的精神家園》引領我們走向嚴肅的高貴。也許我們大多平庸而不自知,或者只是軟弱的去承受,他卻對平庸的生活有一種狂怒,發誓要從上面飛騰過去並且用他的一生去努力這樣做了;我們大多趨利避害或只是沉默以對,他卻逆流而上,選擇嚴肅寫作,而且直言不諱,視批評文化、社會、藝術為自己的責任;我們大多呆板或以肉麻當有趣,要麼惟恐自己不"貧"、不"痞",他卻在智慧和愛中創造出了一種了不起的有趣,而且顯示了智慧和愛中本應具有但卻被我們遺忘了很久的一種屬性,那就是高貴;我們大多具有一種狡猾的聰明,他的聰明卻是建立在科學的自由、平等和誠實的基礎上,"真理堅硬無比",我覺得這種聰明很可愛,也很必要。所有的所有,也許我們心存嚮往而自己卻做不到。

第三,讀過此書,相信你對藝術的精神內核會有更深的理解。請看《我的師承》,結尾處這樣寫到:"他們的書還在,可以成為

學習文學的範本……""他們"指的是王道乾、查良錚等前輩翻譯家。小波這樣寫到:"最好的,還是詩人的譯筆;是他們發現了現代漢語的韻律。沒有這種韻律,就不會有文學。"如此喜歡詩人的譯筆,大約源於他的青少年:"在冥想中長大以後,我開始喜歡詩。我讀了很多的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詩,好詩描述過的事情各不相同,韻律也變化無常,但有一點相同的東西。它有一種水晶般的光輝,彷彿來自星……"文中又説到了傅雷、汝龍先生,這兩位先生倒是名滿天下,雖然他們的譯文集只印了一萬冊卻仍然堆在書店裏賣不完。也許答案在這裏:契訶夫的藝術是高雅的藝術,是真正的文學,是最樸實也最深奧的文字。它需要的不是獵奇的心靈,而是高雅的趣味。最後,他寫下讓我感動和受益一句話:"提醒現在的年輕人,記住他們的名字,讀他們譯的書,是我的責任。"

還有很多、很美妙、很有趣的東西在《我的精神家園》中。有些幽默並不使人發笑,而是使人憂傷。觀卓別林喜劇,有時是要準備一塊揩淚的手帕的:魯迅先生的幽默,亦時時刺得讀者心靈深處隱隱作痛。這是大師的幽默與市井幽默之不同處。市井潑皮被警察捉住,便央求道:"警察大爺,您就把我當個屁給放了吧。"此等幽默,想象力不可謂不佳,可是除了逗笑,別無其他功能。大師的幽默,常常點到為止,卻是一枚餘味無窮的橄欖,常嚼常新。

正如王小波哥哥王小平的紀念文章中寫到:“在我看來,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有一顆自己的內丹。他們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這顆內丹,像練氣士一樣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間的精氣,

使這顆內丹在感覺的滋養中成長。當內丹大成時,它會以一種奇異的方式與外界發生感應,此時藝術家趣味大成,進入一種高超的境界,談笑咳唾,皆成珠玉。這種內丹實際上就是一種對純美境界的把握,一種至高的品味。品味是遊離於文字之外的,它與學問的關係不大。有的人學富五車,品味只是初等。有的人目不識丁,卻具有一種靈覺,能與高品味的東西發生共鳴。無論如何,人和人之間存在着品味差別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情。人們喜歡小波的作品,實際上是喜歡他的品味。”

“小波作品的價值,從一個方面來説,在於他顯示了一種獨特的高尚品味,一股塵世中的清純之氣。這些東西淺者識其淺,深者識其深,惟有緣者得之。而有緣人再傳有緣人,這一團精神能量也許就此傳遞下去,不致泯滅。”

我們讀《我的精神家園》,讀王小波,也是傳遞精神能量的有緣人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kovey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