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新時期做好農村工作的幾點體會(精選多篇)

新時期做好農村工作的幾點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新時期做好農村工作的幾點體會

新時期做好農村工作的幾點體會(精選多篇)

新時期做好農村工作的幾點體會

赤峯市元寶山區山前鎮 黃 勇

十六大報告強調:“共產黨員首先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努力運用説服教育、示範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做好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團結和帶領羣眾不斷前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加強和改進羣眾工作,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始終作為黨的主要任務,貫徹到黨的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

必須用真情實感對待羣眾

羣眾觀點是我們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羣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政治問題主要就是對人民羣眾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羣眾的關係問題。作為基層幹部首要一條是自覺擺正與人民羣眾的關係。人民羣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姓“民”名“公”;幹部是人民羣眾的“公僕”,不是“父母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幹部的根本宗旨,絕不是“為民做主”或“為民賜福”。只有擺正了關係,才能放下架子、摘下眼罩、伏下身子用真情實感去對待羣眾。只有脱了“皮鞋”換上“布鞋”,走出辦公室,走進千家萬户,深入田間地頭,坐到門洞炕頭,才感到羣眾最可愛。只有同羣眾交朋友,聽羣眾講真話説實話,瞭解他們想什麼、盼什麼、怕什麼、急什麼,才會感到羣眾最可親。只有站在羣眾的角度上想問題,做決策,依靠羣眾抓落實,相信羣眾的能動性和創造力,才會感到羣眾最可敬。只有把羣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間,像對待自己的雙親和同胞姐妹那樣,情為民樂、利為民謀、真心以待、真情奉獻、急之所急、全身心地為之服務,才會感到“羣眾最可憐”。只有知道羣眾之事無小事,知道羣眾眼裏揉不得沙子、耳裏聽不進空話、心裏裝不得腐敗,才會感到“羣眾最可怕”。

必須把政策和道理交給羣眾

只有落後的領導,沒有落後的羣眾。各級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羣眾學習的觀點,黨要依靠羣眾前進的觀點。作為基層幹部要明白羣眾是實踐的主體,要相信羣眾的覺悟和智慧。戰爭年代羣眾生生死死跟黨走,重要的原因是目標明確、道理簡單、政策到位。今天,通過現代化的信息傳輸設施羣眾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尤其是結構調整、税費改革、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等關乎到切身利益的事雖有了最基本的瞭解,但是理解得不深不透。這就要求基層幹部把政策和道理原原本本、詳詳細細地給羣眾講清。在宣傳政策和道理的過程中幹部必須具有相應的素質和能力:一是對政策理解、把握得要透、深、細,有較高的政策水平;二是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掌握得要實、準、多,把握羣眾的脈搏、熟悉錯綜複雜的關係;三是善於站在羣眾所處的環境和認識水平上研究問題;四是有一張能説會道的“黃鸝嘴”,有兩條不辭辛苦的“螞蟻腿”,有一副能裝酸甜苦辣的“泔水肚”。在工作藝術上:一是善於把大道理化成有血有肉、羣眾感興趣的小道理,並能平和可親地講給羣眾;二是善於把政策與實際相結合加以細化並通過民主、合法的手段變成羣眾的自覺行動;三是善於從利益動因上把握羣眾思想動態,帶着羣眾幹,幹給羣眾看,把講政策、講道理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四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舉例、算賬、串門、嘮嗑中讓羣眾感受到黨的温暖,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必須在謀求發展中服務羣眾

“發展是硬道理”。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和完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切實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實改進政府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作為基層幹部既要把帶領羣眾謀求發展增加收入作為第一要務,同時應充分尊重羣眾的經營自主權。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最大的事,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已逐步完善,土地作為基本生產資料掌握在農民手中這一客觀實際下,繼續強迫羣眾種這種那、搞這搞那,勢必違背經濟規律、挫傷羣眾的積極性,甚至引發許多矛盾。那麼,如何調動羣眾的生產積極性,發揮羣眾的聰明才智和主動性、創造性、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使羣眾在入世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減少失誤,得到實惠,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在謀求發展中服務羣眾。首先,工作職能要變管理為服務。在增強服務本領上下功夫,熟練掌握幾技之長;在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上下功夫,爭取上級投入,政府全力投入,協調集體投入,引導羣眾自願投入;在市場信息服務和產銷銜接服務上下功夫,主推產業掛靠龍頭企業,解除羣眾的後顧之憂;在科技培訓、推廣和服務上下功夫,為羣眾的生產提供技術保障;在引進新品種、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督、打造地方名牌產品等方面下功夫,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工作方法要變命令為引導。黨員幹部親自實踐幹給羣眾看;抓示範户,運用典型示範的方法引導羣眾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搞產業結構調整;引入市場管理機制,引導羣眾組建自己的專業服務組織或協會,壯大經紀人隊伍;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引導羣眾改變“種田為吃飯”的落後觀念,兩眼瞅着市場轉,主動參與市場競爭;返租羣眾手中土地經營權,無償提供給發展主推產業羣眾規模經營,獲得規模效益;政府各部門實行一廳式服務辦公,節約羣眾從事生產經營寶貴時間和路途費用。

必須在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中教育羣眾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以來,農村廣大羣眾的民主意識越來越強,要求民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作為基層幹部要儘快適應民主法制進程的要求,保護和利用好羣眾的民主熱情。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關係到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關係到促進農村各項改革和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關係到農村的穩定,是確保農村長治久安的“法寶”和維護人民羣眾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實踐中一些羣眾只講個人權利,不盡責任和義務,有的甚至打着民主和法制的旗號瞎折騰。這就要求基層幹部必須在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中教育好羣眾。一方面幹部必須自覺講求民主依法施政。自覺學法、懂法、用法,依法依規辦事;運用法律的手段和程序公道、公正地解決和處理農村出現的各種糾紛和矛盾;運用各種載體和有效形式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將工作置於羣眾的監督之下;認真執行和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處理好黨的領導同村民自治的關係,處理好還權於民同如何把黨和國家的政策變成羣眾自覺行動的關係。另一方面幹部必須在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過程中教育羣眾。教育羣眾不是管住羣眾,而是讓羣眾知法、懂法、守法,讓羣眾知道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教育羣眾就是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文明程度和法制觀念;教育羣眾就是通過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的機制把基層民主納入法制化軌道,使羣眾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和程序內履行民主權利,不致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在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過程中,只當“裁判員”不當“教練員”,同時進行全程指導和監督,教會羣眾怎樣講民主;敢於碰硬,敢於依法嚴懲那些無視村規民約、無視法律法規、損害多數羣眾利益的“村霸”、 “刺頭”,利用反面教材教育羣眾。

第二篇:淺談新時期農村國小校長工作的幾點體會

淺談新時期農村國小校長工作的幾點體會

炭山嶺鎮教育輔導站童克智

長期以來,校長一直是學校發展規劃的決策者、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者、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者。而在當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校長更應注重學習強素質,以人為本抓管理,新時期、新形勢下,作為一名農村國小校長,如何把學校工作安排得當,發揮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把學校工作的效益提到更高,下面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實踐,本人淺談幾點心得體會,與同行讀者共勉。

一、在課堂教學中去發現學校管理的制度問題

校長通過聽課,透過課堂教學現象,可以發現學校哪些教學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哪些管理制度還需完善。比如校長的推門聽課,就可以發現哪些教師做到了課前準備充分,哪些教師體現了課改思想,其間還有誰沒有做到這些?這些沒有做到的教師可能是什麼原因?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利於今後的學習和成長?凡此種種,只有在聽課之後,校長才能有所思考,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也才有可能進一步完善。

二、在課堂教學中去尋求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方向 辦學特色是一個學校的窗口,如果一所學校在外界看來沒有什麼特色和明確的辦學方向,那這所學校不是成功的學校,校長也必定不是成功的校長。因此,校長日常所要思索

的就是如何體現本校的特色。尤其是農村學校,要讓自己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得到大家的認可,更是困難重重。而課堂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可以提供給校長更多的思索空間,關鍵是校長如何在聽課中去發現。

三、在課堂教學中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定在課堂上是一個成功者。一個將來走向成功的教師,也必定是在課堂上磨練出來的。校長要發現這些成功者,就只有走進教師的課堂,通過課堂發現人才,鍛鍊人才,重用人才。同時,只有在課堂上,校長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個性特點,從而有效地根據教師的特點調整工作崗位,達到教師隊伍的優化組合。使越來越多的教學教研骨幹、學科帶頭人、學者型教師和學校後備幹部從課堂、教學、教研工作中不斷湧現出來。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調整學校的教學管理方向。

四、要做一個教學的行家裏手

要管理好教學工作,逐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校長必須是教學的行家裏手。校長是學校教育教學、行政指揮的核心,學校以教學為主,會抓教學質量、會聽課、會評課、會上課、會指導課。不僅能忙於事務,還要及時瞭解教改信息,指導校領導制訂教改計劃、教學改革,努力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校長在學校管理中方方面面都要想到、做到,這固然很辛苦,但一個不懂教學業務的校長肯定是管不好一所學

校的。所以,校長要根據自身特點加強學習,既要多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管理知識,也要多學習新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知識,在分析學校特點的基礎上,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五、要帶頭搞教研,以此帶動教風

校本教研在學校教學管理及提高教學質量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被更多的校長所重視。為此,一所學校的校本教研搞得如何,既是檢閲教師隊伍的關鍵,也是一所學校教學質量是否勝而不衰的生命線。可以説校本教研校長是關鍵,沒有蜂王的蜜蜂再辛苦也是無濟於事的,校長不參與校本教研而只讓部分骨幹教師去搞教研,如同沒有蜂王的蜜蜂,辛苦過後,卻不知道蜂蜜該往哪裏擱。校長親自動手搞教研,就會帶動學校整體教風的好轉,當老師們還在為教研如何才能入門而大傷腦筋時,作為校長已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和指導教師們如何就一個教學問題開展小課題研究和行動研究。那麼,老師們自然會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從而便會慢慢嘗試,靜下心來搞自己喜歡的小課題,進而逐步達到人人蔘與,帶動整體教風得到根本好轉,學校的教學管理自然會達到一個新的境地。

六、校長要走進教師心靈,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在教學管理中,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與全員管理相結合,才是真正的管理。為此,

校長要像教師走進學生心靈中那樣走進教師的心靈中去。教師是有感情的生命體,教學管理也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校長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強“感情投入”,學會熱情關心人、充分信任人、誠懇對待人、善於激勵人。多和教師們在閒談中討論與教學有關的問題。也許,管理中的難題會在和教師們的一次閒談中解決。也只有這樣,當校長和教師站在一起時,校長才會被教師們從心靈深處所認可。至此,校長的教學管理理念也才會被教師們所認同。同時,要放心自己的教師。要大膽地讓教師們去研究,去實踐。校長所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去為教師搞教學提供更有利的環境,一旦教師把校長現為了知己,他們往往會為那份用金錢買不到的情感,情有獨鍾地工作。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為一名校長,面對創新的教育改革形勢,應經常自我反省,回顧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這樣才能在治校、治教中充分發揮、施展自己的才華,才能團結帶領全校師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辦出一流的學校。

作者簡介:

童克智,男,本科文化程度,1978年5月出生,2014年參加工作,國小一級教師。多年來一直從事國小語、數教學,並積累了一定的成功教學經驗。

第三篇:淺談新時期農村國小校長工作的幾點體會(楊建生)

淺談新時期農村國小校長工作的幾點體會

北溝中心國小楊建生

長期以來,校長一直是學校發展規劃的決策者、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者、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者。而在當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校長更應注重學習強素質,以人為本抓管理,新時期、新形勢下,作為一名農村國小校長,如何把學校工作安排得當,發揮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把學校工作的效益提到更高,下面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實踐,本人淺談幾點心得體會,與同行讀者共勉。

一、在課堂教學中去發現學校管理的制度問題

校長通過聽課,透過課堂教學現象,可以發現學校哪些教學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哪些管理制度還需完善。比如校長的推門聽課,就可以發現哪些教師做到了課前準備充分,哪些教師體現了課改思想,其間還有誰沒有做到這些?這些沒有做到的教師可能是什麼原因?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利於今後的學習和成長?凡此種種,只有在聽課之後,校長才能有所思考,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也才有可能進一步完善。

二、在課堂教學中去尋求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方向 辦學特色是一個學校的窗口,如果一所學校在外界看來沒有什麼特色和明確的辦學方向,那這所學校不是成功的學校,校長也必定不是成功的校長。因此,校長日常所要思索

的就是如何體現本校的特色。尤其是農村學校,要讓自己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得到大家的認可,更是困難重重。而課堂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可以提供給校長更多的思索空間,關鍵是校長如何在聽課中去發現。

三、在課堂教學中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定在課堂上是一個成功者。一個將來走向成功的教師,也必定是在課堂上磨練出來的。校長要發現這些成功者,就只有走進教師的課堂,通過課堂發現人才,鍛鍊人才,重用人才。同時,只有在課堂上,校長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個性特點,從而有效地根據教師的特點調整工作崗位,達到教師隊伍的優化組合。使越來越多的教學教研骨幹、學科帶頭人、學者型教師和學校後備幹部從課堂、教學、教研工作中不斷湧現出來。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調整學校的教學管理方向。

四、要做一個教學的行家裏手

要管理好教學工作,逐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校長必須是教學的行家裏手。校長是學校教育教學、行政指揮的核心,學校以教學為主,會抓教學質量、會聽課、會評課、會上課、會指導課。不僅能忙於事務,還要及時瞭解教改信息,指導校領導制訂教改計劃、教學改革,努力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校長在學校管理中方方面面都要想到、做到,這固然很辛苦,但一個不懂教學業務的校長肯定是管不好一所學

校的。所以,校長要根據自身特點加強學習,既要多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管理知識,也要多學習新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知識,在分析學校特點的基礎上,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五、要帶頭搞教研,以此帶動教風

校本教研在學校教學管理及提高教學質量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被更多的校長所重視。為此,一所學校的校本教研搞得如何,既是檢閲教師隊伍的關鍵,也是一所學校教學質量是否勝而不衰的生命線。可以説校本教研校長是關鍵,沒有蜂王的蜜蜂再辛苦也是無濟於事的,校長不參與校本教研而只讓部分骨幹教師去搞教研,如同沒有蜂王的蜜蜂,辛苦過後,卻不知道蜂蜜該往哪裏擱。校長親自動手搞教研,就會帶動學校整體教風的好轉,當老師們還在為教研如何才能入門而大傷腦筋時,作為校長已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和指導教師們如何就一個教學問題開展小課題研究和行動研究。那麼,老師們自然會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從而便會慢慢嘗試,靜下心來搞自己喜歡的小課題,進而逐步達到人人蔘與,帶動整體教風得到根本好轉,學校的教學管理自然會達到一個新的境地。

六、校長要走進教師心靈,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在教學管理中,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與全員管理相結合,才是真正的管理。為此,

校長要像教師走進學生心靈中那樣走進教師的心靈中去。教師是有感情的生命體,教學管理也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校長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強“感情投入”,學會熱情關心人、充分信任人、誠懇對待人、善於激勵人。多和教師們在閒談中討論與教學有關的問題。也許,管理中的難題會在和教師們的一次閒談中解決。也只有這樣,當校長和教師站在一起時,校長才會被教師們從心靈深處所認可。至此,校長的教學管理理念也才會被教師們所認同。同時,要放心自己的教師。要大膽地讓教師們去研究,去實踐。校長所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去為教師搞教學提供更有利的環境,一旦教師把校長現為了知己,他們往往會為那份用金錢買不到的情感,情有獨鍾地工作。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為一名校長,面對創新的教育改革形勢,應經常自我反省,回顧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這樣才能在治校、治教中充分發揮、施展自己的才華,才能團結帶領全校師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辦出一流的學校。

第四篇:淺談新時期如何做好農村工作

淺談新時期如何做好農村工作

滇灘鎮山寨村大學生村官 杜加濟

(2014年9月8日)

我是2014年選聘到村任職的大學生村官,現任滇灘鎮山寨村主任助理。在騰衝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的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下,舉辦了《騰衝縣2014年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大學生村官》培訓班,作為此次培訓班的一員,我深感榮幸,通過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等6個專題的培訓和老村幹部交流及村官發言,讓我感受頗多。基層幹部的工作就是建設農村、發展農業、服務農民。作為新時期下的大學生村官,如何開展好農村工作,將是我們面臨的考驗,經過兩年的村官生活,下面就如何做好農村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正確處理好乾羣關係,牢固樹立為農民服務意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根本宗旨。要實踐這一宗旨,一是要確立好農民是農村工作的主體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説,開展工作就要緊緊圍繞農民來開展,來服務,只有這樣幹部才能得到羣眾的認可和支持,黨的方針政策才能得到貫徹和執行;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切實可行的為民服務制度,從制度上監督、約束幹部履行職責,這也是密切幹羣關係的基本條件,好的制度才能

產生好的幹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三是是要發展經濟,領民致富,這是工作目標和方向。擺脱貧窮,走向富裕,是當今農民最大的願望和需要。也是現階段黨在農村的根本任務,是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農村工作中的集中體現,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農業生產技術;既要懂傳統型生產模式,又要懂得將最新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相結合;既要懂生產,又要懂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廣大羣眾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強體制創新,提高農村科學和民主管理水平 體制創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幹部有效工作。我們普遍面臨事多、責重、權小、利微的機制矛盾,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沒有很好的貫徹落實,是導致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農村黨羣幹羣關係的體制因素。科學和民主管理是促進黨羣幹羣關係改善的重要途徑。我們應當,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將幹部的職權和職責統一起來,定人、定崗、定責;第二、要建立健全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處理政務;第三、要確實做到從“德、能、績、效、廉”五個方面考核和推薦幹部。第四、要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決策制度,充分發揮黨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羣策羣力,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第五、要加強信訪、接訪

制度建設,充分聽取羣眾的意見、建議和批評,並及時給予人民羣眾滿意的答覆。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社會氛圍

隨着農村改革的深化和經濟關係的調整,羣眾經濟利益的磨擦、思想觀念的碰撞等引發的矛盾更加複雜多樣,如果處理不及時,方法不得當,就有可能引起羣眾的不滿情緒,影響幹羣關係的融洽,造成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密切幹羣關係,促進政通人和、安定團結的有效途徑。

1、體察民情民意,掌握預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動權。作為農村基層幹部,對於本村的社會情況、民情民意、現實矛盾以及可能出現的潛在矛盾,要做到了然於胸,取得預防和化解各種矛盾的主動權。再存要作好“工作日誌”,及時掌握了羣眾的思想脈搏,對羣眾在想什麼、做什麼、需要什麼做到了胸中有數,並能從中注意發展動態,做到“日暈知風,礎潤知雨”,及時排查和發現矛盾苗頭,見微知着,防微杜漸。另一方面加強了幹部與羣眾的聯繫,溝通了幹羣感情,融洽了幹羣關係,一旦發生矛盾,幹部也容易協調處理,解決問題才會遊刃有餘。

2、尋求新的辦法,提高預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一是要吸引羣眾的注意力,把廣大農民羣眾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發展經

濟,致富奔小康上來。二是要認真解決羣眾的實際困難。農村矛盾尤其是幹羣矛盾,往往是羣眾的要求得不到及時、合理的解決而造成的。因此,對於羣眾的要求,要區別不同情況給予認真對待。對於羣眾的合理要求,凡屬應該解決的,及時妥善解決;對於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細緻的説服教育工作,做好重點人的轉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對已經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則落實責任制,研究對策,採取積極措施限期解決,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三是重視解決社會熱點問題,如:計劃生育工作難做、社會治安難維護等諸多社會矛盾,是影響幹羣關係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熱點問題。四是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舉辦法制學習班,學習常用的法律法規,普遍提高了農民的法律知識水平,增強了農民的法制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並充分利用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村民在羣眾中的威望,發揮他們對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宅基地糾紛、山林田土糾紛等民事糾紛的調解作用,把農村各類矛盾糾紛儘量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五是要加強科學文化的普及。農村各類矛盾的產生,往往是與人們科學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質較低等聯繫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視對農民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現代素質。開辦農業技術培訓、農業技術推廣形式多樣地向農民進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二要建設農村文化陣地,活躍農民文

化生活。建立圖書館,業餘文藝宣傳隊等,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多了,羣眾精神生活更加充實了,社會問題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提高羣眾思想道德水準。創建文明村、文明户、評選“遵紀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範户”、“小康示範户”等活動,並將其經常化、制度化。使農民的榮辱觀念和道德觀念有正確的導向,形成了遵紀守法光榮、勞動致富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

總之農村工作可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項工作都需要去落實,我們大學生村官應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扛起時代賦予一名“村官”的歷史使命與神聖職責,不負組織重託與羣眾期望、堅定理想與信念、努力學習、認真工作,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為廣大人民羣眾致富奔小康、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加快科學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撲下身子,紮實工作,一定能把農村各項工作做好。

第五篇:淺談新時期下如何做好農村工作

淺談新時期下如何做好農村工作

農村, 時期

基層幹部的工作就是建設農村、發展農業、服務農民。新時期做好農村工作應把握如下三個要點:

一、正確處理好乾羣關係,牢固樹立為農民服務意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根本宗旨。要實踐這一宗旨,首先要確立好農民是農村工作的主體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説,鄉鎮幹部的工作就是要緊緊圍繞農民來開展,來服務的,只有這樣幹部才能得到羣眾的認可和支持,黨的方針政策才能得到貫徹和執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切實可行的為民服務制度,從制度上監督、約束幹部履行職責,這也是密切幹羣關係的基本條件,好的制度才能產生好的幹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再次是要發展經濟,領民致富,這是鄉鎮幹部的工作目標和方向。擺脱貧窮,走向富裕,是當今農民最大的願望和需要。也是現階段黨在農村的根本任務,是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農村工作中的集中體現,這就要求鄉鎮幹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農業生產技術;既要懂傳統型生產模式,又要懂得將最新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相結合;既要懂生產,又要懂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廣大羣眾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強體制創新,提高農村科學和民主管理水平。

體制創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幹部有效工作。鄉鎮部門普遍面臨事多、責重、權小、利微的機制矛盾,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沒有很好的貫徹落實,是導致鄉鎮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農村黨羣幹羣關係的體制因素。科學和民主管理是促進黨羣幹羣關係改善的重要途徑。我們應當,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將幹部的職權和職責統一起來,定人、定崗、定責;第二、要建立健全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處理政務;第三、要嚴格考核與獎懲制度,確實做到從“德、能、績、效、廉”五個方面嚴格考核和推薦幹部,對考核不合格,羣眾不滿意的幹部,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批評或處分;第四、要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決策制度,充分發揮黨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羣策羣力,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第五、要充分發揮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作用,切實履行好人大的監督職能,督促政府各職能部門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第六、要加強信訪、接訪制度建設,充分聽取羣眾的意見、建議和批評,並及時給予人民羣眾滿意的答覆。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社會氛圍

隨着農村改革的深化和經濟關係的調整,羣眾經濟利益的磨擦、思想觀念的碰撞等引發的矛盾更加複雜多樣,如果

處理不及時,方法不得當,就有可能引起羣眾的不滿情緒,影響幹羣關係的融洽,造成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密切幹羣關係,促進政通人和、安定團結的有效途徑。一是體察民情民意,掌握預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動權。作為農村基層幹部,對於本鄉、本村的社會情況、民情民意、現實矛盾以及可能出現的潛在矛盾,要做到了然於胸,取得預防和化解各種矛盾的主動權。每個幹部下村組要作好“工作日誌”,及時掌握了羣眾的思想脈搏,對羣眾在想什麼、做什麼、需要什麼做到了胸中有數,並能從中注意發展動態,做到“日暈知風,礎潤知雨”,及時排查和發現矛盾苗頭,見微知着,防微杜漸。另一方面加強了幹部與羣眾的聯繫,溝通了幹羣感情,融洽了幹羣關係,一旦發生矛盾,幹部也容易協調處理,解決問題才會遊刃有餘。二是尋求新的辦法,提高預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吸引羣眾的注意力,把廣大農民羣眾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發展經濟,致富奔小康上來。其次,要認真解決羣眾的實際困難。農村矛盾尤其是幹羣矛盾,往往是羣眾的要求得不到及時、合理的解決而造成的。因此,對於羣眾的要求,要區別不同情況給予認真對待。對於羣眾的合理要求,凡屬應該解決的,及時妥善解決;對於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細緻的説服教育工作,做好重點人的轉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對已經暴露出來的矛盾和

問題,則落實責任制,研究對策,採取積極措施限期解決,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第三,重視解決社會熱點問題,如:計劃生育工作難做、社會治安難維護等諸多社會矛盾,是影響幹羣關係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熱點問題。第四,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舉辦法制學習班,學習常用的法律法規,普遍提高了農民的法律知識水平,增強了農民的法制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並充分利用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村民在羣(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眾中的威望,發揮他們對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宅基地糾紛、山林田土糾紛等民事糾紛的調解作用,把農村各類矛盾糾紛儘量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第五,要加強科學文化的普及。農村各類矛盾的產生,往往是與人們科學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質較低等聯繫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視對農民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現代素質。開辦農民夜校、農業技術培訓學校、農業技術廣播、企業農民工學校,形式多樣地向農民進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二要建設農村文化陣地,活躍農民文化生活。建立文化站、廣播站、電影隊(院)、圖書館,業餘文藝宣傳隊等,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多了,羣眾精神生活更加充實了,社會問題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提高羣眾思想道德水準。創建文明村、文明户、評選“遵紀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範户”、“小康示範户”等活動,並將其經常化、制度化。使農民的榮辱

觀念和道德觀念有正確的導向,形成了遵紀守法光榮、勞動致富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各項工作都需要鄉鎮幹部去落實,只要我們每個幹部都能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撲下身子,紮實工作,就一定能把農村各項工作做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ongzuoxinde/eyo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