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如何做好村支部書記的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如何做好村支部書記的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如何做好村支部書記的心得體會

如何做好村支部書記的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現在大家基本公認,如何把農民組織起來,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問題之一。筆者長期在基層工作,曾經先後兼任過三個村的支部書記,下面就如何組織農民問題,談點自己的體會和思考。

先講三件小事:1、94年5月中旬,我到**鄉百合村兼任村支

部書記,該村是個癱瘓村,因與鄰村鬧土地官司,人心渙散,治安混亂。當時正是農民點花生和種西瓜的季節,由於天氣持續乾旱無雨,農民花生點種不上,種西瓜都是用桶拉水,村裏的電也停了好長時間,農民累一天,還得摸黑吃飯,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同情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我帶領村幹部首先疏通了線路,接着解決水的問題。我召開村組幹部會問大家怎麼辦,大家一致的意見是打井。時不我待,聯繫打井隊,分組召開羣眾大會,村組幹部忙乎起來,短短十天時間三個組打了37眼塑料管(家民稱之為對口抽)井,這些井不僅解了當時羣眾的燃眉之急,而且在以後的農業生產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村組幹部的威信因此大增,羣眾見到我對我感謝得不得了,説我們給村裏辦了件大好事。2、96年我到**鄉大胖村兼任村支書,當時主要是負責組建兩委班子,班子建成後想為羣眾辦點實事,辦點啥事呢?在與村民的接觸中我瞭解到羣眾對村北村西的地很頭痛,主要是這些地緊臨兩條大河,鹼性大、濕度大,種啥啥不成,雨水稍大就淹,羣眾罵之滷孫地。我注意向羣眾討教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人説用電廠生產的那種化肥效果不錯,有人説北地不知是誰種塊水稻長勢不錯。我直觀上感到種水稻是條路,找到該農户經過算帳比較,種水稻效益還真不錯,於是我們就號召羣眾種水稻,二三年後這些地還真的全種上了水稻。3、**鄉是汴梁西瓜的主產區,西瓜是該鄉的支柱產業,全國有名的開封西瓜批發市場就在該鄉境內。該鄉王莊村委後沙灘村羣眾,96年自己兑錢聘請外地農民技術員學習温棚育苗和西瓜嫁接技術,僅二三年時間,該村就成了全縣有名的西瓜生產先進村,西瓜生產收入大幅度增加,還為我們鄉政府連續二三年爭得了現場會。

由於我愛好哲學思考,這些成功的經驗,加之失敗的教訓,通過反覆比較,使我逐漸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幹工作辦事情必須照唯辯證法規律辦事。所謂規律,實質上就是事物之間的先後順序和必然聯繫。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我們在實踐中必須遵循的規律。照此規律辦事,事情可自然而成,違背此規律,輕者,難免出現矛盾和問題,重者,超越規律的極限,就會失敗。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在百合打井的事。我們在百合成功地組織羣眾打井,我反覆思考的問題是:打了37眼井,鄉村沒有拿一分錢,都是羣眾自己拿的錢,幹部僅組織組織,羣眾就那樣對我們感恩,而我們有時乾的事,就是不讓羣眾拿一分錢,羣眾不僅不領情,反而罵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當然首先是個態度問題,即是不是真心想為羣眾辦事,今天我不談這個問題,我要談的是,就是真心想為羣眾辦事,如果不照規律辦事,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未必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我們為農民羣眾辦事,一定要從農民羣眾的實際需要出發,但是,農民羣眾有許多需要,他們的需要是分層次的,有大小之分和高低之別,照辯證法規律辦事,就是先滿足小需要,再滿足大需要,先滿足低層次需要,再滿足高層次需要,就是先急後緩。我們組織百合羣眾打井,所以能把羣眾組織起來,所以能贏得羣眾的心,就是因為我們急羣眾所急,幹羣眾所需。羣眾當時最急的事就是如何保住西瓜苗,如何點上花生,因為季節不等人啊!對於廣大農民羣眾來説,當時沒有比這個事更急的事了,解決了這個事,就是為農民解燃眉之急。所以我們的號召不僅很快得到了羣眾響應,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假如説我們當時辦的事,不是組織羣眾打井,而是組織羣眾挖河、墊路或搞高科技農業結構調整,很可能是幹部累的不輕,農民不領情,事情最後反而以失敗而告終。現在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都深深感到,如何把農民組織起來和聯合起來是農村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是農民擺脱弱勢地位的關鍵,是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關鍵,我認為,這裏重要的是一定要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要深入農民羣眾,瞭解他們到底需要什麼,這樣幫助農民,才是把癢撓到了正地方,農民才高興,才會跟我們走。當領導的都希望能一呼百諾,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唯有順民心、合民意,幹羣眾所需,才能有這樣的效果。有時農民的需要可能很小、很土、很低、很簡單,身處上層的領導往往看不起農民的這些需要,認為這些需要是早已過時的東西,是落後的東西。其實,辯證法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小事、低級階段的事和簡單的事都是事物運動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只有首先滿足農民的這些需要,大的、洋的、高級的需要才容易實現。否則,小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還沒有滿足,就硬向農民注入大的、高級的東西,就很可能敗事。我常想,國民黨統治時期一些熱心鄉村建設的

最後,分析後沙灘村學西瓜嫁接技術這件事。説實話,在這件事上,當時鄉政府並沒有掏錢幫羣眾什麼,倒是羣眾為鄉政府爭得了不少榮譽,對此,村裏的幾個能人頗有微言。我想,如果當時鄉政府能拿錢幫助羣眾聘請技術員,我們不但能有效地把羣眾組織起來學習這一技術,而且會提高政府在農民中的威信,農民就不會説風涼話了。西瓜是**鄉的主導產業,大多數農民都把希望寄託在這一季瓜上,秋後算帳,他們先把明年種瓜的錢存起來,進入冬閒季節,男女老幼齊上陣,有的拉沙墊地壓淤、壓鹼改造土地,一車一車地拉,硬是把整個的一塊地抬高了許多,還有的是深翻土地,用鐵杴一杴一杴將一畝、二畝地翻個個兒,深度達50公分至80公分。我看到此情此景,無不為農民的力量、毅力以及熱愛土地的精神所感動,農民做這些都是為明年的西瓜、花生有個好收成。一過來年,農民就開始為種瓜忙活起來,備糞、備肥、挑瓜溝,搞早熟西瓜的農户,春節前就開始忙活,打藥管理更是一遍又一遍。瓜上市時,他們為瓜有個好價格而欣喜,為瓜賣不上錢而犯愁,西瓜簡直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的魂。我描述這麼多,只是想説一句話:如果政府能夠花錢圍繞西瓜做文章,就是做到了農民的心坎上,就容易有效地把農民組織起來,農民就會跟黨和政府走。由低到高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遵循這一規律,做事情就容易取得成功。當時**想搞大棚西瓜,我是抓農業的副鄉長,領導問我在哪個村搞,我力推後沙灘村,我當時的理由是,後沙灘村羣眾有成熟的西瓜嫁接技術(這是搞大棚西瓜必不可少的技術),他們搞大棚西瓜,有較好的技術基礎,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後來大棚西瓜還是沒有搞成,原因有二:一是該村人均耕地較多,搞大棚西瓜投入勞力較多,他們認為一搞大棚西瓜就不能再搞雙膜覆蓋西瓜了,因為勞力少忙不過來,搞二個大棚也未必有種五六畝雙膜覆蓋西瓜來錢。二是大棚西瓜投入大,農民資金緊張,而且有風險(主要是沙塵暴),他們想叫鄉政府每個棚補助一千元,而且是先拿錢再建棚,而政府則答應每個棚只補助500元,是先建棚再補錢,談判不下來,最後沒有搞成。這件事雖然沒有搞成,後來再思考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政府不惜拿出10萬元錢購買果樹苗在鄭汴路兩側搞林果基地,最後啥也沒搞成,如果我們把這10萬元錢投入到後沙灘村幫助農民搞大棚西瓜,則很容易取得成功,就是按羣眾提出的每個棚補助一千元,也可建一百座棚。這一百座棚從表面上看,也是蠻好看的,從農民那裏説,農民則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而我們沒有這樣幹,乾的是羣眾不想幹的事,結果花了錢,事沒有辦成,還挨羣眾的罵。還是那句話,要把農民組織起來,叫他們跟黨和政府走,制定規劃和政策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符合羣眾的需要,要合民心、符民願。

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給中國和中國農民帶來了新的機遇,更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對於中國的農民可以説是挑戰大於機遇,我們唯有在新的條件下,像當年毛主席那樣,深入農村和農民,握着農民的手,問農民痛什麼,需要什麼,從點滴做起,從低處起步,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用新的原則和精神把千百萬農民羣眾聯合起來、組織起來,組成新的銅牆鐵壁,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才有希望,中國才有希望。

第二篇:如何做好村支部書記的心得體會

辦事情要從農村農民實際出發

現在大家基本公認,如何把農民組織起來,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問題之一。筆者長期在基層工作,曾經先後兼任過三個村的支部書記,下面就如何組織農民問題,談點自己的體會和思考。

先講三件小事:1、94年5月中旬,我到**鄉百合村兼任村支部書記,該村是個癱瘓村,因與鄰村鬧土地官司,人心渙散,治安混亂。當時正是農民點花生和種西瓜的季節,由於天氣持續乾旱無雨,農民花生點種不上,種西瓜都是用桶拉水,村裏的電也停了好長時間,農民累一天,還得摸黑吃飯,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同情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我帶領村幹部首先疏通了線路,接着解決水的問題。我召開村組幹部會問大家怎麼辦,大家一致的意見是打井。時不我待,聯繫打井隊,分組召開羣眾大會,村組幹部忙乎起來,短短十天時間三個組打了37眼塑料管(家民稱之為對口抽)井,這些井不僅解了當時羣眾的燃眉之急,而且在以後的農業生產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村組幹部的威信因此大增,羣眾見到我對我感謝得不得了,説我們給村裏辦了件大好事。2、96年我到**鄉大胖村兼任村支書,當時主要是負責組建兩委班子,班子建成後想為羣眾辦點實事,辦點啥事呢?在與村民的接觸中我瞭解到羣眾對村北村西的地很頭痛,主要是這些地緊臨兩條大河,鹼性大、濕度大,種啥啥不成,雨水稍大就淹,羣眾罵之滷孫地。我注意向羣眾討教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人説用電廠生產的那種化肥效果不錯,有人説北地不知是誰種塊水稻長勢不錯。我直觀上感到種水稻是條路,找到該農户經過算帳比較,種水稻效益還真不錯,於是我們就號召羣眾種水稻,二三年後這些地還真的全種上了水稻。3、**鄉是汴梁西瓜的主產區,西瓜是該鄉的支柱產業,全國有名的開封西瓜批發市場就在該鄉境內。該鄉王莊村委後沙灘村羣眾,96年自己兑錢聘請外地農民技術員學習温棚育苗和西瓜嫁接技術,僅二三年時間,該村就成了全縣有名的西瓜生產先進村,西瓜生產收入大幅度增加,還為我們鄉政府連續二三年爭得了現場會。

由於我愛好哲學思考,這些成功的經驗,加之失敗的教訓,通過反覆比較,使我逐漸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幹工作辦事情必須照唯辯證法規律辦事。所謂規律,實質上就是事物之間的先後順序和必然聯繫。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我們在實踐中必須遵循的規律。照此規律辦事,事情可自然而成,違背此規律,輕者,難免出現矛盾和問題,重者,超越規律的極限,就會失敗。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在百合打井的事。我們在百合成功地組織羣眾打井,我反覆思考的問題是:打了37眼井,鄉村沒有拿一分錢,都是羣眾自己拿的錢,幹部僅組織組織,羣眾就那樣對我們感恩,而我們有時乾的事,就是不讓羣眾拿一分錢,羣眾不僅不領情,反而罵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當然首先是個態度問題,即是不是真心想為羣眾辦事,今天我不談這個問題,我要談的是,就是真心想為羣眾辦事,如果不照規律辦事,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未必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我們為農民羣眾辦事,一定要從農民羣眾的實際需要出發,但是,農民羣眾有許多需要,他們的需要是分層次的,有大小之分和高低之別,照辯證法規律辦事,就是先滿足小需要,再滿足大需要,先滿足低層次需要,再滿足高層次需要,就是先急後緩。我們組織百合羣眾打井,所以能把羣眾組織起來,所以能贏得羣眾的心,就是因為我們急羣眾所急,幹羣眾所需。羣眾當時最急的事就是如何保住西瓜苗,如何點上花生,因為季節不等人啊!對於廣大農民羣眾來説,當時沒有比這個事更急的事了,解決了這個事,就是為農民解燃眉之急。所以我們的號召不僅很快得到了羣眾響應,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假如説我們當時辦的事,不是組織羣眾打井,而是組織羣眾挖河、墊路或搞高科技農業結構調整,很可能是幹部累的不輕,農民不領情,事情最後反而以失敗而告終。現在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都深深感到,如何把農民組織起來和聯合起來是農村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是農民擺脱弱勢地位的關鍵,是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關鍵,我認為,這裏重要的是一定要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要深入農民羣眾,瞭解他們到底需要什麼,這樣幫助農民,才是把癢撓到了正地方,農民才高興,才會跟我們走。當領導的都希望能一呼百諾,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唯有順民心、合民意,幹羣眾所需,才能有這樣的效果。有時農民的需要可能很小、很土、很低、很簡單,身處上層的領導往往看不起農民的這些需要,認為這些需要是早已過時的東西,是落後的東西。其實,辯證法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小事、低級階段的事和簡單的事都是事物運動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只有首先滿足農民的這些需要,大的、洋的、高級的需要才容易實現。否則,小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還沒有滿足,就硬向農民注入大的、高級的東西,就很可能敗事。我常想,國民黨統治時期一些熱心鄉村建設的知識分子到鄉村搞試驗,為什麼總是得不到農民的響應,而毛主席領導搞的土地革命卻讓農民自願捐糧賣命,組成一個銅牆鐵壁,還不是因為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夢寐以求的對土地的需要?現在我們組織農民辦工業、搞高科技農業,農民都不積極響應,我們總是埋怨農民沒文化、素質低,組織紀律觀念差,而很少考慮我們乾的事是否符合農民需要。農業、農村、農民就是這麼一個狀況,從這個實際出發去定目標幹事情,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還拿打井這個事來説,羣眾打的是塑料管井,上級實際上並不主張打這種井,認為這種井檔次低(也許還有其它科學上的原因)。現在看來,這種井最符合生產責任制和農民的資金情況,最符合農民的需要。如果我們當時組織打標準化的石管井,很可能就組織不起來,因為農民不僅資金上有問題,而且石管井管的面積大,打在誰的地裏也成問題。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能解羣眾的燃眉之急。現在我們那個地方遍地打的都是這種井,這表明這種井符合當地農民的實際情況。通過打井這件事我還認識到,為羣眾辦實事,幹部的牽頭組織很重要。當時我問農民,你們既然這麼需要打井,為什麼不自己打呢?他們回答説,我自己出錢打一眼井,你不叫誰用呀?不叫誰用得罪誰,叫用吧,自己掏錢打的井叫別人用,實在有點肚痛。你看,農民就是這麼一個覺悟水平,我們作決策辦事情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毛主席總結大躍進的失誤時有一段話,他説:“一定要每時每刻關心羣眾利益,時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適合當前羣眾的覺悟水平和當前羣眾的迫切要求。凡是違背這兩條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敗”。 這段話同樣適合於今天,我感覺甚至就是對今天的人們説的。我們在農村組織農民搞這事搞那事失敗的原因,難道不就是因為違背了這兩條嗎?今天我們還可以再加上一條:一定要適合當前羣眾的資金技術情況,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

其次,分折在大胖栽種水稻的事。從現代農業的觀點來看,栽種水稻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在有些地方,水稻還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對象,但是大胖村那些地裏栽種水稻,農民由原來的不收變成收,由原來的少收入,變成了多收入,農民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實惠,因而他們就擁護幹部,聽幹部的號召。農民有了收入,有了積累,再發展高級的東西也就有了基礎,這就叫有低到高。從大胖栽種水稻這件小事來看,我們還領悟到,作決策辦事情一定要遵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發展規律。當時改種水稻我們只是在廣播上宣傳宣傳,宣傳那個典型農户的收入情況,幫助農民進行效益分析,並沒有逼迫農民一下子都改種水稻。農民是最講實際的,他們一看種水稻還真行,大家就很快都跟了上來。當領導的有沒有水平,水平高低,能不能有效地把農民組織起來,就看你有沒有眼光發現羣眾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能發現這種東西,就能一呼百諾,就叫站得高,看得遠。我們常講的由點到面的工作方法,體現的正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發展規律。作為對比,我們不妨舉一個失敗的例子,可以説這樣的例子各地都比比皆是。還是在**時,xx年春季黨委政府決定沿鄭(鄭州)汴(開封)路兩側在高砦村北地搞萬畝經濟林基地,當時領導可能想,一下子搞成這麼一個基地,對調整農業結構,對改善鄭汴路兩側的生態環境都有很大作用。可是實施時羣眾積極性不高,有些農户根本不同意,鎮政府(此時**鄉已改為**鎮)只好從購苗、栽植到澆水的各個環節都包攬下來,組織鎮村幹部自己動手。由於規模太大,栽的質量很低,還由於精力和財力上的原因,澆水不及時也不充足,管理跟不上,結果成活率不到10%,活下來的幾顆樹後來羣眾也都拔掉移裁到家裏了。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都説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按此規律辦事,就容易取得成功,違背此規律,就可能導致失敗。總結經驗,一定要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既要看到成功的經驗,更要看到失敗的教訓,這樣才容易看清規律。我曾思考**鎮的農民裁種葡萄的事,都 是同樣的土質,都是同樣的環境,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卻失敗了,原因到底在哪裏呢?我比較思考的結果是:成功的農户主要是因為應該(由規律所決定)做的事做足做夠了,而失敗的農户主要是因為應該做的事沒有做足做夠,總是懶省事造成的。一個人想幹成大事,想幹成高級的事,一定要把小事低級階段的事幹足幹夠,並富有成效。這些富有成效的小事,只要幹足幹夠,幹到一定程度了,經濟也好,黨羣幹羣關係也好,就會發生一個質的變化。胡錦濤同志講,羣眾利益無小事,這當然首先是個態度問題,但我是從量變質變規律理解的。

最後,分析後沙灘村學西瓜嫁接技術這件事。説實話,在這件事上,當時鄉政府並沒有掏錢幫羣眾(轉載需註明來源:)什麼,倒是羣眾為鄉政府爭得了不少榮譽,對此,村裏的幾個能人頗有微言。我想,如果當時鄉政府能拿錢幫助羣眾聘請技術員,我們不但能有效地把羣眾組織起來學習這一技術,而且會提高政府在農民中的威信,農民就不會説風涼話了。西瓜是**鄉的主導產業,大多數農民都把希望寄託在這一季瓜上,秋後算帳,他們先把明年種瓜的錢存起來,進入冬閒季節,男女老幼齊上陣,有的拉沙墊地壓淤、壓鹼改造土地,一車一車地拉,硬是把整個的一塊地抬高了許多,還有的是深翻土地,用鐵杴一杴一杴將一畝、二畝地翻個個兒,深度達50公分至80公分。我看到此情此景,無不為農民的力量、毅力以及熱愛土地的精神所感動,農民做這些都是為明年的西瓜、花生有個好收成。一過來年,農民就開始為種瓜忙活起來,備糞、備肥、挑瓜溝,搞早熟西瓜的農户,春節前就開始忙活,打藥管理更是一遍又一遍。瓜上市時,他們為瓜有個好價格而欣喜,為瓜賣不上錢而犯愁,西瓜簡直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的魂。我描述這麼多,只是想説一句話:如果政府能夠花錢圍繞西瓜做文章,就是做到了農民的心坎上,就容易有效地把農民組織起來,農民就會跟黨和政府走。由低到高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遵循這一規律,做事情就容易取得成功。當時**想搞大棚西瓜,我是抓農業的副鄉長,領導問我在哪個村搞,我力推後沙灘村,我當時的理由是,後沙灘村羣眾有成熟的西瓜嫁接技術(這是搞大棚西瓜必不可少的技術),他們搞大棚西瓜,有較好的技術基礎,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後來大棚西瓜還是沒有搞成,原因有二:一是該村人均耕地較多,搞大棚西瓜投入勞力較多,他們認為一搞大棚西瓜就不能再搞雙膜覆蓋西瓜了,因為勞力少忙不過來,搞二個大棚也未必有種五六畝雙膜覆蓋西瓜來錢。二是大棚西瓜投入大,農民資金緊張,而且有風險(主要是沙塵暴),他們想叫鄉政府每個棚補助一千元,而且是先拿錢再建棚,而政府則答應每個棚只補助500元,是先建棚再補錢,談判不下來,最後沒有搞成。這件事雖然沒有搞成,後來再思考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政府不惜拿出10萬元錢購買果樹苗在鄭汴路兩側搞林果基地,最後啥也沒搞成,如果我們把這10萬元錢投入到後沙灘村幫助農民搞大棚西瓜,則很容易取得成功,就是按羣眾提出的每個棚補助一千元,也可建一百座棚。這一百座棚從表面上看,也是蠻好看的,從農民那裏説,農民則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而我們沒有這樣幹,乾的是羣眾不想幹的事,結果花了錢,事沒有辦成,還挨羣眾的罵。還是那句話,要把農民組織起來,叫他們跟黨和政府走,制定規劃和政策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符合羣眾的需要,要合民心、符民願。

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給中國和中國農民帶來了新的機遇,更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對於中國的農民可以説是挑戰大於機遇,我們唯有在新的條件下,像當年毛主席那樣,深入農村和農民,握着農民的手,問農民痛什麼,需要什麼,從點滴做起,從低處起步,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用新的原則和精神把千百萬農民羣眾聯合起來、組織起來,組成新的銅牆鐵壁,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才有希望,中國才有希望

第三篇:黨支部書記心得體會

我從事基層黨務工作已有xxx個春秋,算得上是黨務工作上一名老兵了。1976年7月我就開始在農村所插的大隊擔任過黨支部副書記。後來招工進了鐵路,先後在xxx車務段、xxx車務段、xxx車務段30多年的鐵路生涯中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當過團委書記、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辦公室主任、黨委宣傳室主任等,在後14年中,又在xxxxx鎮等車站擔任黨支部書記一職。

我這一生可算的上平淡清白、平凡無華,可講德踏實是我最大的追求。德是做人之魂,“德正則民風淳”。實是做人之本,“實事求是”才能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我始終牢記訓言:做人,身先立德,做老實人;做事,以德從政,廉潔勤政;“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這是我的座右銘。今天面對諸位,我坦然地對大家説:我做到了這一點。

多年的磨礪,我取得了不少的豐碩成果,也有過許多挫折和指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當今新形勢面前,要克服重重困難,除了一定要做到政治工作融入到安全運輸生產這個中心工作之外,主要是通過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超的領導藝術,來體現和達到一種精神境界和目標最高追求。我們做黨務工作的實際上都是實現和超越自我的實踐者,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即責任重大,又賦有挑戰性。

我當支部書記最深的體會是:要有堅定的信念,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過硬的工作作風,恪盡職守辛勤工作奉獻精神,不然你是不會完成黨組織所交辦的各項任務的。

一、堅定的信念,是做好政治工作的強大動力

在我這個年齡中,最難忘的經歷是改革開放後出現的真理大討論、xx挑釁、國際反華叫囂活動等等一些政治事件,許多人信念動搖,喪失了基本原則;特別在個人利益沒有滿足,出現了黨性交易,信念拋棄,利己現象。我是受黨培養多年的幹部,這麼多年我堅定維護黨的利益,我始終堅信共產黨是先進的組成、先進的代表。先進就是一種追求一種超越。所以我始終做好先導宣傳作用的發揮,用宣講、標語、圖片、宣傳陣地,牢牢把握政治工作的主動性。信念的追求,促使我在政治工作中形成了獨到特色,政治工作有制度,安全屏障有載體,宣傳引導有陣地,融入中心有結合。

二、高度的責任,是做好政治工作的堅強後盾

我不管是從事宣傳工作還是做基層黨支部書記,都做到了高度負責,一心為黨。在從事宣傳思想工作中,曾創下了上稿率最高優秀業績,被評為局級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蔡家坡車站,用創一流的精神境界,創造了車站歷史項目最好水平,被鐵道部評為先進中間站。在武功車站,我克服重重困難,頑強拼搏,改變了過去混亂不堪的落後局面,甩掉了過去落後的帽子,被路局評為安全先進集體。在楊陵鎮車站,忘我的工作,追求崇高思想境界,取得示範區最佳單位的稱號。當然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我也遭受到一些指責,也有過一些思想迷茫,可我就是抱着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不做依附品,不當中庸人,一樣幹出了大作為。

三、過硬的作風,是做好政治工作的比備本領

勤於學習、自覺錘鍊,我認為是黨務工作比備的一個能力。注重知識的更新,不斷傳播和繼承馬列主義理論、“xxxx”的實踐、“科學發展觀”理論的運用,是黨支部書記首要任務,不斷帶領黨員職工瞭解新形勢,學習新理論、學習新知識。並在所開展的“創先爭優”“五個到一線”“安全屏障”活動中,廣泛進行調查研究,理論聯繫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這幾年我所撰寫《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調查與對策》、《做大做強思想政治工作思考》等13篇調研文章發表。我堅持不懈做好通訊報道,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宣傳好人好事。我堅持做到先學一步、先講一課、先做一事,用先進的理論思想來通領全盤的工作。在建立安全屏障保障的這個載體上,我堅持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工作的主旋律,大力弘揚新風尚,先後總結上報了一大批安全先進、青年文明標兵、優秀共產黨員事蹟,使工作幹有榜樣,學有方向。

四、奉獻的精神,是做好政治工作的應有素質

一名黨務工作者,在平時的工作中,必須事事、處處、時時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對事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更重要的必須要有默默無聞,任勞任怨,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回想幾十年工作,我坦然無撼,因為我將自己的責任、熱情、智慧和心血全部奉獻於黨務工作這一事業。做到了放棄休息,忘我工作;安全屏障,創先爭優;宣傳鼓動,處處在前。職工出現了困難、職工家裏有了矛盾,我總是不厭其煩去做工作。職工中有困難,我總是立即趕到開展工作。對待有缺點和錯誤的同志,我也能指出不足,以情動人,春風化雨,做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傾聽不同的意見和要求。

五、全心的融入,是做好政治工作的唯一途徑

一名黨務工作者,一定要時刻運用黨支部基本制度來開展工作。我的做法是:加強支部班子制度建設,用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凝聚戰鬥力,用政治學習制度,統一黨員職工的思想,用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團結和諧,用一支骨幹隊伍,不同的活動載體,凝聚人心。在這方面,我有效運用中心工作,搞好學習重點、幹部督導、安質效考評、合理化建議、三不讓承諾等所負責的工作相結合,在工作中,我忠於職守,勤奮工作,以身作責,與大家一起,同甘苦心連心。在嚴格的安全管理面前,我沒有逃避推脱自己所負的職責,而是完全融入,全身的投入,在實踐中不斷吸取教訓,修正錯誤,用自身人格的魅力去影響和解脱迷茫。在我所從事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歷程中,要做好每一個人的工作,不讓一名職工帶情緒上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如今的人們思想是隨着多元化觀念和個人利益上的驅動而變化的,人和人之間關係思想上表現的更加錯綜複雜。我的黨性要求我必須站在前列維護黨的利益。去年3月22日,我的腦毛血管出血,預示身體進入一個亞健康狀態。在醫治過程中,醫生多次建議我立即休息,減少工作壓力和環境影響,可今年以來我幾乎天天在車站與工作在一起,我放棄了休息,自我調整心態,加班加點,完全超出了自我,積極完成上級所賦予的各項任務,雖然不能説每一件事情的結果是完全能進入人意,但我可以坦誠的説:我是竭盡了全力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

回顧工作也有不到和失誤的地方,在安全任務繁重面前,只注重完全的融入,忽視了職能作用的發揮。注重了個人品行,忽視了整體效應。班子整體作用發揮不是十分突出,特別是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還沒有全方位的發揮效應。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發揮不好,個別黨員私利嚴重,損人利己現象時有發生。黨支部活動組織,也存在着單調不活,高調空泛的現象。在組織職工開展豐富多彩文體活動方面和關心職工生活方面,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特別是在思想認識上還不能夠做到與時具進,站位不高,本位主義佔了上風。

鐵路的發展正發生着重大的歷史上變革,面對着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黨支部書記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的重要。黨支部書記是黨支部一班人的“班長”,是大家的領頭人,一個黨支部是否具有堅強的戰鬥力,能否發揮好戰鬥堡壘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不是有一個得力的支部書記。 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繼續履行職責,努力工作,上為領導擔憂,下為職工解愁。我要一如既往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用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好務。雖然年齡大了,身體毛病不少,但要做到在崗一分鐘,負責60秒,就要拿出百倍力量去努力。我給自己立了目標:就是挑戰極限,小車不倒只管推,蠟燭不滅亮光盡,我將努力為大家創造一個和諧的精神天地!

第四篇:當好支部書記心得體會

通過這次培訓班的學習,使我更加明確了黨支部書記的具體要求,對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當好黨支部書記,掌握好工作方法,做好支部日常工作,搞好支部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等許多方面都受益匪淺,同時也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明確了今後支部工作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黨支部書記在支部各項工作中是一個特殊的角色,肩負重任,既是教育者,又是實幹者;既是協調者,又是監督者。這樣的多重角色,要求黨支部書記要有較高的政治思想品質、較為豐富的黨的知識、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知識。劉主任講課時提到的一個鸚鵡的小故事讓我映像深刻,認識到支部建設僅憑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每一位黨員和羣眾的優秀才能,這樣支部建設才會又快又好的發展。而要想有把黨員和羣眾積極性調動起來要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和文字、口頭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鍛鍊提高。

所以當好支部書記,做好支部工作任重道遠,作為支部書記在今後的工作中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有良好的思想作風和道德品質,要帶頭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平時要多關心國際國內大事,關心時事政治,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工作能力,及時傳達上級黨組織的文件精神和其他一些基礎工作。其次,在支部今後的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都要從全局出發,要協調好與行政領導的關係,多聯繫、多彙報、多交流工作,取得各級領導的支持,儘量保證工作的正確性,少走彎路,要責無旁貸地擔起行政組織、羣眾組織、黨組織之間溝通交流思想、理順關係的責任。要通過積極協調增進相互之間的瞭解,創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再次,要做好黨員的管理、教育和培養工作,組織黨員和職工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多談心、多交流,關心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狀況,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以及黨員的發展轉正工作,主動深入到羣眾中去,做黨員和職工的貼心人。最後,還要努力提升黨支部的自身價值,把支部工作滲透到處室工作中去,在具體的工作中體現黨組織的工作成果和自身價值,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真正做到使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有機結合,互相促進。

通過這次學習,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較為明確的方向,感謝局黨委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尤其是對像我們這樣剛涉及支部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人來説,能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實。

第五篇:黨支部書記心得體會

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心得體會

前一段時間,我和全所所有黨員一起響應市委和局黨總支的號召,在全所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保持黨員先進性學習教育的活動。通過上一階段的學習,我感觸良多,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我們黨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一項創新舉措,是進

一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我們全體黨員尤其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的一次嚴格檢驗。在這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再次重温了新黨章,體會頗深。黨章的總綱部分強調,黨在任何時候都要把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羣眾同甘共苦,保持密切的聯繫,不允許任何黨員脱離羣眾,凌駕於羣眾之上,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黨章還在黨員義務中規定,密切羣眾羣眾,向羣眾宣傳黨的主張,遇事同羣眾商量,及時向黨反映羣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羣眾的正當利益。通過學習對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首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個人黨性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落實到行動上,就是在不同環境、崗位始終保持和發揮應有的示範帶頭作用,這也是共產黨員區別於普通羣眾的根本所在。實踐證明,要成為羣眾的模範代表,共產黨員自身必須具備崇高的思想境界、優秀的個人素質、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以及精良的業務工作能力。

其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要求我們必須從自我做起,進一步提升工作“標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在充分肯定黨的歷史作用和執政能力的同時,也指出了當前黨員幹部隊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如有的思想理論水平不高,依法執政能力不強、解決複雜矛盾的本領不大;有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不夠、工作作風不紮實;有的不能廉潔從政甚至以權謀私、腐敗墮落。如何切實消除這些破壞和影響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不良因素,關鍵在於我們每一名黨員能不能從小處着眼,從個人做起,嚴格要求自己。

第三,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我們黨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先後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如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似的先進代表人物,他們的光輝事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為一個領導者來説,如何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關鍵是身體力行,付諸行動,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今後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身要正。帶頭踐行,嚴於律己。

二是,作風要實。做實功,求實效。

三是,管理要嚴。敢抓敢管,敢於碰硬。

四是,為官要清。“認認真真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坦坦蕩蕩為官”。

五是,對羣眾要親。心要誠,情要切,愛要真。

通過學習,我認為,進行黨員先進性教育是及時的,是必需的,是人們所期望的。在今後,我將繼續將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行到底,永不言棄!

年 月 日

《黨支部書記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mg97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