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2021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觀後感作文(多篇)

2021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觀後感作文(多篇)

2021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觀後感作文(多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800字 篇一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外太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時至今日,中國航天人終於把浪漫的神話變為現實。

3月23日下午,在浩瀚的外太空,三位宇航員老師—王亞平老師,翟志剛老師和葉光復老師通過《天宮課堂》,給我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

三位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四個實驗,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液橋演示”實驗了。只見王亞平老師手持兩塊透明玻璃板,葉光復老師拿起一袋飲用水,往兩塊玻璃板上分別擠上一個水球,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把兩塊玻璃板靠近。這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兩個水球觸碰到一起,相互糾纏起來,慢慢的兩個水球竟融合在一起了!王亞平老師又慢慢地把兩塊玻璃板拉開,嘴角勾起了一抹神祕的微笑。頓時,眼前的景象令我張口結舌:水橋並未斷開,而是變得更細更長了,水橋顫悠悠地不停晃動。我情不自禁地從座位上一躍而起,不停地鼓起掌來。在王老師的講解下,我明白了這是因為在空間站重力消失後,液體表面張力“大顯神威”。

就在我感歎太空真神奇的時候,有趣的“冰雪”實驗開始了。葉老師拿出了一袋過飽和乙酸鈉溶液,經過不斷嘗試,亞平老師擠出了一個液體球,這個液體球圓滾滾的,裏面有許多微小的氣泡一顫一顫地漂浮着,可愛極了。王老師拿起一根沾了結晶球的毛杆,輕輕地碰觸了一下液體球,液體球表面迅速結晶,變得潔白無瑕,像一個冰球一樣。看到冰球在空中滾來滾去,我自然驚歎不已,對太空更多了一份嚮往之情。

讀過《上下五千年》的我們都知道:從遠古的嫦娥奔月,到敦煌壁畫的飛天;從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明朝的萬户乘火箭持風箏開始人類首次飛向太空的嘗試……中國的飛天夢就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血脈之中。現在,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我深深地為之驕傲與自豪。而今,三位老師在遙遠的太空給我們授課,與我們互動,這都是科學的力量,我們的夢正在變成現實……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天宮課堂已經下課,但我的夢才剛剛開始。少年強則國強,我希望通過我自己的努力奮鬥,探索宇宙奧祕,實現我的飛天夢、科學夢,也為強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二

奮鬥是圓夢的翅膀。中國的航天工程起步較晚,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試驗田”中勤懇耕耘,心有天地經緯、腳向浩瀚天宇,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奮鬥,在反覆試驗的求索中砥礪前行,在精益求精的攻關下追求卓越,敢闖難關、勇開新路,向實踐要驅動力;一個個航天員在嚴格系統全面的訓練中學經驗、強本領,飛天遨遊、出艙行走需要紮實的功底,訓練的時長與難度需要他們具備過硬的心裏素質和強健的體魄,寒來暑往的刻苦訓練讓他們擁有超強的意志力與自信心。為了偉大的航天事業,航天工作者與航天員,將艱辛與曲折作為事業發展的“階梯”,以志氣鍛造骨氣,以骨氣厚積底氣,在接續奮鬥中實現航天事業更高水平的創新與突破。

從“神一”的發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成果豐碩。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難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業績高度。魯迅先生曾説“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雙腳踏出來的,即便是“天路”,也是由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從1956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發展中一以貫之的堅持,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關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佔“新高地”。

偉大事業孕育着偉大精神。無論是“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還是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無論是北斗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與“天問”探火,從大膽設想到成功實踐,無不彰顯着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必將引領着十四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鬥,激盪起磅礴偉力,奮進新徵程,逐夢新時代。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800字 篇三

“天宮課堂”又開課了。3月23日下午3點40分,我們全國的青少年共同收看了中央電視台直播的“空中課堂”第二課,又見到三位令我欽佩的航天員“老師”——王亞平、葉光富、翟志剛。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握緊拳頭。三位老師相互配合給我們演示講解了五個神奇的太空科學實驗: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和太空拋物實驗。這些實驗有趣又神祕,令我大開眼界。

我感受最深的是“太空冰雪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拿出一個裝有乙酸鈉溶液的袋子,用手輕輕擠壓袋口,捏出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小水球因為失重的原因在空中緩緩漂浮着。接下來,王老師用一根白色的小棍碰觸了一下小水球,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小水球慢慢、慢慢地變白,一會兒竟然變成了一個“雪球”。這……這怎麼可能?我不禁睜大了眼、張大了嘴,好想也擁有王老師這樣一雙魔法之手啊!聽了老師的講解,我才有點似懂非懂:這不是魔法,而是百分之百的科學!這個實驗實際上是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核、結晶的過程,實驗的“玄機”就在於白色的小棍上沾有晶體粉末,為過飽和乙酸鈉溶液提供了凝結核,反應之後水球也就變成了雪球,這個雪球還有熱度呢,其實應該叫“熱球”。科學世界真奇妙吖!

接下來的幾個實驗也非常神奇,我邊觀看邊時不時地發出驚歎之聲,真想也自己動手去實驗一下啊!以前上科學課的時候,我總覺得這些小實驗有什麼意義呢?現在,王亞平老師的一句話讓我撥雲見日:“小實驗,小原理,大作用。”實驗雖小,影響卻大。我不禁想到,我們國家的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可能也都是從一個個小實驗開始做起的吧。我們的太空飛船、太空站的發明設計也應該是做了無數個小實驗才有了現在的樣子吧。科學太奇妙了,它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可以帶我們飛向太空,引領我們探索未知世界。

科學夢,張力無限!神奇的“天宮課堂”讓我對科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在這裏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也感受到了科學的力量。仰望星空,浩瀚無邊,正如科學之夢,我們前進的腳步永無止境。未來的大門正在我們面前徐徐敞開,讓我們以夢為馬,奮進努力,將來用自己淵博的知識為祖國效力,讓更多的人感受科學的奇妙!

國小生《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四

浩瀚宇宙、神祕太空,一直是我倆嚮往而好奇的地方,並且對它充滿幻想。所以,在去年我們力學國小開展小米粒兒童研究——“科學家精神”活動中,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我國“衞星之父孫家棟”作為研究選題,並且認真學習了航天周邊小知識。

通過這次研究,我們這兩個小小寫作迷,成功轉型為“寫作+航天”迷,書翹還勇敢地進行了小小嚐試。她由於研究中的靈感,寫了一篇題為《巡天記》科幻作文,是關於宇航員運用引力彈弓的原理,向木衞二發射探測器,以尋找適宜人類移居的星球的故事,在學校徵文比賽中還獲得了特等獎呢。小試牛刀成功以後,我倆利用暑假合作構思另一篇科幻作文“逃離黑洞”,主角就是100年後的中國航天員,在宇宙中發現了真實存在的黑洞,於是集結帶領其他國家的宇航員,以天宮十號空間站為基地,一起拯救地球的故事;其中還有一對雙胞胎宇航員,利用心靈感應傳遞信息,修復受損空間站儀器,成功突破黑障的情節。可是拿出草稿後,我們自己都不滿意,硬傷太多:涉及太多、太多的天文、物理知識,已經大大超過了我們的認知,我倆都有些泄氣了。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五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敦煌壁畫中的神女飛天……中國人跨越千百年的“飛天夢”浪漫且神祕,千年前屈原發出《天問》,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出征儀式,航天員帶着“飛天夢”奔赴浩瀚星辰。

英雄出征,穿雲破日。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系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星辰大海的征途激盪着每一顆“中國心”,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航天人發憤圖強、埋頭苦幹、自主創新。今天,讓我們一起致敬勇攀高峯,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中國航天人。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探索宇宙奧祕的序幕。通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事業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背後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日日夜夜的艱苦付出,是他們讓東方紅樂曲在浩瀚宇宙中第一次響起,是他們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是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

事業愈艱鉅精神愈深厚,在偉大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紮根枯燥艱深的科研之中,攻克一個個“卡脖子”技術難題,打造一件件“國之重器”,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載人航天精神的精神內核是愛國主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長眠着600多位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過貢獻的英靈,他們的故事深埋在戈壁荒漠,他們的貢獻讓“星辰大海”的夢想得以實現。在中國一窮二白之際,要想探索未知宇宙何其艱難,一路走來,航天人克服了重重困難,他們秉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堅定信念,用無怨無悔的忠誠譜寫讚歌,用攻堅克難的決心一往無前,用嚴肅求實的作風開創佳績,讓中國在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事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傳承航天精神是對中國航天人最好的致敬。“北斗專列”總體設計團隊平均年齡不足30歲,“長征五號”航天團隊平均年齡僅33歲,“東方紅四號”團隊平均年齡僅29歲,邁步新時代,蓬勃向上的青年人接過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接力棒”,繼續書寫着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為中國早日成為世界科技強國而不斷奮鬥。青年一代當以航天精神為座標,不管從事什麼職業,航天精神都將指引着我們向上向善,在新時代長征路上奮勇拼搏、勇攀高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1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觀後感作文5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1太空課堂觀後感 篇六

泱泱宇宙,載我華夏之未來。滾滾歷史,錄我華夏之進步。

中國空間站再次太空授課開課啦!同學們借課餘空閒時間觀看,本次課程由“感覺良好乘組”三位優秀航天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授課。他們於2021年10月16日凌晨23點乘神舟13號在酒泉發射中心出發前往太空,並與中國的“大傢伙”天河對接成功。從1956年2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此年4月4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航空和火箭事業開始到現在,我國終於在廣袤無垠的宇宙擁有了自己的家,將來還會有問天夢天。

首先要恭賀在“感覺良好乘組”太空出差期間,翟志剛實現了13年後再出艙夢,王亞平也在宇宙留下中國女性艙外行走第一步,並且他們在太空失重條件下進行了一個個實驗為地面提供了大量數據。

本次授課,航天員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失重下跳動的心肌細胞,是那樣神奇有趣;航天員王亞平將紙花放在太空水膜上,緩緩綻開,她説:“你們是祖國的花朵,含苞待放。未來是你們的希望,你們的夢想都能在廣袤的宇宙中綻放。”

聽了她的話,我恍然間明白了我們的眼前是一條坦蕩的大道,通向未來的光明之路。像他們這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儘管耄老之年已經退休,還要牽頭編寫火箭院《民品發展史料文集》的範樹國;死守節點,鑄就中國火箭最強“心”的火箭發動機總裝車間原主任吳培軍;用瘦弱身軀點亮後被前進道路的火箭彈道設計專家城陽。這些航天人在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新時代的我們應該是自信的、飛揚的、可愛的、多彩的。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學會奉獻,將我們的活力無限奉獻給祖國未來的發展。我們應該做綻放的花朵,做活力的細胞,做宇宙中最閃亮的星。不負祖國前輩的期待。

授課中我們還了解到了“企鵝服”。企鵝服是對抗肌肉萎縮心血管能力下降的專業衣服。由於失重會影響到心血管、肌肉、骨骼,這個衣服採用多個繃帶設計,可以保持身體肌肉保持長時間張力,這也顯示了我國科學家們的智慧。

中國的科技正飛速發展,中國進步的腳步也將更快!我們只有不斷努力汲取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才能幫助祖國邁開腳步,擁抱世界!

就他們所説,宇航員在出發前會提前接受多項模擬訓練,其艱苦無法想象。我曾瞭解過一個二十多年無人按下的紅色按鈕,這是一項超重耐力訓練,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航天員要承受八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員的臉部肌肉在訓練中會因為強大的牽扯力而嚴重變形,眼淚不自覺的往外流,同時感到呼吸困難,腦部缺血,但是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完成各種技術。這個紅色按鈕就代表着停止訓練、放棄訓練。但從未被按下。航天員們説它是通往夢想的按鈕,按下它,通往夢想的路就切斷了。宇航員們在宇宙所遇到的困難挑戰我們只能通過報道中的三言片語瞭解其冰山一角。

同學們,我國的太空事業不會止步。宇宙之大,中國要將腳步留在每處,但這過程中的攔路虎不會太少。我們需要克服困難的勇氣、前進的科學技術和敢於冒險的探祕者。這些都是新生代的責任,我們要相信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太空科技奧祕無窮,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們要像泡騰片一樣影響這個世界,我們要將中華風采撒在宇宙每個角落,我們要將華夏發揚光大。同學們,砥礪前行,終遇彩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1vvo1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