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甲午風雲》愛國電影觀後感500字精品多篇

《甲午風雲》愛國電影觀後感500字精品多篇

《甲午風雲》愛國電影觀後感500字精品多篇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簡短 篇一

昨晚在pptv上觀看了部電影甲午海戰,看完後感觸頗多。

我個人認為清朝的水師失敗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體制問題。清政府於愛新覺羅一家當權,他們更在意的是貴族利益,還有他們愛新覺羅的享受。慈禧老太婆一人説了算,一家之言太過偏激,不能代表社會聲音,難怪後人掘她墳,活該。

2、腐敗成形。晚清的腐敗是快到極至了。電影中一個太監可以向皇上説一個雞蛋十兩銀子。李中堂

知道後盡然不敢言,因為內部處處都在貪污。就像他説的,就是管了內務府,還有歷部、户部、哪個部門不貪都得罪不起。修改船支炮蛋的軍費也被貪污不少。

3、驕傲自滿。日本在大力發展海軍時,清政府官員不以為然。根本不重視日本的舉國軍事體制。日本在不停的搞先進戰艦時,清朝大部分官員還跟慈禧在看戲。

4、謙讓,錯失良機。清政府水師初建時,遠高於日本。去日本訪問時,外籍顧問曾建議拿下日本。

謙讓的清朝政府官員選擇謙讓。後來日本大批進攻時,慈禧還下令別先發炮,又錯失良機。

5、大部分人沒責任感。記得攻打旅順時,清政府的大部分緩軍半路聽説淪陷都逃跑了。要不是逃跑估計也可以把日本趕回海上。

6、貴族公費巨大。慈禧因過生日,把費用放在頤和園,不願再購船艦。北洋水師船艦速度慢,炮蛋少,炮蛋亞火,等問題,都因經費不夠。為什麼經費不夠被清政府公費用了。

以上六點,任何一點都是日本不存在的。任何一點足以至清政府海軍於死地。

不知道看完這部電影的同胞們有多少人看到了當年問題的嚴重性。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為鄧世昌那強烈的愛國情意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和膽小怕死的`人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作戰,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迫不得已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

觀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鄧世昌有一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他不像電影中的那位方大人,貪生怕死,遇到敵人就退縮,一點也沒有中華民族的氣概。而鄧世昌他不但堅強不屈,而且視死如歸。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

另外我在電腦上知道了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1894年正是清政府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早在一年前清政府就專門成立了慶典處。11月7日壽辰恰好是日軍攻陷大連之日,戰爭危急,慈禧太后卻照樣在宮中開殿受賀,大宴羣臣,還讓光緒皇帝和大臣們陪坐聽戲三日,不問國事,最高統治者如此腐敗是無法指揮戰爭取得勝利更無法領導國家走上富強之路的! 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它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努力與為中國開發建設的人。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

觀甲午風雲有感 篇三

《甲午風雲》這部影片主要講了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在中國領海內隨意挑釁,製造事端,讓百姓極為不滿。於是請了一位老教書先生寫了一張萬民折,要求國家向日宣戰。可沒人敢交,正發愁時,鄧世昌來了,他答應一定幫人們交上去。可由於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

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但李鴻章藉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

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但我方彈藥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就在緊急關頭, “致遠”號不幸遭遇兩顆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看到這裏,我不禁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感到氣憤,更為鄧世昌及全艦官兵的英勇報國,視死如歸的決心感到震動。沒想到在腐朽無比的晚清中,還有着這樣感人的事情,更沒想到一向是我感到恥辱的甲午戰爭中,還有這這麼多的愛國將士存在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413ln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