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中國通史》觀後感【精品多篇】

《中國通史》觀後感【精品多篇】

《中國通史》觀後感【精品多篇】

中國通史讀後感 篇一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題目叫《中國通史》。

一打開《中國通史》這本書,就見到這麼一段話: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着五千年來傳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點燃了千千萬萬個炎黃子孫的奮鬥之夢,照亮了中國歷史的前進之路。泱泱中華,滾滾逝水……當我看到這句話時,心靈有了極大的震撼,心想:在古時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鴻篇鉅著,都等着我們後人去一一品讀,把這文明傳承下來,俗話説的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千萬不可以把中華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斷了代呀!

《中國通史》這本書主要講了從華夏起源文明開始——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統一——三國亂爭——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兩朝的大概的歷史過程。我認為《中國通史》這本書很好,它幫助我們在先賢哲人的睿智和哲思中汲取智慧精華;它可以幫助我們探求無盡的知識寶藏;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從盤古開天闢地——明清兩朝這段距離的整個歷史過程;它還可以幫助我們……

總之一句話《中國通史》這本書是一個歷史的匯演!

中國通史讀後感 篇二

《中國通史》這一本書,生動描寫了舊中國的興衰,以及新中國的成立。我們就來説説清朝,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大清這200多年的統治中,也發生過許多大事,最著名的,那就是19世紀鴉片戰爭了。

鴉片戰爭,最值得讓國人反思的戰爭,因為那一戰,不但説明了英軍的強大,還説明了清政府的無能。這一點,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舊中國過去了,新中國到來了,但是這新中國的一切,還是和歷史有着大關係。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

週末,我吃完晚飯,就去公園散步了。

在公園裏,我邊走邊想:為什麼會有新中國,為什麼抗日會勝利?而清朝為什麼會覆滅?我走着走着,在一棵樹旁停了下來,並自言自語道:“為什麼會有新中國?那是因為抗日戰爭勝利了;為什麼抗日會勝利?那是因為我國有許多有氣節、寧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為什麼會覆滅?那都是因為中國的黑歷史,實在黑得可怕!”

那晚後,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變以前的歷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創造歷史。

《中國通史》雖然只講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後的《中國通史》中,我們一定能發現會有更多的人來創造歷史。

中國通史讀後感 篇三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叫《中國通史》的歷史書,它讓我瞭解了很多歷史故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

歷史故事《神農嘗百草》,説的'是神農氏為了給百姓治病,親口嚐出了365種草藥,編成了一部有名的醫書《神農百草》,最後他被一種叫斷腸草的植物毒死了。還有《大禹治水》,是説大禹為百姓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為晚一分鐘,洪水就會奪去更多人的生命。大禹因為治水有功,得到了部落首領的位子,他的兒子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

從書中我知道了一些歷史人物,比如重耳,他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為了躲避追殺,43歲開始逃亡,62歲得到王位,前後整整逃亡了19年,終於成就了一代霸業。還有馬可·波羅,一個外國商人,他讓中國和歐洲人、阿拉伯人互相做生意,往來更加密切。

我還了解了一些歷史事件,有“八國聯軍進北京”,還有清朝的“文字獄”。清代特別注意文人的民族情緒,常抓住知識分子文章中的個別字句,發動“文字獄”,嚴厲鎮壓。有一個文人作了一首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首詩被別有用心的人傳到皇上耳裏,認為是詆譭朝庭,被判死刑。

歷史就像是一面鏡子,它讓人明智。

《中國通史》觀後感 篇四

台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通史》,作者是張蔭麟、呂思勉和蔣廷黻三人。張蔭麟是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史綱》。呂思勉是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著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先秦學術概論》。蔣廷黻是中國著名史學家、外交家,著有《中國近代史》。從作者陣容看,對於喜歡歷史的讀者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本將三位史學大師的代表作編輯整理後,集合在一起的《中國通史》,即使不能將五千年發生的種種敍述得十分詳細,但該有的內容絲毫不少,就算不盡詳細,卻也算得上全面。所以,對於讀者而言,閲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刻而愉快的體驗。

《中國的通史》的上部,從“文明之初”講述到了“楚漢之戰”,在這本書中,不得不説,作為一名史書的讀者,還是需要有些文學功底的。因為這部分引用的史料非常多,“前四史”的《漢書》、《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一本都不少,還有古代各種詩歌集等,包括《詩經》、《楚辭》等等。所以看着看着,就會有一種不僅僅只是在看史書,還有看文言文文學的感覺。或許會覺得理解文言文會有點困難,但面對作者們如此信手拈來的資料,而且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你會感歎他們絕對不僅僅只是史學家而已!光是這種感覺的產生,就會讓你帶着更多的感動和震撼繼續閲讀下去。一提起中國的歷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我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可是這五千年是怎麼來的,卻並不瞭解。

這本書開始之初,就給出了答案:我國曆史,確實的紀年起於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國紀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據《漢書律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堯、舜兩代,據《史記五帝本紀》,堯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堯元年,在民國紀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當在五千年左右。

如此詳盡,想必解決了很多人關於這“五千年”由來的困惑。

當書一頁一頁翻過去,歷史也漸漸朝着我們熟悉的方向前行。《中國通史》的下部,已經從明清講到了中國現代經濟、社會、教育和學術的發展。

面對着這條歷史的長河,在河水的流逝中,我們真的會不禁感歎自己的渺小。但那些或熟悉的或陌生的歷史事件,再次因為這本書印入我們腦海的時候;當那些熟悉的久違的名字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真心讓人覺得,讀這麼一本史書,真好!那些有關歷史的答案,你終究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或許沒有那麼深入,卻也可以給你指引方向。

當然,作為一箇中國人,瞭解自己國家的發展歷史,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有些知識在生活中不一定會用得着,但這些卻會融入你的血液,讓你變得有所不同。正如英國作家弗郎西斯培根在他的《論讀書》一書中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中國通史觀後感900字左右 篇五

上學時總是學歷史,但那時候不能靜下心來理解,遂看不懂其中的含義。不知道精彩在哪,也就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了,所以長大後對歷史沒有什麼認知。

這人上點歲數很多認知和觀念都會發生變化,興趣愛好也是。內心中慢慢的對中國歷史這塊未知的領域感到挺好奇,可是還是貪玩所以也只是好奇而已。近幾個月,因為在公司旁邊的員工宿舍住,所以每天中午可以在宿舍吃飯,還能在宿舍午休。吃飯期間喜歡看個視頻,於是在嗶哩嗶哩上看中國通史紀錄片。

剛開始覺得太遠的那些歷史先民們肯定愚昧無知,沒啥意思。看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些賊精彩的影視劇,折服於這些充滿智慧、賢明睿智的千古一帝,所以就懷着崇拜的心情從明清開始看。

看到英明的君主亦或開國的英雄時不禁驚呼偉大,看到屈辱到底的宋朝不禁歎息,看到閉關鎖國剛愎自用的清朝晚期不禁怒罵。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史就是這樣調動着我的情緒,帶給我滿足好奇時的愉悦感,炒雞開心。可是慢慢的這些'近代史'還是在我的不捨中給看完了。

看完‘近代史’後中午飯間百無聊賴,於是不情願的開始看遠一點的歷史。先從有點好奇的戰國七雄開始,倒着看春秋時期、然後商周時期。中間找到了樂趣,又開始補秦漢歷史。

懷着鄙夷的態度看戰國七雄時發現,哇塞,我確實是個傻子!我們的先祖在那麼遠古的時期就已經充滿智慧了,根本就不是我認知中的愚昧無知、尚未開化。

春秋戰國時各個諸侯國此消彼長、相互學習,求賢若渴、千金買馬骨,各個厲兵秣馬、改革圖新,異常精彩。有能取得輝煌進步而不驕傲奢淫的諸侯國如秦國,有失去一切跌入低谷但不放棄卧薪嚐膽的諸侯如越王。

春秋初期,當時的中原一霸齊國旺極一時。但別的諸侯國默默用力,專注於自身,剖析自己改革圖新,隨後風水輪流裝,相繼又出現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等各個霸主。這讓想來不夠自信的自己好像明白了一些東西,讓我覺得不再害怕權威,堅信只要自己不斷改進、堅持不懈,我也能做到自己當前崇拜的那些大神。我也可以把我的博客開發成日PV破千的精良博客,超過我當下崇拜的網站。我也可以經過努力去進入我向往的公司,做專業的程序員。

看過歷史上那麼多時期通過改革都能獲得發展,讓我覺得我也應該改革也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多做嘗試。所以生活上我更換髮型,選不同的穿衣風格,嘗試不同的生活習慣。看過那麼多不畏權貴、無薪嘗膽,突破階級的英雄,我開始相信自己也可以做自己崇拜的那些人,所以我開始勤奮學習、嚴格律己。.。

《中國通史》紀錄片觀後感 篇六

我對中國古老的歷史文化只略懂皮一毛一。而這個暑假,我終於有幸能揭開這一層神祕的面紗而一探究竟了。

《中國通史》帶我領略了我國古代人民揮灑汗水,留下智慧結晶的土地,使我第一次知道中國原來有如此多的朝代,發展得如此之快,從文明社會逐漸誕生的先秦,到政局**的秦漢;從人才輩出的明清,到國力鼎盛的隋唐五代;從後人傳誦讚揚的魏晉南北,到草原民族崛起的宋遼金遠,再到近代。這套書簡單、直白的敍述,能將很複雜的事情三言二語道個明白,有見地,不人云亦云。它保留了文言文的古語,讀來如飲醇釀。我浸一潤在史料裏,看這些幾十萬字的資料,從中獲益。它上訖舊石器時代,下訖清帝退位,探究中國曆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情況及其變遷。它重在勾畫歷史輪廓及史事變遷的因果,影響。不以人物忠奸智愚的考量標準。

《中國通史》猶如一捧清泉,透徹乾淨,簡潔明瞭,滋潤我的身心,使我受益匪淺;它又似一葉小舟,輕輕柔柔,帶我在知識的海洋中獵取有用的信息,使我感慨萬千……俗話説“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個假期我手不釋卷,如飢似渴,對古代歷史充滿了好奇,飽覽了中國的民俗風情,對聖人孔子增加了解,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識面。

這是一本文筆俱佳,學、才、識三者具備的專攻史學家撰寫而成,影響巨大,讓不少文學作家就此得益,是閲讀愛好者的案頭書,大學的常用教材,值得一看。

中國通史讀後感 篇七

中國通史共有十本,是從史前一直到清代的一些故事和文物。

第一本先概括了中國古人類化石,又説了想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和堯舜禪讓等史前神話故事。接下來是夏、商和西周中的一些事,我感觸最深的是殘暴的商紂王和烽火戲諸侯。商紂王為了一個愛妃不理國家大事,還心胸狹窄,連別人為自己歎口氣都要坐牢。還有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了讓褒姒(愛妃)笑一笑,就戲弄各個諸侯,讓諸侯不相信他,最後還是百姓遭殃。

第二本和第一本很相似,講了春秋、戰國和秦國。春秋時期的宋襄公自稱是個仁義之師,根本就不知道兵不厭詐,還屢次丟掉勝利的機會,説自己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取勝。在春秋時期還出了不少名作,比如孫武的《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老子的《道德經》。春秋後是戰國,秦魏楚燕趙齊韓七國展開了一場和長達254年的大戰,其中也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商鞅變法講了商鞅在南門豎一根三長高的木頭,説誰能把它抬到南門,就賞金10兩,過了一會兒,又改成了賞金50兩,有個漢子抬到了,真的得到了五十兩,後來人們都相信官府,秦國就變強了。

第三本也差不多,不過是漢代很三國。漢高祖劉邦能大敗西楚霸王項羽,正如他所説的一樣:要比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要比治理國家我不如蕭何;要比領兵打仗,我不如韓信。而我只是善用這些人。劉邦寬容守信,可他的妻子呂雉卻卑鄙狡詐,在劉邦死後擅自纂權,殺了劉邦的四個兒子,還立最無能的劉盈為太子。還有三國時代的董卓專制、曹操起兵、桃園結義、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

後面還有七本,講的分別是隋、南北、晉、唐、宋、五代、遼、金、西夏、元、明和清的故事、我就不一一給大家講了。

中國通史觀後感700字左右 篇八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紀錄片,他的名字叫《中國通史》的第27集《絲綢之路》。

當時在漢朝的時候,皇帝打算派一位使臣去遠方的西部,可是,沒有人敢主動出來,有一位名叫張騫的人,他卻主動站了出來,並要求自己可以去西藏,為東西兩部的友誼作出貢獻。就這樣,張倩帶着一個大部隊,前往去西部的路上。可是當時的地理位置還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況且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此行要去的目的地是哪裏,而且要前往去西部的路上,還必須經過一條必經之路,這條路就是匈奴的領地,他們必須小心翼翼的,要不然就得被匈奴抓住了。他們還是沒有躲過難關,被匈奴抓住後,流放到了一處十分寒冷的地方,當天和他的團隊。靠着堅強的意志,成功擺脱了這次難關,他們還是沒有來到西部,而是來到了一個很臨近西部的一個小國家,名叫大菀,這兒的皇帝十分歡迎張騫一行人,好好的招待了他們,這裏的皇帝十分樂意能與漢國建立好友情。但是張騫他們還是沒有找到西部,所以只能無功而返。

第一次前往區西部的路上,就是12年,但是張騫還是不想放棄,因為他能不能在歷史上名垂千古,就靠這一次,第一次去西藏十分順利,但是在他回來一年之後,他就去世了,班固的弟弟班超,十分像第二個張騫,他們翻過崇山峻嶺,像中國的養蠶,繅絲,冶鐵,造紙,鑿井,灌溉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叫那裏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我國,還有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也傳進了我國。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的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因為當時一些國家之間的交易都是用一些名貴的布匹,也就是絲綢,所以這條路就叫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連通着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情意,絲綢之路能使我國和其他國家緊密相連,讓我國變得更加出色。

我們中國人應該讓絲綢之路更加發揚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4k85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