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張思德觀後感精彩多篇

張思德觀後感精彩多篇

張思德觀後感精彩多篇

張思德觀後感 篇一

以往,“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於我而言只是個符號,簡單卻又陌生。它從未引起我的思考,“什麼是為人民服務,怎樣做是為人民服務”,這一切似乎距離我相當遙遠。但看完《張思德》以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就是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實際行動付諸於點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還記得毛主席對張思德的評價嗎?對,就是“你這個同志嘛,最大的缺點就是做事不吭聲,最大的優點也是做事不吭聲”。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中有一種莫明的傷感,張思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木訥寡言,憨厚誠實,無論幹什麼都是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們從影片中知道他是一個老戰士,參加過長征,走過三次草地,和他同時入伍的差不多都當了官,然而他還是個勤務兵。但他呢?他心裏完全沒有這些世俗名利,當面對別人的逗笑時,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無法想象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麼高尚的靈魂。“做事不作聲”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點,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這一點的絕不會太多。因為不給自己邀功就很難得了。

看完影片後,我曾想如果把張思德放在現在,那會是怎樣?其實於我而言,他的許多行為我無法理解,儘管我在心底裏崇拜着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點,難道不能幫到更多的人嗎?不,也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同,也許是我的思想深度還不夠,是我不能夠理解他,不能夠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為社會上只有有像張思德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為社會奉獻的人,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美好繁榮。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後,像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這樣一批批甘於奉獻自己的人。是我不夠成熟,過於天真。張思德才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別人對他名字的解釋,“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於貧苦家庭,他親歷過各中艱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他更知道自己活着的價值,他是最可愛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勞善良,能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尤其他對那一老一小的真摯付出,真真切切體現了他是一個大寫的人。對孤獨老人,他想兒子一般;對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親一樣。兩個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裝在了心底,他像兒子般撫慰了老人那可孤獨的心,找尋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親般將那個孩子捧在手裏,用父親般慈愛的心呵護那顆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温暖,讓他的世界出去烏雲佈滿陽光。這就是張思德,平凡中更現偉大的人。

張思德是個好人,但它卻沒能長命,僅僅二十九歲就離開了我們。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重。

在現在,我們正處於社會的繁榮發展之際,沒有了那時的艱辛,但“為人民服務”卻不能丟。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品質。也許我們大多數都做不到張思德那樣,但我們可以竭盡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服務於人民羣眾;其次,在學習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給別人幫助。

讓我們永遠記住那個奔跑的人,記住那張憨厚的臉,記者那個代表着一種精神的名字張思德,同時,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緬懷和張思德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張思德觀後感 篇二

那是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張思德——一個燒木炭的士兵,他為了掌握好燒炭的火候,不分晝夜地巡迴各窯,不怕温度高,爬到窯頂觀察煙色,正因為他這種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所以他燒出的木炭質量特別好。

張思德愛人如已,助人為樂。他用一顆愛心去關心、照顧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了温暖。他和戰友小白去挖窯,窯洞即將挖成時突然塌方,為救小白,自已卻被埋在了窯洞裏,光榮犧牲了。

雖然那是發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來卻仍然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管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崗敬業、愛人如已、助人為樂的精神。

《張思德》觀後感 篇三

我想,同學們一定看過>這部電影吧!張思德是一位奮勇拼搏的普通戰士,他是一位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在整個影片中敍述了張思德短暫的一生,在工作時,他兢兢業業、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在休息時,他會在戰士們之間發生一些平凡温情的故事。可不幸的是:在家鄉燒過木炭的張思德主動承擔了最苦最累的燒碳工作,和戰友一起來到荒涼的安寨山裏砍柴燒碳。就在一次碳窟工作時,碳窟突然崩塌,他不幸犧牲了。同學還記得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還重;同樣,替法西斯賣力,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去死的就比鴻毛還輕。而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還要重。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説只有一次,死亡的考驗是無情的。但是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安危不能兩全其美時,我們的人民共產黨人員卻毫不畏懼,竟不顧生命安全與敵人拼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這是多麼壯烈的舉動呀!

以前,我幼稚地認為:英雄是在一剎那出現的,但我看了《張思德》這部電影后才明白,英雄並不是由於一時衝動才出現的。他們從小就有着革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平時應當注意培養自己的優秀的品質,良好的習慣。他們是無愧於人民,無愧於祖國呀!這時,我不禁想起了讀四年級時的這場“非典”病中,那些不顧生命危險日夜奮戰在病房裏,手術枱上的“白衣天使”,發揚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與病魔鬥爭。是他們讓一批一批的病人康復出院,雖然有一部分醫務人員因公殉職,但全國人民會永遠記得他們…。.。看着英雄比自己,真是隔着長江握手——差得太遠了。以前,我只知道讀書是為了自己,為了將來能找一份好工作,一心只想往頭腦裏裝知識,不願為班級負責,對班級工作一點兒也不關心,有時還為了一點小事與同學鬧道德不可開交,這讓我太慚愧了。現在,我深深地懂得了:作為21世紀的我,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將來孝敬父母,報效祖國。

張思德觀後感 篇四

《張思德》是北京紫禁城電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響樂團演奏為主的電影配樂的水準不在一般好萊塢電影配樂之下,很切合畫面的推進,抒情主題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來單獨聽也很具可聽性,好像是一個國內作曲家的出品。導演的確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説教,而是通過許許多多的細節,從不同的側面來反映主題、刻畫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牆上的標語一般空洞,編劇是劉恆,同樣功不可沒。

電影採用黑白膠片,一部黑白片,這些年來除了張國師的《俺的爹爹孃娘》之外,《張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罷。黑白年代,純真年代,那些人都這麼純,那些鏡頭都這麼親切:延安燦爛的日子,經典的席地手搖織布機,再現戰士力與美的揮鐵鎬開荒秋收,純情女戰士跳着集體舞,河畔洗衣飲馬猶如《東邪西毒》裏邊劉嘉玲飲馬桃花溪的味道,魯藝裏邊跳芭蕾的女文藝兵,還有照例是自作風趣的我領導人,還有那個木訥的大齡未婚做事不吭聲的張思德,這個踹三腳也出不來一個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個。

為什麼服務,為人民服務,死得其所,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精兵簡政,南泥灣359旅。熟悉的名詞,記得以前的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麼?還有歷史課本里邊的段落麼?通過《張思德》來一次懷舊,解放區的天果然是人民的天。

張思德觀後感 篇五

今天媽媽帶我和表哥、表妹一起看了花季雨季電影展的一部電影《張思德》。

張思德是一名解放軍戰士,他為人憨厚老實,嘴巴很笨,話非常少。他做事非常認真踏實,從不跟戰友計較。他曾經在毛主席身邊做過一段時間貼身衞士,從來都是叫幹啥就幹啥,從不多説一句話。毛主席説他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愛説話,同時認為他最大的優點也是不愛説話。因為張思德從不計較,嘴巴又比較笨,不會為自己爭取任何利益,因為跟他一起戰士很多都當上了大官,可他還僅僅是一個班長。

因為他燒炭的技術非常好,後來又被安排去山上燒炭。燒炭是一件很辛苦,又髒又累的活,他最好的戰友勸他不要去。可張思德認為能為老百姓燒炭取暖是一件非常值得非常有意義的事,他一點都沒有推辭就去了。一天在一座山上燒炭時,因為山土土質鬆軟,又連夜暴雨。張思德在搶險過程中因山體滑坡發生特大泥石流而犧牲了。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犧牲的,司馬遷曾説過:人總是要死的,但有些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些人死得比鴻毛還輕。張思德的死就是比泰山還重。毛主席特別為他召開了追悼會,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學習。

《張思德》觀後感 篇六

李珂瑜

“不管幹啥子,都想着前線就在腳下。”這是電影《張思德》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話。

張思德,他是一個一個平凡的人,但做了不平凡的事。當了十多年兵,只是內衞隊一名普通的警衞員,小小燒炭隊的一名隊長,許多和他同時當兵的戰友都當了團長、連長,可是他從來沒有遺憾過。他所從事的工作只是部隊上一名普通的後勤兵。但他並沒有覺得自己的份量比別人輕。

毛主席見到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有思想,有道德,但是就是缺張嘴。”沒錯,他就是這樣的人。不肯拋頭露面,只是默默無聞的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毛主席曾經給他總結過:“你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做事不吭聲,但也是你最大的優點。改不改由你自己。”

在1944年的一天。張思德帶領一羣人去安塞縣燒木炭。在燒炭中炭窯突然崩塌。危難時刻他把自己身邊的戰友推出窯外,她卻不幸犧牲了。他雖然不在前線,但他積極服從組織分配,把組織安排給自己的工作當作前線的戰場一樣去全身心投入戰鬥。他這種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毛主席知道後十分難過,親自為當思的統治寫了追悼詞倡導大家都向當思德同志學習。

其實像張思德同志的這的人有很多。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着。不同時代不同時期。都有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如:雷鋒,焦裕祿,周恩來……

張思德同志,他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在我們的心中。

張思德觀後感 篇七

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感覺非常好。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那麼多動人的真實細節,塑造了革命隊伍的各色人物。

張思德生活在一個革命大家庭裏,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很生動,特別是張思德和他老戰友的這份感情,是以往電影中不多見的。電影《張思德》沒有曲折的情節,熱鬧的場面,黑白膠片牽出平實瞬間,穿越60載歲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衞——開荒——燒炭,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前他那樣淡泊。三過草地的老紅軍,班長一當7年,一整編,又成了戰士。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他認保育院不幸失語的孤兒做兒子,用心血崔開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簡下來的老兵當父親,真誠的撫慰一抹晚晴。這些都讓人非常受感動。這部影片讓我見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張思德。儘管一切是那麼平凡,然而,正是這種平凡產生了偉大。60年前,毛澤東主席的著名演説《為人民服務》,影響了幾代人。

60年後,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張思德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於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一個少説多幹的張思德,用樸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0年後銀幕下的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張思德詮釋着崇尚的做人標準:“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後,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從打江山到掌政權,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華,黨的事業也由此一天天壯大。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麼不同,都不能忘記求真務實,艱苦奮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曾經是成就我們事業的精神動力,未來還將輝映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張思德觀後感 篇八

最近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又重新感悟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每一箇中國人對“為人民服務”這5個大字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説這5個字幾乎貫穿了每一個人成長、受教育的全過程。出生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人至今都能流暢地背誦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

在二十世紀中前期,由於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比較單純,人們的思想很樸實,價值觀念單一,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種教育的口號,一種精神的提倡,深入人心,人們很習慣地認為那是對每一箇中國人的教育和要求,也自願自覺地貫穿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説,實際行動就是對“為人民服務”的理解和認識,但對其核心精神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思考和討論的比較有限。

到了二十一世紀國門打開的今天,社會前進,經濟發展,信息繁雜,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也極為多彩。思想活躍,價值觀念多元。因此當我們今天再來看電影《張思德》,重温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的時候,似乎有了不同於上個世紀的感受和思考,有了不同的價值觀念的碰撞,因此也更加有討論、思考的價值。

思考一如何認識個人價值的體現

在張揚個性、提倡實現自我的今天,似乎每個人都希望做出一番偉業,希望成為時代的英雄。在觀看電影《張思德》的過程中,可以強烈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周圍一些同志眼裏表達的信息:“張思德明明可以爭做排長、連長,甚至更高的職位,可以對革命事業有更大的貢獻,但是偏偏要讓他去燒炭。這樣就埋沒了個人的價值,妨礙了個人能量的發揮。你看人家美國大片,提倡的是要做英雄,宣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精神,鼓勵的是極大發揮每一個人存在的價值。”這種想法反映的是當今一部分人的一種價值取向。它和傳統教育所告訴我們的價值觀似乎產生了強烈的碰撞。

是啊,張思德不過是給不願離隊的老人送去了關愛和温暖;只不過幹些跑腿兒、給汽車換換輪胎的活兒;只不過是給犯錯誤的老鄉劉秉鍾多一些關心和鼓勵。這能算是英雄嗎?這能充分體現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嗎?帶着這些疑問,我們在電影中找到的答案是,影片中的劉秉鍾從看不上張思德,到他真誠地對張思德説,“我只佩服你一人,以後我就跟着你!”這不就是對張思德個人價值的認同嗎!這不就是張思德存在的個人價值嗎!

那位被張思德稱為老革命的啞巴老人之所以不願意離開部隊,是因為他把部隊當作自己的家,他不願意離開這個革命的家。後來在張思德的關愛中,他又找到了家的感覺。當劉秉鍾説1933年一起入伍的革命戰士有的當了團長、政委,就連他自己最起碼也是個主任時,張思德卻如數家珍地報出了一連串的名字,在他的腦海裏銘記的都是為革命拋投入灑熱血犧牲的烈士的名字。我接觸到的看過這部電影的幾個學生真誠地説:“這部影片好幾個地方都讓人熱淚盈眶。”他們説,以前也看過不少關於父子情和親情的電影,但沒有像這樣被感動得落淚。這説明他們認同了張思德。

時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業。同時,時代也需要像張思德這樣的人在默默無聞、點點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而這個價值不亞於英雄的價值,他們正是用自己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感染、團結,帶動了一批人,共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想做英雄和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為人民做小事情其實是不矛盾的,它們從不同的側面體現了個人存在的價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願意做為人民服務的小事情的人,是做不了英雄的。

思考二如何認識偉大與平凡

張思德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但是在他犧牲之後,毛主席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紀念他。張思德是偉大的!張思德所做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這些平凡的小事中有着偉大的閃光點。他把公眾的事情、別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別人需要,他就會積極主動去關心,去做。上前線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槍地打仗,是英雄;張思德在後方做着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説,不管在哪裏,前線就在腳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線放在自己腳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偉大。張思德是平凡的,但是誰又能説他不偉大呢!

為人民服務是具體的。有人説把公眾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這是為人民服務;有人説,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為人民服務;還有人説,在本職之外做有利於社會的事情是為人民服務。在我們周圍,在我們的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去做,但又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如果看到了,又默默地去做了,並且堅持做下去,幾十年如一日,他就是一個偉大的人。這就是為人民服務。

《張思德》觀後感 篇九

蘇彥瑄

張思德是一個平凡的人。他參軍入伍,當過勤務員、通信兵、警衞員,最高職務是個班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搞過生產,燒過木炭。生命歷程中,他沒有驚人的事蹟“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

毛澤東評價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張嘴。“寡言的他一旦開口,讓人再難忘記:”不管幹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線就在腳底下。“”硬不成一塊鐵,想當馬掌還當不上哩!“”走進革命隊伍是為了吃飽肚子,吃飽肚子長了覺悟,就該讓更多的人吃飽肚子"……別人不願乾的活,他幹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盡善盡美。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被他悄悄裝在心中。

張思德做事非常負責任總是跑步完成。影片開始就是他奔跑趕回演出節目的場景,煤油燈滅了,他主動扛着戰友修好;主席開會,半途車輪胎壞了,只有換個新的才可以,為了不耽誤主席返回的時間,張思德同志一路快跑十里揹着一個新輪胎返回。

張思德同志也很有愛心。幫一個老大娘追豬,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謂是艱苦,而且還摔了幾個跟頭;照顧一個受了刺激的孤兒;幫助一位老紅軍;還幫一個即將犧牲的團長見毛主席。

怎料,他和戰友小白去挖窯,窯洞即將挖成時突然塌方,為了救小白,自已卻被埋在了窯洞裏,光榮犧牲了。

我們應以他為榮,以他為耀。向他學習。

《張思德》觀後感 篇十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這是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發表的著名講話。

最近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又重新感悟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電影講述了共產黨人的動人故事。張思德同志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但他忠實地實踐着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部電影之所以動人心絃,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就在於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這就是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是共產黨人最可寶貴的思想品質,張思德以及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張思德,作為一個名字,因為毛澤東的文章《為人民服務》而被世人所知;但作為一個人,又因為年代久遠,幾乎沒有相關記載而鮮為人知。這,無疑給創作者們帶來了困惑。但聰明的藝術家們,既把張思德當作被塑造者,又把張思德當做講述者,通過他的視點和相應的人物關係,串聯出周圍人的故事,串聯出關於領袖、士兵和關於延安的真實故事,並且有機地融合在作品的主題中。

我從電影裏重温了張思德短暫平凡但卻熠熠生輝的一生,感受他默默無聞、勤苦奉獻的崇高而執着的革命精神。張思德當過勤務員、通信員、警衞員,搞過生產、燒過木炭。作為共產黨的一員,從不計

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奉獻。最後在執行燒炭任務中,因炭窯突然崩塌,為救戰友的生命而不幸犧牲。張思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一生無我想,盡瘁為人民”的英雄,當舞台燈光突然滅了,手忙腳亂的人們找不到梯子,張思德同志主動充當梯子;當主席的車子爆胎了,張思德同志翻了幾個山頭,連揹帶扛又滾,竟是一個人取回了新的車胎;當大娘的豬跑到了河裏,張思德二話沒説,跳進河塘裏抓豬„„張思德擁有着説不完的先進事蹟,點滴間凝聚着他對黨、對事業、對人民的純而深的革命情感。

比一比張思德就會發現,許多同志沒有張思德辛苦,沒有張思德功勞大,自己所得到的東西,卻比張思德多得多。現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問題上 甚至公開伸手要職務、要待遇,達不到目的就滿腹牢騷,把工作撇在一邊。這些同志應該感到慚愧。張思德同志是一個普通戰士,但絲毫也不卑微。他犧牲了幾十年後,仍被人們讚頌和敬仰。“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能夠得到毛澤東同志如此讚揚的能有幾人,能夠以戰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幾人?

看着英雄比自己,真是隔着長江握手——差得太遠了。以前,我只知道讀書是為了自己,為了將來能找一份好工作,一心只想往頭腦裏裝知識,不願為班級負責,對班級工作一點兒也不關心,有時還為了一點小事與同學鬧道德不可開交,這讓我太慚愧了。現在,我深深地懂得了:作為21世紀的我,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將來孝敬父母,報效祖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5kwn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