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國中生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國中生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國中生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故事的結局柯景騰和沈佳儀並沒有在一起。説實話,直到沈佳儀挽着另一個男人的手走進視野那一刻,我仍然期望着“奇蹟”的發生,真的很希望他們最終修成正果!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1

兩位室友聽到此語,立刻“批判”起來,説這樣的結局才現實,才不會落於俗套,一個甚至説兩人沒有在一起才將電影提高了一個檔次。其中一個則認為兩人不在一起是必然的,説柯景騰太幼稚,和沈佳儀在思想上有差距。

影片中柯景騰為了博得芳心,想出舉辦“格鬥”比賽的方法,被沈佳儀批為幼稚,在這個問題上我和沈的看法相同。既然你想和她在一起,那就去證明你會對她好,會好好疼愛她,就像微博上説的“那個人多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你有多好”,可惜柯景騰當時不懂。沈罵他是笨蛋,我看也是,他沒有領悟到沈對他受傷的在意,糾結到自尊心上去了(當然,沈也有一定責任)。但是,這樣的問題對兩個真心愛着的人並不能構成真正的威脅,通過學習是可以解決的。

反正我是看不出兩人有所謂的思想上的差距,只是他們確實錯過了一些,在那些尚青澀的時候沒能很好的應對考驗。比如説沈在那次和柯不歡而散後,竟然輕易就和那胖子牽手,儼然還是“小女孩”的思想和行為。沈性格中沉穩的成分更多我不反對,但是説她在愛情方面足夠成熟我卻不敢苟同。她心裏也喜歡柯景騰卻因迷戀“被追”而遲遲不拋出橄欖枝,怕答應了柯就“變懶了”,她不明白,從熱烈到平淡再到穩定,這些是愛情成熟必須經歷的。如果她能懂得愛情的內涵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不會執着於此了,也就不會那麼可惜。我覺得這些才是我們透過兩人的故事該學習到的。

同時,對於室友有這樣的觀點有種莫名的傷感。花一樣的年華,幹嘛要像“歷經風雨”似的,認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浮雲而不能在一起好像才是合理的呢???我還是喜歡大家心中保留對愛的“期待”,相信愛,去愛,也敢於接受愛~~

不過,我實在認為身處其中的人才最有發言權,也許對沈和柯來講,沒有在一起而保留心底那份美好的感覺和回憶未嘗不是另一種美,本來感情就是很主觀的東西嘛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2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僅僅是一部隨着時間推移而憑空消失的快餐影片。導演九把刀因其而揚名立萬,而作為平凡觀眾中的一個,為他的成功而欣慰。

網上有個帖子討論者沈佳宜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喜歡那個壞壞的柯景騰的?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唯一確定的就是他們不在一見鍾情的範疇之內。“我買過車,也買了房子。但從今以後我終於可以説,我買過最貴的東西,是夢想!”任誰都曾有過的年少輕狂,那個班上每個男生都暗戀的漂亮女孩,一堆莫名其妙、荒唐惡搞、胡鬧打屁的匆匆日子,然後,青春就悄悄地逝去了。

柯景騰和沈佳宜的走進和疏遠,有人歸結為柯景騰的不成熟,從學習上的小混混型人物,到了大學後並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奮發向上走上成熟穩重的道路,甚至策劃了格鬥比賽。當沈佳宜風塵僕僕的趕到柯景騰的學校,穿過擁擠的人羣,看見格鬥場上不斷被教訓的戀人。那一刻,我想她的心情是及其複雜的。在擔心柯景騰傷勢的同時也在深深的對他感到失望。而尚未成熟的沈佳宜還沒有能夠感化血氣方剛的戀人。而分手,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只是,當結局真的發生的時候,你還是會感到內心有心絃被牽動的苦澀感。柯景騰在她的婚禮上的那段獨白並不能説他真正的看開了,也許只是給自己的青春一個可以接受的交代。

感謝那些藍天,感謝那些海水,感謝那些帶着鹹味的空氣。無論現在的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歸宿,明天都近在咫尺也依然遙不可及。都有好好地生活,好好地愛自己的戀人。

希望明天的我們還和今天一樣,一樣開心,一樣張揚。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3

一本好書,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往往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勾起對塵封往事的回憶,在繁雜的都市生活中,能夠停下腳步思考生活的人,我認為都是有思想之人,不知道是否所有人都需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會對生活有所感悟,是否只有失去之後才會懂得珍惜。看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影片後,我在腦子裏閃現出以前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話“年輕真好!”,當時不以為然,而如今深以為然。那個時代的我們是那麼的青澀,那麼的懵懂,每個人可能只有自己才能切身體會到那種感覺,那麼的美好,稍帶遺憾卻又無怨無悔。

簡單的生活和故事情節往往最能觸動心絃,或許是因為更多的人都是普通人,劇中柯景騰和沈佳宜這種摻雜同學、戀人的關係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青春時代的戀情是刻骨銘心的。沈佳宜説她不喜歡幼稚的人,可是在那個時候她就偏偏喜歡上了幼稚的柯景騰,這種情感的流露或許只有在特定的場合和特定的人羣才會被理解,或許在今天你問一個女孩她夢中的白馬王子是什麼樣子,她會説:帥氣、有上進心、對自己好、不花心。可這些辭藻在青春面前顯得那麼的乏力,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愛情最真實。當你把對方的所有條件都量化了,那麼也就意味着你們之間根本就不存在愛情。劇中柯景騰和胖子阿和其實代表了學生時代兩種典型的男生,就是按常規思維定論的好學生與壞學生,在很多場景中,Badboy往往佔據了上風,這是為何?

故事的結局把沈佳宜安排給了一個“成功人士”,是要諷刺還是寫實,如今的社會不就是這樣的嗎?我覺得早已經無所謂是否“傷懷”,那些真真假假的情事,曖曖昧昧的戲言,轟轟烈烈經不起平淡,最終步上紅毯的那個,往往與經年無涉。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4

暫且剽竊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書名,也就當做是這本小説的讀後感吧。

如果讓我給這小説選個題目,我會選《搖晃》。其實多年前我有寫過類似手稿,只是那時可算是一時衝動,所以在僅僅三萬多字之後就無奈的太監掉。年輕人,有些想法總是好的,只是現在看着那些手稿,卻無寫下去的想法。那時總是獨自傷情,現在想想,有些像是書中的那主角,會在他人面前發狂、會為了她説些誇大其詞的話,卻只會在她面前默默的,做自己能做的,自認為自己幸福的事情。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只看到柯景騰上大學之後就不敢看下去。我想結局應該是悲劇的,自然,我想起了《三重門》裏的林宇翔,他們兩人之間在感情方面有着些許共通處。但是兩本書中所想表達的東西不同,自然也無法拿感情作為類比。林宇翔是個犧牲品,教育的犧牲品,他和Susan的感情自然是這種眾多犧牲品之中的一個,林宇翔是悲劇的,註定了和Susan就這樣擦肩而過;而九把刀就只是為了簡單的描述一個少年,亦可以説是男人在面對感情的時候的活動,之後我想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因為他們之前美得太完美。

戀愛中我想每個男人都可以為了她讀書,可以為了她營造出一個個不經意,也可以為了她而拼命去博,一切只為紅顏一笑,那個她,我想就是心中的那個“沈佳宜”吧。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觀後感5

時隔七年,我最近再一次觀看了這部電影。小時候看只覺得電影的情節很是有趣,但也常常弄不明白男主和女主的分離。因為在我看來,感情應該是很純粹的東西。喜歡就在一起,不喜歡就分開。為什麼要在自己還深愛對方的時候轉身離開,帶着那麼多的依戀和不捨走進下一段感情,這難道不是對自己和下一任的不負責嗎?

今天我和我的男朋友一起看了這部電影,我對它又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也許是因為我現在剛在談戀愛,懂得男生女生在情感上的糾結與困惑,也能更好的進入角色理解她們。

十六七歲,情竇初開。沒有轟轟烈烈,沒有激情似火。小心的呵護着自己心裏那份喜歡,用自己所理解愛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愛。擔心老師,擔心家長,擔心所有人知道自己心裏的祕密,既主動又被動的暗示着那種好感。

影片裏,在上大學之後,男主角去找女主角,他們漫步在火車軌道上,女孩走在前面,問男孩:“你真的喜歡我嗎?”男孩説:“喜歡啊。”女孩説:“我總覺得,你把我想的太好了。我根本沒有你想的那麼好……説不定,你喜歡上的,只是你想象出來的我。”忽然覺得,女孩這樣的想法不無道理。少年的感情那樣單純美好,是因為我們用盡一切辦法去保護它,我們不願意讓它沾染任何雜質,因為它在我們的心裏那樣神聖,只要有一個我愛的你,有我自己,就足夠了。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在最後放飛許願燈的時候,男孩並沒有讓女孩説出答案,一方面,他怕答案是拒絕,另一方面,他是怕這份喜歡不再是心裏那份喜歡。所以他説:“拜託不要現在告訴我,請讓我,繼續喜歡你。在兩年之後他們在夜晚打電話。女孩説:“謝謝你喜歡我。”男孩説:“我也喜歡當年喜歡你的我。“那一瞬間我就被男孩這句話觸動了,幾年來那種感覺似乎只是被冰封,而今又瘋狂的顫動着。我甚至突然開始對現在的自己感到恐懼和陌生,就好像坐着時空機回到幾年前的一天又忽的回到現在,當年那個喜歡你的我,讓如今的我羨慕,欣慰又憐惜。

後來的某天,男孩收到了女孩的通知。她要結婚了,新郎未必是她最愛的人。但一定比男主角更適合陪伴她走完一生。這樣的選擇在這個時代是那樣必然,那樣平常。我們會失落的以為,當初的堅持與努力,換回的僅僅是回憶和不甘。但是我錯了,愛情有時候,僅僅是一個眼神的傳遞,那一秒勾起的嘴角所傳達的快樂,彷彿就如同多年前那個初次見面的秋天,陽光映射下明晃晃的輪廓,那單純燦爛的笑容。男孩説:“我錯了,原來當你真的非常喜歡一個女孩,當她有人疼,有人愛,你會真心真意的祝福她,永遠幸福,快樂。”

影片的最後,男孩激烈的親吻了新郎,他並不是想再以同樣的方式去親吻新娘。只是這些年最珍貴的愛,最單純的感情,最美妙的感覺,擠壓在心底裏,在這一刻,説他是釋放也好,説他是埋葬也罷,總之,這份感情將永遠不再出現,伴隨着她幸福的婚姻靜靜煙消雲散。

人生很多事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用心愛過的人,最後即使不在一起,我們也絕不後悔我們當初的熾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7o8r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