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多篇】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多篇】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多篇】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一

平時很少追劇,但是最近這個劇太熱了,按耐不住好奇心熬夜追完了。

我覺得這個劇受到熱捧的原因有幾點:

(1)故事背景有情懷,這部劇的背景上山下鄉、文革、恢復大學聯考、改革開放等等,這是刻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血液裏的記憶。跨越不同年齡階段,讓更多的觀眾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

(2)獨特,現在很多科幻大片、商業大片、戰爭大片、青春偶像劇等等,都是一些不接地氣的內容。這樣的背景下,這部劇顯得格外的清新脱俗,就像吃慣了山珍海味,突然來了一道涼拌黃瓜,感覺格外爽口。

(3)劇本真實,現在很多劇都追逐着美化,這部劇講述着一些小人物的人生,展現了真實的生活狀態,各種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各種意外的無奈,以及為了平平凡凡的生計平平凡凡的努力着。

(4)製作精緻,演員陣容強大,演技助力加分,角色刻畫深入;服化道具嚴謹;畫質也很美,有電影的質感。

我對人物的一些欣賞:

每個人物的個性都非常鮮明,每個人都有瑕疵,人物很鮮活。

(1)周秉坤:現實生活,老婆孩子炕頭熱

生活上,為朋友的兩肋插刀,幾個朋友的美好友誼讓人羨慕和佩服;朋友間的悲歡離合,也讓觀眾看到了生活的起伏不定;好朋友被當面槍斃,擔負起了照顧朋友未婚妻的責任,並且也盡心盡力的承擔起了撫養妻子的兒子,妹妹哥哥追逐着自己大學夢,他擔起養育妹妹女兒和贍養父母的重任。

事業上,從木材廠工人、醬油廠工人,到飯店、書社領導;努力後一家人好不容易住上了好房子,眼看着苦日子要熬到頭了,意外又讓他們被迫搬回破舊老房子;禍不單行,養育了十幾年的兒子要被搶走,最後又淪落到了吃牢飯。

為了生計,一把年紀經過一翻艱難的掙扎後,又跟幾個朋友一起創業,平平凡凡的生活着平平凡凡的努力着。

這些故事情節裏,每個觀眾在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看到了自己生活的一些影子,無形中產生了一些共鳴。有句話:生活無常,大腸套小腸。

(2)周秉義:現實與理想的矛盾體

周秉義讀書的專業就是哲學,我覺得這是一個他命運的伏筆。

首先,他和冬梅的婚姻,這是明顯的門不當户不對,自己又做了一個倒插門女婿,而且冬梅不能夠生育了,在丈母孃和老丈人家可以説委曲求全,各種小心翼翼。而且他的仕途發展也的確受到了老丈人和丈母孃的助力。在世俗觀念裏他是一個有些卑微的男人。

其次,他又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幾十年的官場歷程,這個人做出了非常多的成績,身上又充滿着為國為民的大義。

在他身上也看到了一句話:自古忠孝兩難全。他對於父母、妻子、親人都缺少了關照,但是他於國於民是問心無愧的。

(3)周榮:理想主義者

獨自一人去貴州,跟馮化成結婚,而且在一個山洞裏建起了教室,給山區的孩子傳授知識。恢復大學聯考後,又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教授。

這姑娘有想法、有膽識、有能力,但女兒讓弟弟養了十幾年,父母也不怎麼關照,都甩給了弟弟。妥妥的一枚不接地氣的理想主義者。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二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世間》熱播之後,其中藴含的“恩”與“情”固然引發了觀眾的思考,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孩子應該如何對待父母、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應該如何處理也同樣令人感觸良多!

勾勒時代,細節多是舉重若輕的。多數時候,父親周志剛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築工人,前期老工人的戲份不算多,但前後呼應的戲劇“釦子”豐滿了父親的形象。他極重道義,終於跋山涉水探望女兒,見女婿第一面便明確,周家祖訓做人要懂報恩。一個“恩”字後來成了他接受“寡婦”鄭娟成為周家一分子的驅動,因他瞧見了與美麗容顏不相符的佈滿繭子的手,瞧見了乾乾淨淨、臉色紅潤全然不似昏迷兩年的老伴。一家之主的他明事理,既沒在郝冬梅家“落難”時勸長子分手,也能在時移世易後常常體諒兒媳的難;可他偶爾又不那麼通情,帶兒女三對夫妻串門拜年,跟鄰里鄉親唸叨周家走出兩名北大學子的榮光,卻忽視了為周全哥哥姐姐歲月靜好、替全家扛過艱難光景的小兒子夫妻。

每個人的理想和追求是不一樣的,作為周家長子的周秉義,應該算是周家裏最有“出息”的孩子,在他這一代完成了光宗耀祖的任務,頭頂着國家的公職幹部、省長的女婿、北大畢業的高材生的頭銜,只是再輝煌的人生也不能十全十美。周蓉骨子裏非常追求浪漫自由的人,任性果敢,有自己的理想,有着比較先鋒的女性意識,而且特立獨行。周蓉覺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要有信仰!在周蓉的世界觀裏,愛情至上,一個女人只有擁有愛情才有活下去的快樂!再看周秉昆,周家老三週秉昆,是家的守望者周家小疙瘩將所有的温暖都放在對家的守護上,堅守平凡的幸福是他對生活的獨特理解,體現出中國人歷盡時空而不變的對“家”的信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為着自己的目標努力生活着,人只要抱定積極進取的精神,堅持永不言敗的信念,才能持續的奮鬥下去,要敢於接受挑戰,不畏懼困難,才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們會有收穫,也會經歷挫折和苦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每一個人,必定要經歷風雨,苦過、甜過、品過、笑過,才是真正的《人世間》。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三

看第四集臨終關懷就想起黑鏡某一季中某一集,要是以後科技發展到人死後可以選擇性地將人生前美好的意識儲存到雲端的大數據裏,讓人的意識永久駐留在那段時光裏,何嘗不是靈魂永生,要是科技進步到那種階段,直面死亡或許再不是一件讓親人感到哀慟的事。

黑鏡除了是一部黑科技英劇外,也是一部邏輯性很強的道德倫理劇,每集看完劇終讓人感到內心微微打顫,唏噓科技進步不見得是件好事。

我在想,按現在前沿科技的發展速度,如果我活得足夠久,應該能看到這種技術的誕生。

《人間世》是一部優秀的記錄片,它平實地記錄了平凡人史詩般的命運。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四

今天,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做《人間世》。

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感觸很深,它講述了一個叫蔡炫安的小男孩不幸得了腫瘤,成了一位骨腫瘤患者,這對他的心靈造成了很深的打擊。他不能上學,他不能和朋友們一起玩耍,更不能像健康的孩子一樣正常地生活。在他剛接受治療時,他十分反抗,我很能理解他的想法。可是,他並沒有被病魔打倒,他變得樂觀了。一次,醫院裏開迎新會,他剛剛做完手術,不能劇烈運動,他卻執意要參加,可見他是多麼嚮往美好的生活啊!

病魔是無情的,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他在2020年5月1日悄然無聲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在這痛苦的700多天裏,他的母親為他拍攝了許多照片、視頻,就為了希望以後還能聽聽兒子的聲音。直到他病入膏肓時,還想着以後長大了要照顧母親,雖然這已經不可能實現了。我沉思了:世界上那麼多人在和疾病抗爭,他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有時,我們可能真的無法和死神抗爭,但心中的希望之燈不能熄滅。雖然肉體是脆弱的,但心靈是堅強的!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五

由樑曉聲長篇小説《人世間》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中央一套黃金檔熱播。電視劇的熱播也帶動了原著書本的熱賣,這部時間跨度50年115萬字的力作,記錄了當代中國半個世紀的發展史,紀實的社會背景,豐滿的人物情感,曲折的故事情節,引起了無數人的收看和追捧。

《人世間》以北方省會城市平民家庭周氏三兄妹的人生軌跡為線索,展現不同社會層面的生存狀態,體現個人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集,塑造了周秉昆、周秉義、周蓉、鄭娟、蔡曉光等性格迥異、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人物羣像,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描繪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舊貌新顏。

《人世間》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裏或許是庸俗,但在工友們眼中的是個大哥。他的真誠忠義,工人骨子裏的剛正不阿,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像極了我的父輩們,他們為朋友願意付出一切,為鄰里朋友時刻操心,活在人世間,就該相互給予温暖。如同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看似平凡的人總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展現出真誠和善良的品質。

你我皆凡人,世間終日忙,半刻難清閒。人只要抱定積極進取的精神,堅持永不言敗的信念,才能持續的奮鬥下去。看完這本書我對秉昆這個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無論是面對何種困難還是家人的不理解從沒有埋怨過,工作的不順他沒有抱怨,仍堅持理想依然為之奮鬥。曾經的我是迷茫過,而現在的我敢於接受挑戰,不會畏懼任何困難,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們會有收穫,也會經歷挫折和苦難,大家相互激勵,不忘初心方得終始,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經歷風兩。趟過歲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甜過,愛過,恨過,哭過,苦過,才是《人世間》。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六

對於生命來説,死亡是冰冷而永恆的,在死亡面前,一切價值都顯得那麼脆弱。如果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何須認真地活着?我們又何須為愛、為真誠而堅持?如果結局一樣,我們曾經執着的一切還有價值嗎?我們曾有的那些迷戀、那些陶醉、那些熾熱,豈不都是鏡花水月?

正是因為死亡對價值的巨大解構作用,所以古往今來,一切文明都在全力遮蔽死亡,我們半信半疑地相信,還有另一個世界在等待我們,死亡不過是一次再生,然而,當現實無數次戳破謊言後,現代人只好將死亡藏匿起來——通過醫院、殯葬機構、公墓等,將死亡的影響最小化。於是,死亡成了“偶然”事件,成了一次意外,成了日常話語中的禁忌,其結果是:絕大多數現代人只能從至親的死亡中,獲得對死亡的體驗。

死亡成了陌生人,這世界便完美了,一切都有理由,一切都能把握。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思維方式:沒有偶然,偶然的背後必然有某人的疏忽,必然是問責不到位的結果。

《人間世》之所以震撼人心,正是因為它將死亡赤裸裸地展現在公眾面前,許多人第一次發現:死亡是沒有理由的,殘酷乃是生活的底色。

是的,交通堵塞會讓來之不易的、捐獻的心臟徹底廢掉;因為疏忽,一個健壯的年輕人突然倒下;為了再當一次媽媽,貌似成熟的人工授精技術竟給人以如此多的苦痛……《人間世》告訴我們:醫學原來不是萬能的,在冰冷的事實面前,大夫與患者其實都是可憐人。

《人間世》傳達出一種普遍主義的情懷:我們都是人,我們都在經歷命運的折磨,請不要因為無知和驕傲,在彼此抱怨的淵藪中沉迷。

愛是不永久的,當你擁有時,就要想到失去時的苦痛;生命是不堅牢的,當你沉浸其中時,就要想到一切終會結束;幸福是不可靠的,當你擁抱它時,要想到它的虛偽;科學是有侷限的,你從中受益了多少,它就會還給你多少失望。

從某種意義上説,《人間世》補足了我們教育、文化中的短板,當世風日漸滑向奢靡、享樂時,它及時地告訴我們此岸的虛無,與《舌尖上的中國》對口腹之慾的慢動作、詩意的描寫相比,《人間世》是沉重的,因而也是真實的。

透過《舌尖上的中國》,人們只會遺憾,遺憾於還有這麼多好東西未吃到,而透過《人間世》,人們卻能沉痛,沉痛於我們曾鍾愛的一切竟是如此虛幻,由此更深入地去思考:既然生命是脆弱的,我該怎樣度過今生?

雖然未達成批判現實的真實,卻觸摸到了生命哲學的真實,所以《人間世》仍然是真實的,這份真實感動了億萬觀眾。

然而,生命哲學的真實是書齋中建構出來的真實,遠遠達不到具體人生的生動與鮮活,在缺乏生命哲學教育的氛圍下,《人間世》具有先進性,填補了一些空白,但隨着社會跨越這一階段,《人間世》就會因其與現實的隔閡而失去其價值,畢竟它展現的是編輯加工後的真實,它並不是一個時代的證言。

一旦把生命哲學推向極致,難免會滑向僵化、呆板,甚至走向反對人。比如《人間世》中,對患者搏動的心臟的刻意展示,對人體臟器的直接呈現,都有用感官刺激來加強“生命脆弱”主題的意味,可這種血腥的手法是否合適?在一個更重視權利的社會中,如此拍攝,真的妥當嗎?為了陳述敬畏生命這一宏大主題,不惜剝奪個體尊嚴,這顯示出《人間世》的製作者與現代文明之間的差距,而這樣的紀錄片能獲得如此多的點贊,更顯示出我們整個大環境與現代文明之間的差距。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七

看過很多別人和自己家庭的經歷,最近幾年我都在問自己,人到底來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呢?

從出生到死亡。經歷着生活、家庭、情感、慾望、疾病、老去等等。

我自己的感悟是,人每時每刻都不知道下一秒自己經歷着什麼,可能下一秒我們會倒下,我們可能會因為星空外某一個星球的衰老爆炸所發出的射線導致全球的人類全軍覆沒,或者小行星的襲擊全人類再一次經歷着恐龍滅絕同樣的經歷,等等等。

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有一死,從生到死,基本每個人都是短短的幾十年的光陰,真的很短的光陰。

而我們很多時候卻把這些光陰放在一些無謂的執念上,並且有問過自己這些執念自己真的有很深的在乎嗎?既然都有一死,為何我們不能活得儘可能在每個時光都簡單開心快樂點呢?

我想起紀錄片裏面一個30出頭的大學老師,身患癌症,在積極配合去治療。視頻裏面有這個老師在健康的時候的教學視頻《幸福的方法》,她跟學生説,如果想讓你的靈魂不被紛繁複雜的情緒所困擾,是讓美德佔據你的靈魂。

我經常看着身邊的人與事,某一些家庭因為彩禮的問題一拍兩散,因為治療費用的問題你會突然看清人心,因為某些情感大師説的不送口紅、不哄你的就是不愛你,而跟你的另一半有很大怨言。

我也經常反思自己,是什麼讓大家在短短的幾十年生命中有着不同的執念,哪些真的是我們所真正在意的,而這些所謂的執念,在我們逝去的瞬間會不會而後悔。

我們所浪費的一些光陰和執念,你吃飽喝暖還在執着於你愛人為什麼不送你口紅哄你時,為什麼不哄你時,這個地球上很多人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人連基本的作為人的權利都沒有。看印度、非洲等等,先不要説田園女權這種畸形離譜的意識,這些地區的婦女連基本的做人權利都沒有。

不要説國外,就單單國內,很多落後地區女士連在生理期基本的乾淨安全的衞生巾都很難保障。

很多人此刻在接受着生死離別,如果我們此刻健健康康,為何不簡單點對自己和別人呢。

生命就像開花,有的花期很短,有的花期較長。但是最後都會從綻放到凋零。我迄今為止,當然希望有靈魂等等是真的,但我還是認為這個宇宙很大,我們很幸運成為一個生命,並且很幸運成為地球上不同於恐龍等,我們是有思想的一種生命。

人來這世界走一走,我自己認為簡單地開心活着就夠了,用心感受這個世界。我不去想有沒有下輩子,有沒有靈魂等等,我都不在乎,最後化成這個宇宙的一顆塵又如何呢。

在此感謝每一位無償獻血、無償捐獻器官的人士,是你們在無形中為很多的生命提供幫助。

同時也向各位烈士致敬!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八

是的,這個是很多田園女權自媒體經常拿來抨擊社會、誤導女性的一個手段。

但是這句話是紀錄片裏面一個醫生説出來的,原因是這個醫院接納了很多全國各地聚集於此的各位準媽媽們,她們的身體非常不適合生孩子,有很大的生產風險威脅生命,但是醫生不能直接打掉這些孩子,因為這些準媽媽是大多數出自的內心非常渴望有一個孩子,她們有選擇把這個孩子生下來的權利。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準媽媽,自身有心臟問題,如果要生孩子,在生產的時候很大的風險會死亡。

讓部分田園女權很失望的是,全家上下,公公婆婆爸爸媽媽老公妹妹全部反對這個準媽媽生孩子,但是這個媽媽還是知道風險並冒着風險想生一個孩子。

另一個準媽媽是烈士家庭,唯一的孩子是消防戰士,在一次火災任務中,為國家為人民壯烈犧牲,英雄的背後是這個家庭的破碎,準媽媽面對空落落的家,希望再生一個孩子來讓這個家庭有個寄託,但是這個準媽媽年齡較高,生育孩子也是有很大風險的。

很遺憾,心臟有問題的準媽媽在生產的時候很順利,孩子在28周的時候,剖腹產,並且在手術枱這第一關完美度過,但是在術後的icu上,由於心臟等問題,還是沒能撐過來。甚至親身沒有看到一眼孩子就離去。

而另一位烈士媽媽在高齡的生育風險面前撐過來了。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九

《人世間》周秉義為了檢舉那個玩弄女知青的戴主任,那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丟掉了被保送上大學的`機會。

而郝冬梅更是把已經有希望的大學名額,讓給了那個十指纖纖學鋼琴的陶俊書。要不是郝冬梅的謙讓,陶俊書受到感動,主動揭發戴主任的醜行,這個禍害女知青的幹部恐怕還難得拿下。所以説周秉義,郝冬梅是很高境界的一對情侶。也正是這樣的人比較少,才更顯得他們的高境界。

當年的知青,離開農村的出路,一是招工,二是推薦保送讀書。下放的第二年就有數量可觀的工人子弟招工進廠,但到第二年第三年就陸續減少了。一般都不是大批量的,招工單位也是商業部門,農村工作人員,也有個別的事業編制。然後從1973年開始最熱的就是被保送讀書了。

真是各顯神通,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但僧多粥少,能夠被保送的人數少之又少,這其中還有很多農村回鄉青年。像郝冬梅這樣的主動把名額給別人的不能説完全沒有,但極少。

沒有資格被保送讀書的,那就只能坐等招工名額了。招工,保送人員,最初的推薦直接下到生產隊,就像電視劇裏面演的,郝冬梅的保送讀大學不就是生產隊推薦的嗎?這些隊長們讓知青可不敢得罪,不僅不敢得罪,那還得巴結呀。

還有一關設卡的就是公社,生產隊推薦後都要集中到公社審核審批。於是家裏條件稍微好點的,就想方設法給生產隊幹部,公社幹部送禮。好像還記得我們公社書記得病做手術,都被知青接到局醫院做的(那時候我已經招工出來了)。當年我的招工就被他卡過,不過倒不是因為送禮,而是想留住我。

可以想象,得有多少人趨之若鶩啊!不過這招靈,還真有人獲得招工,保送的機會。沒本事送禮的有些知青就跟家裏鬧彆扭,埋怨父母太窮,拿不出錢,或者有些比較迂腐的父母,根部不能接受這種行為而不提供條件。

周秉義,郝冬梅,要不是恢復大學聯考,憑藉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學。當然後來郝冬梅父親平反覆職,她更有機會讀大學。推薦保送讀大學,有的確實有基礎,也讀過國中高中。不少農村青年被推薦保送,就不一定都具備初高中基礎學歷了。

像周秉義這樣的得罪了上司的,除非再遇到一個比他還正直的上司,也還是會有保送機會。恢復大學聯考後考上大學的學子,才更加被人“接受”為高等學府學子。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篇十

人世間這部劇有太多的了淚點,總是能擊中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鄭娟外表是那麼柔軟,可是卻用自已的善良感化了周家人對她的偏見,她柔弱、自卑、渺小,她讓我又敬佩又心疼,她內心是堅定的,平凡的生活磨練的她的意志,在她身上有一種韌性,有一顆堅韌向上的心。而她與秉坤之間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相互救贖……這也許是愛情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她們都為彼此考慮,不卑不亢,真誠善良,也許沒有像秉義那麼高的社會地位,可是他們卻在自已的小世界實現了自已的價值,他們的存在,讓小世界發散了自已的光,也許我們都羨慕秉義那樣的人生,可是我們大部分沒有秉坤做的好……

自已最想成為的人是周老太太,她的睿智,她對人情世故的剖析,她的隻言片語卻可以一擊即中,這樣的女人既智慧又霸氣,對內他可以創造一個和諧温馨的家庭,對外她是丈夫的得力助手,美貌與智慧並存……是每個女性都想成為的人

而自已不喜歡周榮那樣子的人,她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她以自我為中心,情商低,任性,不願考慮他人感受,可是自已討厭這樣的人,可能也是因為自已身上也或多或少有那樣的缺點,人骨子裏討厭自私自利的人,可是每個人都是都在心裏有一寸土地是留給自私這樣的種子的,周榮像是一面鏡子,看看鏡中的自已,若有所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ezy95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