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鐵人》電影觀後感【多篇】

《鐵人》電影觀後感【多篇】

《鐵人》電影觀後感【多篇】

《鐵人》觀後感 篇一

5月14日,單位組織觀看電影《鐵人》,説實話,我開始沒覺得這種片子會拍的很好,但看完以後,我卻被裏面的人物深深感動了。

故事虛構了一個叫劉思齊的新一代石油工人,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迷茫,搞不清是怎樣回事,不知力氣該怎樣發泄,只好是拼命的幹活,也不愛與人交流,去看心理醫生,結論是身體沒毛病,只是心理上有些問題,醫生的推薦是先把牀前擺放的鐵人紀念品收起來,調養一下。

劉思齊身上有我的影子,也有許多當代人的影子。雖説此刻物質生活提高了,工作環境改善了,業餘生活豐富了,但很多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越來越糊塗,更不要説什麼信仰、信念、追求了。參加工作十幾年,我心裏面總是充滿了一種很失敗的感覺,別人的工資一天天的長,自己的荷包裏面總是癟癟的,別人得意洋洋的買房買車,我只能在我的小屋中,偶爾吟唱一下《陋室銘》,或者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一下自己,好歹還有個窩住能,孩子要名牌,我買不起,鬱悶,沒錢買車,鬱悶,工資獎金低,鬱悶,當不上領導,還是鬱悶。總而言之事事都是鬱悶。

鐵人那一輩的時代是一個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艱苦的時代,可看到他們卻在那裏幹得熱火朝天時,他們穿不暖,吃不飽,與這天的我們相比較,有天空上地下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可他們的精神世界比我們豐富多了,而且鬥志昂揚。我們雖然物質生活好了,可總是感覺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點什麼,至於缺少了什麼,我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我邊看電影邊無端的聯想起前幾天剛看完的一部電視劇,叫《潛伏》,《潛伏》中的主人翁餘則成説過的一句話或許能夠解釋他們的幹勁的來源,那就是“信仰”,他們有信仰,有信念,有追求。只能夠這麼解釋,否則,可能會解釋不通。影片上的黑白畫面給我的另一個感覺就是,那是一個乾淨純潔、沒有那麼多幹擾和誘惑的年代,那個年代的人都是單純的人,生活是純粹而簡單的,人的心靈是純淨的,那個時候條件雖然惡劣,可幹活就是幹活,拼命幹活就出成績,沒有背後告密,沒有爾虞我詐。

鐵人的經典片段在許多電影電視資料片中我都望見過,但每一次看都是熱血沸騰,他那“寧可少活20年,也拿下大油田”,“要將中國貧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裏去”,“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鐵人的經典情節,在這部片子中都有重現,沒有吊車,人拉肩扛把石油井架豎起來,在發生井噴時,鐵人站在第一線,和他的手下並肩作戰,當泥漿粘度不夠時,他又第一個跳下泥漿池用身體來攪拌水泥,我遊過冬泳,直到冬天裏的水是什麼滋味,何況還有泥漿,水泥。此刻想一想都覺得冷,他們當時就是這樣跳下去了,簡直就是理所當然。

影片裏面還刻畫了一個“小知識分子”文瑞的主角,雖然鏡頭不多,但我感覺是相當成功的。影片雖然沒有用鏡頭説他從會戰逃走後如何如何後悔,可從他兒子詮釋中,卻無一不展示出作為一個書生的他,一輩子都在承受心理折磨。他雖然不是鐵人那樣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卻是真實的,他在影片中也算是一個真實的悲情人物吧。在那樣的年代,那個以前真實努力過的小人物,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緲小,放在這天的立場來看,我感覺他的出走,也是能夠理解的,在看電影的時候我還在想,如果把那個“小知識分子”換成是我,我能夠克服那樣的困難嗎?我能夠挺下去嗎?我沒有答案。鐵人跑到車站去找那個“小知識分子”的場景十分感人。那個“小知識分子”應對鐵人和同事憤怒的目光,在他骯髒的臉上淚水滿面,能夠看得出他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尤其是鐵人的到來,讓他感覺到十分愧疚,他甚至不敢看鐵人的眼睛,他哽咽着對鐵人説:“我熬不住了……”其他再也沒有一句為自己辯解的話,而鐵人也沒有苦苦哀求,苦口婆心的勸他回來,更沒有為他講什麼説教式的大道理,只是在嘴裏吼出了一句:“熬不住了就給我滾。”鐵人還把唯一的幾個饅頭和一些乾糧硬塞給了“小知識分子”。當火車開走時,文瑞又把這些東西扔下了火車,我想他的心靈是受不了折磨了吧,看了電影,我越發感到重新樹立人生目標的重要性。此刻沒有鐵人時代那種疾風暴雨式的運動和會戰,沒有了人山人海的沸騰,但共產主義事業還在進行,雖然沒有人再去提醒自己,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個將實現共產主義作為終生奮鬥目標的人,不就應把它忘掉,時時刻刻鞭策自己,給自己帶來生活的動力。

《鐵人》觀後感 篇二

原以為這是一部歌功頌德式的電影,也沒有報太大希望,就跟車過去了,沒想到看完後竟頗有感慨。應該説,這部電影拍的不算差。

鐵人就是王進喜,我國小的時候,在課本里學過鐵人的故事,老師還要求背誦下來,所以記憶比較深刻。但對鐵人,特別是對鐵人那一代人,是知之甚少的,對那個時代的那種艱苦惡劣環境是沒有切身體會的,甚至也無法想像那種勘探條件的艱苦。而這部影片給我了一種非常直觀的視覺認識。這是一部以黑白和色彩為時空交替的倒裝敍事式電影,黑白部分故事的大背景是1960年在大慶的石油勘探大會戰,彩色部分故事的背景卻是現代的中國石油勘探行業,可這種黑白與色彩交替的效果卻處理的很好,時空轉換的比較簡潔,不會讓人感覺有接縫或不融洽的痕跡。黑白部分給人的感覺是節奏比較快,場面宏大;彩色部分給人的感覺是節奏比較平緩,沙漠、落日,蜿蜒的公路,似乎有一種中國畫裏大寫意的感覺,場面精美。我比較喜歡黑白部分,黑白部分以寫實的手法來表現場景,如大會戰人頭攢動,忙而不亂,井噴驚心動魄,亂而不繁。導演通過鏡頭,在不動聲色中即把鐵人刻畫的比較到位,比較成功,也比較感人,使60年前的那場會戰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影片的可貴之處還在於,塑造鐵人並沒有遵循高大全式的手法,也沒有把鐵人塑造成一個完人,而是力圖從鐵人的性格方面再現鐵人的事蹟。鐵人有光輝的一面,也有缺陷的一面,影片並沒有把鐵人或説鐵人精神昇華到某種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而是把鐵人放在當時那種特定的背景下來説事情。鐵人也是人,比如,鐵人也會罵粗口,也會踢人,也會向他組隊裏的人偏心。這就讓人感覺鐵人很【】真實,在真實中甚至還有些可愛。

那是一個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艱苦的時代,可看到他們卻在那裏幹得熱火朝天時,我邊看電影邊想,是什麼讓他們那樣充滿幹勁?他們穿不暖,吃不飽,與今天的我們相比較,有天上地下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可他們的精神世界比我們豐富多了,而且鬥志昂揚,奮發向上。我們雖然物質生活好了,可總是感覺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點什麼,至於缺少了什麼,我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我邊看電影邊無端的聯想起前幾天剛看完的一部電視劇,叫《潛伏》,《潛伏》中的主人翁餘則成説過的一句話或許能夠解釋他們幹勁的來源,那就是“信仰”,他們有信仰,有信念,有追求。只能夠這麼解釋,否則,可能會解釋不通。影片上的黑白畫面給我的另一個感覺就是(至少,從電影的鏡頭中,給人這樣的感覺),那是一個乾淨純潔、沒有那麼多幹擾和誘惑的年代,那個年代的人都是單純的人,生活是純粹而簡單的,人的心靈是純淨的,那個時候條件雖然惡劣,可幹活就是幹活,拼命幹活就出成績,沒有背後告密,沒有爾虞我詐,更沒有什麼所謂的辦公室政治。不像現在,生活好了,生活條件提高了,機會多了,選擇多了,可做為主體的人卻出問題了,很多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越來越糊塗,更不要説什麼信仰、信念、追求了。所謂的繼承、學習、發揚鐵人精神更多的是停留在嘴上或文件上,領導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政績,實權部門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票子,機關員工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後台和裙帶關係,那些蠅營狗苟者真正在意的(準確的説是挖空心思)是如何運作才能夠達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一般管理人員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位子,那麼到了最基層員工真正在意的是自己少得可憐的收入。基層員工幹着最辛苦的活,但卻拿着最低的工資。在機關中比的、拼的不是你能力的大小,才能的高下,比的是你的後台是誰,有多硬。幹得好,永遠不如運作的好。

影片裏面還刻畫了一個“小知識分子”的角色,雖然鏡頭不多,但我感覺是相當成功的。影片雖然沒有用鏡頭説他從會戰逃走後如何後悔,可從他兒子詮釋中,卻無一不展示出作為一個書生的他,一輩子都在承受着心理折磨。他雖然不是鐵人那樣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卻是真實的,他在影片中也算是一個真實的悲情人物吧。在那樣的年代,那個曾經真實努力過的小人物,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緲小,放在今天的立場來看,我感覺他的出走,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放在當時來看,可能是不可思議。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在想,如果把那個“小知識分子”換成是我,我能夠克服那樣的困難嗎?我能夠挺下去嗎?我沒有答案。鐵人跑到車站找到那個“小知識分子”的場景非常感人:那個“小知識分子”面對鐵人和同事憤怒的目光,在他骯髒的臉上淚水滿面,可以看得出他內心是非常矛盾的,尤其是鐵人的到來,讓他感覺到非常愧疚,他甚至不敢看鐵人的眼睛,他哽咽着對鐵人説:“我熬不住了,師傅……”其他再也沒有一句為自己辯解的話,沒有強調客觀理由,而鐵人也沒有苦口婆心的勸他回來,更沒有為他講什麼説教式的大道理,只是在嘴裏吼出了一句:“熬不住了就給我滾。”,在一邊罵他的同時,鐵人一邊把幾個饅頭和一些乾糧硬塞給了“小知識分子”。這些鏡頭讓我感覺突出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在這裏,導演並沒有一味的只是樹立鐵人的形象。我覺得這是電影的成功之處,也是導演很高明,很厲害之處,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中國電影的一大進步?

電影還有一個讓我感慨頗深的地方,那就是鐵人在誓師大會上講話,講話的內容就是今天鐵人精神的基本內容,什麼“寧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之類的話,這些話作為我們的企業精神,我多次學過,甚至都會背誦了,很熟悉。但放在影片中的那個背景之下再體味這些話,卻是別有一種感覺,別有一番滋味。很能夠激發人的一種愛國之情,我覺得很好。那些鏡頭,通過演員到位的演繹,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都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了。雖然那只是演員的演繹,但我更相信那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我覺得,這就是那個時候黨員的形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不計較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可再反觀今天,經濟發展了,物質豐富了,金錢和利益卻成了我們的最大追求。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很多人因為只追求或説只顧及自己的利益,而忘卻了國家集體的利益,眼裏只有自己,只顧自己,在這樣的企業裏,你能夠稍微堅持一點正義,稍微想做一個正直的人,甚至稍微想有一點個性,不讓自己迷失,你反而變成了另類,他們反而會集體打擊你,排擠你,甚至污衊你,直至你被淘汰出局。制度的缺陷可以培育出一個自己膨脹的具有極強自己維護能力的既得利益集團,這個既得利益集團的能量大的驚人,他們可以影響到高層,甚至影響到政策的制訂,他們在企業內部排擠異己,千方百計培養自己的勢力,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貪得無厭而又毫無顧忌的吸吮着員工、國家的膏血,肥肥壯壯地擴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間,並且一級一級的自己複製。勢力所及之處,員工與員工,員工與領導,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係,越來越不成體統,所實施的政策也不能夠真正得到貫徹、執行和落實,有的淪為一種擺設,有的只是一紙空文,還有的某柴政策甚至越來越偏向着既得利益集團,離企業公開宣稱的政策越走越遠。想起了幾年前,有一個領導是這樣對我説的,這樣的企業就適合逢迎拍馬的人,有能力的人是吃不開的,也不需要有能力的人,只要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就行了。他還説,在這樣的企業裏,你想幹好,不容易,但你想把這個企業搞垮,也不容易。當時我不相信他的話,感覺作為一個領導,他的這話有些類似胡扯,可在工作了幾年之後,我悲哀的發現,他的話不但有道理,甚至還有些哲理,他作為一名石油戰線上的老員工,對中石油的體制和機制洞察的竟然如此敏鋭和準確。而我,作為一名一畢業就進入中石油的沒有任何後台和背景的人,可以説對中石油充滿了感情,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最基層的加油站做起,“混”到了省級機關,又從省級機關“混”到了地區公司機關,現在又在地區機關“混”的什麼也不是,據説,只是因為沒有所謂的後台,有能力,沒後台,也是白乾。眼看着企業的這麼多弊病,圖有大志,無從下手,不要説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了,就是想找一個能管事的人,聽一聽我的想法和建議都不會有。嗚呼!當制度的缺失與既得利益集團相得益彰,迅速膨脹到員工不能夠承受的程度時,日積月累,就會有量變達到質變,那麼,一個企業的循環也就臨近終點了,如此下去,如果中石油失去了行業的壟斷地位,沒有國家的扶持,完全進入市場公平競爭,很可能就要被無情淘汰,甚至是倒閉,那樣真將要企將不企了。還有我們的黨員,數量在不斷增長,僅從數量上而言,可以説是世界上第一大黨了,可是從質量上而言,我感覺質量並不高,比之前輩,質量差了一大截。現在,企業裏從上至下在學習科學發展觀,踐行科學發展觀,領導來了,公司預先安排好行程,領導到預先安排好的樣板油庫或加油站前呼後應的走一走,轉一轉,或者,做個秀似的在基層和員工吃一頓飯,這就是領導下基層了。很多領導下基層要的只是那幾張照片,幾篇報道,幾份總結。一檢查,一總結,一評比,都是很好,你好我也好,大家都好。但,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取得了多少成績和效果?可能要打個折扣。至少,從我眼中看到的大都是在認認真真的走形式,走過場,真正解決了多少問題呢?成績和效果裏有多少水份呢?誰做誰知道,或説,從領導到員工,大家心裏其實都明明白白的,只是沒有人肯點破而已。在這種時刻,我想,我們真的應該反思了。

鐵人觀後感 篇三

有一種力量讓人無堅不摧。《鐵人》最震撼人心的是,讓人們讀懂了他身上有一股精神力量——飽含愛國之心的力量、追求理想、信仰的力量、鋼鐵般意志的力量!

“將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天平洋裏去!”在誓師會上,王進喜激情洋溢,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得癱瘓。國家有壓力,我們要自覺地為國家承擔起這個壓力!這是怎樣一種真摯樸實的愛國情感!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看到白雪皚皚的一馬平川,無法想象,滾槓加撬槓的原始力學的運用外加人拉肩扛,三天三夜,讓幾十米高的鑽塔高聳而立,幾十噸設備正常運行。為了石油,鐵人毅然參加石油大會戰,為了石油,他一刻也不能等,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喊出了這樣的口號,完成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怎樣的一種理想信念的追求。

“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噴時,他扔下枴棍,奮不顧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憑藉着這種鋼鐵般的意志,叫響了“鐵人”的名號。

然而,不同的時代賦予人不同的意志和人格魅力。影片再現了王鐵人鋼筋鐵骨的人格力量,同時,也表現了新時代石油工人的困惑與思考。在那個一窮二白“除了苦難什麼都沒有,除了血肉之軀一無所有”的王鐵人時代,他,這種力量感染了每個石油工人。而今天,在物質豐富,條件優越,生活幸福的年代,鐵人精神賦予了全新的內涵。這種力量不會產生排山倒海、平地而起,史詩般波瀾壯闊的場面,這種力量是一種堅持,一種將本職工作幹好的堅持。在堅持上再加上強烈了創業激情、對理想信念的一份執着追求,良好的道德修為和對崇高精神的敬仰於捍衞就將是鐵人精神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昇華。

影片中鐵人的後輩劉思成在的經歷和他的思想歷程為我們找到了答案。當他以鐵人後輩的身份感到無尚榮耀的時候,別人嘲笑他沽名釣譽;當他成為標兵,事事做在最前、最好時,別人冷落他,説那是鐵人年代的色彩,與時代脱節;因為與他人價值觀形成差異,他不知所措。我們今天的石油後代,在思考鐵人精神的時候何嘗沒有過劉思成同樣的困惑呢?而當他將他的朋友從沙漠中救出來時,他明白了這種堅持的力量。最終他不再困惑,他不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超越了自己,掙脱了鐵人後輩光環的束縛,不在乎外人的流言蜚語,坐最好的自己,最強的自己,他心中鐵人的力量化為一種更強大時代賦予的力量,一種人格魅力。

影片的結尾是鐵人載着他穿越崇山峻嶺,他感到自己已經變成了一隻飛翔的鳥,鐵人精神為他插上了一雙翅膀,他不再困惑,不再無措,他很堅定,向着更高的方向。.。.。.

鐵人觀後感 篇四

教育工會組織觀看了影片《鐵人》,以為是那種歌功頌德式的片子,帶着完成任務的心態去的,姑且去接受兩小時的催眠吧。去了才知道大錯特錯,只怪自己對影視消息孤陋寡聞了。

影片用兩代鑽井工人的時空交替,讓我們體會到了時代與精神的變革,以現實與回憶交織,以彩色與黑白的時空交替來敍事。彩色部分故事的背景是現代的中國石油勘探行業,黑白部分故事的背景是1960年在大慶的石油勘探大會戰。現代影視效果下的彩色沙漠、落日,蜿蜒的公路,給人一種蕩氣迴腸的視覺美感,如果我是畫家,定能將觀後的那種震撼表達的更為清楚、明白。回憶部分的場面也是氣勢宏大,轟轟烈烈的情境,我是被影片開頭石油隊員們沖天的號子引入劇情的,寫滿了那個時代的特徵。

井噴的場面驚心動魄,在因物資匱乏,無水泥攪拌機的情況下,大家紛紛跳入水中用雙臂攪拌的感人場面深深打動了我。這是怎樣的高風亮節呢?在那羣沒有多少知識文化的隊員心中,高尚這個詞也許是陌生的,但,那時那刻,他們能做的,是不讓井架倒塌,迫在眉睫的是迅速絞好水泥,沒有什麼高談闊論,鐵人的以身作則是關鍵深刻最好的倡議……揮動的雙臂,樸素的語言,淚在善感的觀眾眼中打轉……

鐵人和劉思成是兩個時代的石油工人,新老兩代石油工人的精神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觀看《鐵人》,不僅是瞭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衝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鬥歷程。這部電影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天,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天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精神。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那一段堅持,往往是一道最高的門檻,因為在歷盡艱辛、心力交瘁的時候,即使一個小小的變故或者障礙都有可能把堅持擊倒。但是,在鐵人的帶領下,大家堅持下來了,不輕言放棄,有足夠持久的恆心,堅持到底,才能品嚐到成功的盛宴。哪怕成功背後,滿載着辛苦奮鬥的歷史

對於新一代青年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更需要一種精神的追求。我們要學習鐵人“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在教育的沃土上撒播祖國希望的種子,收穫滿天桃李。

心理疾病快要成為現代人的通病了,在影片中也有很現實的表現。我們要勇於承擔生活的壓力,珍惜和善待生命,才能讓痛苦和煩惱變得渺小。困境並不可怕,要敢於面對失敗,挑戰生活,只要留心去觀察,其實人間到處都是風景。一時的困境,也許正是另一個成功的開始。讓我們教育戰線的同仁們都擁有健康的身體,用健康的心態揮灑我們辛勤培育的汗水吧!

鐵人觀後感 篇五

電影開頭,大片大片滿天的黃沙,黃渤一人現在沙堆上大聲呼喊着劉燁,鏡頭一轉,接着便是劉燁沉默的身影,大紅色的工服套在身上,與身後的漫漫黃沙行成了鮮明的對比,畫面雖然是彩色的,卻總顯得暗淡。沒演幾分鐘,劇情就進入了回憶,回到1960年,一輛破舊的火車載着王進喜和整個大會戰的隊伍來到大慶,黑白的畫面處理帶來那個年代特有的歷史厚重感,那是怎樣的環境呢?荒蕪的土地不見人煙,低矮的茅草房,呼氣成白煙的寒冬,匱乏的物資,沒有先進的器械,沒有熟練的技術,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繩子斷了,繼續靠蠻力推上去,我很佩服這些人,為了這樣或那樣的信念,甘願去往這樣的地方,為中國的石油行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那是怎樣的年代呢?我對大慶的印象是中國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慶,應該是一片瑰麗大氣的土地,與黑白大熒幕上下着鵝毛大雪的荒地是那麼的不同,那些人身上髒的看不出顏色的棉衣,黝黑的臉龐又與如今身着大紅色工服被日頭曬的臉紅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這樣那樣的區別。

電影分回憶和現代兩條線,回憶自然是以王進喜等自願參加大會戰的石油工人在大慶發生的事情,現代則是劉燁飾演的石油子弟劉思成在大慶沙漠工作,在思考自己的目標,父親的目標等事情上得到成長。

每個時代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都需要一個英雄,一個楷模。王進喜自然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他不顧病痛,永遠都奮戰在第一線,以身作則,堅守自己的崗位,安撫不安的同事們,為了讓徒弟們吃飽不辭辛苦的籌備糧食,他在工作上嚴肅,私下裏卻很可親,他對自己的徒弟嚴格,卻也真心疼愛他們,劉思成的父親劉文瑞終於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車,王進喜在得知消息後,急得四處尋他,卻在看見他留下的眼淚,説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後,將那一句留下的話嚥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糧食塞給他,告訴他要好好活。這一刻,王的怒其不爭,他的心疼表露無遺,王進喜的形象終於豐滿起來。

而在現代,身為劉文瑞的兒子,劉思成一直以自己是鐵人一代的後代而自豪,父親告訴他自己是病退,父親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傷疤一樣讓他驕傲,可是這一切在他得知父親逃跑的真相後破壞的支離破碎。他覺得無地自容,覺得憤怒,可這些又隨着父親的離世消失殆盡,只剩下對父親的尊重。在這個故事裏,沒有英雄,又也許有英雄,劉思成為了尋找使用的趙一林和小米奮不顧身的進入滿天黃沙,趙一林對劉思成的維護安慰,亦或者每個奮鬥在石油行業的人都是英雄。

在困難面前,像鐵人一樣,絕不言敗,絕不退縮,這大概就是真正的鐵人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k399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