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有關法律觀後感多篇

有關法律觀後感多篇

有關法律觀後感多篇

法律是我們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話説:“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説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縛它的規則,否則就會方寸大亂。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法律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法律觀後感範文1

我們生活在法制的國度,處處需有法,處處需遵法,而作為青少年,我們要應該讓法律在心間長駐。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則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倘若沒有紀律的規範,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項秩序就無從保證,人們生存、發展的環境就會遭到破壞,人民羣眾就不可能安居樂業。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是每一個公民必須要做到的,而對於公民來説,惟有能自覺地做到遵紀守法,才可能獲得最大的生存自由。有的同學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語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人走在馬路上行走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被車撞傷,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有的同學不遵守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忽視學校對學生儀容儀表、待人接物、行為言語等方方面面的要求,不愛護公物、亂扔垃圾、抽煙喝酒、沉迷網絡、曠課、偷竊、為一點小事結夥打架等等……積小惡成大惡,最終必然自食惡果。

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王某,成績優秀,還是班級裏的班幹部。有一次他考試考得特別好,爸爸就獎勵了他10元零花錢,有同學提議他拿這10錢去打電子遊戲機,沒想到就這麼一腳邁進,他就很快成為了遊戲機的“俘虜”,成績越來越糟糕,視力也在不斷下降。父母給的零花錢根本就不夠用了,怎麼辦呢?他決定鋌而走險,乾脆去偷。有一次,他去一家超市偷東西,沒想到在超市出口處被一位老太太當場發現,為了不被抓住,他居然隨手拿起啤酒瓶朝老太太的頭部連擊數下,致使老太太當場死亡。痴迷於電子遊戲機使他喪失了人性,由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淪落成了一個殺人兇手,這是多麼可怕啊。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權益的武器,同時又是規範自己行為的社會準則,權益和義務是一致的,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起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法律觀後感範文2

法律是世界最公正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違反了法律,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比如:拘留、罰錢。當今社會是一個法治的社會,我們要知法、守法,做一個懂得法律的人,去維護法律的尊嚴。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犯罪的例子,現在我們就來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比如我每天放學的時候,都能看到幾個國中生在網吧進進出出,個個抽着香煙吊兒郎當的,彷彿就是沒有父母的孩子流浪在街頭。後來,我又看到了更可怕的一幕,這幾個國中生個個拿着鐵棍子打一個年幼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哭着喊着:“救命啊,救命啊。”他眼睛哭腫了,幾個國中生邊打邊説:“快給錢,不給就把你打死。”小男孩毫不猶豫地拿出錢給他們,正當他們準備高高興興走的時候,幾個穿制服的警察走過來把這幾個人抓到了派出所審問,幾個這下才安穩。這種行為我們國小生千萬不能向他們學習,應該去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還有一種不是搶錢勒索,而是報復。有一天,小剛有一輛自行車放在樓道外,第二天,他正準備去上學,一看自行車沒了,小剛的報復心理開始萌芽,結果到了夜晚,小剛那樣拿着手電筒偷偷地來到了一個電動車很多的地方,他一個個地去偷電瓶,突然,有一個剛吃完飯的人走過來,一臉疑惑地問小剛:“你在幹嘛呀,”小剛吞吞吐吐地説:“這是我家的車。”可是,小剛怎麼也想不到,這個人是一個懂法律的人,他把小剛帶到別地,批評説:“你怎麼能這樣呢,人家偷你的車,你應該去報警,而不是以相同的方式去報復別人,你這是犯法的。”小剛聽了點點頭説:“我明白了,叔叔,這也是一種違反法律的行為,我們千萬不能學習。”

法律在生活中發揮着不可小視的作用,就拿下面的一個事例來説吧!這是我從電視上看到的,一個婦女在一家醫院生了一個孩子,但是,醫生卻對她説:“你這個孩子不大健康,有很多毛病,將來想治癒要花很多錢,就算花了錢也未必能治得好,這樣吧,我幫你把這個孩子處理掉吧,但是有風險的,這樣,你先給我一千元的處理費。”這個農村女人很愚蠢,她這時心裏想:這樣也好,如果讓我去扔掉,我肯定也捨不得,還不如了事好了。她從口袋裏掏出那節約下來的錢給了這名醫生,這個醫生拿着錢對女子説:“我一定幫你辦妥。”很多天以後,女子想着想着便難過起來,她走到醫院去問醫生:“我的孩子在哪?我想看看他。”這名醫生很淡定地説:“忘了。”於是她報了警,後來調查才知道這名醫生是一個人販子,拐賣兒童多年了,前不久已經被拘留。你看這個女子不懂法律,不僅把孩子弄沒了,還觸犯了法律。

我們要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法律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也是規範自己行為的社會準則,從這一刻起,讓我們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

法律觀後感範文3

法制課讓我知道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規律。法律,就像一隻大網,抓住那些貪贓枉法、害人害己、危害社會的罪人,法律也像一個警鐘,時刻警醒着我們不要走向罪惡的獨木舟,要我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法制課讓我瞭解了犯罪必然受到應有的懲罰。現在,許多罪惡的手已經伸向了青少年,一系列數字讓我們感到觸目驚心,是誰?是誰?使一些花季少年變成殺人犯,變成強盜,變成社會的罪人?是懵懂無知,是貪慕虛榮,是心理不健康……禍害別人,終究是禍害的自己啊!

法制課讓我懂得了觸犯法律就會自毀前程。有一次我從新聞裏看到一個人因為販毒被抓,判了7年。出來以後,他本來是想要改過自新的,可是他原來的一些朋友繼續找他做這一行,當時他因為沒有錢意志不堅定,便又開始重操舊業,而且還染上了毒癮,把自己的家產、房子全部都賣了,老婆和孩子差點也被他賣了,幸虧母女躲到婆婆家裏去,才免遭他的毒手。後來,他也因為欠債太多而死了。

我在電視上還看到,一個青年罪犯的懺悔:“我……我對不起我的父母,如果不把迪廳,流行音樂當做放鬆和消遣的主要手段,如果能牢記老師,父母的教導,以學習為重……也許今天,我由一名學生淪為罪犯的下場就不會發生。我現在多麼想陪父親下棋,陪母親聊天……”。

十幾歲的年紀,人生才剛剛起步,還有許許多多的光陰,還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呢!但他們走上了這條不歸路,他們的人生已經蒙羞,他們將怎樣面對自己的未來啊!

“法”,一個神聖的字,它抑制邪惡,護衞美好;沒有“法”,一種美好會變成邪惡,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容易過早地凋謝……。

同學們,從現在起,讓我們學法、懂法,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法律觀後感範文4

林肯曾經説過一句話:“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這句話告訴我們法律與道德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從古至今世界上沒有亙古不變的道德,也沒有亙古不變的法律。法律與道德是不斷的變化與完善的。馬克思主義認為法律與道德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考古學家威爾遜在周遊世界的考察日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

在非洲一個原始部落中,部落裏的人們發現經常有東西失竊,於是部落裏的組長召集全族人開會:“為了使我們能繼續保持安寧與和諧的生活,我以全族族長身份下令,偷竊者一旦被捉住按部落規矩將受到鞭打20下的懲罰。”

但是盜竊者依然我行我素,豪不聽勸,族長依舊召令人們開會警告,但偷竊者還是繼續行竊,族長忍無可忍召開第三次大會説:“偷竊者一旦被捉到將鞭打40下。”

有一日,有人報告説偷竊者已經捉到。消息傳開,人們各個都來到了廣場,看看誰是偷竊者。當大家看見偷竊者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偷竊者竟然是族長年邁的媽媽。但是族長卻履行諾言代替自己的母親鞭打了40下。

而這件事告訴我們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

族長既履行了法律也完成了一個人的道德所在,完成了自己的責任和自己對母親的孝道。所以説法律與道德是不能分開的。

若一個國傢俱有法律,而沒有道德那麼統治這個國家的國主一定是一個暴君,例如秦國的秦始皇由於他的專制統治,使百姓們民不聊生,痛苦不堪。若如果只有道德,那麼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不能分開的,而且他們應該相互合作。那麼這個國家才能繁華昌盛經久不衰。而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公民我們應該遵紀守法、發揚社會的道德、傳遞正能量。

道德在我們的心中,法律在我們的身邊。遵法守法、道德做人我能行。

法律觀後感範文5

俗話説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今最大的規矩可能就是法律了。作為未來的希望,我們更應該遵守法律,做一名向善向上的好少年。於是今天,我讀了《法律在我心中》這篇文章,對法律重要性的認識增加了不少。

法律,也許能使某一個人一生平安,但也可以使犯罪的人得到懲罰。國有國法,我們應當重視法律,同時時刻將法律記於心中。

可就算將法律記於心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正確地履行呢?就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闖紅燈。“紅燈停,綠燈行”,這句話相信人人皆知,據北京市交管局不完全統計,4月份全市共處罰非機動車、行人違法兩萬起,環比上升48%。仔細想一想,為了自己能趕一點時間,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這樣值嗎?大多數交通事故就是因為行人或司機心太急或趕時間,闖紅燈而導致的。有一次,媽媽讓我出去買早餐。我看到綠燈就要變成紅燈了,於是急忙跑了起來。跑到馬路邊,還有五秒,於是快速地想跑過去。可跑到馬路中央時,變成了紅燈。怎麼辦?我心驚肉跳,眼看旁邊的車就要開過來了!我急忙跑到了馬路對面。呼,好險!但我看着一輛輛飛馳的汽車,心裏很不是滋味。畢竟,我闖紅燈了。交通燈上常貼着“寧等三分,不搶一秒”的標語,仔細想想你做到了嗎?所以,不想讓自己“殘缺不全”的人們,請不要闖紅燈吧!

我們要遵紀守法,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穩定的大家庭,願我們的生活更加們美好!

標籤: 觀後感 多篇 法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lv4vgn.html
專題